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说课稿
---刘洪敏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讲解的课题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该课题选自鲁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地球的运动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释许多地理现象的理论来源,地球运动主要分为自转和公转,因此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显的比较重要。
(2)该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地球自转的相关理论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已学知识具有很好的巩固和迁移运用作用。
(3)该部分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理解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运用教具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熟练掌握计算地方时的计算方法,以河流、风、洋流为例说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和科学的宇宙观,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3)教材重点、难点确立
(1)根据《课程标准》将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定为本章节的重点。
(2)根据历年来学生学生在做题中的表现将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定为本章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地球自转中的各种现象,让学生直观的记忆。
(2)引用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具体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加强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三、说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因此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基本学习方法:
(1)观察法,学会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2)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
(3)归纳法,学会根据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做题的具体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通过模拟地球、太阳、月球三者的转动关系来引入昼夜接替现象,并正式进入教学。
2)讲授:(1)A 播放图片让学生自己先总结一下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B总结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并引入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太阳高度角相关概念。
C播放几组不同角度的带有晨昏线的地球俯视图让学生判断晨线与昏线,并总结出晨昏线的判断方法及特点。
(2)A由每地日出早晚的不同引入地方时与区时的概念
B展示地球24时区的划分,同时引入日界线
C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3)A利用多媒体展示河流或季风在南北半球的偏转
B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总结地转偏向力的分布特点,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说明
C通过具体地转偏向力应用例题的讲解总结地转偏向力的意义
(4)学生讨论提问环节
(5)教学效果反馈:准备几组例题,让学生自己讲解,并对学生的讲解进行指点
(6)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要熟练掌握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点,课下认真完成剩下的习题
五、板书:左板
六、教学体会: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本人紧扣教材,以课本、课堂为中心;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因为本人经验不足,整个说课过程一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专家们能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4:29 , Processed in 0.0688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