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85|回复: 20

[教育技能] 关于基础教育 慕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1 20: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22 14:35 编辑

1“慕课”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
2“慕课”能否触动基础教育的神经
3慕课进中小学能否为教学加分
4基础教育,能“慕课”吗?
慕课:一场已经到来的教学革命
上海50多所中小学年内试点慕课教学 免费在线学习
5“慕课”争议声中走进中小学:资源共享还是加剧不均
6风靡世界的“慕课”学习在中国迅速升温
7慕课系列访谈之二
慕课能实现教育公平吗
——再访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
8慕课:给上海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9慕课正引发一场学习和教育革命
10“慕课之父”:慕课洪流撼不动好教师
MOOC:教师分化临界点
11“慕课”引发在线教育“战国时代” 风起云涌
12“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2期焦建利   
13陈玉琨VS倪闽景:MOOCs真的能翻转基础教育课堂吗?
14陈玉琨:慕课是继班级授课制后最大的一次教育革命
15华东师大陈玉琨教授:翻转课堂与中小学教学流程再造
16华师大“慕课”中心专家来七宝中学指导
17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4年04期  蒋燕梅
18“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2期焦建利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慕课”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
http://www.edu.cn   2014-01-07 中国教育报 作者:梁杰

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40107/t20140107_1061774.shtml
  

  席卷全球的“慕课”风暴,如地震海啸般从高等教育涌向基础教育,对中国基础教育将产生哪些冲击?真的能够翻转基础教育课堂吗?如何打造更加适合中国基础教育的“慕课”?在中国教育学会日前举办的“教育家沙龙”上,这个话题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将对中小学课堂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学习质量和探究能力都有可能提高,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慕课’是继班级授课制以来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变革。”华东师范大学“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评价说,与高等教育的课堂有很大不同,基础教育的“慕课”是和“翻转课堂”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有可能改变基础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催生和造就一批新时代名师,让已成格局的名校、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的系统重新洗牌。

  陈玉琨认为,正如翻转课堂给传统教学带来的变化——课堂上老师的时间不再主要用在讲授新课而用在答疑解惑,课堂上学生讨论互动、合作学习明显增多,“慕课”对基础教育的“教”与“学”会产生强烈的冲击,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发生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学习质量和探究能力都有可能提高,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对教师而言,借助于“慕课”的大数据和云平台的支撑,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个学生在某个知识单元停留多长时间,在哪里停留,反复回看了几遍,回答对了几道题……也知道学生哪方面学习有困难,并及时在课堂上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导,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能否破解均衡难题尚待实践验证

  理论上可以助推教育公平,现实中推广还面临诸多挑战,不能期望它解决基础教育的所有问题。

  网络上很多关注“慕课”的家长认为,如今中小学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学生多数时间在学校度过,哪有多余时间看“慕课”?这无疑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另外,从目前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看,很多地方还处于“黑板加粉笔”时代,“慕课”不可能缩小只能加大城乡教育差距。

  “‘慕课’对于现在的中国基础教育来讲,还是比较高端的,理论上可以助推教育公平,但以目前的发展水平来推广还不太现实,还面临诸多挑战。”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认为,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老师学技术,第二阶段是让老师使用技术能够去教,第三阶段是根据技术发展提供的新要求来变革教学。“目前我们的教师大多数还处在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会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教学,但还谈不上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

  在王珠珠看来,现实条件也限制了“慕课”的大面积推广,网速跟不上,教师水平达不到,经费没有保障,这些都是问题。“对于大多教师来讲,在网络班班通的情况下,目前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自己的教学目标把握清楚,把知识教好,在多媒体环境下让学生学好。”

  陈玉琨强调说,“‘慕课’把测验、作业融入课程,能减少实体作业的比例,从理论上讲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这需要教师对教学流程的重新建造,不能仍然按照旧的框架去设计教学、布置作业。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0: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2-21 20:44 编辑

“慕课”能否触动基础教育的神经
http://www.edu.cn   2014-01-02 作者:中国教育学会
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40102/t20140102_1059634.shtml 

  2013年12月27日,“第三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家沙龙”在北京召开。本次沙龙的主题是:“慕课,能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什么?”参加此次沙龙的,既有厚积薄发的高校慕课先行者,又有在基础教育领域资历深厚的中小学校长,既有深谙教育政策风向的专家学者,又有提出犀利质疑的媒体朋友。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的主持下,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共同解读慕课,集中探讨了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现状与前景。

  慕课,是近两年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以风起云涌之势席卷全球。有人认为它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作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慕课已在教育领域掀起了大规模的教学风暴。就目前而言,三大慕课平台(Udacity,Coursera,edX)基本上是高校的共享课程,呈现3个特点:高水平、高互动和高开放。

  慕课起源于高等教育,能够适合中小学吗?汹涌的“慕课”风潮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大数据的出现,基础教育的前景如何?慕课、翻转课堂这些概念,会对基础教育课堂教与学模式带来什么样的挑战?通过慕课,能否扩大我国享受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人数?慕课推动基础教育的信息化会呈现何种趋势?

  针对上述问题,第三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家沙龙拉开了序幕。

  华东师范大学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认为,慕课的到来,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将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很大的变化。首先,慕课能使学生远离家教,学生只需坐在家里,通过网络就能及时解决学习问题,而且又是免费的。其次,慕课还能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与公平,因为它是由优质学校的优秀教师在上课。慕课带来的是超时空的变革,是教育史上继班级授课制以后最大的一次革命,它使教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使优势教育资源全球共享、全民共享。慕课大规模在线网络课程将更适合于基础教育,在基础教育的产生的效果也将远远超过高等教育的效果。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我国现在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不高,很有可能造成贫困传代问题,解决贫困不传代这个扶贫的根本问题,就要使贫困地区教育比其他地区早走一步,多走一步,慕课将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深刻变化。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表示,慕课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因为无论“公平”如何定义,慕课的出现,至少增加了一种选择的机会。慕课是否适合基础教育?从受教育的群体来分析,与大学生相比,中小学生毅力稍弱,慕课需要更多的来自老师的配合。为了追求慕课的课堂效果,未来将有可能出现“教学导演”这个职业。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会会秘书长陈美玲建议,在师范教育中增设一些优秀的在线课程,提高整体师范生的水平,最终能使师范生在毕业之后将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传达给中小学生。

  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本中认为,教育信息化走过30年,从第一个10年(20世纪80年代)学计算机,到第二个10年(20世纪90年代)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学习网络等其他东西,一直到2000年教育信息化真正开始转化,乃至近两年慕课作为新的事物开始出现。无论处于什么阶段,不能忘记的是教育的两大问题,一个是公平,一个是质量,没有质量的公平算不上真正的公平。这两大问题如何用信息化的办法加以解决,是值得冷静思考的。

  毋庸讳言,慕课在基础教育应用还存在几个现实问题。什么是现在意义上的慕课?如何做到与远程教育不混淆?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认为,仅就目前的中小学教育而言,还不存在单纯的慕课。因为基础教育除了基础知识传授以外,还有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这一点,慕课是无法实现的。

  北京市光明小学校长廖文胜认为,慕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出现和存在是有理由的,但是这种存在还只是传统教育教学形式的补充。慕课课程在基础教育领域存在天然不足,一方面是网络的虚拟化状态无法改变,而基础教育领域接受知识最需要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零距离接触。另一方面,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慕课教程系统还不完善,缺乏相应系统的政策、法律、法规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的慕课目前还属于“没有根”的状态。

  在力挺与质疑慕课的讨论声中,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认为,第一,信息技术一定会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变革;第二,慕课和信息技术对学校的应用并不是一回事,慕课不能代表所有,慕课的概念不能泛化。目前,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难以推行还存在3个现实条件:第一是网络条件;第二是教师条件,第三是费用问题。对于已经达到网络班班通的老师们来说,首先要能够把自己的教学目标搞清楚,把知识教好,从而能够在多媒体资源和多媒体环境下让学生学好,全国应该着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这样的基本要求,以共同迎接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带来的变革。

  参加教育家沙龙活动的还有,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陈力,以及来自《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和新华社、腾讯教育、新浪教育等媒体代表。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0: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2-21 20:42 编辑

慕课进中小学能否为教学加分
http://www.edu.cn   2014-03-05 作者:文汇报 张鹏
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40305/t20140305_1082083.shtml 

  “将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编辑成一段5到15分钟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知识、进行复习,课堂上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巩固知识点。”近日,慕课学习与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负责人表示,基础教育将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体现出新的个性。这是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对促进教育公平也有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来看,想要达到这一理想模式还要面对不少困境和疑惑。一线教师对慕课学习和翻转课堂怎样理解、微视频录制技巧如何掌握,“翻转”后的课堂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慕课会否增加学生负担

  2011年起,慕课之风席卷了高等教育界。无独有偶,在基础教育界,借助数字化技术,一场以翻转课堂为手段的变革也迅速到来。专家认为,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有机结合正形成一场自班级授课制度以来教育领域最大的变革。

  去年,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国际慕课研究中心,相继组建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全国慕课联盟,该中心主任陈玉琨说,慕课在我国的发展一定要符合教育情境和体系,即建造立足于“系统设计的碎片化”课程,使得微视频整合后满足系统课标要求。

  但是,面对新的课堂变化,家长、学生乃至一线教师都有许多担忧。

  基础教育领域的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实施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吗?对此,华东师大慕课中心副主任田爱丽表示:“微视频学习和翻转课堂只不过是把以往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改成了学习微视频,时间和比例都有所控制。比如像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这样先行一步的学校就有规定,一个班级的学生一个星期内翻转课堂的实施不超过2节课。慕课并没有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让学生更期待。”“今天的孩子生活在数字化的时代,不能拒绝看电脑、看视频、看电视,主要的问题在于有效控制:控制学生看书的时间和姿势;控制学生看电脑、看电视的时间和姿势。”面对慕课会降低学生视力水平的质疑,陈玉琨这样解释。

  慕课给教师提出新挑战

  “多年来,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一直是老师讲、学生听,学习效果也不错。慕课来袭后,“翻转”的课堂一时间让老师和学生们都难以完全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来改变思维。”首届全国中小学教师/高等院校师范生微视频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青岛二中教师朱霞认为,想要颠覆传统课堂,理念的改变是首要问题。

  朱霞说,面向高中生的微视频时间最好在8分钟左右,小学生则更短。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结合幽默、风趣的语言,亲切的风格,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言简意赅、准确地表述出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陈玉琨解释说,“任何一门学科中,有的内容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而有的内容不适合。还有,一堂课上,翻转什么,翻转的程度,都需要根据实际内容来灵活选择。”记者了解到,教师将教学难点和重点制作成微视频,也是为学生私人定制的学习大餐。朱霞介绍,一般来讲,学校都会以教研组为团队,将学科知识点分别制作成微视频,学生会根据各自学习情况选择观看。这也意味着,教师要对教学知识点有更好的把握,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

  不过,研究者也称,为保证学生在线学习的持续性,教师一方面要提高微视频讲解的质量,讲解的趣味度,吸引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低年级学生在家里观看微视频,最好有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教师也要针对微视频内容设置相关作业,以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

  在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看来,慕课核心是回应普罗大众对于优质教育的期待。欧美发达国家上世纪60-70年代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是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并没有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而同步增长。

  回过头来看海外著名的慕课平台,他们的创始人无一不是热衷于教育,都是授课能力非常强的教授。Udacity的创始人兼CEO塞巴斯蒂安·特隆,他创立Udacity的起因就是他和同事彼得·诺维格教授在调查网上课程时,发现大多数课程表现平平。而学生对他的网络课程不断吐槽,则促使他们不断改进在网络上的人工智能课。结果当年使用特隆教授网络课程的斯坦福学生平均成绩比历届整整高出了一个等级,但更令人吃惊的是,学期结束时,课程前400名中没有一个来自斯坦福大学。这件事迫使特隆重新思考他所了解的教学。随后,他创立了Udacity。

  国内慕课现状喜忧并存

  谈及国内慕课未来发展,教育界人士仍然喜忧并存。

  有业内人士表示,和美国的慕课提供商不少是盈利性公司不同,国内的很多慕课背后大量是政府在投资。目前国内主要高校联盟的慕课平台几乎都是政府投入,学校拍摄课程并把课程上线。“但是只有这些,远远不能让慕课走得更远。”

  国外的风险投资者们青睐慕课,似乎更有远见。比如,盖茨基金会就为麻省理工学院提供了100万美元捐赠,用于支持他们分析慕课课程学生网上学习的数据,以开发建立全新的计算机类课程在线学习模型。还有不少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目标也十分明确:希望借此了解哪类学生及哪类课程适合慕课,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不同族裔人群的学习行为。“也许目前不能赢利,但掌握了这些核心样本信息和数据,谁说他们未来不能仍然在高等教育领域保持领先的地位?”

  “慕课的发展其实只有回归传统,提升教育质量,同时对学习本身进行研究。”一位学者认为,学得好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点,学习、练习、测试,这些都是有科学规律的。慕课未来要持续发展只有回归教育本身。

  虽然这样说似乎流于俗套,但其实,当原本必须在教室才能听到的内容变成互联网上可以随时选择的菜单服务时,用户的体验就显得尤其重要。EdX的领导者阿南特·阿加瓦尔估计,慕课的未来竞争,就看谁能更好地改善用户的体验。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0: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2-21 20:43 编辑

基础教育,能“慕课”吗?
http://www.edu.cn   2014-01-14 光明日报 作者:靳晓燕
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40114/t20140114_1063964.shtml 

  “慕课”,即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风暴。这股浪潮已从高等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

  “慕课”适合中小学教育吗?汹涌的“慕课”风潮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日前,在“第三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家沙龙”上,这些话题成为专家、学者谈论的焦点。

  优势是开放,不足是无根

  华东师范大学“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将“慕课”的出现理解为:继班级授课制以后的新尝试,打破了时间、空间的束缚,使得优势教育资源能全民共享。

  “不同于一般的在线课程,只是简单地将四五十分钟的课程放到网上。‘慕课’的创新在于:每个视频大约保持在10分钟左右,恰好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在视频结束时,会出现检测与反馈,这意味着学生必须完成一系列小测试,来确定他们是否精准地理解了课程中的概念。无论同步还是异步,最终都会获得来自教师、其他学习伙伴的解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现实。”陈玉琨说,不仅如此,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是移动的,我们可以走到哪学到哪,还可以反复学,十年二十年后再学。

  对“慕课”的出现,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廖文胜显得很冷静:“慕课”的网络化,既有天然的开放优势,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先天不足。一是网络的虚拟化状态无法改变。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教书育人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其次,“慕课”教程系统还不完善。同时还缺乏相应的系统的政策、法律法规的支持。就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开放的“慕课”就像无归宿的风一样,没有根。

  毋庸讳言,“慕课”在基础教育上的应用还存在一些现实难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认为,仅就目前的中小学教育而言,还不存在单纯的“慕课”。因为基础教育除了基础知识传授以外,还有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这一点,“慕课”很难做到。

  为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提供一种新选择

  “无论处于什么阶段,不能忘记的是教育的两大问题,一个是公平,一个是质量,没有质量的公平算不上真正的公平。这两大问题如何用信息化的办法加以解决,是值得冷静思考的。”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王本中表示。

  “我国现在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不高,很有可能造成贫困传代问题,解决贫困不传代这个扶贫的根本问题,就要使贫困地区教育比其他地区早走一步,多走一步,‘慕课’将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一定的变化。”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感受到了“慕课”的影响,“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实验,把人大附中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课直接传送到全国的12个乡村学校去,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享有同等的教育。”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表示,无论“公平”如何定义,“慕课”的出现,至少增加了一种选择的机会,增加了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至于“慕课”能否真正解决地区贫富差距的问题,又会否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还需要时间去证明。

  “慕课”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

  “慕课”的到来,更是一个挑战。

  有人担忧“慕课”会削弱中小学生“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此,陈玉琨强调:“翻转课堂只会给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线上或线下的互动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因而,它只会增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不是削弱,并且,从目前实验学校来看,他们一开始就充分注意了这一问题”。

  “慕课”是否适合基础教育?李志民表示,如果从知识传授的内容来讲,“慕课”适合于各类教育;但从受教育的群体来分析,与大学生相比,中小学生毅力稍弱,“慕课”需要更多的来自老师的配合。为了追求“慕课”的教学效果,吸引注册人数,未来将有可能出现教学团队和“教学导演”这种职业。

  在力挺与质疑“慕课”的讨论声中,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认为,信息技术一定会对教育产生影响,不过“慕课”和信息技术对学校的应用并不是一回事,“慕课”不能代表所有,“慕课”的概念不能泛化。目前,“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行还需具备三个现实条件:网络条件、教师条件以及充足的资金。对于已经实现网络班班通的老师们来说,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把课堂教学搞好,进而才能让学生在多媒体资源和多媒体环境下学好知识。同时,全国应该着力探索“慕课”等应用问题,积极应对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领域带来的挑战。(本报记者 靳晓燕)













慕课:一场已经到来的教学革命
http://www.edu.cn   2014-02-20 作者:苍梧晚报 王雪峰 赵阳

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40220/t20140220_1076053.shtml 

  核心提示

  新学期伊始,新海高级中学校长李宏伟向全体教职工推荐了两篇关于教育教学的文章:《基础教育接轨“慕课”:一场已经到来的革命》《“翻转课堂”的实质与路径》,供广大教师研读,以期引发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体悟,进而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什么是“慕课”,这种教学方式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何不同,它又如何形成“翻转课堂”的效果?

  从慕课说起

  真正实现先学后教的改革

  “慕课”是课堂教学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一次新革命,它已从美国来到中国,来到我们身边;它已从高校的课堂,走进基础教育视野,它将改变教学模式,大大提升学习效率……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新海高级中学校长李宏伟对“慕课”的定位,一下激发了记者的兴趣。

  “‘慕课’这种教学方式,市教育局将其视为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升级版,基础教育也正面临着如何真正实现先学后教的翻转性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李校长告诉记者,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完成的,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练习完成,而慕课这种方式却将课堂“翻转”过来——知识传授是学生通过导学案和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完成。

  首先,学生通过微课、微视频在网上学习,知识的内化在课堂上完成。慕课这种教育方式来源于美国,尤其是在大学里广泛采用的,因为大学里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比较高,到中国之后,慕课就得到了延伸,走进了基础教育。这种相比传统教学方式的“翻转”,是一场教育教学的革命。据了解,所谓“慕课”(MOOC)的概念分解为:“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慕课课程可以提供给数以万计的学生进行学习;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都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本学期,新海高中将更加深入广泛尝试慕课这种教学方式。之前,该校将部分学科制作微课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在课前学习,如凭借该校省生物课程基地的优势来打造生物课程的微课。本学期,将把这种方式推广到所有学科。

  李校长还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省教育厅还将在全省中小学范围内开展微课竞赛。这是一个面向全省的面广量大的活动,要从校级竞赛、市级竞赛,最终到省级竞赛,在全省范围内掀起慕课的风暴。该校目前正在整合资源,通过深入研究,把知识的重点、难点,通过信息技术的制作,展现慕课的特点。在此项工作中,该校提出了“先人一步、高人一筹、位居一流”的目标和要求。

  打开电脑来学习

  数字化学习风暴

  据美国培训与文献学会统计,过去十年间知识总量翻了一番,而预计再翻一番的时间将缩短至一年半。可以供学习的内容以指数倍的速度增长,人类已经进入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专家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要在有限的学校学习时间里用原有的学习方式来掌握今天的知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则会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有着信息储存量大、信息形式多样化、搜索使用信息极为方便等优势,学生很容易就能在网上查到自己要学习的内容。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开展电子网络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学生用着电脑、平板电脑等工具进行课堂教学,我国也不断开展试点和实验项目。

  记者在网上搜索“慕课”,跳出了若干个慕课网站,记者在其中一家慕课网上看到,其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文学、教育、工科、经济、电脑、流行文化……虽然针对中小学学生课程的还比较少,但微课的数量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往的一些网络课程大多都是将老师上课的内容拍摄并记录下来,而慕课则仅仅是一段或多段4、5分钟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前的学习目标等内容了解课程大致情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在这样一家慕课网上,有学术视频近10万部,学生既可以学习自己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进行更大范围的学习。
促成师生角色转变

  课堂发生了翻转

  记者从新海高级中学学术部主任孙运利处了解到,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为“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为“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完成的,老师不仅提供了微课视频,还可以在线为学生进行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证实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翻转课堂”的时间带来了师生角色转变,教师变成辅导员、助学者、引导者、帮助者,在教学中,要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它们要进行微课程设计;要为学生进行学习课程设计;要根据学习反馈实时调整教学,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组织技巧,让学生变成了主动学习者、自我导向学习,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及同学求助,无错误积累,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

  近年来,我市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从“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又经过“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建构式生态课堂,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李宏伟校长认为,慕课的引入,翻转课堂的推进必将使我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改革向更高层次发展。

  慕课这种教学方式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老师要能够制作微课,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要形成知识的内化,对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要求也比以往更高,对教师的理念也更为重视。

  “慕课进入中国后,影响到中国的基础教育,这将对缓解盲目有偿家教产生积极的作用,它甚至将引发全民学习方式的变革。”李校长表示。

  慕课

  学生喜爱并期待

  在新海高级中学,就慕课这一话题,记者采访该校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小海表示,上学期,已经在校园网上看到了生物学科的“慕课”,尤其是对重点问题的讲解,可以反复地看,直到理解为止。“对于这些问题,平常都是请教老师或同学,有时的确是弄懂了,但有时也是一知半解,有了慕课,我可以随时看,反复地学,既能掌握重点,解决难点,又能温故知新。”

  学生晓涵表示,高中教育指向是高考,如果能将各学科的知识点、必考点和历年的高考真题,作为慕课的内容,让同学们有针对性、有自主性地选择学习,必将提升学习效率,受到广泛欢迎。“我们非常期待这样的慕课,哪怕有些课程是收费的,只要我们需要,也是在合理的收费范围内,我们都愿意学。”

  该校高一学生小丽表示,自己在寒假里看了多节慕课,“我在网上寻找自己喜爱的内容,有的和高中学习课程有关的,更多的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很多是国际著名高校的课程,我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太简单、太直观、也太有效了,在电脑前,就可以学到各种知识。”

  相关链接

  高校课程走进慕课平台

  2013年,我国不少高等学府纷纷与“慕课”平台合作,将课程放到网上。北京大学《20世纪西方音乐》、《民俗学》、《电子线路》和《世界文化地理》四门课程在著名的“慕课”平台edX网站上线。与此同时,清华大学的两门课程《电路原理》和《中国建筑史》的课程介绍也出现在该平台,并向全球网民开放注册。

  2013年,清华大学打造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正式开放,这是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本月中旬,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7门课将陆续上线。

  北大在edX推出的全球共享课受到热捧,截至去年10月7日,北大10门课程的注册人数将近37000人,已超过该校本部在校生人数。2013年10月17日、18日,清华大学两门在线课程《电路原理》和《中国建筑史》在edX平台开放,至10月9日,前者选修人数约7500人次,后者选修约5500人次,两门课选课者已达13000人次,其中8成以上学习者为海外用户。



上海50多所中小学年内试点慕课教学 免费在线学习
http://www.edu.cn   2014-02-24 作者:新闻晨报 董川峰

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40224/t20140224_1077237.shtml  

  在大学风靡一时的慕课走进上海中小学,昨天,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慕课学习与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传出信息,今年年内,上海将有50多所中小学在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试点微视频课程教学,学生在家轻点鼠标,就能随时观看优秀老师上课。

  去年,华东师大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宣告成立“C20慕课联盟”,其中涵盖了高中、初中与小学,华东师大二附中、七宝中学、市北中学、格致中学等联盟校,上传其名优教师的教学视频、课件等,让其他学校师生共享。“与大学慕课不同的是,中小学的慕课教学是以各个学科知识点作为一个教学视频,短短7到10分钟把一个知识点讲透,学生通过微视频预习,第二天上课讨论巩固。”华东师大国际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告诉记者,到今年年底“C20慕课联盟”将实现物理、化学、中国文化、历史等学科初中、高中等各年级知识点的教学微视频全覆盖,上海的学生通过点击华东师大慕课中心的网站,就能免费在线学习。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0: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慕课”争议声中走进中小学:资源共享还是加剧不均
http://www.edu.cn   2014-02-17 作者:解放日报

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40217/t20140217_1074025.shtml  

  课堂教改还是课后辅导

  名师担纲还是众人狂欢

  资源共享还是加剧不均 “慕课”争议声中走进中小学

  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课,是教育的常态。你是否设想过,或许有一天孩子坐在家里鼠标一点,就能随时听国内外优秀老师上课?前天,一家名为“酷学习网”的机构在上海大学数学科学实践站首度推出了面向中小学生的“慕课”体验课,来自宝山实验学校的20多名师生“尝鲜”。

  在大学风靡一时的 “慕课”要走进中小学,是主攻课堂教改,还是课后辅导?提供的资源应由名师担纲,还是众人狂欢?有助于优质资源共享,还是可能拉大差异?随着“慕课”在中小学的起步,种种争议也浮出水面。

  课堂VS课下

  一间“同心圆”形状的教室中,两位老师站在圆心位置,学生们呈半圆形围坐,每人一台电脑学习“实数”。

  这堂依托“慕课”平台的课,一上来老师不讲课,而由学生自学,“酷学习网”提供了“实数”学习的微视频,学生自学15分钟,之后分小组讨论,最后10分钟老师集中回答一些共性问题。

  “慕课”翻转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这是不少人支持它进中小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华东师大教授陈玉琨曾撰文提出,如今课堂上教师讲完课,实际上可能只有85%的学生掌握了,但由于时间所限无法为其余15%学生反复讲解。而“慕课”先学后教,可大大提升课堂教育效益。

  不过,“这堂课,是新授课,还是复习巩固?”宝山实验学校陈雅英老师观摩后提出疑问。在她看来,“慕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互动等方面确有优势,“用于学生课后自学复习似乎更合适。”

  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也持谨慎态度:“学生在一起上课,却各自低头在电脑前学习,失去了课堂教学最宝贵的交流和沟通。有人认为它翻转课堂、大量的知识可以放在课外通过网络来自主学习,但这会加重学生负担。”

  名师VS“学霸”

  谁为“慕课”编制教学内容,也成为它进入中小学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据了解,“慕课”在美国问世之初,“名校、名师、名课”集纳优质资源是其鲜明特征。上海大学数学系主任王卿文教授介绍,“慕课”旺盛的生命力,一定程度上来自跨时空共享名优资源。去年华东师大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宣告成立 “C20慕课联盟”(高中、初中与小学),上海签约的华东师大二附中、七宝中学等联盟校,将上传其名优教师的教学视频、课件等,为更多其他学校师生共享。

  名优教师“供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慕课”资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但由于制作“慕课”视频、课件等需要较高的信息技术,门槛较高,又占用较多时间,部分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做不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慕课”资源的开发。

  “酷学习网”提供的是一种新尝试——由“学霸”来创编。该机构负责人李旭辉透露,自去年9月建立“慕课”平台以来,机构根据上海中小学的教材已创编了数理化课程的上千个微视频。这些视频的制作者多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大学等一批名校的研究生,利用有趣炫酷的技术“包装”知识。

  业内专家预测,随着“网易公开课”、“可汗学院”等众多网络课程平台的兴起,中小学“慕课”资源将呈现多元趋势。目前,利用“慕课”平台寻找和利用教育资源的师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普及,会上传共享的师生也将越来越多。在“慕课”平台上,“取用”与“提供”的双向互动会越来越频繁和丰富。

  均衡VS分化

  “慕课”打破学校的界限,共享全球的优质资源,会推动教育均衡。但也有专家提出,信息技术的高下不同反而可能加剧学校分化。

  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办学水平高低差异客观存在。“慕课”走进中小学,提供优质资源共享的平台:学生无论身处何处、在什么学校就读,都有机会享受世界各地的名师资源、人人都能站上“巨人的肩膀”进步。陈玉琨提出,中小学联盟集纳优质师资开发资源,整体提升中小学的课堂水平。同时,“慕课”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助推教育公平。

  但也有人担忧:由于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慕课”反而可能会拉大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距。一位郊区小学校长坦言,由于视野局限,本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观念不如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有些学校iPad进课堂、“武装”语数外课程;而自己学校教师能用PPT和电子白板与学生互动的已算“高手”。同时,不少孩子连iPad都没见过,家中无网络。“擅长利用信息技术的师生所获得的资源将越来越多,而缺乏这方面修养的师生则将进一步处于劣势。教育主管部门应完善制度设计,避免慕课平台引发新的不均衡。”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0: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靡世界的“慕课”学习在中国迅速升温
http://www.edu.cn   2014-02-24 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静
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40224/t20140224_1077132.shtml 

  “慕课”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正在中国的中小学中迅速升温。

  这意味着,今后,孩子们的学习可能不仅仅局限于课上听讲和回家复习课本知识。无论他们身在何处,都将能从知名学校的网络在线课程中获取更多有益的知识。

  记者22日获悉,在中国率先成立的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已组建了中国小学、初中和高中的C20慕课联盟,成员分别来自清华大学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等20余所高中;杭州育才中学、上海文来初中等20余所初中;以及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京游府西街小学等20余所小学。

  设立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慕课中心发起的首届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国高等院校师范生翻转课堂微视频大奖赛中各地中小学教师等共提交了1600余微视频,范围涵盖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所有学年段,内容涉及语数英、数理化、政史地、美术、音乐、书法、手工制作等所有学科。

  当日,这场大赛结果揭晓:教师、学生和专家们从1500个中小学教师的微视频中选出70件优秀作品;从134个师范生的作品中选出42件优秀作品;同时,清华大学附中、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常州北郊初中等获得优秀组织奖。

  慕课中心方面表示,获奖的教学微视频不仅主题突出、知识点明确,教师讲解规范严谨的同时不失清晰幽默;学习过程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和学习材料的互动性。华东师范大学方面透露,所有参赛微视频将陆续上线,与全国师生分享。

  在颁奖典礼后举行的慕课学习与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长、教师和高等院校师范生300余人共同观摩、研讨基础教育慕课建设和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他们中不仅包括来自76所联盟学校的30位校长、145位教师,20所非联盟学校的7位校长、60位教师;还包括12所高等院校的师范生代表58名。

  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充分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的优势,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效益,突显区域教育发展优势,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慕课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正形成一场自班级授课制度以来教育领域最大的革命,也将极大提升中国基础教育的公平度,提升中西部地区教育教学质量。

  他坦言,目前,中国各地中小学在推进慕课建设和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同的难度和问题:比如,标准不明,良莠不齐;有的教师对慕课学习、翻转课堂理解不准确;微视频质量有待改进等。一位余姓教师对记者表示,慕课学习也将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提出挑战。她说,面对高要求的翻转课堂,教师既要梳理知识图谱,又要制作微视频,但建立微视频资源库后,配以网络互动平台,教师的负担将会减轻。

  据悉,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自2013年9月以来,先后在深圳、青岛、杭州、温州、镇江、上海等地召开了9次联盟学校的慕课建设与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和培训会,参与教师达2800人次。众多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对这一教学模式表现出热情。

  慕课中心透露,本学期,将在山东济南、江苏南京以及山东青岛等地联盟学校举办观摩研讨会,并定期召集联盟选学校集中研讨基础教育领域各学科各模块的慕课建设,以尽早建成全覆盖的慕课资源库。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0: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22 14:05 编辑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06/17/content_437618.htm
慕课系列访谈之二
慕课能实现教育公平吗
——再访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

    汤敏

    ■本报记者 张东

    如今,择校热、学区房等问题成为教育中的顽症,而主要原因就是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存在差异。父母背井离乡,学子漂洋过海,都是为了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其实,就是在发达国家也不可能达到教育质量上的公平。然而,汤敏却说,慕课就有可能做到。

    慕课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记者:您曾经说过慕课有可能促进教育公平,为什么?

    汤敏:我们的实验证明,慕课之下的教育公平是有希望实现的。多年来,我们通过慕课,使内蒙古贫困山区乡村中学的学生能够上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的课,使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能上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课。他们接受的教育不再受地域和师资条件的限制。通过慕课,他们至少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公平。

    但是,网络教育早就有之,为什么过去没有人说电视大学、网络公开课能够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这是因为传统上以教学为中心的平台与慕课平台有本质上的区别。传统以教学为中心的平台只是将教师的教学搬到了网络化平台中,并没有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突破。而慕课则是一个以个人学习为中心的平台,以用户为中心来组织内容,具有向巨量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慕课平台的资源包括数字教材、图书馆、导师系统、教育游戏、网络实验室等。网络学习社区则使教育者能够与学生合作,借助专家的力量来改善学生的学习。

    记者:相比传统的电视大学和网络公开课,慕课如何实现公平?

    汤敏:在慕课面前,只要能接通互联网,对每一个想得到最好教育的人,想听到最好老师讲课的人,机会都是平等的。可以把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北京四中、黄岗中学等学校和其他类型学校的课堂上网,让乡村学校教师与学生挑选最适合他们的课程。

    记者:但是用互联网和慕课来进行教学,目前还是存在质疑。在您看来,慕课与教学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结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汤敏:质疑慕课的人往往拿教育需要面对面交流、教育需要有“体温”等来说事。但是,使用慕课,不是说完全脱离学校、教师,而是让教师有更多时间研究课程,来解决学生们个性化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慕课需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例如,我们的双师教学试验,由当地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集体与个别辅导,面对面地帮助学生,弥补了远程教学教师与学生分离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个翻转课堂。把乡村学校的教师从繁重的备课、讲课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的辅导、组织学生讨论上,这不也是面对面、有体温吗?说实在的,在一般大学本科的学习中,一次大课下来,教师有多少时间与学生交换意见?换个角度看,把讲课的部分“慕课”了,学生先在网上上课,把原来上课的时间让老师们与学生讨论,学生之间也可以更多地互相接触,这不是更有体温吗?

    慕课能做到因材施教吗

    记者:有人认为,慕课方式只让少数教师来讲课,会造成更大的一统,会失去教育的多样性,对学生来说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汤敏:我认为,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要有选择。现在学生是没有选择的,学校有哪些教师就只能上哪些教师的课。一位教师要教几十个上百个学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而用了慕课后,同一门微积分,就可能有几十个学校不同教授的不同讲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兴趣来选一位最适合他的教授,以他自己的节奏来学习。而学校教师也可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记者:那么教育质量如何保证?

    汤敏:为了保证教育的质量,国家可以专门成立课程认证委员会,对慕课的内容、教学方式、考试的难度等进行认证,符合标准的才能被承认学分。同一门课,学生有权选择自己学校教师的课,也有权选其他学校经过国家认证的课。只要考试过关,都能得到本校的学分。

    在这里,还应该讨论一下如何追求教育公平的改革思路问题。在慕课的思路下,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应该把最好的教师资源集中起来,做出高水平的慕课,然后用互联网传播到全国去。这就像在改革开放之前,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路是大锅饭,而改革开放后,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向均富方向努力一样。

    记者:但是实现慕课教学,硬件必须到位。贫困地区的学生仍处于弱势。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汤敏:北京开放大学副校长张铁道曾表示,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从全球范围看,到目前为止的数字化进程还是“有钱人的游戏”。那些相对贫困、没有财力购买电脑的群体,以及网络运行没有保障甚至因财政困难付不起电费的学校,则很难参与到数字化教学的变革中来。

    我同意这种观点。慕课的推广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至少学校要通网络,要有一定数量的电脑或平板电脑。这些对于大学来说,对大部分中小学来说,实际上已经做到了。即使是那些现在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的学校,情况应该很快就能得到改善。按国家规划,宽带很快都要进每一个学校。如今,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已经渐渐出现。如果政府不出大力气解决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设备的问题,那么不公平会进一步拉大。

    如何改变传统的“教”与“学”

    记者:慕课和翻转课堂等基于互联网教学的出现,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传统“教”与“学”的改变?

    汤敏:的确,翻转课堂就是把课堂教学的方式整个反过来。从在学校上课,变成在家里上课;从在家里做作业,反过来是到学校做作业、讨论;从教师讲,反过来让学生讲;把传统教学方式,整个地颠倒过来,故称之为翻转式课堂。回家看视频学新知识点,上课则不讲新课直接讨论,把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这时的教师不以讲课为主,而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习内容,让学生之间相互刺激,相互启发,使学生不但能够学到知识而且还能学到学习知识的方法。

    记者:这种“教”与“学”的转变在教育薄弱地区和学校是否同样适用?

    汤敏:对于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学校来说,因资源有限,师资不足,更需要用慕课的方式使学生与教师与城市学校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新高考要考察的综合素质、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弱项。这些本来是为了让教育更公平、让更多农村学生上好学的改革,搞不好会适得其反。双师教学实验可以让农村学生上到城市最优秀教师的课,让他们有机会调整学习方式与内容。这样,他们至少不会落后得太远。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力量,把国内最好的课“慕课化”,到农村学校推广,让教育公平在新的高考改革下能够真正实现。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0: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慕课:给上海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http://www.edu.cn   2014-02-14 作者:文汇报 黄震
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40214/t20140214_1073294.shtml  

  黄震(民进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MOOCs,简称“慕课”)出现于2012年,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创立了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平台。时至今日,已有普林斯顿、斯坦福大学等10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为其提供了500多门优质慕课。1年多来,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人数已经突破了550多万。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发布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第一门课《电子和电路》获得了12万名学生的注册,目前上线学习人数已超过120万。

  慕课,它完全不同于近十年兴起的教学视频和网络公开课,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虚拟教室。慕课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规模大,慕课的学生动辄上万人,甚至十几万人,优质教育受益范围可无限扩大;二是授课形式生动活泼,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等手段,使教学深入浅出,更加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三是很强的教学互动,线上“你问我答”,亦学亦师,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极大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

  慕课同时引发了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重大变革,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称为“翻转课堂”,学生在寝室里或家里完成网络在线的慕课学习,而课堂跃升为师生间深度知识探究、思辨、互动的实践场所,使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表明,这种全新教学模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呈现了“未来教育”的曙光。

  慕课正在引发一场学习的革命和教育的革命,正在改变几千年来的教育模式。我们的学校若不改革,可能会沦为世界一流学校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

  慕课所引发的教育变革和给上海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得到教育界足够的重视。为此我建议:

  一、加强由慕课引发的全球教育资源配置对上海基础和高等教育影响与挑战的研究,尽快编制上海慕课发展规划与政策,同时加强对慕课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与研究,大力推进分类分层次慕课的建设与推广,推进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示范,以此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和上海教育服务全国。

  二、大力推进中小学慕课和各学科重点、难点部分微课程的建设和上海中小学慕课共享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撑,让本市中小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校际教育资源差距,提高上海基础教育质量。

  三、大力推进上海高校慕课建设与慕课共享平台建设,实现高校优质课程及学分互认,促进高校学生跨校选课和辅修专业培养,缩小高校校际教育资源差距,提高上海高等教育质量。

  四、大力促进基于慕课的继续教育发展,向市民提供优质继续教育慕课,让慕课成为上海市民接受优质继续教育的主要渠道,推进学分银行,打造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本文根据作者在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二次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征得作者同意发表)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0: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慕课正引发一场学习和教育革命

http://career.eol.cn  来源:  作者:文汇报  2014-04-10  
http://career.eol.cn/kuai_xun_43 ... 40410_1096702.shtml


  慕课创造了跨时空的学习方式,使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正在引发一场学习的革命和教育的革命,正在改变几千年来的教育模式。慕课正在倒逼我国教育的改革,谁在教育信息化潮流中落伍,谁就会被时代淘汰

  “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

  慕课,简称“MOOC”,也称“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虚拟公开课程。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斯坦福大学两个教授创立了Coursera在线免费公开课程平台,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发布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慕课已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界最热的话题。2013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慕课平台,如英国的“未来学习”、法国的“数字大学”、德国的“我的大学”,欧盟的“开发教育”、日本的JMOOC和澳大利亚的Open2Study等等。在我国清华大学推出了“学堂在线”、上海交大推出了“好大学在线”,一些高校已开始进行慕课的尝试,一些中学已开始通过制作“可汗课”微课程,帮助学生从辅导班、教辅书堆解脱出来。只用了一年多时间,美国的Coursera已有普林斯顿、斯坦福大学等10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为其提供了500多门优质慕课,来自全球各国学生人数已经突破了550多万。慕课正如一股洪流以不可逆转之势向我们各级各类教育的各个层面渗透,使学生有了前所未有的选课自由度,可享受到海内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呈现了“未来教育”的曙光

  面对慕课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冲击,引发了各种议论,有支持的,也有诟病和反对的。作者认为目前对慕课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

  其一是认为慕课就是网络视频课程,因此不屑一顾。事实上,慕课完全不同于近十多年来兴起的教学视频和网络共享公开课,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一二十个或一二百个学生不同,慕课的学生动辄上万人,甚至十几万人,优质教育受益范围可无限扩大;二是微课程+小测试,慕课授课形式生动活泼,充分运用动画、视频等手段,营造一种沉浸式、游戏化学习环境,使教学深入浅出,更加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三是很强的教学互动,慕课完全克服了传统网络视频课程单向、没有互动的不足,慕课线上“你提问、我回答”,亦学亦师,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极大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

  第二个认识误区又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些人认为慕课是万能的,未来教育都可通过慕课来解决;而持反对意见人以没有师生面对面的知识传授与交流而否定慕课。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慕课当然不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慕课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手段。慕课的出现最关键的是引发了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重大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寝室、在家做练习、做家庭作业。慕课引发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称为“翻转课堂”,学生在寝室、在家完成网络在线的慕课学习,而课堂跃升为师生间深度知识探究、思辨、互动与实践场所,使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实践表明,采用这种“翻转课堂”的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也称O2O(online to offline),是既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学优势,又强化面对面课堂互动、进行知识传授与探索的全新教学模式,呈现了“未来教育”的曙光。
慕课正在倒逼我国教育改革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没有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现代化就无法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对我国这样拥有13亿人口、幅员广阔的大国,要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教育与文化之间存在的差距,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慕课所引发的教育变革和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得到教育界的足够重视。

  我们应加强有关慕课引发的全球教育资源配置对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影响与挑战的研究,尽快编制我国慕课发展规划与政策,同时加强对慕课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可能引发的教育变革的研究,大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在基础教育上大力推进中小学慕课和各学科重点、难点部分微课程的建设和我国中小学慕课共享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撑,让全国中小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校际教育资源差距,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在高等教育上大力推进高校慕课建设与慕课共享平台建设,实现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及学分互认,促进高校学生跨校选课,缩小高校校际教育资源差距,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在继续教育上,大力促进基于慕课的继续教育发展,向民众提供优质继续教育慕课,让慕课成为民众学习知识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要渠道,推进学分银行,打造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慕课创造了跨时空的学习方式,使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正在引发一场学习的革命和教育的革命,正在改变几千年来的教育模式。慕课正在倒逼我国教育的改革,谁在教育信息化潮流中落伍,谁就会被时代淘汰。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0: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慕课之父”:慕课洪流撼不动好教师
http://www.edu.cn   2013-11-14 中国青年报 作者:

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31114/t20131114_1039460.shtml 

  海湾国家卡塔尔上空近日刮起了慕课(MOOCs)旋风——在多哈举行的2013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简称“WISE”)上,“慕课”成为热点议题:这项“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是否会彻底改变全球教育生态?传统意义的大学围墙是否会被推倒?教师是否会由此消失?3天议程中,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200名教育、商业、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创新者和领导者齐聚一堂,这些“聪明人”,各抒己见,对这个当前教育圈最热的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鲶鱼效应显而易见但别想让慕课解决一切问题

  虽然诞生仅两年,但慕课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已显而易见。

  美国凯创网络公司今年6月一项针对慕课与高等教育关系的全球调查表明,13%的受访者所在学校提供慕课课程,43%的受访者所在学校计划在未来3年提供相关课程;84%的受访者认为慕课是当前教育模式的补充,16%的受访者认为慕课会取代现有面对面的教育方式。

  慕课三大平台之一edX的首席科学家Piotr Mitros切身体会到了这种变化。他发现,慕课让相关课程的完成率和满意率大幅提高,达到90%以上。

  这位技术派相信,虽然无法确定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兴起会对大学产生怎样的影响,但毫无疑问,未来课堂会消失,我们面临的是用什么取代课堂以及重新定义教师价值的问题,也许会是一种“教师与科技相结合的方式”。

  来自果壳网的刘旸博士在峰会上与大家分享了果壳网MOOC学院的学员们在线互助学习中的趣事。这个完全由用户的需求自然生长起来的社区,成立仅一年,覆盖到差不多8万量级的用户,每天的访问用户大约1.5~2万人,被认为是目前中文世界最大的慕课学习者社区。

  在这个社区,产生了很多学习英雄:一名叫王桢的普通白领,两年拿下40个证书,终于实现了当程序员的愿望;一名只有12岁的小明友,在同龄人都在上补习班时,却利用业余时间上慕课;一个在美国有全职工作、还有一份NGO兼职的孩子妈,不仅担任字幕组组长,带领大家翻译两门课,自己同时在学5门慕课……

  尽管MOOC学院用户队伍迅速壮大,但刘旸对慕课在国内的推广持谨慎乐观态度:目前英文课程依然是慕课的主力军,对学员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此外,国内学生习惯于各学各的,而慕课对团队合作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这些都决定了目前学习慕课的大都是学有余力的“高端”学生,也决定了慕课目前还只能是现有传统教育方式的补充。

  “人们给予慕课的期待,显然远超它所能达到的高度。”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卢志文认为,慕课将一位教师能同时教授的学生数量推到新的量级,而且较收音机和电视机,慕课带来的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和传播,而是充分和及时的“互动”和“反馈”。这显然更加切合教育本质。

  “这对于全球教育生态的改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中国‘应试导向’的基础教育和‘文凭导向’的高等教育。”但卢志文强调,现实只会按照自己的逻辑走。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收音机、电视、电脑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育,但都远没有当初想象的那样彻底和到位,因此,人们也不应对慕课期待过高。

  经历了2012年的大热之后,此次WISE峰会上,参会者对慕课的认识增加了更多理性的成分,尽管坚信慕课对现有教育生态的鲶鱼效应,但在参会者口中,很难在听到类似“颠覆”这样的字眼儿。

  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卢志文看来,推动教育进步的力量有三个:一是教育内涵价值的提升,二是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三是教育内外技术的进步,而观念的转变,特别是体制、机制的变革,才是促进先进教育生产力发展的根本。

  因此,作为第三股力量的慕课,只有和前二者相结合,才能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最终汇成巨大的改革洪流,推动教育现实的彻底改变。

  “慕课与传统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国际青年成就(JA)执行总裁高阳坚信,慕课这种技术手段的植入,能让更多人分享原来仅有少数人享有的教育资源,必然会促进教育公平,而且也一定会给传统教育产业带来冲击,一定程度上会倒逼传统教育的改革,但她强调,二者是相互促进而非相互替代的关系。

  来自尼日利亚的Pai Obanya教授是西非考核理事会(WAEC)的董事会主席,他从现实层面提醒公众,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慕课很难实施,这将会进一步加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而且,慕课现有的课程并非完整的学制,证书也都是课程设计者颁发的,这些都是与传统教育融合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Pai Obanya教授的观点获得了Piotr Mitros的认同,当很多人都急于探讨慕课的商业模式时,他认为,首要之务是将慕课系统化和完整化。

  而被称作“慕课之父”的George Siemens则用一句话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要试图让慕课解决一切问题。
教师永远不可替代但角色需要转换

  伴随着慕课等线上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各种海量教育资源触手可及,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地位似乎岌岌可危。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会在“电子教师”面前退居二线乃至消失吗?

  面对这一问题,参会者们的观点惊人一致:教师这一职业永远也不会消失。

  “一个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在峰会上介绍澳大利亚教育现状时,澳大利亚前总理吉拉德开宗明义,充分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

  乌拉圭国际观察所主任Denise Vaillant博士则与大家分享了一个实验结果:他们将电脑接入教室,连上wifi,每个学生人手一台,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上并没有什么改善。

  为什么会这样?Denise Vaillant博士认为根源在于教师没有接受相关的培训,无法指导学生有目标地学习。“没有目的的教育,就好像没有画的画框。”她认为,在信息技术带来教育革新的今天,教师的职业反而会更加重要。教师不仅是每个学生平等获取知识的保障,面对面的贴近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没有教师的学校是空空的建筑。”Denise Vaillant博士援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口号为自己的观点做注脚。

  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Jenna Brashear回忆起自己曾经的一位私教,“她教我弹琴,学会思考,自主安排时间,这些都成为我生活中的宝贵财富。”她认为,这种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觉练习的习惯,绝不是冰冷的鼠标键盘显示器或其他移动终端所能教给她的。

  “人手一个iPad是容易做到的,真正影响教育质量的还是老师。”谈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改变,来自约旦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贝恩咨询公司合伙人Yasar Jarrar说。

  由此,国际教师职业观察机构主席Denise Vaillant认为:“真正的问题是,怎样把科技作为方法而不是作为目的来实现高质量教学。”

  尽管教师永远不可替代,但90%的参会者承认,在未来5年,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转变。

  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Edgar Morin在峰会的主题演讲中呼吁公众重新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的复杂性,他说,现在,不论从小学到大学,知识性的东西都教得太多,但做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人,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而这,正是未来教师角色转换的方向。

  曾担任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副院长的欧燕华现在是一名自由讲师,专门教授有关“幸福”的课程。在她看来,科技是一个工具,用得好一定会有助于教育的发展,但同时有一点很明确,科技仅仅是工具,使用的人更重要。

  学校是什么,教育是什么,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的欧燕华,从英文education(教育)的本源意义“to bring forth wisdom from within”谈起,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智慧,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其成长,使之成为一个“全人”。从这一点看,科技的进步永远无法替代教师。

  “比如说留守儿童,给他装一个屏幕,让他每天看看爸爸妈妈就可以了吗?显然不行,因为精神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欧燕华说。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的教育就是从外部世界把信息塞进学生的脑袋里,因此,欧燕华认为,科技进步带来的教育革新对教师人格的要求反而更高。作为学生的精神导师,教师怎样利用工具,塑造学生的内心,为人性的成长服务,将成为教师最大的任务,而这,其实也是让教师的角色回归了本源。

MOOC:教师分化临界点
http://www.edu.cn   2013-11-25 中国教育网络 作者:王左利
http://www.edu.cn/zxz_6542/20131125/t20131125_1043805.shtml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著名的“呆呆老师”陈江把他的《电子线路》放到了edX 上。在为自己的MOOC 课程制作的宣传片中,陈江说,他的课程更加关注的是思想和方法。为了学习者更好地接受、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他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希望能让各种专业的人都可以轻松学习,并且能得到最重要的“思想”。

  为了准备一节课,陈江付出了“远远大于平时上课”的努力。他觉得对自己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录制视频的过程也是对自己教学思路不断反思的过程,而这种反思是难能可贵的。陈江认为,MOOC 的不同在于:第一,课程是以较小颗粒的形式呈现,这要求课程更突出精华。第二,真正选课的学生也是对课程感兴趣的。第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反复回看,把不懂的内容看到懂。

  他认为,对教师来说,MOOC 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压力。“MOOC 对老师的压力确实非常大,但真正做MOOC 的教师是充满激情与热情的,因为它值得投入。”

  将课程放到MOOC 平台的同时,陈江的实体课堂也在悄悄发生改变。在过去的教学中,他一次性上4 个小时的课程,但现在他认为2 个小时的上课时间足够,其余的2 个小时则变成了讨论和问答。他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空白的便签,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在便签上写下自己的问题和名字。他还打算把优秀的问题拍下来贴到自己的MOOC 课程里。“学生们会在便签上落上自己的名字。”他觉得这个还挺重要的。“因为一旦与名字相关,人们会不自觉地认真起来。”

  MOOC 课程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才会更加吸引学习者呢?在北大最开始上线的7 门课程中,从拍摄的角度来说,当属艺术系毕明辉老师的《20 世纪西方音乐》最为专业,整个拍摄动用了专业的摄像,成本非常高,按北京大学MOOC 负责人李晓明的估算,大概是1:100 的工作量,就是视频1 分钟,幕后则要付出100 分钟的工作。而《生物信息学:导论与方法》从宣传片来看,更接近于纪录片,有着淡淡的实验室味道。陈江的《电子线路》的拍摄形式被李晓明认为是“清新版”,大概是1:50 的工作量。而按陈江的说法,这只是除去备课之外,单纯制作所需要的时间。

  北大在电教楼建成两个开放课程视频录播室,为教师录制共享课视频。由于录制现场没有学生,教师需要面对摄像镜头独自授课,这更考验教师对课程和课堂气氛的把握能力。“像是在镜头前表演,最开始的时候看着镜头会很不自在,所以要花精力克服那种不自在。毕竟不像学表演的人,怎么面对镜头之类的一窍不通。自己琢磨了半天,还是觉得以真实状态最好。”陈江说。

  北大另外一位MOOC 教师,主讲《世界文化地理》的邓辉教授因为是实录MOOC,一开始觉得自己突然变成了“演员”,“要有动作、要抖包袱还要抓住你看不到的那些学生的注意力,课程都成了电视剧”。为此他觉得“违背了教育”还曾坚决拒绝。但此后邓辉发觉这更能拓宽国内教师的授课视野,更能让没机会上大学的人有机会来听听北大的课,所以最终同意课程上线。

  陈江认为,MOOC 是互联网最终要变革教育的时刻。“不好的教师就会被淘汰掉,压力非常大,所以这是我认为我必须做MOOC 的原因之一。”他觉得,教师的临界点正在到来。“要么你成为明星教师,要么就可能失业。未来的两极分化会很严重,所以要在大潮来临之前赶紧变革自己。”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0: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慕课”引发在线教育“战国时代” 风起云涌
http://www.edu.cn   2013-11-27 光明日报 作者:王庆环

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31127/t20131127_1044802.shtml  

  “慕课”带来的冲击正在引发国内对在线教育的关注热潮,这种关注来自教育界,还来自科技界和企业界。

  11月18日,由中国经济网主办的“2013首届国际在线教育峰会”在京举行,当天共有近300余家中外教育企业参会,长期参与在线教育或是研究在线教育的人士如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建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余胜泉都在会上进行了主题发言。

  无独有偶,在这一周的周末11月23日,“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圆桌论坛”举行,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为平台,国内外知名专家、教育发展决策者、教育信息化项目执行者、教育信息化企业研发者会聚一堂,讨论的内容同样是在线教育。

  而据了解,仅仅在过去的一周,关于在线教育的研讨会还不仅仅是这两个。毫无疑问,一段时间以来,代表着在线教育最新方向的“慕课”以及“可汗学院”“颠倒课堂”正在引发各界人士包括投资界对在线教育的高度关注。中国经济网总裁王旭东表示,2013年可以被称为“中国在线教育元年”,国内在线教育迅速扩张,在线教育行业正在进入“战国时代”。

  的确,目前,“教育争夺战”已在多个互联网巨头之间打响,继“百度文库”“百度百科”之后,“百度教育”二级域名已上线,网易旗下的网易公开课、云课堂也开始在线授课,优酷与在线教育网站Udacity合作推出中文版在线视频课程。资本市场也开始青睐在线教育,今年以来,几乎每个月都有数起在线教育风险投资案例披露。

  对于风起云涌的在线教育热潮,专家们也在不断发表高见,以期这一正在庞大的队伍从开始就能走在正途。

  在“2013首届国际在线教育峰会”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指出,在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对促进教育公平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汤敏指出,中国“慕课”应破解师资不均等现实问题;程建钢认为,“慕课”目前处于理想初级阶段,还不能代表教学改革方向,开发中国自身的“慕课”系统是加速在线教育发展的有利途径;余胜泉表示,在线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模仿,而是真正提出另外一种形态供家长、学生选择,能够促进学生打好扎实基础,提高表达、沟通能力,这才是我国推进在线教育前途和未来之所在。

  在“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圆桌论坛”上,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在作专家报告时指出,教育不应为技术所困,为了变革而应用技术是不可取的,在线教育的发展也要追寻人类发展的本质,脱离“以人为本”追求技术,是无意义的,因此,在线教育不是把技术硬塞给教育,而是把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应用技术加以解决。一位专家说:“无论技术是何种形式,课程才是王道”,这句话得到在场专家的广泛认同。

  毋庸质疑,在线教育正在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对新事务的透彻讨论是必须的,为此,“2013首届国际在线教育峰会”在会议举行期间成立了“国际在线教育观察团”,并确立下一届峰会的时间和主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也表示,“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圆桌论坛”的目标也是成为一个“思想库”,圆桌论坛将长期举办下去,努力打造成全国最前沿、最科学、最务实的教育信息化组织。(王庆环)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20: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22 14:35 编辑

“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2期焦建利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慕课”(MOOC)这个新名词应运而生。“MOOC”,“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远足,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这些新名词,将掀起教育领域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教学改革风暴。强大的网络支撑起强大的理念,强大的理念创造出强大的现实,我们将足不出户地免费分享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而作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它将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什么?   
一、“慕课”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使我们的各种梦想成为现实。在我国面临着城乡差异大、教育不均衡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慕课”也将逐渐成为我国教学的一种模式,它是符合我国教育现实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慕课”的应运而生,打破了区域限制、时空限制,使学生(或任何一个学习者)能自由地获取自己想获得的知识。   
二、“慕课”将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    与“慕课”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是“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慕课”不同于一般的在线课程,简单地将四、五十分钟的课程放到网上。“慕课”将课堂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每个视频大约在10分钟左右,恰好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学生可以每学完一个知识,就去完成一些检测,反馈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和其他学习伙伴或指导老师进行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它摆脱了我国“班级授课制”的困境,很好地解决了“因材施教”。   
三、“慕课”将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    “慕课”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自己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最佳时进行自主学习,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又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慕课”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习观念的改变,学习由原来的“课内”变为“课外”,由“专门的教师传授”变为“很多个教师”指导,学校“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已经不是太重要,这就弥补了个别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个性冲突造成的学习受阻情况。   
四、“慕课”将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我国城乡差异大,地域发展不平衡,教育也就不均衡。目前,国家在下大力气、通过各种手段和制度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教育设施、教育装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只是优质教育组成的一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才是教育最重要的组成,这是外界因素很难促成的。我国的国情,又决定了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四、五十岁的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且大部分是骨干教师,知识的老化和年龄状况使得教育效果已经受影响,“慕课”的到来,将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新的方法,至少是增加了一种选择的机会,虽然不能够完全解决地区差距的问题,但它增加了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有利于教育公平。   
五、“慕课”将快速造就大批的人才    “慕课”资源的共享,为一些原来相对比较落后地区的孩子打开了“放眼世界”的窗口,他们在短时间内看到了“广阔的天地”,学习积极性会极速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也会大幅度提高。凡是在“慕课”资源网上学习的学生,学习观念会逐渐发生改变,他们眼中的“老师”已不再是“自己校园里的老师”,他的学习意识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才是学习的阵地”。学习“无时限、无域限”的理念会潜移默化变为学生的一种意识,学生自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会快速涌现出大批的人才,还能使他们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任何形式的教育模式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其优越性而避开它的局限性,这对我们的教育没有好处。面对“慕课”,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将我们现有的教育模式与其结合起来,各取其长,各避其短,既能将学校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又能将网络的优越性加以利用,将教学效果最大化,这才是现代教育的春天。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S[2014]GHB0838)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3: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玉琨VS倪闽景:MOOCs真的能翻转基础教育课堂吗?
来源:上海教育  http://www.czedu.gov.cn/disp_3_525_10070952.shtml

  现在,很多国家的大学院校正一窝蜂地尝试新的在线教学课程“慕课”(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某种程度上,它似乎也被神化了。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也宣告成立“C20慕课联盟”(高中、初中与小学)。

  在我们的采访和约稿中,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陈玉琨先生和上海市教委基教处的倪闽景先生,在方向上虽都肯定了慕课对于教育变革的影响,但在具体的应用上,两人却呈现出了不相同的看法,还真有点和而不同呢!



(华师大国际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

  陈玉琨:慕课将翻转基础教育课堂

  我预感到,慕课的到来最为重要的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翻转课堂”、先学后教,将学生在线学习与学校学习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升教育的效益。

  有研究表明,中小学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因此C20平台上出现的慕课将每一个知识单元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并按知识点制作微视频,每一个微视频大约在7~10分钟。

  学生在看完后必须完成几道测试题,只有全部答对通过了,才能进入下一个微视频;如果答错没有通过,那么需要重新学习。

  这一点,人们借助了网络游戏“通关”的理念,即学生只有达到了完全掌握了相关知识点的要求才能进入下一步学习。

  这很重要。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一个理念,那就是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精准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如今在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讲完课,实际上可能只有85%的学生掌握了,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为这剩下的15%的学生反复讲解,于是这部分内容就过去了。

  其实,这为今后的学习留下了隐患,因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一个知识没掌握,就可能为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只有学生每一步的发展得到保障,学生最终的成才才有保障。
我们的慕课课程是有体系的,是建立在学校教育的逻辑性、系统性上的,它呈现出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片段,而是有逻辑层次的知识体系。因此我们的课程设置将以知识单元来划分,让有需要的学生,按照知识图谱学习。

  同时,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课后负担,我们将进一步减少实体作业的比例,而尝试将作业和测试融入进慕课课程中。

  此外,兼顾到各地教材不同,我们计划按照国家课标的要求来制作课程,课程涵盖所有的知识点;而每个知识单元将会由慕课联盟中3~5位优秀教师分别讲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

  本土化慕课的评价体系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使得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效衔接。第一个途径就是设置进阶作业和小测验。通过学生在慕课平台上完成的主客观作业,收集信息后,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实体课堂上的教师。

  教师在走进课堂前,首先要看一下学生慕课上的学习有什么困难和疑惑,然后有针对地给予指导。

  有大数据和云平台的支撑,教师可以轻松地看出每个学生在某个知识单元停留多长时间,在哪里停留,反复回看了几遍,回答对了几题……也知道学生哪方面学习有困难,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第二个途径就是利用志愿者服务。

  目前我们慕课平台上每一门课程都是由一位教师带领约数以十计的师范生共同关注,但由于即将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学生,所以将来我们可能需要上百人来为某一门课程服务。

  当然,即使有上百人在后台同时服务,我们也不可能解决所有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因此某些共性问题还是需要归类解决,而针对部分学生的个别问题,则可以个别回答。
  第三个途径是对学校来说的,学生在家学了知识以后,学校并不是没任务了,相反要求更高了。学校更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组织师生和生生交流研讨。

  这样,课堂上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更多的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养成学生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预想到,学校总体的教育质量会大幅度提高。

  或许,一些教师的观念和能力可能会跟不上,翻转课堂之后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了,必须重新开发课堂内容,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对教师来说,第一个任务就是巩固强化知识。第二个任务就是进行知识的系统梳理。因为微视频是一个一个零散的知识点,尽管有知识图谱,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清楚知识的脉络。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串联起来,系统化。第三个任务是进一步拓展深化。第四个任务是探究创新,在课堂里直接完成研究性学习。



(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

  倪闽景:慕课翻转基础教育课堂尚需审慎研究

  我认为,由于慕课形态出现时间并不长,基础教育阶段的推进尚需要审慎研究。

  首先,高等教育对象是成人,基础教育的对象基本上是未成年人,对于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和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有很大差异,从目前的慕课情况看起来,能够完成相关课程的比例极低,这种半途而废的情况对成年人来说可能是无所谓的,但对年幼的学生来说也许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其次,高等教育的课程大多数是专业类课程,与基础教育的课程形态也很不相同,专业类课程比较专注于相关知识的传授,而基础教育除了基础知识传授以外,还有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学习者之间的情感生成,这一点慕课是无法实现的;

  再则,高等教育的学生是经过选拔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好,教师的高水平体现在对学科知识的把握上,而基础教育的学生差异极大,教师的高水平更体现在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把握上,这个差异看上去无关紧要,但却是非常根本的问题。

  关于基础教育慕课的形态也需要明晰。

  从现在的慕课现状来看,有人认为可以实现基础教育的课堂翻转,大量的知识可以放在课外通过网络来自主学习,但是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有悖教育伦理的——在课程标准高度统一和考试模式极其单一的情况下,让学生大量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势必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当然有人认为这种课堂翻转可以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让孩子在课堂上更多地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但是我认为这种做法又太资源浪费——好容易学生们在一起上课,结果各自低头在电脑前学习,就失去了课堂教学最宝贵的交流和沟通的资源。

  而且,实践反复证明,网络课程只能在非常短的时间里产生积极的作用,因为孩子们会有新鲜感,但一旦新鲜感失去,最优秀的网络课程也会让孩子们感到索然无味——网络课程的高互动与实际师生间的互动是很不一样的,师生之间即时的沟通、默契、幽默感,有时只用一个眼神就可以直达心灵,但是经年累月在屏幕前这种机会却永远也不会发生。

  以上描述并非指慕课一无是处,如果是这样,那么今天也就不用讨论这件事了,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采用合适的形态来实施基础教育的慕课计划。

  我认为,合适的基础教育的慕课应该有三个特点。

  一是网络学习的时间在学生整个学习时段里比例不会太高,应该不会超过五分之一,因此是一种辅助性的学习;

  二是慕课本身的结构性不会很强,而是更多地针对学生学习有困难的部分,高水平的教师用高水平的讲解予以最简洁的点拨;

  三是慕课最大的用武之地应该在课后,特别是孩子们完成个性化作业和辅导的部分,一方面这个时段本来就是让孩子们个性化学习的,另一方面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大数据分析的功能,来发现孩子们的学习问题和学习优势,在这方面edX的在线课程数据的深度挖掘上已经有了很好的尝试,技术也是成熟的。

  基于以上分析,基础教育慕课初期推进可有三个策略。

  策略一:以高中阶段学生为主要对象,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能力,而且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有志趣取向。

  做法有三种办法,其一是学生可以按照个人兴趣,直接选学高等教育的部分慕课,这个好处是让这些孩子熟悉大学的部分学科和学习方法,积累网络学习的经验;

  其二是优秀高中成立联盟,开发高中阶段各学科重点、难点部分的微课程;

  其三是围绕学习分析技术,建设作业和辅导的慕课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撑。
策略二:以基础教育阶段专题教育为线索,构建覆盖从小学到高中的全体系专题教育慕课平台。专题教育纷繁复杂,很重要但不成体系,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这个慕课平台完全可以通过向全社会和各基层学校征集成熟的专题教育微课程来完成,并按照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特点,在十二年基础教育的框架内排序,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通过后给予相关专题的学习证书。由于专题教育自身的结构性并不强,非常适合碎片化学习,学生完全可以在上学路上或其他闲暇时间,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

  策略三:以外语学科为突破口,采用全新的慕课模式,实现从哑巴外语到听说为主的外语学习转型。

  以前中小学阶段的外语学习以读写为主,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语音识别的成熟工具,无法相对客观地对听说进行评判,但是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成熟,许多外语学习网站和校外知名的外语培训机构,已经普遍采用机器学习,教师的作用更体现在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和促进学生灵活运用外语开展沟通的技巧。

  显然,慕课会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与学产生强力的冲击作用,但是即将到来的基础教育深刻变革,并非来自于技术进步,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要——如何让学习更有意义!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3: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玉琨:慕课是继班级授课制后最大的一次教育革命http://www.cse.edu.cn/index.php? ... p;a=show&id=495

       从慕课中小学翻转课堂来说,半年时间我们真的看到了他的希望,看到他发展的走势。可能我把话说远一点,先谈谈数字化时代的特征,军事方面看,经过两个重要的阶段,古代我们是长矛、大刀,到近代就变成了火枪、大炮,包括圆明园的八国联军打败我们。海湾战争开始就进入一个新的时代,3700辆坦克成为铁甲雄师,海湾就是巡航导弹,现在卫星直接定位了,是超越空间的。上个月香港亚洲周刊11月12号有一篇文章,11月12号中国两件头等大事,第一件头等大使是十八三中全会闭幕,开始中国改革的新一波。第二件大事是12号早晨凌晨宣布了光棍节一天350亿的记录,网购至少结束了大型购物中心的辉煌,仔细研究这种商业,在古代是靠肩扛背托,后来随着交通发展才会出现大型的购物超市,在西方是在郊区,现在进入网购的时代,按照马云说在未来的七年、八年,中国的购物商场要倒闭50%。前面讲的说了一个观点,我们的生活已经被互联网全面渗透,互联网改变了我们所有的生活,也一定会改变教育,不改变教育是不可能的事情。问题是我们能不能迎接这个挑战,所以我认为是非常关键的。

       前一段时间对慕课基础教育的影响心存疑虑,究竟适合高等教育还是适合基础教育,其实根据我们今年的研究,慕课大规模在线网络课程更适合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效果远远要超过高等教育的效果,和翻转课堂联系在一起。后面我会讲它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有些意义,特别是理论上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从理论上来说有这么几点,第一点是助推教育公平,从教育的变革而言,我一直说很奇怪的,他和我前面讲的军事的变革,商业的变革有异曲同工之妙。你仔细研究,教育原来从家庭教育、个别教育走向班级授课,后来在工业革命的时候出现了班级授课,班级授课是先出现在意大利,最后总结了班级授课制,前前后后跨越的时间150多年,从最初实现班级授课到班级授课成为制度,时间还是很长的。班级授课推动教育的普及,使教育普及成为可能。普通百姓是受不了这个教育,大家恰恰忘了一条,班级授课它有技术支撑的,没有技术支撑实现不了,就是印刷术支撑,我们中国古代还是用竹简的时候,一个竹简刻一本书几乎不可能,以后是毛笔,毛笔抄一本书要几个月,到宋代我们有雕版印刷,书才开始,真正是欧洲的活字印刷术,活字出现了以后书就开始大量的普及,为班级授课奠定一个基础,所以百千万人开始上学,否则抄百万本书是不可能的。

       今天我们到了这样一个时代,互联网出现为我们后面的教育改变提供数字化,数字化支撑按照我的理解,我认为数字化是把优质教育资源全民共享,而且他的特点是最高效的知识传输,刚才我们汤主任讲到了,原来25分钟的课,现在四分钟、五分钟可以讲的很清楚,为什么能讲的很清楚呢,因为我请了全球最好的老师,如果不是全球最好的老师,我是全球最好的团队,我可以三五个人一起做,全球推广,成本是很低的。我面对的不是几百个学生,而是几百万,几千万的学生。所以有这样技术的背景,有这样技术的支撑,所以使得全民高效的传授成为可能,我认为这个非常重要。

       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我一直说从理论上来说,谁也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也没有做过这样的尝试,理论上第一助推教育公平,可以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送到西部,送到农村,现在没有人送。理论上是助推教育公平。第二个就是学生远离家教,家教还有什么意义,我们北师大实验学校最好的教师是清华附中的,在网上随时可以点,是免费的,还要家教干什么,我们现在家长真的很辛苦,5点钟下班了把孩子送到家教那里。第三有效降低择校,择校不是没意义,择校是降低了。我进北师大实验学校还是进三十五中,差别不是很大,当然还是有差别,学生的环境还是有差别,这个意义会大大降低。

       第四助推学习化社会的基础,有人一直怀疑美国耶鲁的死亡哲学,报名的十万人最后通过课程的只有一万人,有人怀疑这个真实性,我说这个不对,这个死亡哲学我在看,我去考试干什么,我只是对这个课程感兴趣,我只是提升自己的素养,所以只是看看,每天看上十分钟,很多人是这样,坐在地铁里没事,可能有半个小时拿出来看看,可能看半节课,挺好的事情。理论上这四个应该能够成立的,但是现在不敢说,因为我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更重要的是带来教育的变革。教育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学生兴趣大大提高,尤其对中小学生,中小学生是看生动的直观的,富有亲和力的,我们现在教师整个是很严肃的,走进一个教室,学生是敬而远之的,在网上大家是平等的,很重要一条我认为学生兴趣提高就在于不受监督的环境,他可以自主学习,他可以在家庭,可以在操场里面,所以他兴趣会提高,都会去学。这一点我们确实已经做过调查,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高。

       第二条学生参与意识,参与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大加强,恰恰和很多我们的研究者相反,很多人都认为慕课降低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不对,实际上是加强的,微视频也好,微课以好,观看以后还要到课堂上面,这个交流现场交流还是更多。我举两个极端的例子,一个是山东文化东路小学,一个自闭症的儿童从来不和同学进行交流,他通过微视频的学习以后他自己有了理解,所以到课堂上不仅是提问,而且主动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所以老师很高兴,更高兴的还是家长,我这个小孩融入社会和大家进行交流,变成一个很正常的小孩。我本来以为这是一个个案而已,这个月的17号,在温州一个学校的学生是严重的智能障碍,严重的低能,话都讲不清楚的。通过微视频的学习,翻转课堂,在英语课上主动说话了,而且说的相当不错,后来用英语对话交流,这个我想一个是个案,两个也是个案,但是,是不是有它的必然性,现在还不是太清楚,一个是山东济南文化东路小学,一个是温州二中,一个是自闭症,一个是高度智能障碍,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

       第三种课堂理念来看,就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青岛二中课改很不错的学校,他们语文老师很有心的做了一个比较,两个班,这个班是对照班,一个班是实验班,对照班按照原来的课程上,另外一个班用微视频和微课,随后马上布置了10道小测验的题,10道题在对照班18位全部答对的,实验班27位全部答对,这也是一个个案。学习水平真的会大大提高,这是第三对我们教育带来的影响。

       第四学生探究,我们希望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现在把知识的学习移动了,通过微课实现了,课上有充分的时间可以进行研究和讨论。我们曾经在深圳的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的四个学校,在课堂上学生是各展其能,完全是研究性的,有人担心这个就是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能力怎么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怎么培养,知识和能力不要放在一起。我们现在课堂花太多的时间解决学生知识问题,现在知识问题全面解决课堂里应用这个知识,提高这样一个能力。微视频一个是学科最优秀的老师使你最快速的掌握它,把时间省出来了,课堂做其他的事情。而不是说课堂就是你看到我讲知识,网上提供的知识是对的,他目的在于是你知识板块,你高效的掌握知识,你的能力提高,还有价值观的交流。所以翻转课堂以后对教师能力提高,你要从能力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综合素质包括人的价值观,我不赞成知识和能力的综合素质,包含知识能力到态度情感价值观。所以按照我的理解,从社会总的政策层面来讲,至少四个方面注重教育公平,让学生远离家教,有效降低学生择学,注重信息化社会的提升。在我们教育上他会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为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团结性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有这四个方面的益处。

       当然从华东师范慕课中心来说这几个月我们做了一些研究,主要是依靠全国中小学的支持,我们成立了C20慕课联盟,有中学,有高中,有小学。所以C就是中国20所知名高中、知名初中、知名学校联合起来,一直倡导这个概念,说慕课大规模公开网络课,不仅是校内公开,全社会公开。公开是对学生公开,还要对教师公开,公开大家一起做这个事情,就这么一个理念在这儿。所以我认为基础教育,慕课和翻转课程它涉及的意义和价值,在我看来我认为要超过高等教育的普及,会改变我们整个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状态。

       第三个方面慕课其实是一个挑战,别以为慕课是制作一些视频,远远没那样简单,要我说就是一个中小学教学流程的再造,要改变,在制作微视频之前有一个团队要研究,我叫做知识评比,杭州十四中把它称作知识技能树,也叫做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了知识点,但是给学生不能是零碎的东西,一定是整体的,开始要设计好,这个概念和那个概念是什么关系,要做好这一点。

      第二件事情根据不同的学科,数学的,逻辑的,怎么样把这个事实呈现,这个完全不一样。

      第三个步骤要做的就是进届作业,就是下一届到上一届,中国中小学很多老师研究课堂,但是不研究教育,不研究作业,其实课业负担过重,其实很大问题出现在最基础的问题,所以回过来的翻转课堂的要求要重新设计和调整,紧密的结合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应该成为我们下一个阶段教育研究的非常重要的地方。

       第四项工作网上的交互平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在提出的问题一个半小时总能有人回答你的问题,不能超过一个半小时,这个平台要建设,要完全能开放。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四项工作做好以后才能有一个完整的慕课发展到,只是把翻转课堂简单理解为提供视频,它的作用会非常有限的。我理解大概是这样的情况。

       从做的过程中有感到问题和困难也很多,西部地区条件的支撑,至少学校要有一个网络平台,要不然做不起来,这是一个。

       第二条我认为要构件一个全国的网络平台,我们学校观念还不好,都想自己做一个平台,有电网了还要建自己企业的小建站干什么,浪费资源,要有政策上的支持。

       第三个方面就是微课或者翻转课堂对教师要求更高,从理论上来说一个学科一个教师就可以了,北师大有最好的教师,但是都用它的资源,课堂翻转以后怎么组织学生课堂上进行研讨,进行探讨,对教师要求更高,所以要求教师从职责本位走向教学本位,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有没有综合性的能力。

       第四个教学流程再造,重新建造,现在很多学校在问我们又要让学生进行课堂视频,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加重了,是加重了。问题是在旧的的框架里面,这个肯定加重。山西的一个中学他们做了一个调查,既然我认为微视频七分钟可以代替你上五分钟,知识课下已经做好的,现在课上45分钟变成30分钟,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在课上进行研究性的讨论,知识这一块都解决问题了,这是流程再造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及时走班,时时走班,现在很多高中都是走班的,这个是A班的,他是B班的,C班的,其实没有必要。现在如果慕课这个平台做好的话,随时可以根据你学习的情况,人家做10分钟你做了15分钟,问题在哪里,后面四个作业就可以判断出来,你的问题是A他的问题是B,他的问题是C,所以你明天到A班,他到B班,他到C班,自动的,这个事情很简单,后天你到A班,他到B班,根据你有什么问题分到什么班级,分到什么班级,使得大规模针对性个别化的去解决学生的问题。现在我们大规模讲效益,针对性不够,针对性其实慕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解决因材施教,解决个体差异,针对性应该更强,就是这个流程没有给到他。

       第三个就是流程改造,一定是考试评价,平价要更多的选择性和多样性。

       我想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态度情感价值观,现在在基础教育慕课一定和翻转课堂联系在一起,现在一般都是45分钟,就是课堂教学,对于孩子情感教育的影响更大,就是虚拟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这个没有太理解,最后还是把这个说的更透彻一点。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注意到,我们慕课今天刚刚开始,可汗学院到今天也只有六年,这个路还很长,肯定在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我的态度是这样的,我做研究者,行政部门稳妥看准了再走,看不准停在那里没有关系。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3: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东师大陈玉琨教授:翻转课堂与中小学教学流程再造
http://www.ict.edu.cn/html/fzket ... 0140604_13721.shtml
2014-06-04 13:14:17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3MjQ4MDEy.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3: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师大“慕课”中心专家来七宝中学指导发布时间:2013-11-25作者(来源): 七宝中学
 http://www.mhedu.sh.cn/xwbs/cyxw/170737.htm


 

 
  11月19日下午,应仇忠海校长邀请,华师大“慕课”中心专家在陈玉琨院长的带领下来七宝中学指导。
    文来初中徐枢清老师上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微视频实验课,向与会专家和老师们呈现了一堂初具“翻转课堂”意味的政治课。七宝中学李啸瑜副校长代表学校做了《C20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的汇报,她介绍了学校自加入C20“慕课”联盟(高中)以来从多个层面所做的探索。七宝中学计算机组施红蕾老师展示了信息技术学科开展“慕课”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七宝中学刘树田老师通过对学校近期探索实践的观察分析和相关资料的学习研究,从价值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对“慕课”的理解。马九克老师介绍了自己微视频的制作情况,谈了“翻转课堂”对改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带来的显著效果。闵行中学余安敏校长谈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关系,以及闵行中学在这方面的积极探索。
    冯大明教授认为,面对改革,不争论,愿试则试,不愿试观望;做的人,注重实证性数据的收集,让数据说话。他强调,不管现在如何评价“慕课”,它至少有两个“副产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已经对促进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陈玉琨教授对本次活动做了点评。陈教授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一是倍感振奋,从“今天”看到了“明天”,从“这里”看到了“全国”;二是深受启发,七宝中学深刻领会“慕课”理念,准确把握“慕课”精髓,把“打造研究型课堂,建设研究型高中”作为做“慕课”的目标,把“由点及面、逐步推进”、“关注差异、提高质量”作为做“慕课”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选择。陈玉琨教授对徐枢清老师的课做了点评,对徐老师能准确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点在学科中的地位、教师多才多艺、关注学生反应、有亲和力、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和生活底蕴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就加强生生互动、引入最新时事材料等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陈教授重点就目前人们对“慕课”的几个认识盲区:教师时间紧、负担重、来不及做微视频,数字化环境交互平台滞后,检测系统跟不上,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最后,陈教授一一回应了刘树田等老师提出的观点。
    闵行区教育局王浩局长参加了研讨活动,他充分肯定了七宝中学敢于探索和先行智慧和勇气。希望七宝中学在区域教育资源建设和平台建设方面积累宝贵经验,共享共建;与闵行区学校在打造信息化特质学校方面进一步加强协同。并表示大力支持七宝中学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闵行区教育学院院长恽敏霞,上海市第三期名校长培养工程中学校长一组主持人仇忠海校长、徐红校长和全体学员,铜陵市第八期赴上海挂职学习的校长以及来自山西省考察学习的老师参加了上述活动。
    此次活动是七宝中学、文来初中加盟C20慕课联盟三个月后,就“翻转课堂”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20: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4-1 10:22 编辑

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4年04期  蒋燕梅
“慕课”,即MOOC,是“Massive 0pen 0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直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2013年“慕课”成了我国教育界的热点词汇。一些中小学校积极接轨慕课,并将慕课与“翻转课堂”相联系,借助慕课平台,实施“翻转课堂”——教师录制微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学习知识点,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完成作业,实现知识的吸收与内化。2013年10月,“C20慕课联盟”与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合作在麒麟中学和南头小学举办了全国首次翻转课堂教学观摩会;12月,“C20慕课联盟”又在江苏省镇江外国语学校举行了“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慕课”,对于孜孜以求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专家学者、教师来说,无疑是迎面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一时间,对慕课的高度评价纷至沓来,“慕课颠覆传统课堂”“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革新”……对“慕课”期待值之高,由此可见一斑。基础教育“幕课”发起者之一、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说:“慕课的到来,已经在全国中小学里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可以说是继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以来教育界最大的革命。”   但是,“慕课”真的能带来课堂教学的根本变革吗?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努力用新技术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20世纪初,爱迪生在电影发明后曾经预言:“不久将在学校中废弃书本……有可能利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未来的10年里,我们的学校将会得到彻底的改造。”事实证明,爱迪生的预言落空了。电影之后,是电视、数字化平台、网络……虽然这些新技术都给我们的教学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但都没有撼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要真正实现课堂变革,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力量,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慕课”一方面要有“物理反应”,变革教学流程,翻转课堂;另一方面更需形成“化学反应”,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教学模式由“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让“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入教师心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而“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慕课”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并从技术上确保其实现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在研究和实施“慕课”时,无论是对课堂外知识学习阶段的微视频,还是对课堂上知识内化与运用阶段的组织,都要心中有“人”,从有利于学生“学”的视角去设计、安排,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否则,就会成为一种“跟风”, 成了部分教师和学生“把玩”的时尚,成了为“慕课”而慕课,为“翻转”而翻转。比如,“慕课”平台上的“微课程”,根据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的特点,一般要求微视频在7至10分钟,于是一些教师就将原来做的精品课程中的课堂录像,掐头去尾,省略掉中间学生的学习过程,剪辑成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时间上是严格地“微”了,但是给谁看,其主体是谁,学习有无实效,在本质问题上却忽略了。纠结于形式上的“时间”,却忽视学习主体的需求,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方面的实例莫过于2013年10月在番禺举办的全国第二届语文高效研修班上北京101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程翔的一节语文作文评讲课。整节课,在程校长的“导演”下,从评分、写评语到归纳作文评价标准,每个环节都是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分享表达,而他则在各小组间巡回倾听、点拨指导、激励启发。学生思维之精妙,表达之踊跃,交流讨论之和谐,让听课教师们怀疑:这还是先前所听课的那个班的学生吗?一位“以学生为中心”的优秀教师,如艺术高超的调琴师,他总能恰当地调好学生心智的琴弦,让他们发出最美妙的音乐。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让教师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吴志   教授认为慕课“最大的魅力在于——人性化”。 学生在家学习慕课时,可以回看、可以暂停、可以反复看,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学习。而真正实现课堂翻转的关键是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教师因材施教,学生有效学习。但是,“第二天的课该怎么上”却成了大部分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习惯了讲授式的教师如何设计、组织课堂?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认知方面的收获,还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慕课”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经受着多重考验。作为学校,可以通过校本研修和培训、教师同伴互助学习等,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教学评价和调控能力,使教师成为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使课堂成为师生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灵魂的感召之域。   2013年下半年,笔者在校本研修中,以把“学”置于教学的中心为理念,上课以“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活动、合作、表达”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活动、合作学习、分享表达三要素,促进学生真正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体、情感体验的主体、思维的主体、思想的主体、自我生命的主体。在实施中,一方面抓住上课环节,让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同一备课组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另一方面,创新听课形式,打破教室、学科间的壁垒,开展蹲班跨科听课,要求教师在自己任教班级内听其它学科教师的课,并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记录、描述“学生的学习”事实,撰写听课观察心得。这次研修活动,教师们围绕主题进行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不仅“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深化,而且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并在共同研究中体验到了教学的乐趣和意义。   让“慕课”根植于学校的文化土壤。“慕课”、“翻转课堂”在国外都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国内的也有,如山西新绛中学、重庆江津聚奎中学等,“翻转课堂”已成了学校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但我们在学习、借鉴别人的同时,绝不能全盘照搬,不加分析地“拿来”。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黎加厚谆谆告诫说:“慕课的产生是基于美国的文化背景、美国人的价值观,本土化慕课绝不能是简单的‘镜像’。要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去研究如何借鉴与创新。”要让“慕课”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落地生根,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对于学校来说,因“校”制宜非常重要,在提升教学质量这个前提下,结合校情、学情、教师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积极创设条件,探索适合本校的模式。“慕课”的实施,一要加强硬件建设,为网络在线学习提供保证;二要成立慕课团队,组织学科骨干教师领衔团队共同完成微视频制作,形成学校慕课平台框架;三是可在一些学科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推广其它;四是对外开放,并利用“慕课”平台上的教育资源,实现“取用”与“提供”的双向互动。   大数据时代,西潮东渐,“慕课”来袭。固守于“黑板加粉笔”的学校,在这一轮在线教育建设中必然会失语旁落;而固守于“灌输式”教育的学校,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浪潮中还会拥有话语权吗?我们期待以“慕课” 冲击为契机,加快、深化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使优质均衡教育成为可能,使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现实。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10: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2期焦建利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慕课”(MOOC)这个新名词应运而生。“MOOC”,“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远足,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这些新名词,将掀起教育领域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教学改革风暴。强大的网络支撑起强大的理念,强大的理念创造出强大的现实,我们将足不出户地免费分享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而作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它将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什么?    一、“慕课”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使我们的各种梦想成为现实。在我国面临着城乡差异大、教育不均衡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慕课”也将逐渐成为我国教学的一种模式,它是符合我国教育现实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慕课”的应运而生,打破了区域限制、时空限制,使学生(或任何一个学习者)能自由地获取自己想获得的知识。    二、“慕课”将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    与“慕课”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是“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慕课”不同于一般的在线课程,简单地将四、五十分钟的课程放到网上。“慕课”将课堂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每个视频大约在10分钟左右,恰好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学生可以每学完一个知识,就去完成一些检测,反馈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和其他学习伙伴或指导老师进行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它摆脱了我国“班级授课制”的困境,很好地解决了“因材施教”。    三、“慕课”将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    “慕课”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自己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最佳时进行自主学习,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又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慕课”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习观念的改变,学习由原来的“课内”变为“课外”,由“专门的教师传授”变为“很多个教师”指导,学校“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已经不是太重要,这就弥补了个别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个性冲突造成的学习受阻情况。    四、“慕课”将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我国城乡差异大,地域发展不平衡,教育也就不均衡。目前,国家在下大力气、通过各种手段和制度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教育设施、教育装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只是优质教育组成的一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才是教育最重要的组成,这是外界因素很难促成的。我国的国情,又决定了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四、五十岁的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且大部分是骨干教师,知识的老化和年龄状况使得教育效果已经受影响,“慕课”的到来,将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新的方法,至少是增加了一种选择的机会,虽然不能够完全解决地区差距的问题,但它增加了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有利于教育公平。    五、“慕课”将快速造就大批的人才    “慕课”资源的共享,为一些原来相对比较落后地区的孩子打开了“放眼世界”的窗口,他们在短时间内看到了“广阔的天地”,学习积极性会极速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也会大幅度提高。凡是在“慕课”资源网上学习的学生,学习观念会逐渐发生改变,他们眼中的“老师”已不再是“自己校园里的老师”,他的学习意识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才是学习的阵地”。学习“无时限、无域限”的理念会潜移默化变为学生的一种意识,学生自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会快速涌现出大批的人才,还能使他们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任何形式的教育模式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其优越性而避开它的局限性,这对我们的教育没有好处。面对“慕课”,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将我们现有的教育模式与其结合起来,各取其长,各避其短,既能将学校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又能将网络的优越性加以利用,将教学效果最大化,这才是现代教育的春天。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S[2014]GHB0838)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5: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前沿·慕课系列访谈之一
慕课对传统教育有何冲击
——访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 ... t_436721.htm?div=-1







    汤敏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




    “从天而降”  CFP供图


    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自学习等令人眼花缭乱,似乎一场新的教育革命浪潮来了。这是一次真的颠覆式的革命,还是昙花一现的泡沫?这些在发达国家教育现代化条件下产生的新模式,在发展中的中国有用吗?随之而来的问题还有,慕课能真正促进教育公平吗,对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有没有影响,能够免费吗,面对慕课政府有何作为?近日,我们就一系列问题采访了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编者

    ■本报记者 杨桂青

    “今天,一场新的教育革命似乎又来了。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自学习等新概念令人眼花缭乱。”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近来关注慕课发展,并写成新作《慕课革命》。汤敏认为,慕课改变着千百年来的传统教育方式,“慕课对教育将会带来一种破坏性创新”。

    慕课会以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方式解决教育难题吗

    记者:您认为当前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最应该关注什么因素?

    汤敏:研究教育的改革不能忽视工具的发明与运用。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开始于某一生产工具的发明与运用,一些产业发生大的变化,最后引起了整个社会发生了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3D打印机以及数字化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一个崭新的时代。

    与新的工业革命遥相呼应,一场新的教育革命,慕课革命,也在悄悄地向我们逼近。尽管只是初见端倪,但它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以及对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对未来国家竞争力的影响都不能低估。

    记者:慕课的存在方式有何特点,带来了哪些革命性变化?

    汤敏:慕课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最优质教育资源,让任何有学习愿望的人能够低成本地,通常是免费地学习。它正在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方式,使授课者与学习者能跨越时空,让知识获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慕课对传统教育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慕课课程动辄上万人,目前最多的达16万人。

    慕课是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协议,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

    慕课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

    慕课使未来学校中的课程设计、学习评估,甚至连学生就业安置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以上这些,决定了慕课与传统教育有很大不同。

    记者:慕课对于解决教育难题提供了哪些新方案?

    汤敏:应该说,慕课甫一出现,就承担起解决传统教育难题的使命。比如,目前中国教育的三大问题:教育公平、学生创造力不够、大学生就业难等,慕课对此有自己的解决之道。

    慕课的理念是:“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能学到任何知识。”当边远省份二本、三本的大学生能够自由地选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流大学的课程并得到学分,当偏远贫困山区学生能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远程同堂上课,当任何一位愿意学习的人都能上到世界一流大师的课程时,教育就会更加公平了。

    用慕课方式学出来的学生与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学出来的学生相比,在创新方面可能有更大优势。慕课会对学生如何学习、怎样有效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速度来学习,不需要把一堂课从头听到尾,可以跳过自己已掌握的内容,反复地学习难懂的部分。

    目前,我国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慕课的推广,有利于大学生根据经济社会需求选择课程,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记者:教育是改变命运,改变贫困代际传承的手段。慕课能以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方式改变学生命运吗?

    汤敏:我举个例子,张宇鹏是广东一所大学的学生,二年级时已经在网上修了40多门世界一流大学的课。他打算大学毕业后报考名校的研究生,继续走学术道路。

     慕课会替代传统课堂吗

    记者:慕课的课堂有什么特点?对学习方式带来了什么影响?

    汤敏:慕课可以实现多对多的“众人可以同时发言、倾听或回应”,从根本上有别于传统课堂以及广播电视课堂“一对多”的局限性,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学习。这有助于改变当前老师“满堂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能力的大问题。

    大体上来说,慕课的课堂有5个特点:

    第一,知识点、短视频。远程教育和公开课只是简单把老师的上课录像放到网上去,而慕课把一堂课的内容分解成若干知识点,每节课都由10到15分钟的短视频组成。研究表明,最适合学习者集中注意力的视频长度一般不超过15分钟。

    第二,随堂考试,满十分过关。慕课吸收了网络游戏中“即时奖励”等方法,整出了随堂考试模式。每上完一个十来分钟的知识点,计算机就自动跳出一些问题。只有全部答对,才能继续上下一堂课。

    第三,兵评兵,机评兵。慕课动辄几万人,十几万人选一门课。这么多作业,还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老师如何改卷呢?对于简单的随堂测验,可用机器直接判分。而对问答题类的考试,就让学生遵守一定的规则互评,即“兵评兵”。为防止串通作弊,系统随机匹配5个左右的互评者,取平均分。

    第四,虚拟课堂,规模PK。尽管慕课以网上个人学习为主,但也在尝试通过网上论坛方式把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联系起来,形成远程讨论模式。有的还设计出虚拟教室,有座位、有小组、有班长,以研讨话题形式把学习者联系起来,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第五,大数据分析,小机器跟踪。数据库把学生回答的每一道题、修改的每一次作业,参与的每一次论坛讨论等都收集起来。还会定期给教师发报告,分析哪一堂有效,哪一堂课无效。

    记者:目前,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是提供足够多的课程,供学生真正能够根据兴趣、特长和需要来选择。在这方面,慕课有什么优势?

    汤敏:在传统教育下,一所大学受教授规模及学生选课人数限制,只能开出几千门课。而在慕课大平台上,如果全世界教师都可以把自己的课挂上去,学习者就会有几十万门,甚至上百万门课可以选择。

    记者:慕课给学生减轻负担了吗?

    汤敏:孙小小是一名自由培训师,她选了斯坦福大学科技风险投资计划推出的《创意速成课》。“每周几分钟的讲座,都是干货,每周一次作业。”在作业分组中,组员大部分来自不同国家,网上讨论就要跨时区,她经常半夜爬起来参加小组讨论。

    慕课的作业与考试负担一点也不轻。孙小小的一个作业是要求先找出100个和睡眠有关的问题,经小组讨论后挑选一个并给出解决方案。“一个西班牙人擅长做视频,最后决定让他做一个视频作为作业提交。他一口答应,接近提交作业最后期限时,他突然消失了。”孙小小回忆说。他们不得不紧急动员起来做了个课件,在最后时刻提交上去。

    慕课会使教师失业吗

    记者:慕课的大规模推广会不会造成大量教师失业?

    汤敏:这是很多人的担心。最近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哲学系全体教师投票反对学校加入慕课,他们担心这样会导致学校减少雇用教授的数量。其实,慕课的线下工作同样重要。学生间的讨论,老师的引导与辅导非常重要。中小学生的慕课课堂,更需要线上的讲课与线下的翻转课堂相结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老师还要给予辅导。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教师时间与努力。

    记者:慕课或翻转课堂会为教师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汤敏:慕课或翻转课堂会颠覆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很多教师的工作方式,会促进他们从“教”到“师”转变。

    未来的教师更像一个导师,从以“教”为主,变成以“导”为主。在慕课制作中,教师只有与导演、摄影、美术、视频专家等合作,才能制作出好课来。在播放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帮助与指导学生,而不再像过去只能依靠测验、考试或论文考查学生。通过学生学习效果的大数据分析,教师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身优缺点,提高教学效果。

    话又说回来,那些混日子的教师,在慕课革命下有可能被淘汰。各行各业天天都在大浪淘沙,凭什么教育领域就例外呢?

    慕课会颠覆传统校园吗

    记者:慕课主要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展开,它对传统大学有什么影响?

    汤敏:“大学是一个教授笔记直接变成学生笔记,并且没有经过二者大脑的地方。”马克·吐温在19世纪就这样讽刺大学。遗憾的是,即使是用于描述今天的大学,这话仍不算过分。

    2012年10月,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杂志发表名为《大学已死。大学永存!》的深度报道,探讨慕课给现有大学带来的冲击。文章说:“对学校官员来说,变化带来的恐慌随处可见。”

    “开放,或者被抛弃。”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教授说,“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和强势文化冲击面前,中国大学必须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否则就有沦为世界一流大学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的风险。”

    记者:您曾提到把职业教育课程制成慕课,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做能行吗?

    汤敏:在职业高校职业中学中,大部分的课程也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原则上说,凡是老师能在课堂上讲的课都可以“慕课化”。君不见,每天电视台上有多少烹调的节目,教大家做菜。事实上,现在的很多远程医疗课程,很多学生都可以在视频上看教授如何做心脏手术。在哈佛与麻省理工学院名为“edU”的慕课平台上,也有一些如摄影艺术、头部与颈部解剖、马的基本护理和吉他入门这些很具操作性的职业化课程。

    记者:如果把职业教育课程慕课化,目前应该在哪些方面着力?

    汤敏:我们可以考虑筹建两个慕课平台,一个是学校的统一职业教育慕课平台,一个由企业提供的职业教育慕课平台,形成一定的竞争。如果课程过多,还可以多建几个平台。当然,还可以按学科建平台。

    记者:慕课会颠覆传统的“大学校园”吗?

    汤敏:美国《国家利益》杂志2013年预测,“未来50年内,美国4500所大学,将会消失一半。”大学校长们都在担心,人们再也不愿意每年花几万美金到大学里去学习了。

    也有人说,上大学重要的是要学校中的氛围。让学生能住在一起,开展学生团体活动,校友之间互相帮助、提携。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还是要有的。

    我认为,大学最好还是不要消失,但是,有大学并不意味着就应该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保持下去。
  



11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5: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慕课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与融合



作者:彭琰信息来源: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布日期: 2015-08-06浏览次数:125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之年”。随后慕课在全球高校流行,我国各大高校也开始研究慕课,迫不及待地加入慕课的行列,并且开设大量的网络课程。慕课的发展对我国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大学的教学方式受到了严峻挑战。未来,在慕课大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教育面对此挑战该怎样发展,以什么方式发展呢?

  慕课是音译词,其英文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缩写为MOOC,意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慕课凭借自身的优势吸引了全球众多名校加盟,并与全球的学习者共享优质学习资源。网络上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很多,既有国际名校的公开课,也有国内大学的视频公开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慕课增加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机会。慕课出现之后在线学习网站逐渐增多,听课人数也逐渐增加,如哈佛大学的幸福公开课就有很多的听众。其实,慕课的历史不长,发展却比较快,最初由加拿大的学者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提出,以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Mobi MOOC等课程为代表,被称为cMOOC。随后慕课的发展形式不断变化,以美国名校为代表的慕课平台,主要是Coursera、Udacity、edX三大平台,称之为xMOOC。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在2013年7月8日宣布加盟MOOCs三大平台之一的全球最大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成为加入慕课的第一所中国内地高校,并将与耶鲁、MT、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学一起建立这个平台,共享全球最大在线课程网络[1]。

  一、慕课与传统大学教育的区别

  传统大学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和学习者构成,辅助以一定的教学方式。慕课的出现是电子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与传统大学有很多不同,慕课颠覆了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撼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上课模式。传统大学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慕课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同时,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以下是慕课和传统大学教育之间的区别:

  1.教学方式有别

  慕课平台的视频课程大都是名校名师或者行业专家,教学方式比较新颖。其课程有免费、收费及部分收费三种形式。免费的基本是文学类、历史类等偏文科型的课程,或者是普及性的课程。收费的课程大多是理工类的课程,理工类课程一般都传授一项或多项技能。慕课课程的连续性很强,其连续性有一定的吸引力。复旦大学的教授黄萱菁研究了Coursera的许多课程之后发出感慨,说上课就像玩通关游戏,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min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这样的授课方式有较强的吸引力,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慕课的学习空间相对灵活,只要有网络连接到电脑,就可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相对于传统课堂,慕课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学习时间可以由自己来定,不必像传统课堂受课程表的制约。传统课堂的一些课程有的已经落后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比较保守的教育方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形势。今天科技更新速度快,陈旧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面对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学生更愿意选择灵活多样的慕课学习。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需要更强的自主性,方式相比本科阶段要多样化,大多研究生自己确定研究内容、查找资料然后进行学习和研讨,慕课的特点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年轻人的心理需求。而且,慕课平台的视频支持下载,可供回顾和学习,年轻人对慕课青睐有加[2]。

  2.教育者的差异

  教育者之间主要的差异体现在知识更新能力方面。慕课的知识传授者基本都是名校的教师,这些人都是有名望的教授,不论是教学还是研究都堪称一流,有相对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及时更新知识,所讲述的知识接近学术前沿,学生能学习到最新的知识。随着网络的发展,课程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慕课平台的课程可以随着教育者的需求不断更新。

  传统大学的授课教师教学经验和科研水平差别较大,这是目前传统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的情况。在我国,大学的层次划分严格,层次较低大学的教师很难有较宽的空间展示其教学技能,同时学术发展也比较困难。现实中,传统大学里的教授即便资历较深,知识也相对陈旧,与年轻人难免有代沟,这就难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教学效率不高。大学里引进慕课是教育者教学的润滑剂,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动因[3]。

  3.学习者的不同

  传统大学里的学生经过考试进入理想的大学,多数学生经过三年紧张的高中阶段的学习,进入大学后比较轻松,一些学生就会产生松懈心理或学习惰怠,于是他们大多盲目地选择专业或课程,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依靠管理者的督促才能学习。比起传统大学的学生,慕课里注册的学习者有很强的自觉性,坚持修完一门课就能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和技能。自觉性、目的性差异是传统大学的学生和在慕课平台学习者的区别。

  传统大学的课堂里,一节课,一名教师,学生容量最多可达两三百人。然而慕课课堂则不同,慕课一堂课在线学习的学生数动辄上万,不分地区、不分种族、不分国家、无论贫富,只要有网络和电脑。慕课注册的人很多,一般情况下,很小比例的注册者也比传统一堂课所容纳的学生多。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慕课也许会成为学生选择学习的一个渠道。随着慕课课程的不断丰富,学习者的自主性会增强。就像职业教育在将来要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选择的一个主题一样,慕课会成为学生重视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慕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大学在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各方面都要做出一定的改革,否则传统大学的生命力将受到影响。

  二、慕课与传统大学课堂的融合与发展

  目前,对慕课与传统大学教育的关系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观点是,在慕课背景下传统大学将来会消失,慕课会占据未来学习的主体地位;第二种观点是,慕课和传统大学会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第三种观点是,慕课会成为传统大学的一个积极的辅助因素。

  目前,一些大学的课程学习考核是以修满学分为标准,如果这样的话,在慕课平台学习相关课程即可修满学分。例如,2014年,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曾双立,从寝室到南校区上课要几十分钟,浪费了不少时间,后来慕课平台上出现了相同的课程,他选了一门名为“翻译有道”的课程,授课的是千里之外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教师,坐在寝室里,曾双立就能完成大部分的课程学习,不需要固定的时间,躺着也能把学分修满[4]。这就是慕课的便捷之处。

  传统大学也有自己的办学优势,课堂上有教师的讲述,教与学的针对性强。慕课的传播方式是网络,需要实践实训的专业在慕课平台暂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大量动手的技能只有在校园里习得。学校可以改变办学模式,侧重实践课程的开设。另外,像体育体训等专业的课程需要学生实地锻炼,训练场地也是慕课平台所无法提供的,只有在校园里,在仪器设备上完成。还有诸如课后辅导等环节,慕课也难以代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传统教学课后则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因此,慕课虽然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从根本上还是无法代替传统大学。慕课给不了大学所给的那种校园氛围,给不了实践操作的平台,给不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所产生的感情。慕课作为一个网络工具辅助传统大学的发展,传统大学教育不会消失,慕课也不会夭折,两者会在相互合作和竞争中发展。

  结语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新事物的发展必然需要对传统的借鉴与继承,在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必然与旧事物有某种联系。慕课是新事物,课堂教学是旧事物,那么,慕课与传统教育的关系应该如何发展呢?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迁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传统大学可以尝试改变以往相对保守的上课模式,可以推荐学生学习慕课课程,学生掌握的知识会更加深刻,知识面会更加宽广,这样也节省了教师的授课时间。同时学校还可以酌情少聘请一些理论课程的老师,节约资金,开展研究。慕课是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更加人文化,确实给学习者带来了自主学习的契机,其便捷性和前瞻性确实为现代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然而,无论从人文教育还是素质教育角度来看,慕课都只能作为传统大学教育的辅助工具。目前,在我国应试导向的基础教育和文凭导向的高等教育时代,慕课只能占据一席之地,不会取代传统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慕课若能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必然会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改革与发展的契机。

  参考文献:

  [1]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5-16.

  [2]张炯强.有了慕课,我们还要考名校吗[EB/OL].(2013-03-05)[2013-07-10].http://www.news365.com.cn/xwzx/gd/201307/t20130710_1313506.html.

  [3]贾莹莹.我国重点大学教师学历结构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9(5):6-7.

  [4]范典.寝室里修学分,慕课进入湖南高校[EB/OL].(2014-03-25)[2014-10-25].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40325/t20140325_1089864.shtml.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8 19:54 , Processed in 0.1078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