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00|回复: 3

微课及微课程教学的理性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31 14: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学年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暴露出了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微课程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效果(即学生是否进行了学习)如何有效监控?微课如何支持现时的课堂教学?微课如何真正支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碎片化的微课如何构建起学科知识的系统体系?等等,不得不让我们对于微课及微课程教学理性思考。
1.以转变理念为抓手,变教为中心的课堂为学为中心的“学堂”
教师随着教学年限的增长和教学经验的逐渐积累,其教学模式、教学风格也逐渐定型,如果没有较大的外力推动,经过多年沉淀下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要想改变是比较困难的。然而随着微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日益扩大,微课兴起并融入课堂教学中必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微课融入课堂实现了学习过程的重构,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堂”。原本课堂上大部分用来讲授的时间变为以学生讨论、探索、展示的时间,这就迫使学生提高其课堂参与度,而这也能促进学生们思想观点的交锋,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因此,在面对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时,作为学科教师应该自觉大胆地拥抱并接受这一趋势,在微课的发展趋势中找到自己研究的兴趣点和实践的落脚点,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2.以“问题链”为牵引,建设系统化课程资源是微课程教学的前提条件
微课程由一系列小容量的学习专题组成,每个专题专门探讨某一相对独立、完整的学习主题。一年多的微课程教学实践,目前许多微课的设计在内容的选取上着重于根据课标、考纲、教材等相关材料标示出的教学重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等来录制,这使得微课程内容呈现“点”状,碎片化,不仅不够深刻而且缺乏系统,致使很多学生只注重知识的掌握,不注意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微课在时间上虽然满足了个性化需求,但是在内容接受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者认知水平的差异,并没有达到预想的“个性化”,因此微课程教学需要将学习任务碎片化,化解为若干个小问题,以各个小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的“问题链”相串联,通过集体的智慧设计“系统微课”、“专题微课”和“分层微课”,才能保证微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
3.以教师技术培训为抓手,推动微课程教学中“精品化”微课资源的生成
微课程教学模式中,微课是知识传递的主要依托,微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因此如何建设丰富、系统、高质,且具有校本特色的微课教学资源是目前极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我们都知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教学过程中最大的变量。教师的课堂理念、对新技术的热情与掌握程度直接决定着微课程教学实验的成败。反思一年的实践,微课资源的建设中教师极需加强两个方面的建设:(1)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微课程教学模式给予我们最深处的思考应该在于课堂的翻转,它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结构的翻转,更是教学理念和思想的翻转,即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否则要让“微课”改革接地气、常态化很难,因为对老师来说“走老路”是最省时省力的;(2)要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实践可知,通过网络可以找到丰富的微课资源,但高质量、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微课资源却非常少,需要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校本化的高质量微课,因此要推动微课程教学改革,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必须先行。我们建议要组建微课精英群,在“名师”的精心设计和“名嘴”的激情表达中才能出微课“精品”,也才能保证微课程教学的真正实施。
4.加强学生微课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能力的培养,促进微课程教学的实施
微课程教学带给我们重要的冲击在于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对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主要由学生们自主进行,教育进入一个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知识延伸的时代。过去课堂上大部分用来讲授的时间变为以学生讨论、探索和自主学习为主的时间,微课程教学搅活了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实践也让我们认识到:微课程实施中往往注重实施的具体过程,而忽略了对学习者的个性化跟踪,不少学生游离在一个个“微课”的学习之外,这样就无法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带来实际的效用,很容易陷入形式化过程,因此加强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加强自主学习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及学习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另外实施微课程教学需要学生灵活使用信息设备,但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有些同学对信息设备接触较多,有很好的基础,而有些同学的基本信息技术几乎是空白,需要教师对这一部分同学多加关注,加强对他们的系统培训,缩短他们的适应期,才能使“微课程教学”落到实处。
5.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为载体,促进微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在微课程教学实践之初,我们只是提供给学生微视频、文档等资料,让学生自由观看学习,给了学生自主,但这种方法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极不理想。为此我们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单”来引导学生分化目标学习。实践证明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质量至关重要,在微课程教学中具有统领作用,是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达成学习目的的支架,它的三要素是明确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当然对引领教学实践的“任务单”的编写,需要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内容,提出编写的基本范式和基本的原则,尽可能做到学习任务的问题化、生活化、目标化,同时具有趣味性、启发性、梯度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微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6.不迷“新”,不拒“新”,灵活机动实施“混合教学”
    任何一种基于新的教育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其价值主要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丰富而不是单纯的否定,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基于新的教育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标榜为先进。通过我们的实践:混合教学模式(Blended Learning)是目前微课程教学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即把传统面授教学和基于计算机的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因为当面对具有较复杂逻辑体系的知识时,其学习效果会逊于具有较大容量的学科教学这一方式;而对于知识结构简单、目的性强,简明易了的知识可以大胆地使用微课,而内容结构较为复杂不易阐述明白的知识,不宜过多地去为了“微课程”而走“微课程”的形式,微课被更多地作为“机组部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其作为“补充资源”的角色更符合规律,更易于被受众接收。
7.微课与微课程教学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时机还不成熟
教学是一个生成性过程,而不是一个预设性过程,课堂的魅力也正在此。课堂教学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教室)和规定的时间(课时)开展的有明确目标的教学活动,它是有时间限制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而微课程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即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本身,因此微课程教学必需改变传统课堂的要素和框架。从我们的实际教学效率和教学习惯看,微课因其容量小、知识点切入细,属于预先定制的产品,这与教学的生成性之间存在矛盾,同时目前能有效运用于微课程教学的平台很少且发展还不够成熟,因而微课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微课与微课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大量运用时机尚不成熟。但是通过我们的实践也发现:(1)微课更适合假期作业的讲评。假期作业布置容易讲评难是个极现实的问题,而通过录制假期作业中典型问题讲解的微课来创新讲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2)微课更适合新课预习和旧课复习。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录制成微课用于预习和课后“补缺提升”,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观看,并可以反复观看,知识点的链接更加灵活,并能够使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落到实处。
8.微课程教学的实践,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保障
对于微课程教学,最大的一个挑战在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由于微课程教学不仅涉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涉及学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个人时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因此,科学的评价体系就成为实现微课程教学优势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评判一节微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这节微课是否适合学习者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微课程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以学论教,即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是否能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能够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微课和微课程教学的成长是一个持续变化完善的发展过程,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资源组织方式,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同时也催生了以微课程为单位的慕课学习环境。它的出现将会在这个微时代发挥它的巨能量,它的出现意味着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诞生,它的出现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实践和探索的舞台,它的出现将带来更多更好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志宏 《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7月中第20期(总第314期)
[2] 金  陵《从联系中看MOOC、微课和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6期
[3] 张晓君  李东哲  陈  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第8期
[4] 张振虹 杨庆英 韩 智《微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第11期
[5] 戴申卫、王文涛、朱来军 《微课教学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第10期
[6]张生 王丽丽 苏梅 齐媛 《微课程设计要素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9月(总第314期)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6-7-28 14: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7:29 , Processed in 0.0799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