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2-8-20 17:14 编辑
从学的角度看待教——《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教师版)》
作者:丰富的安静tt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77fc1a08493d
来源:简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要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社会活动,因此,有效的教学一定是要求教师能站在学习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所有的措施触及到学习的本质和学生的实际。
一、学习的本质:应对认知冲突的挑战
要使教学有效,首先就要了解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学生学习进步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学习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过程,一是发现差距,比如想要知道什么事,这是学习的开端。或者看到一本书,想要了解书里到底讲的是什么,就是发现了自己了解的东西和书上内容有差距。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发现了自己现状和成功的标准之间的差距,有了差距,就有了最初的学习动机。二是设置目标,制定计划。有差距就要消除差距,就要想办法采取措施。我们会主动的想办法,比如通过看书、训练等方式达到期望的那个高度。学生则是按部就班的跟着老师的步伐,一步一步的提高自己,来达到所设定的成功的标准。三就是具体实施阶段。这个阶段会有很多情况发生,有的人无法坚持,有的人是方法不对,有的人是缺少刻意的练习,这三个方面都能回避的,应该就可以成功。四是检验成果。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看,之前的那个差距是否缩短了,自己是否达到了先前期待的那个高度。
可以看到,当认知冲突或者认识的不平衡出现时,我们学习的动机就会被激发,在接下来一系列的行动中,我们的思维也才会得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就是认知冲突出现后而主动采取的应对措施。
皮亚杰关于人的思维发展四个阶段的说法,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他认为人的认知发展经历这样四个阶段,一是感知运动阶段,主要是通过运动和自己的感知来理解这个世界,就像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就觉得太阳时绕着地球转动一样。二是前运算阶段,把自己的理解符号化,用一个点或符号来代表地球或太阳,然后进行理解和分析,但往往会忽略其内部复杂的运动。三是具体运算阶段,开始进行逻辑运算,但这种思维很具体。四是形式运算阶段,形成抽象思维能力,思考更具有逻辑性。
从一个阶段跃升到另一个阶段,需要发展的驱动力。皮亚杰认为这样的驱动力首先就是对认知不平衡状态时产生的冲突的主动应对,其次还需要自我控制力和社会关系的主动构建。
二、教学的策略:缩小起始状态和成功标准之间的距离
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就像是原子核外的电子,从一个状态跃升到另一个状态,如果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显然会有不足。这个在约翰·哈蒂的研究成功已经有所说明。学生可以主动学习,也会有进步,但要想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率,一定要要外力的成功激发。教学的策略也就依据于此。有三件事,我们可以思考并探索如何做的更好。
一是了解学生现在的状态。就像我们要去某个地方旅行,我要知道重终点在哪,更要知道起点在哪,否则车票无法买起。我们常说的是,学生会的就不用讲了,或者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也就不同讲了,也是说明的这个问题。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一定是带着他的文化背景来到课堂上。他对某个问题的了解也不是一清二白,会有一些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基础未必都是积极的,这就需要我们对各种情况都能充分考虑并应对。这还包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思维方法、合作与学习的能力等等。我们会有一个统一的学习目标和成功的标准,但具体到每个人,应该会有个性化的差异,而且应该是具体而清晰的。这样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看到目标和方向,基于个人实际基础上,做好出发前的准备。
二是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是到达目的地的交通选择问题,就是如何到底终点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学习分为三个层次,浅层次或者表面理解,主观层次或者深层次的理解,还有就是概念层次的理解。按照solo分类法,也可以分为单个观点、多个观点、关联各观点和观点拓展四个阶段。这里有两点启示,一是无论哪一种,包括前面提到皮亚杰的分类法,学习的提升都是按梯队递进的,必须一个一个层次跃升到上一个层次,不会直接就到最高层。二是每一层次的提升都是要精心准备和努力实施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就像一堆砖头式的叠加起来,而是有更加复杂的过程,包括物理的反应和化学的反应。我们对信息是由选择性的,有的信息被同化,有的信息被拒绝,这取决于个体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针对性的采取方法很重要。比如设定目标的问题,互动交流的问题,课堂反馈的问题,阶段总结的问题,当然,教师的思维方式以及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这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更多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整体构建知识体系。
三是元认知的问题。元认知是关于思考的思考。除了交流正常教学内容外,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白我要到哪去,如何来调节和控制自己。这就是约翰·哈蒂所说的,“让学生用老师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学习”,有了这样的视角,他就会发现问题,并作出积极主动的调整。这种调节也不是主动出现的,而是建立在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基础上的。我们很多学生到了大学的时候,就不知道该干嘛,甚至做作业都不会,因为原本的作业就是大段的抄书或机械的做题,当需要他们表达自己的思考的时候,他们就发现自己根本不会思考。关于思考的思考,其实是很难通过一两个环节就教会的,或者说,根本就不是教的,是要长时间的习惯养成。老师或家长自己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影响会很大。如果不主动去做,那结果就不会尽如人意了。
三、教师的任务:追寻教育影响力的证据
根据约翰·哈蒂的研究成果,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因素。当然不是说其他的不重要,家庭、学校、学生自己对学生学习成就都会有积极的影响,但相对而言,教师的影响最大,因此,从抓住根本和关键因素的角度考虑,在提升学生学习成就这方面,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影响力的效果最大。而我们一直也在努力工作着,只是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很容易忽视如何可以让教师影响力最大化的这一问题。也就是用“证据”来证明我们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关于蚊香使用方法的事情,多少年了,我们在点蚊香的时候,都是把它分开,很麻烦,有时候还会弄断。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分开,这样做合适吗,没有更好的办法吗?知道最近有个帖子说,蚊香其实不用分开来点,只要直接点燃,它会自动分开,这个研究还获得过专利,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么多年我们的认识是有问题的。所以,“证据”有多么重要。找到“做”或者“不做”的证据,会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和自己的努力效果。
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建立自己对于教学的心智框架。我如何知道这个方法正在起作用,我如何比较这个做法和那个做法之间的差异,这个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如何测量,什么样的证据会是我相信我错误的使用了这些方法和资源,证明这个项目优于其他项目的证据从哪来,我在那里看到个这个方法产生过实效的证据,我和其他教师在这个理解上产生共识了吗。我的这些想法,其他人有过多少这样的研究和探索,成果怎么样等等。简单说,就是多追问一下,然后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判断和成果。
这可能是东西方思惟方式的差异。西方人喜欢凡事找证据,用证据说话,我们更习惯凭主观、凭经验。我想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在不同的环境中,各自的效果不同,各有春秋。但我们不应该固步自封,固执的认为自己的就好,应该更多的吸收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来补充我们的经验,这一点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我们应该都知道,关键还是是真知道还是假知道。真知道就会想着去实践。假知道就是仅仅是知道。
这样的证据要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有几个关键词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一是挑战。给学生的目标一定要具体而清晰,要让学生看得到,并且是个性化的,针对个人实际,高于学生的认知,并且力争学生努力之后可以达到。二是参与。要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课堂互动不是个别人的事情,比如提问一个人,其他人就观望,这样的效果不好,应该每个人都在思考,每个人都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三是反馈。准确及时的反馈对学生学业影响非常大。我们有反馈的意识,但追寻有效反馈的证据的意识和方法要再强化。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是否有针对性,这个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学生负担过重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个因素。老师的口头反馈的技巧也非常高,这方面其实有专门的研究。应该引起重视。四是信任。pplong的文章里说到学生安全感的问题。教师营造课堂上的信任的氛围,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不用害怕被嘲笑,被否定,每个人都可以积极思考和表达,这样的方法会刺激更多的思考。而我们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一个明显的原因是没有那么多时间。这也是很无奈的。还有要求老师要学会倾听。
当然,这样的关键词或者是教学环节、课堂上的注意事项可以找出很多,或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这个问题,关键的是,每个环节我们都要找到“证据”,证明我确实这样做了,确实如我所想的收到了成效或者没有,成效是多少,如何衡量,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一样吗等等。证据,可以是事实,可以是数据,总之是可以看到的,真正能看到的,而不是凭感觉的判断。
所有这些,基础这样一个考虑,就是我们要努力的使学生目前的样子转变到我们希望他们成为的样子。这个计划的方向、方案和过程,都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摸石头过河,否则只能靠概率来解决问题。具体到什么程度,就是每个方面都是可见的。当我们立足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从学的角度看待教的问题,然后每一步都努力去追寻能看得到的证据,我们离这个目标就不远了。
《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读书笔记丰富的安静tt关注
0.3852018.08.21 12:47:46字数 2,995阅读 6,649
思维模式影响课堂
思维方式是指依靠个人信念或一种思考的方式,影响着你的行为及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感受,影响着学生作为学习者如何看待自己,学生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他,或他如何面对学业上的挑战。 一个带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即使遇到阻碍也会坚持,一个带着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可能轻易放弃或不能专注于学习过程。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通过坚持努力及专心致志的学习,一个人的智力将得到成长和发展。它的核心思想是,相信所有的孩子付出努力,坚持不懈,受到激励都能成功。 固定型思维模式则认为一个人有着先天注定的智力技能或才华。 思维模式也会直接影响家庭激励。我们经常发现家长这么描述他的孩子。将孩子的弱点合理化,比如他跟我一样,我的数学也不好,我能理解他为何阅读不在行,我从来不喜欢阅读等等。
构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路上,第一站是构建这样一个学校文化,即珍视智力的成长。相信付出努力,动机和毅力,以及在正确的教育策略下所有的学生都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第一步,反思并预评估。 第二步,养成大脑具可塑性的观念。 第三步,学会如何表扬学生。 教育者必须更加懂得表扬学生的方式,关于表扬努力而不是结果的价值。说你真聪明,相当于说你真高,孩子如何对待高个尔呢?这属于孩子无法控制的遗传基因,这两种表扬,都没有考虑到孩子付出的行动,什么努力都没得到认可。当大人表扬孩子是什么,比如高个或聪明孩子,会将他们的成就归于他们与生俱来的某个固定特征,当大人表扬孩子付出的行动或完成的任务,孩子会将成就归功于自己的努力。 要留意传达给学生的非口头表达信息。抱臂,板着脸,沉重地叹气或者翻白眼,这些都没有传达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讯息,不管这个人说了什么。
奖赏可以是表扬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毅力,还有当他们掌握新事物时产生的积极内在情感,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确实是令人发自内心的高兴。对于动机而言内在目标的价值高于外在目标。在《有天赋的大脑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发现那些因为治理而被夸奖的孩子重视表现,而那些因为努力而勤奋被表扬的孩子真是学习的机会。 第四步,教师接受关于大脑的教育。 当你学习新事物时,神经元产生新的观点,这些观点随着实践和努力变得更加强大,关联越多你的大脑神经越稠密,大脑密度越高也越聪明。加强学生的这种神经观点,教师持续把先前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这一点很重要。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必须意识到一个新的神经路径,如同初次穿过一片未被探索的森林,某条大路走得越频繁,挡道的障碍和关卡就越少,最终产生一条干净的道路,这条新的道路意味着对刚教过的内容有了清晰的理解。 第五步,教授学生有关大脑的知识。让他们很快意识到,如果运用智力它就增长,如果不用它它就衰退。 第六步,与家长一起探讨。 第七步,督查评估,或审视构建成果。
成长型思维教学对差异性、回应式课堂的重要性
一切都与信念和期待有关。我们要让他们能够维持这样的信念体系,及所有的学生都能成功,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开学第一天走进教室准备学习一个五岁孩子能够激发的所有,乐观相信自己,我们必须在他们升学的不同过程中启发并维持这样的思维方式。 一个教师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促成他或她对学生需求的回应。因材施教是教师回应学生需求的方式,这样每个学生在合适的水平都能接受挑战。 预评估是创造因材施教课堂的第一步。预评估及设计教学之前了解,学生对于某一技能概念或话题知道多少?了解并尊重学生带到课堂的东西是重要的。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以及预评估前所学的知识,这样预评估的结果将会更好的反映学生所理解的东西。其时间不能太长,少于等于5分钟,足以激活学生先前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估,能够用来确认学生的差异,预评估的作用是发现学生在教学前后的差异。 另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如何分析预评估的结果,预评估的目的在于发现学生中谁理解了部分内容,谁理解了全部内容,然后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差距在哪里,如何备课教这些学生,最重要的是可以确定删除哪些教学内容,换言之让课程变得更加紧凑。 课程紧凑是一种教学策略,通过删减学生先前学过的知识,使年级课程简单化,为学生赢得更多的时间,使之在内容方面学得更深入更广泛,或者跳级学习。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分神,是因为他们有时间这么做,换言之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功课,然后用一些较没有生产性的行为填充自己的时间。 固定活动即当学生完成课堂功课或单,教师指导其他学生时,给予学生一些不间断进行的任务,这样的活动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加速即加快学习的速度,允许那些已经掌握知识或者快速掌握内容的学生进入更高水平的学习。加餐即以更深层次,深层次或更广宽广度学习,进一步深入内容并能够拓展。加速之前稍稍的加仓是个好主意,特别是干预评估,仅仅捕捉到表面层次的理解情况。不管加速还是加餐,重要的是仔细查看教学经验,确保加速加餐,都有很多机会要求批判性思考。
认知能力测试测量的是已经发展的能力。 我们的学校架构消除机会,传达的期待值低下,过早让学生离开挑战性的环境,如此束缚学生的潜能是有很多原因的,一个主要的障碍是我们以完成事情的速度来评判成人和学生。 在不同的内容领域,保持灵活的分组是因材施教成长型思维模式,班级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 课堂上管理多个小组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明确期待。 形成性评估及在学习过程中检查理解力,以便调整教学方式来提高理解力,这是对学习的一种评估。形成性评估帮助教师,发现谁需要重新教导,谁步入正轨,谁需要加餐和加速学习进程。不过大部分学生没有成功,那么教师就应该反思教学方式,想出一个新的方法来展示学习材料,重新教学生这个材料。
最有名的归因理论,侧重于动机和成就,他认为影响成就最重要的因素是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以及运气。根据归因理论,成功人士,常常将他们的成功归于努力,某个内在的因素,那些失败的人则倾向于将成功的缺失或失败归因于任务的难度或者运气不好。在丹尼尔平克《驱动力》一书中,他展示了一个关于内在而不是外在奖赏的案例,内在奖赏只个人满意度,即在没有外在诱因的情况下,完成某项任务时,一个人感受到的个人满足感。外在奖赏即通过另外一个个体或资源,比如金钱证书或奖品,提供给一个人的外在诱因。 将奖品作为预定目标,这么做会产生很多问题,譬如浇灭了学生的创造力,形成了他们的短视思维。
改变学生对失败的反应 学生失败或者犯很多错误时,他们可能会将此看作自身差劲或能力不足的迹象,而事实上这些会导致更多的失败,他们可能开始躲避任何看起来很有挑战性的事情,这样他们就不用面对失败,然而如果学生将失败和错误当作是得到反馈的一种方式,或者对某种领域,加以反思,以多加注意的话,他们会有内在的信念及通过努力毅力和帮助,最终能够学会。每次老师帮助学生纠正一个错误,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帮助学生,将错误理解为未来对他们有帮助的数据,而不是将此视为自己能力差。 老师帮助学生反思失败的一种方式是向他们介绍对失败更积极的看法,或者分享他人对失败的态度。比如认知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已与中定义的失败,不要把成功和失败当成奖赏或惩罚来体验,而是当成信息来经历。迈克尔乔丹在1997年耐克广告中总结失败:在我的事业中我错过了9000多个投篮,我输了约300场比赛,有26次大家信任我让我投决定比赛胜负的一球,我却没有投中,在我的人生中我一再的失败,而这就是我成功的原因。
杰出教师或者说专家型教师的5个主要维度:
社会发展需要顶尖型人才。身处人类大变革的前夜,人工智能将引发一次极深刻的变革,全球就业岗位的减少已不可逆转,而只有什么人才能保住自己的岗位呢?——高手才可以生存!
唯有持续精进,保有对教育事业足够的热情,站到职业金字塔前端,方可在智能时代立于不败之地。专家型教师指的是在教育教学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他们的知识即专家型教师知识深厚,理解他们所教学科;能够引导学生学到所需的表层和深层知识;能够成功的监控学习并提供反馈以帮助学生取得进展;能够注意更多知识学习态度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发展自我效能和掌握动机;还能够提供其教学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作用的确凿证据。
1.专家专家型教师,能够挑选出最重要的方式来表征所教科目。
专家教师拥有的知识更为综合,他们注重学生的前概念和元认知,能够将学生先前知识融入对所学对新的学科知识的导入当中;他能跨学科融合,将当前课程内容与课程中其他学科相联系;他能将课程校本化处理,依据学生的需要和自己的教学目标来变换融合和添加课程内容,这是的他的课变得独一无二。
专家型教师有着自己看待和组织教学的方式,他们能够快速识别发生在课堂中的事件因果关系,预测和确定学生可能犯下的错误类型,能给学生更多回应。
2.专家型教师精于营造最有益于学习的班级氛围。信任的氛围是最有益于学习的班级氛围。学生将已知的东西进行概念重构从而获取新理解的过程,意味着他们要识别出错误并放弃先前的想法。所以错误是学习的实质。专家型教师能够营造欢迎错误的班级氛围,通过培养师生信任、生生信任的氛围来实现这一点。在这样的氛围中错误是受欢迎的、学生争先提问参、与是一种规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并提升自尊。
3.专家型教师监控学习并提供反馈。专家型教师拥有问题解决的能力,灵活应对的能力。他能够预测什么时候学习兴趣会消退,知道谁没有理解,并发展和检验关于其教学对所有学生产生影响的假设。
4.专家型教师,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达到成功标准。教师能高度尊重他们的学生,表现出相信所有学生确信都能获得成功的热忱。教师对待学生和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和人的身份表现,对群的关心和奉献。
专家型教师的形象是他们对学生付出投入和尊重,愿意接纳学生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责任心,热衷于确保他们的学生在学习。
5.专家型教师影响学生的表层和深层成果。这些成果不限于考试成绩而涵盖了很多方面,如,对待学习的兴趣,获得表层、深层和概念性理解,享受学习带来的挑战,尊重自己、他人等。
我参加工作22年,这么多年来,我对工作一直充满激情与热情。任何时候都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愿意去探究,但是却缺乏深度思考。在对学生深层知识教学和学教评一致性研究的少,对学生是否真学,没有去进行过多思考。对照作者提出“可见的学习”,我反省自己的教学是否让学生可见?学生的学习过程我是否可见?我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可见?等等都需要做深度阅读思考和研究,改变思维认知,在工作中去反复实践,学以致用。
一名教师是从经验走向专业,从专业走向专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再付诸实践,再反思提炼经验,这样一个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瓶颈,会出现高原反应,此时靠的是对工作的热忱,激情与信念支撑才会破茧成蝶,这几天读这本书之所以吃力是因为平时读这样有嚼劲的书太少,缺乏陶行知所言的“一、集、钻、剖、韧”的精神。离专业很远,离专家更远,感恩凌老师以身示范,指点迷津,答疑解惑,带着我们阅读,感恩学友,在热烈讨论和分享,收获很多。
作者:叶雨1105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f4b4a853ce08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