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58|回复: 2

[新课程区] 一篇化学的教改反思对于地理有借鉴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0 09: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2-7-10 09:16 编辑

全文

一些地区、学校、教师,以老的方式灌输、不做实验、学生很少活动的课并不少见。这些现象的出现有些是客观的,有些是主观的。客观上,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的方式要多样化、教学的内容要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这对我们的教学要求应该是提高了。新课改要求,无论是在教师学科知识、教学水平方面,还是在学校管理、设备、资源等方面,都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而我们有些地方的经济还很落后,师资不足、设备短缺、班级太大等等,使得有些学校很难开展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但另一方面,有些学校、老师,主观上对新课改不理解或不赞成。有些条件很好的学校,也并没有很好地开展教学改革,一如既往地按老的一套进行教学
教师对现代教育学和学科教学研究提供的新理念和方法经验不足
高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育目标体现了教育学的新理念,但是一线教师对三维教育目标的认识还需要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问题:学科教育的价值观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学科教育应当服务于素质教育,如何全面评价国民科学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对于技术发展和经济生活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个人提高科学素质的意义,应该升华为对人类必须和自然界以及社会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认识。即形成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所必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需对于科学技术、生活质量和环境等有较全面的认识。教材中所建议的许多阅读和探究活动均与此有关。关于过程方法教育的思考:化学是一门既重视过程有时又容易忽略过程的学科。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重现性和反复验证的要求,往往使得过程的终态-结果成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对过程的描述或解释-学科理论至今尚不够完善。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是改进化学教学和推动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漫长、艰苦而又充满着激情的。方法不仅依靠教师和教材的传授,教学过程本身所涉及的、通过潜移默化、思考争论、发现谬误和解题捷径的过程,都应当纳入方法教育的范畴。其中以学生对适合自己的方法的发现和构建最有价值。对方法的领会与把握存在着因人因学科而异和循序渐进的心理学特点。化学学科的现状和问题:学科教育落后于学科的现状,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生源水准下滑。表现为理论滞后、实验技术滞后、教学改革滞后。学科面目模糊方向不明 — 过分重视能够做什么,而不是能够知道什么
如何正确的理解联系生活联系社会
关于所谓的“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在我国教育界已经有过许多论述,也创造了很多经验。使得我们的教育和教学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变,以至于近年来出版的教科书,无论在内容上或叙述方式上都有所改观。据认为这种做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认为这个估计是符合实际的,所以这个改革方向还应当继续坚持下去。如果认真地调查一下就会发现,有时我们预期的、”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对于推动他们真正热爱科学,特别是化学的作用并不理想,而且时效非常短暂。这个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知道,一场交通事故,一手魔术,甚至于一段奇闻,都有可能引起某些人的兴趣,但是都不会持久。科技新闻对于广大民众来说,也经常是这样。这是因为其中能够引起兴趣的内涵,常常脱离了听众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所以在强调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或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的时候,我们着力之处应当是如何使学生体验和逐步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用以加深他们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了解及掌握、强化对科学技术和现代社会关系的认识与感受。对于仅仅学过初等化学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能够用所学过的一点点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千奇百怪的事物的期望值,显然太高。所谓“发现化学”, 应当通过学生在学习基础化学的过程中,是否能够产生出‘化学无所不在'、‘化学原理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客观现象'等感觉来体现。应当表现为学生在初学化学时所特有的神秘感和陌生感的逐步消失。目前这种过多地罗列或宣扬那些远远超出学生现实基础的做法,由于所介绍的事例中所包含的原理或机理水平,或脱离学生的实际,或严重地互不协调,常常使得学生(有时也包括教师在内)莫衷一是、产生囫囵吞枣的感觉。在我国现行的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下,学生往往只能够用简单地背诵的方法来对待,因而兴趣和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甚至转化为厌烦。教育界对原有教材所作的“繁难偏旧”的批评,大抵与此有关。如果责备为哗众取宠,也许过于苛刻。但是,像“脱离教育对象的实际”、没有着力贯彻“少而精”的教育和教学原则一类的批评,应当认为并不过分。
习题创新
在教学改革中,课程标准和教材被当成重中之重,吸引了广大专家学者和教师的注意力,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习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能不认为是一个遗漏。在教师和学生把解题当成“最重要”的学习和复习手段(作者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和做法)以及考核评分依据的初等教育中,改革习题的质量和扩大习题功能的研究,应当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而且应该发动广大的师生共同来参与这个改革的过程。当我们把改革教学的立足点定为“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时,就应当想到,习题和解题这个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原来的习题,主要着眼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课程的重点和强化对某些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记忆或理解(或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应当认为在基础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学资源。但是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原有的这种功能应当认为过于单一,而且没有充分发挥出这个教学环节所应具有的、潜在的其它教育功能。在人们(包括学生)的生活、生产和其它社会活动中,如对实际事件中问题的确定、分析、和解决问题思路的提出;对信息的真伪的分辨和合理内核的把握;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综合,还有在与人进行交流时的恰如其分的提问和个人意见的表述等等方面所表现的某些不足,应当认为和原有习题和解题功能的过于单一有一定的关系。其次,在解答实际生活或生产中的这些“习题”时,所涉及的方面往往很广泛,一般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仅与本学科相关的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除去在解答或讨论问题时还要求有一定的文字和 / 或语言表述能力外,还和一个人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有关。人们在此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大致与和我们常说的能力、水平或素质相当。我们可以把人们的这些活动过程简化为一种“解题过程”,因为同样经历着“审题”、形成对问题的认识和解题的基本思路、设计解题的方案和步骤、实践和不断地修改以及及时地改变解题方案等过程。因此,在初等教育过程中,强化习题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新课题,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可以产生重要的作用。在中学教学中,习题功能的扩展可以通过题型的更新和扩展来进行。在新题型的设计中,必须首先明确习题的改革在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才能真正克服按照学科、教材和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点级别拟定习题的传统做法,使师生的眼界扩展到整个社会和整个自然界,只有这样,“习题”才有可能走出新的路子来。例如,书面习作、动手制作解题用的参考模型、自己动手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资料和 / 或通过试验取得数据、根据已知事件或资料提出问题或由学生自己拟定习题、对伪科学事件的识别和批判、对科学技术发明和新现象的发现的简介和质疑等等,都可以成为新的题型。对于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中英互译式的习作,也可以成为一种有趣的题型。仅仅有了新的题型,还是不够的,必须按照学生的学段和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来选择习题的主要内容。亦即化学习题仍然应当以与化学相关的内容、事件或技术为主。在题材的选择上,或以强化或巩固某个重要的概念或原理为主;或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主,如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或贴近社会与化学相关的知识或事件;或以有助于学生建立或增强资源概念、环境观念、是非观念的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和解析为主的实践活动、讨论或“论文”写作等等,都是过去重视得不够但却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一些方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2-7-10 23: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的学科的东西也应该静心看一点,谢谢分享!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17 10:51 , Processed in 0.09718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