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5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并要“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北京新学道自2011年创立,2012年创办首所学校起就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眼于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构建。多年来,他们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在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作了许多有效的探索。近日,陶继新与北京新学道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梁勇校长进行了一场颇具内涵的对话。从对话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梁勇校长和他的团队始终秉承着对教育初心的坚定与执着,不难感受到他们充满教育情怀的赤诚与火热。
有一种理念叫“明德至善,知行合一”
【陶继新】梁校长,您好!请问你们机构的名字为什么叫“新学道”呢?你们的校训为什么定为“明德至善,知行合一”呢?而且,听说你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也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把“立德树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梁 勇】我们机构取名为新学道,缘起于《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两句话。校训中的“明德至善”也源于《大学》,“知行合一”源于王阳明心学。
新学道从2012年开始,通过培训师生和家长,确实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就是把“核心价值观”的12个关键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新学道12个月的主题活动。让其成为学校课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师生与家长,正所谓“时雨化之”。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认识、逐步积累、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贵在“知行合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
【陶继新】心胸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校名中有“道”,校训中有“德”“善”“知”“行”,这些体现了你们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大境界、大格局,而且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你们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不仅是一种格局,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担当。
短短几年时间,新学道就发展到拥有9所学校的规模,您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梁 勇】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合伙创始人有共同的价值诉求,有相同的使命感,团队中又聚集了一批非常卓越的具有教育情怀的校长和优秀的教师。我们深信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个拥有共同愿景和共同价值观,有崇高理想和凝聚力的团队才可能走得更远。新学道的事业亦是如此。
我先介绍一下新学道联合创始人郝少林校长。郝校长是素质教育专家、学习力培养专家、家庭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组专家,曾主持编创了多项高效学习教学法。
十多年间,他秉承“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绽放”的信念,足迹遍布全国26个省市,举行了近千场教育讲座,培训指导近20万名学生、教师和家长,备受赞誉。
【陶继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要想真正干出一番有意义的事业,合伙者就要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只有志同道合,才能实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飞跃发展。同时,确如您所说,郝少林校长不但具有教育情怀,还是一位很有学术造诣的教育专家。当这种情怀、理念与您的学理思考、智慧思辨和谐为一的时候,自然就会生发出一种巨大的生命能量。新学道在短短几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正是你们俩相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教育理想,加上执着的教育追求所结下来的丰硕之果。那么,可以介绍一下您的经历吗?
【梁 勇】我是2002年开始涉足民办教育的。之前历任公立学校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曾是山西省很年轻的省教学能手。涉足民办教育后,在全国知名教育机构先后任职高管和校长。作为北京新学道的创始人与举办者,我曾被全国总工会评为“中国创新优秀管理人才”,担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
正如孔子所说的“勇者不惧”,历经二十多年的求索与攀登,我从一个公办学校校长转型为一名创新实干的民办学校创业者,从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成长为今天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急先锋。农村和城市的经历,公办到民办的转型,始终支撑我的是身为一名教育人对美好教育事业虔诚的向往与追求。我将终生致力于举办高品质的全日制民办学校,竭尽所能为教育事业奉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陶继新】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或者,在您这里还可以这样解释:勇源于智。您之所以如此之“勇”与“不惧”,是因为您是一位有大智慧的人,知道自己有着更大的生命张力与潜能,所以,在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您是有着生命底气的,自然也就“不惧”了。每次之“跳”,都不是简单的盲动与冒险,而是您的生命从一个层面向更高层面的飞跃。而且在一次又一次之“跳”里,伴随着灵性的光华,会摇曳出一道又一道理性与激情共舞的教育风景。更重要的是,您的追求,并非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生命的飞跃,更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更好地度过少年与奋发有为的青年时光,拥有一段更加灿烂的生命历程。任何时段的生命历程只有一次。在您看来,对每一时段生命的浪费,都是一种犯罪。于是,您就有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就有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实现生命突围、创造生命奇迹的思考与行动。因此,也就有了“仁者”“爱人”的高格。
【梁 勇】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共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这个团队是走不远的。新学道创业之初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就非常明确,我们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成为每个团队成员植根于心底最虔诚的信仰,融入血液,化为行动。
我们的愿景: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绽放。老师幸福、孩子开心、家长满意、社会赞誉。
我们的使命:教育一个孩子,帮助一个家庭,成就一个家族。让社会因教育而和谐,让世界因教育而精彩。
我们的价值观可以从五个维度来概括:第一是民族情怀;第二是全球视野;第三是创新思维;第四是明德至善,知行合一;第五是爱与责任,追求与梦想。
学校的价值观、办学理念、文化内涵相辅相成,这是一所学校的精神象征,三者缺一不可。价值观是灵魂,办学理念是方向,文化内涵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
【陶继新】说得真好啊!每一个生命不但有其存在的内在依据,还有其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巨大潜能。你们“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绽放”的时候,就有了孩子们生命尽情释放的精彩,就让他们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于是,教师幸福、孩子开心、家长满意,并获得社会赞誉,这个结果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这不只是一个愿景,在某种程度上,在新学道所属的各个学校已经变成了现实。所以,你们的“使命”就不再仅仅是一种理念口号,还真正地落地生根,且在扎根与破土之后,焕发出独具风采的“和谐”与“精彩”。
您从五个维度对价值观的简约解说,让人们看到了新学道的大气魄、大格局、大气象、大担当。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孔子的高足曾子之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正是有了这种高位之“任”,才有了你们超越一般教育人的成就。世间有一个看不见的规则,即搁置了私心,担起为他人、为社会,以至为世界作贡献的责任的时候,大的成功也就不求自得了。
【梁 勇】“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皆当止于至善。解决了“道”“德”与“善”的问题就解决了主要问题,教育更是如此。因此,我们的办学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明确,办学架构明确。这“三个明确”,成为我们在教育之路上努力探索、砥砺前行的航标灯。这一路风雨行来,正是因为情有独钟、守心如一、心无旁骛, 方才初有新学道今日之规模与面貌。
【陶继新】孔子的教学总纲也只有12个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是必学之科,而“道”“德”“仁”则是核心教育元素。离开了这些元素,培养出来的人不但不可能人格高尚,还可能成为“畸形”人,甚至品质不好的人。新学道志于“道”,据于“德”,止于至“善”,培养出来的人必然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恰如《周易》所言“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否则,何言人哉?
【梁 勇】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做应试教育的变革者,做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做创新教育的探索者,做国际教育的开拓者,做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排头兵与先锋队”;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有自主能力、有民族情怀、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社会精英”。我们构建了“全程规划的优质教育、家校共育的精英教育、经典启蒙的国学教育、弹性学制的双语教育、终身发展的全人教育”的办学架构。这些理念都以课程体系做支撑,在孩子身上呈现出了“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学贯古今、中西合璧”的特点。
【陶继新】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从这个意义上说,绝大多数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可是,如果没有具有国际视野的办学目标、德厚才高的培养目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科学办学架构,培养出“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学贯古今、中西合璧”的人才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有了这些理念,没有超绝的智慧与超强的执行力,这样的人才也不可能真正培养出来。理念、智慧与行动的和谐,才让新学道的孩子们具有了步入“大德大才”殿堂的可能。
有一种课程叫“学习力”
【陶继新】请梁校长详细介绍一下你们的办学架构。
【梁 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立德树人是我们新学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循着这样的思路也就有了我们的办学架构。
首先是“全程规划的优质教育”。我们以“小班化+好老师+好课程”为指导,分学段构建了系统的学习力课程体系。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及教育规律,小学四年级之前让学生充分自由发展,不参加统一考试。每个学段目标清晰、内容精选、方法卓越、学习效果显著,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在每日的教学和陪伴中从多方面找出其兴趣特长、思维特点、性格优势,然后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助其制定长远的目标规划,让孩子将来能精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方向,有的放矢地为自己的追求与梦想而努力。
【陶继新】“小班化”教育为教师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提供了可能,也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空间。不过,这需要更多优秀的教师,也需要更多宽敞的教室。“好老师”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不管怎样的课堂改革,不管创新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老师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改革愈是进入到深水区,愈是需要更加优秀老师的指导。他们高层次的引领与点拨,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创造超乎常人的奇迹。在众多民办学校中,新学道之所以成就卓越、特色鲜明、异军突起,与您、郝校长以及一批“好老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好课程是学生高品质学习极为有效的载体。想想当年孔子教学时的六经课程——《易》《书》《诗》《礼》《乐》《春秋》,品位何其高也!这样的课程,不但让弟子们的学习有了持续且高层次的发展,孔子本人也在这种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中,不断精进,由此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与思想家。从这个意义来说,构建好课程,对于孩子及其教师的成长该是多么重要啊!
【梁 勇】我再介绍一下我们办学架构中“家校共育的精英教育”。我经常讲,一个好的家庭胜过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父亲胜过一个好的校长,一个好的母亲胜过一个好的班主任,家长的视野、家长的格局、家长的价值观决定孩子的未来!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我们一贯倡导家校共育,二者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孩子,且各有侧重。家庭负责德行养成,学校负责学习能力培养与健全人格。
在新学道体系内家长提升的渠道非常多元:学校每年为家长安排培训课程,包括专家讲座、内部培训、家长沙龙、亲子活动等,共同提升育子理念和思想境界;通过定期举办家长经验交流活动,树标立杆,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博客、微信群等媒介互动沟通,加强家校共建。这些丰富的活动,带动家长朋友们一起学习交流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家庭与学校共同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新学道既注重家校共育,达成育人共识,也尊重家长的意愿,重视家长的自主选择。在新学道,每名新生正式跨入校门前,老师都会与家长进行至少一次的“面谈沟通”。
【陶继新】家庭是每个人生命的起点,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你们深知其中的要义,所以,才有了“家校共育的精英教育”办学架构。家长的幸福指数高低,则决定了孩子的幸福程度。真正的幸福不只是一种投射到心理层面的快乐,还具有一种由内向外生发的力量,是一种持续发展的、由爱家进而惠泽到爱他人、爱全社会的高尚情结。当这样的家庭幸福与教师的幸福和谐为一,并作用于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幸福感也就从心底喷薄而出。这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氛围营造,不仅仅实现了孩子们学习的高效、品质的优秀,更提升了学生的生命质量,为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和谐作出了贡献!
【梁 勇】我再说一说我们办学架构中“经典启蒙的国学教育”。教育的客观规律是: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塑造;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熏陶;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成年养德——真实生命的绽放。人的成长,尤其是在“童蒙养正、少年养志”阶段靠什么?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非常重要。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读经诵典了,且保证定时定量。经典诵读篇目每年累计1万字。除了每天诵读《弟子规》,并有选择地践行以外,学生要用8年时间熟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黄帝内经》《诗经》《孝经》《易经》等传统文化经典,积淀深厚的国学底蕴。经典不只可以滋养学生的心灵,我认为经典诵读还是很好的思维训练,也是最好的语言文字积累,更是启迪智慧、开启灵魂之锁的金钥匙,确实能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同时开设了书法和武术课程,通过体验一静一动两门中国功夫,让学生懂得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还开设了中医、京剧、太极等选修课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咱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陶继新】高度认可您关于读经诵典的经验之谈,因为经典之中,不只有可以丰富孩子语言的美好词句,还有可以丰盈其内心真善美的精神食粮。如何让经典深深扎根在孩子的心里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求甚解”的“素读”,日积月累的背诵。有人可能会质疑,诵读古代经典对大人而言尚且很有难度,小孩子诵读会不会难上加难?其实,小孩子的记忆与大人是大不一样的。幼年、童年时期,是孩子们记忆力很好的时候,所有的文字符号在他们的心目中几乎都是一样的,因此背诵起来并无难易之分。由于童心无邪、心无旁骛,记忆的速度更是比大人快得多,而且遗忘得也比较慢。所以,古人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背诵大量经典,练好经典文化“童子功”。尽管这种“功夫”的威力在小时候并不能显现出来,或者很少显现出来,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理解力的增强,年少时丰厚的“积蓄”就会逐渐生发出超越想象的力量。
【梁 勇】我再介绍一下“弹性学制的双语教育”和“终身发展的全人教育”。
关于“弹性学制的双语教育”是这样的:我们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而每个人的多元智能又各不相同,所以我们通过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培养,让每个孩子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就和马拉松长跑是一个道理。让每个孩子的不同潜能都得到发挥,我们才算做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语文与英语学科。古文经典诵读、现代文快速阅读和海量阅读教学实验,以及英语六字学习法和原典法的教学实验表明:学生初中毕业时,语文和英语素养可达到大学生的优秀水平,这为学生的国内外升学奠定了坚实的双语基础。
【陶继新】孩子生而不同,不少固化了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磨损孩子个性与差异的同时,也将其本来就有的潜能悄然扼杀,并由此阻断了他们走向未来辉煌的可能之路。而“分层教学和个性化的培养”,不但可以为不同个性的孩子提供各自可行的通达大道,也让深藏他们身上的潜能洋溢出无限的生机。这不但会让学生当下的学习非常高效,而且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满怀信心地大步走向属于他们的幸福前程。
在学生学习语文与英语的路上,你们探索出了一条很有价值的路径。这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语言学习的高效,不是靠枯燥地学习语法得来的,而是要靠近乎无处不在的语言环境来“熏陶”的。这样,学习不再是心力交瘁的苦役,而是变成了“道法自然”的自然之行。二是学生所读所学,必须是经典文本,而非一般语料,尤其不能是三流四流的低俗文化。因为读书有一个走向,那就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因为上乘作品,即经典作品,散发着智慧的光华,流淌着思想的光芒,呈现出语言的典雅。读得多了,孩子们尽管一时达不到经典作家的上层境界,却可以走进中层之中。而且长时间地“颂其诗,读其书”,便可“尚友”古人,慢慢体悟到大师的思想境界、做人高格,吸取其优质语言,进而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语系。可是,如果只读思想品位低下与语言俗气的下乘作品,不但不能优化自己的思想与语言,反而有可能步入“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下乘境地。
【梁 勇】关于“终身发展的全人教育”,我们是这样做的:新学道的“全人”教育构建把身心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有效课堂教育、开放自主的学习力课程作为全人教育的基石和支撑。身心健康教育,给学生成人的起点;行为规范教育,给孩子成人的方向;有效课堂教育,给孩子成人的智慧;开放自主的学习力课程,给孩子成人的选择。终身发展立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品质的养成、学习习惯的达成,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根基。
【陶继新】“全人教育”立足于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是决定所有学生的生命能否持久成长的必需元素,甚至称得上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大德大才之人,如果身心不健康,也有可能让德才无法施展,甚至有可能年纪轻轻就结束了生命。当年孔子的弟子子路就问过什么是“成人”,孔子这样回答:“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大体意思是,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就可以算是一个成人了。这里的“成人”,就近似于您所说的“全人”。现在一些只一味追求智育,而不管孩子身心健康、习惯养成与人格修为的教育现象,与你们的全人教育,不只在操作层面上有着天壤之别,更少了你们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的格局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