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剑川稻麦复种系统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涵盖全县7万亩水稻面积,核心区为金华镇、甸南镇和沙溪镇,核心区面积3万亩。剑川素有“文献名邦”“木雕之乡”“白族文化的聚宝盆”和“云南文明的发源地”之美誉。每年5—6月份栽种水稻,10—11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大麦或者小麦,来年5—6月收获,麦茬翻耕后再栽水稻。水旱轮作,提高复种指数,减轻病虫草害,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养分循环。 自3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剑川稻麦复种水旱轮作的耕作方式一直延用至今。绵亘不断的横断山脉阻隔不了稻麦复种农业文化的传播发展,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仍然是当今剑川县主要耕作制度,是传统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见证和缩影,是农业文化、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型代表,具有文化、生态、经济等多重价值。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亘古不衰的稻麦复种系统蕴含的生态价值理念、自然农法思想以及古老农具、农耕技术,处处或隐或显地展现了白族先民的身影和智慧。厚重的稻麦复种系统农业文化对当今国民修身养性、构建和谐社会、协调人地关系、走生态文明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受到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城市化、工业化、科技发展、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云南剑川稻麦复种系统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传统农业生产工具面临消失,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劳动力有向城市流动趋势。传统农耕的方式正在面临被破坏、抛弃的危险,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势在必行。按照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求,剑川县政府制定了稻麦复种系统农业文化保护与发展规划和措施,做好稻麦复种系统及相关的生物多样性、传统农耕方式、农业文化和景观等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并与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结合,提高农业收益,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