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2019(10)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评述顾绍琴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紫竹校区) 摘要:2012年美国颁布了新版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革新。本文主要从对比的视角来论述相对于1994年出版的美国地理课程标准,新版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标准内容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原因及意义是什么,从而给我国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美国 课程标准 地理课程标准 Review on Geography for Life: 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 Second Edition 2012 Gu Shaoqin 一、新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生活化的地理》自1994年颁布以来,渗透到地理课程的各个领域,从教科书编写到教学计划制定再到教师教育培训,对美国乃至世界地理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时代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由美国地理学会、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国家地理教育委员会组成的地理教育执行项目组对1994年出版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更新,在2012年9月颁布了第二版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生活化的地理》,为叙述方便,本文在阐述时将1994年出版的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简称为旧课标,2012年出版的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简称为新课标。 二新课程标准中的变化本文主要从整体框架结构、培养目标和主体内容这三方面,论述相对于旧课标,新课标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原因以及意义是什么。 (一)框架结构更清晰简洁从两版课程标准编排的整体框架结构来看,旧课标由八章构成,新课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见表1): 新课标第一部分对地理学科需要培养怎样的人,做了哪些改变,为什么要做出改变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第二部分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主要由“做地理”“地理内容知识”“地理观点”和“地理技能”这四大部分组成。新课标在内容设置上把地理观点和技能分布作为单独的一部分列出来突出强调地理技能和观点在地理学科中的地位,增加了“做地理'这部分内容,强调地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同时删除了旧课标的第四章、第八章和结论部分。 总的来说,新课标的整体框架更为简洁,整体性更强。 表1新旧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框架 (二)培养目标内涵的拓展和加深 旧课标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地理学科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人。新课标总体目标在内容阐述上相对于旧课标没有较大改变,但其内涵却有了显著的拓展和加深。 旧课标要求具有地理素养的人能够理解内容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但在思维方式和技能方面没有提出具体要求。 新课标对具有地理素养的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具有地理素养的人需要掌握:“事实性知识、心理地图和工具、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③ 具有地理素养的人首先需要了解基本的事实性知识,例如某地在什么地方,它的特征和环境是怎么样的;然后以事实性知识作为背景对其进行统整,形成丰富的心理地图,利用心理地图,把人和地点放置在一个大的生活环境嘲背景中去;最后通过运用地理工具和地理思维把事实性的知识和概念整合到一起。以全球化气候变化可能对佛罗里达海岸线产生的影响为例:具有地理素养的必须理解海平面的上涨率、沿海地区的海拔高程、人口分布密度、重要的基础设施分布(例如学校、医院、州际高速公路),建立不同强度飓风对风暴潮的影响程度的模型。在这些步骤中,用地图、图表和表格来分析数据,确定其在当地的影响范围(例如在佛罗里达关键地区)和对全州的影响(例如考虑到海岸、公路、电力线路等),利用地理思维把这些想法汇集在一个空间,用图表预测哪里可能会发生什么、为什么、会有怎样的后果。④ (二)内容推陈出新新课标对旧课标的主体内容进行了一系列革新,本文主要从内容的删减、增加和更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删繁就简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由原来的272页缩减到117页,删除了原有的“第四章地理的主题、第八章地理学科的学习成就动机和结论”这三部分内容。原有第四章的内容是对每一个标准下基础地理学科内容知识的介绍,这在以书本作为主要知识媒介的年代对学生和老师都曾有过积极的指导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能很容易地从各种途径获取内容知识,所以新课标删除了介绍地理内容的部分,突出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纲要和指南作用。删除第八章以及结论部分,明确新课标的定位,聚焦学生和教师。 2.加入新元素新课标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新课标指出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地理素养的公民不仅需要了解地理学科以内的内容知识,还必须能“做地理”。在旧课标中已经体现出“做地理”的核心理念,新课标的修订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具有地理素养的人要能把学习到的地理内容知识、地理观点以及技能应用到“做地理”中。与以往不同的是,新课标的修订更加突出强调如何在课堂中“做地理”。课标中列举了三个案例,下面笔者以其中一个案例为例,展现在课堂中“做地理”过程。 做地理:年级K-4 基于社区的观察和调査研究⑤ 赖斯先生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在星期二的早上到教室时很兴奋,因为在学校附近的拐角处新安装了一个交通红绿灯。赖斯先生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时机,他可以利用地理观点和技能把学生对新的红绿灯的兴趣与下一周他镇将要教的社会研究课程中的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标1,2,3)联系起来。在社会研究课的那一天,学生讨论为什么在拐角处需要一个新的红绿灯,学生很关注步行到学校的安全问题。赖斯先生引导讨论和帮助他们确定其所关注的地理问题。学生问:在我们班的同学来或者去学校的路上有多少危险的路口?这些路口的位置在哪里?(问地理问题)学生讨论哪些因素会使路口更加危险或者危险较少,例如速度限制、单行线、交通的流量、人行横道、红绿灯和学校交通安全警卫。 赖斯先生让每个学生画来或者去学校的路线图,找出路线图上的每一个路口。然后让学生在接下来几天步行到学校的过程中,观察和标记在他们路线图上的路口的安全细节。(获得地理信息)在他们进行了实地观察活动后,学生利用网络找到了一张他们学校和附近区域的卫星图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轮流缩放地图中交叉点査看详细信息。 在这个研究的基础上,每两人一组,制定路口安全等级标准,分为危险或非常危险两个等级。然后学生在每个等级的路口建立标志,用相应的符号表示附近每个路口安全性水平,制作地图。(组织地理信息)当学生完成制作周边地图时,惊讶地发现在他们学校有两个非常危险的路口。 然后赖斯先生要求学生和班级其他同学进行一项调査,每天这个班级有多少同学经过这两个非常危险的路口,学生把从这两个路口调査得来的结果绘制成图表,发现每天有16-29名学生经过这两个非常危险的路口。(分析地理问题)这个班级的学生决定跟学校的领导见面讨论这两个非常危险的路口的问题。 最后。赖斯先生邀请学校校长来参观课堂,听学生使用他们自己创作的地图和表格陈述相关研究,阐述他们的发现。(回答地理问题)作为陈述的关键部分,学生提出了建议,对这些路口做出一些可能的改变,使这个路口危险性降低。在校长离开教室前,校长向学生保证会跟家长管理委员和城市交通管理部门讨论这两个非常危险的路口。 上述案例阐述了学生使用地理观点、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中“做地理”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活跃的探究过程,不是一个僵化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形成过程,五项地理技能产生的次序不是按部就班的。在这期间可能会受到一些质疑,会在获得或组织地理信息的探究过程中交替出现。 3.稳中求变新课标保留了原有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也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调整。 ⑴聚焦地理观点,尊重个体化与多元化在新旧版本所持有的地理观点中,空间观点和生态观点保持一致。新课标删除了旧课标中的历史观点和经济观点,着重强调地理学科特有的空间观点和生态观点,聚焦地理学科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尊重个体的差异和文化的多元性,去获得、理解和使用多种观点。“基于不同的生活经历,知道每个人有个人的观点,用多样的方式看世界,理解不同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意识到观点包括价值观、观点和信念;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考虑到一系列的观点,理解观点是会变化的。”⑥ (2)更新地理知识内容,科学设计布局排版 新课标知识内容的构建和排版有了较大的调整。知识内容方面,对六个基本要素、十八条标准进行了微调;在排版设计方面,借鉴了学习科学的理论,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新课础续沿用六个基本要素和十八条标准(见表2)基本架构。内容的构建发生了一些细微变化,地理标准1和标准8的标题进行了修订。标准1的新标题“如何利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展示、地理空间技术和空间思维去理解和交流信息”代替了旧课标中“如何使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展示、工具和技术,以及从---空间观点获得、处理和报告资料”,用空“地理空间技术”'代替了原来的“工具和技术”。1994年,GPS和GIS还只为少数人使用,而如今每天都有数千万人利用各种终端设备査询地理信息,地理空间技术改变着我们理解世界的能力,增强了地理为个人或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性作用。地理空空间技术和地理空间思维的发展是当今世界两个重要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项目组对标准1进行了适当的修订。 标准8的标题是“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代替了原来的“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空间分布”,增加了“生物群落”,反映了在全球环境变化威胁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对区域范围内生物环境的关注,让学生了解人类和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联系,知道人与环境的脆弱性和反复性,更多关注绿色世界。 表2 新课标地理知识内容标准⑦ 要素1 空间意义中的世界 | 要素4人文系统 | 1.如何利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展示、地理空间技术和空间思维去理解和交流信息 2.如何在空间背景下使用心理地图组织人类、地方和环境信息 3.如何分析地表上的人类、地方和环境的空间组织 | 要素4人文系统 9.地表上人口的特征、分布和迁移 10.地球上文化组成的特征、分布和复杂性 11.地表上经济互依类型和关系 12.人类定居的过程、类型和作用 13.人类合作与冲突力量,如何影响地表的分化与支配 | 要素2地方和区域 4.地方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5.人类建立区域,以解释地球的复杂性 6.文化与经验如何影响人们对地方与区域看法 | 要素5环境与社会 14.人类的活动如何改变自然环境 15.自然系统如何影响人文系统 16.资源的意义、使用、分布和重要性的改变 | 要素3自然系统 7.形塑地表类型的自然营力 8.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在地球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 要素6地理学的用途 17.如何应用地理学去解释过去 18.如何应用地理学去解释现在并计划未来 |
(2)地理知识内容排版设计新课标地理知识内容的排版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旧课标主要采用纵向结构来组织安排知识知识内容,以年级段来划分,分为K-4、5-8,9-12三个学习阶段。例如在k-4年级,先后呈现了18个地理课标标准,在每个标准中叙述K-4年级的学生应该知道和理解什么,在其基础上学生可以做什么,然后是5-8年级,最后是9-12年级(见表3)。 表3旧课标中地理知识内容排版设计 file:///C:/Users/8613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292/wps1.png 新课标借鉴了学习科学的一致性、支架和智慧技能理论,通过纵横结构来排版设计,在横向上主要利用了支架理论,在纵向上利用了一致性和智慧技能。 新课标十八条基本标准不是通过年级来划分,而是在同一页上展示在同一标准下三个学习阶段的不同的要求水平(见表4)。在同一标准内应用横向的编排结构,利用支架理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在统一标准内,不同年级段的不同要求,对不同年级段的要求层层深入,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在什么样的基础上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学生具备了什么样的学习基础,从而清清楚了解到学生的认知发展。 在垂直结构方面,每个标准基本的构架包含四个组成部分:介绍短文、知识说明、行为说明、案例。主要利用一致性和智慧技能组成编排设计。 新课标在每一个标准前都利用一篇短文明确展示了具有地理素养的人在一定标准范围内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新课标中每个标准内容由几个主题统领,每个主题包含两个到四个知识说明,在每个知识说明下有两个到四个行为说明,行为说明的叙述方式相对于旧课标也发生了变化,主要采用学习科学中的智慧技能,每个行为说明都是利用可以观察、测量、评价的动词来描述学生应该能做什么,如“识别、描述、建构、分析、解释、对比、评价在不同的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不同的能力水平”。 旧课标很少关注内容标准和评价方案的一致性,而在新课程标准中一致性非常重要。⑨所以,新课标改变了原先罗列多项学生应该知道的内容,然后罗列多项学生应该能做什么的表述方式,改为每一阶段结束后紧跟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内容、应该能做什么,内容陈述和行为描述相对应,体现了一致性的原则。 最后是三个学生能做的活动的例子,提供活动的目的不是给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材料,让教师照搬着去做,而是通过活动的样例来说明教师在课堂中可能会做什么,体现了灵活性和自由度。 表4新课标中地理知识内容排版设计的⑩ 基本的要素:空间中的世界 | 地理标准1:如何使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展示、地理空间技术和空间思维理解和交流信息 | | 5-8年级学生知道和理解 | 9-12年级学生知道和理解 | | | | 1.地理展示的性质和功能——例如地图、地球仪、图表、表格、航空和其他照片、遥感图像和地理可视化的工具 | 1.使用不同地理展示——例如地图、地球仪、图表、航空和其他照片、遥感影像和地理可视化分析空间分布和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 1.整合多个地理展示,如地图、地球仪、图表、航空和其他照片、遥感澎像和地理可视化回答地理问题的优点 | | | | | | | |
⑶融入“做地理”时间地理技能 地理技能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从五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即: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组织地理信息、分析地理资料和回答地理问题。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利用3S技术在地理技能中的应用,例如收集数据的来源、组织、分析的工具等方面。在呈现的方式上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了一些变动,跟十八条课程标准组织的结构类似,改变了原来的分段式结构。 在地理技能中除了结构有显著的变化,另外就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做地理”改变了以往学生应该“知道和了解什么”,所以在知识的说明以及行为的描述上都明显突出“做”的过程(见表5)。 表5新课标地理技能标准11 K-4学生应该知道和理解 | 5-9学生应该知道和理解 | 9-12学生应该知道和理解 | | | | 1. 地理问题的特征 A.识别和描述地理和非地理问题之间的差异 | 1.地理问题的来源 A.确定地理议题,并从地理角度构建问题 | 1.制定地理问题的目的是在研究中回答问题 A.分析一个议题,并设计地理调查的问题 | | | | 1. 地理信息的特征 A.描述和分析地理信息的特征2.地理信息的来源 A.识别观测地图、地球仪和其他作为地理信息来源的地理展示 | 1.收集地理信息的过程解释哪些地理信息的来源是地理调查需要的 2. 一手和二手地理信息区别 A.解释一手和二手地理信息区别 | 1.评价地理信息价值和可靠性的标准 A.评价地理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 | | | | | | | | |
三、研究结论新课标总体框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较以往整体性增强,脉络更为清晰、简洁。新旧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内容阐述上没有做出很大变动,只是调整了叙述的顺序,新课标所体现出的内涵更为丰富,不仅要求具有地理素养的人掌握地理内容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利用地理工具和地理思维把地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实际生活提供明智的问题解决策略。 在课程标准内容方面,新课标删繁就简,更聚焦于纲领性的指导,同时添加了新的元素“做地理”,强调在课堂中应用地理观点、知识内容和技能。新课标保持了原有版本中的六大要素和十八条标准,为了适应地理空间技术、空间思维以及全球环境的变化,对其中标准1和标准8进行了细微的改动,在新的时代融入了新的内容。地理知识内容的排版设计采用横纵结合的方式,更为合理和科学。地理技能改变了原来的学生“知道、了解什么”的陈述形式,采用学生能“做”什么的表达方式,与“做地理”遥相呼应。 参考文献[1][8]Geography Education Standards Projec (GESP) .Geography for Life: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 1994[S].Washington DC:National Geographic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2][3][4][5][6][7][10][11 ]Geography Education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Project (GENIP) .Geography for Life: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 Second Edition2012[S].Washington DC:National Council for Geographic Education. [9]Rutherford D J, Boehm R G.Round two:Standards Writing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Social Studies[J].Social Studies, 2004, 95 (6) :231-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