热度 4||
黑土地上的网红
——《网红丛生的黑土地》听课感想
缘起:4月10日15时26分,周一下午第二节,第一节刚开完教学工作例会,第三节是班会课,正好第二节有空,打开电脑,先是名师工作室QQ群,再是东莞地理教室群和科组长群。同一个消息:高级中学的教学开放日。首先被惊艳到的是授课标题。三节课都想去听,无奈高二和高三的课都安排在第三节,只能二选一。最后决定听第三节高三《黑土地上的网红》和第四节高一《客从何处来》两节课。
第三节高三(21)班刘义老师的课从《三联生活周刊》的一张封面图片开始。通过封面图片、某网红表演视频、《中国好声音》和《欢乐喜剧人》等电视节目中东北学员比例,东莞广播电视台原籍东北的主持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等材料提出了三个问题:1、为何说在东北?2、为何说的精彩?3、为何到处说?
针对“为何说在东北”,刘老师从当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移民文化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由纬度位置来推出当地冬季漫长而寒冷,当地人农闲时间较多。由移民多来自关外的山东等地,得出东北人基因优良,身材高大,长相较好,有成为网红的潜质。
针对“为何说的精彩”,从当地经济发达,国企办社会(多文工团)等说起。
针对“为何到处说”,来推出当地经济下行,出现了“矿产坑”、“增长坑”、“人口坑”等结论。
在分析完上述三个问题后,刘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利用学案上给的材料命制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命题要求。
在学生命题之后,刘老师分别进行点评。
第一组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命了两道题:
1、东北种植水稻优势条件。2、如何解决农业困境。
结合材料,两道题目或者范围太大,或者区分度低,起不到考查不同层次学生的目的,经过修改,把第一道题改为“评价东北种植水稻的优势气候条件”,把第二道题改为如何解决东北农业发展中的黑土流失问题,是问题的切口更小,更有利于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提取能力和加工能力。
第二组同学根据材料四五六命了两道题:1、简述东北成为我国最早工业开发地区的区位优势。(8分)2、请为东北的产业转型提出建议?(8分)
在对这两道题进行点评之后,刘老师重点提到了“工业旅游”这个话题。
第三组根据材料七八命了三道题目:
第四组根据材料九和材料一“某网红族谱”命制了两道题目:
在对第四组命的题目进行点评时,刘老师把重点放在了材料一族谱中第四代和第五代的职业比较上,从主要为农场、国企职工到农地承包商、私企职工、北漂、网红等的职业转变,到由主要定居东北到第五代中的定居海南、北京、广东等地来分析该家族的人口迁移方向。在结合2016年东北辽宁省GDP的负增长,东北普遍的低增长,从建国后“共和国的长子”到现在的“东北塌陷”和“振兴东北”。由农地承包谈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由人口迁移谈到经济结构畸形、计划生育彻底(国有企业)导致的少子化等。
整节课下来,学生自命题及点评用时26分钟,占了一节课的大半时间。通过命题及点评分析,大部分同学加深了对材料的应用和理解,但整节课除了命题环节外,个人感觉学生整体参与度不是太高,老师自己讲占了大部分时间。因为下课后要赶到另一栋楼听高一的课,也没来得及当面请教刘老师,不知道平时的课堂是不是这样的。高级中学的生源在整个东莞市可以排在前五名里面,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好,学习主动性较高,是不是应该在课堂上多让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还是主要由老师来把控课堂更好呢?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2 21:18 , Processed in 0.0772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