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94|回复: 17

[新课程区] 再回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0 15: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17 17:16 编辑

梳理下
高考
这些年
走过的路







查阅有关资料
建国后我国地理高考改革与命题变化述评http://www.doc88.com/p-0751499298227.htmlhttps://wenku.baidu.com/view/e6c072851ed9ad51f11df2df.html建国初期-1959年,地理是高考必考科目,1954年高考分文、理两大类,地理归文科类,满分100分。1955年分理工、农医、文史政治财经三大类,地理归文史大类。1959-1965年地理地理课时内容大幅减少,未列入高考,66-76全国取消高考(大学实行工农兵推荐入学)。1978恢复高考,分理工农医和文科两大类,地理列入文科大类,单独命题,满分100分。(1982年出现选择题,1986年地理考试内容增加高中地理内容,90年代选择题为不定项选择,选择题和综合题各占50分)理7文6(理科:语数外政理化生,文科:语数外政地)1994年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之名高考取消地理生物科目,实行3+2考试(理科:语数外+理化,文科:语数外+政史)。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广东率先实行3+X方案,地理作为x中的一科列入高考科目。到2002年全国多数省份实行了3+文综(理综)模式,地理作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一科,恢复高考科目。2003年新课程标准发布,宁夏等四省区率先于2007年进入心新高考。建国后我国地理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https://wenku.baidu.com/view/779b3518eff9aef8941e06cf.html




50年地理高考的历程及近年命题指导思想_张亚南
https://wenku.baidu.com/view/0d745c596edb6f1aff001f94.html







摘要:截止到2012年,高考使用课程标准卷的省份已达到24个,与之相适应,近年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的形式与内容也在不断变革,主要表现为:注重评价地理思维品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评价地理思维过程,强调考查学习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注重考查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地理认识。





试论我国地理高考改革及目前地理高考命题的特点

https://wenku.baidu.com/view/6657e6d8b307e87100f69616.html


新掌门的最新文章
恢复高考40年地理科能力要求发展概述
http://www.docin.com/p-2041173366.html





2013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0 15: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14 18:06 编辑

核心提示:1992年高考第一次有了考试说明,地理列了十项能力要求。1992年国际地理联合会通过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1992)”而地理却被高考拒之门外。90年代地理经历了被高考科目取消而后回归的涅槃。



1991


新高考带来的新思考——谈1991年“三南”高考地理试卷
作者张亚南
摘要: 1991年7月8日。海南省三亚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考场。距考试结束时间还有近1个小时,笔者步入地理考场,却见安静的教室里,只有几个考生在奋笔疾书,多数考生已停笔进行通卷检查,考场的气氢真是轻松极了。监考的教师告诉我,那些空着的位子是已交了卷的考生的。果然,操场上已有一些同学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低声谈论着什么,铃声响了,校园里立即充满了欢快的笑语声,考生们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神情——显然对自己的答卷十分满意。我走上前去,同几位同学攀谈起来。出乎意料的是,一说到试题,他们便齐声抱怨说:试题已容易得"没有意思做了"。几年以来,我们早已习惯于那种考试完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2 (3) :38-40



http://www.cnki.com.cn/Journal/A-A5-DIQU-1992-01.htm《地球》                   1992年01期      



1991年湖南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摘要】:正 试题分析今年湖南高考地理试题是采用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专为"三南"(湖南、海南、云南)改革招生考试而出的"新高考"地理试题。整套试题是150分,其中机评卷的选择题30题,计60分;人工评卷的填空题、读图填图题和综合题共26题,计90分;整套试题计五个版面,共10页,考时为150分钟,比往年地理增加了50分值,延长了30分钟考时。由于今年"三南"高考是建立在高中会考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的,又是头一年的改革试验,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难免不会带来命题工作的一定偏差,但客观而公正





1992
(1991年出版了1992年高考地理科考试说明-可由首末两篇文章来印证)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3年05期





1992年高考地理命题要求及试题解析


【摘要】:正 第一部分试题综述 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试题的编制,首次以国家教委最新颁布的《考试说明》为依据,其主体设计思想与目标是: 1.努力保持试题在考查内容、难度、题型等方面的稳定。本年度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内容覆盖率达85%左右,除地图知识(指单纯有关地图方面的知识)、南极洲、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人口和民族、中国海洋这几节内容未专门设题外,其它方面的内容都有所涉及。同时,对敏感问题亦施行了稳妥处理。例如,在占有定居人口陆地面积1/5地方发生的事情,使得世界的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此我们应作出什么反应?考与不考?如何去考?经过讨论,形成的统一意见是:复杂的事情由当地人民自己解决,不稳定的社会剧变由历史去作结论,





张亚南 , 李明 , 班武奇 -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3年06期


摘 要: 第一部分试题综述 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试题的编制,首次以国家教委最新颁布的《考试说明》为依据,其主体设计思想与目标是: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DCK199306030.htm



1992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其答案
https://wenku.baidu.com/view/badefb19a45177232e60a263.html

重视基础和能力,向会考后高考过渡——1992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1992年高考地理试题除保持近年来知识覆盖面广,难度值适中,题目的容量及跨度较大,测试的知识,尤其是初中地理知识。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DCK199304005.htm

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范围发布部门: 教育部
发布文号:
  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地理、英语、俄语、日语科范围仍是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另一些学科不能完全按照《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考试。特作如下说明:



【恢复高考40周年(24)】史辰羲:恢复高考40年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的几点变化:从几道典型难题为例





1993


关于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考地理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作者

摘要
今年5月中旬,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推出了"高考命题专家谈今年高考命题"的系列节目。为满足广大文科考生和中学地理教师的需要,特将张亚南同志在电视节目中就今年地理命题的谈话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出版源

高考往事:1993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试卷
http://blog.163.com/pking9929@126/blog/static/12708727820115724028768/

1952-1993高考地理试题及解答汇编https://wenku.baidu.com/view/aa75cd091711cc7931b716d6.html


谈1993年普校高考地理试题的设计思想及特色
作者

摘要
正 1993年普校高考地理试题的总体设计思想是:在不变中求新求异,在稳定中提高质量。 所谓“不变”,即指地理命题依然严格按照《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内容范围及各部分知识的比例、试题难易程度的比例、题目形式及题型比例等制定出整套试题的基 本模式,而“求新求异”,便是想通过高考所特有的“指挥棒”功用,以“渗透”的方式,将地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及地理学的社会功能在试卷上反映出来,以促进 中学的地

出版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4 (z1) :36-37


然后就是高考取消地理科,普遍推行会考。在世纪末广东率先恢复地理高考。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

试评’98年上海高考地理试题



作者

摘要
摘 要: 《3+X》的高考新模式正在向我们走来,未来的高考地理试题将会是什么样子,将是地理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通过对上海市’98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一、保留了地理试题传统特色经过多年的高考,我国的地理高考试题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98...

出版源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9年Z2期



从一道高考地理试题引发的思考

单咏   

【摘要】:1998年地理高考试卷第14道题是: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90°W89°SB.80°E40°NC.10°E1°SD.180°W71°N题干的两句诗选自毛泽东1958年所作的七律《送瘟神》。这种将地理知识与语言知识...

【作者单位】:                 江苏徐州市贾汪区大泉中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0 16: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11 13:55 编辑

核心提示:进入21世纪,地理教学在教改潮中风起云涌,小学科,放开大视野。考试率先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继而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与政治历史由略显弱势到终于平等均衡三足鼎立。
2003年颁布新课程标准,2006年更新了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将四项能力放在了三科之上。2007年开始了新课标高考,分省命题也达到了高峰。

专家解说2001文科综合《考试说明》
今年全国18个省市采用“3+X”的高考方式,其中广东和河南两省的综合能力测试采用“文理大综合”的形式,其他地区则进行“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考试。北京四中特级教师赵如云近年来对于“文科综合”课程的教学和考试进行了研究,并有专著出版。他阅读了今年高招《考试说明》的文科综合部分后认为,这门综合课考试的要求其实并不高,不过由于老师和学生都不太熟悉综合课,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还是比较难。综合考试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挑战,老师需要改善知识结构,学生则要力争在文科上全面发展。
文科综合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题型比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各50%。试题难易比例:难题20%,中等难度题50%,容易题30%。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政治、历史和地理单独设课,各学科的天然联系被人为割裂,高考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改变这种现象。文科综合强调考查学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今年高考文科综合并未脱离开高中生已有的文科各个单学科的知识体系,试题也以学科内知识综合题为主,而学科间的综合题所占比例较小。
文科综合的能力考查主要分为记忆、理解、应用等3个层次。记忆层次要求学生能够观察、描述基本的社会科学现象,了解社会科学现象的规律和意义。记忆的基础上学生应能理解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与结论,明白数据、图表、公式、简图的意义及其关系。最终则是能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预测,分析和说明社会现象的成因,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今的人类社会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如能源消耗、资源开发、全球环境问题等,仅靠某一学科已经无法解决,必须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才能寻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途径。综合考试正是基于这一基本思想,同时命题将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关心或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

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广东、河南卷https://wenku.baidu.com/view/fe7e285f240c844769eaeea2.htm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3hPrp7exXL.html
https://wenku.baidu.com/view/85af467ccc7931b764ce1546.html

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分析及综合试题趋势浅探
http://www.doc88.com/p-6856771286097.html
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及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分析
http://www.doc88.com/p-6741597469954.html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文科综合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内容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既反映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表现注重学生思考、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政治、历史和地理仍单独设课,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组织等均分别独立制定完成,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各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学科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和带有学科特色的思维方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内容并未脱离开高中学生已具有的文科各单学科知识体系,而是以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或背景,或是在提供新情境的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测试力图在各学科之间建立起联系,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毋庸置疑,每一门学科科学体系的建立和成就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都有其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社会需求。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为研究和解决不同的或从不同方面研究和解决问题而形成了不同的学科体系。然而,问题的产生和出现却是不分学科的。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如能源消耗、资源开发与配置、环境问题、人口剧增等,仅靠某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各学科的综合优势,才能寻求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综合考试也正基于这一事实,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
以下从记忆、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表现与要求作具体说明
1、记忆  观察、描述基本的社会科学现象、了解社会科学现象的规律及意义。
社会科学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现象的认识和研究。
如同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样,人类社会同样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在主观意志的支配下体现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因此,社会科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就是认识和研究人类社会活动现象与规律的关系。
人类社会活动的内部和现象之间是一种结构关系,这其中,地缘、事实、意识是这一结构的主体因素。地缘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空间范畴,它包括人类活动的自然条件、生存环境、文化种类等;事实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时间范畴,它包括人类活动的社会根源、表现形式、发展过程等;意识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精神范畴,它包括人类活动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信仰选择等。这三个主体因素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规定了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展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现象由地缘、事实、意识三个主要因素构成。完整地描述社会现象,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分析社会现象的内部关系。社会现象的形成是纷繁复杂的,所以,对其进行描述就不能从理论定势出发,而应从构成某种现象最显著的特征出发去把握描述的脉络,才能清晰准确地展示社会现象。社会现象是显著特征往往是通过人与自然或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显现出来。发现和分析社会现象的主要特征,就意味着掌握了完整描述社会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2、理解  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与结论;数据、图表、公式、简图的意义及其关系。
社会科学的概念与结论是社会科学领域最基本的学科语言表述单位。概念是对某一事物的理性叙述,结论是对某种过程的认识性叙述。它们是指涉及自然法则、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中带有基础性的、特征性的、规律性的语言叙述。所谓理解概念与结论是指知道概念与结论的内容、确定概念与结论的类型、区别不同的概念与结论。理解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与结论是形成科学思维的算途径,是提高学科能力的基本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社会科学的交流媒体大量地使了图表和数据。能够阅读这类资料并初步运用这种资料形式说明问题,是测试综合能力的内容之一。
在社会科学的领域内,图表、数据往往用于表现形势、环境、资源、产业、事物发展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就是一系列概念的组合。在解释图表、数据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图表、数据所展示的主要概念群;其次,要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寻找第二级乃至第三级概念群;最后,要说明这些不同层次概念之间的关系。图示有关概念是指将信息图表、数据化。这种要求只能是初步的,即能够用图表等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则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
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就是要调动所学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综合性认识。这里包括:社会现象产生的自然、历史、意识的背景,社会现象发展演变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自然现象产生的因素和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关系。
3、应用  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断、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解决问题。
运用材料的前提是阅读和理解材料。材料的形式包括现代语言、古代语言、图表、数据等。对材料的运用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针对某一问题,在材料中寻找与其有关的信息;对材料进行归纳,提出问题。不论是哪一方面,都要求对材料运用的有效性。因此,"提取有效信息",是反映资料与问题关系的核心。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有:确定材料的可靠性和典型性、包容性和局限性;提示材料与社会主题、自然现象的关系;材料与问题是否相互印证等。
判断、归纳、推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所谓科学和有效是指思维的正确性。
判断是对事物的确认。导致正确判断的因素有:对事物的现状以及流变有清楚的认识,并有足够的予以证明;有科学的观点和观念作为判断的理论支持;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述判断和清晰、翔实地解说判断。
归纳是对事物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导致正确归纳的因素有:有正确的判断作为依托;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意义;能够对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意义进行理论思考,并通过这种思考认识其他事物;将事实与理论阐释相结合进行条理清楚的表达。
推理是对事物的形成以及变化发展进行合科逻辑的理性思考。导致正确推理的因素有:有正确的判断和归纳作为依托;对构成事物形成的因素有足够的了解;对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有充分的认识;对推理根据和过程进行清晰的表述。
二、考试范围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与单科考试的测试目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都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专门知识和理解与应用能力。不同的是单科考试主要是指对某一学科基本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测试,而文科合能力测试中的试题可以是分别或同时对地理、历史和政治和三个学科基本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测试。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地理部分只考必修的内容。目前我国中学阶段的课程主要为分科课程,很少设置综合课程,因此试题的呈现形式以学科内知识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所占的比例较小,对于学科间综合的题目来说,一般是回答一道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地理和历史中2-3个学科的相关知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考试内容。
(三)地理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1、地球在宇宙中
(1)天体和天体系统  天体、恒星。星云。星座。  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概况。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3)地球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  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和自转周期,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经度的时差;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的偏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的地球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地球上的五带。
2、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特征。
(2)大气的热状况  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意义。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3)大气的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的变化。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月和7月全球高、低气压中心及其季节变化。  季风环流。
(4)大气降水  水汽的凝结。  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水平分布。
(5)天气与天候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气团及其分类。  锋面与天气。  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3、地球上的水
(1)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水平衡。
(2)海洋水  海水的盐度,气候和洋流对海水盐度分布的影响。海水的温度,太阳辐射和寒暖流对海水温度分布的影响。  洋流。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陆地水  河流的补给。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冰川的类型和分布。  地下水的来源。含水层和隔水层。潜水。承压水。
4、地壳和地壳的变动
(1)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和划分依据。
(2)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  地壳的化学组成和分层。  矿物的概念。  岩石、矿产和矿床的概念。  地壳物质的循环。
(3)地壳运动  地壳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
(4)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与更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5)地球内能的释放――地热、火山、地震  地热资源及其分布。地热能的利用。  火山的构造和分类。  地震。震级和烈度。地震的分布规律。
(6)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7)地壳的演化  地层和化石。  地壳的演化史。
5、地球上的生物圈和自然带
(1)生物与地理环境  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2)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平衡。
(3)自然带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陆地上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6、地图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
(1)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人类与自然资源。
(2)土地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土地概念。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合理利用及保护土地资源。
(3)水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前景。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4)生物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森林与环境。世界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保护森林,绿化祖国。  草场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自然保护区。
(5)矿产资源及其利用  矿产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世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2、能源和能源利用
(1)能源概述  能源及其分类。  能源的转换和传递。
(2)常规能源  煤作为能源的特点。煤的分布。  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石油资源的分布。  水能的特点。水能的分布和利用。  生物能的利用。
(3)新能源  核能的特点和利用。  太阳能的利用。  沼气。
(4)能源问题和能源利用的前景  世界的能源消费构成。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  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区上不平衡。  世界能源问题。我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3、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1)农业概述  农业生产的特点。  影响农业生产和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技术改革。
(2)世界农业发展概况  世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  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世界的粮食生产和粮食问题  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  世界粮食生产和分布  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4)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949年以来我国农业的成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抓紧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发挥地区优势。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畜牧业和水产业。
4、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1)工业概述  重工业和轻工业。  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工业分布概念。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社会生产方式;自然条件;经济因素;劳力与技术因素;环境因素。
(3)世界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世界工业迅速发展。  工业生产和布局的新趋向。
(4)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1949年以来工业建设的重大成就。  调整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我国主要的工业地区和工业地带。  消除工业"三废",搞好环境保护。
5、人口和城市
(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  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人口的迁移  国际人口的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城市化和国土开发。  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3)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化及其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制定城市规划,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4)我国城市的发展  1949年以来城市发展的特点
6、人类和环境
(1)环境和环境问题  地理环境的概念。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  环境问题的产生。
(2)协调人类发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  人类是通过发展与环境发生关系的。  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的人种、民族、语言和宗教。世界主要人种、语言、宗教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以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3、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4、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温度带。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对生产、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干湿地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的源流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的源流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目前通航河段。
6、海洋  邻近海域。海洋资源。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7、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旅游业
(1)交通运输业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主要内河航道和重要河港。  海洋运输和主要海港。  公路、航空、邮电的发展。  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2)商业  主要的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3)旅游业  发展旅游业的意义。我国主要的旅游地。
8、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9、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10、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11、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12、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三、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题型分数比例:  (1)选择题        约50%  (2)非选择题      约50%
4、内容比例:  三科的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体相当。
5、试题难易比例:  难题              约20%  中等难度题        约50%  容易题            约30%
6、组卷  试卷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单纯的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2002年高考文综(天津、山西、江西卷)地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doc88.com/p-6961562416698.html

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述评及教学之反思




体现新课标理念的2002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
《地理教育》2002年06期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ilj200206027.htm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0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14 17:42 编辑







文科综合考试说明是记忆、理解、运用三项要求,而地理单科考试(广东的x,江苏的3+1等)依旧遵循了以前的十项能力要求。
教育部考试中心2004年地理科《考试大纲》提出的考试能力要求

  一、考试能力要求  ?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原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高中部分)修订本》(不含高中地理选修课?部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以及“教学内容调整意见”等文件精神,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订本学科考试内容。?

  1?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    ?
(备注:92年:1.记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记忆重要的地理数据;知道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
  【注意】  重要的地理事物主要指教材和《考试大纲》中涉及的大洲、大洋,主要山脉、河流,主要国家、城市、交通线、人口等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以及它们的名称和空间分布等。地理数据应属于地理事实范畴,在地理知识体系中起着“定量”的作用。涉及的地理的重大时事,主要是指见诸报端、具有全国或世界意义的,又未能写入教材中的地理新事物,或地理研究的新成果或新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重大成就,地理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2?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备注:92年考纲:第5条: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   

  【注意】  地理概念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地理原理、分析地理特征、总结地理规律等,是需要以掌握地理概念为前提条件的。?

  3?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本《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世界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 
备注:将92考纲8分成了3、6两条,将原9合并)?

  【注意】  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主要是要明确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认清区域中主要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从对这些特征进行对比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加深对我国区域地理特征的理解。?

  4?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备注:合并了92年3、4条。3.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
4.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5?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 
备注:92:2.描述、概括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 。该条增加了理解?

  【注意】  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指气象气候、河湖水文、地质地貌、太阳辐射、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主要包括工农业生产活动、人口和城市、资源和能源、交通和贸易、环境和环境问题等,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保护、土地的利用、资源开发等。?

  6?认识和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备注:92:8.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7?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
(备注:92:7.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并运用其对地理问题进行 综合分析;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比较和分析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注意】  地理基本规律主要包括分布规律、运动规律和变化规律等。?

  8?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

  9?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
(备注:增加8、9两条替换原92考纲第6条:通过对地理事物的认识,结合地图掌握它们的时空分布,理解其空间结构和联系
  10?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备注未变化)    

  【注意】  文字准确,指的是考生对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描述以及对考生自己观点的说明、论述要符合语言的使用规范。条理清楚要求考生的说明、论述有条理。逻辑严密则指的是考生所论述的内容应该主旨明确,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92年高考说明
3+x地理单科
1.记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记忆重要的地理数据;知道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
2.描述、概括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 。
3.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
4.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5.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
6.通过对地理事物的认识,结合地图掌握它们的时空分布,理解其空间结构和联系
7.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并运用其对地理问题进行 综合分析;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比较和分析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
8.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9.掌握本《说明》要求的世界各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
10.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1?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
2?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
3?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本《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世界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
4?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5?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
6?认识和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7?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8?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
9?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
10?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0 16: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11 14:55 编辑

  

2003年与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对比文科综合

http://www.docin.com/p-48865443.html

网传的消息,但也反映了当时的部分实情(两位中一位是国家考试中心命题处处长文综组长,另一位是湘教版教材主编,新课标(2017)研制组组长

张亚南、朱翔教授关于2004年高考的谈话

           

(一)朱翔教授讲话要点(湖南师范大学国土学院朱翔教授,国家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

1、关于高中新课程改革:2004年江苏、广东、上海、海南进行试点,2005年全国推广,湖南省应该在2005年进入。

22006年高考将使用课程标准。目前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进行命题。(备注:实际是2007宁夏等新课标区使用新课标命题

3、高考试题难度系数一般在0.55左右(0.5~0.6之间)。今年的难度系数是0.58

4、关于高考区分度的理解,假设总分是100分,其中20分是送分,一般学生不用费脑筋就能做出来,20分是难题,一般学生都做不出来,所以,高考不能从第1题做到最后一题,而是先从容易的题做起,从易到难。坚持“到手就是财”的原则。

5、政治不赶时髦,5月份以后的时事内容一般不会考。太敏感,影射性太强的内容一般不会考,至少不会直接考,民族无小事,国际无小事,宗教无小事。

6、高考考的是真理,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内容不会考。新旧教材提法不同的内容,要么不会考,要么都算对。

7、关于文综:(1)出题要“多炒菜,少拼盘”(2)对综合题的作答,要求学生从空间、时间、世界观、综合等四个维度去思考和回答一个问题。

8、综合怎么考,一要扣住综合的精神,即考试说明的有关要求,二要扣住综合发展的大势和社会发展的主流,即可持续发展,其中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主要的。(备注:综合被理综玩坏了,至今只有北京卷坚持学科间综合题)

9、关于正确处理中国的八大关系:①东西关系;②城乡关系;③当前与长远的关系;④中外关系;⑤沿海与内地的关系;⑥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⑦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关系;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

10、高考考案例,要渗透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实践,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地理,分析的成分加强,探究的成分加强。要求教师平时上课时要注意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分析案例要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环扣一环,联系地分析问题,不要形而上学。

11、其它问题:①城市化问题与城市规划问题;②国企改革;③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④安全生产;⑤农村税费改革;⑥全面小康;⑦神舟五号;⑧资源调配;⑨东北老工业区。

                  

   (二)张亚南教授讲话要点(教育中心命题处处长、教育部考试中心副研究员,高考文科综合命题组负责人)

1、关于“神舟五号”。不涉及可能谁都通不过,综合程度和难度都比较大,唯独地理不好综合,基本原则仍然是能综合就综合,不搞形式上的硬拼。要出题,也可能只是一个背景材料。

2、关于“能力立意”。考试内容由考试目标决定,考试目标又是由教学大纲和教材决定的。

3、关于考试内容。内容首先定位于学科主干知识,不能太细。考查的应该是学科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综合题如果偏离了学科主干知识,那么在试题中就应该提供充足的辅助知识去帮助学生理解答题。

4、关于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地理思维的方法,掌握地理规律以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于地理教材。根据新课改理念,教材应该是素材,教师不应对教材产生过分的依赖,甚至把教材的每一句话都奉若神明。如有的教师总是纠缠于“热带荒漠”和“热带沙漠”的区别,认为“热带荒漠”是指植被,而“热带沙漠”是指地貌,这种区分其实是教条化了。地理高考命题的材料都来自社会,图表可能来自近几年所做的研究工作,也可能来自国家的统计年鉴。考试应该是考生地理文化素养的重新调用。教师通过教教材,应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6、关于“热点问题”。到底什么是热点?有没有权威机构的认定?国家考试中心命题组没有热点这一概念,至少不会去刻意追求它。高考命题的材料和切入点都是随机的。高考试卷应该是一部学术作品,必须经得起科学的推敲和实践的检验。它不是新闻,更不是媒体,不可能去追逐新奇和怪异。高考所要考查的应该是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以及各种能力的积累。热点问题不必集中教学,一切应回归到本源(正本清源),不要被太多的时髦把思想搞乱了。热点问题也没有特别的时间性和地域性,有些问题是永恒的热点,如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等。

7、关于文科综合(新教材卷)三科的分值比例问题。史地政三科都是100111。这是基本框架,可能稍作变通,但变化幅度比较小。

8、关于开放性试题问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高考中应该体现。多以半开放性试题(即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出现,完全开放的试题(即没有任何参考答案,学生可任意发挥),在高考中是无效题,不会出现。

9、高考地理命题的基本原则:①考查地理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是思维方法);②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如识记、理解、分析、归纳与综合等,其中发现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③用学科术语阐述、论证本学科问题的能力;④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⑤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原则。

10、其它问题:高考命题严格执行《考试说明》,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教师应密切关注《考试说明》。文综三科的切入点是随机的。凡新旧教材中不同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应避免。凡旧教材中有,而新教材中没有的知识高考不会考。学习是一个整体,教学中应整理出知识脉络,教会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初、高中地理以及高中地理必修与选修的分值比例不作硬性规定,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选修课都应作系统复习。

11、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15: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变化及解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15: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11 16:00 编辑








2006年高考文综地理新大纲解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16: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13 19:56 编辑

2007年宁夏实行新高考了。
(新课标高考进入省份(2007(4)2008(5)2009(10)2010(15)2011(19)2012(23)2013(除广西外?)参阅http://www.xingyun.org.cn/thread-5216-1-1.html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说明

http://edu.qq.com/a/20061116/000083_14.htm




能力要求从文综三科的总要求,变成了单科分别表述,从表格变成了文字。
(2007年宁夏)Ⅱ能力要求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正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能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
四、探讨和解决地理问题
1、能发现或提出科学合理的地理问题。
2、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地理问题。
3、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探讨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宁夏教育》                   2007年03期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宁夏)》的解读  地理
蔡建民   【摘要】:2007年,宁夏、广东、山东、海南等4省区的高三学生将迎来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宁夏2007年高考改革新方案已得到教育部批准。新课程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意义深远,事关重大,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刊就此特别邀请自治区教研室的同志对教育部审定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宁夏卷)》进行解读、评析,以使教师更好地指导考生复习,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XJY200703009.htm

2007宁夏卷
https://wenku.baidu.com/view/42df47eb0975f46527d3e157.html

2008宁夏卷
https://wenku.baidu.com/view/f109024203d8ce2f006623c5.html?sxts=1531297512865

但是自命题的山东依然采用文综表格形式






要求 目标
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题目的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理解考试要求
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地理解,并合理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
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必要的判断
根据试题的要求,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重要信息,理解和分析问题
根据试题的要求,自主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及基本技能解决问题,适当体现学科渗透
描述和阐释事物
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描述或说明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发展过程、基本观点等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并把握相关事物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分析、比较试题所涉及的事物、现象,作出科学的综合阐释
论证和探讨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问题
运用批判、借鉴、引用、比较、归纳等方式,对有关现象、问题(或某些观点)进行论证、评论,提出的论据要充分,结论要合理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2008
要求 目标
I
II
III
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题目的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理解考试要求
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地理解,并合理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
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必要的判断
根据试题的要求,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重要信息,理解和分析问题
根据试题的要求,自主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及基本技能解决问题,适当体现学科渗透
描述和阐释事物
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描述或说明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发展过程、基本观点等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并把握相关事物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分析、比较试题所涉及的事物、现象,作出科学的综合阐释
论证和探讨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问题
运用批判、借鉴、引用、比较、归纳等方式,对有关现象、问题(或某些观点)进行论证、评论,提出的论据要充分,结论要合理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8



2007年高考山东省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综(地理)https://wenku.baidu.com/view/cc99b262ddccda38376bafb8.html

http://edu.people.com.cn/GB/8216/31559/77219/5295643.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19: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14 10:50 编辑

2011年高考说明是这样子的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科部分。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见下表)
目标\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正确表达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
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地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此、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合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本项要求是在通用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1)对地理概念的描述
  (2)对地理事物的特征的描述
  (3)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
  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1、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
  2、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2103年除广西外都进入了课标卷,这是考试大纲的说明
q
q
第一年进入课标卷的四川的考试说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19: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年山东的考试说明
2014年山东省高考考试说明.文科综合.地理
.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二、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确定文科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体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略)   历史(略)
  地理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其中,必考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山东省地理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确定2014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地理选考部分的命题范围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模块的内容。
另外,由于高中与初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考试中将会涉及初中地理课程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3 20: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13 20:26 编辑

2013年除广西外都进入了课标卷高考,分为全国1卷(沿海)和全国2卷(内陆)。
2016年收回了大多数省份的自命题(除北京天津江苏海南和新高考实验的浙江上海外)分为全国1、全国2和全国3等三份试题。

全国卷I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

全国卷Ⅱ适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

全国卷Ⅲ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2014-2018高考试题http://www.zxxk.com/gaokao/2018shiti/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4 11: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14 11:45 编辑

2017年12月15日,教育部考试中心网站正式公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总 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地 理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 3,以及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
  规定的要求。
  1. 宇宙中的地球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选考内容
  选考一 旅游地理
  (1) 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2.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 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 旅游与区域发展
  (1)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 环境与环境问题
  选考二 环境保护
  (1)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 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 环境污染与防治
  (1)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 环境管理
  (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4 12: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14 17:36 编辑

逐行逐字对照2018与2017《高考考试说明》,以下科目(英语、生物、地理)无变化。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4 18: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14 20:46 编辑

教育部考试中心解读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8c50f0102x1uk.html

2016年10月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解读报告会在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举行

地理学科分会场,教育部考试中心地理学科秘书史辰羲老师从地理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修订要点和地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举措等两个大的方面与我区各地州(市)的地理教研人员、一线教师进行了交流,并回答了一线老师提出了一些疑问。
   一、修订地理考试大纲,是为了优化考试范围,凸显改革的要求。
   1.选考题由三选一变为二选一,删除了“自然灾害与防治”,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中任选一个,并不是在地理高考中不在考查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内容,在现行的《地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地理科必考内容中有“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已包括“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的内容,在近年的高考地理必考部分也有涉及相关内容的试题,所以单独设置选考属于重复考查,故删。这部分内容仍需在必考中予以高度重视。
    2.地理高考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依托地理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地理综合思维(知识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综合)、注重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社会上的现实地理问题);并注重展现创新意识(情境创新、角度创新、功能创新)。

二、地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举措、坚持高考的立场(四有:有态度、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

态度:立德树人与人才选拔相结合。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人地关系为支点,充分发挥地理试题的育人价值和人才选拔功能,解决选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具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具有保护资源环境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律意识;形成文明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形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1.1 生态保护成就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 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 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5示意1976年、1987年 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016•新课标Ⅱ卷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1.2 环境保护法治建设成果

法治不仅是人对社会的管理,也是对自然界的合理利用 ,不仅要保护人的权利,也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直指违法成本高、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 。


44.(10分)环境保护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 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2013•全国卷(课标II)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 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 治理的原因。

高度: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相渗透。体现考生综合素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展示考生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强调地理就在身边,注重弘扬中华传统优秀传统。

2.1 农业生产因地制宜

北魏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第三》提出:“顺天时, 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反映 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 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 见图2)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 的记载。据此完成4~5题。 (2013•海南地理卷)



4.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 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 ②海拔较高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年温差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 聚落选址顺应自然规律

《管子·乘马篇》中所列选择国都的原则体现了顺应、节约和变 通的主动顺应思想,“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高毋近旱而用水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才,就地利,故城 国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 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 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11~12题。 (2013•海南地理卷)

11.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1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2.3 天人合一思想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 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图所示)。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2016•海南地理 卷)

力度: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相碰撞。考查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注重必备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新旧思维线索联系起来,思考并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1 考查学习能力,引导批判思维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 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 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 成4~6题。 (2014·全国卷(课标I))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 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3.2 考查思维过程,突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 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 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 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5·新课标I卷【解析】)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 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3.3 考查思维品质,鼓励创新思维

某学习小组在探讨“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发现德国鲁尔区 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开发了能够吸引 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史,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 产旅游产品。

  指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2014•全国卷(课标II))

该题答案不唯一,允许多元,鼓励学生利用条件进行大 胆而合理的猜想,得出结论。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从而保证试题较好的区分度。

温度:人文情怀与理性思维相激荡。注重题目情境创设的新颖性;采用散文、游记、民谣等多种形式呈现材料;体现学科特色、兼具人文情怀与理性思维。


4.1 情景语言优美,贴近生活实际

☆2016全国I卷42 .旅游地理题散文对“赛秋”民俗的描述:“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 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 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 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2016全国III卷36. 题用游记对内格罗河景观的描述:“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 (图6)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 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 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
4.2 兼顾经济水平差异,城乡差异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 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 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 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 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 60%以上。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2016•新课标Ⅰ卷
【解析】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花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2、发扬命题传统:

多年来地理命题遵循的传统即选材突出大主题(如全球研究重点、国家重大政策、社会关注热点);问题设置选择小切口(一般选择具体的研究区域、具体的研究对象);深刻挖掘自然延伸的逻辑链条。


三、其他:2017年地理试卷的文字量将减少,长度变短。

全球变暖 长白山冻害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 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 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2014•全国卷(课标II))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A.年降水量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4 19: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益民 于 2018-7-23 15:35 编辑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邵英 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地理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史文印 河北省遵化市第一高级中学 高级教师

《中国考试》2018年第1期第3945
http://www.nxyc9z.com/newsInfo.aspx?pkId=12041


地理核心素养解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21: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重庆星韵地理研讨会
结实一位独特的大咖,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沙爷爷。
不久之前才看到严老师在2016年的讲座ppt,特转载一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07: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聚焦核心素养 凸显时代命题
——专家解析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

http://www.jyb.cn/zgjyb/201806/t20180609_1105082.html
地理:

紧扣新时代主题,突出核心素养考查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认为,地理考题注重通过人地关系,传递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培养可持续发展观,促进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凸显。

“今年的地理试题很有意思,以全国Ⅰ卷为例,两个关于河流的主题,既有通过总体情境创设考查考生理性综合分析能力的试题,又有具体到黑龙江乌裕尔河一条河流的情境,来考查考生的高阶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地理特级教师戴申卫认为,今年地理试题总体质量很高,有很强的代入感,既有利于考查考生多方面的核心素养,又有利于推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积极转变。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介绍说,今年地理试题结合学科实际,通过精心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设计情境,深入挖掘其中的地理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合作共赢等观念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使地理试题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开阔考生地理视野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全国Ⅰ卷第36题依托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创设情境,还是全国Ⅱ卷文综第43题、全国Ⅲ卷文综第3至5题涉及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产业扶贫,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等精准扶贫举措设置问题,都是对考生“用地理的眼光”观察时事、认识世界、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能力的考查。

戴申卫坦言,对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并不容易,今年的地理试题恰恰覆盖了这些方面。

“出题的很多背景材料都取材于现实中的动态性、两难性的劣构问题,有效避免了以往基于良构问题而带来的高分低能现象。”戴申卫说。(本报记者 柴葳 王家源)

本报北京6月8日电

《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09日第2版 版名:逐梦·2018高考特别报道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8-11-30 07: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q88UH86cZSMizNTw#rd

根据2018年11月29日下午举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网络培训《地理》学科专家讲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突破与创新”整理。主讲专家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原总编辑韦志榕。经专家同意,整理发布。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可下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大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从课程到高考,一整套制度性措施基本形成,高中课程改革进入“快车道”。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4年)形成育人大的格局。

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
研究和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

小背景:高中地理课程十年改革的经验和问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得到了高度认可,认为通过重构课程体系,重选课程内容,在原有地理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取得了突破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地理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

成绩:
教师认同“三维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教学目标只重视落实“双基”的状况。
教师认同地理课程结构,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开设,突出了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体系不刻意追求地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避免了过于专业化和学科化。
教师认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并且积极付诸实践,传统课堂上“满堂灌”“一言堂”的状况有明显改观,探究式学习方式渐成气候。
教师认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

问题:
存在两种倾向,使教育目标无法在同一个学生身上得到“整体表现”,削弱了课程的“育人”价值。
从课程内容的布局来看,出现有些模块内容容量过大,与教学课时不匹配的情况;一些主题教育内容,如地球科学、海洋权益、国家安全等应适时补充到课程之中。此外,生活性、实践性的内容明显不足。
总体来看,教学仍然没有摆脱“教知识”的窠臼,尤其是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自然和社会的地理实践活动凤毛麟角。
没有学业质量标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不配套,教师无所适从。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加强课标修订的顶层设计。
以解决地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确定课标修订的重点。
以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为突破口,带动课标其他部分的研究和修订。

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创新点

创新点之一: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材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 地理核心素养的定位

把握要点: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相对上位) 通过教育形成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具有重要的综合育人价值。

2.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科表现

人地协调观: 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一种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行动能力和思维品质

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地理核心素养等级的划分,主要考虑了两个向度,一个向度是“情境”,测评学生在不同的情境状态下,能够做什么。“情境”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由简单到复杂,由具有良好结构的情境到不良结构的情境。

另一个向度是“深广度”,测评学生在一定的情境状态下,能够怎样做。“深广度”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也由易到难。对每一个地理核心素养不同水平的描述,是对该素养学科表现的反映,不结合具体的地理课程内容。这两个向度相辅相成,构成了不同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4. 地理核心素养体现在课标的不同部分

体现在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

1)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 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

3) 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4) 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准确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科学测评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体现在课程目标中

1)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影响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认同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人地协调观)

2)学生能够形成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的额地理环境特点,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综合思维)

3)学生能够形成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洞察力,并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区域认知)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

体现在课程模块的设计中

1)内容要求:学习哪些内容。

2)教学提示:用什么方法学习。

3)学业要求:学习的结果怎样。学习这个模块之后,学生应该达到的、以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业成就要求,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创新点之二:三类课程合理配置

进一步优化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课程内容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

创新点之三:四个等级划定标准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1. 学业质量标准是一种什么样的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成就表现标准。

学业成就体现的是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

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即水平的高低是通过“表现”展示出来的。

表现标准侧重检验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能做什么”“会做什么”,更加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

2. 学业质量标准的设计思路是怎么样的?(一依据一结合)

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分级依据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分级,体现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根据《高中课程方案》对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定位,学业质量标准主要结合这两类课程的内容。

学生完成地理学科学习任务后,地理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学业质量标准。

3. 学业质量标准的不同水平是怎么样划分的?

知识与技能
行为动词:认知性的,如说明、说出、解释等。用程度差异的形容词加以区分,如简单、初步,复杂、综合等。

思维方式
行为动词:辨析性的,如辨析、分析、评价等。用程度差异的形容词加以区分,如简单、初步,复杂、综合等。

问题情境
与核心素养分级相一致。熟悉、简单的情境、给定的简单情境、给定的复杂情境、现实真实的情境。

实践活动
行为动词:行动性的,如观察、实验、模拟等。他人指导、与他人合作、简单实验、复杂实验、合作完成、独立完成等。

4. 学业质量标准水平是怎样描述的?(四个基本原则)

学业质量标准的表述重视对核心素养的落实。

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与相应的课程内容相对应。

学业质量标准的层级与核心素养的层级水平相对应。

学业质量标准的不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进阶思想。

5.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

理解和把握评价的目标,有效测试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预期表现。

构建测评框架:测试内容、具体任务、试题情境。

提供测评结果反馈:制定等级化的、描述性的评分标准。

专家简介
韦志榕,女,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原总编辑,曾主持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科研工作,尤其对地理和社会课程、教材有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体会。主编人教版地理、历史与社会教材,主持国家或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组负责人之一。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2017年被聘为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06:27 , Processed in 0.17742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