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2015年1月16日刊登了一篇名为《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文章,文中指出 “一条斜跨中国的人口分布线---------胡焕庸线,把中国分作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这条人口分界线与气象上的降水量线、地貌区域分界线、文化景观的分界线以及民族界线等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重合。”这个观点引发了我的思考,胡焕庸线何时会被突破? 胡焕庸线究竟是人口线,还是降水线,是地貌区域分界线,还是文化景观分界线,是生态线环境界线,或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核心资源分界线? 第一,一般认为,胡焕庸线与中国年降雨量400毫米的等值线重合,是中国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因此胡焕庸线的形成也是气候导致的降水差异造成的。
第二,胡焕庸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以平原、丘陵为主,传统上为农耕区。胡线西北方人口密度较低,或为沙漠或为高原,传统上为牧业区。因为线上与古长城部分重合,更引发了一些胡焕庸线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分野的猜测。
第三,这种降水差异,导致了农业生产潜力的变化,因此胡焕庸线两侧,农业生产能力、生态条件出现明显差异。这种由农业自然禀赋导致的差异,锁定了中国农业经济的格局。工业化早期发展,其对水资源和粮食的依赖十分明显,胡焕庸线继续锁定着中国的经济地理结构。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粮食可以通过调配解决,但是水资源的约束作用显然很强烈,所以胡焕庸线很可能继续锁定中国发展的空间格局。
第四,从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北方以及西北地区,看似能够提高西北部地区的人口承载力,但随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巨大工程的进行,以及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西北部的资源优势承载人口能力将会骤降,源源不断的矿产资源会向东部转移,从而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因此,胡焕庸线两侧的环境承载力比较差异在今后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将依然存在,胡焕庸线是很难被突破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胡焕庸线的格局或会有所改变,但不能从根本上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