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0|回复: 1

[新课程区] 教育报文章:18.01.02“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3 20: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
做未来教育的先行者
本报记者 黄蔚 通讯员 杜明 管雪沨

日前,常州市地理学科范式发布的课堂展示会上,学生们正上手试做等高线地形图。
戴晓娥 摄
    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表示:互联网+教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重要抓手,支持“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新业态。

    12月22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重大改革项目“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报告会在常州天宁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朱慕菊、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等领导、专家出席该活动。来自江苏省内124所省级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和51所项目研究学校的近500名校长、老师参会。

    范式研究取得新成果

    在项目组报告阶段,项目组组长陆志平介绍项目整体架构和阶段成果。他提到:项目组17个学科共51所学校协同创新、克难求进,通过学习研究、经验梳理、顶层设计、课堂实验、积累案例、提炼范式等10多个环节,先后开展省市级课例研讨活动100余次,形成2000多个常态案例,初步达到“有范有式、一范多式”的要求。随后,项目组成员戴晓娥和管雪沨分别就中学和小学的学科范式在会上做详细介绍。

    会间,专家组组长、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杨九俊教授宣读鉴定结果,与会的嘉宾们还一同迎来了《江苏互联课堂》丛书的首发式以及“江苏互联课堂云”网站发布。

    本次活动还开放8所学校作为分会场,8个分会场覆盖义务教育阶段的14个学科,邀请与会来宾走进常州市二十四中学、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北郊小学等学校的“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应用课堂,就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探讨。

    “常州教育改革发展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市教育局将其列为2017年度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常州市教育局杭永宝局长说,项目启动以来,35所天宁区学校、7所局属初中和8所外市学校共同参与研究,促进了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江苏省电教馆馆长吴胜东表示,要建立良好的推广应用机制,促进新技术新成果大面积应用,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学生受益。要关注教师应用信息化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会用、乐用、常用”。

    研究成效获得新评价

    近年来,天宁教育人紧跟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在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项目正式落户天宁。一年多来,该项目得到了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被列为2017年度全市教育综合改革项目。

    王珠珠高度肯定该项目成效。她认为,该项目围绕信息化时代学生学习这一主题,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学科课堂教学,以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教与学范式为目标,以任务驱动,探索了“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的学科范式,积累了基于范式的200多个典型案例、14个学科教学范式,以鲜活的实践证明应用驱动机制创新是深度融合的有效引擎。项目发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一系列规律,理论上实现了创新。主要包括:

    项目完成了案例研究到范式研究的转化,明确以理论概括作为案例和范式研究的基础和前置成果。项目提出辅助教学、e学习和范式研究三个阶段,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师生与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关系模型,简单明了,易于教师抓住变化的要点,把握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的核心要义。

    项目还高度概括了师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教师单元性学习设计,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共同经历从任务到问题再到更新的任务的教与学过程模型,并以此指导一线学科教师的创新实践,生成了14个学科的教学范式,体现了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

    朱慕菊认为,该项目具有两个重大的意义:一是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深度改革过程中,产生了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二是项目组在过去十多年信息化改革的基础上汲取经验,形成新范式,将对大面积互联网+教学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也有特殊的意义。

    朱卫国这样评价:项目提交了一个智慧课堂建设的江苏方案,这个方案回答了国内外同行共同关心的数字化应用难题问题。项目必将引领新一轮“互联网+”课堂教学改革的江苏行动,将专题部署“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推广与应用,促进江苏基础教育质量和品质的提升。(本报记者 黄蔚 通讯员 杜明 管雪沨)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1-8 09: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者为中心”呼之欲出

陈先哲


    ■“教育面向未来”系列评论之三
    以计算机及其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目前正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生存与实践的主导方式。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传统教育模式及学习范式必将经历一场系统性的革命。
    事实上,未来已来。目前“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风投的关注点,也成为传统教育迫切转型的风向标。然而,受市场逐利行为的引领,如今的“互联网+教育”还更多体现为一种“效率导向”,主要聚焦在通过互联网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上。但教育的功能显然不止于课堂教学一途,“教育”应更重在“育”,而非只是“教”。因此,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畅想未来教育的模样,应该立足于更加高远的期待:一是“互联网+”能否真正带来教育模式的升级迭代?二是能否迎来未来学习范式的新生?
    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将倒逼传统学校角色产生重大变迁,并以此推动未来教育模式的变革。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力量的强势介入将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格局;源自世界各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汇集,势必对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师的知识视野、能力素质形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学生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根据自身学习特点和进程安排的自主学习,将颠覆同龄教育、专业分科、学制固定、教师主导等传统教育体系和教育组织形式。更多在线教育的兴起,精准、定制、个性化的教育和学习将逐步建立,而传统大一统、标准化的考核与评估将开始分崩离析。
    “互联网+”也将推动人类学习范式的变革从“教学者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型,一个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的新时代正在到来。人类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和规模化趋势,对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学模式形成了冲击和解构;教师将由知识搬运工向信息社会引路人的角色转换,并迫切要求突破当前班级制教学范式,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事实上,伴随着学习者基于网络和个人电脑,不受时间、地点的个性化学习的展开和普及,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越来越弱化。教育民主化将进一步得到推动,因为知识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学生随时可能挑战教师,教师必须习惯并善于组织“混合式学习”,以融合面对面教育和在线学习的双重优势,并以此驱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进程。
    当然,罗马并不是一日建成的,变革和转型也不会自动实现。中国近年来在“互联网+”、共享经济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都体现出了积极的开放态度和创新精神。如何在此基础上推动未来教育的开放、融合和个性,将为中国在未来能否为“人类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提出更有力的挑战。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应借技术之红利对传统教育框架进行一些重要突破,以更主动地引领世界教育变革的浪潮。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便是推动办学资源开放化,从传统的学历学位市场模式向课程市场模式转变。传统办学模式下,学历学位市场模式占据着主流地位。前几年风靡一时的慕课,之所以一直无法取得更加突破性的进展,便是因为这些学分很难得到学校认可,不能达到给予学位的要求。因此,应该对现有的教育认证制度进行更新。只有在认证制度上取得突破,学生学习才不再局限在固定的班级和学校,而是基于互联网自由组构的学习时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组合拼图式的课程菜单。当传统学校的角色受到课程市场模式的实质性挑战并发生变迁,教育领域才会真正产生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式创新”。
    几年前,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引发的中式教育与西式教育孰优孰劣的大讨论余温未了,如今,技术变革将在很大程度上抹平文化差异,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球化变革趋势将不可避免。“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使得“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具备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使师生关系、教育机构与学习者的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将得到更加充分表现。
    当我们在谈论未来时,未来已来;当我们讨论教育的变革时,变革已至。面对席卷而来的未来浪潮,我们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务实精神和开放姿态去迎接未来教育的到来。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06:38 , Processed in 0.0643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