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94|回复: 1

[探索频道] 郑永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9 09: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9-1-29 09:11 编辑

郑永年
国籍 中国
http://www.caogen.com/blog/index.aspx?ID=66


https://baike.so.com/doc/5605956-5818565.html

http://zhengyongnian.blogchina.com/

郑永年,男,1962年生,浙江省余姚县人。汉族,中国问题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共同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其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主要兴趣或研究领域为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国际和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转型和社会正义;技术变革与政治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比较中央地方关系;中国政治。
郑永年教授讲座: 大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前途 及对东南亚的影响https://www.zaobao.com/news/fukan/city/story20190118-924993




[size=1.1]对话郑永年:如何看待华为案与即将到来的中美经贸谈判?
侠客岛 2019-01-28 22:03

[size=0.8]最近,国际局势起了很多波澜——

[size=0.8]达沃斯上,美国国务卿说,要有条件地跟中国进行贸易谈判,默克尔含蓄地批判特朗普,安倍则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已经影响到了日本的出口;委内瑞拉局势陡变,西方大国拉着各个国家站队;加拿大驻华大使在孟晚舟案上说了几句公道话,被迫辞职……

[size=0.8]按照计划,副总理刘鹤即将赴美,开展贸易谈判。而在达沃斯论坛上,国家副主席王岐山讲话时则说,要从“历史、文化和哲学”的角度考量中国,在解决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和摩擦时,“只能在做大蛋糕的过程中寻求更好地切分蛋糕的办法,决不能停下来、就切蛋糕的办法进行无休止的争执,诿过于人也无助于问题解决”。

[size=0.8]如何看待最近的国际形势,以及即将进行的中美贸易谈判?侠客岛再次请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与我们进行了一番对话。



[size=0.8]郑永年
[size=0.8]1、侠客岛:您怎么看待蓬佩奥和王岐山副主席的讲话?我们知道,按照计划,1月30日刘鹤副总理将飞赴美国展开新一轮中美贸易谈判,您如何看待此番双方谈判的前景?
[size=0.8]郑永年:可以看出,中美领导人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有共识也有分歧。
[size=0.8]共识是为了自身利益,中美都有强烈政治意愿解决摩擦纠纷。我们以前聊过,贸易战没有赢家,对双方都有实际影响。细看下来,贸易战对谁影响更大呢?特朗普说对中国影响大,我看不见得。当然,只要双方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那就是共赢,比单纯用冲突解决问题要好。从这个角度说,中美是在相向而行。
[size=0.8]也有分歧。分歧的核心在于,如何界定贸易战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如何解决问题?是把经济、政治等问题都一揽子放在一起解决呢,还是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聚焦某个问题致力解决?这是不同的思路。
[size=0.8]王岐山讲话里提到,世界经济还是要做蛋糕;蛋糕不做大,各国吵来吵去分蛋糕、抢蛋糕,肯定会出问题。
[size=0.8]我们知道,其实美国在全球化中拿走了蛋糕的很大份额,但是他们自己国内没有分好。二战后美国中产阶级有70%多,现在还不到50%,这是美国国内很尖锐的社会矛盾。但是如果指望用贸易战的方式,光靠怪中国、谴责中国,把国内问题外部化,是解决不了美国国内问题的。
[size=0.8]经济和政治的变化逻辑不一样。要解决问题,就要有针对性的方法。80年代到现在,民主也好,人权也好,我们也可以和美国谈,可以和西方谈,但不能把经济、政治等其他问题都挂钩在一起,一锅粥、八宝饭,那是解决不了的。谈判要有主题,才可能取得共识。
[size=0.8]说白了,中国不可能为了促进和改善贸易,把自己的政治制度、核心利益都改了嘛!学美国又不能成功。如果像蓬佩奥说的,非要把贸易跟其他诸多领域放在一起,那肯定无助于贸易谈判。


[size=0.8]王岐山在201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致辞
[size=0.8]2、侠客岛:最近围绕华为的新闻很多,国人也都很关心。您如何看待西方一些国家对华为的“围剿”?甚至连一向不接受采访的任正非都露面接受了几十家中外媒体采访,因为感觉到了很关键的时刻,必须由他出面告诉外界华为发生了什么。当然,围绕孟晚舟,中、美、加的博弈也在进行。前两天加拿大驻美大使抱怨,人是美国要求逮捕的,但现在“受伤的却是加拿大人”。您怎么看待这种大国间的博弈?
[size=0.8]郑永年:华为不仅是一个个案,也是一个平台:各个国家、各种利益集团较量的平台。我们以前说过,美国内部有各种利益集团;对华为的强硬,当然是美国安全系统、军工系统的利益。但是,如果一直是用美国国内的法律来处理这些问题,那国际上就没有一点规则了,胡来嘛,以后大家还怎么在全球化背景下做生意?
[size=0.8]这当然不仅仅是法律问题。现在美国也好,加拿大也好,都说是法律问题:有的是关于美国国内对制裁伊朗的法律,有些是美加之间的引渡法律。但是我必须说,国内法是国内法,国际法是国际法;在国际层面滥用国内法,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size=0.8]为什么?因为法律并不抽象,法律代表每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利益是有冲突的。你有你的法律,我有我的法律,我们都用自己的法律办事,但冲突就出现了。所以,光用国内法肯定不行。
[size=0.8]要在国际层面协调不同法律之间的冲突,必须用政治、外交的方式解决。比如美国决策要不要提出引渡,加拿大司法部是否裁决同意美国的引渡申请,这都是政治决策,不仅仅是法律操作。所以这个案子最后肯定还是得会回到政治、外交的层面去解决。
[size=0.8]3、侠客岛:也有的评论说,现在华为案可以视作西方对华“技术冷战”的开启。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size=0.8]郑永年:西方的这种心态不难理解。冷战时,东西方都是互相封闭的嘛。我们改革开放前也不向美国开放技术,也对西方抱有怀疑态度,不仅怀疑你的技术,怀疑你来中国的人是不是特务,双方都一样,都有过这种历史。
[size=0.8]但是中国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我们很清楚,历史已经证明,把自己封闭起来,只会带来自己的落后,发展不起来。所以,西方对中国技术抱有怀疑、有敌意,只能说这是自信心的缺乏,说明他们担忧、恐惧中国的技术超越西方、超越美国,怕自己成为loser,所以才要把华为、把中国赶出去,限制你进来,在技术层面对中国封闭。
[size=0.8]不用担心。这种封闭对西方没有好处。改革开放后,可以说,中国成为了西方尤其是美国最大的技术应用市场。技术研发投入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要收回这种成本,必须依靠巨大的应用市场。华为为什么看重美国、日本、欧洲市场?就是因为技术投入高。市场越大,才越可能赚钱。
[size=0.8]实际上,我们的经济学家应该算一算,作为美国最大的技术应用市场,美国的公司在这方面从中国赚了多少钱?肯定比中国赚的多。比如iphone这些东西,如果失去中国市场,他们会损失多少?中国是在消费西方的技术,这一点很重要。
[size=0.8]所以说,孤立华为也好,孤立中国技术也好,这不是经济逻辑,这是政治逻辑。真正去考察经济逻辑,就会理解以前有些人说“中美国”,两国技术、经济是高度关联、相互依赖的。所以你去看看,现在要在技术上封锁中国、把华为赶出去这些东西喊得最响的是西方政客,不是企业家,不是经济人物。
[size=0.8]但另一方面,你孤立华为那么久,结果如何呢?华为有了自己的芯片,最近还发布了自己的5G。这对中国没问题,因为全球的技术还是在发展,只要你技术先进,西方不需要,肯定有国家需要的。
[size=0.8]任正非说5G技术现在华为全球最好,已经签了几十个合同了。他说得很好,谁不买华为的5G,那是他自己的损失,毕竟会失去购买、体验物美价廉的先进技术的机会。
[size=0.8]所以说,“技术冷战”的心态,还是西方内部问题的外部化反映——内部社会出现矛盾、经济乏力,就把这些问题外部化、政治化。我们看清楚就行。中国从近代以来就犯过自我孤立、自我封闭的错误,教训太深刻,不会再犯了。所以我们看,中国领导人一直在讲,即便是西方在搞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封闭主义,我们还是要坚持开放、深化开放。这是对的。


[size=0.8]4、侠客岛:能深入说说这种西方内部矛盾的外部化与政治化吗?包括最近委内瑞拉的动荡,其实也反映出某种程度上左右翼力量的变迁,以及国内社会矛盾引发的政治危机。
[size=0.8]郑永年:现在全球很多国家都存在内部矛盾。拉美现在普遍有左右之争,欧洲、美国也一样。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很多国家都把目光放到国际上,抢蛋糕、片面要求修正国际分配秩序,这是错的。历史的教训太深了——两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西方国家把国内问题国际化,结果怎么样?
[size=0.8]反过来看,真正解决了社会内部矛盾的,比如西欧、北欧国家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转型,都是经过了本国展开的社会革命,通过均等公共服务、提升公众福利、合理国内分配的方法,用内部转型、内部社会力量变动的方式完成。美国错开了历史上第一波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现在也遇到历史上曾经遇到过的问题。
[size=0.8]国内的问题只能通过内部调整、内部结构改革或者革命来解决,从来没有用内部矛盾外部化、向外输出的方式解决的。一战、二战就是很糟糕的尝试,都没有成功。
[size=0.8]5、侠客岛:达沃斯上,默克尔含蓄批评特朗普政府“破坏全球经济”,并称“世界只有通过合作和共享机构才能解决争端、促进繁荣”;与此同时,日本方面也非常关注中美贸易摩擦对日本出口的冲击和影响。您怎么看?
[size=0.8]郑永年:现在的全球化跟以前的很不一样。以前资本、技术有国界,主权国家还有“经济主权”。日本制造就是日本的,德国制造就是德国的。但80年代后,全球形成了产业链、供应链,很难说某个产品是某国制造。波音与空客不是美国、法国一国就制造出的,一台iphone可能要几十个国家共同合作制造。
[size=0.8]产业链就是形成依赖,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国际上遇到了分配问题,大家开始吵谁得到的多、谁分得的少,但是别忘了,这种分配问题只能通过谈判解决,不可能用蛮横的方式解决。
[size=0.8]不光是德国、日本,美国也从贸易战中受到很大伤害。美国得到了什么?没有什么。所以特朗普现在就有动机去跟中国谈。我以前还说过,从长远看,美国可能是贸易战的最大输家。因为现在的世界体系是二战后由美国主导建立的,现在如果美国主动放弃、丢掉了霸权,以后再想重新建立起来是很难的。
[size=0.8]6、侠客岛:做蛋糕的问题我们此前在谈话中也聊过。其实不仅是国际上大家要做蛋糕,国内也要做蛋糕。您说到,现在中国人均GDP才1万美元左右,而“亚洲四小龙”里面垫底的台湾都有2.5万美元,差距还很大,国内还远远没到大家争论怎么分蛋糕的时候,做大蛋糕才可能让每个人有可能继续多分一点。
[size=0.8]郑永年:当然。如果因为分配上有争执,大家就都停下来吵,不做这个蛋糕了,那一定是“多输”局面。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做大蛋糕,大家才能分得更多。
[size=0.8]实际上世界经济蛋糕做大的潜力还很大。新技术革命、信息革命、机器人、AI,这些东西为世界下一步经济发展创造了多少可能性啊?中国的一带一路沿线的那些国家,经济潜力多大?你看现在美国、欧洲的人均GDP很高,可能在5-6万美元甚至更多,中国人均才1万美元左右;拉美、非洲更低了,穷国多的是,相当大基数的人口还在吃饭穿衣这个水平线上生活。
[size=0.8]现在比较麻烦的是世界上的民粹思潮。尤其是西方的选举政治,更容易出现民粹,无论左右,都容易流向民粹。因为政治好搞,煽动、鼓吹、极端化都可以获得选票,但是做大经济蛋糕多难啊,要花很大力气。民粹就是抢嘛,在现有的利益里哄抢,谁力气大谁就抢的多一点。
[size=0.8]所以说,各个国家、尤其是各个大国,不能目光太局限,尤其是只局限在政治层面。发展还是硬道理。
[size=0.8]对一个国家来说发展是硬道理,国际上也一样。美国国内发展不平衡,世界发展也不平衡。如果还能像以前联合国内那样,大国之间对于发展世界经济有共识,潜力就还是很大。但是如果大家都不想发展了,光想着分蛋糕,就很危险。


[size=0.8]7、侠客岛:此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称,刘鹤副总理将于1月30日至31日赴美、就两国经贸问题与美磋商,您怎么看此访前景?美国联邦政府持续停摆30多天,会对此次谈判有影响吗?
[size=0.8]郑永年:领导人谈问题可以综合地谈,但是执行部门要把问题细化。对中美双方都是。中美之间是不可能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的。
[size=0.8]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有好有坏。对特朗普来说,政府停摆会让他更有动力去在经贸上找到突破口;但问题是,虽然特朗普在美国社会层面支持力量依然不错,但是在精英层受到很多掣肘。政府停摆已经显示出这种党争、精英分裂的困境。中美经贸的突破能否给特朗普带来精英层的支持率?要打一个问号。
[size=0.8]以前,无论民主党共和党,产生出来的领导集团都是要照顾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中产阶级的利益的。但现在民主党、共和党刚好反映出社会分化的局面,一半对一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特朗普政府的效率,人们对其缺乏信任感。
[size=0.8]如果美国有有效的领导集团,中美谈判就容易取得共识;现在领导集团缺乏效率,就会给谈判带来高度麻烦和不确定性。
[size=0.8]8、侠客岛:不久前,中国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做主题,很罕见,甚至为此推迟了许多地方“两会”的会期。您怎么看这一主题?
[size=0.8]郑永年:很有必要。当然,中共领导层对于重大风险的研判,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世界局势判断的延续。
[size=0.8]以前大家可以看到,西方国家在非西方国家搞颜色革命;现在西方国家自身就在发生着颜色革命。法国黄马甲,也在向欧洲其他国家蔓延。全球化会带来技术、资本、产业的全球化,也会让问题全球化。这是对国际形势的重大研判。
[size=0.8]确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收入分配、种族矛盾、社会矛盾……只不过形式不一。我们也要面对现实。矛盾都是在积累的。贸易战也好,地方债务也好,改革触动既得利益也好,都会积累矛盾。
[size=0.8]如果经济还在发展,社会矛盾就还是发展中的问题,可以用发展解决;如果经济停滞了、经济不增长呢?很多问题就会浮现出来。
[size=0.8]你看法国黄马甲,也是小问题引起的,对吧?燃油税。战争也是,历史上很多战争都是小事成了导火索,无论有意无意。小问题可能触发国家间的战争,也可能触发国内矛盾和社会问题,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要高度警惕。


郑永年:如何评价改革开放四十年?
今日头条 2019年01月29日05:21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在制度建设方面成绩显著,那么,下一步改革的关键主要是什么?在扩大开放中应该怎样更好地化解外部环境的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专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教授。
四十年成就巨大
《21世纪》: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如何衡量这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郑永年:可以用一个坐标来衡量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成就,这个坐标包括了三方面:物质、心理和制度。物质坐标,是直观的,比较容易衡量,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心理坐标,就是指人心,这个坐标比较主观,当然大部分人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好处;制度坐标,就是指国家的制度建设。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在他们崛起的过程中,制度建设是最重要、最关键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瞩目。具体而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主要在三个方面成绩巨大:第一是经济发展,解决了发展问题,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前人均国民收入不到300美元,发展到现在人均国民收入超过9000美元,并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得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尽管现在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从比较的角度来观察,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
第二是制度建设,中国已经建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从经济制度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建立了基本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混合经济体制已经形成,民营经济已经撑起了半壁江山,从投资总量占比看,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60%,最高时候达65.4%。
从政治制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之后,形成了决策、执行和监察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既有科学决策,又有执行层面的制度建设,更有监督制度。

继续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21世纪》:我们还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需要实现哪些目标呢?
郑永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性的政党。你放眼世界,能有这么长远规划的执政党也只有中国共产党。很显然,这不仅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政治制度和秩序的发展。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忘初心的政党。
中国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但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贫困群体需要得到发展。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1世纪》: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项任务的意义和关键是什么?
郑永年:就如邓小平南方讲话时所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要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经济发展必须要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中国才能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多少富人,解决贫富差距也是社会均衡发展的要义。脱贫攻坚战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就是中国最基本的发展观和人权观,即社会要均衡发展,普通民众要分享发展成果。
《21世纪》:国企改革应该如何推进?
郑永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企发挥了巨大作用,平顺经济主要依靠国企的力量,国企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西方经济体调节经济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是财政,二是货币。而中国有三种手段,除了财政、货币,还有国企。因此,得益于国企,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上避免了马克思所说的那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当下,舆论也在讨论民企的发展,其实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最重要的都是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需要完善的规制、法治的环境。并不是说,民企发展困难了,给民企多点融资扶持就可以了。现在重视营商环境就是在往这个方面努力。
至于国企,其实中国也出台了不少改革方案,比如要求国企退出竞争性领域,不能与民争利。对于国企来说,要在该去的领域(自然垄断、公共服务等)发展,应该理顺国企的发展空间,并推进竞争性领域的市场化程度。现在这些改革方案已经基本形成,关键在于执行。
《21世纪》:土地制度改革如何推进?
郑永年:中国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土地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在这项重要的改革中,最关键的有两方面:第一是要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在基层中,要避免"强人"占有土地权益,而侵占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第二是要允许宅基地的合理流动,加大流动性。盘活闲置宅基地,可以为中国经济作出很大贡献。新农村建设并不仅仅在于多建几所公共厕所,或是简单地整顿村容村貌,更重要的是要在农村农民与城市中产阶层之间建立一种双向流动,即农民可以通过城镇化流动到城市去务工,而城市中产人士也可以通过新农村建设流动到农村去。这种双向流动,一方面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很大帮助,因为城市中产阶层不乏一些有能力的人,并且他们有技术、有学识、有社会资本、有吃苦肯干的创业精神,他们流动到农村后,可以为农村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与眼界。而且,如果他们能在农村得到发展,那么也可以避免城市中产阶层的衰败。

未来关键是加强执行力
《21世纪》:下一阶段改革开放的关键任务是什么?
郑永年:首先是增强执行力。我们已经有好的政策与明确的目标,重点在于落实与执行。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中国出台了1500多项改革方案,下一步重点是落实好这些方案,加强执行力。在落实改革方案与政策方面,可以考虑出台改革促进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保政策落实,确保执行的每个重要细节。这就讲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依法治国。
中国正在不断地向依法治国转型。中国的制度建设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了很大发展,法治是制度建设的最高目标。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说,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于2018年组建。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了,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向依法治国转型,可以为下一步改革开放更好地保驾护航。
《21世纪》: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应该完善哪些方面?
郑永年:大的基本方向已经确立。大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主要是政策要落实好,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前面说的决策、执行、监察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还有完善的空间,决策需要更为科学,以前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多一些,现在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比较多,那么决策的科学性需要保证,而且需要处理好央地的财权与事权的匹配性,才能在具体实践中更好地落实中央政策。执行层面,执行好每一项政策,就是刚才谈到的,首先需要政策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监察层面,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已经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监察权的边界在哪里,确立边界能更好地行使这项重要的权力。
以深化改革应对环境变化
《21世纪》:改革开放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郑永年: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世界发生良性互动。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相比之下,中国的运气已经是非常好了,中国已经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和平环境,在经济发展领域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已经使得大部分中国人脱贫,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1980年代,中国的策略主要是"请进来",即把外部世界先进的技术请进来,招商引资;从199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通过谈判加入了WTO,这实际上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现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主要特征是"走出去",这既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也可以在国内资本与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在外部世界寻求更多的发展。在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这个倡议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1世纪》:欧洲的形势变化对国内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吗?
郑永年:现在外部环境似乎与以往不太一样了,除了中美贸易摩擦,欧洲近来也不太安宁,法国"黄马甲"抗议示威运动仍未平息,德国总理默克尔卸任党首对德国未来政情的影响也会十分巨大,还有英国脱欧悬而未决。因此,欧洲内部的变化将会十分巨大,这不是一个好的方面,因为众所周知的是,地缘政治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应该集中精力加快推进国内的各项重要改革。对外方面,中国一直主张多边主义,这是非常好的原则,在多边主义原则之下,双边关系也需要非常重视,因为经济贸易往来毕竟最终是要落到双边关系上,做生意都是一对一。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09: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郑永年提出的14个中国面临的战略问题的思考
今日头条 2019年01月28日23:34
近日,郑永年撰文"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所必须面临的国际关系问题",从战略角度提出了十四个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所必须面临的国际关系问题。这14个战略性问题振聋发聩,引人深思。以下是笔者的一点缪见,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大国和世界秩序之间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
笔者认为,世界秩序是根据大国根据自身的利益建立起来的。最典型的世界秩序就是美国在二战后建立起来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战后国际秩序并非是公平的,因为美国占据各国际组织重要位置,而且占据产业链顶端,获利最多。但它也使几乎每个国家从都中获益,仍然不失为人类历史上最文明的国际秩序。
二、中国在世界秩序确立和建设过程中要扮演哪种角色?
笔者认为,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和维护者。美国也是受益者,但如今美国感到中国受益比它多,感到自己在国际秩序中的领导地位有被中国取代的危险,因此想要另起炉灶,建立排除中国的新的国际秩序。
但美国另起炉灶的成本可能是很高的,很难丢弃现有的国际秩序。美国不可能退出联合国,也不可能退出国际货币组织和世界银行。美国甚至不会退出世贸组织,而是企图在世贸组织之外,另外搞一个高水平的西方贸易区。这个西方贸易区可能将中国排出在外。但即便这样的贸易区能够建立起来,西方国家包括美国是不可能与中国经济脱钩的。中国将与其中的经济体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贸易关系。
美国推卸国际责任必然会加大本来就存在的国际治理赤字,中国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利益承担一定的责任,贡献中国的智慧,弥补部分赤字。但中国不应该承担超出自身能力、不符合自身利益的责任。中国弥补国际秩序赤字一定是符合自身利益的,否则,中国很快就会被掏空。
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以及中国所倡导的共建"一带一路",就既符合中国利益,又弥补了部分国际治理赤字。
三、中美两国如何共建国际秩序?
中国崛起之后,美国学界提出中美共治,也就是著名的G2。但美国提出的G2是不平等的,要求中国按照美国的意志配合美国维护世界秩序。但这样的一种大国关系,很可能会有损于中国的利益。比如在台湾问题上,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不可能不维护主权利益。再比如在朝核问题上,在伊核问题上,中国如果按照美国在意志行事,就会损害中国的利益。中国更不可能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使中俄关系出现倒退。
因此,中国提出了与美国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这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美国官方对中国的倡议始终没有正面回答过,倒是美国智库提出质疑。美国智库主要的意见是,中美之间不冲突、不对抗可以接受,但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就不能接受了。他们质疑"相互尊重",说,中国是否要与美国平起平坐?要与美国争夺世界领导权?他们也质疑"合作共赢",认为中美没有实现双赢,中国实际上是赢了两次。中国搭了美国的顺风车,美国吃亏了。
中国一再声称绝不与美国争夺世界领导权,但必须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而美国则认为,中国是修正主义国家,要改变目前的国际秩序,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利益而有损于美国利益的国际秩序。
中美两国由于误解和国家利益不同,暂时很难共建国际秩序。但中国将坚持自己的主张,不与美国争夺世界领导权,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尽力弥补国际治理赤字。
四、中国是否要像从前和现在的大国一样,在崛起过程中实行联盟政策?
结盟对于大国有利有弊,但中国目前不宜结盟。这是因为美国维护国际秩序很大程度是靠与60多个国家的结盟。中国是不可能与美国的盟友结盟的。如果中国与非美国盟友结盟,在美国眼里就是与美国对抗,就是要与美国争夺世界领导权。因此,中国最佳的策略是只结伴不结盟。中国不仅可以与非美国盟友的国家结伴,还可以与美国的盟友结伴。中国与广大的国家结伴而行,既不与美国直接对立,又可以维护国家利益。只有在美国撕破脸硬逼着盟友与中国死磕,将中国逼入生死存亡之地,中国才有可能与俄罗斯等国结盟以应对危机。
五、如何处理海洋地缘政治,崛起成为海洋国家?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海外利益日渐增多,中国不得不建立强大的海军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中国第三艘航母已经开始建造,而且建造第四、第五艘航母也是可以预期之事。
中国走向深海,必然要被美国视为是对其海洋霸权的挑衅,也必然会被印度等国看作是对其的威胁。
但中国既不打算与美国争夺霸权,也不打算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中国只是想要保护自己的海外利益。因此,中美之间、中印之间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需要经过一系列磨合才有可能达到新的平衡。这期间,中国应该尽可能避免与美国等过发生冲突,尽可能在打击海盗、护航、海难救援等方面与美国等国加强合作。相信经过磨合,世界各国会逐步了解中国的战略意图,将中国看作是维护世界秩序的重要力量。
六、如何处理海洋地缘政治与陆地地缘政治、周边国家关系?
我国的外交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提出外交工作要建立"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关系是重要舞台"的战略格局。"十八大"之后,我国外交又增加了新内容,这就是"一带一路"外交、保护海外利益、增加中国的话语权和参与全球治理。当然,中国的各个外交战略有相互重叠之处。
其中,大国外交最重要的内容是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周边外交秉持亲诚惠容;发展中国家外交重点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他们发展;多边外交是要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并根据自身需要发起多边国际组织,如上合组织。
"十八大"之后,中国外交由过去反应式外交变为主动外交。"一带一路"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以我为主塑造外部世界的战略;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增多,维护海外利益也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崛起引起世界很多国家的不安,因此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争取话语权也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由于美国的相对衰落并将主要精力放到遏制中国崛起上,全球治理出现赤字,中国不得不根据自身利益弥补全球治理赤字,贡献中国智慧。
由此可见,中国的外交战略是全面的。因为中国的全球利益增多,中国已经将自己由定位为东亚地区大国,变为全球大国。因此,中国既要有海洋地缘政治,也要有陆地地缘政治。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中国陆地地缘政治;而中国周边邻国既有陆上的又有海上的,更是"一带一路"的重中之重。
七、会有一个制度上整合的东北亚吗?
中国并没有建立类似于日本曾经梦想的"大东亚共荣圈"的意图。中国正在争取与日韩谈判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因此中国谋求建立在三国平等基础之上的经济整合。目前美国与日韩分别有军事同盟关系,对于这种针对中俄的军事同盟关系中国是不赞同的,但也尊重日韩的选择。
八、如何有效处理朝鲜半岛核危机?
朝鲜核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主要的原因是美国试图利用朝核问题制造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以便达到在韩国部署军力遏制中俄。朝鲜半岛核危机已经导致了韩国决定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而萨德导弹的部署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又构成了最直接的威胁,就是最好的例证。此外,美国逼迫中国加大对朝制裁力度,使朝鲜对中国心生怨恨。这样,美国就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只要美国的这种态度不改变,朝鲜核问题是不会得到解决的。
中国目前对待朝核问题的态度是,劝说朝鲜不要再进行任何核试验和洲际导弹试验,使朝鲜半岛局势得以缓和。这样其实对各方都有利。自从金正恩访华以来,朝鲜已经承诺不再进行核导试验,朝鲜半岛局势也缓和了下来。倒是美国有些坐不住了,又与韩国开始搞军事演习,并与朝鲜打口水战,试图破坏朝鲜半岛的缓和局面。但只要朝鲜不再搞核导试验,朝鲜半岛的局势就不会再度紧张。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统一是一定会实现的。当台湾回归祖国之后,美国在日韩的驻军将失去意义,美军很可能会退出东北亚。中国希望,美国退出东北亚应该真诚与中国合作,共同遏制东北亚核武器发展。因为,美军撤出东北亚之后,对东北亚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将是中国,只有中国才有能力和意愿遏制朝鲜、韩国和日本发展核武器。而控制东北亚地区的核武器发展,对美国也是有利的。日本一旦拥有核武器对美国可能会具有巨大的威胁。因为日本是人类第一个受到核武器伤害的国家,日本每年都要举办广岛原子弹爆炸死难者纪念仪式。而美国恰恰是目前唯一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美国投送的两枚原子弹又都扔给了日本。
九、如何处理和东盟的关系?
首先一个统一的强大的东盟对中国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因为东盟十国内部有很多矛盾,如果不是由于建立了东盟组织,东南亚很可能变成类似于中东的火药桶。
其次,由于东盟十国全部加起来的人口只有中国的一半,因此统一的东盟也不会对中国构成太大的威胁。况且,由于东盟十国差异性非常大,东盟组织又远远没有欧盟的整合度高,东盟就更不可能对中国形成威胁了。
第三,中国与东盟早已签署了自贸区协定,自贸区升级协定也刚刚签署。并且,东盟+6的RCEP自贸区谈判已经进入尾声,明年应该可以签署。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发展的很好,甚至与中国在南海争端最激烈的越南和菲律宾也与中国具有良好的经贸关系。东盟国家争先搭乘中国的经济列车,中国也愿意带动东盟发展经济。
第四,中国与东盟的"南海行为宣言"早已发表,中国与东盟的"南海行为准则"单一文本已经形成。李克强总理预计,在三年之内"南海行为准则"谈判就会完成。中国与东盟如果就南海问题形成行为准则,就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共同发展之上。东亚地区目前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中国与东盟既是其中的推动者又是受益者,这种大好局面如果没有干扰会一直持续下去。
十、如何守住南海"生命线"?
南海九段线内的岛礁是中国的领土,这些岛礁周围的海域是中国的领海和专署经济区。但是由于中国长期没有力量守护中国的岛礁,以至于大部分被南海周边国家占领。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但考虑到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保持了足够的克制。中国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南海资源,目前菲律宾已经率先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勘探与开采南海石油和天然气的协定。只要中国与域内国家合作开发南海资源,主权争端就会淡化,南海紧张局势就会缓解,域外国家插手南海就将越来越困难。
南海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域外国家的海上运输通道。因此,美国等国声称要捍卫南海航行自由。南海也是中国的"生命线",中国50%的石油和80%的货物贸易是通过南海运输通道进出的。因此,捍卫南海航行自由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目前的情况是,美国认为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岛并部署必要的防卫力量破坏了南海的平衡。美国认为中国的战略目的是军事控制南海,从而破坏南海的航行自由,损害美国和其他国家航行自由的利益。因此,美国不断派军机军舰巡航南海,捍卫所谓的南海的航行自由。
而中国则认为,南海的航行从来都是自由的,中国愿意与美国和其他国家一起捍卫南海的航行自由。中国在南海造岛和部署必要的防守力量,非但不会破坏南海航行自由,反而有助于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这就像美国的新加坡建立军事基地守护马六甲海峡没有破坏航行自由一样。
中国反对美国挑衅中国在南海岛礁的领海权,但也愿意与美国就飞机军舰相遇避免碰撞达成协定。因此,南海未来的局势很可能是美国仍然继续派飞机军舰挑衅中国南海岛礁的领海领空权,但中美双方又尽可能按照达成的协定避免擦枪走火。中国捍卫南海岛礁领海权的决心不会变,美国捍卫所谓的南海航行自由的行动不会停止。由于中国在南海的军事部署,使得中国在南海军事上略占优势,美国也不会贸然发动将中国驱逐出南海的军事行动。
南海局势将随着中国与东盟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和共同开发南海资源而缓解;随着中国海空军力量在南海的优势绝对超过美国而归于平静。
十一、中国和印度要确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印度由于在1962年中印战争中战败忌恨中国,又因与中国有领土纠纷和中国支持巴基斯坦而怨恨中国。中印关系暂时很难密切,但印度也不至于倒向美国,加入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因为印度在地缘上有极大的薄弱点。
中国之所以去年在洞朗地区修路,就是因为印度试图加入"印太战略"。洞朗地区是中国西藏亚东县伸向印度软肋西里古里走廊的突出部分。中印一旦开战,中国如果占领西里古里走廊,就会将印度东部与西部切断,趁机收复藏南地区。印度东部各邦本来就有很大的独立势力,一旦趁势独立印度很难再将之统一起来。例如阿萨姆联合解放战线自称是为建立一个自治、独立的阿萨姆,与印度国家恐怖主义进行"解放斗争"的"革命政治组织"。该组织否认自己是国家分裂主义组织,认为阿萨姆从来就不是印度的一部分,追求要把阿萨姆从"印度统治下解放出来"。
中印洞朗对峙事件从2017年6月18日始,至8月28日止,持续了二个多月。洞朗博弈结束,印度媒体第一时间宣称取得外交胜利。如果说,印方成功迫使中国暂停建公路,使己方安全关切和利益得到理解和尊重,它无疑是胜利者。但印度自此也知道,如果印度参与美日澳组成的军事联盟或准军事联盟对付中国,中国也有手段对付印度。
中印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两个人口总合将近30亿的大国如果能够深入合作,将是双赢。但由于印度一直对中国不放心,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包围印度的战略,因此印度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仍然保有戒心。
中国无意包围印度,也尊重印度在南亚的主导地位。中国与印度周边国家开展"一带一路",应该尽可能照顾到印度的感受,不损害印度的利益。
中印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邻居,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相信经过磨合,印度会放弃对中国的芥蒂。东盟+6的RCEP自贸区的成立,将为中印经贸关系开辟广阔天地。随着中印经贸密切,中印两国的互联互通建设也必将开展,尽管可能不是以"一带一路"的名义。
十二、中国如何实现军事崛起?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中国军事崛起是必然的,因为中国是唯一没有完成国家统一的大国。
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主要是为了国家不受侵犯和国家的统一。当然,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增多,中国军队走出去也属于必然。但中国并没有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意愿,中国不会像美国一样在海外到处建军事基地,驻扎大量军队。中国只会建设有限的海外军事基地,目的也主要是保障给养和对军舰飞机的维修,而不是作为进攻性的基地。中国军队走出去,主要是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打击海盗和恐怖主义,完成护航、救援等项任务。
中国将加大对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投入,在联合国框架内为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由于没有与美国争夺世界领导权的意愿,因此不会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但中国会发展军事装备,以保护自身安全与尊严,并在必要时武力统一台湾。
十三、崛起过程中的如何建设软力量?
中国曾经在近代历史上备受帝国主义欺辱,因此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弭民间的受害者情结和崛起之后的复仇情结。但中国的高层由于不受选举干扰,可以理性地处理与外部的关系,抑制国内民众的民族主义和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随着中国的崛起和自信,中国民众的大国心态会逐渐建立,简单的义和团主义会逐渐遭到唾弃。
中国文化是唯一延续5000年历史的文化,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普世价值,如仁义理智信、勤奋好学、刻苦耐劳、勤俭节约、遵守纪律等等。世界上只有西方文化圈和中华文化圈的国家进入现代化,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中国文化是可以适应现代性的。
中国现在还没有发展出能够让其他国家普遍欣赏和接受的文化价值。简单地说,与美国相比,中国缺乏软力量。但是软实力是建立在硬实力基础之上的。随着中国的硬实力不断发展,软实力也在逐步增长。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对中国的发展模式感兴趣;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文;中餐、中医、太极拳等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越来越流行;中国的电影、电视剧和双11购物节等新文化在世界上越来越流行;中国领导人的讲话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发出的声音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假以时日,中国的软实力必将越来越大。
十四、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外交?
任何国家的外交要想可持续,必须建立在将自身搞好的基础上。美国如果衰落了,美国的外交也不可能仅凭着美国提倡的价值观而可持续。所以,中国外交要可持续,首要的是要将中国本身搞好。只要中国将自身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令人羡慕的现代化国家,中国的外交实力自然就会上去。
中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必须带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这就需要维护和完善现有的国际秩序。只有在良好的国际秩序之内,世界各国的摩擦才会减少,合作才会增加。只有世界各国在一个共同的国际秩序内合作,才能够达到多赢。因此,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外交,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根据自身的利益,维护和完善现有的国际秩序,实现世界各国的多赢。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02:23 , Processed in 0.08003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