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2|回复: 0

[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改进校本作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 21: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如何改进校本作业

摘要:过去的地理作业形式单一、覆盖面积大、无针对性等缺点,不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发展。为了更好的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我校开展了校本作业设计的活动,旨在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给予适合于他们的学习节奏。在一次次的实践中,需要更加完善校本作业,本文针对校本作业的改进作出一些构思,让更多的学生喜爱地理。

关键词:课前 课堂 课后  吸引力

作业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为了巩固当前知识点,所以我们更关注作业的内容。在作业的实施过程中,作业内容固然重要,但作业形式的局限性有时却阻碍了作业的有效实施,影响了作业目标的达成。新教育背景下,提倡“减负增效”,让学生享受教育。在轻松的学习中逐渐地发自内心地喜爱学习,我认为,地理作业能否创新需体现在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关键时间点。
一、作业现状
《地理》这一门课,是从预初年级开始,为期两年的科目。其教材配套有《地理图册》和《练习部分》。 在教师运用地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这样几个问题:
1、学生群体年龄较小
《地理》首先要面对的学生群体年龄尚小,尚不具备分析解题的能力,更无法归纳地理理论的逻辑顺序。编者在书本中运用大量的插图和卡通对话吸引眼球,着实用心良苦,在每个知识点后留有多样的训练讨论题加以辅助,但是学生却无法在现有的基础上联系当前的知识体系,去逐步破解疑难,所以,书本很难自学成功。
2、课本内容简短
在每个章节中,课本对于知识点的原理讲述的十分简单,有时简短的一段就把整个篇幅的内容描述完,这对于学生来说,只给他一个答案,却并没有讲明原理性,有碍于学生自学。
3、《练习部分》捉襟见肘
《练习部分》作为一本唯一的配套练习,在巩固知识点上,可用于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一旦用过,就没有了其他有效的复习手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通过设计校本作业弥补这一大空缺。不仅要形式创新,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起来。
二、作业设计
传统的地理作业以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和应试教育为指导,注重强调对教材知识的通式检测和巩固,作业内容封闭僵化枯燥,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业设计单一,只注重格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这样的地理作业无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学生对做作业抵触情绪较大。
在不断的摸索中,建立起不同的作业,即课前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
1、课前作业
地理课堂授课中,会不断地引入各种生活常识性的问题,但这些内容却可以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对学生安排一些预习作业。其作业形式有:
(1)新闻热点分析
“新闻热点分析”从本质上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不断地接受各类新闻热点、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可以在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探讨其内容的深层含义,易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热潮。此外,各类新闻热点的宗旨是摆事实讲道理,从中所投射出的治学的严谨态度为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模范作用。
在讨论新闻热点中,通过构建地理原理与知识的框架,不断地给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大大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问题,可以适当的降低一些问题难度,用“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去探索问题的本质,解释清楚地理现象的来龙去脉。
如“你是如何认识地球的?是什么让你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要求学生讲述在接受任何知识之前,对地球的认识和猜测;在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正确认识到地球的具体外形。
(2)亲身实践活动
在一些地理现象的讨论过程中,需要学生长期的观察某一项地理现象,并记录具体变化状况,这样的情况对于教师是非常“头疼”,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是学生不能够把地理现象正确的理解。比如在“太阳高度角”的教授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不足,只能通过一年中人影的长短进行说明。但是这样的教学中,仅仅是一些比较善于观察的学生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差异性。这对于整个班级的教学是影戏很大的。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事先安排学生课后观察的活动。
基于时间的跨度过长,则需要在提前就开始这项活动。要求学生在学校中选取某一件物体,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每周观察影子的长短、观察时间。具体如下:学校旗杆影子长短记录表
日期                                                               
影子长度                                                               
通过几周下来的测量观察,得出旗杆影子在时间的变化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变长或变短。基于每位学生的参与,对于影子和“太阳高度角”关系认识会比简单的课堂讲述效果好。
2课堂作业
课堂中知识讲述过程需要层层深入,在引入知识点过程中,依靠着地理事物现象分析,提供给学生一个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而更多的,为了培养学生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现象分析本质。
(1)解决问题
地理课堂上运用小组讨论活动解决一些问题的形式已经成为主流,但是多数为教师提供一个问题,而学生去针对这个问题寻找答案。我们要培养的学生,要求有敏锐发现问题眼睛,主动地提出问题的头脑,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是一台解答仪器。课堂讨论题,需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而答案并不是一定是简单的课本知识,而是通过学生平时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后获得。
要开发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需要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最大限度地收集资料,并做到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能够把获取的资料融为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2)从“说话”开始
课堂中学生已经成为了主体,教师在授课中不断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吸引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成效。可是,面对提问,学生却无法运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完整,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其原因有:1、学生的逻辑思维薄弱;2、学生无法找出合理的词语描述;3、学生怕说错话丢面子。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说话潜能,既是培养学生讲话的能力,又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地理课堂练习,过去往往是重视书面作业而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然而地理口头作业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学生在口头回答问题时,必须调动所学的知识进行积极思考和语言组织,主观性题目训练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口答,重要的概念、原理也要求学生口述,但不是死记硬背。所以,新课程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一节课临近结束时让学生多说作业,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的嘴巴动起来。
重视学生说的能力,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或不同表达,教师都要加以重视,要善于在学生说的内容中挖掘其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
如:介绍《俄罗斯》的第一课时,分析了俄罗斯气候夏季凉爽短促、冬季寒冷漫长、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分布是由西向东递减,太平洋地区又有所增加。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要求全体学生描述,却得到三三两两的回答,效果不明显。
在《德国》的学习中,要求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推测德国三条国际河:多瑙河、莱茵河和易北河的河流流向以及注入大海。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叙述出按照海拔高的地方是河流源头为基础,确立河流的流向,沿着河流找到注入的海洋。
3、课后练习
过去的作业一直是课后的必备教学环节,也是巩固和加强知识点训练的唯一有效方法,所以延续至今。但是一味的题海这只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可怕的是逐渐地有了厌烦感,这与我们的初衷是相悖的。
(1)新颖题型
要学生喜欢课后作业,首先,就要让地理作业形式赋予别样的多元化效果。针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产生的效果以及不同知识点的作业特点,选取不同的作业形式,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思维能力的拔高。作业形式分很多种:大致有展览类作业(如结合环境问题开展手抄报展览)、讨论类作业(如结合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进行辩论)、演讲类作业(如开展上课三分钟实事热点地理问题演讲)、阅读类作业(如结合书内阅读资料或教师自己针对性地从期刊、报纸、网络等选编一些与课堂作业有关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实验设计类(如结合课本上热力环流内容进行实验设计验证结论)、观测类(如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图表制作类(如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绘制成曲线图)、调查类作业(如结合教材内的课题展开调查并撰写小论文获小报告)等等。将作业设计成多种形式更利于展示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其能力得到展现。
(2)作业载体的多样性
要使作业评价呈现出“时空性”。时空性是一种基本的地理思维,在地理作业设计时应当牢牢把握地理学科的特征,而且作为对学生的评价应当讲究客观公正,对学生的成长要有帮助。“空”指作业的评价不应拘泥于一种状态,除了通过纸面作答外,还可以通过其它多种方式进行,诸如野外调查,观测,实验设计操作之类,其目的是为了多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开放探究的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时”是指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当采取累积性实时监控,采取随堂评价、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随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纠正,从而及时改善学生的学习发展。
三、总结
针对本次校本作业的改进,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中,体会到了作业的不同形式,完全能够影响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爱程度。因此,经过了思考后,总结出自己在日常教授中运用到的手段,并加以提升,希望在今后不断的努力中,更加完善地理校本作业,使得教学的作业环节也富有魅力。

参考文献
[1] 门秀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 李情豪.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培养与提升[J].北京华龄出版社,2005
[3] 田冬.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
[4] 王积众.中小学校本研究指南[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5
[5] 沈英.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J].北京出版社,2005
[6] 周广强.校本研修指南[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8 18:56 , Processed in 0.0639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