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7|回复: 6

[其他资源] 热议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6 07: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hatGPT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代表委员热议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图片



“教师会被ChatGPT取代吗?”

“ChatGPT会导致学校里作弊盛行吗?”

……

2023年开年以来,ChatGPT成为最火热的话题之一。

作为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可以根据议题完成包括回答问题,撰写论文、诗歌在内的多种工作。会写作业、写论文、写演讲稿……ChatGPT的确在很多领域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它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可能会给抄袭、作弊提供便利。

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教育界将面对何种挑战,又该如何应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一话题引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议。

争论不休:

“对手”还是“队友”!

目前,已有学校或教育机构针对ChatGPT可能在教育中带来的连锁反应,给出了明确回应。比如已有多所公立学校宣布禁用ChatGPT,多家国内外期刊机构声明,暂不接受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工具,也禁止将ChatGPT列为论文“合著者”。

对教育来说,ChatGPT到底是敌是友?这个讨论自ChatGPT诞生就被大家热议,一方担忧新技术会带来更多难题,另一方则对新技术带来的新教育教学格局充满期待。

目前ChatGPT处于哪个技术阶段?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源说:“就像第一次看到飞机飞起来、汽车跑起来,一方面大家很兴奋,没见过;另一方面会担心汽车乱跑怎么办,会不会撞到人家里去,这其实很正常。新技术从取得突破到大规模民用,还会再经历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需要突破‘最后一公里’的建设。但是我对技术创新一直是非常乐观的。”

人工智能应用对教育的冲击和影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此前“双减”政策中就提及要治理中小学生滥用“拍照搜题”这一现象。不少代表委员担心,盲目使用类似拍照搜题、ChatGPT等智能技术,会严重惰化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两会前,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和同事做过关于ChatGPT的调研,在他看来,ChatGPT的出现是在长期基础研究基础上多学科交叉后的重大发展,但它仍然是现有知识的整合,并没有突破现有的知识框架和研究成果。至于它到底是敌是友,他打了个比方:“就像核能,如果利用得当就可以作为能源造福人类;如果不正确使用,就会给全人类造成灾难。”

也有不少的代表委员和专家认为,不妨让ChatGPT“多飞一会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张进宝认为,就教育系统中某些特殊和具体的应用情形,由于ChatGPT的使用引发的不良反应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即使是前述报道中所提到的行为,在他看来也只是短期阶段学生们的新奇尝试,很难说会变成一种长期行为,管理部门出台限制措施还为时尚早。而对于中国而言,该软件的使用所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也尚未显现。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永谋说:“一些人夸大它的颠覆性,另一些人则低估它的冲击,这两种极端观点都应该避免。”

当然,我们也应该给ChatGPT一个自辩的机会,当记者在ChatGPT的对话框中输入“如何看待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后,ChatGPT的回答是:“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可以对教育产生积极影响。提供在线学习资源:ChatGPT可以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并与学生进行对话。这种交互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支持和指导。支持学生自主学习:ChatGPT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学习材料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改善教学方式:ChatGPT可以为教师提供工具和资源,帮助他们改善教学方式。例如,ChatGPT可以提供自动评分、语音识别等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口语表达能力。”

针对教育:

“逼入角落”还是“打开天窗”!

“ChatGPT把教育逼到了墙角!”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对ChatGPT的判断。

对于目前ChatGPT带来的副作用,倪闽景表示:“教育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比如学生会用这个找答案,甚至直接用这个写论文。我们教育有一些惯性,新的东西出来会比较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校会屏蔽,这都可以理解,但我认为新的技术出来以后,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内容和新的思维能力的构建。”

在他看来,ChatGPT的出现,应该是教育自身改革的一次重大机会,因为如果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改变,教育是不可能靠屏蔽ChatGPT维持下去的,只有多样化才能探索出教育新的生长点。

上海纽约大学名誉校长、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委员俞立中谈起ChatGPT引发的涟漪时说:“我们的教育改革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思维层面,花力气在教材、大纲、课程体系方面改革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培养模式、学校架构、教育形态要发生变化。”

倪闽景认为,面对挑战,教育改革需在以下三方面作重大调整。第一,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能独立思考和有正确价值判断能力的人,而不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第二,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有重大调整,主要的方向是要用ChatGPT等学习工具来协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而不是回避与恐惧。第三,教育要超越知识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品质。

尽管大家对ChatGPT带来的变革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教育如何接招依旧需要妥善规划。刘永谋认为,在教育领域,ChatGPT在辅助学习、辅助教学和辅助科研方面的潜力初步显露,但也带来学术不端、冲击既有教育体系等问题。将ChatGPT运用于教育领域,不等于简单将其引入课堂和智慧教学平台,而是与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教学体系转变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育数字化转型并非单纯的技术应用,必须预先研究、整体规划、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破解困局:

“顺势而为”还是“关进笼子”!

事实上,ChatGPT远没有大家认为的那样“聪明绝伦”。比如,ChatGPT会非常自然地回答诸如“诸葛亮是如何打败秦始皇?”这样的问题,并给出错误且荒谬的答案。目前的ChatGPT仍然难以充分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样的事实性错误也会误导学生。

不仅如此,不少代表委员也关注到ChatGPT有可能会带来的风险。2022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将人工智能作为需要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重点领域之一。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伦理治理仍面临诸如存在知识产权侵权、生成虚假信息、算法“黑箱”、隐私泄露等争议。以教育数据隐私问题为例,ChatGPT需要联网工作,存在隐私泄露和侵权的风险。教育数据如果被滥用,可能伤害未成年学生。

在薛其坤看来,人工智能会涉及伦理道德、知识产权和学术不端等问题,下一步需要认真研究怎么利用人工智能服务人才培养,教育部门应该在政策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样的,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新技术的出现也有可能扩大教育不公平。刘永谋说:“不同地区的网络质量、设备配置水平等参差不齐,教师的数字素养差别很大,学生获得智能技术教育红利的能力存在地区差别。目前,关注ChatGPT冲击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可能造成新的地区教育数字鸿沟问题。”

在今年两会上,民进中央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伦理治理的提案》。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伦理治理仍面临不少问题。在制度方面,可落地实施的法律法规比较欠缺,合规底线和惩戒力度不够明确。在管理方面,缺乏统筹的问题比较突出,职责分工不够明确,伦理治理审查与监管仍存在空白。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认为,对于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技术浪潮,既不能过于担心、一禁了之,也不能毫不担心、放之任之,建议积极稳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等教育。

刘永谋认为,对于教育数字化的推动,应采取渐进且可持续的方式。数字化并非促进教育变革的唯一手段,更不是教育变革的全部内容。应用智能技术并非总是推动教育进步。教育数字化转型要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在运行中及时听取各方意见,不断调整、修正甚至重构推进方案。学生使用ChatGPT写作业和论文等问题,相信经过针对性调整后,会很快得到解决。

文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05日,本报记者 刘博智。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07: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焦建利,陈丽,吴伟伟.由ChatGPT引发的教育之问:可能影响与应对之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3):19-32.DOI: 10.3969/j.issn.1673-8454.2023.03.003.

图片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前沿研究

由ChatGPT引发的教育之问:可能影响与应对之策

焦建利   陈丽   吴伟伟



摘要: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更高发展阶段,为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带来无限可能。ChatGPT一经推出就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它本质上是一款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一代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类生成性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可能对各级各类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育与学习产生极大影响;也可能会比教师更有效地提供教育内容,将教师从大量的简单劳动和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释放出教师教书育人的创造性,但它不太可能取代教育中人类的因素,如人际互动和反馈、创意、创造性和想象力、情感和情商等。面对ChatGPT类生成性人工智能应用来袭,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保持开放,拥抱技术变革;利用新技术进行创造性工作,践行因材施教;不应简单粗暴地禁止使用相关工具;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具备超越人工智能能力的独特技能;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学习和执行创造性任务,提升学生技术丰富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向善、技术伦理、隐私保护和数字鸿沟问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也需要拥抱技术,拥抱变革,与时俱进;加大加快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投资;纵深推进人工智能战略行动,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机制创新,促进合作协作;关注学术诚信、道德和透明度;改造课程,并推出新课程;及时反思、不断评估和改进。

关键词:ChatGPT;生成性人工智能应用;自然语言处理;大型语言模型;未来教育;教育变革;教育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3)03-0019-14

作者简介:焦建利,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广东广州 510631);陈丽,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1);吴伟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出版社社科出版中心主任,副编审(浙江杭州 310028)

2022年11月30日,由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推出的ChatGPT,五天内注册用户数突破百万,两个月内注册用户数过亿,创造了人类科技历史上消费者应用程序流行速度的新纪录,引发多国科技界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和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微软积极推动ChatGPT这个大型语言模型的快速发展,并将之整合到旗下搜索引擎产品Bing、浏览器Edge及其他产品中。搜索引擎巨头谷歌等也迅速回应,从而引发一场围绕大型语言模型赋能的搜索引擎大战。

那么,到底什么是ChatGPT?它是如何产生的?专家学者是如何看待ChatGPT的?它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重要影响?在教育领域,ChatGPT将带来哪些影响和可能改变,又有哪些方面是这类人工智能工具无法取代的?ChatGPT来袭,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看待?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育机构特别是高等院校应如何应对?我们又该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ChatGPT类生成性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以对话的方式,对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教授进行了访谈。

一、ChatGPT的本质内涵、基本功能与产生过程

《中国教育信息化》:近年来,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催生了大批新产品、新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一代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因自身强大的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一经推出便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那么,ChatGPT到底是什么?它具备哪些功能?

焦建利:ChatGPT由两部分组成。其中,前面的Chat是“聊天”的意思,后面的GPT是英文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首字母缩写,即“生成式预训练模型”。简单来说,它是一款聊天机器人程序,可以理解人类输入的文字,并根据文字的提问和指令,以文字的方式输出答案和反馈,从而实现借助自然语言的人机对话。

作为一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的聊天机器人技术,ChatGPT可以理解用户的意图,并即时生成相应的回复。不仅如此,它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对话,实现多轮次的对话式交流,自动生成更准确的回复。根据用户的输入,它不仅可以自动提供智能推荐,还可以提供相关信息,帮助使用者解决问题。在这一核心功能的基础上,ChatGPT可以基于文字实现诸多智能型任务。

《中国教育信息化》:作为一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聊天机器人技术,ChatGPT是如何产生的?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焦建利:ChatGPT是由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开发的。OpenAI前期已开发出GPT-3、DALL-E2等软件,为ChatGPT的推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ChatGPT这一款新程序则是基于GPT-3.5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并通过强化学习进行训练。图灵奖得主、著名人工智能专家杨立昆(Yann LeCun)指出,ChatGPT和其他大型语言模型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数十年来不同人贡献的成果。但OpenAI实验室已明显领先于其他实验室。

2017年6月,谷歌大脑团队发表论文《注意力是你所需的一切》[1],首次提出Transformer模型,成为GPT发展的基础。2018年6月,OpenAI发表论文《通过生成式预训练提升语言理解能力》[2],首次提出GPT模型。2019年2月,OpenAI发表论文《语言模型是无监督的多任务学习者》[3],提出GPT-2模型。2020年5月,OpenAI发表论文《语言模型是小样本学习者》[4],提出GPT-3模型。2022年2月,OpenAI发表论文《使用人类反馈指令流来训练语言模型》[5],公布Instruction GPT模型。Instruction GPT是基于GPT-3的一轮增强优化,所以也被称为GPT-3.5。

2022年11月30日,OpenAI正式发布ChatGPT模型。现在人们常提及的ChatGPT可以理解为一个经过多轮迭代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Chat对话聊天功能的Instruction GPT。在推出后的一周内,ChatGPT用户突破100万。12月15日,OpenAI推出ChatGPT新改进嵌入模型。由于ChatGPT的训练截至2021年,因此它只能获取2021年之前的数据。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微软云服务操作系统(Microsoft Azure)支持OpenAI,并为其提供了运行ChatGPT所需的计算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ChatGPT一经推出,数以百万计的人工智能迷夜以继日地对其进行测试和挑战。而这种海量的挑战和使用,变成了对这个大型语言模型的再训练,从而也提升了它的“武功”。当然,由于ChatGPT推出时间尚短,它依旧还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其应用模式和场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挖掘过程中。

二、ChatGPT的创新争议与重大影响

《中国教育信息化》:ChatGPT自推出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议,陆续有人撰文表达不同看法。那么,您认为哪些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您觉得ChatGPT是否具有创新性?将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焦建利:过去三个月以来,ChatGPT类众多生成性人工智能应用引发了诸多行业的高度关注和持续激烈的争论,可以说ChatGPT正在全球互联网上制造一场人工智能风暴。杨立昆认为,ChatGPT的火热是因为公众对技术缺乏认知。在他看来,ChatGPT既没有特别的创新,也不具备革命性,OpenAI推出的这款应用工具只是把已有的研究变成了工程应用[6]。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荣誉退休教授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更是声称ChatGPT本质上就是“高科技剽窃”和“逃避学习的一种方式”[7]。英国开放大学教授约翰·诺顿(John Naughton)认为,ChatGPT机器人正在引起恐慌,但它很快就会成为像Excel一样平凡的工具。

就本人的研究领域而言,我无法判定ChatGPT这类生成性人工智能和大型语言模型的技术先进性,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在引发一场搜索引擎之间的大战,尤其是最近微软和谷歌之间所展开的激烈竞争。就我个人看来,ChatGPT带来的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人机交互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搜索将逐渐地不再那么重要,取而代之的是人类和聊天机器人之间的对话和持续多轮次的对话。对话具有古老的历史,无论是古代西方的柏拉图、苏格拉底,还是中国的孔子,都是倡导对话的典型代表。而ChatGPT让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传统的“对话式学习”重新回归到了人们的理性思维、学习实践和日常生活之中。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包括我们的学校教育领域。

三、ChatGPT来袭与教育变革的学术论争

《中国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更高发展阶段,为未来教育带来更多可能性,也加深了对教育变革的挑战。从全球范围来看,ChatGPT来袭引发了哪些教育变革的学术论争?您认为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能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焦建利:威廉·庞德斯通(William Poundstone)曾提出一系列在人工智能时代极有价值的重大课题:在事实和信息唾手可得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求知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具备哪些知识能让我们更富有、更幸福?究竟是做专精的“刺猬”还是学识广博的“狐狸”?在终身学习中,我们如何收获更多的知识红利?[8]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不是变得越来越无知,而是越来越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那些没有活力、没有温度的事实性知识上面。重要的不再是信息和知识,甚至一些技能在今天也显得不重要了,生成性人工智能正在把许许多多的高技能变成低技能,甚至是毫无价值的技能。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中,重要的将会是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沟通、协作、审美、情商和品格。

尽管学术界有关ChatGPT教育应用方面的研究鲜有实证报道,而已有学术文章更多还是在探讨ChatGPT引发科学伦理和学术道德问题的可能性及应对,分析学生可能以及如何利用ChatGPT进行抄袭和作弊,ChatGPT对语言教学、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的冲击。尽管如此,我们仍可看到,ChatGPT即将对教育产生的影响会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ChatGPT推出之后,连续有人在《大西洋月刊》撰文,表达了此类人工智能应用给学校教育工作者带来的巨大挑战。先是史蒂芬·马奇(Stephen Marche)2022年12月6日在《大西洋月刊》上撰文《大学论文的死亡》,他声称没有人为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学术界作好准备。同月9日,一位名叫丹尼尔·赫尔曼(Daniel Herman)的高中英语教师也在该刊撰文争辩说,聊天机器人意味着“高中英语的终结”。很快,这种观点就有人回应。同月12日,约翰·华纳(John Warner)撰文《ChatGPT无法杀死任何值得保留的东西》,认为如果算法能成为高中英语的终结,也许这是一件好事。他表示,“我真诚地希望,这就是哀歌所描述的高中英语课程的终结,因为这些课程应该死去,因为如果课程的实际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我们可以做得比这些课程更好。但是,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我们必须思考未来的高中英语应该是什么样子”。

不仅如此,教了39年英语的教师彼得·格林(Peter Greene)在福布斯网站发表了题为《不,ChatGPT不是高中英语的终结,而是为教师提供的有用工具》的文章。他认为,英语课并没有死,然而一些教师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自我反省,ChatGPT并不标志着高中英语课的结束,但是它可能标志着学生和教师以公式化、平庸的写作成绩为目标的时代的结束。

“这种结局早就应该到来了,如果ChatGPT加速了这种结局的到来,那就是个好消息”,2023年1月9日,凯西·赫什-帕塞克(Kathy Hirsh-Pasek)和埃利亚斯·布林克夫(Elias Blinkoff)在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联合撰文《ChatGPT:教育界的朋友还是敌人?》,向所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正如亚当·史蒂文斯(Adam Stevens)所说,如果我们的教育系统继续“追求评分而不是知识”,ChatGPT只会是一种威胁。正如最近出版的《让学校发挥作用》一书所指出的那样,“旧的教育模式,即教师提供信息以供日后浓缩和重复,不会让我们的学生为在课堂上取得成功或未来的工作作好准备”“如果以正确的方式使用,ChatGPT可以成为课堂上的朋友,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工具,而不是令人恐惧的东西”。

在我看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飞速发展,教育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必须快速跟上。在过去一些年,由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 Generated Content,AIGC)的迅猛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内容创作新纪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率先在传媒、电商、影视、娱乐等数字化程度高、内容需求丰富的行业取得重大创新发展,并正加速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能够协助我们突破人工生产效率的限制,带来更丰富多样的内容,从而对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各种传统行业的改造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众多应用场景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2021年12月,我应邀参加第九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以《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学什么与怎么教》为题,重点结合人工智能对于职场的重塑和未来人才规格的要求,探讨其对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什么以及教师怎么教所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时我谈及的一个观点,到今天更加坚定:“作为一个专注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者,我相信,ChatGPT有可能极大地影响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育与学习”。

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各国学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不仅体现为通过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互动式教学等新形式实施个性化的学与教,而且也反映为大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自动评分、AI语音助手、虚拟实验室、机器人、大数据分析支持的智能化教学和精准化教学,以及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生成等方面。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并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信息技术变革和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实现高效、便捷、重复性高的教育服务,更是使用数字技术创建新的或升级改造过去的和现有的业务流程、文化和体验,因此对教育变革的挑战,涉及传统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管理过程等。

四、ChatGPT带来的挑战与教育部门的初步应对

《中国教育信息化》: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甚至国际组织,针对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纷纷推出应对举措。支持者认为它是伟大的科技创新,批评者则称之为“高科技剽窃”和“逃避学习的方式”。对此,您是如何看的?

焦建利:聊天机器人能够针对广泛学科的提示做出相对完美的论文回应,这让一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担心他们的写作作业可能很快就会过时,而且该程序可能会被用于作弊和剽窃。例如,美国纽约市教育局率先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ChatGPT,以应对可能泛滥的用人工智能抄袭作业的局面。由于担心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以及对内容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的担忧,纽约市公立学校通过网络和设备访问ChatGPT受到限制。美国纽约市公立学校发言人詹娜·莱尔(Jenna Lyle)表示,“虽然该工具可能会提供快速简便的答案,但它无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对于学业和终身成功至关重要”。又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是该国第一个限制学生设备访问ChatGPT应用程序的地方政府,而昆士兰州紧随其后,明令禁止公立学校使用ChatGPT。中国香港大学分管教学事务的副校长何立仁(Ian Holliday)宣布,禁止学生在港大的所有课程、作业和评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人工智能工具,除非学生获得书面许可,否则将被学校视为抄袭。何立仁还表示,港大正计划邀请师生就人工智能工具对教学的影响进行广泛的校园讨论,并会为教师安排有关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的研讨会。

在国际组织方面,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IBO)率先发声。2023年2月27日,国际文凭组织表示,学生可以在论文中引用ChatGPT之类的聊天机器人的观点,但是在引用其回答时,必须标注清楚,只要他们不谎称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是自己的作品即可[9]。尽管基于ChatGPT的作弊可能性令教师和学术界感到震惊,但国际文凭组织评估原则和实践负责人马特·格兰维尔(Matt Glanville)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聊天机器人应该被视为“一个非凡的机会”。

据《泰晤士报》报道,国际文凭组织表示将与学校合作,帮助学生以合乎道德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然而,格兰维尔表示,试图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内容冒充原创作品是一种学术不端行为。格兰维尔认为:“使用 ChatGPT和提供原创作品之间的明确界限与使用从其他人或互联网上获取的想法完全相同。与从其他来源改编的任何引述或材料一样,它必须在正文中注明,并在参考文献中适当列示。”格兰维尔指出,当人工智能技术基本上可以按一下按钮写一篇文章时,人们需要掌握不同的技能,比如了解这篇文章是否有什么优点,或者它是否遗漏了上下文,是否使用了有偏见的数据,或者它是否缺乏创造力。这些将是比写论文重要得多的技能。因此,国际文凭(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课程设置的评估任务将需要反映这一点。从长远来看,国际文凭组织计划减少对论文的依赖,更多地关注现在被认为比论文写作更重要的其他技能。在国际文凭组织的官方博客上,可以看到国际文凭组织对ChatGPT应用的公开立场:“国际文凭组织相信这种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拼写检查器、翻译软件和计算器一样。因此,我们需要调整和转变我们的教育计划和评估实践,以便学生能够合乎道德、有效地使用这些新的人工智能工具。国际文凭组织不会禁止使用此类软件,但会与学校合作,帮助它们支持学生根据我们的学术诚信原则合乎道德地使用这些工具”。[9]

在我看来,国际文凭组织对ChatGPT之类的生成性人工智能技术的立场和态度是合理的、可取的,它不仅能促进和保护创新,也能使其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拥抱它,而不是害怕它。

五、ChatGPT对学校教育的可能影响与变革

《中国教育信息化》:正如前面谈到的,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也给教育界带来一些忧虑甚至争议。您认为ChatGPT将对学校教育产生哪些具体影响?

焦建利:关于ChatGPT对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同专家学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例如,2023年2月9日,美国佛罗里达州诺瓦东南大学哲学助理教授杰里米·韦斯曼(Jeremy Weissman)在《高等教育内参》(Inside Higher Ed)上发表了《ChatGP是教育的一场大瘟疫》一文,认为新冠疫情大暴发是2020年的寒冬,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流行是2023年的寒冬。韦斯曼认为,“我们面临着一种新型瘟疫,它对我们的思想的威胁大于对我们身体的威胁”[10]。他在文章中指出,如同新冠疫情早期一样,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尚未完全了解“海啸”即将袭击教育系统的严酷现实。

与之相异,凯文·罗斯(Kevin Roose)等则认为,ChatGPT“作为教育工具的潜力大于其风险”,甚至认为“学校应该深思熟虑地将ChatGPT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一种可以释放学生创造力、提供个性化辅导,并让学生准备好成年后与人工智能系统一起工作的辅助工具”。[11]斯科特·麦克劳德(Scott McLeod)等认为,“ChatGPT如同过去的其他工具一样,暴露了我们学校教育模式的弱点以及我们改革能力的不足,我们无法超越死记硬背,无法让教育与孩子、社会、未来需求、人生成功等更紧密相连”。

ChatGPT的飞速发展引发了全球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忧虑,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人机对话的增加可能导致人际交往的式微;学生可能会用ChatGPT代写作业和作弊;写作教学和论文写作作为考评方式面临威胁和挑战;科学研究领域滥用ChatGPT引发学术道德担忧。其中,教师们最为担忧的一点是,ChatGPT的流行可能会增加学生利用它代写作业的可能性,由此引发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的概率会大幅度增加。哪里有危机,哪里就有机会。其中一些变化是好的,一些是坏的。同样,ChatGPT让我们有机会反思我们的教学和评估方式,并做出实质性改变,我们不应假装ChatGPT的到来不是重大危机,或者教育工作者中有人可以避免它。相反,我们正处于人类教育史上的关键时刻。今天我们如何应对,可能会对未来几十年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教育信息化》:除了上述可能影响,您认为ChatGPT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焦建利: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买电脑的时候,在外面的箱子上,大家几乎都会看到一个标识Intel Inside,这个标识表示这台电脑的芯片是Intel的,它几乎可以看作是“品质卓越”的代名词。然而,从现在开始,几乎所有的软件和平台,都会被“人工智能”一遍(AI-Powered)。这些人工智能赋能的软件,将会淘汰那些传统的平台和软件。

回到教育这个语境。同样的逻辑,那些掌握人工智能,懂得驾驭人工智能,通晓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合作与协作的教师和学生,注定会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占得先机。这就迫使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得不直面一个严峻的重大现实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教育,学生到底学什么以及教师怎么教将受到变革性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重塑学校教育的场景,并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学习场景革命。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是深受技术影响的学校教育元素。教学不再只是物理空间中教师的“独角戏”,而会变成物理教室、在线数字空间和虚拟世界元宇宙等多元时空中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创造活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助推元宇宙成为全新学校教育生态中的重要学习与教学环境。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机器人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包括教育在内的所有行业。基于人工智能的极简教育技术的使用,大幅度增加了课堂互动的效率。人工智能可能会以各种方式改变教学。

首先,人工智能可能会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优势和局限性调整教学,并确保学生获得最相关的信息。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现实模拟和个性化的数字教师也可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可以有更多时间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比如探索个性化的教学和进行课程设计。

其次,借助人工智能,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学习资源,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完成记录保存、作业批改、多项选择测试评分等耗时、烦琐的任务,通过聊天机器人回答学生的常见问题或个性化问题,开设适应每个学生目标和能力的个性化课程。

最后,人工智能可用于自动执行学校的许多管理任务,如考勤等。教育部门应该尽早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人工智能技术,并将之融入日常教学。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这些有效的学习模式包括: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主导的对人工智能相关主题的探究和调查;协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以多人小组或两人一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与人工智能有关的项目;问题解决式学习,为学生设置挑战,让他们利用自己的人工智能技能和知识来解决问题;项目式学习,分配任务,要求学生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或建造一些东西;体验式学习,允许学生参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活动,如编码、编程和机器人;游戏化学习,将游戏和游戏元素融入课程中,以一种有吸引力的方式来教授与人工智能技术有关的概念。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应注重教导学生如何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以及如何负责任地使用技术。教师应努力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安心探索人工智能提供的可能性,而不必担心失败或遭受批评。他们还应该强调合作和沟通技巧的重要性,这在与人工智能的合作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可以用人工智能解决的真实世界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确保学生对编程语言有基本的了解,以便他们能够创建自己的算法和应用程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应该理解技术运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此外,他们应该学习使用数据进行分析来作决定,并能够判断在决策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的道德影响。最后,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应用。

总之,学校教育的重心将从知识、技能和职业准备,转向人工智能时代的适应性学习。学校要教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高效数字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和情绪管理能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世界数字公民,熟谙数字化生存之道,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穿梭于虚拟世界和元宇宙;还要教给学生设计思维,使其具备艺术素养和设计素养,懂得审美,具有创造美的能力;更要使每一个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六、ChatGPT类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变与不变

《中国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在深刻影响未来学校教育的同时,又有哪些教育功能是其无法取代的?面对ChatGPT类人工智能不断增进的影响,您认为学校该如何应对?

焦建利:虽然人工智能给学校教育带来变革性影响,但仍不太可能取代教育中的所有元素,因为教育是一个复杂和多方面的过程,不仅涉及传授知识,还涉及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责任感。学生与教师、同伴形成的个人联系和关系是教育经验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来自一对一互动和反馈的人类联系。虽然人工智能可能能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但它不太可能比得上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教育将永远是人类学校教育乃至一生学习经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情商的发展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需要人类的互动和经验。人工智能可能能够模拟情感,但它不能像人类那样真正理解或体验情感。

然而,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有一些教育元素,人工智能可能能够取代或补充。自动化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成果,从100多年前的教学机器,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再到20世纪的智能导师系统,以及今天的机器人,它们的共性之一就是把常规工作交给机器来完成。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完成常规任务,如批改作业、考勤和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将这些常规的劳动交给机器人来完成,教师能够专注于教育的更重要方面和更具有创造性的方面,如针对性和个性化教学。比如,ChatGPT以及其他众多的生成性人工智能,最擅长的莫过于内容生成和内容交互,这就是当下最为热门的领域——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 generated content)。协助教师生成教学材料,包括讲义、教学大纲测验题目等,从文本到音频、视频,包括生成演示文稿,人工智能可能会比人类教师更有效地提供教育内容,这不仅可以将教师从大量的简单劳动和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更能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创造性。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的教育中深化其作用和产生更大的影响,但它不太可能取代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人类元素:人际互动和反馈是不可替代的,创意、创造性和想象力是不可替代的,情感和情商是不可替代的。

在我看来,面对ChatGPT来袭,我们可以努力做到以下六点:一是保持开放,拥抱技术变革,不故步自封,不过早下结论;二是将ChatGPT作为助理,协助创造性工作,践行因材施教;三是学校和教师不应简单粗暴地禁止使用ChatGPT,如同计算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一样,这些禁令注定是徒劳的;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彻底改变作业和学习任务,突出“过程”而不是“结果”,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方法;五是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学习和执行创造性任务,与人工智能合作与协作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尽早培养自身和学生的这种能力,将会大幅度提升技术丰富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六是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向善、技术伦理、隐私保护和数字鸿沟问题。

七、ChatGPT对高等教育的可能影响与对策建议

《中国教育信息化》:ChatGPT来袭,将对高等教育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焦建利:对于ChatGPT,有人欢喜有人忧,不同人、不同领域评价不一。在一些人眼里,它就是天使,而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它几乎可以说是魔鬼;有人将它视为学校教育的朋友,有人则认为它是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敌人;那么, 它究竟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阿拉丁神灯?还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潘多拉魔盒?

一些人认为,ChatGPT之类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浓墨重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是将学习者和教师从繁重的常规工作和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的绝妙利器,是创造性的加速器。也有人认为,ChatGPT是夸大其词的技术怪胎,使用ChatGPT可能会阻碍学习者和研究者进行诚实的研究和深入的调查,从而导致学术不端,对学校教育构成致命威胁。有不少人批评说,ChatGPT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没有突破语言文字本身的局限性。所有一切都是人类已知,而且还是互联网上的已知,哪里会有“新知识”“新思想”“新内容”呢?我想,这可能也是诺姆·乔姆斯基将使用ChatGPT视为“基本上是高科技剽窃”和“逃避学习的一种方式”的重要理由。事实上,技术悲观主义者和技术乐观主义者都是对的。在技术价值中立论者看来,“杀人的不是枪,而是人”。同理,作弊的不是ChatGPT,而是使用ChatGPT作弊的人。尽管产品、工具和技术的设计师的设计难免带有自身的价值取向,但是,设计师的“设计功能”与使用者的“使用意图”并不完全等同。毕竟,从哲学角度看,“技术是合乎人的目的性的存在”,我们更多地应该问问自己,它是合乎谁的目的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现在很难预测2023年ChatGPT对高等教育的确切影响。但很显然,包括ChatGPT在内的生成性人工智能,以及其他各种颠覆性技术将继续快速发展,并为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诸多行业带来变革。

高等院校不能无视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给职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影响,大学不能也不应当逃避未来的竞赛,而必须通过一套全面的教育计划来努力培养面向未来的毕业生,大学必须要拿出自己的应对策略。鉴于ChatGPT对高等教育的潜在影响,我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的管理者考虑采取以下七项行动,以应对ChatGPT之类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冲击。

一是拥抱技术、拥抱变革、与时俱进。我并不认同澳大利亚、法国和非洲一些高校的做法。一纸禁令,于事无补,并且有害无益。20世纪70年代禁止学生使用计算器,后来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现在禁止在校内和作业中使用ChatGPT,这些禁令注定是徒劳的。大学不能高挂免战牌,必须迎面出击。人工智能大潮来袭,高等教育必须积极拥抱新技术,快速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与时俱进,方能不辱使命。

二是加大、加快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投资。高等院校要积极探索、充分挖掘和大力发挥ChatGPT生成性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潜力。高等院校应加大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投资,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相关实验室,加大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力度,投资必要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以支持其实施和融入教育系统。

三是制定人工智能战略,实现数字化转型。高等院校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推进教育数字化”要求,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以高等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大学要组织力量研究和制定人工智能战略,把人工智能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将 ChatGPT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纳入各级各类培养方案及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从而实现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四是通过机制创新,促进合作协作。在教育领域,实施 ChatGPT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如同其他任何创新一样,需要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包括教育工作者、学生、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在过去一些年,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建立了不少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院。牌子立起来了,瓶颈在于机制体制创新,尤其是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和管理条块分割的格局,实现校内相关研究人员的便捷流通和紧密合作,加快校内外科研人员和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精诚合作、协同创新。

五是关注学术诚信、道德和透明度。ChatGPT面世以来,世界各国的教师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有关学生使用ChatGPT之类的大型语言生成工具在考试或作业中作弊的故事。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正在争论ChatGPT对未来教学和学术诚信的意义。今天,人们很难相信,几十年前,计算器的激增在教育界同样引发过类似的恐慌。15年前,学生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带入教室引发了争论和隐忧,即认为该技术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可用来作弊,而这在今天已经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在过去一些年,围绕着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相关的争论,尤其是涉及技术伦理、学术道德、隐私保护、合规合法等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今天,围绕着ChatGPT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的争论正在不断涌现,并且异常激烈。ChatGPT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引发了重要的道德、学术诚信和透明度问题,如抄袭、侵权、算法偏差、泄露隐私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高等院校必须重新审视学术诚信政策,加大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学术诚信教育,制定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来应对和解决由ChatGPT之类的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并确保教职员工和学生对技术的使用符合道德和法律标准。

六是改造课程,推出新课程。高等院校的改革必须从课程的改革开始。那些课程内容陈旧过时、教学方法落后无效、教育教学缺乏个性化关注以及教育技术老套落后的高等院校需要立即进行改革。高等院校的课程,不能是“新瓶旧酒”:课程名字新,而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方法旧或者两者都旧。大学必须将现有的课程转向更高层次的批判性思维、道德思维、创造力、解决问题和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让学生了解他们职业范围和未来职业,并提高他们处理不同问题能力的创造性解决方案。不仅如此,大学必须要开设更多、更好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教导学生学习如何合乎道德和伦理地利用人工智能,学会和人工智能合作与协同工作,学习人工智能时代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七是及时反思、不断评估和改进。俗话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今天的高等教育也不例外。ChatGPT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注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演变,因此,高等院校和高等教育的管理机构应不断评估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情况,并在必要时对其进行改进。不断评估,及时改进,随时调整,这可能包括更新高等院校人工智能战略与实施策略、培训教育工作者以及对技术本身进行更新,以此更好地满足学生、教育系统以及社会对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的需求。

总体而言,对于高等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来说,重要的是要拥抱新技术、拥抱变革,积极尝试大胆探索,谨慎对待ChatGPT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积极应对潜在的挑战和道德风险。通过这些步骤,教师可以确保有效地使用这些技术来改善教育和支持学生,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八、生成性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应对建议

《中国教育信息化》:面对ChatGPT类生成性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引发的高度关注,如何理性认识和正确看待ChatGPT的可能影响及其变革意义?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如何制定教育战略、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新的挑战?

焦建利: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改变了人们与技术互动的方式。它能够模拟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这意味着人们可以与机器人更加自然地交流,可以更加方便地通过自然语言与机器进行交互,机器也能更加精准地理解人类语言并给出有用的反馈。这让人机交互成为一种更加自然的体验,也有助于提高操作效率。这将彻底改变人们与技术互动的方式,使信息检索和获取更加准确、更加智能,从而提供更流畅、更新奇的体验。

搜索引擎的出现,改变了长期以来的信息获取模式,即从“查阅模式”转向“搜索模式”。而ChatGPT的横空出世以及植入搜索引擎等应用中,使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传统的“对话模式”回归,并有望实现“搜索模式”和“对话模式”比翼齐飞。展望未来,基于自然语言的“对话式”学习方式,将会逐步占据学习方式的主流,因此也势必会引发认知方式和教育方式的重大转变。

我们必须高瞻远瞩,理性认识和准确把握其可能产生的重要深远影响与教育意义。ChatGPT发布之后,不少人测试其性能。有人报告它通过了全球顶级商学院的MBA考试,有人报道它通过了世界著名法学院的考核,甚至美国执业医师的考试,还有人惊呼“大学的论文完蛋了”。忧虑于学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代写作业、抄袭以及学术违规的可能性会大幅度增加,一些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机构和大学迅速作出反应,禁止学生在校内未经允许使用 ChatGPT,或用ChatGPT写作业,并明确表示,学生在参加考核和评估时使用ChatGPT之类的生成性人工智能属于学术违规行为。一时间,一线教育工作者纷纷忧虑ChatGPT导致更加容易的作弊行为、抄袭泛滥和学术不端盛行,教师、学生、学术期刊的编辑们无所适从。全球各级各类学校的一线教师、学生以及科研人员迫切需要达成一些教育共识,以及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的建议和指引。针对目前的研究进展, 结合世界各国的反应,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不能“一禁了之”。因为那是 “将洗澡水和孩子一起泼出去”的简单粗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后患无穷的。在技术向善的基本前提下,使用者如果选择正确的方式,如同所有的技术一样,ChatGPT 可以成为课堂上的朋友。对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它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工具,而不是令人恐惧的东西。

第二,积极组织队伍,多学科、跨学科协同创新,加大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性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缩小我们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

第三,快速反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申明除非经过授权和许可,明令禁止使用生成性人工智能完成作业、提交考核材料以及撰写学术论文等。积极应对正在快速发展的生成性人工智能对学校教育,尤其是评价评估制度的巨大冲击,为处于迷茫和忧虑中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指南和规范。

第四,加快制定相关的政策、标准和法规,明确人工智能生成性文本在科学研究、学术工作、日常文书等方面应用的规范、标注方式、使用规则,鼓励学生和教师创造性地、合乎规范地积极尝试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大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和创新实践的支持力度,加快人工智能的教育创新应用。

第五,在科技政策和监管服务上取得平衡。一方面要抓住机遇,花大力气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健康、有序、高速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要迎接挑战,积极应对由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全新的技术竞赛、隐私保护、儿童安全、技术向善、信息甄别、学术道德、舆情监管、数据安全等问题和挑战。

第六,敦促科技政策部门和相关法律机构,积极出台“人工智能权利框架”,支持相关机构将其作为重要依据,设计、开发、部署、治理和应用人工智能系统,保护最终用户免受人工智能系统或训练数据中的偏见、隐私滥用或不道德的技术使用带来的相关伤害,加快促进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步入健康高速发展的轨道。

我们呼吁,全世界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禁止学生将ChatGPT之类的人工智能工具用于代写作业和考试作弊。但是,我们必须要鼓励和教导我们的孩子,尽早尽快地、创造性地、合乎规范地驾驭它,学会和人工智能合作与协作。

另外,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自动化相关产业和行业中的一些业务,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数字化转型,使当前和未来的职场架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传统的工作岗位将会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所取代,另一批全新的职业和岗位会涌现出来。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0年未来就业报告》指出,劳动力自动化发展速度超出预期,未来5年内将会有8500万个工作岗位被机器所取代,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革命将会创造9700万个新岗位。目前在校读大学二年级的本科生,到2025年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了。这些学生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和就业的目标定位,究竟是在那8500万个工作岗位中,还是那9700万个工作岗位中呢?高等院校乃至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要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战略、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作出积极的回应。

就我国而言,有必要支持引导各高等院校加快制定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高度的、灵活的高等教育课程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对高校课程和教学的巨大冲击,缓解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和后疫情时代所面临的逆全球化和经济复苏缓慢乃至衰退等复杂因素叠加效应所带来的复杂局面和矛盾,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华章。

参考文献

[1]VASWANI A, SHAZEER N, PARMAR N, et al.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EB/OL].(2017-06-12)[2023-03-01]. https://arxiv.org/abs/1706.03762.2017.

[2]RADFORD A, NARASIMHANK K, SALMANST T, et al. Improving language understanding by generative pre-training[EB/OL]. (2018-02-09)[2023-03-01]. https://paperswithcode.com/method/gpt.

[3]RADFORD A,WU J, CHILD R, et al. Language models are unsupervised multitask learners[EB/OL]. (2019-02-15)[2023-03-01]. https://paperswithcode.com/method/gpt-2.

[4]BROWN T B, MANN B, RYDER N, et al. Language models are few-shot learners[EB/OL]. (2020-05-28) [2023-03-01]. https://paperswithcode.com/method/gpt-3.

[5]OUYANG L, WU J, JINAG X, et al. Training language models to follow instructions with human feedback[EB/OL]. (2022-03-04)[2023-03-01]. https://arxiv.org/abs/2203.02155.

[6]RAY T. ChatGPT is “not particularly innovative”, and “nothing revolutionary”, says meta’s chief AI scientist [EB/OL]. (2023-01-23)[2023-03-01]. https://www.zdnet.com/article/chatgpt-is-not-particularly-innovative-and-nothing- revolutionary-says-metas-chief-ai-scientist/.

[7]MARSHALL C. Noam chomsky on ChatGPT: it’s “basically high-tech plagiarism” and “a way of avoiding learning”[EB/OL]. (2023-02-10)[2023-03-01]. https://www.openculture.com/2023/02/noam-chomsky-on- chatgpt.html.

[8][美]威廉·庞德斯通.知识大迁移:移动时代知识的真正价值[M].闾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9]IBO. Statement from the IB about chatgpt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assessment and education[EB/OL]. (2023-03-01)[2023-03-02]. https://www.ibo.org/news/news-about-the-ib/statement-from-the-ib-about-chatgpt-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in-assessment-and-education/.

[10]WEISSMAN J. ChatGPT is a plague upon education[EB/OL].(2023-02-09)[2023-03-01]. https://www. insidehighered.com/views/2023/02/09/chatgpt-plague-upon-education-opinion.

[11]ROOSE K. Don’t ban ChatGPT in schools[EB/OL]. (2023-01-12)[2023-03-01]. https://www.nytimes.com/2023/01/12/technology/chatgpt-schools-teachers.html.

Educational Issues Triggered by ChatGPT: Possible Impacts and Counter Measures

Jianli JIAO1, Li CHEN2, Weiwei WU3

(1.School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Guangdong ;2.Department of Soci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3.School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Zhejiang)

Abstract:As a higher development st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I brings infinite possibilities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alent cultivation. Once launched, ChatGPT has attracted global attention and heated discussion. It is essentially a new generation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ool driven by AI. ChatGPT generative AI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may have a great impact on all kinds of education, formal and informal education and learning at all levels; It may als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teachers in providing educational content, freeing teachers from simple and repetitive work, and unleashing teachers’ creativity. However, it is unlikely to replace such human beings’ role and function when refering to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nd feedback, creativity,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emotion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Facing the coming of ChatGPT generative AI applications, educators should catch up with the times, keep open minded and embrace technological changes; make the best use of this new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creative work and 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s; The use of relevant tools should not be simply and roughly prohibited; Through innovative teaching design,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unique skills beyond the abil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se AI tools to learn and perform creative tasks, and improve students’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a technology-rich environment;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issues of AI, technology ethics, privacy protection and digital divide.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so need to embrace technology, embrace its consequent changes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crease and accelerate investment in AI related technologies; Deeply promote the strategic action of AI and realiz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romote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through mechanism innovation; Pay attention to academic integrity, ethics and transparency; Reform the curriculum and launch new curriculum; Reflect in time, and keep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Keywords:ChatGPT; Generative AI applicati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Large Language Model; Future education; Education reform;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编辑:李晓萍   校对:王天鹏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07: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炳江,苏福根,姚楠.由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4):3-9.DOI: 10.3969/j.issn.1673-8454.2023.04.001.

图片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研究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前沿专栏

由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的思考

卫炳江   苏福根   姚楠



摘要: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不仅会为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也将为教育制度带来深层变革。要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冲击与影响,教育应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透过技术与教育发展的双重视角,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可以为国家运用人工智能发展教育探索新路。从“教学”到“学教”,人工智能改变了教育的方法,也考验该如何教育学生。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更要教育学生应对未来世界的改变。人工智能让教育冲破了校园象牙塔的“藩篱”,搭建出更多走向成功金字塔的“阶梯”。今后,无论当我们身处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重返十八岁校园”的梦想都变得触手可及。人工智能不仅为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带来勃勃生机,更为博雅教育的领先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们既要对“灰犀牛”现象有所感知、警觉,也要对新技术报以热诚与宽容。拥抱新技术,善用新技术,发展新技术,让教育走向美好未来。

关键词: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教育变革;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博雅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3)04-0003-07

作者简介:卫炳江,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光子物理学讲座教授,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 999077);苏福根,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研究处副研究员、副主编,博士(北京 100816);姚楠,本刊特约记者,香港浸会大学内地发展办公室高级行政主任,硕士(香港999077)

2023年2月,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推出的一种生成式聊天机器人软件ChatGPT突然出现在中国普罗大众的视野,一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亲民可爱、有问有答、无所不知的“小能手”,让人们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人工智能的神奇,也让人们对科技巨变带来的影响感到深深忧虑。这些忧虑也同样对教育领域带来冲击。一些国际知名的高等学府率先高举禁用ChatGPT的大旗,而另一边也有香港知名大学鼓励学生使用ChatGPT。伴随这一现象的是,一封由全球知名人工智能专家联署叫停ChatGPT后续AI大模型训练的公开信也在社交媒体疯传。ChatGPT究竟为这个剧烈变革中的世界带来哪些影响?ChatGPT究竟为一直因循的教育体制带来哪些变革?以往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下应该怎样发展?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本刊采访了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光子物理学讲座教授、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国际电机与电子工程学会会士卫炳江。卫校长现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2012年入选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委任的太平绅士,曾任香港学者协会主席、香港科技协进会理事会会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和研究资助局委员。

一、ChatGPT现象:一只令人惊艳又让人警觉的“灰犀牛”

《中国教育信息化》:近期,语言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出现引起全球的关注和热议。您本人是否用过ChatGPT,或者关注过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软件的应用?从个人角度来看,您觉得使用ChatGPT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卫炳江:或许是做光纤通讯研究的缘故,一直以来,对资讯科技方面的新技术都特别感兴趣。我用过ChatGPT,在一个大湾区创科主题的研讨会上,曾尝试让ChatGPT帮着做两页幻灯片,结果它的表达相当有逻辑,阐述的层次也非常好。与会的其他教授交流ChatGPT的运用时,也觉得很惊奇。从个人的体验来看,ChatGPT的表现相当成功。如果从一个教授的角度去评分,ChatGPT的逻辑思维可以打70分。

当然,任何新技术都会有缺点,但是更应该关注它的优点。ChatGPT目前虽然远远达不到人类智能的水平,但用来作搜索工具时,它还是具备一些智慧、综合能力的。

《中国教育信息化》:作为技术方面的专家,您一直以来都关注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这次ChatGPT这么低门槛地走到大众中来,您怎么看它给社会以及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卫炳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对世界的冲击可以媲美工业革命、资讯革命对整个世界的改变。当然,这种改变也包括对教育的冲击。社会中的各个阶层都会受到高科技带来的影响,ChatGPT只是“冰山一角”。当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能够完成一些我们以为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对整个社会、经济、教育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教育领域要做好准备,以便未来教育出来的学生及时适应社会发展。

“灰犀牛”指那些经常被提示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大概率风险事件。ChatGPT现象,就如同“灰犀牛”效应一般。当“灰犀牛”在身边时,人们通常都察觉不到它的危险性,“灰犀牛”对人类的威胁有多大?未来几年,这种科技巨浪对整个社会的冲击有多大?人们必须有所认识和警觉,也必须做好准备。

至于人工智能未来是否会像科幻片里描绘的那样超越人类,甚至会使人类灭亡;或者人工智能在未来的世界里,完全可以帮助人类完成所有的工作。个人认为真相介于两者之间。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完成一些事情,但有些事情只有人类才能完成。

二、教育面向未来:打破校园的象牙塔与成功的金字塔

《中国教育信息化》:如您所说,ChatGPT将给教育带来重要影响和冲击。作为一名教育家,您认为ChatGPT会给教育带来哪些变革?是否会给应试教育带来很大的冲击?

卫炳江:何谓教育?现在的教育模式某种程度上是工业革命的副产品。常说“因材施教”,可是即使大学教育,在同一个班级里面,教授也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并按照他们的学习速度来设计教学。某种程度上,现在的教育制度把人当成“机器”:你按照我的节拍去完成课业,我就颁给你一个学位;你做得好,我就给你高分。这种强调考试的教育制度,就是在不断告诉学生:你是失败者。得分高的学生是尖子,是成功者;得分低的学生就是失败者。香港有一个说法叫“高分低能”。有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很擅长考试、拿高分,但这不等于他解难的能力强。这个世界不只是看智商高不高、解决几个问题,也要看如何与人合作、如何面对逆境、如何通过整合准确地提出问题等。

ChatGPT必然会冲击考试制度,但这是一个好的冲击。以往,很多考试卷都比较强调事实问题。现在有ChatGPT,事实非常容易找到,这会迫使教师改变考试模式,尽量避开事实问题。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如何使用数据、寻找数据解决问题等。现有的考试制度倾向将所有人都放在同一条阶梯,用一个分数去分开他们,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希望将来透过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发展,在考试中可以看见每个学生的能力。

人工智能会改变教育的方法,也考验教师怎样去教育学生。教育就是要面向未来,大学教育也一定让人们思考未来。

在香港,学生18岁入读大学,22岁大学毕业,60岁退休。某程度上,现在做的教育会影响到学生走入社会以后38年的工作和生活。在这38年中,世界会变得如何?该如何教育学生?从纯粹的教育理念出发,不仅要教授学生学识,还要帮助学生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达至成功、推动社会发展。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留意科技对未来世界的转变、教育学生要适应和应对这种世界的改变。

《中国教育信息化》:ChatGPT使教育的资源更加普及化,如让特殊教育受益、助力终身学习。会不会因为这一点教育也会从精英化走向更加平民化?

卫炳江:人们经常说,教育要培养拔尖人才,其实教育资源也需要向保底的学生倾斜,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天生有读写障碍、过度活跃症的学生等。其实,有读写障碍并不代表不优秀,只是学习上需要更多的时间。现在因为教育资源不足,聘请教师的费用比较高,很难很好地照顾这些学生,但希望将来,人工智能类软件的发展可以帮助这些学生。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能够成就经常谈到的终身学习。为什么教育一定要在人从三四岁起读幼儿园到22岁读完大学这段时间里去做?读完大学之后很多时候还需要进修一个资格、硕士等课程。教育的时间其实很长,如果一个人60岁退休,可能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要花在学校里。有些学生如果18岁就出来工作,他重返校园的方式就不再是通过课堂学习,而是通过一些人工智能的软件自学,这是希望发生的情境。希望教育让学生在毕业之后仍可以面对新的事物、接受新的事物,追求改变、自我增值。

《中国教育信息化》:有没有一种可能性,今后的大学教育未必是四年制的本科,很可能短期就可以完成,而同班的同学也未必和自己是同一年龄的?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吗?

卫炳江:会迎来这一天。其实这种场景在国外的大学已经出现。我当年在美国任教,班里就有少数学生是25岁以上的,即所谓“成熟”的学生。人的成长过程是不同的,许多人在十几岁时无心学习,或者对传统的学习方法缺乏兴趣,他就可以去工作。当觉得需要学习某些知识的时候,也可以重返校园。如果这个过程不需要太昂贵的学费,而是可以通过软件去完成学习,这个社会便成熟许多,社会的流动力也会提升。社会就像一座金字塔,成功的人在上,一些事业不顺、收入不高的人在下,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推动教育的发展可以改变这个现实,让这个教育的“三角金字塔”变得更加均衡一些。

三、转变教育理念:由教学到学教,提升学习动力

《中国教育信息化》:ChatGPT类人工智能应用,将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对教师开展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此,您是如何看的?您认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

卫炳江: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由教到学,教师教、学生学,这个次序是不对的。以过往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应该是“学教”,先学后教。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想知道答案、有求知的动力。真正的教学中,教师“教”的方法不是要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英语中有一个词叫“aha moment”(顿悟时刻),广东话叫“入脑”,就是让学生自己明白,学生会很有成功感,而这种成功感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当你懂得问问题,其实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这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

我在物理课堂上,如果发现一些学生听不懂某些概念,就会退回到上一步,和学生开个玩笑,让学生放轻松,然后再教,这才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现在有一些人工智能工具,可以用摄像头观察学生的表情,如果发现学生不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就会给一些小提示。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软件用于教育,可以帮助教师按照学生自己的进度和兴趣进行教学。

ChatGPT的广泛应用不仅对教师是挑战,对整个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都是很大的挑战。通常来说,人是不喜欢改变的,不仅是普通教师,就连经常谈及新科技的大学教授,他们的处事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因循守旧的。很多教师的惯性思维是这样的:我怎么学,我预期我的学生也会这么学;我40年前是如何学习的,学生也应该依照这个方法去学;我用这种方法可以学会,学生也能通过这样的方法学会。如同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思维让教师接受新技术带来的改变有一定困难。需要给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制度的管理人员时间,让他们慢慢去改变。中国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说过“摸着石头过河”,教育也一定要有先行者,开始去走智能化这条道路,再等社会慢慢接受,这大概需要一代人的时间。

《中国教育信息化》: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在学生和人才培养方面会有怎样的改变?目前,ChatGPT可以写诗、撰稿,还可以创作音乐、绘画,学生未来的职业是否会被ChatGPT“抢夺”?

卫炳江:当人们获取事实变得非常容易时,就会加强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如果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学习分析与思考,他们未来就不会觉得这是件很难的事情。当然,处于转变中的学生也许会觉得学习比以前更加辛苦,但是他们未来踏入社会就会受益良多。大学教育如此,中小学教育也如此,学生就要适应教育模式的改变。

当然,如果现在教学生类似打字这种技能,那么未来他们会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如果现在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持续进行学习,他们是很难被取代的。如何让学生、毕业生拥抱转变,看到转变带来的机遇,这是人才培养的方向。

四、博雅教育机遇:注重跨学科课程,使艺术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

《中国教育信息化》:香港浸会大学以博雅教育见长,您上任校长以来一直推动大学的改变,您觉得人工智能是否会促进博雅教育的发展?对于浸大发展是不是一个机遇?

卫炳江: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发展大学博雅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早在两年前刚来到浸大时,我就意识到博雅教育要面对未来世界的转变。因此,不能再依照传统的学科训练学生,要让学生跟上世界的转变,并为转变做好充足准备。于是在学院架构以及课程方面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以前,浸大的音乐系、视觉艺术院、电影学院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学院,而现在都融合于同一学院之下,成立创意艺术学院,希望音乐、电影、视觉艺术可以有一个协同发展的效应。

同时,还开设跨学科课程,这种“跨”并不只是指“横跨”,更有向上、向前“跨越”的意思。比如新增艺术及科技的课程、创新医疗和社会健康的课程等。年轻人的思维是很容易受教育影响的,如果能帮助学生跳出学科的思维限制,让他们不只关注所学的学科,也关注这个行业在未来10年的发展变化,那么未来就会更加适应社会。希望跨学科课程可以带给学生好的发展。

《中国教育信息化》:您刚才谈到艺术科技,近年来香港浸会大学也在力推艺术科技的发展,这是否也代表一种教育发展前瞻性的方向?

卫炳江:有些人认为艺术、文化和技术是对立的,其实不然。电影艺术和技术息息相关。从无声、黑白到有声、彩色,再到电脑科技,电影本身的发展就是技术的改变。音乐也是技术,声乐中的共振,用弦还是用敲击的方式,声音是不同的。绘画也是技术,绘画中油彩、纸的质量全部都是技术的一部分。经常讲的文化保育,也和技术密切相关。比如一个保留在博物馆里的物件,人工智能不只可以把物品留下,还可以将它的制作方法留在软件里。将来如果有人想学习一些失传的手艺,就可以让人工智能教他如何做。

艺术与科技是紧密相扣的。现在有一种新的数码技术,可在新的平台表达传统艺术。希望推动的就是这种新的视觉艺术,虽然不是艺术的全部,但它是艺术的一部分。科技的巨轮在转动,相信这是未来的艺术。

五、人工智能赋能:促进中医现代化,提升科研效率

《中国教育信息化》:除了上述谈到的艺术科技以外,您上任以来也推动了浸大中医药的数字化发展,能否分享一下高科技怎样助力、振兴中医的现代化发展?

卫炳江:如果从技术的角度去看中医,中医是一个基于主观经验的学科,所谓“望闻问切”都是透过医师的主观经验去判断。依靠主观判断是有局限性的,也不利于传承,而这些局限性恰恰能够通过科技解决。科技可以实现量化,比如面色,不同的光源下,面色的色谱是不同的;比如面部特征,不同疾病表现的面部特征不同,用人脸识别技术来分析人的面容,就可以推断出某种疾患。大数据可以将中医师的经验集中采集,包括中医师的判断、开药,以及病人的反应,都可以实现数据化。现在,很多智能工具,通过手表、床、椅子都能全天候获取人的体温、血压、心跳、呼吸、睡眠质量等基础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了解人的生理状态,提示这个人多做运动、身体状态转差等信息,在小病、小问题,甚至都还未出现小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食疗、中药调理一下,这就是所谓的“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方向。

去年香港第五波疫情期间,浸大在香港率先做出远程医疗的创新,目前,也在力推中医的远程医疗。对于一些有长期病患的病人、一些上年纪的老人,远程医疗可以缩短他们在公立医院轮候看诊的时间。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传统中医,通过一些特别的可控制光谱、色度的仪器,让“望闻问切”更标准化、规范化,可以推进中医现代化的发展。希望未来,在浸大中医医院成立的时候,已经有这些规范化的诊治。医师在医院里可以通过特别的光度遥距诊治社区的病人,虽然这不能完全取代面对面的诊治,但是对于那些原本两三个月要复诊一次的长期病患者,现在变成遥距诊治加面对面诊治,这是一个重要的飞跃。

《中国教育信息化》:很多人担心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的运用将冲击传统的科研范式,作为一名科学家,您对此怎么看?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否会促进科研的创新发展?

卫炳江:ChatGPT用来综合文章、编写程序,对人文科学的研究冲击比较大,对理工、物理等自然科学研究的影响暂时还不显著。以前我做研究查阅文献时,需要查阅目录,就在抽屉里找对应的卡片,找出对应的文献阅读,然后再打印。一次实验研究活动需要打印数千张纸的文献,这么多资料甚至可以组建一个微型的图书馆。现在我做研究只要在搜寻器里输入一个正确的问题,就会找到很多文章,不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找到超过100篇、200篇文章来阅读。ChatGPT这类自然语言软件能代替人们花费时间寻找资料这个行为,但是如何分析资料、如何问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它就做不到了。如果将智慧、智能分开不同的层次,ChatGPT是第一层,找数据、找文章可能是第零层。ChatGPT做了第一层,将研究者所要的东西综合到一起,但这个结果可能是错的,给它5年、10年的时间可能会发展得更好。接下来还有第二层、第三层,希望将来可以做得更好。

在人类几千年历史里,对于科学,人们有很多规范的思维方式,但这并不代表能完全理解这个世界。人工智能会给人们理解这个世界带来崭新的方法。作为一个做科学研究的人,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实现科研创新的机会是存在的。未来,当ChatGPT这类特殊的人工智能软件也具备解难的能力,在物理世界、工程世界会有更多的应用。

六、发展本土ChatGPT:拥抱新技术,推动教育变革

《中国教育信息化》:谈到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不少大学积极应对,并出台相关规定和指引。作为香港浸会大学的校长,贵校和您自己是如何考虑和应对的?

卫炳江:不鼓励也不反对使用ChatGPT,原则就是学生不应该抄袭。如果学生把一些ChatGPT解决的问题,当成是自己解决的,那肯定是抄袭。学生使用ChatGPT,一定要诚实。学生应该有这样一个价值观,就是不应把别人的成果当成自己的。不反对学生使用这个软件,是因为学生将来毕业进入社会一定会用到这种软件。不应该回避新的技术,而应该是拥抱新的技术。

《中国教育信息化》:目前来看,社会对ChatGPT还没有达成一致的立法监管,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的实践层面可能引发科技伦理与安全挑战问题,您认为在教育方面应该做什么?

卫炳江: ChatGPT除了带来抄袭问题,还存在伦理方面的风险。很多人对新鲜事物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觉得它是一个威胁、是一个危险,应该去控制、监管。而监管很可能会限制它的发展。

希望国家能拥抱这个新技术。每一项新技术都可能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用来“刃到病除”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使用不当而伤害别人。如何善用这个工具,是应该努力探讨的方向。如果确实会引发一些伦理与安全的问题,就要积极去处理解决它。暂时来看,还是应该保持包容的态度,无论对 ChatGPT也好,还是未来类似的新科技也好,都应该去拥抱它。如果积极拥抱新技术带来的改变、拥抱新技术改变带来的机遇,就可以超越别人在做的事情,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变革。

《中国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您认为国家应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教育变革?

卫炳江:人工智能参与教育一定是辅助式的,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工作,现在自然语言软件的能力远远不能达到取代教师的程度。国家要运用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发展,第一步就是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中国人要发展中国的人工智能软件,研究如何教学、如何做得更好,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项目,可能需要做5至10年。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有不同的阶段,可以在一些学校里先做小规模的试点,也可以根据国情文化、思维基础,去推动智能化教育。

Reflections on AI-Driven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Triggered by ChatGPT
Alexander Ping-kong WAI1, Fugen SU2, Nan YAO3

(1.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ong Kong 999077;2. Research Division, Center for Educ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China, Beijing 100816;3. Special Correspondent,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ong Kong 999077)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I technologies such as ChatGPT will significantly affect social life and bring profound changes to the education system. Education should face the impact and influence of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AI;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models should be reformed to respond to social chang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AI technology bring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from the dual perspectives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also explores a new path for the country to use AI to develop education. 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 to teach”, AI has changed the way education functions and tests the way students are educated. While teaching students knowledge, we should also help them prepare for entering society and educate them on how to respond to the changes in the future world. AI has broken through the “barriers” of the ivory tower of education and built more “stairs” to success. In the future, no matter which stage of life we are in, the dream of “returning to the campus of 18 years old” is within reach. AI gives wings to art with technology and brings vitality to moderni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leading development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We should be aware and alert to the “grey rhino” phenomena and embrace new technologies with enthusiasm and tolerance. Embracing new technologies, making good use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developing new technologies can lead our education to a better future.

Keywords:ChatGPT; Generative AI application; Large Language Model; Educational reformation; Teaching mode; Talent cultivation; Liberal arts education

编辑:王天鹏   校对:王晓明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08: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ChatGPT火了,教育需要双重应对

朱昌俊

图片


ChatGPT一经推出,便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在2023年1月末的月活跃用户已经突破了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最近一段时间,ChatGPT的爆火,不仅让很多人参与到跟风使用当中,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和思考。

其中,ChatGPT对教育可能带来的影响,就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目前,已有学校或教育机构针对ChatGPT可能在教育中带来的连锁反应,给出了明确回应。如为了防止利用ChatGPT作弊,国外已有多所公立学校宣布禁用ChatGPT,多家科学期刊也禁止将ChatGPT列为论文“合著者”。国内亦有多家期刊机构发布声明,提出暂不接受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工具(例如:ChatGPT)单独或联合署名的文章,或建议对使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情况予以说明。

会写作业、写论文、写演讲稿……ChatGPT的确在很多领域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能力。它的这种“超能力”若完全被无差别地应用到教育活动当中,的确值得警惕。

一方面,它可能会给“抄袭”“作弊”增加一层保护色,相对于一般的抄袭,依靠ChatGPT的高科技作弊是否还能够被准确识别,在眼下看可能仍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当ChatGPT成为学习中的一种依赖,它还可能弱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从而矮化教育的价值。因此,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针对ChatGP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出一些否定性规定,就目前看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

不过,面对ChatGPT所象征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对于它可能给教育界带来的影响,显然还需要更深刻的思考和必要行动。比如,帮助更多人,尤其学生群体正确看待和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就是目前值得认真应对的教育议题。要知道,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已是大势所趋,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接受正确的人工智能观念,在引导他们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教育他们科学利用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实际关系到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给社会带来的综合影响。这背后,还涉及专业教师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的优化乃至教材的编写等,或许都需要及早予以科学应对。

更进一步,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到底会对现有的教育理念、方式等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样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议题。如有专家就指出,在知识生产方式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于独创性的考查将更加重要。我们不能原地踏步,仍以分数、做题的速度和效率等为单一标准,而是应转变观念,在技术基础上强调更高层次的独创性,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该说,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过去已经提了很多年,但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这一点将显得更加重要。这也要求我们的一些教育改革和创新需要有更大的紧迫感。

技术的进步和理性运用离不开教育的引导,反过来,技术的进步又会促进教育的变革。一定程度上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或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变革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节点。我们到底如何科学看待和应对人工智能时代,这本身是教育需要帮助回答的问题,而现有教育又该如何科学回应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挑战,并在趋利避害中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同样是当下及未来需要解答的重要命题。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文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02月21日,第2版,作者:朱昌俊。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08: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ChatGPT,人类认知力延伸的竞赛

翟昱涛



2022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了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人工智能热潮。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即聊天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它通过与人类做文字对话的方式,“与人进行实时对话,即时回答问题;可以做到理解上下文,实现连续对话;可以撰写和修改计算机代码;编写文案、脚本、大纲、策划;快速生成新闻报道、创作诗歌”等,提供相应的文字回答,且回答的内容“形式上合理”。

创新困境者的突围



人类从诞生开始,就一直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但当人类感到自己本体机能受限时,技术就应运而生。技术加强了人类的本体技能,其本质是人类的延伸。体力(手脚、躯干)的延伸促进了机械化的产生,感知力(眼耳鼻舌身)的延伸促进了信息化的产生,从工具到汽车,从PC机到AlphaGo,再到ChatGPT,认知力(意即大脑)的延伸促进了智能化的发展。

从AI技术层面来看,ChatGPT所能实现的人类意图,来自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转换器和多层感知机模型的多种技术架构及模型积累,最终形成针对人类反馈信息学习的大规模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截至2023年1月,ChatGPT的用户超过1亿,成为迄今为止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这是因为人们主观的认知和表达,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要以具有实质性的内容作为基础和前提,没有内容就没有人类文明。ChatGPT的500多位开发科学家突破的就是“内容”这个困境!

突破困境,就会形成质的突变。数据表明,ChatGPT用了5天涨粉到100万,而苹果用了74天,推特用了2年,奈飞用了3年半。

理想主义者的坚持



ChatGPT是由OpenAI团队研发创造,OpenAI是由SpaceX创业者埃隆·马斯克、美国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总裁阿尔特曼、全球在线支付平台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等人于2015年在旧金山创立。OpenAI的创立目标是与其他机构合作进行AI的相关研究,并开放研究成果以促进AI技术的发展。

ChatGPT经历多类技术路线演化,逐步成熟与完善。其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模型是一种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使用转换器来预测下一个单词的概率分布,通过训练在大型文本语料库上学习到的语言模式来生成自然语言文本。

从1950年AI始祖图灵提出基于规则的少量数据处理,给出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方法——图灵测试开始,AI技术开始了漫长的探索。直到30年后,机器学习出现,才以可根据一定范围的数据进行参数分类,但受限于技术水平,AI仅限于小范围实验。到了20世纪90年代,基于机器学习延伸出来的一个新的领域——深度学习出现了,它是以受人大脑结构为启发的神经网络算法为起源加之模型结构深度的增加发展,并伴随大数据和计算能力的提高而产生的一系列新的算法。进入21世纪,获得突破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及其后来发展的生成式对抗网络(GAN)开始模仿人脑进行大量数据的标记和训练,分别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带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发展。

深度学习的发展让我们第一次看到并接近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AI从实验性向实用性转变,但缺陷是受限于算法瓶颈,无法直接进行内容生成。

2017年,Ashish Vaswani et.al的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简单架构——转换器(Transformer),彻底颠覆了过去的理念,没用到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它完全基于注意力机制,不用重复和卷积,因而这些模型在质量上更优,同时更易于并行化,并且需要的训练时间明显更少。该论文被评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年度最佳论文。

Transformer出现以后,迅速跻身主流模型架构基础,使深度学习模型参数达到了上亿的规模。AI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出模型之争,重大研究方向就是自然语言处理任务。随之,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就转入了两大流派的竞赛,按转换器架构可分OpenAI的自回归系列(例如GPT-3,偏好生成性任务);谷歌的双向Transformer+Mask的自编码系列(例如BERT,偏好自然语言理解)。

从2018年开始,谷歌率先提出了3亿参数模型BERT,陆续又推出了ELNet、RoBERTa、T5等,到了2021年则推出高达1.6万亿的参数量的Switch Transformer模型。2023年2月4日,谷歌注资3亿美元投资Anthropic,Anthropic 开发了一款名为Claude的智能聊天机器人,据称可与ChatGPT相媲美(仍未发布)。

而OpenAI也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先后推出了GPT- 1到GPT- 3,再到ChatGPT,参数实现了从亿级到上千亿级的突破,并能够实现作诗、聊天、生成代码等功能。作为OpenAI最大投资方的微软,开始利用ChatGPT提高产品竞争力,将ChatGPT整合进Bing搜索引擎、Office全家桶、Azure云服务、Teams程序等产品中。

此外包括微软、Meta、英伟达、华为、百度、阿里等巨头在内的全球领先企业纷纷参与其中,预训练大模型已经成为整个AI领域的竞争焦点。

混沌和近临界边缘者的冲浪



2022年,在ChatGPT温和聚变式的科技革命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后来居上,以超出人们预期的速度成为科技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迅速催生了全新的科技生态。

在国内,2021年成为中国AI大模型的爆发年。众多公司和研究机构正在积极开展对大模型的研发。代表性的有华为云联合循环智能发布的基于昇思MindSpore打造的1000亿参数盘古NLP模型、联合北京大学发布2000亿参数的盘古α模型;百度推出基于PaddlePaddle 开发的2600亿参数ERNIE3.0 Titan模型;而阿里达摩院联合清华大学发布的中文多模态模型M6参数达到10万亿,将大模型参数直接提升了一个量级。

2022年,基于清华大学、阿里达摩院等研究成果以及超算基础实现的“脑级人工智能模型”——八卦炉(BAGUALU)完成建立,其模型参数模型突破了174万亿个,完全可以与人脑中的突触数量相媲美。

目前,大模型参数规模最高可达百万亿级别,数据集达到TB量级,且面向多模态场景(同时支持文字、图像、声音、视频、触觉等两种及以上形态)的大模型已成为趋势。大模型生态已初具规模。

值得期待的是,百度宣布将在2023年3月的某个时候推出一项中文名为“文心一言”或英文名为“ERNIE Bot”的ChatGPT式服务。

新一轮认知力延伸的竞赛是否又开始了呢?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几位作者的选择或许有一定的代表性:时隔5年,8位作者仅有一位还留在谷歌。其中6人选择创业或加入创业公司,还有一位去了OpenAI。

2022年4月26日,一家名为Adept的公司官宣成立,以Ashish Vaswani为首的共同创始人有9位,Ashish Vaswani在南加州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师从华人学者蒋伟和黄亮,主要研究现代深度学习在语言建模中的早期应用。2016年,他加入了谷歌大脑并领导了Transformer的研究。

Adept是一家致力于用AI来增强人类能力并最终实现通用智能的公司。在阐述公司创立初衷时,Ashish Vaswani写道:“在Google,我们训练出了越来越大的Transformer,梦想着有朝一日构建一个通用模型来支持所有ML用例。但是,这其中有一个明显的局限:用文本训练出的模型可以写出很棒的文章,但它们无法在数字世界中采取行动。你不能要求GPT-3给你订机票,给供应商开支票,或者进行科学实验”。

因此,他们打算创建一个通用系统,“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电脑里的一个overlay,它和你一起工作,使用和你一样的工具。使用Adept,你能专注于你真正喜欢的工作,并要求模型承担其他任务”。

也许,对于国内大多数在混沌和近临界边缘上冲浪的人来说,都应该好好思索一个问题:“是沿着Transformer和ChatGPT竞赛,还是换一个类似Adept的新赛道呢?”



文源:《学习时报》,2023年3月1日,作者:翟昱涛。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08: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规模的因材施教可能变成现实吗

近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数字化如何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

“中国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面向新时代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努力为全体中小学生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撑。”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说。

其实,未来已来。随着ChatGPT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人们在好奇、观望的同时,更在数以亿计的尝试中看到人工智能正在迅速着改变着教育。

不过,在我国,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改变教育已经写进了国家的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要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一些地方,值得关注的是,在“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的讨论上,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对孩子的个性化培养、破解教育顽疾,已经在一些地方成为现实。

曾经,作业问题一直是困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难题。“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成了很多有娃家庭的真实写照,这背后不仅有作业负担重问题,同时也反映出“齐步走”式的传统作业很难兼顾不同孩子特点和学情的问题。

正如江西省教育厅厅长郭杰忠在论坛上所说,“传统作业模式下的共性练习很难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提升,而且‘题海战术’很容易催生出‘同分异构’的现象,学生分数虽相同,但其薄弱知识点不同,学习问题也难以根治。”

于是,江西省引入了“智慧作业”,应用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逐一拆解教学难题、击破学习难点,向学生提供高效的“靶向作业”,绘制学生学情的“动态画像”。

安徽合肥也有类似的做法。

合肥市教育局局长刘业勋介绍,该市利用智能终端,全面采集分析学生课堂、练习、测验等数据,精准定位学生薄弱项,形成课前预习单、随堂练习单、课后巩固单、能力提升单及班级、年级、学校三级管理的“四单三关”作业管理模式。强化了作业的设计,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同时增加探究性、体验性的作业,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分层个性化作业,控制作业总量,减少作业时长,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基层的尝试为改革提供了生动的样本,也为改革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副主任杨非介绍,2022年初,我国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基础上,升级建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平台于2022年3月份正式上线运行,4月配套上架了移动端App。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有3亿多人访问过平台,浏览次数超过218亿。注册用户达7300万,周活跃用户数量逐步稳定在1500万左右。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边应用边建设,先后经过了资源数字化、能力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的历程,正在努力深化场景应用与创新,提升智能服务水平,进而推动教育模式数字化转型与变革。”杨非说,目前平台已初步实现从单一资源浏览向全面支撑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拓展。用户可按需探索资源和功能的组合,适应多种应用场景。不仅如此,平台还拥有“海量”的资源,设置了10个版块53个栏目,提供各类型数字资源4万多条。

有了“国家队”的强力推进,反过来给基层改革注入了更大的动力。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教育局局长陈红艳介绍,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省、市平台优质资源,以“云课堂”“云教研”等为技术支撑,云龙区形成了结伴互助的区域智慧教研共同体。对学生进行前置性学情了解,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聚焦学生学科素养提升,开展有效教研。“基于数据的精准教研使教师从经验主义向数据实证转变,教师从‘有经验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者’和站在学生身边的‘学习支持者’,使大规模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陈红艳说。

因材施教是每个教育者的理想,而庞大基础教育规模增添了其实现的难度,今天,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智慧教育所带来的精准化将让因材施教真正成为现实。



文源:《中国青年报》,2023年3月1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教育部网站转载。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08: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蕾|从“身体在场”到“多重在场”——人工智能发展下的“教”与“学”变革探讨
原创 刘蕾 教育管理杂志社 2023-04-07 06:01 发表于北京
图片




主持人语
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变革深刻影响着教育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教育创新的强大催化剂,将打破固有教育模式的路径依赖,加速释放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庞大红利,对推动形成全新数字教育生态和全面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挥重大作用。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步步紧逼”倒逼教育行动的“步步为营”,应始终保持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教与学异化风险的警惕。本期笔谈共邀请3位国内权威专家围绕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从知识生成、范式创新、能力转向、人才培养以及身体、技术、情感的“多重在场”等方面,多维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变革中的新机遇、新方向与新挑战,以期引发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共同促进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无远弗届,穷山距海。


作者简介

刘蕾,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2022年年底,OpenAI公司发布了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它具有卓越的对话和强大的学习能力,标志着通用型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庞大的知识数据提供能力,强大的人机对话、自我学习和迭代发展能力必将给教与学的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影响。




01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教学变革带来的机遇




  对“教”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为创新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教师成长带来了机遇。

  ChatGPT的发展推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不断创新。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突破教师高阶育人的知识盲区,实现知识融汇、能力融通、素养融合。教师通过和ChatGPT合作,创新实现基础和前沿知识、课程和学科知识、理论和技术知识的融汇。在强技术时代,更关注学生高阶能力的提升,实现记忆和分析能力、理解和评价能力、运用和创新能力的融通。利用ChatGPT为学生展示更广阔的现实情境,基于对ChatGPT提供的答案的分析和判断,实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道德观素养的融合。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和ChatGPT对话获取知识,传统的教材组织形式势必需要优化。ChatGPT的发展为立体化的即时的师生共同编写优化教材提供了可能,可以更好满足教学内容时代性、实用性和交叉性的要求。

  ChatGPT的发展为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了个性化、情境化支持。ChatGPT可以通过和学生对话,发现并解决问题。比如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ChatGPT可以用不同的语言通过不同的语速和学习者对话,还可以指出学习者在语法方面的问题,如在写作的过程中,对写作的规范性可以进行检查和指导。ChatGPT可以呈现更加全面的学习数据,帮助老师分析学生的行为和特点,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痛点,为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同时可以协助教师为学生迅速生成不同学习场景,生成不同级别且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提高翻转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尝试把教室变成任意一个虚拟空间,在ChatGPT的协助下,模拟空间情境,激发学生创意感的生成,增强学生课堂体验的互动趣味性,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应用的真实场景。

  ChatGPT既是教师成长的伙伴也是对手。ChatGPT的强大数据提供和分析能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重塑教学体系。同样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或不同培养需求,可以生成不同的课程规划、课程设计、课程问答。教师可以基于ChatGPT的设计深度思考面向研究型或应用型、面向专业课或通识课的差异化育人目标、迭代化教学内容。ChatGPT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团队成员共同分析教学痛点,教师可以反复和ChatGPT模拟对话,加深对学生和教学的理解。在课堂上,ChatGPT可以成为教师的助教,更好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自适应学习系统的易用性和精准度;在课后,ChatGPT可以参与学生的作业评价。ChatGPT的自动化属性可以减轻教师的常规性和重复性工作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精力深度思考如何给学生提供超越AI的知识甚至是智慧。从这一角度上来看,ChatGPT是伙伴也是竞争对手,但对手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让教师不断选择更难走的那条路来实现能力的提升。




02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学习发展带来的机遇




对“学”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在自主性、个性化、开放度方面为学生学习带来了机遇。



  通过“学习规划—获取资料—互动学习—评估优化”等方面,学生可以更便捷地实现自主性学习。ChatGPT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为其定制学习路径和学习规划;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海量数据和信息资源,对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完成基本的文献梳理和归纳工作。学生可以实时在线学习,通过对话的方式和虚拟教师进行互动,生成互动学习体验。ChatGPT对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反馈,帮助学生整理想法、撰写大纲、校对文稿等。目前,ChatGPT已经可以配合其他辅助学习工具一起使用,比如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图片识别和分析等技术,帮助学生更加便捷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通过培养“养成系教师”,学生可以获取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案。ChatGPT的发展可以为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自适应服务,[1]为他们提供更加公平和包容的教育空间。比如为有阅读障碍的学生提供有声文本的朗读以及推荐自动化的学习方式,进而缩小数字鸿沟;可以为小组学习提供远程辅导,提供讨论结构,通过统一风格方便多人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在专业培训方面,可以依据特定的语料库(如法律、医疗、文案)微调大型语言模型,生成特定领域的语言,帮助学习者撰写法律文件、技术报告、文案文本等。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学生人手一个个性化定制的ChatGPT“养成系教师”,它了解“主人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学习习惯和学习诉求。交互学习可以把它培养成一个温和的或严肃的、理性的或感性的、擅长思辨的或擅长实证的私人教师,陪伴学生终身成长。

  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可以获得更具有开放度的创新思路。一个ChatGPT就是一支队伍,随时可以转变角色和定位,随时可以提供更多元的思考路径和更丰富的答案,拓展学生创新思考的空间和维度。同时,学生可以以对话的方式与虚拟同伴进行互动,通过不停地问答促进知识积累,依托知识积累实现“差异化思维能力”和“破圈思维能力”这两种重要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进化,为创新的产生提供更多的可能。但要警惕AI的“夺取人类前额叶计划”,防止“谷歌效应”的升级,因为它不仅让人类的记忆能力退化,也让人类的分析创造能力退化。因此,AI知道不等同于学生知道,不能过于重视方法性知识的学习,忽视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03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教”与“学”带来的异化风险





要防范人工智能在教学领域应用的异化风险。一方面,要防止教学过程的异化,防止陷入隐形的“信息茧房”和固化的“知识代言”。当教师利用ChatGPT进行课程设计和辅助备课的时候,基于的是ChatGPT源知识体系。我们可以看到在和ChatGPT对话的时候,它体现出“中立”“谨慎”“正能量”等特征,甚至有点讨好人类。因为在AI的背后,工程师们会在源知识体系上设置“一把锁”,将AI的一部分知识领域设置为“视野盲区”。这个信息茧房的背后或许是垄断寡头的意识体现,是互联网中心化垄断模式的进一步强化。因此,这套源知识体系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不是打破信息堡垒,而是构建一种新的信息茧房。当教师运用ChatGPT的时候,要对信息有甄别能力,要充分体现教学应有的“生成性”和“体验性”特征,避免将教学过程异化为一种按照ChatGPT给定答案照本宣科的代言过程。另一方面,要防止师生关系的异化,防止ChatGPT对教师主导地位的挑战,防止学生过度依赖ChatGPT甚至将解决学习任务的希望寄托于ChatGPT,而忽视教师的课堂传授。教师应该将教学的重点转变为对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与学生情感的交互、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应该将重点从知识传授转变为智慧传递,从这个角度上讲,势必对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和能力要求更高。就像有人问ChatGPT:“你认为教师在将来会被你取代吗?”它回答说:“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不能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然而,即使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教师仍将是教育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教师不仅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他们的作用不可以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



  要防范人工智能在学习领域应用的异化风险。一方面要防止知识异化。ChatGPT提供知识的准确性、权威性无法保证。信息来源导致知识泛滥,知识界也可能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ChatGPT为了保证“正确”,有时会说一些“正确的废话”,导致知识学习的有效性难以保证;同时也会加剧知识的“碎片化”,学习者元认知体系难以建立,知识粒度越来越细,知识表征越来越丰富,会让学习者“盲人摸象”,影响他们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创新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学生学习异化。学生过度依赖AI完成作业,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甚至带来诚信伦理的风险。与此同时,对知识积累的忽视会导致个体的创造性降低;对集体知识交互的忽视也会导致集体的创造性降低。未来的学习要从“以学生为中心”走向“以学习为中心”。过度依赖AI会让学生离场,使学习归于平庸甚至失败。


04

发展的可能:从“身体在场”到“多重在场”





人工智能的发展既不是万应灵药,也不是洪水猛兽。人类自始至终都是在创造工具并且借助工具释放创造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2]ChatGPT看上去似乎是黑天鹅事件,势必对传统行业和传统思维产生冲击,势必要淘汰落后产能,对教育行业更是如此。但如果正确面对机器的新“可供性”,人类依托自我的“反脆弱”韧性特征,反思重构,一定会释放更多创造性变革价值。对教育而言,学生的“离场”不仅仅是数字化冲击带来的,[3]人工智能的发展或许可以把学生重新拉回课堂,实现从“离场”转变为身体、技术、情感的“多重在场”。

  1. 借助ChatGPT打造互动仪式链,强化身体在场

  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当满足两人以上聚集统一场所、对局外人设定局限、参加者注意力集中在活动焦点上、分享共同的情绪体验这四个条件时,互动仪式就会发生。在此基础上可以产生群体团结,个体的能量提升,大家会共同维护群体的存在。ChatGPT可以帮助教师构建问题导向的情境化课堂,让学生愿意回归课堂,沉浸式参与,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打造ChatGPT参与的自组织学习模式,强化实体空间、数字空间、虚拟空间、表象空间等多重学习空间的融通。同时,关注个体需求,打造个性化课堂,把学生留在课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自我突破,在ChatGPT不足的部分深度发力,帮助学生搭建元认知体系、夯实底层逻辑、强化知行合一,聚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提问能力、艺术和人文素养、信息化素养、责任感和道德感。

  2. 依托ChatGPT实现具身化转型,强化技术在场

  从知识与世界的关系看,具身认知理论强调知识并非个体心理的内部表征,而是个体与环境之间互动的产物,进而表现出知识的情境化特征。[4]在过去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场景的过程中,师生角色往往沦为“信息人”,单纯对符号、文字、影响等信息进行摄入与传播。未来,一方面要善用技术,用好技术,把技术转化为身体学习的部分,与AI深度交互,拓展大脑神经元的连接,丰富知识与技能,优化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超越传统信息化时代单向度的育人方式,努力打破数字化技术带来的“黑箱”,规训人工智能更加真实、更加客观,为人类的知识累积作出更大的贡献。

  3. 超越AI突破表象空间,强化情感在场

  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在其空间生产理论中提出了表象空间的概念,主要指感知与想象的结合。在ChatGPT介入的课堂空间中,要突破传统知识传授空间的想象,教师要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课堂主导者,更是成长辅导者、情感陪伴者,这是未来课堂依然保存下来的重要价值之一。教师要基于“长期主义”,关注国家、社会、技术发展,了解变革时代对学生需求的变化,发掘学生特长,拉长学生长板,为其规划适切性强的成长路径。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情感素养,充分进行情感表达,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技术快速迭代下的未来教育核心不再是获取知识,而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有创新能力、有正确价值判断能力的人。人类会使用工具是人类快速进步的原因,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工具,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和我们过去的竹简、图书、电子书、图书馆没有区别。基于这样强大的知识工具,学生应该获得更快成长。而教师需要去思考如何运用这个工具吸引学生“在场”,进而培养学生掌握更高纬度的深度思考方法和驾驭工具的方法。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人工智能的逼近带给人类反思的契机,最终导向的会是人类的进步。未来已来,在时间的岔路口,我们坚定选择更难走的那条路。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工智能赋能大学教育方式变革的行动策略研究”(22YJC880063);中国矿业大学2022年教学学术研究重点课题“新文科高质量人才培养优化机制研究”(2022DLZD06-204)〕






图片


参考文献:   

[1]王佑镁,王旦,梁炜怡,等.“阿拉丁神灯”还是“潘多拉魔盒”:ChatGPT教育应用的潜能与风险[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2):48-56.

[2]彭兰. 人与机器,互为尺度[J]. 当代传播,2023(1):1.

[3]刘少杰. 从集体表象到数字表象——论元宇宙热潮的演化逻辑与扩展根据[J]. 河北学刊,2022(4):162-168.

[4]张黎,周霖. 机理、隐忧与出路:元宇宙赋能在线教育具身化转型的现象学反思[J]. 理论月刊,2023(2):152-160.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4:27 , Processed in 0.0820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