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3-5-2 20:45 编辑
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 2022-04-24 15:16
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新书《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在对大概念进行理论廓清的基础上,从教学设计的四个维度对大概念教学进行架构,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解释。重点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如“为什么要进行大概念教学?它如何体现素养导向的课堂转型?”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大概念的理论阐述,分析时代转型背景下为什么要关注素养导向的教学,并引出素养导向的本质特征。后面四章从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素,即目标、评价、结构和方法来具体勾勒大概念实践框架。最后附录中给出大概念视角下完整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专家推荐 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需要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在这个艰巨的任务中,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横亘在教师面前。今天欣喜地看到这本书,它贴近教师的教学实践、紧扣教学流程再造的关键环节,尝试了核心素养落地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值得一线教师结合实践去阅读和尝试,去丰富和创新。 ——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尹后庆 大概念教学一定是这个时代的选择。刘徽博士在此领域深耕数年,卓有成效。仔细读这本书,你能了解到大概念、深度学习、大单元、真实性问题情境等这些“时尚”概念的“然”与“所以然”,丰富你对教学的新认识;你还能为构建新的教学实践、实现课堂转型找到脚手架。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崔允漷 这本书是现阶段课程与教学改革急需的研究成果,既有丰富和严谨的国际学习科学和教学设计新研究的引证,也有作者自己团队独家的案例研发,是一本创新型的教学理论著作,加上双重通道(图文适配)呈现,使得本书丰满别致,令人爱不释手。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盛群力 刘徽博士走出象牙塔,基于对国内外教学理论的系统梳理和深度研究,积极投身教学一线开展行动研究,通过与教师组建研究共同体的形式,集体探寻教学改革之法,提出的以大概念教学为主题的、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模型,既是对我国教学理论成果的丰富,也为中小学教师加深对教学的认知与理解,创造性投身教学改革实践搭建了脚手架。 ——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 刘月霞 整本书视阈宽、开掘深,更难能可贵的是,既没有极力推崇一种流派的价值,也没有过于放大一套理论的优势,而是很理性、冷静地博采众长,从中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出发,批判性地做选择,形成了适合中国教师阅读的接地气的学术著作。全球的课堂都在面临时代转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要专家学者与基层学校的携手同行。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李希贵 表面上看,全书并未提供标准答案式的解决方案,但是趋势方向、误区陷阱、应然状态与现实案例、可能性与反思性都充分融入了系统的文献梳理、合理的逻辑架构和智慧的理论再造之中。我相信,这本书在从当前到未来的很长时间里都会起到重要的专业价值,成为一线教育者的实践脚手架,成为教育研究者的学术红宝书。 ——中国学校战略研究专家,资深教育媒体人 沈祖芸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作者刘徽在本书自序中为我们娓娓道来~ 开篇想和大家谈谈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我当过十几年的学生,从事过教师教育工作,其间去过小学锻炼,在那里教了两年书,如今在高校工作了十几年,一直在探索教学和学习这个话题。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历,深切感受到无论是学习还是教学在今天都发生了重大转型,而这种转型确实是时代发展所引发的。 我自觉是一个幸运的人,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老师,让我受益良多。但当我走进中小学听课时,那些老师讲的知识常给我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即使很多内容我当年也学过……。 我不敢想如果现在再做一遍高考试卷,可以得几分。人们常说“当我们把学过的东西还给老师时,剩下的东西就是你真正学到的”,但是到底剩下了什么?于是我们追问实验学校的老师们一个问题:“哪些是你在学校里学到,现在生活中还在用的?”老师们都觉得好像能想到的比较有限,特别是当问到数学的时候最尴尬,很多老师想了半天,提到买菜时会用到数学,比如青菜总共6元4角,如果给摊主10元钱,他应该找零多少?但问题是,现在买菜很多时候直接扫码支付了,数学难道连这点用也没了?当然不是,数学非常“有用”,但前提是你通过学习数学建立了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数学建模、数学抽象等大概念。 那么,语文呢?语文课上教的听、说、读、写似乎我们每天也都会用,但真的会用吗?就在前不久,一个学生来找我推荐保研,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我看到她写的自我陈述中有“专业成绩优异”,我知道她专业成绩排前三,就问她为什么不写“专业成绩优异(在班级42人中排名前三)”,她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从小学到高中,语文都有说明文单元,我们也学过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真的需要用到列数字这种方法时,怎么就用不上了呢? 因此,教育需要经历一个范式层面的改革,要从教知识转向教素养。简言之,素养体现为未来在现实世界的场景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可见素养是综合性的,不仅涉及真,也涉及善和美。 范式型的教学变革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无论是研究者、教师还是学生。经过几轮课程改革,我们的课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这个基础上,恐怕老师们还需要经历一个蜕变。目前教学改革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所有的改革理念老师们好像都知道,比如素养,老师们说素养不就是素质吗?换了个词而已。比如单元,老师们说教材都是以单元组织的,我们不是一直都在进行单元教学吗?比如迁移,老师们说我们教学也不是都在让学生死记硬背啊,我们也通过各种题的变式让学生“举一反三”,这不就是迁移吗?比如生活价值,老师们说我们在教学中也会让学生联想生活中会有哪些例子啊!比如联系,老师们说这就是温故而知新嘛,我们也会让学生想想已经学过什么,并且让学生画思维导图把学习的内容联结起来,我们也不是在教零碎的知识点啊! 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深度诠释了这些改革理念的蕴涵。用盛群力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今天觉得这场教学转型很容易,那很有可能是你对这场变革理解得还不够到位”;北京十一学校的章巍老师坦言,这场变革是教师对自己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再造。大概念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具备专家思维,同时也要让老师们具备专家思维。 在和我们的一次次研讨中,老师们开始像专家一样思考,他们兴奋地发现一个丰富生动的世界正在向他们敞开,但同时也感觉一脚踏入了不确定性的泥潭,常常担心自己归纳的大概念不正确。杭州市语文教研员金瑞奇老师劝告老师们,“探索无止境,我们可以尽力而为,但要知道探索总比不探索好,所以不要因为害怕不确定性就不敢往前走”。 随着理解的不断深入,大概念变动是很正常的,这恰恰是专家思维的特点。就像“芝诺之环”描述的那样,假设环内代表已知,环外代表未知,那么随着环不断变大,环内和环外的空间都会越来越大。这个隐喻告诉我们,你知道的越多,就会发现不知道的也会越多。因此,发现自己的“无知”并不是一件坏事。正是在这场变革中,我们感受到每位老师都成了知识创造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而正是亲历了这样的学习,他们才会在自己的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知识创造。 作为一个曾经做过老师的人,我很理解老师们更关心“如何做”的问题,但恐怕在了解“如何做”的同时需要知道“为什么”,“照葫芦画瓢似的教”不仅很有可能偏离方向,而且不具有生长性。于是,在这本书里我完成了理论的整体建构,希望老师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也是大概念教学的精髓所在。或许这会给老师们阅读这本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我却对今天中国教师群体的学习能力充满了信心。 我还清楚地记得2020年的那个夏日,接到了好友美玲的一通电话,告诉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素老师发起的中国未来学校大会,打算将大概念教学作为五大主题之一,问我愿不愿意成为导师,我欣然应允的同时不免有些担心,毕竟在2020年大概念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然而,万万没想到大概念教学却成为五个主题中关注人数最多的,而老师们交上来的作品也让我们惊喜不已,在这里面评出TOP20和TOP10领袖教师成为一件高难度的事情,真是优中选优,让我们不由赞叹老师们的学习力。刚刚结束的浙江省项目化学习挑战赛,我看到很多年轻老师从包里取出了理论图书,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笔记,我发现他们能自觉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了。今天的中国真的有一批非常优秀的研究型教师,有他们,我相信中国的教育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事实上,这本书也是我和老师们共同的作品。和我一起进行大概念教学实验的老师们,有些人是从一开始就能领会大概念的深意的,但更多的人是在实验过程中逐渐理解大概念的内涵的。 毫不讳言,起初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大概念就是专家们折腾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有意思的是,不同学科的老师对理解大概念存在的疑惑也有所区别,像科学、数学这些学科的老师会觉得大概念不就是学科的关键概念和核心概念吗?概念地图不就是思维导图吗?那我们一直在教啊。而像语文、美术这些学科的老师一开始会觉得大概念和自己的学科没什么关系,后来一些老师会说大概念的“大”体现为“反映专家思维,具有生活价值”,不就是我们古话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要教“方法”,方法在现实世界中是有用的嘛!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在这本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这里需要说的是,只有通过与老师们接触,我才会知道他们可能存在哪些误解,换言之,正是老师们的问题推进了我的思考,书中之所以会讨论这些问题,也正是受到老师们的启发。让我倍感欣慰的是,现在大概念教学实验学校的老师们都已经习惯于这样的自我发问:“如果在现实世界的情境中要激活和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那么学生现在需要理解什么?” 当前,大概念教学在全国各地都有实践,我也真切感受到校长和老师们对大概念教学理论的渴望。手机里留存着一条占了好几屏的微信留言,是金华永康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发给我的,他听了我的报告,非常认同大概念教学的理念,内心很激动,但是觉得身处农村,专家资源比较有限,怕实践会出现偏差,希望能得到我的指导。还有全国各地的校长和教研员费尽周折找到我,诚意邀请我去讲学和实验,但研究真是一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事,所以很多时候我都带着歉意婉拒了。2020年发表在《教育研究》上的论文《“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型——兼论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极大关注,同时大家都感到意犹未尽,于是就有了写作这本书的冲动。 我常说,余生可能就做大概念教学研究这一件事了。听到的朋友会笑话我,说“余生”这个词用得不对,你还余好多生呢!但我说,大概念教学值得。当年选择学教育学或许是误打误撞,然而现在的我已然深深地爱上了教育学,并把我所有的热情都投注在教育研究上。教育无论对于人的幸福还是社会的进步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是一个教育学者的使命和担当。 文章节选自《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一书,编辑时有删减。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本书在对大概念进行理论廓清的基础上,从教学设计的四个维度对大概念教学进行架构,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解释。重点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如“为什么要进行大概念教学?它如何体现素养导向的课堂转型?”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大概念的理论阐述,分析时代转型背景下为什么要关注素养导向的教学,并引出素养导向的本质特征。后面四章从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素,即目标、评价、结构和方法来具体勾勒大概念实践框架。最后附录中给出大概念视角下完整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作者: 刘徽 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4
页数:1111
开本:16
ISBN:9787519128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