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4-30 09: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nsyyx.com/blog/more.asp?name=jiahou&id=5291
教师专业成长:基于“博客”的路径选择
周彬
学校教育环境往往以工作为本,它为教师专业成长预留的空间并不大。虽然我们希望教师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可每天三到五节课的教学任务却是必须完成的;虽然我们希望教师能够直面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在学校管理中教师却必须对这些问题承担责任;虽然我们鼓励教师敢于质疑教学专家的观点与意见,可教学专家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权却是不容挑战的。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还有诸多的希望与期待,可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这些希望与期待往往被教育实践所击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博客的诞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另外一个值得希望与期待的机会,只有把握好了这个机会,教师专业成长才可能有更为美好的前景。
一、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教育博客的出现,让我们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了更多的期待。教育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世界,但正因为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它去除了教育日常生活中的习俗与权威,让教师们获得了教学理念与教育理论上的平等权。在教育博客中,每一个著者与论者都是平等的,不管我们是否认识著者或者论者,只要大家相遇在教育博客中,就意味着大家愿意抛却日常生活中受习俗与权威控制着的交流方式,愿意以平等的态度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去评论他人的思想,去接受他人的评论,这是传统的教育环境无法企及的。在教育日常生活中,尽管我们强调“人人平等”,但学校的教学传统是容不得教师个人去打破的;学校中有形与无形的等级体制是教师个人不能超越的,这些都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中的障碍。在外在教学传统的约束下,在外在管理权威的规范下,教师无法与代表教学传统的专家们平等对话,也不可能与代表管理权威的学校管理者理性探讨,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也就仅限于获得一些教学技巧上的增进了。
教育博客是每一位教师教学思想的结晶,但它更是每一位教师向他人敞开的心灵窗口。在教育日常生活中,自我生存与生活保障是居于首位的,这使得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将自己与他人相异的教学思想隐藏起来,以便赢得他人或者群体的接纳。可是,只是简单模仿或者被动接受他人教学行为与思想的人,是很难超越自我教学品位的。教育博客既是教师个人的心理与理念世界,它允许教师将自己极具个性的思想沉淀并表达出来,以赢得远离自己工作群体的他者去接受与认可,当然这种接受与认可也可能以批判或者补充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教育博客又是博客人共同的专业愿景,它允许他人从自己的角度并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评论这些极具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因此,在教育博客中,每一位教师都是个性化的,也因此而变得专业化,并因为专业化而消除了教学中诸多的非教育类的社会化因素。正是教学思想的个性化与专业化的存在,每位教师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还准备着迎接他人个性化与专业化的评论,这是彼此思想的交锋,但目的地是同一的:迎接教育真理的出现。
教育博客是个人教学思想的文库,可当它把大家的教学思想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它又成了教师们的教学资源库。在教育博客这个思想文库中,我们不但可以获得教师们精心收集到的教学资源,更为宝贵的是,我们还可以感知每位教师最为真实的教学体悟,获得他们对教育教学实践最为诚挚也是最为专业的褒扬与批判。教育博客是张扬教师个性的舞台,同时也是教师群体进行团队修炼的平台。在这儿,因为每位教师的个性而变得丰富,因为整体的丰富而让每位教师变得更富有个性与专业化。
二、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不管我们如何褒扬教育博客,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和选择,它就只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旧仓库;不管它多么的完美,它就只是一个没有汽车奔跑的高速公路。因此,教育博客既可以成为一种智慧的宝库,也可以成为浪费教师宝贵时间的黑洞。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来看,仍然需要我们理性地在教育博客中为自己选择可行的成长路径。
第一,教育博客是拿来“批判”教育日常生活的,而不是拿来“抱怨”教育日常生活的。批判是以未来为导向的,抱怨是以过去为导向的;批判孕育着对未来发展的希望,抱怨是对过去的否定,也暗含对未来的失望。在教育博客中,有些教师借用这个虚拟的空间,来发泄自己对教育实践的不满;可随着对诸多不满的积聚与回味,越发让自己对教育实践更加不满。事实上,当我们将教育日常生活用文字记录下来时,就恢复了我们对教育日常生活的理性思考,去除了我们在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激情与冲动,让我们对教育日常生活有了更为真实与理性的认识,为教育教学的未来发展赢来更为确定的未来。
第二,教育博客是拿来“沉淀”教学思想的,而不是简单地“积聚”教学故事。教育实践是锻炼教师教学能力最好的阵地,但教育实践本身并不产生教学思想。可是教学能力却必须建立在教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只靠简单的教学技能的操练,是很难达到提高教学能力这个目的的。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是在教育博客中简单地积聚教学故事,这的确可以让自己“见多识广”,但如果缺少对教学故事的分析、探讨与研究,教学故事只会让我们更为世故,让我们对教学故事学会了适应,而不是优化与改造。教育日常生活是由教学故事堆砌起来的,利用教育博客来叙述与重构教学故事,可以让我们在叙述教学故事过程中超越自我的视野,去认识教学故事中他人的体会与感受;可以让我们在重构教学故事的过程中,去反思与批判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思想与行动;当我们可以理解更多他人时,当我们理性分析自己的思想与行动时,教学思想就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出来了。
第三,教育博客是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而不仅仅是向他人展示成果的舞台。在教育实践中,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是无法利用与推广教师的研究成果。在学校中,教师只负责教自己的班级,有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只能在自己的班级中应用。这种小规模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进行研究的成本很大,但收益很小,因为享受研究收益的学生人数太少。而且,学校并没有为教师研究成果提供推广的平台,教育报刊杂志更多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成果汇报的途径,一线教师是很难有使用这些渠道的机会。于是,教师很自然地把教育博客当作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舞台。展示研究成果原本就是教育博客的主要优势,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教育博客当作展示成果的舞台,它就只成了单向度的信息传递通道,我们很难去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更难去接受他人对自己教学思想与研究成果的批判。因此,怀着学习的心态来建设自己的教育博客,更容易让自己的教育博客成为自己与他人心灵互动的平台,也就更容易让自己在互动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四,教育博客是夯实自己专业信念的“根据地”,而不是打击自己教育实践的“地雷阵”。教育博客为我们提供了零距离的交流机会,但零距离的交流机会并不必然造就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教育博客这个信息交汇的平台上,有两种情况需要我们予以警惕。其一,警惕教育实践问题的汇集打击自己对教育未来的期望。我们之所以打造自己的教育博客,我们之所以利用教育博客这个平台进行反思、探讨与研究,是因为我们对教育实践有不同的看法,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与意见。可是,如果大家只是看到他人提出的问题,并转而将自己想到的教育问题串连起来,这会打击我们对教育实践的信心。其二,警惕由于教育理论的完善而形成对教育实践的消极展望。当我们用理性的态度来剖析教育实践时,教育实践显得非常的支离破碎,教育实践在理性与理论面前就显得非常的幼稚。可是,尽管在理论层面我们对教育实践有着尽乎完美的构想,可一旦回到教育实践中,我们又必须受制于学校的办学传统,受制于学校的管理权威。于是,在教育博客上获得的理性与理论,不但无助于我们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反而让我们在教育实践面前更加的无奈。为此,要士清楚教育博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功能定位:感受问题、提出问题、交流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让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强的专业信念,有更坚定的教学自信心。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的阶梯,但对于特定的个体来说,并不是诸多教育问题的救世主;教师个人首先是自己教育问题的解决者。对教育实践,我们要走进它,但更要宽容它;对教育信念,我们要建构它,但更要养护它。
三、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
理想既是个人精神的支撑,更是个人行动的支柱。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我们也提倡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但并没有为教师的教育理想与教学理念提供一个安顿之处。对于专业的教育研究人员来说,可以通过文章的发表与专业讲座,为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提供栖息地。可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管是教育理想还是教学理念,都只是一个漂浮不定的玩物,当我们需要它时可以将它捧得很高;当我们不需要它时,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与现实中的权威、评价与利益相比,理想实在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了教育博客,就等于为我们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安了家,从此以后我们有多了一种牵挂,有了一种企盼,它的动力就来自于自己在教育博客中表达出来的理想与信念。
当教育博客把我们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文字化与固化后,我们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就有可能走得更加的稳健。可是,任何理想的东西都需要我们去精心的呵护;一旦我们遭遇到它的打击,这比教育实践中的打击更为沉重。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单元;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我们就让自己去顺应系统的惯性,去沿袭学校的办学传统,顺从于学校的管理权威。可是,当我们有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信念后,我们就必须调和办学传统与个性教学的关系,必须调和管理权威与教学自主的关系。
在教育博客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可是,从教育博客回到学校教育环境中来,我们首先是学校组织成员,其次才是我们自己。既然是学校组织成员,我们就得遵守学校的办学传统,即使自己有创新的工作思路与教学理念,也必须以适应办学传统为起点;将这些创新思路与教学理念植于办学传统中,才可能让自己得到发展与走向成功。因此,教育博客与学校教育环境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求教师的个性与创新,后者要求教师的共性与服从。对于在教育博客中生存的教师来说,只有将两者协调好了,才可能以教育博客促进教育教学,而不是让教育博客成为教育教学的“发泄场”。在不同的环境中遵守不同的规范,但将不同环境中获得的收益融合起来,才可能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合力,避免教师在不同力量的较量中为难。
在教育博客中,著者与论者都是平等的,大家都心向“教育真理”,彼此少了诸多的利益之争与权利之争。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甚至更多的管理者,这就使得教师必须先按照管理者的管理决策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个人的工作思路与教学理念往往要退居二线。当教师在教育博客中获得更多个性化的教育理想与教学理念之后,自己的教学决策与管理者的管理决策之间,就更容易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与矛盾。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冲突与矛盾,只要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理念融于管理决策之中,才可能让有效地让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学理念得到认可与实施。
总之,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校教育环境更要求我们服从与敬业,它向我们专业成长提供的空间非常有限。与之相应,教育博客要求我们的个性与创造性,它倾其所有地向我们提供专业成长的机会与空间。在教育博客中,我们要更有策略地利用这些机会与空间,以期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判断能力与执行能力。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处理教育实践中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处理专业判断与管理决策间的关系;从更为实际的角度而言,个性必须在共性的土壤中得以生长,专业判断必须在管理决策中得以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