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在刘登宇地理工作室第一群,无意中引发了一场讨论,精彩继续。结束后刘登宇老师又做出了总结。这不正是基于QQ群网络教研的原生态素材吗?今天转发这里共享,但愿能引起一些思考。
关于气团是否是天气系统的群讨论 2011年8月28日晚上 (鄂)万彤松 气团是不是天气系统? (湘)熊晓东 应该说是天气系统的组成成分吧。比如冷气团、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
(鄂)万彤松(183603933) 18:23:09
但是中图版说它是天气系统。不要迷信书,书只是知识的起点,而非终点。如果什么东西以书为准的说,人类社会就不要发展了。
(鲁)陈安伟 受单一气团控制 应该说 也是天气系统。如果当地天气晴朗 难道没有天气系统影响?
( 川 )王敏 天气晴朗(高压)
(鲁)陈安伟 我也不会 呵呵
(鄂)万彤松 受单一气团控制是晴天。气团就是高压?明显不对。
【引用】天气系统是具有一定的温度、气压或风等气象要素空间结构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如有的以空间气压分布为特征组成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等。有的则以风的分布特征来分,如气旋,反气旋,切变线等。有的又以温度分布特征来确定,如锋。还有则的以某些天气特征来分,如雷暴,热带云团等。通常构成天气系统的气压,风,温度及气象要素之间都有一定的配置关系。 【表格】常见的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 (鄂)万彤松 气团是天气系统吧?中图版现在说是,到底是不是,是吗?
(豫)朱晓蕊 不是,是吗? 原句怎么说?
(鲁)于洪涛 气团,在中图版是怎么说的?
(鄂)万彤松 引起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有气团、锋、气旋、反气旋等。就这么说的。然后解释什么是气团。
(豫)朱晓蕊 那就是咯
(鲁)于洪涛 看来,我要弄本中图的书,看看了,有新内容了。
(豫)朱晓蕊 找找定义。天气系统是一个地方的天气变化,是由于其中一个个移动的大大小小的系统(高压、低压等)引起的这些系统称为天气系统。气象卫星观测资料表明,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着、在大气运动过程中演变着。 (鲁)于洪涛 气团,以前主要是讲,它是构成天气系统的一部分。什么时间局部也能单独称谓了?尤其是在讲锋面系统的时候
(浙温)蒋程程 气团可以认为是稳定的天气系统吗?
(鲁)于洪涛 局部不能代表整体。 (鄂)万彤松 【引用图片】这里那个是气团?副热带高压? (蜀)王智勇 【引用】大尺度的天气系统:超长波、长波、副热带高压、赤道辅合带季风
(鄂)万彤松 这都是气团?
(皖)刘登宇 我没有看到关于气团是天气系统的表述
(蜀)王智勇 用概念衡量不就行了
(鲁)李斌 有这样的说法【引用高校教材截图】
气团和锋是大气中最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
(浙温)蒋程程 概念比较模糊 (鲁)于洪涛 中图版,在气团为什么划归天气系统,应该用小字说清楚一下。就这么给出一个定义。怎么解释啊!
(鲁)李斌 【引用高校教材截图】 (鲁)于洪涛 这段话,看了,也不明白。
(浙温)蒋程程 我们可以设想,气团控制下,天气有没有变化?
(黑)周英华 长见识了
(鲁)李斌 【引用高校教材截图】 影响我国的气团及天气特征
(鄂)万彤松 按温度场为划分?说它是总得给个标准。以什么理由划分说它是?定义一个东西,总有一个统一标准。
(鲁)于洪涛 难到是第一句话所提到的? (蜀)王智勇 气团控制下,天气有变化,不需要讨论吧。大学教材没有这样的表述,只是把气团和锋放在一起在讲。气团从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都有的,也有时间度的问题
(皖)刘登宇 不同的分类,必然导致天气系统的表述有所差别。长空先生引用的东西,算是一家之言,也是可以成立的 (浙温)蒋程程(986304362) 21:16:12
本身天气系统的概念比较模糊
(鲁)李斌 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单调 (巴)王华松 什么叫天气系统? (鲁)李斌 【引用高校教材截图,关于气团的概念】 (云)符宗瑾 刚看完气团的百度内容,学习了
(鄂)万彤松 气团本身的定义和形成不是问题的关键。
(黑)周英华 我没有看到气团就是天气系统的说法
(巴)王华松 你们的争议在于没有解决天气系统的分类标准问题。 天气系统是包含大气物理特性的大气运动系统。
(蜀)王智勇 气象学书上也没说明的 (皖)徐飞 气团 应该也属于天气系统。
(鄂)万彤松 说某一个物质是哪一类,首先,该类物质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特征。我倒是认为,气团只能算是构成天气系统的大气要素。
(鲁)李斌 【引用高校教材截图】寿绍文主编《天气学》
(皖)徐飞 气团 的形成有源地 也包含在环流圈中,比如影响某一个地区的气团它的源地不一定就是本地区
(巴)王华松 有提大气运动状况分的:如气旋反气旋。有以气压状况分的如高压低压,有以温度来分的,如锋……
(鄂)万彤松 天气系统,应该有气压场,由之引起的大气运动状况和天气变化过程。
(豫)朱晓蕊 所以这本身是个迷糊概念 (巴)王华松 敝人认为气团肯定是天气系统。大气的物理特性即指冷热、干湿、气压等
(皖)徐飞 物理特性 来源于气团源地 下垫面
(鄂)万彤松 气团就是一团空气,物理性质均一而已。中图版说了是,那就得说是,是吧。
(皖)刘登宇 松弟的意见是我赞同的
(鲁)于洪涛 刚才,我搜了几个有关中图版的,这方面的材料看了,没人解释气团的问题的。都在回避这个吧?
(巴)王华松 呵呵,老大又在抬我。于洪涛老师,问的气团的啥问题?这个变化的过程就会引起所经地区的天气变化,这不就是天气系统了吗?
(鲁)李斌 【引用高校教材截图】 (鄂)万彤松 上课一说变性,学生都笑了。 (皖)徐飞 气团 形成过程 也是需要两个条件的 1.下垫面 2.环流。所以 气团本身就能说明它是一种天气系统
(鄂)万彤松 气团的变性,是因为的移动。所以变化是果,而不是因。一开始我就说了,书是知识的起点,而非终点。 (豫)朱晓蕊 每个独立的气团是不是有独立的气压系统? 如果气压可以成为天气系统,气团为何不可? (鲁)于洪涛(754016795) 21:39:32
这里的讨论,比我们假期时,山东省远程培训的讨论都热烈。问题还有针对性。
(鄂)万彤松 气压场和气团可不一样。
(巴)王华松 你那培训就是找几个伪专家讲讲鬼故事而已 (浙温)蒋程程 还在纠结,从天气系统的概念出发,不是凭着我们的感觉
(鲁)于洪涛 这里的人好多,都能给我们进行培训了,以后建议一下,请你们得了。 (鄂)万彤松 气压场——大气运动——天气变化。 气团——空气——温度湿度?
(浙温)蒋程程 万老师,气团符合天气系统概念不?都从结果考虑不见得对。
(鲁)李斌 【引用高校教材截图,天气系统的类型】
(豫)朱晓蕊 气团_气压
(鄂)万彤松 它是天气系统,但总得告诉俺为什么吧 (云)符宗瑾 李斌老师的好清楚
(皖)徐飞 气团是物理属性均质的大团空气,而气压是相对而言,比较的。
(鄂)万彤松 气团是高压,还是低压? (皖)徐飞 比如我国西南受热带气团的影响,这个就说明这个热带气团是个高压中心,即反气旋环流中心。我只是举个例子 不知道对不对 个人理解 哈哈
(鄂)万彤松 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赤道气团影响,来源于印度洋赤道洋面。
(滇)刘仁贵 我也认同气团是天气系统 (皖)赵东宇 可能是专家都无定论的东西,自己琢磨一下是可以的,没必要给学生讲! (豫)朱晓蕊 那气团也算天气系统了?
(鲁)李斌 个人观点:算
(皖)赵东宇 算,单一气团影响下天气稳定,气团交汇处天气多变!
(辽)梁森 高压控制区可能是单一冷气团或暖气团。算
(皖)刘登宇 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各种说法都是可以的。我们说的天气系统,一是天气特征上的意义,一是天气预报上的价值。单独研究气团,主要表现为温度和湿度的状况,也和局部的天气有对应关系。但气团作为天气系统,其天气特征的指向性不那么明确,需要专业人员才可以。如果我们中学教材把这个也纳入,则必须考虑气团的分类,气团对天气的影响等一系列内容。如果不从“移动”的角度来考虑,则气团对于天气预报的影响价值不大。实际上,天气预报也是参考了气团的特征描述,不然气温如何预报?降水量是多少?
(鲁)李斌 随着大气环流,气团移动到不同地区,在其控制下天气与气团属性相符
2011年8月29日上午 (皖)刘登宇 昨晚我欠考虑,一方面是没看到类似的资料,另一方面是从天气变化的角度考虑不周。
(鲁)李斌 中学地理教师是否对人教版教材特别崇拜? (皖)刘登宇 恐怕不是崇拜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使用造成的惯性。依据教材说话,原来教材上没有天气系统的表述,给出的标题是影响天气的因素。事实上,这样的表述可能也有问题,有的时候,现象和成因往往是一体的。
从昨天到现在,我们所有关于天气系统的讨论都是基于对概念的把握。抛开具体内容不谈,就我个人来说,没有抓住概念的本质描述,只是从某一个方面进行思考了,这个局限性主要是个人认识的偏差。现在可以以开放的心态来研究,从概念本身作为起点。 (冀石)贾逸民 作为老师来说,具有完备的知识是不现实的,尽管现在有了网络,所以作为教材还是权威一点好。当我们纠结于某个具体枝节的时候,忘却了本来该做什么了,我们都能讲明白的话,那科学家干吗呢?
(皖)刘登宇 总结一下:什么是天气系统--造成天气变化的、可描述的、不同尺度大气状况。我这个说法不是权威的定义,只是我的理解。 (鲁)李斌 不同人下的定义不同。按建构主义,无绝对的真理
(皖)刘登宇 描述:气压、风、温度、湿度、透明度等等;空间尺度:水平范围和垂直范围;时间尺度。 无论哪一类关于天气系统的划分,都不可能完整表达其大气状况的所有方面。所以,分类是按照一定指标进行的,可以比较的。从昨晚到现在,我都在思考。这个思考由开始的简单类比,到现在的概念分析,从而提升了一个层级。
谢谢长空先生提供的资料。 这次的思考,对于我的教学是有很大启发的,也许很多老师没考虑这么。 (豫)朱晓蕊 同意师父说法。对于中学教材,还是应该给出相对精确的概念。这种这么明确的需要解释的概念是需要确切点。给我们造成比较大的麻烦
(冀石)贾逸民 我希望我们能殊途同归,不要纠结于太细节的东西,有些东西科学家也解释不清楚。所以需要刘老师程特李博士来掌舵的。来群里讨论问题的老师都是上进好学之辈。
(皖)刘登宇 我自己都有困难,还怎么掌舵哟。
(豫)朱晓蕊 这次就掌的很好。时间证明,一锤子定音的还是师父一级的。
(皖)赵东宇 拉胡子过街_谦虚
(冀石)贾逸民 教学相长,所以刘老师才活跃在这里,有时刘老师等的一句无意的话惊醒许多梦中人啊! 所以及时把有些内容总结保存是必要的。
(豫)朱晓蕊 师父说说启发。
(皖)刘登宇 耕读先生来了! 对于我的启发是: 一,概念的形成是在大量积累知识以后;比如一个幼儿,不知道什么是家具吧,但可以从桌子、板凳等等入手,逐步积累。 二,概念的形成需要进行归类、归纳,以获得概念的本质属性。我们现代就缺乏这些东西,随意造概念,不断推出新概念,其实都是伪概念。 三、概念要能经过不断地验证; 四 、理解各级各类概念之间的关系 谢谢各位听我唠叨
晓蕊去写个总结
(豫)朱晓蕊 马上去。 (鄂)万彤松 为什么一个概念会这么宽泛? (皖)刘登宇 我们不仅仅是疯子,也是愿意思考的
(鄂)万彤松 东西给它归类,形成一个统一概念,总不能,这也是,那也是。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范畴。
(鲁)李斌 定义是人下的,不同人的观点不一样。
(皖)刘登宇 天气表述的内容太多, 比如扬沙天气是啥?
(浙温)蒋程程 我倒觉得两个概念属于不同范畴,相互之间没有从属关系。白马就是千里马?
(皖)刘登宇 白马是马,当然可能是千里马,也可能不是。这个跟前面的讨论无关。
(鄂)万彤松 这里就是唯物与唯心的关系了,唯物主义认为,真理只有一个,可以不断接近真理。所以一个人下一个定义,不一定就是对的,完全符合物质本身的内在的规律,任何认识过程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浙温)蒋程程 所以,归类的时候范畴要一致
(皖)刘登宇 一致与否,也是人来理解的。我不想导入不可知论,但也不要全信某人的定义。
(鄂)程良安 大多师生理解天气,还在指望用热力环流解释一切。
(鄂)万彤松 完全的低级阶段。
(浙温)蒋程程 我认为气团是着重于大气物理特征描述,天气系统着重天气效果描述,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
(鄂)万彤松 天气在中学地理中,现在可以说是最难的一块了。天气说具象,其实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 (浙温)蒋程程 我认为气团是着重于大气物理特征描述,天气系统着重天气效果描述,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 (鄂)程良安 我同意。一个是状态,一个是变化过程。 (鲁)李斌 气团不是静止的。
(豫)朱晓蕊 程程的观点我不同意。气团和你所谓的天气效果是密不可分的
(鲁)李斌 气团形成→变性,气团随着大气环流形势改变移动 (浙温)蒋程程 气团的移动,与气团的概念无关
(鄂)万彤松 气团重在描述其物理特性,即使变也是。移动不移动,描述的方面不会变。 (浙温)蒋程程 显然气团的结果与天气系统的结果有部分会交集
(鲁)李斌 锋面的概念是否与锋面移动无关
(浙温)蒋程程 是啊,锋面就是气团交界面 (鲁)李斌 如果锋面是静止的,你认为它是天气系统 (皖)刘登宇 长空先生如此发问,精彩! 事实上,锋面就有静止的
(浙温)蒋程程 这个与概念无关。移动与否不影响其概念,除非在概念中已经涉及或做出要求。白马跑不跑都是白马,千里马跑不跑也都是千里马
(鲁)李斌 移动与否影响所经地区的天气
(鄂)万彤松 气团和气旋区别在什么地方?仅仅是移不移动? (浙温)蒋程程 当然两个概念的影响结果是有交集的,白马跑得快也可能是千里马。长空先生似乎只考虑了结果。分类不从概念出发,我觉得已经偏离分析思路
(鲁)李斌 气旋移动带来了外地的气团,在不同气团控制下,天气不同。
(皖)刘登宇 移动不移动,都是影响天气的因素。比如副热带高压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
(浙温)蒋程程 影响天气的因素就是天气系统吗?
(鄂)万彤松 那这两个都出现的情况下,这个系统以谁为主呢? (皖)刘登宇
一,形成怎样的天气;二天气将如何变化。这两个都是要考虑的
(浙温)蒋程程 都从影响天气这个角度进行归类,是否合适?
(皖)刘登宇 那么什么是天气系统?你说气团不是,那么什么是?他们怎么归结到一起的?
(鄂)万彤松 问题回到原本了,这是关键。 (浙温)蒋程程 所以我们要从概念本质出发。当然,这两个概念中气团是比较明确的。不是说气团不是天气系统,而是两者根本不能进行相互归属。
(鄂)万彤松 定义如何下。
(皖)刘登宇 我是教师,也是男人。算哪一类都不错吧?主要是从分类的依据入手。
(浙温)蒋程程 那师伯是具体化了。但是你能把教师归为男人吗?
(鄂)万彤松 现在问题,男人是不是教师。
(浙温)蒋程程 师伯的这个例子是把你归为教师和男人两类,根本不是教师与男人之间的相互归属 (皖)刘登宇 程程要下线思考,自己的思考。我是教师,也是男人;这个表述能等同于教师就是男人吗? (皖)赵东宇 注意概念是描述性分类,允许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严谨,基础教材和科普类作品都有这些现象
(鄂)万彤松 中图版没有天气系统这个概念。 (浙温)蒋程程 好吧,我把我的意思讲清楚就不说了。气团与天气系统无法相互归类,属于不同概念范畴。 (鲁)李斌【引用高校教材截图】(皖)刘登宇(605265645) 10:15:45
请程程研究 (鄂)万彤松 最老的教材里,对气团和锋是这样说的。它们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素因。
(浙温)蒋程程 当然如果有概念支持气团属于天气系统,那么我们按照概念来,所以说如果说依据教材的话,应该算。 (浙温)蒋程程 岩浆岩的定义,中学教材与大学教材也不同。
(皖)刘登宇 不同就不同,没啥了不起。稀饭既可以是直接熬的,也可以是剩饭煮滴。
(鄂)万彤松(183603933) 10:20:17
(鲁)李斌(38331290) 10:22:42
(鄂)万彤松 气团本身应该是一个独立概念。
(皖)刘登宇 这个没问题,就像气旋一样。我是百姓,也马马虎虎算个知识分子。这不是程程说的从属的意思。
(鄂)万彤松 这个我明白。我只是认为一个概念不能下得太不严谨。书是知识的起点,而非终点。 (皖)刘登宇 我是不读书的,都是自己琢磨。不像长空先生引经据典
(鄂)万彤松 英国的老牛家,也说要踩着别人才能爬上去呀。
(皖)刘登宇 我做不到了,可惜不是巨人,只能是垫脚石。寄希望于大万,我愿意被踩。
(鄂)万彤松 我们在这里互踩。 (鲁)李斌 中图版
(浙温)蒋程程 既然有这个概念,那就承认呗 (皖)刘登宇 为什么要承认? (鄂)万彤松 暂时的,先打入敌人内部, (浙温)蒋程程 有概念支持呗。否则变成反驳概念了。 (皖)刘登宇 我觉得他还没给出天气系统的概念 (鲁)李斌 通过天气图分析实践可以发现,有的广大范围内气象要素分布均匀,空间变化不大,水平梯度较小;有的狭窄区域内气象要素差异很大,空间变化急剧,水平梯度较大。这些气象场变量较小或较大,或者说在气象要素场上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或较强的不连续性的地方分别是“气团”或“锋”所在之处。气团与锋是大气中最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
有的书中强调气团是天气系统,有的书的没有
(皖)刘登宇(605265645) 10:38:46
嗯,某某是天气系统,但没看到天气系统是什么。 (鲁)李斌
tianqi xitong
天气系统(卷名: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水文科学)
motion systems
按照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而划分的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通常指气压空间分布所组成的系统,如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等。有时指风分布的系统,如气旋环流、反气旋环流、切变线等。有时指温度分布的系统,如高温区、低温区、锋区等。有时指天气现象分布的系统,如雷暴、热带云团等。这一要素系统同另一要素系统之间常常有一定的配置关系。气压系统和风场之间的关系较好:低压和气旋环流相配置,有时称为低压,有时称为气旋;高压和反气旋相配置,有时称为高压,有时称为反气旋。气压系统和温度系统也常呈一定配置关系。如:低压和低温区相配置,称为冷低压或冷涡;低压和高温区相配置,称为热低压。气压系统还可同天气现象存在一定配置关系,如雷暴和(小)高压配置,称为雷暴高压。天气系统可以通过各种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等分析工具分析出来。
各种天气系统有一定的空间范围,一定的新生、变化和消亡的过程。各种天气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其相应的天气现象分布。在天气预报中通过对于各种系统的预报,可以大致预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
特征尺度 各类天气系统有一定的特征尺度。空间尺度主要以天气系统的水平尺度的大小来衡量,水平尺度系指天气系统的波长或扰动直径;时间尺度以天气系统的生命史的时间长短来衡量,生命史系指天气系统由新生到消亡的生消过程。一般天气系统的水平尺度越大,其时间尺度也越长。
观测网 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地面观测站平均距离约为200~300公里,以此站距观测所得的资料分析出来的高、低压系统,称为天气系统,现在称为天气尺度天气系统。40年代,发展了高空气象观测(平均站距约为 500公里),把从高空天气图上发现的、波长与地球半径相当的波动,称为行星尺度天气系统。50年代前后,在研究对流性灾害天气时,发现了许多水平范围为一二百公里、几十公里甚至几公里的高、低压系统,统称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分析这类系统,必须建立稠密的观测网,比如在美国有所谓的α、β和γ观测网,站距分别约为50公里、8公里和2.5公里。到了70年代,用 300~400公里格距进行数值天气预报时,往往因这种格距太大而分析不出一些具有对流性天气的系统,影响了预报效果。当格距缩小到100~200公里时,即可分析出来,后来就称这类尺度的系统为中间尺度天气系统。
分类 大气中各类天气系统的特征尺度相差很大,有大至上万公里的,如超长波、副热带高压,也有小至几百米的,如龙卷。按特征尺度大致可分为五类,即:行星尺度天气系统、天气尺度天气系统、中间尺度天气系统、中尺度天气系统和小尺度天气系统(见表)。天气系统的分类在国际上也不完全统一。例如在美国分类术语中,将水平尺度由2000公里到2 公里的系统,统称为中尺度天气系统,其中又分三类:200~2000公里的称中尺度α天气系统,包括台风、锋面等;20~200公里的称中尺度β天气系统,包括龙卷、飑线等; 2~20公里的称中尺度γ天气系统,包括雷暴单体等。而在日本则将2000公里到 200公里范围内的系统,称为中间尺度天气系统,将200公里到1公里范围的系统,称为中尺度天气系统。此外,也有将行星尺度天气系统和天气尺度天气系统统称为大尺度天气系统,把凡比天气尺度小的天气系统,包括中间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天气系统,统称为次天气尺度天气系统;也有人只把比天气尺度系统小一些的系统(即专指中间尺度天气系统),称为次天气尺度天气系统。更客观、更统一的天气系统分类尚得进一步研究。
在高空天气图上,也有按整个纬圈的波数来划分天气系统的,通常把波数为1~3的波动称为超长波,波数为4~8的波动称为长波,它们都属于行星尺度天气系统,波数大于 8的波动称为短波,相当于天气尺度天气系统或更小尺度的天气系统。
尺度效应 各类天气系统的空间尺度(水平的和铅直的)和时间尺度,以及特征的水平风速,都是根据实际观测确定的。但有些量目前还无法直接观测,只能按大气动力方程进行计算。在进行数值计算时,要选择适当的空间格距,其大小由系统的特征尺度决定,这就是所谓的尺度效应。比如天气系统的特征铅直运动速度,可以根据连续方程由水平尺度和特征水平风速推算出来。各类天气系统的铅直运动速度有一定的特征数值,如行星尺度天气系统为10-1厘米/秒,天气尺度天气系统为10°厘米/秒,小尺度天气系统的铅直速度约为天气尺度天气系统100倍,即102厘米/秒。
自40年代末期出现尺度分析方法以后,人们常常将完全的运动方程,按照各类天气系统的特征尺度进行简化,研究各类系统大气运动的规律以及系统的移动。如研究天气尺度天气系统可以应用准地转平衡近似和静力学关系,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则不满足地转平衡和静力平衡(见大气运动的平衡状态、大气动力学)。
天气系统的生消 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地新生、发展和消亡之中。各种天气系统有不同的生消条件和能量来源。即使特征尺度同属一类的系统,其生消条件和能量来源也有所不同。比如温带气旋的发展条件,主要由其上空涡度平流所引起的空气辐散的强弱决定,其能量来源于大气的斜压性所储存的有效势能(见斜压大气)。台风的发生和维持是由于热带扰动的潜热释放,而潜热的释放同热带大气的位势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见大气静力稳定度有关,其能量主要来源于海洋供给的水汽,在凝结过程中释放的潜热。强对流性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主要是由于位势不稳定空气受到急剧抬升而发展起来的,其能量也是来源于潜热释放。再者,天气系统往往不是闭合的,一个系统的空气经常不停地与周围系统的空气发生交换,随着这种交换,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动量、能量等进行交换,从而引起系统的生消以及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来说,大的天气系统制约并孕育着小的天气系统的发生和发展,小的天气系统产生后又能对大的天气系统的维持和加强起反馈作用。研究天气系统生消的条件和能量来源,以及研究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天气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天气系统与大气环流之间,不仅在流型上有关联,而且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如大尺度天气系统的活动,通过热量、动量的南北输送以及能量的转换,对于大气环流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而大气环流的热力状况和基本风系的特点,如西风气流的水平变化和垂直变化等,又反过来制约着大尺度天气系统,直接影响着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天气系统组合的演变,如纬向环流的恢复,波动群速的传播,以及行星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等,可以导致相当广泛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大气环流的变化。大气环流的变化又是造成大范围长时期天气变化的条件和机制。从事短期天气预报,可以主要考虑单一的天气系统的变化,而从事中期、长期天气预报则需要研究天气系统组合的演变规律,需要研究超长波以至整个大气环流的演变规律。
(鲁)李斌 中国大百科全书
(皖)刘登宇 按照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而划分的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其实,我是思考一个晚上才得出的结论
(浙温)蒋程程 这个概念很宽范。
(鄂)万彤松 百度上也是这样说的。 问题就是问题。这是天气系统的归类。为什么气团不在,而它那么重要,重要得居然不出席会议。如果这也算天气系统开会的话。 (浙温)蒋程程 看看气团是否符合天气系统的概念。 (皖)刘登宇 表格说明了天气系统“有这些”, 因为这个分类强调位置和运动 (鄂)万彤松 讲天气不讲气团是不行的,这个不用多说了。旧版中,天气就没有直接讲气团,它直接讲的锋。把气团作一个名词解释放在下面。 (浙温)蒋程程 别争了,根据已有概念,气团属于天气系统的分支,除非你另立一个概念。
该贴已经同步到 林君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