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8日《北京晚报》刊登文章,澄清北京新高考仍然是以分数决定考生去向,主观评判标准只针对极少数学生。这可能是这几年高考改革中最耐人寻味的细节。 1 高考改革在浙江、上海等地试行后,考生、家长、学校、社会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舆论揣测教育部的改革方向是降低高考难度,疑似“减负”。 除了统考的语文、数学、英语兼顾文理外,剩下的“6选3模式”(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中任选3门)可以完全不顾文理分科,选择自己最得心应手的科目参加考试,而且这3门还是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出题。 北京新高考照单全收,还强调英语可以考两次,取分数高的一次计入总分。 相比以往的高考,教育部主导的新高考似乎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但根据浙、沪学生的体验,考试频次提高,负担没有减轻,反而有加重的倾向。 既然不是“减负”,新高考改革又是为了什么呢? 2 2020年新高考模式将在北京实施,意味着全国高考将进入“新常态”,也就是说,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形式将尘埃落定。 “北京模式”非同小可,而其中引发争议的“综合素质评价”让我们看到政策出台前后的博弈、妥协和欲言又止。 综合素质评价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
北京市教委在解读上述主观评估标准时一再辟谣,强调不是普遍适用。目的是,探索从“选分”到“选人”的一个小规模的试点项目。 这种“试点”已经显得越来越微弱了。 2014年开始,以奥数、文艺、体育为代表的高考加分项逐步取消; 2015年5月发生的江苏、湖北“减招事件”中,教育主管部门再次强调招生指标向西部落后地区倾斜…… 这些标志性事件的背后,教育公平已经成为统领高考改革的“主旋律”。 3 其实,北京市教委抛出的“综合素质评价”多半是给国内大学高招办看的,看似残存的“自主招生”的政策尺度。 在民国时期,大学“自主招生”曾有过先例。 那时没有全国统一高考,大学各自出题,学生只能到处参加不同学校的考试。被录取的人数非常有限,加上学费昂贵,大学基本上是贵族学校,一般的社会阶层只能望洋兴叹。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03年,教育部才批准全国90所高等院校“自主招生”。即便如此,大学得到的“自主权”非常有限,还是要服从高考成绩的指挥棒。 2014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出台后,“自主权”进一步收紧。 4 由此看来,新高考的基调已经确定,教育公平仍然是重中之重,同时也呼应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的国家整体战略。 教育部并没有放开高校招生自主权,国内大学仍然不能自行出题考核。 主观评估标准只不过是“例行公事”,形式上与“自主招生”相衔接。 以“北京模式”为代表的新高考其实没有脱离2014年出台的一系列以教育公平为导向的“回调”政策。 作者简介:赵刚(Andrew) 国际教育知名专家,尚德在线教育海外合作高级总监,资深自媒体人,著有《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欧洲情调之旅》等书。
改革后北京高考成绩只占60%?北京市教委回应:系误读牛伟坤/北京晚报 2018-08-28 16:42 字号
北京晚报8月28日讯,北京市教委日前对外公布了2020年高考改革方案。其中,关于综合评价录取试点方面,方案指出,原则上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学生总成绩的60%;那么,这是否意味着2020年考生的高考成绩只占总成绩的60%呢?27日,北京市教委发展规划处处长姚林修做客北京城市广播《教育面对面》节目时对此作出了澄清。
姚林修表示,综合评价录取和综合素质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出现这一误读,是有人对这两个概念作了混淆。北京市2020年高考采取的是“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的是语数外统一高考成绩450分加上三门等级性考试各100分,总分共750分;综合素质评价是重要参考。
而综合评价录取是改革后高考录取的一个渠道,是未来要向教育部申请的一种招生模式,这种模式依据统一高考的成绩、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学校的面试成绩以及各中学对考生作出的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个方面,组成一种新的选拔方式。在这种选拔方式中,统一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有人理解成所有录取都以这种方式进行,这是不对的。”
姚林修解释,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试点,是未来想探索的一种利用综合素质评价从“选分”到“选人”的一个小规模的试点项目。也就是说,未来会选择很少的学校,拿出少量计划来进行试点,以求进一步拓宽选拔人才的途径。“这部分数量比较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要走统一高考录取这一渠道。”
据了解,综合素质评价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中及时、客观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方面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学校每学期对计划提交给高校的事实材料和活动记录进行审核,并负责公示和确认。
学校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参考。相关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正。目前在本市的保送生、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体育类专业、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高职自主招生等类型招生中,招生学校都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资格审核和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原题《改革后高考成绩只占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