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3月19日电(朱虹)今日,记者从四川省统计局获悉,2018年末,四川常住人口8341万人,比上年增加39万人。全部人口中,男性4204.1万人,占50.4%;女性4136.9万人,占49.6%。 四川全省常住人口数排前十位的市(州)分别是:成都市、南充市、达州市、凉山州、绵阳市、宜宾市、泸州市、内江市、德阳市、巴中市。10个市(州)常住人口之和占全省常住人口总量的比重为69.2%。 四川省常住人口中,市辖区城镇人口达百万人及以上的地区有7个,分别是:成都市、绵阳市、宜宾市、南充市、泸州市、达州市、自贡市。全省常住人口达百万人及以上的县(市、区)有12个,分别是:武侯区、双流区、金牛区、仁寿县、资中县、渠县、安岳县、中江县、简阳市、三台县、达川区、宣汉县。 在民族人口方面,四川省常住人口中,汉民族人口7801.6万人,占93.53%;少数民族人口539.4万人,占6.47%。全省少数民族人口中,藏族人口159.7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比重为29.61%;彝族人口297.9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比重为55.23%;羌族人口31.6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比重为5.86%。 常住人口连续8年增加 据悉,2018年末四川常住人口为8341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39万人,总量居全国第4位(前面为广东、山东、河南),位次与去年保持不变,总量占全国人口的6%。四川常住人口自2011年开始,已经连续8年实现增长,从2010年的8041.8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834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7.4万人。 全省常住人口持续平稳增长主要有4个原因:一是四川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在2011年以后持续增加,尤其是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四川出生人口增加较多、死亡人口保持平稳,这是全省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二是四川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吸引各类人才来川就业创业;三是四川大力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就业创业、稳步推进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吸引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脱贫致富;四是四川得天独厚的宜居宜游环境和开放共享的包容性,吸引省外人口入川定居。 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城镇化发展成效明显 2018年,四川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29%,比2017年增加1.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3位,增幅比全国高0.4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居全国第24位,与2017年保持不变。 近年,四川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全国,2010—2018年,四川城镇化年均提高1.51个百分点,高出全国0.3个百分点。四川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全国的差距也由2010年的低9.77个百分点缩小到2018年的低7.29个百分点。八年来,四川城镇化率增速每年都高于全国,并位居全国前列,反映出四川城镇化发展成效明显。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 已进入深度老龄化 2018年,四川全省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1762.5万人,占人口总量的21.13%,比全国高3.25个百分点,比2017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4.8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6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1181.9万人,占人口总量14.17%,比全国高2.23个百分点,比2017年提高0.23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3.2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除西藏外,其余30个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重均超过7%。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总1181.9万人,仅次于山东,位于全国第二;占人口总量的比重的14.17%,仅次于辽宁、上海和山东,位于全国第四。2018年四川65岁及以上的人口首次超过14%,达到14.17%。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2018年四川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巨大挑战。 “全面两孩”政策效果继续显现 2018年四川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比2017年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水平,出生人口比常年多出生10万以上,出生率也比政策前高1个多千分点。 与全国水平相比,2018年全省的出生率比国家高0.11个千分点(国家为10.94‰)。从生育孩次看,201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显示,一孩比例为45.15%,比上年下降1.98个百分点,二孩比例首次超过一孩,达到47.05%,比上年上升0.1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都说明:“全面两孩”政策对促进四川生育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二孩出生数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孩出生数量减少的影响,有利于增加人口数量、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从我国认定的劳动年龄看(国内统计口径),2018年全省15—59岁人口5201万人,占人口总量的62.35%,比2017年增加33万人,比重增加0.1个百分点。从国际认定的劳动年龄看(国际统计口径),2018年全省15—64岁人口5781万人,占人口总量的69.31%,比2017年增加19万人。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统计口径,四川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超过5000万人,就业人口总量仍达4800多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红利在一定时期内依然存在。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人口总抚养比”是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表示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当总抚养比小于或等于50%,就称为“人口红利期”。 2016年—2018年,四川总抚养比分别为43.06%、44.08%、44.29%,不足50%,说明当前四川仍处于人口红利期。随着四川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数量型人口红利将呈消减趋势。但就业环境的持续改善、职工退休年龄即将延迟、大批农民工和企业家返乡创业就业以及教育的极大发展提高改善了人口素质,这些都使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依赖的新的结构性红利在较长时间内依然存在。 人口流动呈现新趋势 据悉,目前四川人口流动更为频繁、流出省外人员减少。2018年流出省外人员995万人,继2017年首次降到1000万人以内再次减少。三是省外流入人员增加。2018年省外流入130.4万人呈逐年增多趋势,比上年增加2.4万人,比2010年平均每年增加2.2万人。总体来讲,反映出四川经济较快发展,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为返乡人员、来川兴业人员创造了较好的发展平台和创业就业空间,对人口吸纳能力增强。 三大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 平均每年增加6.1万人 随着全省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物质生活条件逐年改善、民族地区人民的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温饱而安定,加之国家生育政策对少数民族相对宽松,因此,近年来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总量和占比都在提高。总量上看,2018年,全省少数民族人口539.4万人,比2010年增加48.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6.1万人。 百万人口大县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 2018年常住人口达百万及以上的县(市、区)有12个,分别是:武侯区、双流区、金牛区、仁寿县、资中县、渠县、安岳县、中江县、简阳市、三台县、达川区、宣汉县。 这12个县(区)经济形势发展态势良好:从经济总量看,12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经济总量合计超过6500亿元,占四川省经济比重超过15%。12个县GDP均超过200亿元,其中3个县(双流、金牛、武侯)经济总量超过千亿,占全省千亿县数量的一半。从经济结构看,12个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均超过百亿,有11个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其中,5个县民营经济比重超过60%。从财政实力看,多数县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2个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百亿元。从两个收入看,12个县中有11个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其中3个县超过4万元。大多数县农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