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55|回复: 1

[新课程区] 教育报文章:17.12.09陶继新对话北京新学道创始人梁勇校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8 21: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陶继新对话北京新学道创始人梁勇校长(上)


    2017年1月25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并要“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北京新学道自2011年创立,2012年创办首所学校起就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眼于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构建。多年来,他们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在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作了许多有效的探索。近日,陶继新与北京新学道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梁勇校长进行了一场颇具内涵的对话。从对话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梁勇校长和他的团队始终秉承着对教育初心的坚定与执着,不难感受到他们充满教育情怀的赤诚与火热。

    有一种理念叫“明德至善,知行合一”

    【陶继新】梁校长,您好!请问你们机构的名字为什么叫“新学道”呢?你们的校训为什么定为“明德至善,知行合一”呢?而且,听说你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也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把“立德树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梁 勇】我们机构取名为新学道,缘起于《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两句话。校训中的“明德至善”也源于《大学》,“知行合一”源于王阳明心学。

    新学道从2012年开始,通过培训师生和家长,确实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就是把“核心价值观”的12个关键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新学道12个月的主题活动。让其成为学校课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师生与家长,正所谓“时雨化之”。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认识、逐步积累、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贵在“知行合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

    【陶继新】心胸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校名中有“道”,校训中有“德”“善”“知”“行”,这些体现了你们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大境界、大格局,而且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你们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不仅是一种格局,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担当。

    短短几年时间,新学道就发展到拥有9所学校的规模,您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梁 勇】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合伙创始人有共同的价值诉求,有相同的使命感,团队中又聚集了一批非常卓越的具有教育情怀的校长和优秀的教师。我们深信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个拥有共同愿景和共同价值观,有崇高理想和凝聚力的团队才可能走得更远。新学道的事业亦是如此。

    我先介绍一下新学道联合创始人郝少林校长。郝校长是素质教育专家、学习力培养专家、家庭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组专家,曾主持编创了多项高效学习教学法。

    十多年间,他秉承“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绽放”的信念,足迹遍布全国26个省市,举行了近千场教育讲座,培训指导近20万名学生、教师和家长,备受赞誉。

    【陶继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要想真正干出一番有意义的事业,合伙者就要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只有志同道合,才能实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飞跃发展。同时,确如您所说,郝少林校长不但具有教育情怀,还是一位很有学术造诣的教育专家。当这种情怀、理念与您的学理思考、智慧思辨和谐为一的时候,自然就会生发出一种巨大的生命能量。新学道在短短几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正是你们俩相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教育理想,加上执着的教育追求所结下来的丰硕之果。那么,可以介绍一下您的经历吗?

    【梁 勇】我是2002年开始涉足民办教育的。之前历任公立学校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曾是山西省很年轻的省教学能手。涉足民办教育后,在全国知名教育机构先后任职高管和校长。作为北京新学道的创始人与举办者,我曾被全国总工会评为“中国创新优秀管理人才”,担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

    正如孔子所说的“勇者不惧”,历经二十多年的求索与攀登,我从一个公办学校校长转型为一名创新实干的民办学校创业者,从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成长为今天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急先锋。农村和城市的经历,公办到民办的转型,始终支撑我的是身为一名教育人对美好教育事业虔诚的向往与追求。我将终生致力于举办高品质的全日制民办学校,竭尽所能为教育事业奉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陶继新】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或者,在您这里还可以这样解释:勇源于智。您之所以如此之“勇”与“不惧”,是因为您是一位有大智慧的人,知道自己有着更大的生命张力与潜能,所以,在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您是有着生命底气的,自然也就“不惧”了。每次之“跳”,都不是简单的盲动与冒险,而是您的生命从一个层面向更高层面的飞跃。而且在一次又一次之“跳”里,伴随着灵性的光华,会摇曳出一道又一道理性与激情共舞的教育风景。更重要的是,您的追求,并非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生命的飞跃,更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更好地度过少年与奋发有为的青年时光,拥有一段更加灿烂的生命历程。任何时段的生命历程只有一次。在您看来,对每一时段生命的浪费,都是一种犯罪。于是,您就有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就有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实现生命突围、创造生命奇迹的思考与行动。因此,也就有了“仁者”“爱人”的高格。

    【梁 勇】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共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这个团队是走不远的。新学道创业之初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就非常明确,我们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成为每个团队成员植根于心底最虔诚的信仰,融入血液,化为行动。

    我们的愿景: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绽放。老师幸福、孩子开心、家长满意、社会赞誉。

    我们的使命:教育一个孩子,帮助一个家庭,成就一个家族。让社会因教育而和谐,让世界因教育而精彩。

    我们的价值观可以从五个维度来概括:第一是民族情怀;第二是全球视野;第三是创新思维;第四是明德至善,知行合一;第五是爱与责任,追求与梦想。

    学校的价值观、办学理念、文化内涵相辅相成,这是一所学校的精神象征,三者缺一不可。价值观是灵魂,办学理念是方向,文化内涵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

    【陶继新】说得真好啊!每一个生命不但有其存在的内在依据,还有其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巨大潜能。你们“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绽放”的时候,就有了孩子们生命尽情释放的精彩,就让他们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于是,教师幸福、孩子开心、家长满意,并获得社会赞誉,这个结果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这不只是一个愿景,在某种程度上,在新学道所属的各个学校已经变成了现实。所以,你们的“使命”就不再仅仅是一种理念口号,还真正地落地生根,且在扎根与破土之后,焕发出独具风采的“和谐”与“精彩”。

    您从五个维度对价值观的简约解说,让人们看到了新学道的大气魄、大格局、大气象、大担当。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孔子的高足曾子之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正是有了这种高位之“任”,才有了你们超越一般教育人的成就。世间有一个看不见的规则,即搁置了私心,担起为他人、为社会,以至为世界作贡献的责任的时候,大的成功也就不求自得了。

    【梁 勇】“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皆当止于至善。解决了“道”“德”与“善”的问题就解决了主要问题,教育更是如此。因此,我们的办学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明确,办学架构明确。这“三个明确”,成为我们在教育之路上努力探索、砥砺前行的航标灯。这一路风雨行来,正是因为情有独钟、守心如一、心无旁骛, 方才初有新学道今日之规模与面貌。

    【陶继新】孔子的教学总纲也只有12个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是必学之科,而“道”“德”“仁”则是核心教育元素。离开了这些元素,培养出来的人不但不可能人格高尚,还可能成为“畸形”人,甚至品质不好的人。新学道志于“道”,据于“德”,止于至“善”,培养出来的人必然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恰如《周易》所言“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否则,何言人哉?

    【梁 勇】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做应试教育的变革者,做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做创新教育的探索者,做国际教育的开拓者,做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排头兵与先锋队”;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有自主能力、有民族情怀、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社会精英”。我们构建了“全程规划的优质教育、家校共育的精英教育、经典启蒙的国学教育、弹性学制的双语教育、终身发展的全人教育”的办学架构。这些理念都以课程体系做支撑,在孩子身上呈现出了“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学贯古今、中西合璧”的特点。

    【陶继新】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从这个意义上说,绝大多数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可是,如果没有具有国际视野的办学目标、德厚才高的培养目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科学办学架构,培养出“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学贯古今、中西合璧”的人才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有了这些理念,没有超绝的智慧与超强的执行力,这样的人才也不可能真正培养出来。理念、智慧与行动的和谐,才让新学道的孩子们具有了步入“大德大才”殿堂的可能。

    有一种课程叫“学习力”

    【陶继新】请梁校长详细介绍一下你们的办学架构。

    【梁 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立德树人是我们新学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循着这样的思路也就有了我们的办学架构。

    首先是“全程规划的优质教育”。我们以“小班化+好老师+好课程”为指导,分学段构建了系统的学习力课程体系。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及教育规律,小学四年级之前让学生充分自由发展,不参加统一考试。每个学段目标清晰、内容精选、方法卓越、学习效果显著,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在每日的教学和陪伴中从多方面找出其兴趣特长、思维特点、性格优势,然后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助其制定长远的目标规划,让孩子将来能精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方向,有的放矢地为自己的追求与梦想而努力。

    【陶继新】“小班化”教育为教师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提供了可能,也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空间。不过,这需要更多优秀的教师,也需要更多宽敞的教室。“好老师”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不管怎样的课堂改革,不管创新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老师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改革愈是进入到深水区,愈是需要更加优秀老师的指导。他们高层次的引领与点拨,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创造超乎常人的奇迹。在众多民办学校中,新学道之所以成就卓越、特色鲜明、异军突起,与您、郝校长以及一批“好老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好课程是学生高品质学习极为有效的载体。想想当年孔子教学时的六经课程——《易》《书》《诗》《礼》《乐》《春秋》,品位何其高也!这样的课程,不但让弟子们的学习有了持续且高层次的发展,孔子本人也在这种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中,不断精进,由此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与思想家。从这个意义来说,构建好课程,对于孩子及其教师的成长该是多么重要啊!

    【梁 勇】我再介绍一下我们办学架构中“家校共育的精英教育”。我经常讲,一个好的家庭胜过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父亲胜过一个好的校长,一个好的母亲胜过一个好的班主任,家长的视野、家长的格局、家长的价值观决定孩子的未来!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我们一贯倡导家校共育,二者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孩子,且各有侧重。家庭负责德行养成,学校负责学习能力培养与健全人格。

    在新学道体系内家长提升的渠道非常多元:学校每年为家长安排培训课程,包括专家讲座、内部培训、家长沙龙、亲子活动等,共同提升育子理念和思想境界;通过定期举办家长经验交流活动,树标立杆,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博客、微信群等媒介互动沟通,加强家校共建。这些丰富的活动,带动家长朋友们一起学习交流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家庭与学校共同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新学道既注重家校共育,达成育人共识,也尊重家长的意愿,重视家长的自主选择。在新学道,每名新生正式跨入校门前,老师都会与家长进行至少一次的“面谈沟通”。

    【陶继新】家庭是每个人生命的起点,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你们深知其中的要义,所以,才有了“家校共育的精英教育”办学架构。家长的幸福指数高低,则决定了孩子的幸福程度。真正的幸福不只是一种投射到心理层面的快乐,还具有一种由内向外生发的力量,是一种持续发展的、由爱家进而惠泽到爱他人、爱全社会的高尚情结。当这样的家庭幸福与教师的幸福和谐为一,并作用于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幸福感也就从心底喷薄而出。这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氛围营造,不仅仅实现了孩子们学习的高效、品质的优秀,更提升了学生的生命质量,为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和谐作出了贡献!

    【梁 勇】我再说一说我们办学架构中“经典启蒙的国学教育”。教育的客观规律是: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塑造;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熏陶;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成年养德——真实生命的绽放。人的成长,尤其是在“童蒙养正、少年养志”阶段靠什么?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非常重要。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读经诵典了,且保证定时定量。经典诵读篇目每年累计1万字。除了每天诵读《弟子规》,并有选择地践行以外,学生要用8年时间熟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黄帝内经》《诗经》《孝经》《易经》等传统文化经典,积淀深厚的国学底蕴。经典不只可以滋养学生的心灵,我认为经典诵读还是很好的思维训练,也是最好的语言文字积累,更是启迪智慧、开启灵魂之锁的金钥匙,确实能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同时开设了书法和武术课程,通过体验一静一动两门中国功夫,让学生懂得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还开设了中医、京剧、太极等选修课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咱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陶继新】高度认可您关于读经诵典的经验之谈,因为经典之中,不只有可以丰富孩子语言的美好词句,还有可以丰盈其内心真善美的精神食粮。如何让经典深深扎根在孩子的心里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求甚解”的“素读”,日积月累的背诵。有人可能会质疑,诵读古代经典对大人而言尚且很有难度,小孩子诵读会不会难上加难?其实,小孩子的记忆与大人是大不一样的。幼年、童年时期,是孩子们记忆力很好的时候,所有的文字符号在他们的心目中几乎都是一样的,因此背诵起来并无难易之分。由于童心无邪、心无旁骛,记忆的速度更是比大人快得多,而且遗忘得也比较慢。所以,古人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背诵大量经典,练好经典文化“童子功”。尽管这种“功夫”的威力在小时候并不能显现出来,或者很少显现出来,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理解力的增强,年少时丰厚的“积蓄”就会逐渐生发出超越想象的力量。

    【梁 勇】我再介绍一下“弹性学制的双语教育”和“终身发展的全人教育”。

    关于“弹性学制的双语教育”是这样的:我们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而每个人的多元智能又各不相同,所以我们通过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培养,让每个孩子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就和马拉松长跑是一个道理。让每个孩子的不同潜能都得到发挥,我们才算做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语文与英语学科。古文经典诵读、现代文快速阅读和海量阅读教学实验,以及英语六字学习法和原典法的教学实验表明:学生初中毕业时,语文和英语素养可达到大学生的优秀水平,这为学生的国内外升学奠定了坚实的双语基础。

    【陶继新】孩子生而不同,不少固化了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磨损孩子个性与差异的同时,也将其本来就有的潜能悄然扼杀,并由此阻断了他们走向未来辉煌的可能之路。而“分层教学和个性化的培养”,不但可以为不同个性的孩子提供各自可行的通达大道,也让深藏他们身上的潜能洋溢出无限的生机。这不但会让学生当下的学习非常高效,而且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满怀信心地大步走向属于他们的幸福前程。

    在学生学习语文与英语的路上,你们探索出了一条很有价值的路径。这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语言学习的高效,不是靠枯燥地学习语法得来的,而是要靠近乎无处不在的语言环境来“熏陶”的。这样,学习不再是心力交瘁的苦役,而是变成了“道法自然”的自然之行。二是学生所读所学,必须是经典文本,而非一般语料,尤其不能是三流四流的低俗文化。因为读书有一个走向,那就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因为上乘作品,即经典作品,散发着智慧的光华,流淌着思想的光芒,呈现出语言的典雅。读得多了,孩子们尽管一时达不到经典作家的上层境界,却可以走进中层之中。而且长时间地“颂其诗,读其书”,便可“尚友”古人,慢慢体悟到大师的思想境界、做人高格,吸取其优质语言,进而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语系。可是,如果只读思想品位低下与语言俗气的下乘作品,不但不能优化自己的思想与语言,反而有可能步入“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下乘境地。

    【梁 勇】关于“终身发展的全人教育”,我们是这样做的:新学道的“全人”教育构建把身心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有效课堂教育、开放自主的学习力课程作为全人教育的基石和支撑。身心健康教育,给学生成人的起点;行为规范教育,给孩子成人的方向;有效课堂教育,给孩子成人的智慧;开放自主的学习力课程,给孩子成人的选择。终身发展立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品质的养成、学习习惯的达成,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根基。

    【陶继新】“全人教育”立足于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是决定所有学生的生命能否持久成长的必需元素,甚至称得上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大德大才之人,如果身心不健康,也有可能让德才无法施展,甚至有可能年纪轻轻就结束了生命。当年孔子的弟子子路就问过什么是“成人”,孔子这样回答:“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大体意思是,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就可以算是一个成人了。这里的“成人”,就近似于您所说的“全人”。现在一些只一味追求智育,而不管孩子身心健康、习惯养成与人格修为的教育现象,与你们的全人教育,不只在操作层面上有着天壤之别,更少了你们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的格局与境界。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21: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陶继新对话北京新学道创始人梁勇校长(下)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12/09/content_490781.htm?div=-1


   国家领导人指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是一个在文化的河流中仅有的没有干涸没有断流的文明,我们现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要从弘扬传统文化中去找我们的精气神”。

    教育部门领导专门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一是传统文化要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这是“固本”工程;二是优秀传统文化要融汇到教材体系,这是“铸魂”工程;三是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所以我们要做好四件事,第一件事是教材体系建设。选择合适的内容进入教科书;第二件事是拓展校园文化。传统戏曲、国画、书法、中医、体育、武术、太极……都可以进入校园;第三件事是加强研究和阐释。按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的原则加强研究和阐释,完成现代性转换,同时对学科建设要加强培养人才;第四是推进国际传播。不仅要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

    新学道在传统文化的课程构建上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先锋队。

    有一种学习叫“练功夫”

    【陶继新】你们在不同的场合常常说“学习是一种功夫”,可否谈谈其中的奥妙?

    【梁 勇】我们的确认为“学习是一种功夫”,因为不练功夫就不会有功底,没有功底就不会有底蕴,没有底蕴也就不会有人文,没有人文也就很难有科学。而在整个人生求学阶段,“童子功”是很重要的功夫,所以中小学教育是孩子们形成人生底蕴的关键阶段。如果说,学校课程架构相当于四梁八柱,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育策略、教育方法就是添砖加瓦了。

    因此,我们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全面实施“以品格塑造为根基,以兴趣培养为导向,以习惯养成为核心,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以知识学习为载体,以游戏活动为手段,全面开发脑潜能,系统提升学习力”的教育策略。

    我们构建的学习力课程体系依托国家课程标准,学校再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设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我们的课程体系以学习力培养为特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力为主线,结合培养目标,分为体育健康课程、中英双语课程、科学技术课程、文化艺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五个模块。其中,体育健康课程和中英双语课程是基础课程,科学技术课程、文化艺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是发展课程。同时,充满趣味、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活动课程也让学生在积极互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中西文化、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素质。

    除各种必修课程以外,新学道还开设了三大系列校本课程。一是社团兴趣课程。学校开设几十种社团(兴趣)课程,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进行选择,提升自身能力,倡导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组织力和沟通表达力。如:艺术系列的钢琴、声乐、民乐、国画、儿童画、陶艺、书法等;体育系列的篮球、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田径、棋类等;科技系列的生物、自然、DI、航模等。二是社会实践课程。通过各类研学旅行,走进自然,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职业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生存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社会、关心世界。三是主题教育课程。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主题月教育、开学前的军训与适应性训练、多形式的班会课、生活区课程等,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陶继新】“根基”者,本也,“本立而道生”。根基不牢,即使是高楼大厦,说不定哪一天也会轰然倒下。新学道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不是说教式的教育,而是实践德育,是让学生在生命场景中顺其自然地体验品格生成,这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甚至还会让学生拥有一种特殊的幸福感。所以,这样的品格塑造,不但让学生感到快乐,也能达到根深蒂固的效果。

    重视具有导向价值的兴趣培养,会让学生的学习进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审美层次,并自然而然地走进高效学习的殿堂。因为只有在心灵愉悦的时候,学习的高效才能真正实现。更重要的是,基于浓厚兴趣的学习与探索,会在学生心理上积淀积极向上的因子,甚至让他们形成终身乐于学习的优良品质。加之“核心”“主线”“载体”“手段”等各方面的合力共进,“学习力”的提升,甚至整个生命的成长,自然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你们的必修课程与校本课程开设得既丰富,又有属于你们新学道自己独特的特点与魅力。正是这些课程,保证了学生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学习高效,从而打下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激发起不断提升的巨大张力。仅三个系列的校本课程,就足以看出你们的匠心所在。几十种社团(兴趣)课程的开设,为具有各种爱好与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挥洒才思的舞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自觉不自觉地凝聚成一种同心向上的力量,并升华成为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些,都为其未来发展储备了精神“能源”。

    社会实践课程是一般学校的一个软肋,又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必修课程。孩子是不能疏离于自然社会之外的,你们的课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走进自然与社会。由此引发的不只是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热爱与关注,还会开阔他们的眼界,拓宽他们的胸怀,激发起他们的社会担当感。由于主题教育课程具有实践性,而且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不驱自动的机制,激发出生命成长的巨大力量。当然,开设这些课程是颇费心思和财力人力的,为了孩子们更好地发展,新学道选择了“投入”与“麻烦”。孔子所说的“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当是新学道精神之谓也。

    【梁 勇】我们不只是架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科学有效的课程实施办法,而且细化到了各学段、各年级。

    比如,预备班这样实施:“语文课程”开设韵语识字、成语接龙、古诗文背诵等,重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之上进行识字教学;“数学课程”进行的是系统的潜能思维训练课程;“英语课程”则以观看英语教学动画片为主,提升学生听与说的能力,培养语感。

    再如,小学部这样实施:“语文课程”在整合国家语文课程体系内容进行教学的同时,大量诵读经典,国学经典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人格,让孩子的人格趋于完美,这一定是要从小培养并坚持不懈。“数学课程”提倡探究学习、主动学习,采用建模的学习方式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数学建模是一个历经观察、思考、归类、抽象与总结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捕捉、筛选、整理的过程,更是一个方法、思想产生与选择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体系,强调不同层面上引导学生通过“悟”“辨”“用”等环节,让学生立体式全方位地理解模型、建立模型。这种学习可以进入到无意识和骨子里,成为学生真正的数学素养,最终能够跳出模,从而达到模而不模的境界。“英语课程”在国家英语教材的基础上,以《新概念》教材为主教材,可以帮助英语入门者轻松达到英语中级水平,学生掌握的单词量要远远大于现在国家开设的英语课程。

    中学部的课程实施是以国家课程为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博学、通识迎接中、高考和出国标考。语文课程里有演讲、写作、国学、阅读;英语课程则是分层教学下的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独立教学;数学课程是分层教学下的自主探究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理化课程突出环保、环境、实验、实践教学;艺术、体育课程强调每一个学生会一种乐器、会一项体育运动;社团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社团化,学生自发组建社团;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课程是在初一、初二两年的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集中授课,单科独进,形成学科素养。每周固定观看《新闻周刊》《世界周刊》;每学期至少读完16本精选的课外书籍;参加12个课外实践、参观活动;欣赏10部电影,并且每次活动结束要完成读后感、观后感;每学期要写1篇逻辑严密的论文,共完成比较大型的4篇逻辑严密的论文;每学年参加一次大型辩论赛。习惯课程包括运动、阅读、明礼;品格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品格构建课程。

    【陶继新】你们的课程,是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课程的内在规律而设置的。比如预备班所开设的韵语识字、成语接龙、古诗文背诵等,孩子们学起来会很感兴趣,且在看书背诵等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更多的汉字。这种无意识识字法,恰恰适合预备班的孩子,而且会比较深地叠印在他们的脑海里。这些字对于他们来说,未必了解其深刻的内涵,也未必会写,可耳濡目染,便自然而然认识了。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当其步入小学阶段后,一般的阅读就少了障碍,并由此喜欢上阅读。再辅之以大量经典诵读,孩子们的知识储备量就会越来越丰厚。这样,既为他们的生命成长种下了经典文化的种子,进而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因,也会对其未来生命质量的提升、对其人格的完善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学时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就会泯灭学生的探究能力,甚至让他们习惯了被动接受,消弭了主动进取的精神。为此,教师不但要大胆放手,还要研究让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这其中就必然涉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在学习方式变革中,不但会涉及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还要涉及小组之间互助学习的问题,以及小组组织建设、如何合作等问题。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养成了敢于发表见解、有理有据地明辨是非、探究深层次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也培育了理解、包容、与人友好协作的精神。这种习惯与能力以及美好的学习品质一旦形成,就不只是可以实现当下的高效学习,还会受益终身。

    【梁 勇】我们都知道,再好的课程也要通过课堂这个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与主渠道来实施。在课堂上除了坚持“六句话教育策略”,老师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采用新学道体系内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有韵律拼音教学法、韵律识字教学法、循环写字教学法、快速记忆教学法、快速阅读教学法、快速理解教学法、快速解题教学法、数学建模教学法、英语六字学习法、英语影音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备考复习教学法等学习力培养教学法。通过这些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的深入研究,进行课程整合、课程构建,同时也在加大力度实施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陶继新】这些教学法,除了让教师的“教”有法有效之外,还让学生的“学”有法有效。比如中国首篇教育学论著《学记》就谈到了很多极其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比如:“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严格要求而不压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要求严格而不施加压力,则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其他方面的论述也是精妙至极。所以,研究当下的教学法,还要学习与研究古人的智慧,包括《学记》上所说的“教学相长”,《论语》中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当仁不让于师”“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等,同时,还要学习西方的教育教学理论。当然,还要有自己的思考与创新。你们的教学法,既有借鉴,更有创造,所以,才有了有效性与极强的生命力。

    【梁 勇】我始终坚信,培养人的人比培养人更重要。在我们的体系内不仅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引领家长。选择学生,不是看重其学习基础,而主要是看其行为习惯,更要看家长和老师能否通过合作,让该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这是入学标准中很重要的一条。我们在校园里希望看到的场景是,校园里每个生命都是绽放的状态。孩子的绽放就是孩子开心,家长的绽放就是家长放心,老师的绽放就是老师安心。我们始终坚持“招一名学生,指导一个家庭,成就一个家族”的理念。这不是一个宣传性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

    我们也对老师们说:教学生,不是你有一桶水就给一桶水,而是你去给孩子指一条河,告诉孩子这桶水是怎么来的。我们鼓励并指导每个老师都成为学生的指路者、引领者。我们希望在我们的学校里,家长的学习能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无力抵抗严酷的寒冬,至少可以在自己学校里播种春天;我们不能改变整个沙漠,至少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片家庭成长的绿洲。

    【陶继新】“招一名学生,指导一个家庭,成就一个家族”说得好!你们“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充分舒展,让每一个家庭都获得幸福”的做法,真的让我深深地感动!学校教育不只是对学生负责,也要对学生的家庭负责。一般来说,不少家长并不是不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可是,更多的家长,并不懂得如何教育好孩子,不知道如何创设优质的家庭环境来“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对家长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习教育孩子的理念,学会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与学校共同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孩子成长了,家长也发展了,孩子与家长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共同体。学校教育再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孩子的成长才真正有了保障,家庭的幸福也有了保障。

    有一种评价叫“三比两结合”

    【梁 勇】新学道除了有自己的理念体系、课程体系、教研体系、培训体系外,还有自己的评价体系。

    我们的评价体系是“三比两结合”。三比是“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这次和上次比”;两结合是“展示与考试相结合,评价与成长规划相结合”。每学期至少向家长开放课堂教学两次,每学期至少向家长展示两次孩子的发展变化;在评价时体现自主性、多元性、过程性,尽可能地把“学生的学业,未来的专业,喜欢的职业,成就的事业”规划打通;强调自主成长规划,为每个孩子建立个人成长档案。通过评价,树立孩子的理想,唤醒孩子的梦想,激励孩子的梦想,保护孩子的梦想。

    我经常在不同的场合讲,考试是对的,但是应试是错的。考试是一种能力,而把学习的目标定位为应付考试,就是大错特错了。我们通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尽情释放。“展示与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培养了能力又张扬了个性。这种评价方式坚持了5年,的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展示”代替“考试”是学习力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展示是更高难度的考试。展示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1.学习动力方面。由于学生要上台面对几百名家长展示,而且现场就会给出及时反馈,为了呈现出更好的自己,他们就会更加认真积极地准备所学的内容。另外,每一次上台都能让孩子突破以前的经验局限,看到自己的潜力,积累自信心和成就感。2.学习毅力方面。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台上短短几分钟的展示,学生必须在台下一遍又一遍地练功夫,这样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品质。3.学习能力方面。首先,展示直接提升的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必须自己规划好时间,利用自己一切的碎片时间去练习。因此,展示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另外,因为展示时需要关注许多细节,还能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4.学习创新力方面。一年两次展示,展示的内容和形式都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样就会激发学生不断地思考,每次都有新的创意。因此,展示对于学生创新力的培养也是功不可没的。这是单一考试评价根本不能比的。而且在循环展示中,真正能全面开发学生大脑潜能,系统提升学生学习综合能力!

    【陶继新】“三比两结合”的评价体系,驱动的是学生自主上进的积极评价系统。学生成绩优劣的差异,有其各不相同的原因,如果一味地与他人横向比较,不但会让学困生失去自信,也有可能让学优生滋生骄傲情绪。而“三比”的结果,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会得到肯定与鼓励,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追求。而这种天天向上的自我追求,积淀而成的是天天向上的进取心与自信心。这些积极品质的形成,不但会有效地提升学习水平与考试成绩,还会对其终身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两结合”既接“地气”,又接“天气”。因为在目前以学习成绩为主的升学考试杠杆引导下,学生升学考试的优劣,必然影响到他们的未来,也必然对学校的评价产生影响。所以,任何学校,都不会不关注学生的升学成绩。有了考试成绩这个“地气”,学校才能生存,学生及其家长才能满意。可是,仅此关注还是不够的;如果能够让他们的考试成绩与平时的展示、与未来的成长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考试就接了“天气”,生成指向未来更好发展的积极的意义。如果不是真正为学生的成长着想,不是具有教育的大智慧,是难以建构出如此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的。

    【梁 勇】我们为了让全体学生、老师与家长有一个共同的行动指南,结合新学道实际,构建了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新学道幸福哲学行动指南》。这既是新学道的总纲,也是新学道的文化。因为制度是地,文化是天,制度可以防止人变坏,而文化可以引领人变好。您可以了解一下我们附在后面的这个行动指南。

    【陶继新】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行动指南。“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新学道幸福哲学行动指南》,让每一个新学道人行有思路,做有方向,知行合一。其字字句句流露出的是新学道人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大爱情怀以及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给人以春风荡漾、惠风和畅的美好感觉。这是一份家长、学生、教师的幸福哲学行动指南,更是大家共同为孩子谋幸福、为家庭谋福祉、让教师享有职业幸福感、让社会更美好、更和谐的幸福宣言!

    一所学校的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名片,一所学校的灵魂,一所学校的精气神。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相信与新学道结缘的每一个人,在追求理想教育的征途上,都会获得一种让生命向上生发的力量,让人生充满希望,让生活充实幸福!

新学道幸福哲学行动指南

    新学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构建一套体系

    理念+课程+团队+创新+发展

    二、遵循两个规律

    教育规律+人的成长与发展规律

    三、培养学生三个核心素养

    文化知识+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四、发展四个要素

    理念+人(学生,老师,家长)

    +课程+课堂

    五、坚持五个有利于

    1.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是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3.是否有利于家长的整体发展

    4.是否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

    5.是否有利于教育的创新发展

    六、做好六项精进(稻盛和夫哲学)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要谦虚,不要骄傲

    3.每天要反省

    4.活着,就要感谢

    5.积善行,思利他

    6.忘却感性的烦恼

    七、养成七个好习惯

    运动+阅读+明礼+自律+坚持+计划+正能量

    八、行动落实八句话

    1.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2.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中层领导是学校发展的顶梁柱,要起很好的表率作用;班主任是学校发展的骨干,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把热爱自己的专业和热爱自己的学生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好教师。

    3.教室是师生活动的重要交互场所

    4.课程是学生与学校发展的关键核心要素

    5.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

    6.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原点,造就子女成人是父母的一种神圣职责。

    (1)一个好家庭胜过一所好学校。

    (2)一个好父亲胜过一个好校长。

    (3)一个好母亲胜过一个好班主任。

    7.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8.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九、锻造九个终身受益的品质

    爱心+诚信+责任+自信+激情+同理心+勇敢+专注+反思

    十、培养学生的十个关键词

    1.吃苦与吃亏

    2.大气与义气

    3.真诚与坦诚

    4.守时与守信

    5.包容与宽容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06:33 , Processed in 0.0961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