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6|回复: 0

王松泉 板书学(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7 16: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章 板书教学的原理

    第一节 板书教学的教学论原理

  板书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板书教学的规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研究板书教学的原理。与其他内容和其他形式的教学一样,板书教学符合教学论的一般原理,而以下一些原理在板书教学中则体现得更为充分。
  
  一、双边活动原理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育和培养人的目的而进行的相互联系活动的方式。”(〔苏〕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910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教学手段(包括板书图示手段)认识周围世界的;教师则要通过教学手段(包括板书图示手段)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由此可见,板书教学能够促进师生双方更好地把教与学沟通和结合起来。教学中,或让学生发表意见由教师板书,或启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板书,都有利于教与学的沟通和结合。一些国家不少教师在板书教学中实施的步骤明显地体现了板书教学双边活动的原理──
  一种是四步法:
  第一步,教师揭示板书图示;
  第二步,学生笔录板书图示;
  第三步,学生对照板书复习;
  第四步,学生参考板书答问。
  一种是五步法:
  第一步,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揭示板书图示大纲;
  第二步,学生对照板书图示大纲自学;
  第三步,学生自行编制具体图示;
  第四步,围绕板书图示组织讨论、修改;
  第五步,借助板书复习、巩固、练习。
  一种是六步法:
  第一步,教师讲解教材;
  第二步,教师出示图表;
  第三步,学生消化图表;
  第四步,学生按图复习;
  第五步,学生默书图表;
  第六步,学生看图答问。
  上述三种步骤中,前两种是中国板书图示教学法常用的步骤,后一种则是前苏联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示法采用的步骤(见
《新知识词林》,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年版,第184页)。中国的许多教
师在运用板书图示导读法、结构图解法、形象化图析法等时,比较注意引导学生一起参与板书图示的编制和使用,而且重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前苏联的纲要信号教学法也十分重视师生双边的结合,但更多地侧重于记忆。前苏联的一批从事教育实验长达2540年的教师和学者认为:“比如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С·Н·雷先科娃的纲要略图,·Π·伊万诺夫培养创造性方法中的行为可见模式,Е·Н·伊利英的纲要细目,Д·Е·奥戈罗德诺夫教学法中的声乐纲要,虽然纲要的形式各有不同,但原则的共同性却显而易见:为了使哪怕能力最差的学生都能在黑板旁充分自如地回答问题,不致于影响全班的课程进度,学生面前就应当有纲要。纲要不是以表格形式出现的直观教具,而是叙述某件事情时提供的线索、解题时提示的规则和方法。能力差的学生跟能力强的学生相比,运用纲要的时间要长一点,但这个差别在班上不明显,所有的学生都能很有把握地回答问题并无愧地取得优良成绩。”“尤其值得一谈的是沙塔洛夫发明的纲要信号。这不是示意图,而是一套供思维用的关键符号:标志和其他纲要,是分置在板面上的特殊形象。纲要信号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收缩和展开有关的内容,这种收缩与展开的技能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的,它大有助于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С·Н·雷先科娃等: 《合作教育学》,苏联《教师报》19861018,转引自《外国教育动态》1987年第4期)
  
  二、参与过程原理
  如果说过去我们的教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往往只学什么而不知如何学的话,那么,在现代和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十分重视过程,使学生不光知道学什么,而且知道如何学。事实早已证明,成功的教学应能引导学生参与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且着重总结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活动过程,总结由已知到未知的转化活动过程,总结由认识到实践的转化活动过程,总结由理解到记忆的转化活动过程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板书教学的过程正是揭示和组织学习活动的动态过程,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认识过程,而不是只给现成的结论。
  
  三、注重结构原理
  布鲁纳认为,教学应有效地教授基本结构或者提供形成结构的学习条件。板书教学则能有效地显示教材的内容范围和结构体系。因此有人说:“结构主义方法在教学中最为瞩目、最有成效的运用,当首推板书设计。” (齐宝泉:《结构主义方法在教学中的
运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3期)特别在我们对
学生进行知识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把握各类知识的结构体系而描画“知识树”,把知识“串珠成线,结线成网,套环成链”时,板书图示就能够起到别的教学方式起不到的积极作用。

  四、直观教学原理
  教学需要利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板书教学正可以通过黑板、投影、录像中的文字、图象演示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语言表达力。前面已经说过,让人识别一种东西,所用方法不同,所需时间也不一样:语言描述需要2.8秒;线条图画需要1.5秒;黑白照片需要1.2秒; 彩色照片需要0.9秒;直接看实物需要0.4 秒(滕启:《谈沙塔洛夫教学
法理论与实践基础》,《教材通讯》1987年第6期)。 在引导学生研究
各种现象或事物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获取一些感性知识,这就要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过程恰当地加以组织。但是这些现象和事物无法在教室内样样直接让学生见到。在这种情况下,板书图示、图表图象等教学手段同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感觉──直观形象。板书教学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学生从感觉──直观形象出发去认识现象或事物的内在本质。“这一转变同抽象思维有关,同使用抽象概念有关。同时,感觉──直观形象可以为思维提供必要的信息,使思维同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经常保持联系。”(()М·Н·斯
卡特金:《中学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00页)。感觉 ──直观形象的两个基本职能是:完成认识职能,用抽象概念中所缺少的许多细枝末节丰富思维过程,进一步揭示所研究事物或现象的内部特征;控制人的认识活动。感觉──直观形象的特点是,它是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丰富的。专门进行的试验证明 ,“直观形象在抽象思维阶段, 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 М·Н·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年版,
300页)因此, 在揭示被研究现象的本质的阶段,必须大量使用
直观的教学手段,而板书正是这样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例如教学说明文时,教师固然可以直接向学生展示和介绍某一物体的外形和构造,但它的有关特点,尤其是内部机能和工作原理,却只有借助板书图示或电化图象才能表述清楚。因此,可以断言,即使在抽象思维阶段,教学手段(包括板书图示手段)也是教师不可替代的助手。这是因为,“直观形象历来是思维不可缺少的成份和前提。无论思维达到了何等抽象的程度,它多多少少也需要感觉直观性,需要形象性。”(()М·Н·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人民
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301页)

  五、促进发展原理
  教学具有多种任务,板书教学则有利于多种任务的完成。利用板书不但能更好地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促使良好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形成。即以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而言,板书教学法就符合学生在学习中的认识发展规律,因而更能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认识同所有人的认识一 , 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回到实践中去。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板书图示的实质,正是科学知识的形象化,抽象理论的具体化,通过它,可以实现直观性与抽象性的统一,经验概括和理论概括的融合,从而使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使认识得到发展。
  

    第二节 板书教学的心理学原理

  板书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现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时时处处涉及到教学的心理因素。有效地利用这些心理因素,正是板书教学获得成功的基本原因。

  一、板书教学的感知原理
  板书有利于突出感知对象,使学生易于接受信息。心理学实验的数据告诉我们,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 90%以上来自眼睛。以现代信息科学的观点分析,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接受、加工、储存和运用信息的过程。语言能传递信息,文字、符号、图象同样也能传递信息。现在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纯图片而无文章的新杂志(参见《中国报刊报》,1987613日)。在教学中,使用传统
的讲述法,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觉去接受信息,学生的思维必须随着教师讲述的速度和层次进行,思维活动不能间歇,神经系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极易疲劳,影响效率。而如果把口头讲述与具体形象的板书图示结合起来,用板书突出重点,重要部分用不同线条、不同色彩、不同字体标志出来,就会显得醒目, 从而有利于突出感知对象,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板书有利于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促使学生获得正确和完整的认识。实验研究表明,对同一事物,看一遍比听一遍所接受的内容要多1.66倍。学生单凭听觉获得的知识,只能记住15%,而运用线条图象使视听结合起来,学生就能记住65%以上。另一个现代教育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同样学习一份材料,采取传统的口授办法,仅让学生听,3天后的记忆率为15%; 采用观察的办法,仅让学生看,3天后的记忆率为40%;若视听并用,3天后的记忆率为75 (参见《中小学电教》1986年第4期,第12页)。由此可见,在进行板书教学时,学生在感知板书图示的过程中,视听觉等分析器同时活动,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感性知识。而且由于各种感知的相互校正, 就更有助于提高学生感性认识的精确性,便于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感知事物的不同特征,促使耳目口手脑等并用,对事物获得正确和完整的认识。
  此外,板书还有利于揭示观察顺序,便于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对观察对象进行分析、综合与比较。
  
  二、板书教学的记忆原理
  板书利用了记忆的生理机制。人类的记忆,除了有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由于词的参与,人们不仅可以在头脑中建立具体事物之间的暂时神经联系,而且还能建立词与词的联系。这就使人的记忆内容极大地丰富起来,并且使记忆更加容易进行。板书所使用的经过精心选择的词语,配之以符号和图表,就更能在记忆活动中起指导和调节作用,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记忆活动,不但有助于形象记忆,而且有助于逻辑记忆。  
  板书有助于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相结合,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相结合。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易于记忆,而板书图示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具有积极作用。板书既照顾到学生的兴趣、需要、情绪和活动目的,又要求学生以明显的意识参加智慧活动,并配之以高度的注意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有助于记忆,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板书中总有需要学生机械记忆的内容,如人名、地名、时间、数量等,但更多的是通过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要求他们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积极思维,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的材料。板书教学正可以在这方面发挥自己的长处。
  板书有助于保持记忆,防止遗忘。大脑的记忆过程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板书教学这种条分缕析的工作过程就有利于信息在大脑中顺利地进出。系统性板书不仅能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而且能把词编码储存在长时记忆里。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学习者识记和理解段落中词语的效果高于识记和理解句子中词语的效果;而识记和理解句子中词语的效果又高于识记和理解单词的效果。板书图示将学习内容组合成记忆单位,就有利于学习者保持记忆,防止遗忘。心理学的实验还表明,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材料时,采用直观的手段,能够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人脑对图象的记忆能力要比对文字的记忆能力强得多,而且保留的时间也长。据研究者估计,人脑中储存图象的记忆量约是文字的1000 (李东:《浅谈“图象
记忆法”》,《记忆》1989年第二期)。生活中许多事例也都说明图象
比文字容易记忆:你也许忘记了某人的名字,但对他的容貌却留有一定印象;英语单词难记,但如果转换成图象则比较容易记忆;看小说总没有看电影留下的印象深……大脑易于接受图象这一道理正可以为板书教学所借鉴。板书图示正是运用图象等直观手段使抽象的学习材料显得形象化,因而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板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组织识记材料的能力,板书的系统性提供了知识经验的系统化条件,经常地使用这类板书,就有可能使学生的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和已有的暂时神经联系彼此融会贯通起来,从而形成关联的延续的知识系统,保证记忆的准确性、持久性和准备性的发展。
  
  三、板书教学的思维原理
  首先,板书教学能促使大脑两半球思维的结合,这一点前面已经谈到。同时,板书教学还有利于分析和综合。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各个具有局部性质的思维活动过程中。板书正是通过这些具有局部性质的思维活动,如比较、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等等,促使学生形成各种概念,进而创造性地运用概念,培养心智技能,发展创造性思维。

  四、板书教学的注意原理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倾注于某一对象而离开了其他对象。由于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某些少数对象就被清晰地认识出来,而同时作用着的其他对象就会被忽视意识或者意识得较为模糊。假如学生在上课时的心理活动先是指向教师的口述,那么,当教师板书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转而指向板书内容。板书教学正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符号、图表图象和字体作为刺激物,并借助变化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利用板书诱导、板书设问等方法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并逐步引起兴趣,培养从事创造性劳动必要的“有意后注意”。
  此外,板书教学还符合联想、想象、兴趣等原理。
     
    第三节 板书教学的系统科学原理

  系统科学中的信息、系统、控制等一系列范畴不仅是自然科学范畴,而且是重要的哲学范畴。因此,它对于板书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系统科学是一个整体,它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是不能分割的,但为了便于阐析,兹作如下分述。

  一、板书教学的信息论原理
  1.板书教学具有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
  信息是由语言文字、符号图形等特定载体负载着的用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新的消息内容。板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处理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要任务在于,让学生通过板书图示获得教学信息,并以此去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实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目标。按照信息论的观点,在板书教学中,信源是板书教学所凭借的教材、教案和有关教学内容,教师和教学机器既是信源,也起发信机的作用,而信道则是教师的板书和教学机器显示的图象,以及配合板书教学的讲解、演示、表情和动作等。这一信息系统的构成可用上图表示。
2.板书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的竞争力
  在板书教学的过程中,传输的教学信息与影响教学效果的干扰信息处于竞争之中。而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信息的竞争力主要受信息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所谓结构因素,主要表现为信息的刺激强度、对比度、清晰度、新鲜度、丰富性和复现率等。所谓功能因素,可分为即时性的和延缓性的,即时性因素主要指个人的需求、情绪、精神状态等;延缓性因素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价值观念、伦理观念等(参见佟士凡:《系统科学与教学》, 《中学教学现代化探索讲座》, 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42页)。一般说来,规范化的板书教学比较注意发挥信息的结构因素和功能因素的作用。例如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板书教学中的信息的刺激强度,采用醒目的板书、色彩鲜明的线条、符号和图象;在色彩和形象方面增加对比性;传输的信息做到清晰、准确、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注意板书教学信息的新颖性,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信息的内容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以持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对重要的信息适当地复现、强化,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把传输的信息与学生的要求、理想、价值观念等相联系,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和不正确观念。所有这些,都可以提高板书教学中教学信息对于干扰信息的竞争力,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信息的传输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即以信息量刺激学习者提高接受信息的主动性和抗干扰性而言,信息量的大小对信息的传输有着直接影响。太小的信息量会导致个体信息减弱接收的主动性,影响接收信息;过大的信息量,超过了信息容量的通透能力,信息处理流程就会发生障碍。根据这一原理,板书教学中的板书容量也应恰当。美国心理学家西蒙通过研究认为,人们可能学习的信息量平均是420组块/小时。作为信息量单位的组块,有大有小,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图表或图象的一个组成部分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组块。假定用两节课(1.5小时)的时间教学一篇课文, 那么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的时间里可以学习630个组块。 如果在这两节课里学生学到的都是重要的信息或有用信息,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大大提高。教学板书,应是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它应是教材和教师讲析内容的高度浓缩,对学生理解教材结构、思想内容和特点应起重要的点化作用。按照信息论的观点,在板书教学中,教师就是借助板书向学生输出重要信息或有用信息,学生则通过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形成概念,解决问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板书必须高度凝炼,提纲挈领,点精指要,其容量必须适应学生接受处理信息的心理水平。有人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文科刊物上发表的100例教学板书,其字数为30150/篇。 实践表明:学习者接受处理信息,一般以不大于 5个构成单位所形成的组块为最适宜,由此假定教学板书中输出的信息为平均每个组块 5个字的话,那么被统计的这100例板书的容量正好在630个组块的信息量之间,其容量是恰当的,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参见李跃进《从信息论看板书》,《中学文科》1988年第9期)。 由此可以推出一个结论:具有恰当容量的板书教学信息,能够提高对于干扰信息的竞争力。
  3.板书教学能够促进信息传送手段的现代化
  为了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送和接收效率,板书教学越来越重视     62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据研究,人对以声波为载体的语言信息的接收能力约为4.4比特/秒,而对以光波为载体的图象信息的接收能力为46比特/秒。在传统手段的教学中, 学生接收信息的速度最高达25比特/秒,而利用电化教学,从电视屏幕上接收信息,速度则可达到70比特/秒(参见佟士凡《系统科学与教学》,《中学教学现代化探索讲座》, 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48页)。 板书教学中使用的导读图示、导写纲要等都可以而且应当尽量使用电化的手段,这就为教学信息传送手段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二、板书教学的系统论原理
  1.板书教学体现系统的整体观点
  板书教学是教学系统中教学方法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着眼于系统整体的要求。人们在设计和使用板书图示时,势必考虑到它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联系,考虑到整个学段、相关年级、相关学期的教材(单元)的要求,既体现教育整体的总目标,又体现某一阶段的具体目标。换言之,凡是规范的板书教学,它必具系统的整体观点,而不是孤立的随心所欲的活动。此外,就板书教学的特点说,它又是一种正确处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的方法:从教师角度看,它是一种正确处理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的关系、教法和学法的关系、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关系的方法;从学生角度看,它是一种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理解与应用的关系的方法;从教材角度看,它是一种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一般与重点的关系、理解与应用的关系的方法。总之,板书教学中各种因素都按照系统的要求,构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整体,从而形成一种整体化的教学方法。
  2.板书教学体现系统的有序观点
  系统整体的元素、部件和局部之间都是互相联系和制约的,这种联系和制约又是有规律、有秩序的。板书教学中前后各则板书之间,同一板书中各项内容的呈现次序和空间结构,都不应是无缘无故的凌乱的拼凑,而是按一定规律排列和组合,按一定次序显示的。板书教学的实施过程同样体现了系统的有序观点,板书教学的各种具体的教学步骤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等按照系统的有序观点精心排列和组合的结果。而一旦违反系统的有序观点,就会使教学难以形成一个系统,因而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板书教学体现系统的动态观点
  系统是活的机体,在元素之间、元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的活动,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也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与稳定。板书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正是用动态观点处理教学中的教材、教师和学生多方信息流动的过程,而并不是一种静态的死板的注入式的教学活动。
  4.板书教学体现系统的最佳组合观点
教学系统的最佳组合就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紧密配合,达到“三位一体”,协调一致。板书教学的教学效果就与三要素组合的好坏成正比。要实现这种最佳组合,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要正确无误地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调控作用,而板书教学正可以发挥教师的这一作用;二是学生要能够主动地接受知识,而板书教学正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这样的心理状态;三是教材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规律性,而板书教学正可以揭示教材的这些特点。同时,板书教学中所使用的板书图示,要求在极其有限的板面或银幕内,以极其省俭的文字、符号、线条、图形揭示教学内容,因此就有必要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优胜劣汰,进行最优化的处理,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板书教学的控制论原理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9:49 , Processed in 0.0813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