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6|回复: 1

[新课程区] 2015全国推进教学信息化校长论坛发言选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5 22: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6-27 13:04 编辑

2015青岛信息化会议更多资源http://www.xingyun.org.cn/thread-12589-1-1.html

(中)http://www.jyb.cn/zhuangbei/qita/201506/t20150626_627750.html
教学信息化应用的基层样本
——2015全国推进教学信息化校长论坛发言选登(上)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06/11/content_437212.htm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九中学 白继贞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 吴蓉瑾

深圳第二实验学校 赵立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盐步中心小学 彭戈菲

    5月23日,一场以“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为主题的校长论坛在青岛举行,20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台上,10名来自基层的校长分享了各自在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的故事;台下,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收获着经验和感动。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是校长们朴实、纯粹的言语背后透射出的对教学信息化的不断思索与热爱。为此,本刊特选登部分校长的发言实录,以飨读者。

    ■周伟涛

唤醒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智慧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九中学 白继贞

    2009年,我被调到现在的学校任校长,新到一个学校想做些改变,我提出了“应用信息技术,改变课堂生态”的改革方案,领导班子讨论时,有的领导就提醒我说:校长啊,你知不知道我们教师的年龄结构啊!平均46岁了啊,你让他们去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能行吗?再说,他们的教学习惯、教学风格已经固化了,你想改变他们该有多难啊!

    过了几天,一位数学教师找到我,说:“校长啊,你能保证,我们应用了信息技术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成绩吗?”我说:“肯定啊,因为我们应用信息技术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啊。”

    话虽这么说,理也是这个理,但是要从心里彻底说服他们还是需要时间的,怎么办?我想:先从改变做起吧。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我想说的是:中国那么大,教育信息化都是怎么搞的,让我们的教师走出去看一看。这几年,我们学校60%以上的教师都有过出省培训的经历,全国很多培训现场都有九中教师的身影。在我的学校,培训真的变成了教师的福利待遇!

    培训如何实施?我们的杀手锏就是追踪式培训。追就是追到办公室、追到教室、追到家里,追到你无法回避,手把手、一对一,当然我们也经历了由认识、技术、课堂、课程,这样一个梯次培训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

    硬柿子vs软柿子

    俗话说,柿子先挑软的捏。但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主张:先捏硬柿子,硬柿子捏完了,软柿子就不用捏了。硬柿子是什么?是骨干教师、老教师,他们的问题解决了,青年教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的一位数学教师,有一天,我跟她说:你最近忙吗?她说还可以,我说:你陪我去考察几个学校。回来后,她感触很深,说:校长,我也想试一试。我说:好啊!她应用智动课堂系统,进行课堂检测,几秒钟反馈结果就出来了,她说:“校长啊,我一天要做的工作,它几秒钟就解决了,真是好用啊!”从此,她的应用就开始了。

    马儿吃草的故事

    要想马儿跑得快,就要给马儿草吃啊!

    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的“草”是什么?我们认为,是网络应用环境,其中包括教学平台、学科工具软件、电子白板、移动终端等。我们在跟公司合作首先考虑的是要让公司的产品和应用更智能、更便捷,最好是“傻瓜式”的操作。

    所以,当我们解放了教师,为他们减负增效时,应用才会受到欢迎!

    非常“6+e”

    要想实现应用的常态化,我们认为,载体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学校实施了“6+e”的教学策略。“6”很好理解;“e”是什么?e是网络,e是资源,e是技术,e是应用。“6+e”教学策略,让我们的课堂发生巨大的变化。课堂变了,教师变了,教学方式变了,教师们更关注个性化学习了,也更加关注创新思维培养了。

创造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空间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 吴蓉瑾

    如今,我们已经迎来了“互联网+”的时代,当“互联网+教育”,迅速推动起了教育的巨大变革,数字校园、虚拟学校等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正在逐步向“无围墙学校”的梦想迈进。“云端学校”也成为众多学校探索的目标,我校作为率先提出“云课堂”理念的学校,对于构筑在“云”上的教学理念,建设“云端学校”,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打破传统“教室”概念,打造随时、随地、随需的课程

    近年来,随着学校自主研发的“云系列”渐渐成型、成熟,今年学校推出“云系列”的新产品——“云随行”,对所有的云产品进行整合,与“云”随行,“云”飘到哪儿,哪儿就有无限的空间和资源,随时、随地、随需地记录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体验,使我们能看见他们的成长历程。

    基于这一理念,学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室”理念,使教室不仅作为一个学习场所,更成为一个记忆空间,在这里开设了助力学生成长,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课程——

    注重学生生活能力的“云厨房”课程——云厨房的每个功能区域有媒体的视频,学生们可根据需要调整学习进程。从了解菜的历史到选材、清洗、切配、烹饪直至成菜,记录了他们每一步的学习情况、学习成果,并给予评价。

    提升学生艺术能力的“云展馆”课程——这是一个学生课程成果展示区,我们利用了“虚拟成像”、“增强现实”等技术对优秀学生书画及手工作品进行展出,这种新奇的形式让学生们更乐于展示自己的作品。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vava实验室”课程——利用现代信息媒体技术将自然学科的学习内容立体化、全方位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进而提高科学素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彩云阅读”课程——自主借阅一体化的便捷手段,同时将借阅数据的统计,阅读新书的推荐,优秀读后感的分享经彩云阅读平台推送给学生。

    创新学习体验载体,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服务

    我们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益,力求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服务,“云课堂”正是因此而建起的。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云空间”里,平台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帮助教师对症下药,理清每位学生的问题症结,从而找到适合班级整体、适合学生个体的最有效教学策略。“云课堂”已经尝试探索了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不同的课型,并且还在不断探索中,而且每一阶段的探索,我们都会广泛征求意见,正是这些意见促进我们步步扎实地推进。

    为了避免信息化背景下,出现点点对应的“孤岛效应”,我们研发了“云课桌”,希望体现学生小组合作的优势。“云课桌”把平板电脑的小屏变成了课桌大小的大屏,既可以全屏也可以分屏。上课时,学生们经常围绕在“云课桌”边讨论得热火朝天。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显性、高效,加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体育课上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来监测学生的身体情况,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云手表”应运而生,目前发展到了第三代,它可以监测到动态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而且非常精准将两项指标向后台传输。这一教学载体有效帮助老师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满足学生运动需求。

    记录学生成长数据,创造随时、随地、随需的空间

    如何运用“云空间”,更好地体现“云”的特点,发挥其价值,正是我校致力于探索研究的重点。学校将云系列产品融会贯通,只要在学校无线网络区域内,“云”都将与学生同行。“云手表”不仅为体育教学服务,也是一个数据采集器。每一门课,每一种学习体验,教师们都可以通过从“云手表”采集的数据,分析情况后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改进教学内容,并且协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在学校创造的“云空间”里,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将被忠实记录下来,放进“云”里,这是一种最真实的记录。这种无意识记录将为我们留下孩子成长的足迹,这些记录将成为研究孩子成长轨迹的最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在目前可能无法衡量它的价值,但是经过天长日久的积累,它的价值会慢慢彰显出来。

    当前,教育数字化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我校走在教育变革的前列,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变革。一切都是为了创造一个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空间,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教育教学的生长点,每个孩子都能寻找到适切的学习途径,让每位师生都得以发展。

大数据分析 助力学生个性发展

深圳第二实验学校 赵立

    互联网时代新概念、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的普及更让传统的各个行业包括教育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互联网+”时代,教育应该如何更好地突出本质,促进人的充分发展,这是一个新的命题。

    作为深圳的一所实验学校,我校坚持创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育信息化对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要求与我校的办学理念一致。我校是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目前,学校完成了基础支撑平台和业务系统的建设,正由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我们探索的重点是在应用系统形成的大数据基础上,进行分析挖掘,更多地体现教育服务的个性化、智能化和人性化。我们希望借助互联网平台,在数据的应用上花更多心思,克服学校班级教育的不足,关注到每个学生,能够给予每个学生最及时的反馈、最有效的指导、最个性的服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百川归海,集腋成裘——大数据的生成

    5A特色的数据:学校开发了应用系统的移动端APP,电脑端及各种平板、智能手机已成为数据源的主要渠道。每个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通过任何方式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有记录,呈现5A(anybody,anytime,anywhere,anyway,anything)特色。

    个性集成的桌面:参照美国clever的应用集成平台,我校整合各应用系统业务形成云桌面系统,实现业务颗粒化,为用户提供统一界面来源的一体化服务窗口。老师、学生、家长各有不同的业务App,方便、个性化,实现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多元立体的记录:来源于师生、家长的多源数据包括学习、活动、社团、竞赛等记录,反映学生的知识储备、综合素质、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和进步情况等,自动生成全面、立体、动态的成长记录。

    分析诊断,反馈调整——大数据的应用

    维克托·迈尔提出,大数据改善学习中的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这3个核心要素。学校应充分吸收、分析、挖掘和应用这些数据,大数据分析将支撑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通过对教育大数据的梳理分析,建立学习者模型,探寻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行为模型化显示,形成诊断性预测,及时反馈、激励和调整教学行为。

    建立学业诊断分析

    通过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考试等过程性评价数据,分析学业成绩和学习行为各要素的相关性,借助雷达图,准确定位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是主动学习意识的欠缺还是知识结构的薄弱。如果是知识结构的薄弱,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云课堂中学习过程记录分析发现其薄弱知识点,进行自定义组卷,借助云课堂平台将相关资源推送到学生学习空间中,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

    支持学生生涯规划

    通过对电子心理档案、图书借阅、学业报告、选课记录、社团活动记录、社会实践记录、奖励记录等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学生成长态势雷达图、学业发展柱状图,了解学生兴趣特长,适时给出诊断性建议,从课程选择、职业体验、兴趣发展等方面指导学生制定生涯规划,扬长补短发展综合素质,找到合适的成才之路。

    推动教学决策调整

    学校依据网络选课时课程满选时间的快慢(学生兴趣)、课程通过率(课程效果)、学生评教数据(教师水平)三个要素综合分析选修课程的开设效果,进而调整课程开设方案。

综合素质在线评价带来颠覆性变革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盐步中心小学 彭戈菲

    2013年7月,学校典礼结束后,一位家长拉着自己读三年级的儿子,拿着学生手册,喊着说,校长!这手册年年都差不多呀!平时都是外婆照料孩子,我们夫妻一年到头忙着做生意,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对孩子的情况真是“两眼一摸黑”,啥都不知道!校长,您要帮帮我!这事引起我的思考。

    秋季开学后,我们组织了关于学校满意度的家长问卷调查,结果,家长对学校最不满意的是:对孩子在校情况知道太少,希望能够全面了解。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校2014年1月开展了“学生综合素质在线评价”的研究,得到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以及其他专业机构的指导与支持,首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在线评价系统”,通过网站平台、ITV平台和移动终端,实现学校、家庭实时交流,家长们可以随时随地随需在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在一年多的实践过程中,孩子们的成长历历在目。

    四年级的豆豆,成绩名列前茅,他自认是班里最优秀的。可是同学们对他在品德发展水平方面的评价却大都是良好(B),甚至一般(C),优秀(A)不多,他不开心。老师为他分析原因,豆豆才明白,原来他在劳动等方面存在不足。如:有时以早上要带读为理由,不参加卫生值日;也不参加学校的资源回收活动。这些关键事件被记录于在线评价系统里,只要一点击就能看到了。豆豆和爸爸找到了班主任,对照品德发展水平的各个指标内容,逐个定下发展目标。经过努力,豆豆进步了,评价系统当中的各种数据就是有力的证明。

    “学生综合素质在线评价系统”包含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五方面内容,这5个一级指标下有19个二级、67个三级评价指标,三级指标下有229个监测点。老师、家长根据监测点及时评价孩子在学校、家庭的表现,记录关键事件。如今,“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成长报告书”代替了“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学生手册,展现在家长面前的是立体的、全景式的学生发展性评价。

    我们在“兴趣特长养成”内容中设置了“校园小达人”栏目,学生上传自己录制的视频片段,展示自我风采。五年级男生苗苗,酷爱运动,跳绳最拿手,一分钟可以跳200多次。体育老师把他的跳绳视频上传之后,苗苗一下子成了校园小明星。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他,校园里产生了一股“跳绳风潮”,有的同学要向他学习,有的同学要向他挑战,有的同学设计跳绳花式,百花齐放!最有趣的是,平台上不断更新的各种挑战视频,引发了还不会跳绳的一年级小朋友花花的强烈兴趣,她也想参与挑战,老师鼓励她:“只要你努力,一定能行!”功夫不负有心人,花花学会了跳绳,虽然不快,但是评价系统的导向作用,已经促使花花实现了个人新突破。“校园小达人”窗口虽小,魅力无穷!它独特的魅力让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校园里诞生了“乒乓球”、“舞蹈”、“书法”等许许多多的小达人。

    作为父母,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身心发展,学校如何利用“在线评价系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呢?

    六年级学生希希,上学期体检,身高为156厘米,体重为66公斤,对比《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中五六年级男生标准,属于肥胖。老师在该项发展性建议中写道:“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喝饮料少吃糖,加强锻炼身体好!”家长看到老师的建议后,引导希希在家均衡饮食。同时,体育老师为希希设计了个性化的“体育长作业”,根据他的年龄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经过一段时间,希希的肥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家长反映孩子的精神状态好多了,人也活泼了。

    综合素质在线评价,实现了学校对学生的评价由“一对多”模式(一位班主任对一班学生)向“多对一”模式(多位老师对一个学生)颠覆性变革,优化了学生成长路径,践行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即服务”的客服理念。大数据分析与诊断技术开始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通过评价,诊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课堂教学逐步由偏重低阶思维向低阶和高阶思维并重发展。

    我相信,在“互联网+”时代,更多的豆豆、苗苗、希希们将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更好的个性成长。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3: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全国推进教学信息化校长论坛发言选登
www.jyb.cn 2015年06月26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http://www.jyb.cn/zhuangbei/qita/201506/t20150626_627750.html
教学信息化应用的基层样本

——2015全国推进教学信息化校长论坛发言选登(中)

  近日,一场以“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为主题的校长论坛在青岛举行,20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台上,10名来自基层的校长分享了各自在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的故事;台下,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收获着经验和感动。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是校长们朴实、纯粹的言语背后透射出的对教学信息化的不断思索与热爱。为此,本刊特选登部分校长的发言实录,以飨读者。 

信息技术成就新校快速崛起

青岛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校长 李素香

  我们是一所新建校,2011年建校至今,走怎样的路子才能实现学校快速崛起,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没有名校名师的效应,没有老校历史文化的积淀,我们只能挑战自己,打破传统的学校发展旧套路,最终选择了“用信息技术提升学校完美教育内涵发展”之路。4年的努力实践,学校已经顺利驶入教育信息化变革的快车道。 

  微课知识树,结出自由果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我们按照完美教育的办学主张,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成学校完美教育课程方案,涵盖了立德树人的方方面面。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如何开全、开足、开好这些课程,成为学生最需要、教师最重视、家长最关注的地方。面对新的需求,我们寻求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精心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微课知识树助学系统。 

  每学期开学前,各教研组开展“说课标说教材大赛”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升整体把握教学目标和教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各备课组按册梳理知识图谱---绘制知识树;按知识点设计录制高质量微课和两单(问题单、达标单),再按知识体系将微课链接成微课知识树。把知识点学习目标、微课、两单上传到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共享,教师上课可以随时调用,学生无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都可以随时录陆校园网上的这个系统,或预习或复习,学习内容自己选定,进度快慢自己掌握,直到看懂学会,学得快的同学能提前半学期自学完一学期的功课,学得慢的同学也能很好地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学生家长高兴地说:“微课看多少遍,都讲得那么认真,真是诲人不倦的好老师。”在这里,学习真正成为一件实现自我需求的有意义活动。 

  “盒饭”变为“自助餐” 

  “每天晚上6:30左右,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坐到电脑前:先登录校园网站的微课知识树助学系统,通过微课自主复习或预习,在班级学习空间,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所得。自由惬意的网上学习,锻炼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时间的管理能力。而翻转课堂,充分尊重了我们学习能力和程度的差异,我和同学们的学习潜能得以无限释放。如果说传统的学习是大家都吃一样的盒饭,那么现在的学习更像是吃自助餐,作业自己选,时间自己管,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约出来的时间又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校社团那么多,要想多参与就得自己提前学。于是,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在学校音乐社团做钢琴小老师,在机器人社团体验科技创新的喜悦,丰富多彩的课程让我的每一天都过得愉快而充实。”这是九年级申骐源同学发布在班级空间的成长故事。正是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申骐源同学才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提高自己的琴技,终于能在国家大剧院与钢琴家郎朗同台演出。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课堂成为了学习的会所,信息技术顺应并发掘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共享与合作。课程内容生活化、艺术化变成现实。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校本课程特色更加鲜明、诸多从前想都不敢想的课程如今都变成了现实。它已经超越了狭义的课堂学习,是给学生自由,助学生起跑,推动学生发展得更快的力量。 

  从“不感冒”到“离不了” 

  在电子书包实验班任教的王晓霞老师,经常感慨信息技术带给教学教研的巨大变革:“作为一名普通数学教师,我的生活一直安静平淡,课堂学生,黑板粉笔,作业备课,这些好像就是我的全部,对信息技术‘不感冒’,直到2013年9月,学校有关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讲座一下子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觉得信息化不是万能的,但教育教研没有信息化是万万不能的,我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与学生一起从头学习电子书包各项功能的使用,作为班主任组织任课老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商定电子书包使用规则,每节课课前准备、资料搜集、网络教研、编纂课程、课堂互动……看到与以前大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我慢慢地喜欢上电子书包了,信息技术融入的课堂不仅考验教师知识的深度广度,而且对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个人魅力、人生态度和情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的教学已经离不了信息技术了,信息化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教师好好学习,才有学生天天向上。”多久执教过省市级展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公开课的王晓霞,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青岛市数字化教学的领军人物,用了不到2年,这得益于教育信息化的力量。 

  经过这两年的磨炼,像王晓霞这一批老师,完全掌握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平台、学习系统、软件工具等全新的概念,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不但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素养,而且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翻转课堂、远程同步课堂、网络专递课堂等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都能运用自如,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一所乡村中学的教育信息化“逆袭”

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学 郭立国

  武龙中学地处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是一所农村薄弱校。2001年武龙乡撤并到弓棚镇后,我校由一所乡中变成了村中。2012年我成为校长时面临的状况是,校舍陈旧,办学条件差,师资薄弱,教师多为民师转正或接班的,没有一个本科毕业生,且平均年龄47岁以上。全校8个班,仅有200多名学生,还在不断外流,学校面临生存的困境。 

  为摆脱困境,我们当时的作法就是“土法上马”,创建乡村简易数字校园,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弥补城乡差距,探索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新思路。经过三年的努力,武龙中学有了发达的网络环境,多媒体和简易录播系统配备所有教室,教师备课人人有电脑,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常态化,学习环境数字化,校园管理智能化,老教师也能上电子书包课,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数字终端个性化学习。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生源出现了回流。 

  缺钱咋干? 

  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少花钱、买部件,学技术、自己建。设备不求高大上,好用就行。采取“土地雷”消灭“敌人”的办法。 

  一是解决边远农村校校通难题。当时农村带宽只有2M,根本满足不了“数字校园”的要求,经过研究琢磨,我把4条2M的宽带,用多WAN口路由器叠加成了8M的外网,前两年,5万元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只用了3200元就解决了。后来我们的故事感动了联通公司,免费接入了20M光纤。 

  二是建高标准校园网。虽本着省钱原则,但该高标准的也不含糊,自己动手组建成了有线千兆到桌面,无线百兆全覆盖的校园网。 

  三是土洋结合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先攒钱买两套多媒体一体机,研究清楚它的配备,琢磨用土办法解决,用大屏液晶电视、电脑、HDMI线、班班通讲台分批组装,装成后对比缺少交互,就用飞鼠、手写板来解决,这样用着更方便,成本降了一半,一下就提前实现了班班多媒体的计划。现在加上局里调拨与奖励,全校已有18套多媒体,武装到理化生实验室,音美教室,网络教研室,影视播放厅,为打造全数字化学习环境提供了保障。 

  四是自建班班土微格(简易录播)系统。在鼓励老师改变教学方式过程中,有的老师就和我开玩笑,说“校长你不是啥都能自己弄吗,那你能把我们的班级都装成微格教室吗,如能实现,到时你让咋改我们就咋改。”为实现愿望,我用有拾音功能的摄像头与班级电脑相连,我培训学生来操作录下每节新课,存储到校本资源库,学校筛选后分类存储到生成性资源库中,贡献大的给予奖励。这有效解决了教师自听、自研,集研,边教边改的问题。同时也能满足学生课后再学习,或翻转课堂等用。 

  五是自建微课录制室。老师们在自己电脑上录微课,经常出现别人的一句话,吱的一个开门声等就毁了这段激情的独白。我就找了个安静的室,间隔出一个6平米小屋(微流行吗),内覆隔音板,做了背景装上了专业照明及录音设备,配了电脑、摄像机、高拍仪、平板电脑和可汗式手写板等,这样只用了几千元,就建起了一个集所有录制方式于一体的微课录制直播室。 

  咋让用惯了黑板加粉笔的农村老教师改变习惯? 

  当时,我校30位任课教师中有15位过50岁了,最年轻的也近40岁,多数都是在校上课,回家就要喂鸡喂猪干农活或抱孙子的,连鼠标都不会拿,如何让他们人人用、常态用、好好用呢?这可真难住我了,想了好多招。 

  校长领学。从我做起,带头学,当讲师亲自培训、陪用,要求“青年教师要过硬、中年教师要过关、老年教师要适应”。懂点技术的先用带动学,大家分组合作学、互补结对子学,线上线下学,甚至学生教老师,学生倒逼着学,问老师:为啥咱班上课不用多媒体呀?你不会呀?老师就不好意思不学了。 

  激励促用。在解决教师对新装备怕用坏的问题上,我们土规定只要不用锤子砸用脚踢,正常用坏了不仅不罚,还要奖励,创新应用的更要奖,当时的奖品是自己单独使用一台电脑。 

  指导提升,从会用,到用好。我们多次邀请东北师大、省市电教馆的专家到校义务培训,手把手教,专家讲得明白,教师学得卖力,效果很好。同时,我们也努力组织教师“到外面看看”,多次去东北师大蹭课磨课,教师受益匪浅。 

  环境有了,技术学了,资源咋解决? 

  有四招:一是组织教师注册使用国家和省教育资源服务云平台,共享优质资源;二是苦干感动东师理想,免费资助我们智能化云备课系统,集成学科软件工具、仿真实验、动画资源、评测管理等功能标准高且方便实用;三是把各类教育资源网址汇集起来做成导航,方便教师查找;四是校本资源、生成性资源,利用局域网共享功能,分类存储学校各类数字资源,存储教师备课、上课所需及课后生成的教案、课件、实录等资源。这些资源很接地气,很实用。 

  在常态化应用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在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我们逐渐摸索出适应武龙中学的教改及教学模型。按照这样两个活化的流程图(一个教师转变用的,一个课堂教学用的)结合“启智讲授型、互动协作型、自主探究型(智慧型)三种教学模式”,让教师们有抓手,更得心应手地转变方式,探索构建智慧课堂新模式。

  《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26日第4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5 03:11 , Processed in 0.0733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