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76|回复: 21

金陵馆长 博文选读(2)201502-0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5 17: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17: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6-17 15:14 编辑

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与实践(PPT)
2015-06-12
(图片较多而新浪不让转大家去原址去看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og8.html

  这是我(金陵)在2015年(长春)的讲课PPT。鉴于翻转课堂传播的越来越广泛,我把翻转课堂及其三个关键点的前两个关键点、微课程教学法中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等作了大量压缩,重点放在翻转课堂提高学习绩效的依据的分析,以及微课程与微课的区别、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微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并增加了迎接挑战、走向成功的结束语,反响良好。为飨翻转课堂爱好者,我从今天开始,逐步上传PPT页面图片,敬请批评指正。谢谢!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与实践(PPT)
http://pan.baidu.com/s/1hqzVAmS


http://pan.baidu.com/s/1qWPxIWG    提取u174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17: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6-17 15:15 编辑

在“华师慕课”讲翻转课堂2015-05-2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kiw.html

  5月19日,应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之邀,在华师大科技园“未来教室”作了题为《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的讲课。

“华师慕课”田老师主持讲课

  华师大未来教室是我上百次演讲中最为舒心的场所。不是因为豪华,而是因为人性化的开放环境,非常适合交流。不仅是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方便,教员与学员之间交流也同样方便。

  我平常钟情于站着讲课,这样比较自由自在,方便走向任何需要递话筒的区域。纵然如此,那一天在华师,仍然感到,第一次有一种难于名状的自由的感觉,融入了五彩缤纷、形状各异、边际不善规整的未来教室。

讲课开始,我与学员互动

  开讲前想着:张际平老师(智能教室 --- 未来课堂http://wenku.baidu.com/view/75feb639580216fc700afd86.html)怎么整出这么一个怪异的环境,适合培训吗?开讲后才发现,那样的自由自在,可以方便地与任何一方教师互动,我可以像学员那样坐听发言,也可以伫立壁角静观学员交流。你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从任何一个方位加入讨论

  未来是开放的,人性化的,这样的环境才称得上未来教室。至于装备,没有未来的,只有当下的,最多是超前了个位数年份的,可这也构不成“未来”呀。当然,并不排斥,未来也许并没有教室

  华东师大慕课中心的老师们很开放。我在课前曾就微课程教学法的一些观点与中心的观点相左征求中心老师的意见,他们都欢迎带来思想碰撞,鼓励我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一切,在“未来教室”中显得更为自然。

  讲课伊始,我并不知道学员对翻转课堂是否有深入的了解,还是与大多数媒体上刊登的那样局限于描述现象。为此,一开始就让学员分享对翻转课堂的认识——当然,其中有一种认识叫“怀疑”——很有必要

  可能是环境太适合交流了,第一位学员——一位语文学科的教研室主任谈完翻转课堂的形式、讲出心中的疑惑的时候,另一位年轻的政治学科教师就大胆提出了对翻转课堂是否加重了负担的不同的理解。

  这个开场的交流太有必要了!引起争论的开始,才会引起学员带着问题参与研修的后续。

  我以前读过一篇关于翻转课堂的所谓“理性”的文章,现在,我知道学员中既有雷同的想法,又有并不认同的观点。我思忖:那些认为翻转课堂加重了教师工作负担的学者和老师,多半没有参与翻转课堂实践,而且,他们也许没有考虑过:什么叫负担?一时的困难会不会转化为长久的容易?等等。如果他们搞清了翻转课堂背后的原因与意义,他们多半不会反对,还有可能转向支持。

  但我不能加入论争。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关键点是什么?翻转课堂提高学习绩效的依据在哪里?这些基本问题不搞清,争论是无意义的。于是,我提出先拎出翻转课堂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说明,其它问题会在讲课中得到解决。

  针对所有学科翻转课堂会加重学生负担的问题,我谈了自己的看法:在没有洞察到翻转课堂意义的地方,不主张所有的学科都翻转。而是主张在有回家作业的学科首先开始翻转课堂实验。这样做,根本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指的是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前(尤其是在家里),内化知识、拓展能力主要在课堂的教学方式,它将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划分为课前和课堂两个阶段,而不是传统的课前、课堂、课后的三个阶段

  从时间上看,自主学习的时间来自于过去的回家作业时间,作业、交流、探究与展示的时间来自于课堂,哪里来的加重学生负担呢?作为一个紧贴实践的研究者,我深深知道,认为翻转课堂加重学生负担的学者和老师们,之所以不了解这个问题,根源就在于他们十有八九没有参加实践,没有真实的体验,再不就是还没搞清什么是翻转课堂就反对翻转课堂了。这其实特别地不靠谱儿。

  对于什么是翻转课堂,本来并不复杂,仅仅是翻转了教学结构。但是,许多跟风者添加了一连串“翻转”词儿,把本来清晰的问题搞模糊了。我分别以图式和逻辑的方式予以证伪。在这个基础上,分析翻转课堂的典型做法——用视频再造教育,并直接切入最核心的问题:翻转课堂提升学习绩效的原因是什么。

在“华师慕课”讲翻转课堂

我在讲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没翻转什么

  于是,我详细地把“人性化学习理论揭示了学习是否有效的原因”的研究成果与学员们分享。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揭示了为什么要翻转课堂的最根本原因。这是隐藏在翻转课堂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搞清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解放思想,不囿于前人所言和老外所言,从实际出发,创意出千千万万“翻转”的好方法。苏州的老师们基于这一认识开展多姿多彩的翻转课堂实验,还没有产生过失败的案例。

  为了让老师们重新认识“微课”的研究对象,我与老师们展开互动,研讨“一对一效应”的原因,和“人机一对一”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具有人与人“一对一”的效应。通过现场访谈,使学员发现,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在一对一条件下,一般只要10到20分钟就能完成,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传统教学中的“泡沫”问题,为“微课”的研究对象应当落实到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中创造了条件。微课程教学法对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两个阶段的划分,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使“微课程”从理想的云端返回现实的大地。

休息时与田老师等交流

休息时与教师交流

我在介绍微课程教学法模型

  三大模块、导学一体的微课程教学法模型是微课程教学法的核心。分析三大模块之后,当我问学员“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模块和配套学习资源模块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哪一个先发生”时,学员们轻而易举地发现,两大模块之中,教师行为都在学生行为之前发生。可见,“先学后教”不靠谱。

  事实上,自主学习有效的话,课堂上就没有了“教”的必要,但是,更需要教师的“导”。如果课堂上需要“教”的话,那课前自主学习一定出了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先学后教”琅琅上口,就把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一笔抹煞。微课程教学法认为,翻转课堂必须超越“先学后教”,否则,课堂教学难以支持“告别‘山寨’,走向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苏州地区翻转课堂和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中学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表明,翻转课堂只有超越“先学后教”,才能把教师塑造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导师。而且,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轻而易举完成对“先学后教”的超越。

  就这样,在华东师范大学“未来教室”的讲课中,就翻转课堂的核心理论,微课程教学法的研究对象,超越“先学后教”,以及“微课”在微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等,与学员、华师大慕课中心的老师们作了坦陈的交流。相信思想碰撞带来的批判性思维,将促进翻转课堂本土化实践走向脚踏实地的创新,实验的结果一定是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现场反映,学员很欢迎接地气的微课程教学法。正是由于众多高校的支持,远离运动喧嚣的翻转课堂吴门学派才得以稳步向全国各地传播。联想到微课程教学法团队诸多成员自去年以来陆续亮相各级各类翻转课堂现场观摩活动,感到很自豪。

  陈玉琨教授忙完工作之后专程到场,使我颇为感动。他常到苏州,与柳袁照、张昕、顾苏云等校长,当然还有局长和多位副局长,都很熟悉。微课程教学法与华师慕课连结,将对翻转课堂实验在全国各地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我刚刚准备停止敲击键盘的时候,看到了木渎中学马老师的留言。马老师在我去的第二天也去了华师大,她给我留言:“您的讲座深得人心,学员们今天就要我讲怎么操作的”。相信对待微课的热情,一旦纳入微课程教学法范畴,就将促成翻转课堂的成功实践。期待与华师慕课的合作能推动课程改革走向深层次实践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15 17: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3 14:45 编辑

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之四 (2015-06-0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mzy.html

  这是我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六期上刊写的专栏文章,也是自2012年以来研究成果的逐渐积累之一,有关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的研究成果还将在接下来的几期中继续与大家分享。

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之四

——微课程教学法视域

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金陵

  微课程教学法倡导以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启动翻转课堂,使课前自主学习变得轻松可操作,又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升学习绩效。在课堂学习中,采用“四步法”变革课堂教学方式

  四、“四步法”: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促进教师“转型”

  所谓“四步法”,表现为课堂学习中的检测、作业、协作和展示等四个步骤或环节。四个步骤之间呈现渐次提升、环环相扣的关系。

  检测指课始检测,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相当于传统课堂中的导入新课。检测的难度相当于“任务单”和教学视频,属于行为主义范畴。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为进入难度渐次提升的学习打好心理基础,顺便查漏补缺

  作业指进阶作业,是检测之后的必然选择。翻转课堂认为,没有课堂作业就没有翻转。进阶作业应体现“最近发展区”理念,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学习难度,从而保证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升。

  协作主要指基于真实情境的协作探究,着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协作探究开始在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力,借助项目学习的协作探究形式,让学生探究真实情境中的主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英语等学科,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协作创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头脑风暴中,创作较高质量的作品,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提升。

  展示是协作探究的延续,要求学生推荐本组代表展示小组协作探究的成果,接受其他组学生质疑,并做出阐释。值得一提的是,展示不是“作秀”,而是展示、质疑、阐释一体化的互动学习过程

  展示、质疑、阐释活动是一个梳理、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需要把本小组协作探究的成果梳理并表达出来,是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一个发现问题、培养质疑的勇气与能力的过程。当然,又是接受质疑的小组,快速甄别问题,并即时给出回应的逻辑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过程。在这些功能错综交织的活动中,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发展。为他们走上社会工作之后,告别“山寨”、从事创新奠定基础。

  展示与协作探究相结合,构成微型项目学习项目学习的探究主题来自真实情境,通过协作方式碰撞思想、激发智慧创新,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直至解决问题,体现的是深度学习。因此,展示不是“作秀”,而是高效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策略。

  由此可见,“四步法”拓展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经过课前自主学习之后,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环环相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都得到很好的发展,顺便提高学习成绩。一句话,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发展。其教学质量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擅长的低水平的“山寨”社会成员培养模式。

  根据“四步法”的要求,教师不再需要去演教案,而是需要设计好方案、促进学习不断深化,并且静观全局,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问题引导,把学习不断引向深入,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此外,在检测和作业环节中,都嵌入一个“协作评价”的子环节。在完成检测和进阶作业之后,让学生开展对一对、议一议、改一改的同伴互助,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出在何处,并着手解决问题。如果意见一致,小组只需交一份作业;如果不一致,先看能不能统一意见,如果仍有两种以上不同意见,则相应交两份以上作业。因此,一方面是学生认知能力提升,另一方面是教师批阅作业量下降。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地理“翻转”实践表明,虽然课堂作业量只有常规班课外作业量的1/4,翻转课堂班的成绩照样超过常规班。

相关链接:

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之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fgl.html
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之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i3s.html
问题导向使课前自主学习变轻松——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之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joc.html
附录:
探触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任务单”的设计——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为例
马莉莉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江苏苏州 215101(本文发表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年第12期)
摘要:“任务单”全称是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在“化教为学、化生为师、化静为动、化被动接受为自觉生成”理念下,设计的以表单形式呈现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达成学习目的的一种支架,它的三要素是学生做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为例,说明“任务单”的框架结构包含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四个方面;阐述“任务单”的设计应遵循问题化、梯度性、生活化、趣味性和目标化、启发性六个原则。
关键词:任务单;高中地理;
“翻转课堂”就是把传统的课内学习新知、课后消化巩固,“翻转”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交流内化。课前自主学习是以完成“任务单”的形式进行的,“任务单”的质量至关重要,因为它影响着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深度、广度与效度,影响着微课等配套学习资源采用的类型,从而还会影响课中交流内化的策略及其有效性。所以说“任务单”在“翻转课堂”中具有统驭灵魂的作用。
“任务单”全称是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在“化教为学、化生为师、化静为动、化被动接受为自觉生成”理念下,设计的以表单形式呈现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达成学习目的的一种支架,它的三要素是学生做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任务单”的使用主体是课前在家按照自己步骤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教师是隐藏在后台的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这样就确立起“学生为中心”的生本学习模式。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课为例,谈谈翻转课堂中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一、“任务单”的框架结构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指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学习主题,以“版本+年级+班级+学科+册+内容名”表示。一般以“年级+班级+内容名”标明即可。
如本课的课题名称为“高一(9)班《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2.达成目标
达成目标是教学目标的转化形式。反映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掌握学习材料的维度和程度。一般用“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阅读教材,或分析相关学习资源等)+完成‘任务(序号)’给出的任务+能力要求+知识要求”表述,这样学生就能够一目了然的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渠道就能达到怎样的能力和掌握哪些知识。因此,达成目标不是一个变量要求,而是一个常量要求。要求学生在家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直到掌握学习材料,达到达成目标规定的要求。设计思路是先通过分析教材和课标提炼出教学目标,再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应当达成的目标。这一转化对于能否促进学生高效自主学习是非常关键的。
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的课程标准是“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笔者根据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的教材内容,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资源,设定成“任务单”中的三个达成目标。(见下表)
序号
教学目标
达成目标
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并掌握选择的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查看学习资源,完成“任务(一)”规定的任务,从而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和学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通过阅读教材或教学视频,完成“任务(二)”规定的任务,从而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理解交通运输的布局及其意义
通过阅读教材案例,观看教学视频《南昆铁路的建设》,完成“任务(三)”规定的任务,从而学会从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四方面分析交通运输线(点)布局的区位条件;学会从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建设交通运输线(点)的意义。
学生看了这个“达成目标”就清晰地知道本课的能力目标是“了解、学会分析”,知识目标是“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发展趋势、交通运输线(点)布局的区位条件和意义”,方法过程是“阅读教材、案例和查看资源、观看视频”。这样也明确告诉学生只要花费符合自己学习进度的时间,这些目标是任何学生都能达成的,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3.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任务单的主体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否达成目标,主要依靠“学习任务”来保证。教师关于学习目标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内容内在联系的驾驭,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都会在任务设计中呈现出来。
要把达成目标落到实处,就要靠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使学习任务达到“只要学生完成任务就达成目标”的程度。
如:笔者针对本课题的三个达成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体验、思维能力,设计了三大学习任务,如下:
序号
要求
具体任务
(一)
阅读教材P78表格,查看相关的学习资源,完成:
①观看MTV“告诉你一个好地方”,你知道这个好地方是哪里吗?请在中国政区图上标出;
②这个地方太美了,老师很想去游玩,你能告诉我怎么去吗?借助学习资源,你能给出几种建议呢?请写出出行方式,并用图例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中画出线路;
③老师想利用五一假期去游玩,你能告诉老师从苏州到那里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是哪种吗?为什么呢?
④通过你的建议,老师知道五种运输方式在运量、运速、运费、连续性和灵活性方面各有优缺点,也知道了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方法,你能帮忙写出来吗?
(二)
阅读教材P78~80,完成:
①阅读教材P78~80图文材料后,你能知道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有哪些吗?若有困难可观看视频文件《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
②作为苏州人,你知道苏州市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吗?若有困难可查看资源包中苏州市交通图或上网检索。
(三)
阅读教材P80~81案例“南昆铁路的建设”图文资料,完成:
①南昆铁路在哪里?你能在图中绘出来吗?
②我国为什么要修建南昆铁路呢?
③为什么到1997年才修建南昆铁路呢?
④通过两个“为什么”的思考,你知道南昆铁路的布局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吗?
⑤观看视频文件《南昆铁路建设前后沿线地区发展状况》,你知道南昆铁路建设后给沿线地区的人们和经济带来什么好处吗?
总之,恰当的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就能达成设定目标;不适合的任务,不仅达不到教师设定的目标,有的甚至因学生无法操作而使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4. 困惑与建议
困惑与建议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反馈,可以是学生自身知识上的障碍、能力上的缺陷,也可以是学习目标规定要求外的学生还希望知道的东西,还可以是对教材内容的质疑、对任务单的修改意见、对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的建议等等。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变得愿意提问题了,而且提出了不乏有深度的问题,表明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当然,问题的提出还促进了教学相长。
如在本“任务单”中,高一(9)班学生提出了7个有价值的问题和建议,(见右图)笔者在录制“南昆铁路的修建”教学视频中就采纳了第二个建议,增加了南昆铁路沿线地区的生产生活景观图片、经济效益数据比较表和相关的新闻报道。这样修改后,学生反映对“修建南昆铁路的意义”的感受不再是空洞、简单的文字,而是有了真切的体会,真正领悟到南昆铁路所带来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二、“任务单”的设计原则
学习任务是“任务单”的重中之重,要设计出高质量的任务单,关键就是学习任务的设置。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问题化,梯度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所以,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向导,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其它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是任务设计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
设计学习任务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有所收获,面对任务,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事可做,有探索的兴趣与欲望。所以,教师在研究学生和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任务设置要有梯度,要考虑设计帮助的支架,并留有攀登的空间,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强一点学生的“好吃”,优秀的学生“跳一跳”。
如:学习任务(二),笔者考虑到“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教材有一段文字、两幅图和一则阅读的介绍,学生只要看看教材都能找到答案(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和网络化)。再根据以往学生的反馈信息——大都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尤其是“专业化”,遇到实际问题总是出错。所以,围绕“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这一知识点设置了两个有梯度的问题,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成目标,两个问题都设置了帮助支架和预留了攀登空间。第一个问题是总体概况,为了帮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搜集了一些图片和数据,制作了一个《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的微视频。第二个问题是具体区域,是为了让强一点学生的“好吃”、优秀的学生“跳一跳”,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是有地区差异的,要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意识。
2.生活化,趣味性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所以将生活中的情景引入“任务单”,学生会觉得亲切、自然,易于接受与理解,还能产生兴趣,激励他们主动求索,并在求索中继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也为身心健康和学业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学习任务(一),笔者考虑到学生在初中地理中学习过“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教材中也只用一张表格介绍了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为了唤起学生的记忆,防止学生死读书,笔者播放一个MTV创设轻松有趣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的眼球,再以旅游的形式营造生活化的情境,把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用生活常识解读地理,既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又降低了抽象知识的难度,起到了化难为易的效果。
3.目标化,启发性
每个学习任务要与学习目标相匹配,并有相应的解读。教师用学习任务从不同角度为学习目标的实现创造可能,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进入学习过程,通过分散在不同任务里的目标的逐一实现来完成建构知识与经验积累。
学习任务的设计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顿悟性和创造性。
如:学习任务(三),笔者考虑到教材是选择“南昆铁路的建设”为案例介绍“交通运输布局与意义”,但案例比较简洁,只有一张“南昆铁路穿越的地区”图和三框文字。南昆铁路及其沿线地区,对于苏州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和地方,为了能让学生吃透案例,熟悉南昆铁路,笔者搜集了一些图片和数据,制作了一个《南昆铁路建设前后沿线地区发展状况》的微视频,设计了五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要学生能图文结合,学会从地图中解读相关的有用的地理信息;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是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修建南昆铁路的区位条件和意义”,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第四个和第五个问题是要学生能全面认识和掌握“修建南昆铁路的区位因素和意义”,落实学习目标。
实践表明,过多容易的任务,会使学生长时间处于低水平思维状态,尤其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过多难度偏高的任务,则对学生的思维带来压力,尤其易增加学困生的挫折感。所以,设计“任务单”时,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充分考虑学情,把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转移到“为学生的学”上,并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作为检验教师的设计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 金陵. 如何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7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08: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的张一春教授的也转过来
柴静的演说的10大技巧作者:张一春
柴静的演说的10大技巧


1. 演说目的&话题
       从柴静的103分钟演说视频中,她披露了很多信息,表达了她的态度,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她感召了我们要改变观念,采取行动。她的演说涵盖了四大演说目的(除开类似相声或者脱口秀一类的搞笑演说):陈述,解释,说服和激励。当然整篇演说达到的肯定是激励的目的(你有没有看到最后告诉自己以后要怎样不要怎样?)但她的演讲不是以自己抗争获取胜利的故事去激励,而是为了服务于更多人的利益出发,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出发,做出的一系列调查去激励。

       她选择的话题是空气污染,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确实存在的现实问题,触及到人类的五大需求之一:生存需求。(其它的包括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自我和被人尊重,自我价值实现)尽管这不是她擅长的话题,但是因为做了大量详实的调研和实地走访,她已经成为了这个话题强有力的发言人之一。

       另外,在演讲过程中,她多次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尊重观众,自问自答,把观众心中的疑惑一一解开;她真挚的情感自然流露,让你听上近2个小时也依然沉浸其中。

2. 组织结构
       由于演说很长,架构很大,我画了一张图(三击下图放大看)提取了所有的素材,并解释了她使用的结构。柴静的逻辑思辨能力非常强,如果不是这么清晰的结构,这样充满专业信息的演讲真的很容易让人睡着的。

       从全局来看,她使用的是说服性演说常常使用的“背景-冲突-解决”(Situation-Complication-Resolution)结构。另外她在结束的时候用一段图文视频呼吁大家可以从自己,从现在,从小事行动开始改变。最后照应了整篇演讲的主题:同呼吸共命运。她在开篇,主体(三个论点)和结尾都非常清晰的做了划分,并且每个部分之间都有良好的过渡,使得我们跟随她的节奏,听的一点也不凌乱。从细节来看,论据充分,彼此有归纳也有演绎结构,完全符合金字塔原理对思维,写作和组织材料的要求。

3. 讲述故事
       这是每一个演讲高手都必须掌握的技能,因为故事本身就有一种抓力,牢牢地吸引你往下听,往里去探寻。当她要提出每个人都要问的三个问题时,她讲她女儿趴在窗边问问题;当她想证明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有多污染时,她讲她自己使用PM2.5捕捉仪器;当她想说明这不是我们国家独有的问题和也可以得到解决的时候,她引用了英国伦敦大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如何治理;当她想呼吁大家从小事做起,她讲了她如何在短短的时间让工地老板覆上防尘布,让餐饮店老板装上油烟过滤器等。一系列亲身经历的和历史事件强有力的佐证了她的每一个观点,也深深的触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认知。

       而且她在讲故事的时候,摒弃了很多的专业术语,采用对话和有变化的声调引领观众进入故事的设定和情景之中,这使得她的几个故事非常的真实。观众不会觉得她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

4. 使用幽默
       即使在这么严肃的话题里,柴静一样不会忘记幽默的强大力量。幽默使人放松,让观众一种更容易接受的姿态聆听你的信息。柴静讲到钢产量时,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国第四,大家已经笑了;然后她停顿了一下,又补充了一个“唐山当时还谎报是第五。”这是幽默的一种手法,英文是riffing,中文翻译是即兴重复,就是先让观众笑,暂停,然后用和之前有关联的笑点说出一个更夸大或更好极致,使观众发笑,有点像三句半的感觉。当讲到最后餐饮店老板请他们吃油饼子时,她夸张的说,“那一年工作餐我们都是吃的油饼。”我们无从考证,不过类似这样夸张的手法,也是幽默常用的一种手法。

5.情感丰富
       毫无疑问,柴静是一个深度思考的女文青。你也许感觉大部分时候,她的演说比较严肃---实际也是,103分钟的演讲,大多数时候,她都是带着我们揭开的是骇人听闻的事实。不过,你应该也感受到了不同的情绪,愤怒,厌恶,恐惧,爱,幸福,悲伤以及惊喜。7种情绪,让这篇演说不再平淡,我们的心情在跌宕起伏中最后跟随她走向了希望。如果你想要做好演说,发现从头到尾就是一直在亢奋,或者一直哭哭啼啼,基本上,很难。

       另外,由于她多年的采访经验,她表达不同情绪的时候显得是非常自然和控制的。我们看过很多演说者由于过于在某种情绪中而无法自拔导致的失败。切记!

6. 吸引人的语言
       首先她将中心思想“同呼吸,共命运”反复出现在演说中。朗朗上口和相同结构的短语使得观众非常容易抓住中心主旨,引起共鸣和进行传播。

       另外,作为文艺女青年的她还使用了大量的富有浓浓文学气质的,有画面感的语言表达,比如“春天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颜色进来。有的时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雾的时候,你会忍不住往肺里面深深的呼吸一口气。能感觉到碎雨的那个味道,又凛冽又清新。”听到这,让人想起拥有美好空气的时候是多么的幸福!还有在演说结尾的那两个对照的句子“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消费,不知克制;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所以我才凝视它,就像我凝视你;所以我才守护它,就像守护你。”听到最后,一种再也无法拒绝的情感,一种此时此刻,这个事情就与我们,我们子孙后代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做点什么的情绪喷涌而出。我们在安静中却达到了情感的顶峰!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富有吸引力和引起共鸣的语言。

7. 口头表达
       柴静通篇演说没有出现一次不必要的停顿或者重复,更重要的是,100分钟的演说,我相信几乎不可能是逐字逐句背诵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依然能把握好语速和停顿,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非常的了不起!

       虽然,她没有夸张的使用语言的速度,音量和音调的不断变化,但这毕竟不是一场演讲比赛。她那不做作,不戏剧化,娓娓道来的陈述,和低沉但又坚定有力的激励语气都能使我们为之触动。所以,使用声音最关键的要素是找到自己的声音特点,尽量带着真诚的去讲,也不要担心自己的语言或者方言。

8. 非口头表达
       之所以没有写肢体语言表达,首先我想提醒大家她的穿着。一件白色上衣,牛仔裤,短发,没有任何多余的配饰,显得非常的亲近。给人的感觉,她不是一个记者或者学者在发布调研结果,而就是一个妈妈,一个我们身边的人在关心空气污染问题。这也提醒我们演说时要穿着与主题相关的,或者能为主题做贡献的着装。

       另外,她的肢体动作和舞台移动不是我们经常在比赛看到的那样夸张和频繁。一方面跟主题的严肃性有关,另一方面,柴静本来就是一个善于用思想的深度,说话的逻辑和语言的抓力等打动人的讲者,不需要借助过多的肢体表现。不过我们也注意到她在谈到女儿时,脸上的微笑;在谈到北京空气污染是实验室标准的14倍时,惊呆的表情。还有她惯有的那坚定深邃的眼神,无不保持着与观众的链接。

       最后,还有她转过身去,看着那颗不停转的地球,喃喃说出的那段诗意的感人肺腑的话。

9. 视觉辅助
       我不是Keynote设计专家,相信大多数人跟我一样:)不过,你肯定也注意到了,在她演讲中使用的各种可视化论据:图片,视频,柱状图,线形图,圆饼图等等。最重要的是每一次视觉辅助都确实胜过凭空描述。所谓“一图胜千言”。只要你的视觉辅助能胜过你的口头表达,那就大胆的使用吧!但是记住一点:少就是多!Lessis more!

10. 演讲状态
       作为一个沟通高手,十几年的媒体生涯,柴静面对了无数的一对一,一对多的采访场面,而这些场面也经常面对的是刁钻,挑战的问题和回答。她早就已经是达到了10000小时的专家了,自然不会出现紧张或失控。但她从头到尾,精神饱满,情感真诚,镇定自若,信手拈来,娓娓而谈,自然亲切而又理性真实的完成了103分钟的不间断演说,极为震撼!!!事实上,我们普通人听过的大多数的演讲都是在30分钟以内的;100分钟通常是一场培训的时间。她能在那么长的时间里保持我们的注意力,这跟她长期的高强度新闻采访和报道工作的“锻炼”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柴静的这篇演说,个人认为是现代中国人里为数不多的卓越的演说之一。分析出来的这演说十大技巧更是被她发挥到极致。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09: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侪互助研修翻转课堂,真的好                                                                (2015-07-11 07:54:51)[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tki.html
[/url]7月9日,应江苏大学医学院邀请,为江苏省护理高职院校教师作翻转课堂培训。

  讲课开始,我开始询问参培教师了解翻转课堂的情况。发现只有为数不多的教师了解翻转课堂。于是调整讲学方式,变讲授为抛出问题,让教师在高级思维中主动学习。
  考虑到培训教师约40多人,采用小组协作学习可能是个好办法。于是,让老师们按座位区域分组,要求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完成研修。
  针对理解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我尝试问题导向方式布置研讨主题,要求教师们看完视频之后,协作研讨,研讨结束,在全班交流。
  第一个视频讲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翻转课堂。抛出的问题是:美国林地公园的教学方式与我们的教学方式有什么差异?这个问题旨在帮助教师们在比较中学习。比较是高级思维,通过比较,他们应该发现什么是翻转课堂,效果会比讲授好。
  果然,老师们讨论非常热烈,为交流创造了条件。然而,到了交流的时候,不是各个组的老师都愿意上来“抛头露面”的。不过,教师就是教师,一会儿,就有主动要求发言。沉默被打破,老师们通过观看视频与比较,发现林地公园高中的教学与我们相反,是学习知识在家里,内化知识在课堂的学习方式。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就这样被老师们揭示出来。
  接着播放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的视频报道。抛出的问题是:与林地公园高中的做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样的区别?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继续在比较中强化对翻转课堂的认识,同时,又发现信息科技为教学带来了变革,有利于把对翻转课堂的理解,上升到用视频再造教育的高度。
  我之所以抛出问题,是因为微课程教学法非常重视倡导问题引导。但是,不在少数的教师对于问题引导感到茫然。那么,如何提升教师问题引导的能力呢?其实,简单的做法是:把你要讲给学生听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所以,我自己一直在尝试。
  这次尝试表明,教师一旦独立思考,是能够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因此,答案令人满意。老师们不仅发现了翻转课堂的含义,而且,有教师在交流中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学校在翻转课堂方面所作的尝试(入院接待)。这是一个绝佳的“生成”良机。如果趁热打铁,在思考高校如何翻转课堂的时候,让他们直接进入“哪一个内容可以作翻转课堂尝试”的规划,并且继续在同侪互助的基础上展示交流,效果一定很棒!
  这样想着,我开始分析微课程教学法从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汗的“间隙”到“填沟”理论的转化,揭示出学习是否有效的原因。然后,转到高等院校如何翻转课堂的话题,要求完成设计规划之后,推荐代表展示。展示不是讲个人意见,而是要在梳理规划的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把研讨的成果讲出来。
  同侪互助就这样又开始了。由于体验到小组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这次研讨更为热烈,汇报的时候抢着上场。我呢?干脆就干那个平时要求中小学教师翻转课堂时要做的“静观”,必要的时候提几个问题,引发教师深入思考。
  展示很精彩!有的学校选取的是儿童急救主题,有的学校选取心血管病人急救,还有的检查淋巴系统……丰富多彩,都体现着:学习知识在家里(晚自修教室、图书馆、宿舍);到课堂上“发展员工赖以成功所需的技能”(《2014年高等教育地平线报告》语)。
  我也被教师们的出色表现(背后渗透着解读)深深感染。是啊,通过比较,发现翻转课堂奥秘,再到现场规划、展示,老师们对翻转课堂的理解已经相当深刻,否则,他们不可能产生那一个个精彩的创意。简直就像一个翻转课堂培训速成班!我期待着看到护理职业学院的老师们回到学校之后创造精彩。
  之后的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导学一体,以及微课溯源、微课创作,老师们听得、看得津津有味。这天的培训,效果特别棒!
  讲课结束之后,我与江大医学院的老师商议,能否在某职业学院搞一个实验基地,发掘与推广他们的经验,双方不谋而合。我想,一旦实验起来,对于推动职业学院课程改革绝对是善莫大焉。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09: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19 10:03 编辑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的后记           (2015-07-10 17:56:2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tjf.html
后  记
当书稿历经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脱稿的时候,心里涌起感激之情,内心释然。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无疑是我学术生涯中的导师。我的两次学术成果,都得益于加厚老师的引领。2004年,加厚老师把BLOG引入苏州教育信息化,于是有了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1]。2012年,加厚老师把翻转课堂、微课程的火种播撒在苏州教育的土地上,于是有了两年来研究与传播、实验与创新的心路历程,有了微课程教学法的创生。
记得完成微课程教学法建构的那个夜晚,我写下了“世界是美妙的——写在微课程教学法诞生的时候”的文字:
我愿做那开山辟路的人,
于山穷水尽处揭开柳暗花明的信息化教学天地的美丽面纱。
我愿精疲力竭躺倒山崖,
体验疲劳散去时来到的无比美妙的幸福。
我愿效法古希腊智者苏格拉底,
用智慧融化僵化的思想,
让老师们智慧地点化学生的未来。
我愿做那连接实践认识论与建构主义的巧夺天工的匠人,
把中西百家诸法相连,
把我的教育人生感悟与同道分享。
世界是美妙的,对于那劳作之人,尤其千万倍地美妙……
此时表达我的心情,仍然感到贴切。
本书的问世纯属命运的造作。2014年初的时候,刚动了把微课程教学法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书的念头,以便帮助老师们在实践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力水平。尚未付诸行动,就接到北师大出版社教育科学分社路娜副社长的邀约,双方一拍即合,于是有了今天的成书。如果没有路娜慧眼相中,可能这书稿还伴随着“梵天”[2]在诸天神游。
北京大学博导汪琼教授拨冗为本书作序,是教育情结中的缘分,也是我的荣幸。早在十年前“教育博客”初起之时,我便在网络上“认识”了汪琼,当时感觉汪老师极具开放精神,她对于研究成果在“博客”上公开有着精辟的论述,至今我仍能记得大要:是你的总是你的,别人拿不去;有好项目没有精力做,那就让别人去做,这比没人做好;公开了研究成果,也给自己抓紧研究增加了压力与动力;等等。我一直把她当作学术上的长者。后来,有幸在中央电教馆组织的专家论证会上见到汪老师真人,才知道她是一位比我年轻得多的充满智慧与热情的美貌学者。2014年上半年,又一次在中央电教馆遇到汪老师,她邀请我为北大承担的国培项目MOOC课程作翻转课堂之后课堂教学如何创新的视频讲课,这着实出乎我意料之外。即便我已经在翻转课堂研究中小有成果,汪老师务实、开放的态度依然令我肃然起敬并深深感动!当我思忖请谁为拙著作序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汪琼老师。就这样,我荣幸地请到了汪琼老师作序,这使拙著增色不少。
写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研究的过程
为了对翻转课堂有一个贴近始作俑者的理解,为了考察我国翻转课堂的起源,我不得不尽可能查找原始资料,努力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对于我来说开始变得力不从心。因为眼底黄斑的原因,在电脑上查看一会儿就会视力模糊,两眼干涩,甚至疼痛。这时候,我才真正地羡慕那些年轻人。我一两天的工作量,在他们看来,也许只要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但我必须忠实于事实,在事实的基础上提炼“实质理论”,因为,只有从第一手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才具有实际用途,才能够用来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坚持听课,从中激发灵感,发现问题并研究对策。因此,写作的过程也是微课程教学法不断进化的过程。我的“翻转学员”打趣说:微课程教学法的更新比芯片的更新还快。
写作过程中,我仍然从事培训活动。并且在与教师们的现场互动中,不断证实微课程教学法的可行性,不断发现继续努力的方向。培训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体验过程,使我对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这项艰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研究充满信心。
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在写作的关键时刻给了我极大的信任、鼓励与支持,他热情邀请我去南宁,为华南师大承担、广西电教馆组织的广西高中教师微课教学设计培训班讲课。此行还得到广西师范学院郑小军教授支持,使我有机会与本科生畅谈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领域的专家与学者的支持,无疑为我的研究注入了动力,也促进了微课程教学法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得到推广。
写作的过程中,还得到了参加翻转课堂实验的教师的大力支持。他们经常与我一起交流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做法、体验、困惑、对策,并且无私地为我提供原始数据。书中关于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苏州市新草桥中学、苏州工业园区新港学校、上海市民办风范中学、重庆市聚奎中学的实验数据,分别来自邱彩萍、俞叶、董劲、陆纪燕、夏一蓁、张渝江等教师的支持与帮助。
尤其是在2015春节到来之前,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苏州市新草桥中学、苏州市阳山实验初中的领导和参加实验的教师,在百忙中协助完成了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案例课堂实录,这有助于微课程教学法研究成果的直观可视,虽然节前的工作难免仓促,不过,已经可窥微课程教学法关注学生综合发展、革新课堂教学方式之一斑。
今天回首来看,微课程教学法是远离“运动”喧嚣的教学改革实验的产物遵循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运动总规律,以及建构主义在体验中从事意义建构的理性思想。
可以说,微课程的概念、属性、研究对象、三大模块、导学一体为基本模式的微课程教学法,统统来源于实践的思考。昆山朝阳小学、昆山培本实小、苏州新草桥中学、苏州阳山实验初中、苏州景范中学、苏州新区二中、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学校、山东省昌乐一中、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二中、上海市民办风范中学等中小学校的勇敢实验,为微课程教学法的创立提供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样本,无论成功,无论曲折,无论迷茫,都为研究的进展铺上了一颗又一颗朴实无华的坚石,微课程教学法就诞生于成功、曲折、迷茫,以及不息的求索之中!
微课程教学法实验得到了泰州市教育局、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昆山市教育局教育技术室、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苏州高新区教育文体局教研室、苏州吴中区教育技术中心、常熟市电化教育馆、徐州市电化教育馆和教研室、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苏州市电化教育馆、江阴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常州市新北区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泰州市实验小学、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苏州工业园区第五中学、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太仓市实验小学、常熟市实验小学、常熟市元和小学,以及来自广西自治区电化教育馆、河南郑州上街区教育局、河南郑州中原区教育局、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教育局、吉林市丰满区教育局、吉林市龙潭区教育局、吉林市昌邑区教育局、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教育管理中心、山东省淄博市电化教育馆、山东省济宁市电化教育馆、安徽省宿州电化教育馆、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学会、浙江省杭州市职业教育教研室、浙江宁波余姚市教研室、浙江宁波镇海职教中心、北京市八十中学、河南师大附属中学、浙江省宁波第二中学、深圳华侨城中学、海南省海口市华侨中学、上海市管弄新村小学、四川大学附小东山学校等省内外教育机构与学校的信任和支持,与他们的交流为微课程教学法增添了许多实证意义的光彩。江西省高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丁艳萍亲身参与微课程教学法实验,为微课程教学法在江西乃至全国的传播现身说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广西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学院、江苏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以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2014)对微课程教学法的认可给了笔者很多鼓励。由于北大汪琼老师盛情相邀,使我有机会担任北大国培项目MOOC课程特邀嘉宾,向全国近两万名教师介绍微课程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尤其令我感动的是,汪琼老师欣然为本书作序,使拙作增色不少。在这些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的支持下,微课程教学法得以在全国各地传播开来。
两年多来的研究,是与基层学校的实验,各地各类教育机构的支持,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的信任与鼓励分不开的。谨向支持、参与微课程教学法实验的专家、学者、教师和组织机构致以衷心的感谢!
感谢出版社的编辑、美工、装帧人员,他们极其认真严谨地校审,及时与作者沟通协商,为本书的出版发行出谋划策,可说是工作尽心尽力,使我感激不尽!
我内心最为感激的是爱人夏一蓁,在我写作期间,她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使我能够心无旁骛专注写作、讲学与调研。没有爱人的奉献,我无法想象能够完成这部著作。本书的问世,是爱的结晶,也是对我爱人最好的慰籍!
由于本人水平所限,研究成果只是初步的,疏漏偏颇在所难免。但我坚信,实践之树依然长青,实践与思考将带来教育理念的蜕变,促发教师职业行为的改变微课程应该就是研究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活动(单位课时教学活动课程化),这样的微课程才具有真实的教育实践的力量。
恳请理论界、教育界同道批评指正,使我们在理性光辉的照耀下坚定不移地推进微课程教学法实验,在实践中修正错误,完善与发展打上中国特色烙印的微课程教学法。
金  陵
2015年1月28日
於姑苏名馨斋


[1]金陵.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6,(2).

[2]梵天,印度教的创造之神。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0: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19 10:09 编辑

翻转课堂的“吴门学派”在行动  (2015-07-09 09:59:4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tfs.html


               
                                                                                       
木中首聚合影 
 2015年6月26日,“微课程教学法”QQ群友首次教学研讨会在苏州灵岩山麓的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举行。会议主题是:“翻转”之后的“复习课如何创新”
  苏州是微课程教学法的发源地。微课程教学法秉承翻转课堂人性化学习理论,倡导“三大模块、导学一体”的本土创新,在昆山培本实验小学、苏州市新草桥中学、苏州市阳山实验初中、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星港学校、翰林小学、文萃小学、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等学校的翻转课堂实验中,帮助教师实现从“演员”向“导演”的转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习成绩双提升,其影响已到达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
  由于时间接近学期结束,外省市群友没有到会,于是,这次民间研讨活动实际上成为翻转课堂“吴门学派”的首次集中教学研讨活动。
  研讨活动从马莉莉老师执教高一地理复习开始。内容涉及经济地理,诸如工农业区位选择与城市规划等,使我们不得不对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刮目相看。也许,地理学科的今后的教学走上项目学习之路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马老师事先已经下发了具有探究意义的习题和命题任务。上课伊始,就开始让孩子讲解题思路,体现出重视方法的教学思路。事实上,马老师在复习中讲的就是方法,而不是死揪知识点。发现问题一般是先由学生讨论,然后交流解题思路,课堂气氛活跃。参加听课的初中、小学教师称赞:没想到高中教学也能这么活跃
  课后,进行了研讨。研讨不仅涉及复习课的具体环节,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集中到了翻转课堂之后的复习课怎么上这个大主题上来。参加研讨小学、初中、高中的各科教师非常肯定马老师注重方法引导的复习方式,这种方式巧妙地把知识点也串起来了,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也有利于当下复习应考,也肯定马老师在学生为中心教学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同时认为,翻转课堂之后的复习仍然以三大模块、导学一体的“翻转”式复习为好,可以规划好复习范围,由复习特点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在新的高度观照下,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到课堂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检测,小组交流,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因此,“翻转”复习更应该放手,与其直接给学生讲应该怎么办,不如给予问题引导。哈,看来老师们很认同苏格拉底的诘问法。这是我一直以来所期待的,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问题导向,再到课堂上的诘问引导,教师就能慢慢体验到诘问法的奥妙,向着点化学生智慧的导师的方向愉快地发展。
  研讨的过程,是一个智慧碰撞的过程。老师们分享成功经验,也抛出实验中的困惑,在头脑风暴中探讨解决问题之道。
  这次研讨问题很有学术味,是翻转课堂“吴门学派”现场教学研讨的开始。这种工作坊的研讨对于参会教师今后如何在课堂上大胆组织“头脑风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下个学期,这样的活动会继续开展。
  首次翻转课堂“吴门学派”的教学研讨穿插着小花絮,这使教学研讨不再枯燥乏味。研讨结束休息,马老师的爱人、摄影爱好者为全体参会人员拍照留影,温暖着每一位翻转课堂“吴门学派”成员的心房。确实,大家在“微课程教学法”QQ群也曾有交往,尤其是群下私聊很频繁,但是,许多成员仍然未曾谋面。今天相聚,自然兴奋异常,感慨良多。
  合影过后,是新技术、新方法展示。“景范”冯老师、“新草桥”俞老师分别与大家分享了微视频标注、动画软件录制等方法,令大家耳目一新。
  期间,我向每一位翻转课堂“吴门学派”的实践者赠送了拙著《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这本书的网售表现还不错,7月3日见到在京东网上排名329,第二天上升到168,后来又下降了些,前天开始连续两天保持100,但书卖完了。今天退到146位,好在京东又有两件书到了,期待继续有好的表现。
  这次活动是“微课程教学法”QQ群友的第一次聚会,也是翻转课堂“吴门学派”的第一次教学研讨活动。首次活动之所以选址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是因为,早在上世纪80年代,该校政治组就创意了今天叫做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模式,具有鲜明的学习知识在课前,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在课堂的翻转课堂特征,至少可以称之为“类翻转课堂”。
  聚会“木中”,是为重树解放思想之风,不唯书,不唯上,坚持实践中发展认识,发展理论的认识方向,走出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翻转课堂之路来。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类认识发展的一道道起跑线上,不输给国际同行,才有希望圆了中国梦。
  会议初定,下一次教学研讨主题为初中数学。群友们将于金秋时节再次相聚,交流感情,分享成功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0: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萨尔曼•汗致辞(青岛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  (2015-07-02 09:31:57)
欲听英语原文演讲,请点击:http://e.gensee.com/v_230633_1  
  读过可汗原文,您会发现,微课程教学法读准了可汗的核心理念,并且在可汗人性化学习理念的基础上大踏步地向前跨进。今天,重新听一听可汗的话语,有利于我们认识,在教育信息化大潮中,不要做技术的奴隶,而要做技术的主人。相信自己,人生而平等自由,我们也能创造可汗一般的传奇!

参见http://www.xingyun.org.cn/thread-12589-1-1.html
3楼
http://china.jyb.cn/gnxw/201505/t20150524_623303_2.html
开幕视频:[美]萨尔曼·可汗 可汗学院创始人老师们,校长们,大家好。
  我是萨尔曼·可汗,可汗学院的创始人。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已经对可汗学院有一些了解。我想再做一点说明:可汗学院是一个公益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总部设在加州,其使命是为任何人在任何地方提供免费的世界一流的教育。
  可汗学院的诞生从某种角度说是缘于运气。十多年前,技术背景出身的我,正从事投资工作。我发现我的12岁表妹在数学上碰到了困难。于是,我提出给她辅导。她在新奥尔良,而我当时在波士顿。她同意了。于是,每天在我下班和她放学后,我们会接通电话来辅导功课。我需要教她的是单位间的换算,英里与公里,盎司与加仑,以及其他单位之间的转换。
  长话短说,辅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最终说服了她的学校,让她再参加一次水平考试,并允许她进入一个更高级的课程。
  我想,这是我为表妹做的一件很小的事情,而如果我能给更多的表弟表妹们做些事情,岂不更好?
  于是我开始辅导表弟们的功课。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先后发生了一些事情:消息在大家庭里传开了,说有人在提供免费辅导。于是,我发现每天下班后,我都在给来自全国各地的10到15个亲戚朋友的孩子辅导功课。
  为了满足所有亲朋好友的需求,我开始为孩子们写软件。这是可汗学院的雏形,在那里孩子们可以做辅导练习并得到反馈。
  在那之后不久,我的一个朋友说,你为什么不把一些辅导课程录制下来,并把视频放到互联网上呢?
  我说:“不,不,不,互联网是教猫弹钢琴的,不是用来教授严肃的数学的”。尽管这不是我的主意,但我还是决定试一试。很快,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观看了这些视频,并反馈说这些视频帮他们考过了代数,或者让他们想成为一名工程师或者化学家,等等。所以,我坚持做了下来。
  我在可汗学院制作了成千上万的视频。在今天,你可以想象这最终也改变了我的生活。为了这个非营利项目,我辞掉了工作,而最终我们获得了资金支持和投资。我们就是这样存在的。
  可汗学院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该理念的意思是,如果有一个学生数学学习有困难,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数学不好,而是因为他们在理解上还存在差距。这是我从表弟的学习过程中看到的。比如你在上代数课,如果你学代数时有困难,其原因可能不是因为你搞不懂代数,或者因为代数太难了,而是因为你没有掌握好指数、负数或分数等初等数学方面的知识。
  但是,在传统的代数课上,你不敢举手说,哦,等一下老师,我知道我在学代数,但我居然忘了初等数学的相关知识。但是,现在有了技术,有了在线的视频和练习,你可以不必感到羞愧,你可以去网站上查看那些令你困惑的内容;你可以学习这些内容,随意反复很多次而不必担心别人对你的评判。这正是我们的核心理念。
  可汗学院的另一个核心理念是概念掌握,是基于概念的学习。在传统学习模式中,是所有的学生一起以统一的步伐前进,教师给他们进行授课,让他们做一些练习,然后在几周后进行测验,比如说指数测验,也许我有80%的正确率,你有90%的正确率。
  然而,即使测验确定我们的知识掌握得不足,比如我不明白材料中的20%,你不明白材料中的10%,并且我们都得到了一个成绩,我可能得了B或C,然而整个班级的课程照样会移到下一个主题。而下一个主题可能是负指数或对数,这是建立在对前面课程理解的基础上的内容。但是,因为我之前的掌握已经有差距,所以下一个任务对我来说将更加困难。所以,与其让所有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学习,并得到不同的掌握程度,还不如反过来,以完全掌握指数或分数为目标,让完成这个目标的时间成为变量。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掌握基本的指数概念,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掌握分数概念。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掌握二次方程式。因此,最终的变量应该是学生在何时和怎样进行学习。
  我们已经看到,你知道,我们有我们的工具,通过与全球的很多学校合作,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看到这些问题。学生认为他们不擅长数学。课堂上……有可能是代数课堂或微积分课堂,很多学生都有困难。他们的困难在于他们的基础,他们并没有掌握基本的算术,基本的代数知识,却进入了一个更高级别的课程,所以他们学得很辛苦。
  展望未来,去年可汗学院在全球已经达到了1亿学生。但是,我们的使命是为任何人在任何地方提供免费的世界一流的教育。我们是认真的。我们认为,教育需要像饮用水和庇护所,是一项基本人权。我们希望找到合作伙伴,在全球范围内与单位或个人展开合作,确保每一个孩子,不只是孩子,是每一个学习者,在这个地球上有机会释放自己的潜能。
  很显然,中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国家。我们期待在今后几年,我们能够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确保每一个中国学生获得学习所需的资源,并且每一个中国老师都拥有他们需要的工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生;每一个中国管理者,每一个中国校长都拥有他们需要赋予学生的工具。
  所以,你知道,当我一个人在储藏室里鼓捣了好几年,为了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提供免费的世界一流的教育这个使命时,似乎只是妄想。但是几年下来,我觉得这已经不再是妄想了。能在这里演讲我感到很自豪,因为我觉得与你们在一起,我们将有机会改变人们思考教育的方式,以确保更多学生掌握学习中的核心概念。如果他们能为未来做好了准备,我们就真的实现了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获得免费的世界一流教育的目标。谢谢!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0: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法贵专一,演化多样——点评《〈简单的周期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5-07-01 10:13:0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sb8.html

这是我为微课程教学法的践行者,翻转课堂“吴门学派”教师,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周丽实践翻转课堂之后撰写的体会文章——《翻转课堂案例:在玩转中感悟,在探究中发展——〈简单的周期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所写的点评。这是我甚感欣慰的。  周丽老师2013年开始学习我在苏州电教馆开设的在线课程——《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开发》,很快就引起我的注意,并推荐她尝试翻转课堂实践。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一关,她轻而易举地过了。课堂学习一关,是教师转型的真正的难点和关键。第一次试上的时候,教师为中心的痕迹依然非常浓重,这几乎是每一个尝试职业技能转型的教师都会遇到的一道坎。周丽老师很有悟性,第二次的时候,就大获进展,以后就越来越精彩。
  后来,我推荐她到成都、宁夏的全国翻转课堂大会和地方教师培训会议上现场开课,收到与会教师好评。当我此时为她的实践感悟文章作评价的时候,发现她又有了新的认识。我期待着她在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充当好领头羊,创造越来越多的精彩!
法贵专一,演化多样
——点评《〈简单的周期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金陵
周丽老师《〈简单的周期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文章,大标题是《在玩转中感悟,在探究中发展》,一改本专栏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案例介绍的常态,引起了我的注意。
周丽是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的数学教师,2013年涉足翻转课堂,亲身经历教师从“演员”到“导演”的职业行为角色蜕变,亲眼目睹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对待学习的精神面貌的改变。走上了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充满希望的不归路。
我们从周丽老师设计的任务单可以清晰地看出从教学目标到达成目标的转变轨迹。达成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应当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和认知标准。由此出发,教学设计必须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达成目标。
因此,周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单遵循三大模块的逻辑: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但设计步骤则遵循“达成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的法则,紧紧揪住达成目标,一环紧扣一环,最终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达成目标,从而宣告“学生不会自主学习”的破产。
这是周丽老师认准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大方向,遇到困难找原因,遇到问题勤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越“放”越开,学生越来越活跃,认知水平越来越高的实践成果。一句话:法贵专一,终成正果。
周丽老师从学习“四步法”入手,逐步走向把握“四步法”精神实质、灵活演化诸法的境界。曾经有人问:“四步法”模式会不会成为束缚教师手脚的教条?我们的回答是:“四步法”是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入门之法,等到能够熟练把握“四步法”变革教学方式之后,可以对四个要素进行重组,可以加一个、减一个……一切以系统最优化为原则。
周丽与王水丽、俞叶、梁文洁等微课程教学法的实践者一样,深谙“四步法”奥妙,于法贵专一之中演化出多样。
不信?您看:
在检测环节,她嵌入一个“协作评价”,使学生在同伴互助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共同提升认知程度;还减少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数量,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到研读教材,发掘其学习意义上。
在进阶作业环节,她设计了小组协作玩转小棒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算式和答案,摆出符合条件的组合。这个环节其实已经具有了协作探究的性质。学生在这个环节学习中“争先恐后”,每个小组都派代表在黑板上摆出他们理解的组合。每个小组摆出的组合都不一样,但是,都符合要求,学生热情高涨,思维得到拓展。
我们发现,周丽老师的设计,似乎有意在“模糊”进阶作业与协作探究的界限,在认知发展上则融进阶作业与协作探究为一炉,学生在“进阶”中“探究”,在“探究”中“进阶”,用活了“四步法”,形成了个人风格。
我赞赏周丽老师从“专一”中生化出“多样”,这表明她谙熟微课程教学法,逐步走向智慧。我认同周丽学习组织的“多样”中,一如既往秉承“专一”。那就是:坚持人性化学习理念,抓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这一有效学习的关键,以学生为中心,在抓好课前自主学习质量的基础上,使课堂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生动活泼,精彩纷呈。难怪当周丽老师在一次下课的瞬间,“收获”了学生热烈的掌声。
   原文载《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5月刊(下)P40
   相关链接翻转课堂案例:在玩转中感悟,在探究中发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s3q.html

翻转课堂案例:在玩转中感悟,在探究中发展
——《简单的周期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周丽
一、教材分析   《简单的周期现象》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探索物体排列规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把贴近学生生活的简单周期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有规律排列的现象,发现并描述排列规律,并对后续排列做出判断。其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通过已知预判未知,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象释放无限可能。
   二、达成目标发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的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本课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教学法要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达成目标。达成目标不是对教师讲课的要求,而是对学生的要求,是学生自主学习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认知标准。找准达成目标,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给出学习方法建议,这是一个目标管理的过程,能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成学习目标。因此,达成目标是整个自主学习的灵魂。根据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我将达成目标设计如下:
   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达成如下目标:
   1. 知道并能说出周期现象的定义;
   2.能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进行描述;
   3.能根据规律判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4.会使用画一画、排一排、算一算等多种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于:首先,通过语言上的清晰表达,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其次,让学生把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说出来,加深其理解;其三,目标的设计宜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从知道定义到会描述,再到会运用各种策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课前准备
   (一)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的第一模块。教师对于教材意义的理解与发掘,对于帮助学生通过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而达成学习目标的精心设计,都在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过程中融为一炉。
本节课的自主学习任务单遵循这样的设计逻辑:
首先,提炼达成目标,努力做到精确简明;
第二,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确保学生有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就能达成目标;
第三,根据学习任务给出学习方法建议,方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目标;
第四,根据上述三项预估学生自主学习成效,基于“预估”设计课堂学习活动,并以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的方式公之于众,让学生感悟课堂学习与课前学习的关联,从而认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为课堂学习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创造条件。
这样,从目标到任务再到方法,形成达成目标统领下的学习目标管理;又从课前学习到课堂学习活动形成学习目标管理。目标管理使学习质量得以保证。
附件1
“简单的周期”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简单的周期
2.达成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达到:
1.知道并能说出周期现象的定义;
2.能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进行描述;
3.会根据规律判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4.会使用画一画、排一排、算一算等多种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3.学习方法建议:
排一排,画一画,算一算。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课初检测      提升性练习        小组合作探究        反馈与评价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什么是周期现象?请你举例写出一个或两个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2.找出下列排列的规律(圈一圈),并完成下列问题。
(1)★★◎□★★◎□★★◎□……   排列规律:每组(   )个,每组按照(          )的顺序排列。
    (2)单数双数双数单数双数双数……   排列规律:每组(   )个,每组按照(          )的顺序排列。
    (3)□△□□□△□□□△□□……   排列规律:每组(   )个,每组按照(           )的顺序排列。
3.△○○△○○△○○……
  (1)找出上面排列的规律(圈一圈),说一说并写下来。
排列规律:                                                        
  (2)照这样摆下去,第10个是什么图形?
       我的思考:                               (提示:可以排一排,画一画)
  (3)照这样摆下去,第35个是什么图形?
       我的思考:                                (提示:可以算一算)                     
4.(1)用△□○这三种图形设计一个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图形序列。
(2)你设计的排列规律第32个是什么?写出你做出判断的方法。

三、困惑与建议
(提示:自主学习之后有问题可以写下来)


(二)设计并录制微视频
1.初步感知周期现象的排列规律
创设情境,出现教材主题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感知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初步感知周期现象排列的特点。
根据达成目标的发掘和自主学习任务的设计,设计并录制教学微视频,它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会知识的配套学习资源。本节综合实践活动的微视频依照以下逻辑线索进行设计。
2.认识并会描述周期现象的排列规律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盆花的排列规律,借助图形、符号等形式,用“几个为一组,每组按怎样顺序排列”的话语来描述周期现象的排列规律。
3.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盆花的排列规律后,紧接着提出问题“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排一排、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充分理解算一算中算式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判断的依据,让学生体验方法优化的过程。
4.明确周期现象的定义
解决完“盆花、彩灯、彩旗”的问题后,又回到情境图中,又一次给学生体会周期现象的排列规律的机会,通过观察——描述——体验——再观察——总结的过程,让学生明确和理解周期现象的定义。
5.方法的总结和习得
数学是一门高深而奥妙无穷的学科,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数学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及时的进行方法的总结,有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算一算”方法中,如何利用余数来判断和解决问题,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6.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美
让学生欣赏生活中、自然中的规律,感受规律之美。了解规律的始与终,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客观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感受数学美。
(三)设计课堂学习指南
如果说,自主学习任务单是课前学习的灵魂,那么,课堂学习指南是学生课堂上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支架。课堂学习指南的设计包含课初检测、提升练习和协作探究,与课堂学习形式相一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组建协作学习小组
协作学习小组,相对“个体学习”而言,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协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这样的学习模式能最大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能力。组建协作学习小组,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组建时每个小组的成员的组成要有差别化,同时也可以利用措施激励小组之间的竞赛,使学习小组更具活力和探究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过程及其评价
由于自主学习任务单以达成目标为龙头,学习任务紧紧围绕达成学习目标设计,又有学习方法建议与配套教学视频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的达成度相当高。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教学无需像常规教学那样情景导入,而是可以直接以检测导入,然后依次进入提升练习、协作探究、展示评价。
(一)第一环节:课始检测
检测分自学检测和游戏检测。
1.自学检测
面向全员,快速检测,以评价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效。由于检测的难易程度与自主学习的任务和配套教学视频相当,对于孩子来说几乎没有困难,这有利于帮助孩子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由于学习任务以问题为导向,使自主学习成效显著,已经使孩子体验到学习成就感),使他们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信心与期待。
我在自学检测环节中嵌入一个协作评价。评价采取对一对,议一议,改一改的形式,对于不一致的答案进行讨论分析,所有小组都能快速的得到统一答案,有问题的孩子往往是因为观察不够仔细。孩子们显然对同伴之间的协作评价更加感兴趣,他们讨论时非常投入,不会像教授式学习那样,老师在讲课,学生却往往还不知道自己做错在哪、为什么错。协作评价中,优秀的孩子带动了后进的孩子,帮助后进的孩子掌握概念,找到错误的原因,纠正原先的失误。同时,优秀的学生也能在研讨和分析的过程中更好地内化知识,与后进学生协同发展。
附件2:检测内容

      2.数学游戏
智慧有其鲜明的外部特征:愉快,欢乐,幸福。要让学生智慧起来,首先就要让他们愉快起来,欢乐起来,只有愉快的心态和自由的氛围才可能让智慧的火花闪现。
因此,紧接自学检测之后,安排了一个数学游戏。这个游戏是通过让学生运用周期现象的排列规律 帮助小猪嘟嘟布置PATTY会场,紧张热烈,十分好玩,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同时,又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学好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数学游戏中有时间的限制和难度的渐次提升,有利于学生得到多方位的训练,对于周期现象的排列规律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第二环节:提升练习
提升练习分为习题提升和游戏提升。
1.习题提升——内化知识
翻转课堂中的课堂是内化知识的地方,有梯度的练习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挑战有难度的问题还能使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提升练习的设计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课前所学的知识,找到规律,会描述规律,并能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完成习题之后,要求组内进行交流,同伴互助协同发展。组内推荐一学生参加全班展示交流,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质疑,使学生在思辨中深化认识,体验成就感。同学之间的互动,很能吸引同伴的注意力,孩子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倾听,学会思考。
展示结束要求总结:算一算的方法有什么优势?如何根据余数判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总结出余1与每组第一个相同,余2与每组第二个相同,余3与每组第三个相同……没有余数就是每组最后一个。方法的总结和归纳,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在提升练习的过程中,从知识方面而言,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方法的优化和判断的依据;从能力方面而言,展示与交流的过程,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等最好的提升。
提升练习——开动脑筋我能行
先找出规律(圈一组),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写下判断的想法。
1.△○□△○□△○□△○□……(     )……
2.○○○□○○○□……(     )……
3.△△△○○△△△○○……(     )……

附件3:提升练习

2.游戏提升——玩转小棒
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玩转小棒的游戏。根据老师出示的算式和答案,摆出符合条件的组合。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的积极性非常高,每个小组都派出代表,“争先恐后”的到黑板上摆出自己的组合。每个小组摆出的组合都不一样,但是,都符合要求。热情高涨的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的思维得到拓展。活动过后又静下心来,继续协作讨论摆放的规律。
动与静相结合,让孩子在玩转游戏的过程中,享受成功与快乐,又能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
(三)第三环节:协作探究
1.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活价值,才能让数学课真正体现其价值。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常规教学中,教师忙于赶进度,没有时间让学生协作探究解决真实问题。翻转课堂却给予学生较为充分的探究时间,在协作中开展项目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协作探究环节中设计了三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孩子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每个小组自由选择完成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效率高的还可以解决剩下的问题。展示交流时全班同学就能了解到三个数学问题的解决。
      2.协作探究过程中的师生行为
(1)学生行为——积极探索
协作探究的数学问题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得积极主动,探究氛围相当浓厚。由于各小组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孩子们都想完成得精彩,欲与其他小组争高低,因此,讨论得非常热烈。有时候,遇到有难度的问题一时无从下手,但他们不轻言放弃,而是通过协作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其中经思辨破解难题的喜悦,只有亲身实践者才能体会。
其实,探索的过程,是一种数学学习方法习得的过程。有的小组遇到困难开展协作讨论,通过画一画、排一排的方法,最终解决了问题。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因为不仅仅在解决一个问题,而是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会了遇到难题怎样去解决的方法。
(2)教师行为——静观指导
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是一个从这个小组串到另一个小组的忙碌者,而是一个不漏声色站在一角静静观察的旁观者。教师需要关注各个小组的协作学习情况,只有静静的旁观,才能真正及时发现哪里出现了问题,判断是否需要老师及时介入给予帮助和辅导,还是通过小组的力量能够解决。老师不轻易走动,但思维一刻不停,以便使接下来的必要的指导有的放矢。同时,静观有助于发现各个小组协作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便课堂教学活动结束的时候,能够给予各小组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第四环节:展示评价
协作探究完成之后,各小组推荐发言人,向全班展示协作探究成果。发言人都拿着教棒,指着屏幕上的探究成果,侃侃而谈,俨然一个小老师。展示结束,照例要征求有无质疑,正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如果有质疑,需要当堂做出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乃至社会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有的学生会感谢同学发现了问题,有的学生会坦然承认自己所在组的探究存在着缺陷,很有绅士风度。
展示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在台上展示、台下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逐步深入,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值得一提的是,协作探究与展示评价的组合,正式项目学习的精华,它使学生不再似懂非懂,人云亦云,而是能够从事批判性思维的创新型后备人才。
不同的小组汇报结束后,我对各个小组的协作探究过程做出评价。哪个小组不畏困难,通过多种策略画一画、排一排、算一算等方法解决问题,哪个小组全员参与热情高,哪个小组倾听习惯好,哪个小组能适时提出质疑等,我都尽可能一一予以肯定。由于在课堂活动时静观,我对各小组探究形式、同伴互助情况、展示质疑等了然于胸,这个时候,恰如其分的做出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很受学生欢迎。当我完成评价的时候,课堂里想起了学生的掌声。面对学生的成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克服困难、追求教育的本真呢?
五、翻转课堂实践体会
(一)儿童本位,重构课堂教学
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翻转课堂构建了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帮助每个孩子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这种模式,原点就是儿童,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新型教学模式。
1.课堂组织——协作学习促发展
翻转课堂强化协作交互学习。协作学习是个体之间采用对话、商讨、争鸣等形式研究问题、达成学习目标的途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包容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体验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养成人与人互相尊重的好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协作探究之后,学生需要梳理探究成果,形成认知结构,然后推荐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探究成果,分享探究方法,接受同伴的质疑,并即时给出合乎逻辑的阐释。这些活动,对于养成倾听、感恩、承认不足、分享喜悦的行为习惯,培养快速分析、综合给出逻辑判断并予以表达的能力,体验学习成就感,都是善莫大焉的。
2.课堂评价——激励学习有动力
翻转课堂中的评价与传统课堂的评价不同,内容涉及问题的选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学习计划安排、时间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方面。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在探究活动等的内容中的表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同伴、老师的评价对于作为参与者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起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体验成就感,使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态度。
(二)变“教”为“导”,教师角色行为转化
在翻转课堂实验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形式上的“掌控者”,而是变成了“导演”,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到配套学习资源开发,再到课堂教学创新,教师的角色行为不再是“教”,而是“导”。通过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开发微型教学视频,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导向达成目标;通过“四步法”课堂教学创新,把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行为主义导向建构主义,直到通过协作探究、展示评价完成意义建构。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2: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与实践(PPT)1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og8.html
2015年的讲课PPT。鉴于翻转课堂传播的越来越广泛,把翻转课堂及其三个关键点的前两个关键点、微课程教学法中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等作了大量压缩,重点放在翻转课堂提高学习绩效的依据的分析,以及微课程与微课的区别、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微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并增加了迎接挑战、走向成功的结束语,反响良好。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ozj.html
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p7h.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2: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什么是翻转课堂
本章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翻转课堂起源的两个最经典的案例,以及把握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即使您只有碎片化的时间阅读,也能方便地领会翻转课堂的精髓。
本章导读
1.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美国翻转课堂的两个经典案例,能够概要说出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感悟翻转课堂的理念与方法。
2.本章结构图


3.问题导读
读一读美国翻转课堂的两个经典案例,您能从中发现理解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吗?如果您发现了这三个关键,就把握住了翻转课堂的精髓。把握住了翻转课堂的精髓,您就可以大胆地用微课程教学法开展翻转课堂实验了!
     自从2011年萨尔曼•汗在TED作了《用视频再造教育》[1]的精彩演讲之后,有关“翻转课堂”的各种模式及其反响的译文,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教育类网站和报刊杂志上。
溯本求源,我们可以发现,有两个差不多同时开始的翻转课堂典范。
一个是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实验,其代表人物是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的林地公园高中科学学科的两位化学教师。还有一个是举世闻名的可汗学院(KhanAcademy)的实验,其创始人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SalmanKhan)。
这两个实验是最早的被冠之以翻转课堂的范本,时间始于2006年。有可信度高的版本可以考证:
一、萨尔曼∙汗2011年在TED的那篇著名的精彩演讲上说,他在五年前开始在YouTube上上传视频,远程指导在新奥尔良的表亲(cousins)学习数学。这是他的翻转课堂活动的起点。
二、伯格曼∙乔纳森2012年4月9日发表在“翻转学习网”(http://flipped-learning.com/?p=577)的博文中两次提到翻转课堂开始的时间概念:“亚伦∙萨姆斯和我六年前开始翻转我们的课堂”[2],“六年来,我们翻转化学和AP化学课程,我们并没有在我们的课堂上讲课”[3]
三、“教育周刊网”(EducationWeek)教师栏目(Teacher)2012年6月12日发布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合作撰写的《为什么坚持翻转课堂》(WhyFlipped Classrooms Are Here to Stay),文章明确指出:“我们在2006年开始使用翻转课堂模式”(Webegan us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in 2006)[4]
因此,虽然考证翻转课堂开始的准确时间是困难的。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做出翻转课堂起源于2006年的判断。
接下来,您可以在轻松阅读这两个经典案例的同时,享受发现翻转课堂三个关键点的乐趣。假如您发现了这三个关键点,可要记得与您的同事或家人分享!


[1]参见金陵叙事.KhanTED的演讲和与比尔∙盖茨的对话。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11vo4.html

[2]根据“翻转学习网”(http://flipped-learning.com)乔纳森•伯格曼撰写的《ToFlip or Not to Flip》译出,原文见http://flipped-learning.com/?p=577

[3]同上。

[4]根据“教育周刊网”(http://www.edweek.org)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撰写的《WhyFlipped Classrooms Are Here to Stay》译出,详见http://www.edweek.org/tm/articles/2012/06/12/fp_bergmann_sams.html


                                                                                                                                                                                分享:                        
                       
                                                               
3
                        
喜欢
                   
                                                   
0
                    
赠金笔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2: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2015-04-2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iky.html

这篇日志是我为拙著《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撰写的前言原稿。  2015年春节之前,即拙著三审结束之后,考虑到最好能为读者提供实践案例的意见,追加了光盘内容,包括来自微课程教学法团队成员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物理和高中化学等四堂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阶段的课堂实录,以及我自己录制的《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教学视频。
  考虑到定价和篇幅问题,经协商删除了原来的第三篇。正式出版的拙著中只有上、下两篇,前言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不过我想,我会在适当的时候把第三篇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此外,考虑到前言与序的统一性,成书中的前言中,没有出现“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的主题。特此说明。
前言: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什么样的教学才算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只有像氧气之于生命体存在那样重要又通常不为生命体所察觉的那种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用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做到了!
  我们在微课程教学法培训中注意到,参培教师们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录制教学视频(俗称“微课”)时的那种认真劲儿——全身心地参与讨论:如何给任务?给什么样的任务?“微课”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刚刚录制的“微课”中有什么样的问题?该如何处理为好?俨然一个协作教研的场面——全然不知自己正在使用着技术。当然,在他们使用信息技术录制教学视频的时候,更加鬼使神差地没有去关注自己是否在使用技术,因为这个时候,他们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讲授或实验、示范的操作之中。
  于是,我们心中释然了!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即整合)在教师工作中的生动写照。
  我们在用微课程教学法指导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观察到:经过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的学习成就感体验的检测中反映异常活跃,新授课像是复习课,这反映出借助“自主学习任务单”和教学视频的在家自主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当我在山东省昌乐一中现场调研住校学生的晚间学习的时候,学生专注研读教材,从事作业,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会信手拿过移动终端观看教学视频。这些教学视频中,是教师录制的课程讲授,或作业讲评,或实验演示。他们不时会开展协作讨论,会向在场值班的学科教师提问,唯独没有多加关注的是作为技术象征的移动终端。
  说来也是,都是“新人类”时代的数码达人了,还有必要“专门”关心技术吗?只管关注学习本身吧!还有,学生在课堂协作探究中呈现出来的那种热情,在课堂展示、质疑之中的那种自信、平和的态度,你难以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中发现!这些发生在学生那里的事,不也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在学生学习中的生动写照吗?
  这些都是激励我们不遗余力地去揭示微课程教学法的一个又一个新发现的动力,直至今天我们要付梓出版《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这部书!
  微课程最早像一个幽灵,没有实体。但是,微课程教学法把它实体化了。通过课程实施,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具有了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的微型课程体系。因此,微课程就存在于每天都要发生的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之中,其资源主要表现为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教学资源,以及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新资源。
  单位课时教学活动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微课程只有与单位课时教学活动融为一体,才能从游荡的天际返回现实的大地,也许,这就是校长、教师们所说的“接地气”吧!
  本书的结构共三篇。
  第一篇:翻转课堂及其启示。包括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在中国,中美翻转课堂比较与微课程教学法的产生等三章。
  第二篇:微课程教学法的原理与实务。包括认识微课程,微课程教学法及其教学模型,如何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如何开发“微课”,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如何开展微课程教学评价等六章。
  第三篇:翻转课堂与教师教育创新。有移动互联时代的教师职能转型一章。
  三篇内容呈模块化状态。可以系统阅读,也可以根据读者关注的焦点选择阅读。关心翻转课堂的读者可以选择第一篇,关心翻转课堂本土化实践的可以选择第二篇,关心微课程教学法对教师发展要求的则可以先读第三篇。当然,真正要研究微课程教学法,并在实践中结合教学实际创新发展的,那我建议按照自然篇章循序阅读。系统阅读的好处在于可以明察方法是怎样从翻转课堂的思想精华中衍生出来,从而为读者在微课程教学法实验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事创新拓展创造条件。
  相信随着微课程教学法实验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实证材料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实验的行列,从而不断深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度融合的理解,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成功范式。
金 陵
2014年8月2日
於姑苏名馨斋

参见邱昭良.“新人类”引爆学习变革[EB/OL].http://e.weibo.com/mediaprofile/ ... 41&aid=6370283.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2: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汪琼老师为拙著《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撰写的“序” (2015-04-26 20:29:5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ii4.html

认识金陵老师,是在中央电教馆的会议上。一句“我不是南京人,我是苏州人”留下深刻印象。再次关注到金陵老师,是我开始准备《翻转课堂教学法》慕课的时候,在优酷上搜案例,看到了金陵老师多个精彩的讲课PPT,跟踪追到了他的“金陵叙事”博客,了解到他退休之后一直致力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亲临学校一线指导微课制作以及使用微课开展有效教学实践,足迹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令人肃然起敬。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这本书是金陵老师五年来在全国指导教学研究、观察实验校教改成果的心得结晶。金陵老师虽然年过六旬,依然对学习求真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在对国外引进的翻转课堂案例进行深度分析之后,金陵老师看到了翻转课堂所营造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魅力,认准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会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面貌,热诚地向周边的学校和教师推荐,在指导一线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和形成了《微课程教学法》的框架模型,也就是这本书的主体内容。

微课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导学一体的设计,即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单,配合辅以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强化概念和原理记忆、促进知识的吸收转化、多方训练能力。虽说教师不再以讲授的方式主导课堂,但是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都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之下,教师有很大的空间来展现自己的教学创意,体现自己对学生认知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作为学习过程设计师的教师也许是第一次把在学校学到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平时积累的计算机技能和观摩学习到的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会,有机融合在微课程设计之中了。在教学创新中,教师找回了为人师的尊严和骄傲,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探究的乐趣和努力之后的成就感,是所谓“人性化的课堂”,这大概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深入人心的魅力所在吧。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这本书还解决了教师们面对新观念的诸多困惑,比如慕课、微课、微课程有什么区别?自主学习任务单与导学案有什么不同?这里所讲的微课程教学法与近些年来全国知名的一些学校(如重庆聚奎中学、山西新绛中学)的做法有哪些异同?翻转课堂这个泊来品适合中国国情吗?金陵老师在书中都一一剥茧抽丝,披沙拣金,读起来意趣盎然,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为了让一线教师能够很快上手,书中还给出了自主学习任务单模板,提供联系课前课上活动的思考框架;详细介绍了使用PPT制作微课的步骤,破除录制视频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最后总结提出的教学方式创新四步法点出了微课程教学法成功的法门:一切都是在以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为基础进行教学创新。不唯技术至上,不作秀,帮助更多的老师胜任这种教学技术,让更多的学生开始愉快学习之旅,这是金陵老师这本书出版的目的和价值。

正如金陵老师在分析了国内翻转课堂先驱学校的经验时所总结的那样:翻转的道路是多元的。金老师的这本书将大家带入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殿堂。微课程教学法提供了一种有机融合学习科学、学习技术和教学原理的备课模型。基于这个模型,各位老师可以结合所教的学科特点、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所教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感知,发挥自己知识结构的优势和教学特长,创造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愉快、自信中徜徉在学习的乐土,茁壮成长。

翻转课堂教学法之所以在中国越来越流行,就是因为有黎加厚、金陵这样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引领,有一批热爱教育事业、锐意改革的校长和教师的不懈努力。期待着看到受本书启发的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总结。祝愿中国的基础教育在金陵老师这样老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引领下展现勃勃生机。

汪琼

于北大蔚秀园

2015年2月9日

  写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出版的四月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5-04-18 08:33:31)
转载

标签: 翻转课堂 微课程教学法 教育         分类: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

写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出版的四月
拙著《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

  2015年4月,拙著《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出版。回眸过去一年,虽然,从时间上看,这本书的出版之路漫漫超长,但收获确实良多。

  2012年6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到苏州传播翻转课堂与微课程,点燃了苏州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者的探索热情,从此,由翻转课堂到微课程教学法一路向前。

  2013年12月,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微课程教学法完成系统构架。2014年初,我刚动了整理研究成果出书的念想,不久,北师大出版社教育科学分社路娜女士打来电话,邀我出书。双方一拍即合,开始行动。正像我在后记中所写:本书的问世纯属命运的造作……如果没有路娜慧眼相中,可能这书稿还伴随着“梵天”在诸天神游。

  是年2月,写作“前言: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揭开了写作的序幕。从3月到9月19日交稿,我推掉了大量讲课邀约,潜心写作。完稿之后,又投入讲学和新的行动与反思,继续推进微课程教学法研究,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在2015年春节之前,用PPT录制教学视频的形式做在拙著附赠光盘中,题目是: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

  同时,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王水丽、梁文洁,苏州新草桥中学俞叶,苏州阳山实验初中唐建华,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董劲,在寒假初始之际,予以大力支持,完成了拙著附赠光盘中关于用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之后的小学语文数学、高中化学、初中物理和语文的课堂教学实录,使拙著不仅具有理论架构,实操方法,还具有实践基础。

  北京大学汪琼教授百忙之中拨冗作序是本书的荣幸。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工作繁忙的汪琼老师居然抽空通读拙著,写出来的序高屋建瓴,洞悉脉络,有血有肉,认为拙著使“作为学习过程设计师的教师也许是第一次把在学校学到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平时积累的计算机技能和观摩学习到的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会,有机融合在微课程设计之中了”。

  汪老师对基于云计算、移动互联的微课程教学法作了细致的分析。认为拙著帮助教师“在教学创新中”,“找回了为人师的尊严和骄傲”;学生则“体会到了学习探究的乐趣和努力之后的成就感,是所谓‘人性化的课堂’,这大概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深入人心的魅力所在吧。”

  同时,汪老师也对“瑞士奶酪”意义的阐述提出商榷。于是,我把不拘泥于萨氏“瑞士奶酪”的意义,而是继续向前跨越的意图告诉了汪老师。

  汪老师对拙著的鼓励令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她写道:“《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这本书还解决了教师们面对新观念的诸多困惑,比如慕课、微课、微课程有什么区别?自主学习任务单与导学案有什么不同?这里所讲的微课程教学法与近些年来全国知名的一些学校(如重庆聚奎中学、山西新绛中学)的做法有哪些异同?翻转课堂这个泊来品适合中国国情吗?金陵老师在书中都一一剥茧抽丝,披沙拣金,读起来意趣盎然,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汪老师对拙著为教师实验翻转课堂提供支架的做法大为赞赏。她提示读者:“为了让一线教师能够很快上手,书中还给出了自主学习任务单模板,提供联系课前课上活动的思考框架;详细介绍了使用PPT制作微课的步骤,破除录制视频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最后总结提出的教学方式创新四步法点出了微课程教学法成功的法门:一切都是在以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为基础进行教学创新。不唯技术至上,不作秀,帮助更多的老师胜任这种教学技术,让更多的学生开始愉快学习之旅,这是金陵老师这本书出版的目的和价值。”

  我尤其难忘的是,汪老师高度概括了写作背后的意图:“正如金陵老师在分析了国内翻转课堂先驱学校的经验时所总结的那样:翻转的道路是多元的。金老师的这本书将大家带入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殿堂。微课程教学法提供了一种有机融合学习科学、学习技术和教学原理的备课模型。基于这个模型,各位老师可以结合所教的学科特点、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所教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感知,发挥自己知识结构的优势和教学特长,创造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愉快、自信中徜徉在学习的乐土,茁壮成长。”

  本书问世之后,得到一线教师欢迎。4月中旬,在长沙举行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论坛上,许多老师在讲课休息时请我签名,使我感动万分。当然,我一一签名,虽然已经多年不再练字。

  遗憾的是,拙著问世之后,第一次印刷的3000本全部被某培训机构拿走,连我本人也倒过来问培训机构负责人要了一本。当然,我们微课程教学法团队的老师们也没有拿到第一次问世的《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不过没关系,出版社告诉我,第二次印刷之后,在亚马逊、当当、京东,以及北师大淘宝旗舰店都将有售。期待拙著能够对我国中小学教师顺应课程改革要求的从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的转型之路助一臂之力。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为什么受欢迎?我想,关键应该是我们把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本土实践紧密相连,不囿于国外实践高度,而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超越了国外翻转课堂的研究,至少也能平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认准方向,实践走向建构,我们就会有所作为。


后  记

当书稿历经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脱稿的时候,心里涌起感激之情,内心释然。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无疑是我学术生涯中的导师。我的两次学术成果,都得益于加厚老师的引领。2004年,加厚老师把BLOG引入苏州教育信息化,于是有了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1]。2012年,加厚老师把翻转课堂、微课程的火种播撒在苏州教育的土地上,于是有了两年来研究与传播、实验与创新的心路历程,有了微课程教学法的创生。

记得完成微课程教学法建构的那个夜晚,我写下了“世界是美妙的——写在微课程教学法诞生的时候”的文字:

我愿做那开山辟路的人,

于山穷水尽处揭开柳暗花明的信息化教学天地的美丽面纱。

我愿精疲力竭躺倒山崖,

体验疲劳散去时来到的无比美妙的幸福。

我愿效法古希腊智者苏格拉底,

用智慧融化僵化的思想,

让老师们智慧地点化学生的未来。

我愿做那连接实践认识论与建构主义的巧夺天工的匠人,

把中西百家诸法相连,

把我的教育人生感悟与同道分享。

世界是美妙的,对于那劳作之人,尤其千万倍地美妙……

此时表达我的心情,仍然感到贴切。

本书的问世纯属命运的造作。2014年初的时候,刚动了把微课程教学法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书的念头,以便帮助老师们在实践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力水平。尚未付诸行动,就接到北师大出版社教育科学分社路娜副社长的邀约,双方一拍即合,于是有了今天的成书。如果没有路娜慧眼相中,可能这书稿还伴随着“梵天”[2]在诸天神游。

北京大学博导汪琼教授拨冗为本书作序,是教育情结中的缘分,也是我的荣幸。早在十年前“教育博客”初起之时,我便在网络上“认识”了汪琼,当时感觉汪老师极具开放精神,她对于研究成果在“博客”上公开有着精辟的论述,至今我仍能记得大要:是你的总是你的,别人拿不去;有好项目没有精力做,那就让别人去做,这比没人做好;公开了研究成果,也给自己抓紧研究增加了压力与动力;等等。我一直把她当作学术上的长者。后来,有幸在中央电教馆组织的专家论证会上见到汪老师真人,才知道她是一位比我年轻得多的充满智慧与热情的美貌学者。2014年上半年,又一次在中央电教馆遇到汪老师,她邀请我为北大承担的国培项目MOOC课程作翻转课堂之后课堂教学如何创新的视频讲课,这着实出乎我意料之外。即便我已经在翻转课堂研究中小有成果,汪老师务实、开放的态度依然令我肃然起敬并深深感动!当我思忖请谁为拙著作序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汪琼老师。就这样,我荣幸地请到了汪琼老师作序,这使拙著增色不少。

写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研究的过程。

为了对翻转课堂有一个贴近始作俑者的理解,为了考察我国翻转课堂的起源,我不得不尽可能查找原始资料,努力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对于我来说开始变得力不从心。因为眼底黄斑的原因,在电脑上查看一会儿就会视力模糊,两眼干涩,甚至疼痛。这时候,我才真正地羡慕那些年轻人。我一两天的工作量,在他们看来,也许只要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但我必须忠实于事实,在事实的基础上提炼“实质理论”,因为,只有从第一手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才具有实际用途,才能够用来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坚持听课,从中激发灵感,发现问题并研究对策。因此,写作的过程也是微课程教学法不断进化的过程。我的“翻转学员”打趣说:微课程教学法的更新比芯片的更新还快。

写作过程中,我仍然从事培训活动。并且在与教师们的现场互动中,不断证实微课程教学法的可行性,不断发现继续努力的方向。培训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体验过程,使我对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这项艰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研究充满信心。

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在写作的关键时刻给了我极大的信任、鼓励与支持,他热情邀请我去南宁,为华南师大承担、广西电教馆组织的广西高中教师微课教学设计培训班讲课。此行还得到广西师范学院郑小军教授支持,使我有机会与本科生畅谈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领域的专家与学者的支持,无疑为我的研究注入了动力,也促进了微课程教学法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得到推广。

写作的过程中,还得到了参加翻转课堂实验的教师的大力支持。他们经常与我一起交流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做法、体验、困惑、对策,并且无私地为我提供原始数据。书中关于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苏州市新草桥中学、苏州工业园区新港学校、上海市民办风范中学、重庆市聚奎中学的实验数据,分别来自邱彩萍、俞叶、董劲、陆纪燕、夏一蓁、张渝江等教师的支持与帮助。

尤其是在2015春节到来之前,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苏州市新草桥中学、苏州市阳山实验初中的领导和参加实验的教师,在百忙中协助完成了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案例课堂实录,这有助于微课程教学法研究成果的直观可视,虽然节前的工作难免仓促,不过,已经可窥微课程教学法关注学生综合发展、革新课堂教学方式之一斑。

今天回首来看,微课程教学法是远离“运动”喧嚣的教学改革实验的产物。遵循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运动总规律,以及建构主义在体验中从事意义建构的理性思想。

可以说,微课程的概念、属性、研究对象、三大模块、导学一体为基本模式的微课程教学法,统统来源于实践的思考。昆山朝阳小学、昆山培本实小、苏州新草桥中学、苏州阳山实验初中、苏州景范中学、苏州新区二中、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学校、山东省昌乐一中、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二中、上海市民办风范中学等中小学校的勇敢实验,为微课程教学法的创立提供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样本,无论成功,无论曲折,无论迷茫,都为研究的进展铺上了一颗又一颗朴实无华的坚石,微课程教学法就诞生于成功、曲折、迷茫,以及不息的求索之中!

微课程教学法实验得到了泰州市教育局、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昆山市教育局教育技术室、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苏州高新区教育文体局教研室、苏州吴中区教育技术中心、常熟市电化教育馆、徐州市电化教育馆和教研室、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苏州市电化教育馆、江阴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常州市新北区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泰州市实验小学、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苏州工业园区第五中学、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太仓市实验小学、常熟市实验小学、常熟市元和小学,以及来自广西自治区电化教育馆、河南郑州上街区教育局、河南郑州中原区教育局、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教育局、吉林市丰满区教育局、吉林市龙潭区教育局、吉林市昌邑区教育局、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教育管理中心、山东省淄博市电化教育馆、山东省济宁市电化教育馆、安徽省宿州电化教育馆、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学会、浙江省杭州市职业教育教研室、浙江宁波余姚市教研室、浙江宁波镇海职教中心、北京市八十中学、河南师大附属中学、浙江省宁波第二中学、深圳华侨城中学、海南省海口市华侨中学、上海市管弄新村小学、四川大学附小东山学校等省内外教育机构与学校的信任和支持,与他们的交流为微课程教学法增添了许多实证意义的光彩。江西省高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丁艳萍亲身参与微课程教学法实验,为微课程教学法在江西乃至全国的传播现身说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广西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学院、江苏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以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2014)对微课程教学法的认可给了笔者很多鼓励。由于北大汪琼老师盛情相邀,使我有机会担任北大国培项目MOOC课程特邀嘉宾,向全国近两万名教师介绍微课程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尤其令我感动的是,汪琼老师欣然为本书作序,使拙作增色不少。在这些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的支持下,微课程教学法得以在全国各地传播开来。

两年多来的研究,是与基层学校的实验,各地各类教育机构的支持,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的信任与鼓励分不开的。谨向支持、参与微课程教学法实验的专家、学者、教师和组织机构致以衷心的感谢!

感谢出版社的编辑、美工、装帧人员,他们极其认真严谨地校审,及时与作者沟通协商,为本书的出版发行出谋划策,可说是工作尽心尽力,使我感激不尽!

我内心最为感激的是爱人夏一蓁,在我写作期间,她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使我能够心无旁骛专注写作、讲学与调研。没有爱人的奉献,我无法想象能够完成这部著作。本书的问世,是爱的结晶,也是对我爱人最好的慰籍!

由于本人水平所限,研究成果只是初步的,疏漏偏颇在所难免。但我坚信,实践之树依然长青,实践与思考将带来教育理念的蜕变,促发教师职业行为的改变,微课程应该就是研究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活动(单位课时教学活动课程化),这样的微课程才具有真实的教育实践的力量。

恳请理论界、教育界同道批评指正,使我们在理性光辉的照耀下坚定不移地推进微课程教学法实验,在实践中修正错误,完善与发展打上中国特色烙印的微课程教学法。

金  陵

2015年1月28日

於姑苏名馨斋

[1] 金陵. 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6,(2).

[2] 梵天,印度教的创造之神。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2: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互联网+与学校课堂教学变革                                                                                                                                                                        (2015-04-17 14:43:25
有幸听黎加厚老师在苏州教发中心给高研班学员 互联网 ,仿佛看到当年黎老师和他的研究生组织体验式学习的场景。
原文地址:互联网+与学校课堂教学变革作者:东行记


图1. 专题报告:《互联网+与学校课堂教学变革》2015.

看到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的博客文章《“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d6c.html),很受启发。

4月13日,中共上海市委举行常委学习会,听取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专题辅导报告。市委书记韩正主持学习会。马化腾在报告中介绍了腾讯在互联网+交通、媒体、金融、汽车、政务与民生等领域的创新探索,阐述了互联网已经超越工具成为一种生产力,与各行各业结合之后能够赋予后者以新的力量,如果我们错失互联网的这种能力,就如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拒绝使用电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渗透融合,可以逐步从替代走向创新和优化。(出处:解放日报,2015年4月13日,《变革就在眼前,要积极拥抱“互联网+”,上海市委举行常委学习会,听取马化腾《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报告》,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5-04/14/content_83594.htm

4月8日,江苏省政府颁发了《省政府关于加快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讨论互联网+对江苏改革和建设的意义,并传达到基层。(出处:http://www.js.gov.cn/jsgov/tj/bgt/201504/t20150416474051.html

教育如何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并与国民经济的其他行业一样,在新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推动教育新的发展?

我们的研究生团队在学习贯彻政府工作报告的基础上,近期在四川、重庆、江苏、上海、山东等地,逐步展开了有关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教师培训项目,并在转变教师的教学习惯方面运用“做中学”、“创客教学法”等体验式学习方法。



图2. 培训项目中使用思维导图,让每一个学员探索分析互联网+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生团队创造性地使用“微店”作为创客教学法的交流平台,将“消费者教育"引导转向"创造者教学”(参见地平线报告2014版创客条目),并将微店引入到创客教学法,尝试培训一线教师掌握微店的创造性运用,将“游戏化教学法”融入创客教学活动中,并利用“活动树”将移动学习环境迁移到每一个学生的移动终端。
下面是笔者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体验微店与互联网+和创客教学,尝试创建的《创感教育》微店。

附注:将我们的创客教学法实验微店命名为“创感教育”,源于前些年我们团队学习创感教育的体验,即将创造、创意、创新与情感、感悟、感情等融合起来,从六感(设计感、故事感、综合感、共情感、娱乐感、意义感)培养下一代的创新精神。(参见,黎加厚:《21世纪:从信息时代迈进创感时代》,http://wenku.baidu.com/view/a0c4102c2af90242a895e5c9.html


  图3. 创感教育微店

如果读者想体验什么是创客教学和微店平台,可以用手机上面的微信扫描《创感教育》微店二维码:


图4. 创感教育微店的二维码

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可以仅仅使用手机移动终端,就可以在微店上面开展交流活动,当然,也可以使用PC点击网址进入微店:http://wd.koudai.com/s/255256822

目前我们最新的报告:《互联网+与学校课堂教学变革》的报告PPT放在微店首页。

微店和创客教学法对教育的意义是:
如果你的学生在自己小组协作学习的微店上面得到第一笔订单,有可能会改变这些孩子一生的命运。

这是一个伟大的中国时代,一个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创造自己梦想的时代!

你就是奇迹!

图5. 你就是奇迹

资料来源: 黎加厚报告PPT《互联网+与学校课堂教学变革》,2015.

提示:如何在手机微信上浏览博客文章?
你可以用手机微信上面的【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就可以在手机上面阅读这篇文章:



                                                                                         “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                                                                (2015-04-12 10:41:14)[url=][/url]


王竹立
               
                                                                                       
【本文系应《今日教育》杂志之约撰写的卷首语,转载请注明出处。---竹立附记】

“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
王竹立

    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个“互联网+”的新概念,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界纷纷解读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互联网+的潜在含义,可以用一个“互联网+=?”的公式来表示。在这个公式里,只有一个因素是明确的,那就是互联网,后面的加什么,可以自由联想。

创造心理学家们认为,创新思维的心理学机制就是二元联想。那么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作为二元中的一元,另一元可以是任何东西,由此激发的创意可以是无限的。
    我们不妨从教育的角度来自由联想一番。

    互联网+学校=?是现在的校校通班班通吗?是电子书包、电子白板进课堂吗?我的回答:是,又不是。将网络引进学校和课堂,是大势所趋,但这些只是硬件设备,如果我们的思想不是互联网的,依然起不了任何作用。君不见很多学校虽然连通了网络,却禁止学生在学校上网,连学生自带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也要被没收;课堂上虽然也有了电脑,甚至每人一个iPad, 且美其名曰电子书包,却只允许学生使用“电子书包”里事先制作的资源,最多只能上学校局域网中的教学平台,学习的内容也紧紧围绕教材和考试大纲,这与互联网何干?与互联网思维何干?

互联网+课堂=?是把实体课堂教学录像放到互联网上让大家看?是,又不是。将一些名校名师名课程的视频放到网上,有助于优质资源的社会共享,促进教育公平。但如果只是简单照搬,效果可能不好。在网络学习中,要求学习者都花40分钟到1小时去看一堂课,显然不太适合,这也就是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微课)在网上流行的原因。网上学习个性化程度非常高,传统的“课”的概念应该有所改变,不再需要规定固定的上课下课时间了,甚至不再需要过于拘泥于学科与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了,而应该让学习者以问题为中心、以个人需要为中心,打破原来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个性化的、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知识结构。
    互联网+教师=?互联网时代,教师还能像从前那样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吗?教师职业还会永远是铁饭碗吗?恐怕未必。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你讲的课,网上有一个老师比你讲得还要好,学生都跑到网上听课去了,你上课的时候大家都在台下玩手机,甚至对你讲的内容提出质疑,你该怎么办?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决定,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某一门公共课程,承认网络学习的学分,原来教这门课的老师会不会面临下岗?笔者曾经预言,未来的教师将分为两种:一种是线上讲公开课的明星教师,一种是线下的辅导教师。你相信吗?

    互联网+学生=?如果你还是学生,你还会认为只有在课堂上才是学习吗?你走在路上,乘车,游戏,看手机,是不是学习?你还会认为只有考试得高分才意味着学习好吗?你还会认为只有书本里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网上的那些看上去零零散散的信息与知识都是无意义的吗?如果你不懂得将那些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有用的知识体系,你将会落后时代一大截!

    这样想下去你会发现,互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加完之后一切都会发生改变,互联网是刀、是斧、是锯,将原来的一切都分解成碎片,然后再以互联网为中心重新组建起来,成为新的体系、新的结构。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碎片与重构呀!

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
未来,整个社会将被互联网连接为一个整体,互联网成为社会这个有机体的大脑与神经中枢,其他方面反而变成它的肌体与末梢。一切事物或多或少都要经历一个从碎片化到重构的过程,这大概就是“互联网+”的全部内涵吧?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5-04/14/content_83594.htm
                                                                                                    韩正强调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政府管理服务                                                                                                    变革就在眼前,要积极拥抱“互联网+”                                                                                                    市委举行常委学习会,听取马化腾《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报告                                                                                                    2015年04月14日   01 :要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时代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互联网+”代表着未来全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形态变化的趋势,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发展趋势,其发展之迅速、影响之深远,远超想象。我们要主动适应和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

  政府管理服务必须创新

  “互联网+”时代不断产生的新模式、新业态,往往对政府传统的管理服务产生颠覆性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往往超前于各种法规和规范。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是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

  数据将是极为重要资源

  政府掌握着相对齐全的数据,却一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分割的问题,并没有真正打通和共享。要让这些数据真正成为资源、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秉承更为开放的理念,立规立法去管理和使用

  本报讯(记者 谈燕)中共上海市委昨天下午举行常委学习会,听取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专题辅导报告。市委书记韩正主持学习会。
  一个半小时的辅导报告中,马化腾阐述了腾讯对于“互联网+”时代的认知和实践。他认为,互联网已经超越工具成为一种能力,与各行各业结合之后能够赋予后者以新的力量,如果我们错失互联网的这种能力,就如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拒绝使用电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渗透融合,可以逐步从替代走向创新和优化,打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壁垒,从而形成更多低成本、开放创新、公开透明、精准个性化订制的新型产业与服务,更好实现以人为本。马化腾还介绍了腾讯在互联网+交通、媒体、金融、汽车、政务与民生等领域的创新探索,并结合腾讯创业过程中的一些案例,坦陈曾经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对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他表示,中国互联网在由PC端向移动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上海在人才集聚、各行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商业氛围、契约精神等方面优势突出,面对“互联网+”时代,上海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辅导报告后,与会市领导与马化腾进行了答问交流。
  韩正指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与“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紧密相连,我们要积极拥抱“互联网+”,主动适应和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应当看到,“互联网+”代表着未来全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形态变化的趋势,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发展趋势,其发展之迅速、影响之深远,远超想象。“互联网+”对各行各业正在或将要进行革命性的再造,对于这种再造,我们的已知部分远远小于未知。我们必须立足这样的大背景,研究谋划和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韩正说,政府管理服务必须秉承开放理念、以“互联网+”的思维,不断改革创新。“互联网+”时代不断产生的新模式、新业态,往往对政府传统的管理服务产生颠覆性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往往超前于各种法规和规范。因此,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是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个课题涵盖了城市管理、经济运行、风险防范、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和城市安全等方方面面。
  韩正指出,未来社会极为重要的资源是数据,而简单采集和累加的数据并不是资源,经过处理并能够进行广泛深化运用的数据才是真正的资源。
当前,政府掌握着相对齐全的数据,却一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分割的问题,并没有真正打通和共享。要让这些数据真正成为资源、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秉承更为开放的理念,立规立法去管理和使用。这方面,有待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从思想认识、工作举措上加以改进。
  韩正强调,要以“互联网+”的理念,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各产业结合,进一步解放和提高生产力,从而真正做强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升级与革命。“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就在眼前,上海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互联网+”知识,结合自身工作、深入思考,使各方面工作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
索 引 号:014000319/2015-00069                                                                分类:                                                                文化  意见  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                                                                 江苏省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5年04月08日                                                                                                                        
                                                               
                                        名  称:                                         省政府关于加快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  号:                                                                 苏政发〔2015〕40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关于加快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苏政发〔2015〕40号
  

  省政府关于加快互联网
  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互联网平台经济(以下简称平台经济)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经济形态。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对于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持续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快平台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抢抓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机遇,着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智慧江苏”建设为依托,借助江苏产业、市场、人才和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平台经济,推动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融合发展,打造适宜平台经济发展的法治营商环境,努力推动平台经济企业集聚程度明显提升、产业优势加快形成、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迈上新台阶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平台企业的市场开拓意识,引导其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平台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快形成平台企业和产业集聚优势。
  ——促进融合、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平台企业的综合优势,以需求为导向,有效配置市场资源,培育发展新型业态,强化平台经济对上下游产业的双向带动和统筹整合能力,加快形成以平台经济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并进、融合发展的良性格局。
  ——优化布局、集聚发展。立足江苏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基础,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江苏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平台经济产业和企业品牌,促进相关企业在空间上合理集中,构建特色鲜明的平台经济集聚区,使平台经济成为我省服务经济的重要支撑。
  ——开放高效、持续发展。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市场规范、政策扶持、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公平开放、透明高效、诚信有序的法治营商环境,借助平台经济增强在国际范围内获取发展要素的能力。
  (三)发展目标。
  围绕商品交易、服务供给、要素支撑等重点方向,结合我省产业发展特色和平台经济发展基础,突出重点领域,通过3-5年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或区域影响力的平台型交易中心,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平台经济品牌企业,形成一批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平台经济产业链,建设一批功能完备、配套完善的平台经济集聚区。力争到2020年,全省平台经济整体规模和竞争能力居全国前列,形成以平台经济形态为鲜明特征的服务经济产业结构,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1﹒平台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列统)平台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税收贡献年均增长15%以上。
  2﹒平台企业优势形成。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重点互联网平台企业,到2020年,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5家,超500亿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10家。平台交易额进入国内同类型平台前三位的企业平台数达20家以上。
  3﹒平台产业集聚度提升。到2020年,培育2个规模超万亿元、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平台经济产业集群;形成10个规模总量超千亿元、具有江苏特色的平台经济产业门类;建成10个主导产业突出、层次水平较高的平台经济集聚区。
  4﹒平台经济竞争能力增强。力争在3-5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平台经济政策体系和产业服务体系,金融、物流、科技、信息、商务等配套体系加快完善,“宽带江苏”“无线江苏”基础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全省平台经济总体规模、发展速度、产业贡献等重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二、以电子商务为重点大力发展网络交易和服务平台
  (一)壮大网络销售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建设若干个在国内领先、特色鲜明、定位清晰、错位发展的大型网络零售平台,打造一批以网络交易为核心、以供应链管理为支撑,后台大数据分析与品牌建设协同发展的网络平台批发零售企业,鼓励和支持苏宁易购、中国制造网等本地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成为行业领先、覆盖全国、辐射国际的领军型平台企业。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向乡镇和农村延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和同城配送业务,支持汇通达、买卖宝等平台企业做深做精,成为国内领先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促进跨行业跨领域产业链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大数据平台型企业加快发展,为实体工商业企业提供精准营销和管理服务,推动传统工贸企业加快实现与互联网的全面对接。支持省内大型电子商务企业走向世界,支持其拓展国际市场,建设面向全球产业链协作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
  (二)提升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网络服务平台。依托我省产业集群和特色园区,着力在化工、纺织、冶金、建材、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领域,打造一批集网上信息发布、交易支付、商品体验展示、物流售后服务、价格发现、品牌推广及行情监测等功能为一体的跨区域商品现货交易平台。推动张家港化工品市场、吴江东方丝绸市场、南通家纺市场、常熟服装城等现有大型专业市场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行业领先的信息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定价结算中心。聚焦国内进出口量大的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等领域,探索打造以互联网为支撑,以物流配送、金融配套为依托的国际化标准的第三方商品贸易金融平台。
  (三)融合发展物流专业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本土物流企业向专业化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转型,依托江苏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规划,建设多式联运现代化物流仓储网络,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网络金融等技术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加速地区传统产业和电子商务的不断融合,提高社会物流效率和基础设施利用率。鼓励玖隆钢铁物流、惠龙易通货运集配电商平台、江苏运联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传化物流公路港等着力整合物流产业链,为货主和运输方提供公开透明的供需信息和综合解决方案,并通过提供融资、担保、保险、通讯、结算和技术等增值服务,提升物流资源集约化和物流配置社会化水平。大力发展城市配送快递、农副产品生鲜冷链、企业集采售后服务等专业化互联网物流服务平台,加快完善城市“最后一公里”终端配送网络。
  (四)培育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细分服务平台。适应江苏居民消费快速增长的趋势,立足本地,放眼区域,聚焦信息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培育面向百姓生活需求的细分服务平台,为城乡居民提供快速、精准、多样化、本地化服务,打造集创意设计、品牌发布、展览展示、采购交易、支付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活服务平台。支持商圈网、淘常州等O2O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建立不同城市站点。鼓励途牛旅游网、同程网、三六五网等个人新兴消费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抢占细分市场份额。支持社交平台发展,发挥体验式消费与口碑营销的作用,构建中小企业网上营销平台。引导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强化要素和市场整合,推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积极构建产业互联网支撑平台,着力培育泰州中国医药城华药网等加快发展。积极发展更加个性化、实时化、社交化、精准化的移动终端服务平台,支持平台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提供商和金融服务机构深入对接,拓宽移动服务覆盖面。
  (五)构建信息资讯服务平台。发挥江苏科教资源丰富和信息产业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在互联网环境下可异地实时数据化提供服务的专业化平台。支持无锡城市云计算中心、国科数据中心等通过进一步强化数据管理和高性能运算的核心服务能力,成为国际一流的云服务平台。支持省内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咨询策划、广告等细分信息资讯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国际国内资源,面向全国提供专业化服务,着力构建新闻、咨讯、社交等多内容、交互式、门户型服务平台。提升信息整合、分析能力,拓展信息发布渠道,通过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及移动终端向社会提供精准专业的信息化服务。强化平台企业后台呼叫中心、信息处理能力建设,提升平台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
  (六)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支持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持牌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广度、深度和能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申请有关业务许可或经营资质,发起设立以互联网为主要业务载体或以互联网业务为主要服务领域的各类持牌金融机构。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信用创新和模式创新,着力构建具有网上支付、保险、融资和创投等多种功能的金融服务平台,支持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开鑫贷、易付宝、会支付等融资、众筹、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快发展。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科技、跨境贸易等领域融合发展,促进相关行业转型升级。
  (七)发展线上线下结合、跨界业务融合平台模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鼓励各类互联网平台进一步丰富服务功能,拓展服务空间,创新服务模式。支持本地化程度较高的垂直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O2O)结合的服务模式,整合带动线下实体企业商户,将线上精准营销、便捷支付与线下最终体验交易和用户反馈等业务环节联结形成完整的闭环网络,从而实现多方共赢。鼓励有条件的平台企业等利用自身优势,多业态、多功能、多业务融合发展,促进产品研发、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支付、融资等多个价值链环节整合集成于统一的网络平台中,打造全流程综合性网络服务平台。引导平台企业积极探索各类服务产品定制和反向定制等互联网服务新模式,发展定制化生产和线下产业链,提升互联网平台的服务价值、带动功能和用户黏合度。
  三、建设平台经济重要载体
  (一)支持平台企业做大做强。依托我省先进制造业和总部经济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大力支持本土有综合实力、有发展潜能的平台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资源。鼓励总部型服务业企业平台化发展,重点引进国内外具有发展潜力的平台经济总部,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型平台企业,以此为依托,加速对产业上下游环节的整合,有效拓宽平台经济的发展空间。在六大重点领域深入实施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做优做强100家重点平台企业,实现千亿元利税收入,创造万亿元产业规模。
  (二)建设平台经济集聚区。统筹兼顾平台类企业的集聚特性和系统生态特点,结合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专业平台建设,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设计、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物流仓储、孵化培育等公共服务功能的平台经济集聚区,符合条件的可作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大力引进龙头旗舰企业和基地型项目,优化布局结构,推动上下游产业配套、融合发展。
  (三)创建平台经济示范城市。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平台经济示范城市,围绕我省平台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着力解决平台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平台经济运营与服务模式,推动平台经济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突破,不断提炼提升创建经验,形成示范推广机制。
  四、聚合平台经济发展要素
  (一)强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支撑。积极推进“宽带江苏”“无线江苏”建设,统筹推进移动通信和三网融合快速发展,构建快速、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体系,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着力推动4G网络布局和商用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热点区域的全覆盖。加速网络宽带化进程,深化南京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和运营,推动全省城乡光纤网络建设和光纤到楼入户工程建设。支持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在示范城市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或试点现有基础网络向下一代互联网升级。支持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呼叫中心、云计算中心等重点功能性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提升信息数据存储和服务能力,最大程度满足海量数据资源集中存储的市场需求。
  (二)促进平台经济技术集成与应用。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尤其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平台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加大对江苏平台类信息技术原始创新和集成的支持力度。面向新兴信息服务发展需求,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各领域与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平台经济的创新内涵和技术含量。
  (三)构建现代物流服务支撑体系。深化流通领域改革创新,建设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立与平台经济布局相适应的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服务网络,提高便捷物流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南京等城市共同配送示范工程。积极推动供应链平台企业发展,为平台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四)支持平台企业运营模式创新。促进平台企业商业模式、技术模式和金融模式创新。支持本土平台企业针对细分市场,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特性,形成独特商业模式,不断改善用户体验,提升平台竞争力。借鉴自贸区成功经验和做法,探索形成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通关、质检、税收、结汇、支付、物流”全新模式,支持平台企业面向海内外消费市场,发展电子商务跨境贸易,带动江苏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平台企业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在细分领域和行业解决方案方面形成特色,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五)加快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平台嫁接。发挥江苏实体经济发达的优势,加快与互联网经济整合发展。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面向行业生产要素配置及供应链管理的综合交易平台;支持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建设面向行业装备、制造管理的服务平台;支持行业企业联合服务企业建设行业特色的电子交易及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柔性化改造,依托网络开发定制产品,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促进定制产业发展。着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工业互联网服务专业化,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六)推动专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与平台经济发展相配套的策划、培训、信用、检测、认证等服务机构,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形成便捷高效的第三方服务体系。引进和培育具有深厚行业背景和社会公信度的认证服务机构,强化技术应用和标准建设,确保认证信息的真实性、私密性和完整性,为平台交易提供安全可靠保障。加强中小商贸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人才、融资、法律等服务功能。加快贸易便利化平台建设,提高口岸综合服务效率。建设资讯服务平台,强化大数据采集、开发、分析和利用,编制商品价格指数、物流指数等,增强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
  五、营造平台经济发展环境
  (一)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发挥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职能,建立促进平台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统筹协调全省平台经济发展工作,省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按照任务分工,加强工作协同,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共同制定促进平台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加大财税政策引导支持力度。用好国家各项扶持政策,同时根据我省实际,创新扶持平台经济发展的专项政策,在财政税收、土地利用、投融资、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并作出相应的制度性安排,推动平台企业整合产业链,延伸服务链。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适当增加省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创新扶持方式,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平台企业和新培育的平台经济集聚区予以倾斜支持。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省级产业发展资金等相关专项资金、基金积极支持我省平台经济产业发展。减轻平台企业相关运营成本,降低网络接入、服务器租用托管、数据中心运维等方面收费标准。
  (三)改善平台企业融资环境。制定促进平台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支持创新型、成长型平台企业以多种途径上市融资,稳步扩大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金融机构针对平台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产业链融资、商业圈融资、企业圈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实践。积极开展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试点,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主动帮助平台初创企业增信融资。构建平台经济创业投资载体,对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平台企业给予支持,引导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基金主导或参与平台企业项目投融资。支持平台经济企业以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实施兼并重组,引导商业银行积极稳妥开展平台经济企业并购贷款业务。探索设立互联网小贷公司,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四)加强平台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立足平台经济人才需求方向,促进高校加快培养互联网专业型人才,支持平台企业引进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相关部门制定人才政策要更加侧重于实战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平台企业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来我省发展,产生的有关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列入成本核算,高端人才的住房、家庭成员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养护等方面享受当地居民待遇,并可酌情给予优惠政策。与平台企业签署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员工可在户籍落地方面加分,并优先安排入住廉租房、公租房和人才公寓。鼓励高校院所与平台企业建立各类产学研合作,组织学生到平台企业培训、实习和就业,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五)开展平台经济统计监测和标准信用体系建设。科学制定平台企业的统计分类和标准,组织实施平台企业统计监测。制定平台经济示范企业(园区)认定标准,建立平台经济项目滚动库,每年择优认定一批平台经济示范和培育项目,建立重点平台示范企业联系服务制度。成立平台经济行业组织,编制和发布平台经济发展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行业发展提供服务。提升平台经济政务服务水平,逐步规范完善平台企业服务标准、管理制度和示范推广,在重点行业领域深入推动平台经济商业模式和技术标准应用。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平台的日常监测,完善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平台日常运营,探索形成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法治环境。加快平台经济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和合法交易保护,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评价制度,支持平台经济企业组建信用自律组织,建设适宜平台经济发展的诚信环境。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为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表



  江苏省人民政府      
  2015年4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文件及附件:szfa[2015]40(2015-04-08).doc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3: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hel.html
                                                                                        俞叶翻转课堂案例:《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教学及反思                                                                                                                                                                        (2015-04-06 11:43:10
俞叶老师可能是苏州城区翻转课堂第一人。2013年秋,她修我主持的《翻转课堂与微课程资源开发》在线课程,当时,微课程教学法的理论体系还没有架构起来,但她敏感地发现翻转课堂与微课程资源开发在教学中的意义,就把作业成果——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用到教学实践之中,获得惊喜发现。此后,坚持翻转课堂不动摇,对于翻转课堂为什么比传统教学强有着颇深的体会。毫无疑问,俞叶老师的实践为微课程教学法的创立提供了实践范本。
  俞老师的这篇文章,把她从事翻转课堂的思考、方法、实践,一股脑儿倾倒出来,给初涉翻转课堂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案例。读这篇文章,不要拘泥于具体做法,而要关注她为什么这么做,从而得其要领,而不是做一个没有生命力的镜子。要知道,俞老师翻转课堂走到今天,秘诀之一就在于,她不当镜子,而是会思考、有智慧的人。翻转课堂,要的就是智慧,而不是照镜子。
  俞老师的文章全文如下:
翻转课堂案例:《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教学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主要介绍Al2O3和Al(OH)3的化学性质及应用,并以此为例引出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教学的重点难点是Al2O3和Al(OH)3的两性的理解和应用。
《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据此,《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提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基本要求是: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以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为例了解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和一般性质。发展要求是: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换关系。
《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成为发掘课前自主学习的达成目标和课堂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达成目标的依据。
二、达成目标发掘
达成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认知标准,是学习过程目标管理的灵魂,必须依据课标,从学习内容的分析中加以提炼,以确保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发展。
微课程教学法把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划分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等两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由学生在家通过观看微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使之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书写Al2O3和Al(OH)3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第二阶段:课堂学习(内化知识、拓展能力)阶段。由学生协作探究:为何氯化铝和氢氧化钠滴加顺序不同会产生不同现象?实验室应如何制备Al(OH)3?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加深对Al2O3和Al(OH)3的两性的理解和应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语言表达、自我判断、相互沟通、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
三、课前准备
㈠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简称“任务单”)的设计遵循如下逻辑:首先,提炼达成目标;其次,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其三,根据学习任务给出学习方法建议;其四,设计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需要说明的是,在完成达成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建议的设计之后,教师已经能够预估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教师可以基于自主学习成效完成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然后,从学生视角予以预告,即完成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至此,一个目标管理的学习过程已经清晰呈现出来。
附件1:《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班级          姓名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3第一单元第2课时“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以及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了解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以及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3.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课堂检测→分组实验→协作讨论完成作业→展示→评价
4.视频连接地址为:http://t.qq.com/yuyezhouxiang/mine
二、学习任务
1.明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可以用于净水?
2.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有哪些(用文字+化学方程式说明)?
3.视频中制备氢氧化铝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4.氧化铝的物理性质有哪些?主要有什么用途?
5.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有哪些(用文字+化学方程式说明)?
6.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两性”是何含义?
三、困惑与建议
㈡录制微视频《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任务分析与技术类型选择
   录制微视频首先需要学习任务分析,使设计出来的视频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因此,微视频的设计要以达成目标和学习任务为依据,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供支架。
此外,考虑到化学学科特点,微视频选择视频多段合成的技术类型,利用CamtasiaStudio软件录制四个部分图文并茂的PPT讲解,然后再采用三段实验录像视频与CamtasiaStudio软件录制四个部分交叉合成为一个8分多钟的微视频。
2.微视频逻辑线索
首先,通过一个生活中明矾净水的实例图片引入了Al(OH)3性质的学习,再通过一段Al(OH)3分别与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视频,介绍什么是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然后,自然引出“如何来制取氢氧化铝呢?”通过氢氧化铝实验视频,讲解制备方法,为课堂讲解埋下第一个伏笔——为什么视频中不用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制备氢氧化铝,而采用氨水呢?
接着,介绍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的性质以及被用于制备氧化铝的用途,内容则自然过渡到氧化铝的用途和性质的学习。
最后,通过一段Al2O3分别与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视频,介绍什么是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微视频结束前简单预告一下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感悟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整个逻辑结构如图:
   ㈢设计课堂学习形式
1.课堂学习形式设计的依据
课堂学习形式的设计依据自主学习成效预估,据此设定自主学习反馈、课堂检测、协作探究、展示和评价等四项教学活动,并将小组合作学习贯穿于每一项教学活动之中。
2.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根据班级学生数组建六个学习小组,每组6~7人,由学生创意本小组名称。小组设组长、发言人各1名,联络员2名,执行员2~3名。
组负责协调小组活动,并记录各成员的分数;发言人负责在展示环节代表小组发言;联络员负责收发本小组“任务单”、课堂检测单、课堂协作探究作业,同时和其它小组进行互批;执行员主要负责协作探究中的实验操作。
组员分工实行轮换制。根据课堂评分,每隔一月进行分工轮换,目的是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综合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等)的机会。
㈣设计课堂检测和课堂协作探究作业
1.设计课堂检测的基本思路
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到课堂上接受检测,检测的难度与“任务单”和微视频相当,具有行为主义的性质。
同时,检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由于“任务单”采用问题导向策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中体验到学习成就感。进入课堂检测,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能够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为迎接进阶探究的挑战准备良好的心理基础。
2.设计课堂协作探究作业的基本思路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没有课堂作业就没有“翻转”。但是,作业的深度和广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检测”的水平,而要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循序渐进地提升难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㈤课堂分组实验准备
   试管架、洗瓶、镊子、烧杯(50ml)、胶头滴管、小试管、2mol/LAlCl3溶液、6mol/L的氨水、6mol/LNaOH溶液、6mol/L的盐酸溶液。
㈥课堂教学媒体准备
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媒体通常有电脑、投影仪、屏幕或电子白板等。本节课将手机这一移动通讯设备引入课堂。准备工作如下:
1.电脑
⑴预装FLASH定时器。用以控制学生检测、讨论、合作、发言的时间,培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⑵预装MirrorOPSender软件。与手机形成互动。
2.手机
⑴预装MirrorOPSender软件。形成与电脑互动,实现与电子白板实时对接。
⑵电脑、投影仪、手机互动的优势。其一,手机拍摄学生作业照片上传到电脑,投影仪立即实时呈现,方便学生在展示探究成果时作可视化讲解。其二,现场即时呈现学生协作探究的照片和视频,可以激励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课堂教学过程及其评价
㈠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反馈
   各组联络员分发批改后的“任务单”,供学生查看,个别同学完成订正,组长统计“任务单”得分。本环节通常2分钟就能完成。
㈡第二环节:课堂检测
1.三分钟检测
联络员领取课堂检测单,分发到每位学生。教师打开FLASH倒计时器(预约时间3分钟),学生作答。
附件2:《课堂检测》
                     姓名          我的得分             
1.刚玉(Al2O3)坩埚不能用于熔融NaOH,为什么?你能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吗?(1分)
2.如何除去MgOH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Al(OH)3杂质?所用的试剂是什么?主要的操作方法是什么?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什么?(1分)
    课堂检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查漏补缺,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检测难度一般不超过“任务单”难度,于是,学生比较顺利地完成检测。
2.协作评价
检测结束,联络员收齐检测单,交兄弟组组长互换批改。各小组在协作交流中得出正确答案。联络员回收本组检测单,组长负责记录分数。
检测发现,部分学生不知道NaOH溶液不能和Mg(OH)2固体反应,有部分学生使用了盐酸;还有学生不知道Mg(OH)2固体和NaAlO2溶液可以用过滤方法分离,原因是没掌握NaAlO2是可溶性盐。
可喜的是,这些“不知道”,在交互批改的讨论中都升华为“知道”,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比听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说明协作学习较之于讲授式教学更有益于学生内化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收获学习成就感。
㈢第三环节:课堂协作探究作业
1.下达协作探究作业
第二环节结束,联络员将讲台上的协作探究作业分发给小组成员,这是学生期待新挑战的一个环节。
学生被要求依次完成三个探究作业,边讨论边实验。六组学生每个成员都要做这三个作业,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两个组完成“探究一”的展示,另两个组完成“探究二”的展示,还有两个组完成“探究三”的展示。展示形式和发言由两个组商讨进行,形式不限。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对学有困惑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附件3:《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协作探究作业
【合作探究一】
提出问题:为什么视频中不用硫酸铝和氢氧化钠来制取氢氧化铝,而用氨水呢?
解决方案:
【实验一】
1.往氯化铝溶液中逐渐滴加过量的氨水产生的现象是什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实验二】
2.往氯化铝溶液中逐渐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的现象是什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得出结论:
【合作探究二】
回答问题:能根据探究一的结论,完成下列问题:
1.往含有1molAlCl3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当沉淀达到最大量时,所用NaOH物质的量是多少呢?Al(OH)3沉淀物质的量是多少?(提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当沉淀消失时,NaOH物质的量一共是多少呢?你能写出AlCl3的溶液和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提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以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横坐标,氢氧化铝物质的量为纵坐标,你能画出往含有1molAlCl3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反应过程的图像吗?
   
  4.Al(OH)3和强酸反应后铝元素会以什么离子形式存在?和强碱反应又会以什么离子形式存在?
【合作探究三】
提出问题:当铝片分别加入NaOH、HCl时,是否会立刻产生气泡?如果不是,为什么?
实验探究:
【实验三】分别取用2支试管,加入铝片,分别在两只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l和NaOH,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问题解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回答)
2.协作探究过程中的师生行为
⑴学生行为
协作讨论中,学生轻声交流。小组执行员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完成实验,组长在旁认真记录书写,联络员将本小组的结论和现象分别与邻组交流,发言人则认真记录综合意见,准备发言稿。每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非常有序。
⑵教师行为
教师巡回于各组之间,不时用手机拍摄学生作业和讨论的视频或照片。由于预装了MirrorOPSender软件,可以实现手机和大屏幕的实时对接,将各组讨论、作业情况即时传送到大屏幕上,使学生对教师在身边指导和拍摄感觉非常亲切。而且,老师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指导。
3.协作探究作业思考
布置协作探究作业,绝不是简单的视频内容的重复,而是对视频知识内容初步识记后的进阶,尤其要注意和视频内容的衔接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衔接。因此,每次“翻转”,笔者觉得最难、最费时间的,便是协作探究作业的设计。
设计协作探究作业需要预估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其原因,同时预估学生可能会因不正当操作而产生的不同现象。我采取适时在分组辅导过程中穿插鼓励,鼓励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以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同时,让学生探究在错误操作方法中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从而形成辩证思维,使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对原有知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形成学生大脑中的个性化思维模式,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㈣第四环节:展示和评价
各组发言人分别上讲台宣读探究成果。与此同时,教师将学习过程中拍摄的分组活动照片和探究作业答案照片依次上传到教室的大屏幕上,方便学生可视化演讲。发言人俨然就是个老师,指着大屏幕上答案的照片,娓娓道来。分析,推理,说明,表达清晰明确……
当一位发言人发言后,其他组会提出不同意见,发言人需要加以阐释,最后由该组组长进行总结,同时,各小组给该小组给出评分和自评分,分值作为该小组的得分。
附件4:评价量规
小组争先赛
评价量规
表达流畅完整,内容完全正确,方程式书写规范
表达清晰,内容基本正确,方程式书写规范
表达不完整,内容有错误,方程式书写不规范
   
5
3
2
为此,我们设计“小组争先赛”海报,海报上是每节课每个小组的得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在旦夕之间,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要有持之以恒不怕烦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去记录每一节课的分数。
最后,教师用两分钟时间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点评,这对教师的智慧是个不小的挑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各小组协作状况,从学生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以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想碰撞等方面做好记录,恰如其分地肯定长处,指出不足,并提出继续努力的建议。
在翻转课堂中,笔者认为最有意义的就是这个环节。布鲁姆认为:评价(evaluation)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智慧的教师绝对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对课堂上产生的各种问题都能及时记录,及时判断,随机应变,点化学生智慧,使教学相长在翻转课堂中生成。
本人在翻转课堂中实验展示与评价已有一个学期。从最初简单的一两句表扬,到现在能比较自如地点评,也经历了一个学习、反思、再学习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主动积累经验,多反思,多学习,持之以恒坚持每节课认真评价,那么,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换来的是学生发展的回报。
现在,翻转课堂实验班的每位同学都自信心十足,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小组组织能力和对化学课的学习热情,还是在讨论中表现出来的用语规范和认识深刻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
五、实践翻转课堂的体会
㈠抓住“翻转课堂”的核心
翻转课堂的显著标志是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在课堂。典型的做法是“用视频再造教育”。课堂外,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视频和自己的理解能力自定学习进度,自主学习,整理收获,提出问题。课堂内,则是协作探究,科学实验,展示交流;教师巡视,进行必要的一对一辅导。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很多老师会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微视频的制作上,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视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堂检测和课堂协作探究作业。教师要在这三项任务上下大功夫,绝不能仅仅从参考材料上挑几道题目。
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协作探究、同伴互助带来的“吸收内化”效益的提升。通过怎样的问题设置才更有利于“吸收内化”,一直是笔者努力的方向。此外,在学生进行课堂的合作、讨论、展示和评价时,都需要教师全神贯注,细致记录,智慧点化,这样才能真正让课堂翻转起来!
㈡抓住“自我角色”的转化
翻转课堂中,教师从台前走向幕后,担当了“导演”、“编剧”的角色,学生才是“演员”,是探索、发现、认知,成长的主体。教师定好位,转化好角色,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翻”起来。
㈢抓好“合作学习”的评价尺度
翻转课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何在协作探究过程中做到分工合理、评价公正?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只有分工明确,评价公正的体系,才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真正成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导。
积极的团队合作,可以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㈣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开发个性化的微视频。视频制作固然简单,但对教师来说,需要最精准地把握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将一个课时或一个小节的内容浓缩成为一个5~10分钟的短视频。视频要思路清晰,呈现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比较高的要求。此外,无论录制视频还是合成视频,以及课堂教学技术运用,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应用,才能发挥其与课程整合的功效。
㈤学生喜欢翻转课堂学习模式
笔者从事翻转课堂实践已有一年多时间,基本做到75%的高一课堂教学都采用翻转课堂模式。通常在课前会告诉学生,视频出现的内容在课堂上是绝不重复的。
学生对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已经很适应,对于在家观看微视频非常配合,完全达到100%观看率。所以,对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我特别地不用担心,因为,他们很喜欢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
㈥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又有利于提升学习成绩
一年来,每每看到同学们课前争先恐后地点击微视频,向老师讨要任务单,在课堂上侃侃而谈,有秩序地争辩,在课后互相交流,学习兴趣倍增,笔者心里都非常欣慰,因为这样的课堂实践成产了明显的效果。
只要长期坚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判断能力,相互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都能得到显著提高,这对于学生终生学习以及将来踏上社会都是受益匪浅的,这不能不说是一场教学的革命!
此外,笔者也对学生的成绩进行了跟踪和分析,无论是月考、期中考还是参加市区统考,翻转课堂实验班的成绩在均分和优秀率上都是全胜。这说明:即使用传统方式评价翻转课堂,其绩效也丝毫不落下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笔者将坚持翻转课堂实践,让翻转课堂之路越走越宽广!

备注:俞叶老师的文章载《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3月刊下P28-31



                                                                                        评俞叶老师《翻转课堂案例:〈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教学及反思》                                                                (2015-04-17 13:40:3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hzd.html
俞叶老师从2013年秋参加我主持的《翻转课堂与微课程资源开发》在线课程研修经开始,就自觉走上翻转课堂之路,屈指数来,已有一年半时间。去年秋季,我推荐她到在南京雨花台中学举行的全国翻转课堂大会上献课,取得圆满成功。
俞叶在课堂上擅长运用新技术。她采用手机与电脑互动软件,实时上传学生探究的图片或录像,激发学生探究得越来越起劲,而且,学生上台作可视化展示时,正好运用这些资源。平时录制教学视频,她也自己操刀,录制、编辑一气呵成,连北师大出版社《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中附送的光盘中的课堂实录,也是她自己编辑的(她的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实录收入该书)。
我很愿意为她的文章写点评,尽管按照编辑要求篇幅不长,我也努力去精益求精。下面是《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3下刊P32上紧跟在俞老师文章后面的文字:
从学习、动脑,走向实践、创新
——兼评《翻转课堂案例:〈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教学及反思》
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呈现在我面前的是苏州新草桥中学俞叶老师写的翻转课堂实践与思考的文章,反映作者从提炼目标出发,经过设计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建议,走向以检测为切入点,以协作探究为核心的翻转课堂的实验心路。
2013年秋,俞叶参加我主持的《翻转课堂与微课程资源开发》在线课程研修。正是这次研修,成为她实验翻转课堂的契机,促成了她独立自主地开始从“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的华丽转型。
俞叶的作业一开始就引起我的注意。她不抄我讲课的原话,也不去粘贴那些文不对题的长篇大论,只用不多的文字,阐述自己的理解,而且一一到位。课程尚未结束,她自个儿设计好自主学习任务单,录制起教学视频,就开始翻转课堂了!这是俞叶从学习、动脑,走向翻转课堂实践的开始。
俞叶尝试翻转课堂有些戏剧性。第一次任务单和微视频传上网,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观看。她不急不躁,一个家校路路通发到家长那儿。第二天,所有的学生都观看视频,完成“任务单”的任务。这样的方法能否持久?实践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实验、协作探究之后,学生兴奋地说:“老师,化学课还能这样上啊!”从此,自主学习再也不需要家校通路路通,学生百分百上网看视频、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翻转课堂进入了良性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教师看到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看视频,也许会说“翻转课堂不符合国情”,轻飘飘一句话就可以打退堂鼓,然后与机遇插肩而过。俞叶不是这样,她在学习中动脑筋,在动脑中化解难题,希望自然就向她招手。
她是我寻找实验翻转课堂对象的首选。实验之后的第一次考试,优势就呈现出来,翻转课堂不仅发展学生综合素养,而且在成绩上不让“传统”,一炮打响!
201411月,经我推荐,俞叶在南京雨花台中学的全国翻转课堂观摩会上现场献课。我把拙著《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北师大出版社20153月版)中“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电子稿发给她,建议她尝试“四步法”。她敏感地悟出其中奥妙,创造性地实施,这在她的《翻转课堂案例:〈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教学及反思》一文中可以窥见端倪。
她设计的教学过程简明扼要,“课堂检测→分组实验→协作讨论完成作业→展示→评价”一气呵成。她深得“四步法”要领,不生搬硬套“课始检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展示质疑”的流程,而是结合学习内容,把进阶与协作探究揉为一体,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解惑,在“展示-评价”中发展综合素养,在生动活泼、“忘乎所以”的探究中深化认识,达成学习目标。
教师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同时又是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我们可以看到俞叶轻声指导学生,可以看到她手持手机拍照片、录摄像,一会儿就发到屏幕上,激励着学生投入协作探究,又支持学生展示协作探究成果时作可视化呈现。创新的设计、创新的行为都为在她的教学工作中产生。
这样的教学很轻松。教师的作业批改量少了,课堂语言少了,学生的认知程度更高了,教师逐渐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导师。这不就是课程改革梦寐以求的目标么?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3月刊下P32

相关链接:俞叶翻转课堂案例:《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教学及反思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3: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次转播
《地平线报告》2015高等教育版的中文翻译作者:东行记《地平线报告》2015高等教育版发布春节刚过,就从志武博士那里得到消息,《地平线报告》2015高等教育版英文版发布了,整个报告的翻译也由他们团队翻译完成了,也即将由《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全文刊出。
志武博士邀请我帮忙审阅,这给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从头到尾通读了今年的新版报告,发现报告中提及的趋势、挑战和技术还是蛮有意思的。

如同以往的报告一样,《地平线报告》2015高等教育版也是从挑战、趋势和技术三个角度分析了未来技术应用发展的趋势。

《地平线报告》2015高等教育版放眼2016-2020年,确定了18项极有可能影响技术规划和决策的议题,包括加快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六大趋势、面临的六大挑战以及六大技术进展。其中,
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六大趋势:
《地平线报告》将这六大趋势划分为三类时间进程——长期趋势通常已经对决策产生影响,并在今后五年或更长时间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中期趋势有可能是未来三到五年时间内影响决策的一个因素;近期走势尽管推动当前的教育技术应用,但是只在一到两年内显得重要,随后将变得司空见惯或淡出视野。其中,长期趋势:推动变革和创新文化,日益增进的跨院校协作;中期趋势:倍受关注的量化学习,开放教育资源的激增;短期趋势:混合学习的广泛应用,学习空间的重构
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六大挑战:
《地平线报告》将高等教育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归为3类,把那些我们理解并知道解决办法的挑战界定为“可解决的挑战”;把那些理解但不知道解决办法的挑战界定为“艰难的挑战”;把那些复杂难明,尚需更多数据分析和观点归纳来寻找解决办法的挑战界定为“棘手的挑战”。
其中,可解决的挑战: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融合,提升数字素养;艰难的挑战:个性化学习,复杂性思维教学;棘手的挑战:教育模式的竞争,教学激励机制
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六大技术:
六项技术在未来五年内将推动技术规划和决策。按时间进程划分为三类:一年内广泛采用的近期技术;二到三年采用的中期技术;预计四到五年后才进入主流教育的远期技术。自带设备(BYOD)翻转课堂预计将在一年内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以开展移动和在线学习。创客空间可穿戴技术的采用时间预计在两到三年之内,而自适应学习技术物联网有望在四到五年内进入高校的主流应用。
感谢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龚志武 吴迪 陈阳键 苏宏 黄淑敏 陈木朝吴杰锋等朋友合作将其翻译成中文,希望不久地将来,大家可以在线看到报告的中文版。
资料来源:焦建利教授博客,http://www.jiaojianli.com/8440.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3: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gnl.html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抉择·读《与大数据同行》作者:pplong
——读舍恩伯格《与大数据同行》一书有感
比较关注大数据的人,一定知道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大数据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三大挑战:一是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受到挑战;二是传统的因果关系的思维习惯受到挑战;三是数据化比数字化更加重要。这本书一经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及《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其中文版也获得2013年度 CCTV 中国好书。
2014年,舍恩伯格和库克耶再度合作出版了《与大数据同行:-学习与教育的未来》一书,提醒人们,大数据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想法,还改变着我们的学习、以及教育学生的方式。“大数据正悄悄影响到教育体系的每个层面,对于全世界的学习与教育活动,都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大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最有效率的,并且揭示那些过去无从发现的谜题。”
一、传统的教育范式
走进今天的学校和课堂,班级授课制仍然是一种基本的教育范式。
班级授课制最早是由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倡导的。十六、十七世纪时,欧洲的一的学校首先出现了分班级上课的形式,随后,这种班级授课制形式逐渐为欧美国家所采用,并逐渐完备起来。我国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后,开始采用这种形式来进行教学的,但基本上都由国外传教士或者教会开办,国人创办的第一所班级授课制学校,是1900年建于上海市虹口区的澄衷蒙学堂(现在的澄衷高级中学),蔡元培是该校的董事,刘树屏(后来做交通大学校长)是首任校长。
生活在当今世上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们,基本上都是在班级授课制这种教育范式中学习的。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到学校里接受教育,既是国家法定的要求,也是社会各界的共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个年龄段进入小学,按照年龄接触不同层次的课程学习,在同一个年龄段里毕业;班级里的所有学生,在同一个时间里上按照统一的节奏学习同样的学科内容,记忆和模仿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不管是学有余力者还是学习困难的群体,都要听命于学校的铃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通过不同类型的监测,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会对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共性问题的学习内容进行补救,并同时启动后续的学习;教师对教育的判断,基于个体的经验,而不是数据。虽然平时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期中和期末有测试的成绩,但这些记录没有很好地数据化,并在判断学生的学习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对教育的管理,基本上是基于经验,其中有对小范围数据的分析,但绝大多数的数据还隐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没有被挖掘出来,学校之外的数据更没有被重视……
当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个体、当大数据扑面而来的时候,人们对这种原本习以为常的教育范式的追问也越来越强烈: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年龄大小入学,而不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为什么一定要上满规定的年限才能毕业而不是依据学生的学分?为什么要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相同的内容,而不是依据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自主选择?为什么要等到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反馈,能否进行即时的反馈?为什么总是根据经验来作出判断,而不是依据对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对这些问题的深思和回答的过程,就是教育改变的过程。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三大新要素
舍恩伯格说,当下蓬勃发展的在线教育产生了大数据,使得教育不只是“你讲我听”、考试评分或是选修科目更多而已。大数据将帮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判断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展示那些以前不可能观察到的学习层面,进而可以基于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的“私人订制”;大数据改变学习的三大核心要素是反馈、个性化以及概率预测,这将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
1.教育反馈
教育一直比较注重反馈。反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学生的作业,二是阶段性的测试。这样的反馈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比较注重就事论事。某一道作业出现了问题,教师会针对这一作业进行辅导,对作业错误原因的分析不够;二是比较滞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的测试,能够发现群体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但因为时间的累积,再加上教学进度的要求,要再进行弥补非常困难。
除此之外,教育的反馈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征:单向性。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或者作出判断,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很少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做过全面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工作。教师只要能教出考分比较高的学生,不管这是因为学生自身的潜能、或通过教师大量作业的训练而取得的,就能获得好的声誉。这与商家、服务行业的反馈有很大的不同。在淘宝网上,一个店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被人们点赞的次数越多,这家店商的信誉度和排名就越靠前,人们前来该店商消费的可能性就越多。
大数据将在改变教育反馈的即时性和单向性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在平台上进行,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到每一个孩子学习中的个性问题,并提供及时的跟进服务;让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群体在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把教学的重点从基于经验判断转向基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2.个性化
大家都承认,学习是非常个性化的行为。因为遗传、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孩子学习的方式和路径有很大的差异。但以班级授课制位范式的学校教育,给学生提供的总是经过反复打磨的、经过标准化处理的信息,就像服装商店里所卖的均码服装,体现的是工业化批量生产的特征。每个学生在教室里都得到同样地对待,整齐划一地学习相同的内容,使用同样的教材,做同样的习题。
但今天的商店,已经从提供均码的商品转向个性化的定制。无论是服装、鞋帽,还是食品、生活用品。种类繁多的服务,为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们提供了满足自己心意的可能。不过,这样的个性化定制,还没有在教育领域得到呈现。虽然有“幕课”、“翻转课堂”等教育的实践,但班级授课的基本模式没有改变。
强大的数据平台和支撑学生学习的数据分析系统,将有可能实现对每个学生学习信息的采集、整理并分析。通过这样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个具体的学生喜欢在什么时间段内学习,知道他在学习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并根据他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辅导资料。教育从批量供给转向个性化指导的技术已经成熟,实现这一转变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3.概率预测
我们比较习惯于非对即错的判断方式。甚至在教育决策的过程中,这种判断方式也是经常使用的。使用哪一个版本的教材作为区域统一使用的教材,确定让谁来担任毕业班的教师或班主任,做出是否开展某项教育实验的决定……。当我们面对大数据的时候,这样的决策将会让位于概率统计。
如果通过某专业机构的预测,当我们选择了另一个版本的教材时,将有80%的可能会让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面对这样的数据,我们将做出怎样的决策?是选择该教材,还是否定它?虽然有80%教育质量提升的可能性,但依然有20%的风险在其中,我们能规避这一风险吗?
随着大数据预测在精确度和细节上的提高,我们能够利用这些数据给家长、学生所提的建议也将更多,但这些建议很多都是以概率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我们如何自己习惯于概率思维,并让学生和家长也能习惯于概率分析,是教育者将要面对的新课题。
三、面对风险与挑战
我们常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新福祉的同时,也伴生了不少危机和问题。大数据逐渐走进教育的过程中,这样的风险和挑战同样不可回避。
首先是私人信息因为数据采集而被人利用的问题。最近这些年,因为电信、银行、医院、订票机构……对人的基本信息的采集,以及因此而导致的数据信息泄露等问题,一直被人们所诟病。教育进入大数据时代之后,所收集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基本信息,还包括他学习过程的所有记录,这让人们对信息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信息的泄露有了更多的担心。
其次是数据被神话所带来的问题。如果经过数据分析,发现一个学生在某一学科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学校或者家长是否能做出决定,让孩子就在该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人的一生的成长是很复杂的过程,人的很多潜能常因为没有“药引”而未被激发出来。过渡迷信数据的作用,过渡深化数据的魅力,或许会给学生一生的成长带来负面效应。
再次是过去积累的数据对今后的影响问题。在我们国家,每个人都有一份档案,记录了其成长过程中方方面面的事情。如果在人生的关键环节有一些污点,在后续的工作安排上会受到较多的限制和影响。大数据将积累一个人更多的信息,其中包括表现优秀的信息以及犯错的记录,一个成长过程中的人所犯的错误,如果被大数据一直惦记着,并影响到了他今后的工作,这对他本人来说是否公平?
第四是数据被某些专家滥用的问题。数据很多,同样的大数据因为不同的需求,所选取的部分信息以及分析之后所得到的结果也将不一样。这将带来一个新问题,我们分析所得到的,是否是真实的情况?
第五是如何在教育领域用好数据的问题。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大都对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不在行。要让大数据在教育领域说话,需要在教育系统配置专业的力量。他们既是数据和信息领域的行家,在算法上非常精通,又是教育方面的行家里手,对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有深刻理解。这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新的思考。
……
尽管存在着这样活着那样的问题,大数据对教育的价值依然是利大于弊的。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大数据同行,或许可以让我们的步履走的更加坚实。
《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 赵中建  张燕南/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01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3: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gnk.html
教学可以这样改变·读《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11法》作者:pplong
——读开普希《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11法》一书有感
随着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普及,教师突然发现自己的教学面临着新挑战。原来作为知识的拥有者,现在远不如数字设备提供的信息丰富;原来精雕细琢的课堂,和网络视频一比发现差距还很大;原来循循善诱的教导,不如新媒体的一个段子来得深入人心;原来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在走进数字时代时发现需要学生引领的时候更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事教学,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和教学方法是很奏效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学生自愿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构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让师生都对学习充满期待,是数字时代的课堂教学转型发展的方向。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有如下几个基本的特征:
第一,教师和学生都对学习充满着期待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每学期的春游或秋游都充满着期待。从获知外出的消息之时,就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准备,以使活动更加精彩难忘。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也应如此,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都对学习充满着期待。
开普希《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11法》一书中,介绍了不少让教师和学生都对学习充满着期待的方法。
新学期的第一周,对一位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第一节课尤为重要。要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安全无忧的环境,让他们在课堂里没有恐惧,感受到的是舒适,相处的是举止文明的师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会对他们的成功负责,体会到新的学期注定会是不平凡的,对这一学期的学习充满着期待;要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氛围,了解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培养经验分享的习惯,增进集体的凝聚力。
到一个新的环境,因为完全陌生,会有很多的不适和恐惧,最希望的就是有一张地图,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想想看学生的学习,每一门课程、每一节新课,其实面对的都是新的问题,新的环境。因此,无论是整个学期的教学,还是每一节课的学习,在开始之前都要给学生一张清晰的“地图”,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在哪里,要到达的目标位置在哪里。当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时,他就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预判,并选择适合的路径向目标靠拢。一步步逼近目标的过程,也让学生和教师对学习的进程有了更多的期待。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让大家对学习充满期待的好方法。关系的构建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但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可以从诸多方面做出努力。比如,每一天都竭尽所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非常在乎他们;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注重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相关联,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魅力;做一名好的听众,随着倾听学生以及家长的所思所想,不要试图去“教诲”,还能敞开心扉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告诉对方;主动听取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馈并加以改正,真诚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积极的教学态度;等等。
第二,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校里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很为教师的渊博知识所折服,但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却不多。原因何在?其实就在于教师将讲台看作是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仅仅让学生做了观众,课堂教学没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孩子将要上幼儿园了,自己每天帮助孩子系鞋带,并将步骤和口诀一次次地演示给孩子看。等到了入园的时候才发现,孩子已经能娴熟地背诵这些口诀,但就是不会系鞋带。作者由此提醒教师,学习能力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教师关心最多的常常是教学计划的完成,而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为此很多教师不喜欢和学生互动,不喜欢学生的课堂提问,因为这总是要干扰自己教的节奏。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的典型样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所学的知识是否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肢体语言和情绪上的细微变化,懂得随时调整授课节奏,尽量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促进学生真正理解,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将课堂上话语权让给学生。学习中的疑惑表达出来了,教师才能够知道学生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从学生讲出来的那些语焉不详的话语中,教师或许能辨别出这个问题的另一种思路。让学的比较好的同学帮助他人,虽然不是讲解新的内容,但能实现学生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越;让小组之间展开互动,在学生的话语体系下,原来比较深奥的问题或许就能便捷地理解。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在课堂细节上多下功夫。就拿课堂提问来说,很多教师常低估学生提问的能力,其实是因为平时没做到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如果教师将学生积极提问做为教学的准则之一,每当学生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当众大声念出来予以鼓励的话,不用多长时间学生就能提出一个个有质量的问题了。作者还特别给教师提出了“两个希望一个变化”,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要说出你提问题的答案,把回答的权利交给学生;希望教师要求学生有问题时才举手,而不是想回答问题时举手;教师不能让举手的人回答问题,而是随机抽取学生,以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学科知识的掌握上,更体现在文化素养的提升上。优秀的教师善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挖掘知识背后的文化,以及所承载的价值观,让学生获得心灵的洗涤。
第三,学生明白靠单干完不成学习任务
学生们来到课堂学习的意义何在?那是因为靠他自己单打独斗无法完成学习的任务。关于这一点,相信有不少的教师依然认识不清。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化的小组学习,是今日课堂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或许也希望学生能够参与教学,却没有做到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地与同学互动、与老师互动、与教学内容互动、与教学媒体互动。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尽管同时坐在教室中,每个人所获得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对信息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没有充分的互动交流,学生很难知道自己所学的是否完整和全面,教师也很难判断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上转移到建立课堂参与的氛围和课堂文化上来,让学生与手头的学习内容相互动,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有质量的学习问题是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桥梁。比如说“在过去的50年中,你认为最杰出的美国总统是谁,为什么?”的问题,不同的同学或许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要有理有据地说法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
借助翻转课堂数字平台、教学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建立起来的围绕学习内容的互动交流新方式,现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它不仅拓展了学习的时空,更为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原本不愿意在课堂上当众表达的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所思所想,也让学生之间通过思维的碰撞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课堂上营造鼓励学生积极畅所欲言、各种观点都会被接纳和理解的文化氛围,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11法》 [美]PJ·开普希托德·威特克尔/著 赵娜/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5.1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3: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水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启示                                                                (2015-03-10 20:49:41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esl.html
这是我为王水丽《翻转课堂案例:〈第八次〉第二课时教学及其反思》一文写的点评,发表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1月刊(下)上。下面是点评的全文:
王水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启示
——兼评《翻转课堂案例:〈第八次〉第二课时教学及其反思》
  王水丽老师2014年5月走上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之路。6月,她在青岛首次异地执教《诺贝尔》“翻转”,反响很好。此后,在成都、南京、武汉等地,每一次“翻转”都好评如潮。《翻转课堂案例:〈第八次〉第二课时教学及其反思》(以下简称《第八次》)就是她翻转课堂心路的写照。
  评价翻转课堂实验,首先要看课前自主学习是否有效,其次要看课堂教学结构是否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看教师是不是走下主宰真理的神坛,着眼于学生面向未来的综合素质开发。
  王水丽做到了。《第八次》第二课时上课一开始就例行检测,但方法不拘一格,动用了听课老师这一“专家资源”,效果非常好。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进阶”作业,尤其是协作探究、展示质疑,有效地促进学生内化知识、拓展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就感,学习氛围越来越宽松,学生学习越来越投入。毫无疑问,这个结构“翻”过来了!而且,王水丽开始有意识地站到“静观”的“角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结果,学生思维被激发出来,发现问题、动手实践、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很好的提升。四川大学附小东山学校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廖旭评价说:两位老师(王水丽和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小周丽)的翻转课堂结构非常合理,资源得到最优化整合,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出来,这样的翻转课堂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
  王水丽的教学功底给我们的启示是:翻转课堂不是传统教学的断裂,而是传统教学的升华。因为,伴随王水丽成长的悟性和较真的态度,没有“传统”与“翻转”的区别。
  其实,最早开始实验时,她和大多数老师一样,仅仅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取得成功,但是,在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方面举步艰难,仍然没有摆脱教师主宰课堂的窠臼。
  但是,她谦虚谨慎,刻苦钻研,在学习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每一次都有新的进步,二十来天过去,基本摆脱了教师主宰课堂的面貌,接下来的道路,越走越精彩。
  王水丽第一个开始“微课”不讲内容讲方法的尝试,一个技术能力平平的教师做出来的“微课”却被听课老师频频索要。
  王水丽第一个观察我怎样评课,研究我怎样带老师走上翻转课堂的成功之路的方法,籍以提升对翻转课堂的理解。如今,她已经成功地带出了来自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的老师……
  王水丽的成功为老师们实践翻转课堂打开了一扇启迪智慧的窗户,从这扇窗口望出去,是翻转课堂的美丽前景。

  附课堂教学实录:《第八次》(http://yunpan.cn/cZsP4vextMXWH 访问密码 9270)
  鸣谢:感谢武汉市鲁巷小学教师提供课堂实录视频

  相关链接:王水丽的翻转课堂案例:《第八次》第二课时教学及其反思

王水丽老师2014年5月走上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之路。去年6月,她在青岛首次异地执教诺贝尔》(翻转之后的课堂教学),反响良好。此后,在成都、南京、武汉等地,每一次“翻转”都好评如潮。《翻转课堂案例:〈第八次〉第二课时教学及其反思》(以下简称《第八次》)就是她翻转课堂心路的写照。
一、教材分析
《第八次》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文,是一篇含意深刻的外国历史故事:古代苏格兰王子英勇抗击侵略军却屡战屡败。在他几乎丧失信心时,偶然看到蜘蛛在风中结网的场景,从中深受启发,再次振作,终于取得了第八次战斗的胜利,赶跑了侵略军。
全文脉络清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个部分:七战七败,几乎丧失了信心;看见蜘蛛结网,屡败屡战,受到启发;重拾信心,奋起抗战,取得第八次战斗的胜利。
从写作方法来看,故事脉络清晰,语言简练,浅显易懂,注重故事起因、经过、结果表述和完整性,呈现给学生规范化的文本表达。
二、达成目标发掘
达成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材料之后应该到达的认知程度,是微课程教学法贯彻让学生学习得以目标管理的理念的产物。达成目标发掘的重要性在于有效提升学习者体验,从而提升学习绩效。
《第八次》教学课时为两课时。语文学习既要得“意”(内容)又得“言”(表达)。第一课时定位在得“意”,也就是课文写了什么,指向文本的内容。学生应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发现故事情节展开的三个阶段,即“七战七败,几乎丧失了信心;看见蜘蛛结网,屡败屡战,受到启发;重拾信心,奋起抗战,取得第八次战斗的胜利”,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第一课时是为第二课时深入学习打基础,指向学生的能力发展——得“言”。本课的故事内容浅显、脉络清晰,表达规范,这样的文本材料适合让学习练习讲故事。因此我把课文作为一个例子,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据此,第二课时的达成目标为:
通过观看微视频、朗读课文,凭借“流程图”、“QQ表情”,讲好《蜘蛛结网》故事,掌握“八次”结网不同的写作方法;有条理地写动员令,演讲《动员令》,领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达成目标设计的作用如下:
首先,与新课标中“讲故事力求具体生动”,“乐于书面表达,愿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要求保持一致。
其次,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传统语文课堂更多地注重“庖丁解牛”般的字词品读,关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往往忽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采用讲故事、写动员令、讲动员令等语言运用的活动,能弥补语文能力培养中的缺欠。
其三,破解写作难题。学生不会写,写不好,在习作教学中是常见问题。这与学生缺少课堂练笔的时间,缺少课堂练笔后的及时分享、反馈有关。设计当堂练笔、分享、反馈,无论是“写”还是“讲”,都指向语文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写”和“讲”的过程中,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到人物的精神。同时,适当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
三、课前准备
(一)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的第一模块,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使用。我从“达成目标、学习任务、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四个方面作如下设计:
达成目标:通过观看微视频、朗读课文,凭借“流程图”、“QQ表情”,讲好《蜘蛛结网》故事;掌握“八次”结网不同的写作方法。
学习任务:画蜘蛛结网的流程图,根据流程图讲故事。通过讲故事明白“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给故事配QQ表情,有感情地讲好故事;积累有关“坚持”的名言和成语。
方法建议:画流程法和配QQ表情法。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第一环节: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第二环节:写《动员令》。第三环节:讲《动员令》。课堂学习形式预告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使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衔接起来,形成目标管理。
(二)教学视频设计
教学视频是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配套学习资源。本课视频有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学画流程图,有条理地讲故事,使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视频中播放蜘蛛结网的故事,作为学生练习讲故事的范例;播放蜘蛛结网的动作视频,为学生圈划动作关键词作铺垫;讲解画流程图的方法,要求学生“动手”;要求对着流程图讲故事,让学生“动嘴”。
画流程图是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输出语言的策略,画好后,要求学生根据流程图的动作关键词,讲一讲蜘蛛结网的故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第二部分:配QQ表情,把故事讲得吸引人。讲故事不仅要讲得有条理,还要讲得吸引人。用微视频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或讲述,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用QQ表情代表各种丰富的情感,在文字下面配上相应QQ的表情,是引导学生讲好故事、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捷径。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非常感兴趣,达到了预想中的效果。
第三部分:品蜘蛛结网故事,积累名言成语。学习需要感悟和积累,学生一次一次地练习讲故事,逐渐走入文本的情境中,感悟也逐渐加深。此时,让学生收集和积累一些关于“有志者事竟成”的名言或成语,为课堂上的表达作铺垫。
第四部分:说课堂预告,为翻转课堂作铺垫。在微视频的结尾,我通过预告课堂上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布鲁斯王子看了《蜘蛛结网》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提前预告这个话题,有助于学生带着个体的思考走入课堂,学习就会有深度。
三、课堂教学
(一)设计思路
翻转课堂一上课就检测学生观看微视频的自学情况;然后,鼓励学生围绕着“动员”提问,小组讨论,提炼关键词,交流写动员令的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小组分工合作写动员令,完成后组内修改动员令,最后小组派代表演讲动员令。
(二)教学过程
1.检测:回顾微视频中把故事讲得有条理的画流程图法,以及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的“配QQ表情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的渗透非常重要,需要每节课慢慢渗透。涓涓细流,终将在孩子们的心田汇成江海。本节课的画流程图法是比较好的阅读策略,有趣直观,能帮助学生拓展理解的深度,使文本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采用思维可视化的画流程图法,能帮助学生把故事讲得有条有理。


图一:流程图
“配QQ表情法”把学生喜闻乐见的QQ表情,融入阅读理解之中,能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或讲述。这些要点,学生在微视频中已经学会,教师在课堂上适度地训练、引导,为接下来的讲好故事做好铺垫。

图二:标注QQ表情的故事
2.讲述蜘蛛结网的故事
要求学生根据动作流程图和自己标注的QQ表情讲述蜘蛛结网的故事。在成都等地的公开教学活动中,我鼓励学生离开座位,把故事讲给听课的老师听,不少学生还收获了听课老师的指导,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和背诵一直都是“宠儿”,复述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复述是一个对语言材料吸收、消化、整理、判断、运用和表达的过程,能增长言语智慧,发展言语个性。根据蜘蛛结网的动词复述故事,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公开课的特定环境中,学生讲故事给听课老师听,能自豪地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成就感,树立学习自信心。
3.小组协作学习
(1)聚焦主问题:王子如何动员士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不善于质疑,学生就不会有真正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习也只是被动的机械式学习,缺乏创新精神。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质疑的能力是语文课任务之一。
我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蜘蛛结网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布鲁斯王子看到蜘蛛结网之后怎么想、怎么做(引读第四、第五小节)?然后,学生针对关键词“动员”质疑,最后全班形成研究的主问题:布鲁斯怎样动员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抵抗?

图三:合作讨论题
(2)小组协同作业:写动员令
学生用三分钟时间,把“动员”的关键词写在小圆片上。小组展示合作的成果,把关键词贴到黑板上。小组间互相补充,黑板上贴了很多关键词,如人民、故事、国家、爱国、士兵、名言、责任、幸福、战斗、精神、鼓励、坚持不懈、勇敢……
然后,按照流程图要求,小组协作整理关键词。在教师引导下,把关键词归类形成四类。
图四:四类关键词示意图
最后,根据要求分工写作《动员令》。
从聚焦主问题到创作《动员令》,让学生将蜘蛛结网与布鲁斯王子招集军队、动员人民抵抗侵略军这两件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来促进自己语言的内在建构,但是,学生没有写过动员令,如果不加以指导,很容易干巴巴地写几句口号。所以,这个环节从引导学生思考入手,集小组乃至全班智慧,协作讨论动员令该写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零散的“思维珍珠”通过流程图的形式串成有条理的“写作顺序之链”,使学生知道写动员令要以情感人,以故事感人,以理服人,最后还要发出号召。
4.展示协作学习成果——演讲动员令
首先,把分工写作的《动员令》片段在组内交流,再形成完整的动员令,贴在准备好的A3纸上。然后,组内讲讲动员令,修改动员令。最后,小组推荐代表演讲动员令。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一个人可以面对多少人,就代表这个人的人生成就有多大!”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因此,语文课要为学生提供演讲的机会,结合文本渗透演讲技巧,使学生演讲言之有义——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内容具体,言之有序——条理清楚,言之有情——倾注情感。
学生在演讲的时候,教师用手机拍下《动员令》,大屏幕上同步显示。每组代表演讲完了,都主动地征求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建议。在演讲过程中,教师在演讲的气势,以及通过声音、眼神、动作甚至站位增加演讲效果等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四、教学体会
传统的语文公开课,我一般会有三到四页的备课纸,每一页精心地写下课堂用语及相关的教学预设。课堂上以我的“表现”为主,临近下课时再布置作业,高难度的练笔一般都是课后完成。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花时长而且很困难,习作缺少学习支持,故习作质量不高。而我在成都龙泉一中、南京雨花台中学、武汉鲁巷实小用翻转课堂的方法执教《第八次》时,觉得很轻松。
因为,我不用再记忆复杂的教学环节和课堂用语。“四步法”解放了我,让我拥有随机应变的智慧。学生学得也很轻松,从微视频里学习方法,课上进行拓展提升,完成高难度的作业——写作。课堂上呈现出“乐于学习、有效合作、大胆表达”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教学效果得益于以下三方面的成功尝试:
(一)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教学中,课堂内主要是新课导入,讲解知识,最后布置作业等环节,作业完成一般在课外。课堂结构为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演员”,越是优秀的老师“演”得更多,展示教师个人风采更多,挤占了学生学习、思考、合作的时间。
翻转课堂带了一场教学革命。学生学习知识在课前,比如本课学习“画流程图法”和“配QQ表情法”。课堂上内化知识、拓展能力,读懂用“流程图”表达的小组合作要求,用“流程图”整理“动员令”的写作顺序,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阅读策略。课上教师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从“演员”变成“导演”。课堂上,以从容的心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
(二)以合作为主法
有效的小组合作有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能让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也能使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观点并作评判,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本节课共有三次合作:第一次合作形成“关键词”;第二次合作写“动员令”;第三次合作修改“动员令”,为组内推荐出来的代表演讲动员令出谋划策。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当然也关注到了学生个体差异。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提高了课堂效率。为了保证合作的有效,每一组都有了一张“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把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结合起来,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
(三)以学科为本位
这是一节语文的翻转课,应以学科为本位。语言是一门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应用它,所以我在开掘教材的教学价值和合理地研制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如果把这篇课文仅仅定位在感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就滑到了道理说教上去。在当代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中,口头表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国人表达素质不容乐观。因此,教学中强化了学生表达素养的训练(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通过微视频中教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讲好故事。课堂上小组合作写动员令,演讲动员令。
  当然,翻转课堂需要技术的支撑。课堂上,我用MirrorOPSender软件实现了手机和大屏幕的同步显示,便于学生分享、互评。但无论使用什么的技术,我们必须能自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到底是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理解力和创造性思维,还是在继续一场毫无意义的游戏?”(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附:自主任务学习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
                                       班级         姓名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苏教版,语文,《第八次》(第二课时)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微视频、朗读课文,达到:
(1)  凭借“流程图”、“QQ表情”,讲好《蜘蛛结网》故事。
(2)  掌握“八次”结网不同的写作方法。
3.学习方法建议: 画流程图法、配QQ表情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第一环节: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第二环节:写《动员令》。第三环节:讲《动员令》。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任务一:画故事流程图,讲一讲故事。
1.画流程图
2.作者写蜘蛛的八次结网,有什么不同?                                             
任务二:给文字配QQ表情,讲好故事。
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任务三:收集有关《蜘蛛结网》意义的成语和名言。
成语
名言:                                                                                                                                                                           
三、困惑与建议

相关链接:王水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启示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3: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学员学习《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的体会 (2015-01-19 21:40:1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bx5.html
  昨天在QQ上,读到全国中小学英语数字化教学高端研修班(翻转课堂专题研修)的一位学员老师发来的随笔文章,标题是《三会金陵》。这引起了我的注意,读过发现,噢,原来是我给他们讲了《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之后他有感而发了。

  细读这篇随笔,发现作者听课极其认真,而且听得得法,一些重要之处都被他发现,而且,还会阐发自己的意见。看得出来,这位老师有悟性,他的一些体会对从事翻转课堂实验的老师有借鉴之益,因此,征得他同意之后,全文转载如下:



  三九时节的京城,室外寒风凛冽,可我的心情却如室内令人冒汗的空调一样激动,一是因为对“治霾基本靠吹”的首都来说,冷空气终于吹走了笼罩京城数日的强霾,呼吸感觉顺畅多了;二是因为今天终于亲眼见到了神交已久的金陵老师。

  2014年初,我为了申报翻转课堂方面的规划课题,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搜到了金陵老师关于“翻转课堂”的一则PPT,这是我第一次知道金陵老师的名字;2014年末,泰州教育局组织教师参加“泰州师说”全员网络培训,在第六个专题“翻转课堂”的“专家开讲”环节中第一次见到了金陵老师,可惜是看的视频,而且由于视频质量的原因,金老师的面容看不太清晰;而今天,在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组织的“全国中小学英语数字化教学系列高端研修班‘翻转课堂’专题”培训上终于得见金陵老师的真面目。从知其名到闻其声再到见其面,可谓“三会”也。而我正是因为成功申报了泰州市“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微视频支持下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实践研究》,才得以来北京参加这次研修,也可谓赖金老师之助也。

  金陵老师学术造诣深厚,是国内对翻转课堂研究集大成者,是微课程教学法的创始人,他2014年开始在全国宣讲《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2013年12月完成微课程教学法体系建构),足迹遍布北京、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基层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普遍反映“接地气”。

  金老师在“泰州师说”的那次演讲只有20分钟,只讲了“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只能算是理论层面的,感觉听得不过瘾。而今天金老师就站在我的眼前,他面目清癯,架一副金丝眼镜,典型的学者气质,而且一直坚持站着把《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足足讲到了中午12点一刻,讲者和听者其实还都意犹未尽。

  金老师从生活中人们喜欢吃散养鸡下的蛋和野生文蛤谈起,呼吁释放学生的天性,倡导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引起大家的共鸣。他的讲座共分三大部分,一是理解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二是微课程教学法原理;三是微课程教学法实务。

  金老师的讲座处处体现出他前沿性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性的思维观念,他不唯书不唯上,最反感的就是用理论套裁现实,阻碍了实践也阻碍了理论的发展。在第一部分中他指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传统课堂“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翻转课堂“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在课堂”,这是翻转了教学结构,而教学流程并未翻转,与传统教学一样,学习知识为第一流程,内化知识为第二流程。所以,教学流程并未翻转。

  做为泰兴的老师,我对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耳熟能详,接触“翻转课堂”之后我一度曾经认为洋思中学的这种模式就是“翻转课堂”,或者至少可以说是“类翻转课堂”,听了金老师的讲解,想来确实如此,洋思中学上课预先出示教学目标,然后学生开始自学,教师的行为仍然是在学生的行为之前产生的啊。洋思中学的这种模式已经闻名全国近20年,2014年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金老师能有此质疑,这种学术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当然,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洋思的这种模式可以说是翻转课堂的一部分。至少洋思的精神实质跟翻转课堂还是比较接近的,都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都是扮演的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金老师指出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先放视频再检测这样的做法也不叫翻转课堂,因为这不过是把老师的在课堂上讲换成了在视频中讲。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可快可慢,可以重复、暂停、倒退,在课堂上则不行,所以不存在“课内翻转”,家校翻转才是常态。

  在第二部分微课程教学法原理中金老师的一个观点解除了我进行翻转课堂研究的一个顾虑,就是布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的问题。金老师指出,一是既然布置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那么传统的课后作业就不用再布置了,因为课堂上会对学生进行二次检测的,这样来讲,学生的作业量并没有增加;二是要辩证地看待“负担”,你布置的学习材料有足够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学生再苦再累也不觉得是负担了。

  我们泰州正在推进“泰微课”工程,身边很多老师对“微课”和“微课程”还不太理解,以为“微课”就是“微课程”,就是制作微视频而已。金老师通过图示,清楚地指明了两者之间的概念关系。“微课程”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形式的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两者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可等同。

  第三部分微课程教学法实务重在指导我们如何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这也是我的课题研究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所在,理念是更新了,目标也明确了,想要去实践却不知如何下手,金老师提出的微课程教学法及其模型还有“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可谓指路明灯,给了我实践的参照和指引。

  金老师将微课程教学法模型分为三大模块,第一大模块是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第二大模块是录制配套教学微视频,第三大模块是课堂教学创新,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模块,老师和学生到底在翻转之后的课堂上干什么?我以前一直心中没数,金老师指出,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检测、作业、研讨、展示、质疑和阐释来内化知识、拓展能力;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检测、作业、静观、倾听、问题引导来深度拓展、教学相长。金老师提出了课堂教学创新的“四步法”,即“检测自主学习成效——作业(进阶)——协作探究(含疑难问题探究)——展示、质疑、阐释”。其中,金老师重点谈到了展示是高效内化的策略,“展示”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因为成功的展示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而成就感是我们每个人都极力追求的。因此,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展示,并且成功展示的话,他肯定就会爱上英语,他的英语成绩必定优秀。由此,我也想到了以前看到的一些特级教师的介绍,有的老师让学生轮流在每节英语课开始的时候做汇报,轮到的学生课前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就是为了在上课的时候能向大家成功地汇报,这同样也是为了体验成就感。

  在讲到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时候,金老师现场点评了山东一位老师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在自主学习的形式这一块,金老师特别欣赏这位老师建议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概括本课所学内容的做法,因为思维导图是高阶思维训练的工具,这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听到这儿,我倍感亲切,因为我曾经有幸在我们工作室领衔人吉桂凤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过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且有一篇研究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由此,我想在今后可以将思维导图的一些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转课堂的课题研究之中,这也是对思维导图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两者必将相得益彰。

  金老师还向老师们介绍了微课的多种制作方法,他指出,没有哪一种方法是绝对高级或者低级的,一切应从实际出发,哪一种最有效就用哪一种。

  在讲座的最后,金老师诙谐地说,经过一些翻转课堂实验学校的实践证明,翻转课堂能够培养创新人才,不再“山寨”,而且还“顺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他列举了江苏省昆山培本实验小学、苏州市新草桥中学、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等实验学校的一些实验数据,用真实的数字号召老师们用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发展学生阅读理解、抽象思维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我们有理由踏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征途: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蚕食应试教育的领地,并最终将它逐出基础教育!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7:15 , Processed in 0.1133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