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1|回复: 3

[其他资源] 戴维·珀金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7 07: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2-8-27 07:56 编辑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4个标准告诉你什么是有价值的学习
作者戴维·珀金斯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资深教授,也是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创始人之一。他在美国教育界和心理界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对智力、理解、思考、创意等各种与人类学习相关的议题都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他积极参与到现代教育改革的实践当中,尝试为不同阶层的学习者构建深入学习的体系。


本书详细剖析了为什么传统的学习在生活中没有用,并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两个角度阐述有用的学习是什么样的。作者强调有用的学习需要有生活价值,而生活价值的四个判断标准就是让学习变有用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值得学习的内容。此外,他还系统讲述了一套能够把学到的内容用出来的学习方法。




01、学习有生活价值的内容


作者认为,只有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内容才是有用的。什么叫做有生活价值呢?其实就是对于要学习的内容,应该要求它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要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那我们应该怎么判断是不是有用呢?作者总结四条标准,我们来了解一下。


1、具备深刻见解


学习内容是否具备深刻见解,也就是说,你所学的内容是否有助于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及事物的运行规律。例如天为什么是蓝的,草为什么是绿的,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或者以“能源”为例,包括对当代社会能源问题的了解:能量从何而来、归于何处、为什么传统能源是有限的、可再生能源将如何拯救我们、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等等。


这些问题给了我们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现实的视角,因为它们解释起来都关系到事物最初始的样貌,搞懂这些问题,会让我们眼中这些平凡的事物有了理解上的厚度和深度。


比如,盖房子。学习内容是否具备深刻见解,相当于房子的基本属性是什么,房子它应该有一定的空间,起码要能够容纳一个人正常的生活起居,而不能是只有几平方米那么大。而学习这些具备深刻见解的内容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学习内容是否具备深刻见解,这条判断标准为理想的知识殿堂搭建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2、行动


作者总结学习内容是否具备生活价值的第二个标准是行动,也就是说学习内容是否对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有指导意义。


比如,一本菜谱里,每道菜的每个操作步骤都应该有实际的作用,应该关系到菜品最终的口感和质量。如果以房子作类比的话,理想中的房子最起码应该是结实的,质量不能差,不能风雨飘摇随时可能倒塌。


这条标准其实就是狭义上的有用或无用,而对于学习内容进行这样的实用性考量,也能够有效地区分出学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3、伦理道德


作者总结学习内容是否具备生活价值的第三个标准是伦理道德,人类毕竟是社会动物,相互之间的相处模式也非常重要。这就好比房子应该有门窗,能通风,那种进不去出不来、完全封闭的建筑当然没办法利用,因此我们学习的内容也应该有助于激发我们对这种关系的良性追求和互动。


4、机会


作者总结学习内容是否具备生活价值的最后一个标准是机会,这是说学到的知识是否有足够的现实状况借以思考和分析。这条标准就相当于房子建造的地理位置,它与我们的生活范围是远还是近,如果你的房子远在郊区,超出了平时工作或学习的区域,通勤时间已经难以平衡正常的生活安排,既使你真有这样一套房子,能去居住的时间也非常少了。学来的知识也是一样,如果没有足够的机会去实践,自然也是没多大用的。


02、什么内容值得学


什么值得学呢?作者在书中所提倡这种值得学的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内容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知识本身,也就是学习内容;二是思考方式,也就是学习工具。


1、全局性理解


首先,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依然是知识,但我们要学的是具有生活价值的知识,作者把满足生活价值四条标准的知识称为“全局性理解”,简单来说,就是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实际关联,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如果某个人能对某种知识构成全局性理解,那这个知识点对于这个人而言就是值得学的知识。


比如 ,“民主”这一知识点可以说是相当枯燥的理论,但如果我们通过全局性理解对它进行拆解,你会感觉它对于实际生活也不是完全无用。比如,“民主”作为一种人类团体相处和决策的概念和模式,能够给我们提供团体与个人、国家与人民,甚至是全球一体化的深刻理解,小到公司或班级怎么做出决策,大到各国如何共同商议解决问题,都有赖于这个知识点在背后的作用。它也能指导我们在有关问题上采取行动,除了政治选举投票,它也是能有效解决家庭争议的好方法。


此外,它还能激发我们对有效民主模式和实践的道德性追求,以更好地解决人们的矛盾,面对个体之间的差异。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由19世纪的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推导得出,这是高中学的定律。想必已经有很多人已经忘记了。欧姆定律呈现了电流运动的模式,即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已知其中任意两者,可以计算出第三者。系统地运用欧姆定律有助于理解复杂的电路中所发生的运动。


欧姆定律的原则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使用,比如,运用于推算热导管的气流量。在此,欧姆定律的基本形式至少可以提供一种粗略的范式:气流量(热导管的电流量)等于气压(电压)除以导管阻力(电阻)。那么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呢?比如,家里有些房间很冷,我们根据欧姆定律,按照能够大幅提升气流量的方式重新配置了房子的通风系统。“


当我们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超出了传统教育的解读,不再限于表面的了解,而成功转化为深层次的理解,并为实际生活中的各项问题出谋划策,那么证明我们对这个知识点有了全局性的理解。所以,书本里的长篇大论只有可以为我们现实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提供价值,对于学习者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


2、开放性问题


传统教育中,问题常被归结为方法,而答案被归结为内容。而开放性问题改变了这个局面:问题也可以是内容,并且具有独特的生活价值。普利策奖得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伊西多·拉比,大部分母亲在孩子放学回家后都会问一句:“你今天学到什么了吗?”但他的妈妈当年问的却是:“拉比,你今天有没有提出一个好问题?”


作者提到的开放性问题是要用来为学习服务,也要有生活价值,同样要遵循前面我们提到的深刻理解、行动、伦理道德和机会四个判断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习者以全局性理解的方式面对已有的知识。


比如,1998年普利策奖的获奖者是贾雷德戴蒙德,他的获奖理由是因为他写了一本名叫《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书,而这本书的创作就起源于一个开放性问题,问出这个问题的人来自新几内亚,这位新几内亚人在了解了其他国家居民的生活状况后,对于自己国家的贫穷落后感到困惑,于是他问戴蒙德说:“为什么你们会有那么多物质财富?”这个问题看起来很普通,但是这是因为提问者注意到了欧亚人与其他地区的人之间的现实差异,并对这种差异感到好奇,戴蒙德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特性,于是放下了原来对欧亚文化有优越感的心理,从各大洲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社会构成与变迁等方面,来解释现代社会诸多不平等问题的原由。


开放性问题能引导我们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串连起来,用现实问题的需求将书本里的知识重新整合,并最终形成有生活价值的知识结构体系。作者认为,开放性问题应该由学习者自己提出,其目的不是找到最后的答案,而是鼓励、培养人们的好奇心和困惑感,它们是开放性问题的动力和能量。


因此,对于老师和家长等教育者而言,促成开放性问题有两个主要的努力方向:一是保护好奇心,不要轻视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问出的开放性问题,正确引导学生按照全局性理解的思路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激发好奇心,给学生创造正确的问题背景,积极营造多样的思考角度。


而对于已经走出校园的学习者而言,开放性问题需要我们跳出固有的印象,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曾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发现平凡事物背后的形成过程,找到兴趣点,并要不断的问“为什么”。开放性问题的核心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03、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作者说,要想把学到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就需要我们有好的学习方式。作者在书中总结了一套学习方法。我们来了解一下。


1、理解


一种全局性理解应当是什么样的?首先,它必须是真正的理解某个主题。真正理解某个主题,必须做到透彻地思考这个主题、考虑主题相关的内容、利用主题进行发散性思考。如果所有人只能做到背诵或解答明确的习题,或者轻易地被错误概念和刻板印象绊住脚步,那么,这就不是真正的理解。


比如,学生掌握了历史事实,但却不能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或者甚至没有学会批判性地思考自己读到的史实;他们掌握了数学运算程序,但却没有学会如何处理简单的数学模型,或者进行数学探究。


2、运用


就是将思考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让它们有一片施展作用的空间。


比如,我们学英语时会遇到很多看起来特别高级或特别地道的英文表达词组,许多人很认真,把这些都做了笔记,但下次用的时候还是不会。这是因为学到的内容没有去运用。其实把英文表达用出来最直接的方式是写作文。


当把这些表达都用在作文里,用得多了就会记得更牢固,对于词组的运用的也越来越灵活,因此我们学到的知识一定要想尽办法把它用起来。


3、注意


其实就是学习主动性,我们要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找到思维能力在现实中的作用,逐步开拓思考能力可以运用的日常领域和范围。


4、感兴趣


重视那些自己兴趣所在的要素,将源自内心的热情注入学习的过程。学习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无论是写作,还是文学、音乐、影视作品,只要你有兴趣,都是促使你不断深入学习的动力,让你感到痛苦的学习过程就会转化为乐趣。如果没有热情,任何一种具有生活价值的内容都无法为学习者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5、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即“迁移”,迁移意味着学习者在某处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运用到完全不同的领域。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将学到的知识真正变成我们的工具包,长此以往就会实现融会贯通。


最后的话:


本书作者戴维珀金斯告诉学习者,如何辨别传统知识体系的实用性,如何学会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形成全局性理解,选择有用的学习内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用得上的学习。








一、极具生活价值的学习1.辨别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2.选择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3.为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而教

4.建构具有生活价值的课程



二、为何传统教育下的学习总陷于被动       过于关注学业成就,忽略相关性差距 过于关注了解性知识,忽略知识内涵这样的学习也有其软肋:
1.知识的内涵远比信息本身更加丰富,而在信息风暴中,知识的内涵很有可能被湮没。
2.掌握大量信息固然很好,但是通过说教的方式获得的信息很容易被遗忘。
3.如今,互联网使得各种事物的信息都唾手可得,这就意味着巨大的记忆性信息库并不像原来那样富有价值。


        过于强求专业知识,忽略生活相关知识相反,灵活的网状结构却能够以更具拓展性和生成性的方式来接纳各种机会。


三、你真正理解透彻的知识是哪些?
判断全局性理解的四个标准
(一)“全局性理解”这个术语体现出综合、概括的特质,判断一种理解是否具有全局性的标准包括:
1.深刻见解方面:全局性理解应当有助于呈现物理、社会、艺术等不同世界的运转机制。

2.行动方面:全局性理解应当能够指导我们采取有效的专业行动、社会行动、整治行动等。

3.伦理道德方面:全局性理解应当敦促我们变得更有道德观、更有人性、更有同情心、更愿意规范自己的行为。

4.机会方面:全局性理解可能出现在各种场合中,表现为多种不同的重要形式。

(二)全局性理解对生活的三个贡献

      全局性理解只有在生活中的一些特定时刻才起作用,平常生活中我们似乎更依赖于所谓的“配方知识”。比如:按熟悉的配方来烤蛋糕,不需要你去思考,就能完成。

       如果说在大部分情况下“配方知识”为我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90%的解决方案,那么全局性理解提供了剩下10%的解决方案。

       当新的情况发生,而“熟悉的配方”已经不起作用时,全局性理解就能帮助我们思考并采取行动。全局性理解对我们生活有三个贡献:

定向:全局性理解帮助我们确定并保持方向。

慎思:全局性理解帮助我们慎思地思考不同的情况。

深入学习:全局性理解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四、如何学习“全局性理解”?       在进入大学之前,可能有一万种值得教学的全局性理解。

       如果我们的教育狂热地竞相涵盖每一个制定的主题内容,那么,学习的深度就会被弱化,广度则会被分散。

        好在语文老师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即“巧妙地抽样教学”。例如:本学年,我们无法读完鲁迅所有的作品,但我们可以阅读其中两三篇。好在语文老师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即“巧妙地抽样教学”。例如:本学年,我们无法读完鲁迅所有的作品,但我们可以阅读其中两三篇。

       抽样教学具体应当怎么做呢?丰富的个体选择:典型,通俗易懂、能激发共鸣,从特殊到一般。


       总体范围选择:不同风格类型、体裁,贴近出发点、向远处扩展,不同观点。

五、如何超越既定的知识和已知的学习什么是开放性问题?
1.是什么让问题具有开放性呢?和全局性理解一样,我们可以从深刻见解、行动、伦理道德和机会四个方面来判断和解释。为了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我们应当更关注探究取向的学习,使用针对问题、项目、案例之类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从学习的主题中发现意外、悖论、技巧、戏剧性、幽默等令人好奇不已的特性。


2.带着好奇心去发现,学习更要知其所以然有生命力的问题
这类问题都具有生活价值,因为它们往往既有用,又有启发意义。

1. 假如不是呢?
2.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当人们在不断地重复着一些浅层次讨论的时候,作为一名引导者,这时候需要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引导人们发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人们的思考会越来越深入问题的本质。


六、如何让有用的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       学习的过程包括思考、运用、注意、兴趣
1.思考

      我们的学习经常因为缺乏相应的思考而流于肤浅。例如,学生掌握了历史事实,但却不能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他们更多局限在各类零碎的要素上,没有形成丰富的全局观。所以,学习者在解决生活问题时,要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思维工具,将所拥有的知识融会贯通。
2.运用
       理解知识,并以其为工具来思考其它问题,在各种场合运用它来解决同类事情。
3. 注意

      利用自己的思维工具判断事物的不常见的那一面是否与问题情境有关。

4. 兴趣

       只有当你发自内心地希望理解某事,而不是囫囵吞下打包好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全局性理解。

       学习即融会贯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许多教育者都希望学习者可以自主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相关场景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迁移”或“举一反三”。
       但传统的教学过程,并没有让学生准备好迁移知识。另外,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无法培养学生钻研学习内容、广泛地联系学习内容所必须的敏感性和倾向性。
       所以,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包含思考、运用、注意、感兴趣的体验。不在滑雪场上迈出第一步,就永远不会滑雪。相应地,如果你不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尝试一下,就永远学不会思考、运用、注意某个主题内容或对它产生兴趣。



七、传统教育的分科还有用吗传统教育的分科在当代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八、如何认识各学科背后的认知方式全局性理解和开放性问题不止与学科内容有关。而且与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后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关系。

所以哪怕你并非某个学科的专家,只要你试图从周围的世界中汲取深刻的见解、行动指导以及伦理道德规范,就可以在概念上理解这些思维方式,并在实践中运用。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像X一样思考”,X可以是科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或类似的专业人士。

1、欧几里得式认知
欧几里得,数学家欧几里得为我们提供了形式化的演绎推理,就是广义上的猜想与证明。一方面,猜想即提出力图证明的观点;另一方面以定义、公理、已证实的定理、广泛概括的各种数学对象和系统为基础,借助于证明机制,严谨的数学才得以建立。
2、培根式认知
培根,哲学家、散文家。

培根式认知从假设开始,即基于观察和思考提出的一个概括性命题。即大胆假设, 然后小心求证。

3卡尔·波普尔为培根的认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解,提出科学的可证伪性,一个东西必须得可证伪,才有可能是科学的
4、牛顿式认知
牛顿,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

牛顿式认知,是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描述现实情境。并通过数学推理得出各种含义及预测,最后再回归现实生活(如创设一份水资源管理计划、验证交通状况是否符合预期等)。
5、修昔底德式认知


修昔底德,历史学家、哲学家。
修昔底德是历史学的认知方式,解释原始资料、批判性地探讨其中可能的偏见、拼接多元资料,进而建构历史叙事。他运用他的思维方式所构建的历史观,写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八、新的单元体系将为我们提供什么?       一个人如果过早地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也是扎入到某一个学科的兔子洞里面去,他的思维方式就会变得很窄。
      如果教育中全是大大小小的“兔子洞”,必须深刻钻研具体细节,那么学生就再也没有机会从整体上熟悉一个学科中最好的那片广袤天地。为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单元体系或者有助于在广泛的分类中鉴别值得学习的知识。案例:

     杰克和吉尔中午放学回家,妈妈问道:“今天学什么呢?”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答道“《堕落的天使》”,并且稍微解释了一下。妈妈又问:“那么,没有学数学吗?”“包括在《堕落的天使》里啦!”“那么,历史呢?”“也包括在《堕落的天使》里啦!”
九、哪些能力是闯荡未来世界所必须的?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普遍重要性的个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我们称之为综合能力。
      它更关注人们如何更好地应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包括家庭角色、工作角色等。如今的工作越来越需要综合能力,只是循规蹈矩已经不足以支持人们保住饭碗。我们每个人都要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时代。
      信息爆炸、数字化和全球化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复杂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这远远超过了对父辈时代的要求。而我们的教育却几无改变!

      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到底该学什么,该教什么,如何才是真正的学习。


作者:莫舒伊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ffaa26b0e351
来源:简书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8-27 07: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2-8-27 07:30 编辑



201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是2015年8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戴维·珀金斯。


书    名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作    者[美]戴维·珀金斯
类    别教育思维
原作品Future Wise: Educating Our Children for a Changing World
译    者杨彦捷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8月页    数260 页定    价54.9 元开    本1/16装    帧平装ISBN9787213068041
丛书名心视界书系






内容简介[url=]编辑[/url][url=] 播报[/url]
传统教育体系中,有很多知识在学习者日后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用,即无法发挥生活价值。例如,二次方程式这类数学知识在未来生活中几乎没有用到的机会,那么,这样的知识有没有学习的必要呢?如何辨别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和知识?传统教育如何才能突破种种障碍,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为学习者提供更实用、更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也许,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1]
想象一种教育,其中的大部分课程都能带来全局性理解;想象一种学习,它能够给这样的理解带来生命力,使其长存,并且支持终生学习;想象一个世界,大部分人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对基本的政治活动、个人健康护理、经济行为、生态责任、人际社会交往,以及其他许多概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发展方向。如果走在大街上的芸芸众生都能够灵活而敏捷地处理问题,那么,我们的社会该多么不一样!
本书作者戴维·珀金斯将告诉学习者,如何辨别传统知识体系的实用性,如何学会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形成全局性理解,真正做到通过辨证地学习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2]


作者简介[url=]编辑[/url][url=] 播报[/url]
戴维·珀金斯(David Perkins)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资深教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国际思维协会组织委员会常委,全球教育界知名演讲家和顾问。
哈佛大学“零点项目”创始人之一,与霍华德·加德纳一起,作为“零点项目”的负责人共同工作超过25年。从最初成立至今,50年来,零点项目致力于研究智力、理解、思考、创意与人类的学习等相关议题,吸引了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老师,尤其是美国诸多专业人士、国际学校的教师等参与其中,并定期举办研讨会和工作坊,推广研究成果。
曾在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瑞典、南非、以色列、中国等国家研发和讲授关于思维的教育计划和方法。 [2]


目录[url=]编辑[/url][url=] 播报[/url]
前言 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知识
引言 为未知而教
你的学习“投资”产生“回报”了吗?
也许,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普及性教育让“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代代相传
◇尴尬的“应当知道的好知识”
◇你学过的哪些知识,今天的生活还用得上?
◇第三类接触,让更多知识在生活中有价值
◇为未知而教,以“未来智慧”的视角看待教育
01 做业余的专家而不是严谨的学院派
为何传统教育中的学习总是陷于被动
我认为,在教育中始终应该保留足够的空间,让渴望学习的学习者能够追寻自己内心的缪斯女神,并且鼓励迫切的学习者去发现自己的缪斯女神。通过广泛的安排课程内容来培养业余的专家,不要只盯着学术知识的奥秘,而要把眼光放远,这一切都可以实现。
◇过于关注学业成就,忽略相关性差距
◇过于关注了解性知识,忽略知识内涵的掌握
◇过于强求专业知识,忽略与生活相关的“软知识”
◇从迟钝的层级结构到灵活的网状结构
◇有丝分裂之舞与设计一条鱼
02 学习即理解
你真正理解透彻的知识有哪些?
想象一种教育,其中的大部分课程都能带来全局性理解。想象一种学习,能够给这样的理解带来生命力,使其长存,并且支持终生学习。想象一个世界,大部分人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对基本的政治活动、个人健康护理、经济行为、生态责任、人际社会交往、以及其他许多概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发展方向。让走在大街上的芸芸众生都能够灵活而敏捷地处理问题,那么,我们的社会该
多么不一样。
◇全局性理解,理想生活必知的“业余的专业知识”
◇全局性理解在维度上有何差异
◇宏观选择,繁杂的教学内容中究竟应该“教什么”
◇宏观保留,拯救经典的了解性知识
◇内容超载?向语文老师学习巧妙地抽样教学
03 点燃创造力的开放性问题
如何超越即定的知识和已知的学习
传统教育中,问题常被归结为方法,而答案被归结为内容。而开放性问题改变了这个局面。问题也可以是内容,并且具有独特的生活价值。普利策奖得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伊西多? 拉比(Isidor Rabi)说,大部分母亲在孩子放学回家后都会问一句:“你今天学到什么了吗?”但他的妈妈当年问的却是:“拉比,你今天有没有提出一个好问题?”
◇开放性问题,获得闯荡世界的激情与力量
◇带着好奇心去发现,学习更要知其所以然
◇“有生命力的问题”由谁来提
◇“假如不是呢?”设计问题包扩展理解的界限
◇“那么,答案呢?”提问和寻找答案的技巧 [1]
04 真正的学习
如何让值得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
只是学习了民主的知识,并不意味着你的理解就足以支持你读懂一篇有关“新的民主形式似乎倒退回独裁体制”的报纸文章;只是学习了概率论的知识,也不意味着你的理解足以帮助你在需要选择医疗方案时了解手术风险的不确定因素。只有将不同知识联系在一起,并用于指导实践,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学习即理解,理解即思考
◇学习即运用,把你的理解和思考用起来
◇学习即注意,不是“过度联想”而是“未曾联想”
◇学习即感兴趣,全局性理解源于发自内心的渴求
◇学习即融会贯通,你能用欧姆定律解决供暖管道问题吗
05 把千斤顶放进工具箱时,请把《尤利西斯》也放进去
传统教育的分科还有用吗?
也许,有必要将现实的实用性与超越现实的实用性区分开来。现实的实用包括修理轮胎、准备面试、检查你打算购入的房屋有没有闹白蚁等等。而超越现实的实用则涉及我们如何投身于世界之中,包括接触这个世界上的艺术、人、历史、未来、最大的不幸与希望。超越现实的实用影响了我们大半的人生,并且关乎生活的质量,所以,它似乎也不那么“超脱”。今天,有学习价值的知识往往都超越了传统的分科,那么传统的学科划分能不能带来令人终生受益的学习呢?
◇学习诗歌有什么好处?
◇学习代数有什么好处?
◇学科A to Z,最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主题有哪些?
◇让小孩子学习“悲剧”主题?有何不可呢
06 像X 一样思考
如何认识各学科背后的认知方式?
理解一门学科的真正意义,绝不仅仅是积累信息或解决代表性的问题而已。在如今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已经无法在单独的某个学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相反,只有靠跨学科的对话,才能获得解答。
◇不同学科代表着不同的认知方式
◇让隐性知识浮出水面:促进学习的基本认知方式
◇牛顿式认知
◇修昔底德式认知
◇认知方式的“兔子洞”与“全局式思考”
07 绕开教育中的“兔子洞”
新的单元体系将为我们提供什么?
如果教育中全是大大小小的“兔子洞”,必须深刻钻研具体细节,那么,学生就再没有机会从整体上熟悉一个学科中最好的那片广袤天地。为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单元体系,这种单元体系或者有助于在广泛的分类中鉴别值得学习的知识,或者能够指明学习者即将接触的内容;或者可以突破学年的界限,跨学年地组织教育活动,或者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联盟。
◇什么是新的单元体系
◇更新传统学科的知识内容,建构新交叉学科
◇将各学科融入到广泛的主题中
◇跨学科单元体系为教育注入活力
◇建立更好的单元体系
08 未来在等待的人才
哪些能力是闯荡未来世界所必需的?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普遍重要性的个人和人际技能我们称它为综合能力。它更关注人们如何更好地应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还包括家庭、公民角色、工作等。如今的工作越来越需要综合能力。只是循规蹈矩已经不足以支持人们保住饭碗。那么,学校教育是否足以帮助学生发展这些能力呢?
◇融合了综合能力的知识内容学习什么样?
◇你认为,什么样的综合能力有助于闯荡未来?
◇什么原因使综合能力成为“狭小房间里的一头大象”
◇巧妙的抽样教学使综合能力的学习更有意义
◇颠覆还是逆转?综合能力唤起传统课程的动摇与苏醒
◇教育的初衷,源于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教授知识,通达智慧
◇在“为未知而教”的“独木桥”上巧妙地探索前行
结 语 从知识到智慧,选择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致 谢
译者后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8-27 07: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e.dangdang.com/pc/reader/index.html?id=1900777967当当阅读
目录1版权信息2前言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知识3
“值得学习的知识”在不断膨胀5一个没有完美答案的问题6你的学习“投资”产生“回报”了吗?9普及性教育让“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代代相传10尴尬的“应当知道的好知识”12你学过的哪些知识,今天的生活还用得上14没有什么生活价值的“二次方程”17如何看待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20如何看待学科素养?21如何看待某些学生对特定学习内容的热爱?21如何看待一些重要的考试要求?22第三类接触,让更多知识在生活中有价值22决定教什么,重新构想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24为未知而教,以“未来智慧”的视角看待教育27重新构想教育3101做业余的专家而不是严谨的学院派33为何传统教育中的学习总是陷于被动?33过于关注学业成就,忽略相关性差距36过于关注了解性知识,忽略知识内涵的掌握40过于强求专业知识,忽略与生活相关的“软知识”46从迟钝的层级结构到灵活的网状结构50有丝分裂之舞与设计一条鱼55重新构想教育Educating our children for a changingworid 6002学习即理解64你真正理解透彻的知识有哪些?64全局性理解,理想生活必知的“业余的专业知识”68全局性理解在维度上有何差异72全局性理解对生活的三个贡献77宏观选择,繁杂的教学内容中究竟应该“教什么”82内容超载?向语文老师学习巧妙地抽样教学86重新构想教育Educating our children for a changing world9103点燃创造力的开放性问题94如何超越定的知识和已知的学习?94开放性问题,获得闯荡世界的激情与力量96带着好奇心去发现,学习更要知其所以然100苏格拉底式问答法的利与弊106“有生命力的问题”由谁来提110“假如不是呢?”设计问题包扩展理解的界限117那么,答窦呢?”提问和寻找答案的技巧123重新构想教育Educating our children for a changingworid 12604真正的学习129如何让值得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129学习即理解,理解即思考132培养思考能力,等于加深学习的理解136学习即运用把你的理解和思考用起夹138学习即注意,不是“过度联想”而是“未曾联想”141学习即感兴趣,全局性理解源于发自内心的渴求145学习即融会贯通,你能用欧姆定律解决供暖管道问题吗148知识不只是知识,学习中的实践运用最关键153数字技术,推动学习的主要力量157重新构想教育Educating our children for a changingworld 16005把千斤顶放进工具箱时,请把《尤利西断》也放进去163传统教育的分科还有用吗?163学习诗歌有什么好处165学习代数有什么好处169学科A toZ,最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主题有哪些172让小孩子学习“悲剧”主题?有何不可呢183重新构想教育Educating our children for a changing world18806像X一样思考190如何认识各学科背后的认知方式?190不同学科代表着不同的认知方式192不同的认知方式有什么好处195不同的认知方式有什么好处195
欧几里得式认知202
培根式认知205
学习的方式与认知的方式208
让隐性知识浮出水面:促进学习的基本认知方式212
牛顿式认知213
修营底德式认知215
认知方式的“兔子洞”与“全局式思考”220
重新构想教育Educating our children for a changing world22407绕开教育中的“兔子洞”226新的单元体系将为我们提供什么?226什么是新的单元体系228更新传统学科的知识内容,建构新交叉学科231打破常见学科的界限237将各学科融入到广泛的主题中239跨学科单元体系为教育注入活力247建立更好的单元体系251重新构想教育Educating our children for a changing world25408未来在等待的人才257哪些能力是闯荡未来世界所必需的?257几种已知的21世纪必备综合能力框架262美国提出的21世纪必备综合能力框架2624C5技能264欧洲提出的21世纪必备综合能力框架265传统学校无力教援的7个生存能力266传统教育中常波忽视的7个思维习惯267  8个工作室思维习惯268加德纳的5种思维能力269融合了综合能力的知识内容学习什么样271你认为,什么样的综合能力有助于闯荡未来275什么原因使综合能力成为“狭小房间里的一头大象”279巧妙地抽样教学使综合能力的学习更有意义282颜覆还是逆转?综合能力唤起传统课程的动摇与苏醒285重新构想教育Educating our children for a changing world288结语从知识到智慧,选择有生活价值的学习291教育的初衷,源于有生活价值的学习293教授知识,通达智慧298在为未知而致的“独木桥”上巧妙地探索前行301译者后记309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2-8-27 07: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用主义的教育老孔雀评论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2015-11-30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676888/《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Future Wise)封面上有个问题:“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学习?”,算是很明白地说明了这本书的主旨。不过,要说最好的概括,其实还是书名本身。

这本书的作者戴维·珀金斯(David N. Perkins)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站得高看得远,书中不乏诸多真知灼见。不过我翻得很快,对全书没有仔细阅读,只有一些浮皮潦草的感知,写在这里冒充一下心得。

先从“什么是值得学习的知识”开始。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不讨好的,因为每个人有各自的立场,无论你怎么说都会有人反对。所以实际上作者是把这个问题缩小了:哪些知识是大家都觉得应该学,实际上却没有用的?然后,二次方程就中枪了。

不过好在虽然各自有各自的解读,但二次方程的遭遇却是容易达成共识的:没人说二次方程不重要,或者不该学,但确实学了以后用的地方很少。在这样的共识上,问题就来了:像这样的知识到底该不该学?或者说该怎么学?

第二章“学习即理解”,说的是知识背景的重要性。除了用以谋生的专业知识之外,还有某些基础性的知识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所必须的,就是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基本认识。这些知识的定义是含糊不清的,或者是说混杂的,但是却是一个社会人与禽兽之间的本质区别,跟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所说的“宏大叙事”有点接近。

第三章和第四章实际上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解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解决问题首先是要能够提出问题,问题有了之后还要能够跨学科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学习。

第五章讲到学习诗歌有什么用的时候,作者继续用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诗歌有什么用?第一,这是语言的训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会用语言表达;第二,诗歌是艺术的构思,它创造了我们对于世界的别样解读,所以学习诗歌是教会我们看世界的另一种角度。学好代数,则是教会我们使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去理解世界。

第六章有点意思,说的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欧几里得的思维模式就是形式和逻辑重于一切,培根的思维模式则是归纳和总结,牛顿的思维模式则是项目管理式的,根据目标的需求来整合各种知识。修昔底德的历史学的思维方式则是在历史叙事中寻求解释,通过对真相的追问实现自圆其说的认知。

后面几章意思不大,说的无非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无涯随有涯,殆矣!”庄子早就看到这一点了。信息社会更是信息极度过剩,所以我们应该学习那些有生活价值的东西。这个生活价值要做广义的理解,不是说只有能赚钱的才是有用的。如果一个人沉迷于屠龙术的研究,他能够从中得到愉悦,对他来说就是有生活价值的。但从一般人的角度来说,确实可以大致画一个范围,比如说概率和统计学,作者就主张成为必修课,因为我们不得不使用抽样的办法来解决信息过剩的问题,如何保证抽样的准确性就很关键了。

最后我说说我的感受。这个世界美好的东西太多,所以现在人的普遍毛病是贪心不足,在知识这个问题上也是一样。这本书提醒我,一定要有所取舍,知识是美好的,但对于具体的某一个人来说,他的胃口是有限的,不可能享受所有的知识盛宴。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哪些知识是要学习,哪些知识应该放弃。当然这是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但确定了标准之后,选择起来就容易多了。比如说,我在情感上很喜欢绘画,但鉴于我已经过了那个有大把时间可以用在学习上的年纪,所以我就不必再去学习绘画了。有空的话可以看看艺术书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绘画,但如果实在没有时间,那么简单直白地感知绘画的美,也就够了。我也喜欢传统书法,但考虑到练习书法的时间很长,而用处有限,我也没有那个时间去学,所以这个我就可以放弃了。不是说书法不好,是我根据自己的标准主动放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何理财,如何养生,却是我现在应该花精力和功夫去了解和学习的。这些知识之间其实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每个人根据个人情况的选择不同罢了。于是又想起小平的那句名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作者是黑白猫教主的知音。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4:01 , Processed in 0.0668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