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9-1-1 17:10 编辑
http://www.doc88.com/p-3012522214619.html
新修订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2018年8月)
韦志榕:高中地理课标修订及教学建议(宽屏3小时)(共93张PPT)
http://www.zxxk.com/soft/8289282.html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129/7002002023001162.shtm深化高中地理课程改革(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感悟)2018年.ppt
https://www.taodocs.com/p-152621678.html
王民 新修订高中地理课标培训《核心素养水平与教学对策》(上)2018年8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827/5132110301001311.shtm
普通高中2017级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2017年8月核心素养版课程标准)http://www.doc88.com/p-6147457524763.html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下面为2017版课标与实验版课标的比较:
从上述思维导图中能够清晰的看出,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关注学生的素养提升、关注学生的个性指导。新版课标较之前版本的改变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其中,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以此为指导,针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作出了细致地调整。下面从三大方面帮助大家分析新版课标的改版之处。 一、学科核心素养 (一)地理核心素养内涵 1.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区域是地理学的显著特征,任何一种自然地理现象都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某一区域内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他们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区域内的自然地理要素存在明显差异。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地理学研究对象复杂多变,自然、人文和社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各要素有不同的组合,而且地理事物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综合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每一门学科都在培养的,地理学科所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主要是在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时要从自然、社会两方面去思考和分析。 3.地理实践 地理实践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一个基本素养。地理实践不仅是传统意义上课堂外的地理观测、地理调查,也包括课堂内的教具制作、问题讨论、绘制地图、地理实验,是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表现。学生具备地理实践能力,有助于应用地理知识和方法、锻炼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树立自信心、责任感、团结协作等品质。 4.人地观念 人地关系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地理教育最核心的观点。人地观念直接反映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观念和导向。在分析和解决各种地理问题时,正确的人地观念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树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正确教育行为产生的源泉。教师在课改过程中,扮演着课程实施者和评价者的重要角色,其所拥有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效果,从而也会直接影响到新课程实施的最终效果。 2.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 核心素养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通过各个教育阶段的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去进行长期的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遵从地理学科的基本逻辑,努力揭示学习地理课程的独特认知过程,确保学生在相应学段学习到的课程内容是符合学科逻辑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3.运用探究式教学引领学生思维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时,教师为其提供相关的事例和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来引领学生思维,对问题进行探究,找出解决方法,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探究式教学包括个人独立自主探究和合作式探究。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能力都会得到加强。在核心素养体系自我发展领域中,问题解决与创新、自我管理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 4.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地理教学情境 核心素养兼顾“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它是因生活情境的需求而产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际。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地理教学情境。因此,情境教学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桥梁。源于社会实际和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总之,我们要突出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在核心素养这一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都要研究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改变培养学生的模式,培养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学业质量分析 作为本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一大亮点,高中地理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内容后,学科核心素养达到的等级水平,提出学业质量标准。 (一)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高中地理学业质量标准从问题情境、知识和技能、思维方式、实践活动和价值观念等维度进行描述。 (二)学业质量水平 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分四级。每一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整合不同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水平1至水平4具有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关系。不同级别的质量水平主要体现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四个方面。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高中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本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在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中要重点理解和把握;学业质量水平4是选择地理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中要重点理解和把握。学业质量水平1和水平3可作为教学过程中阶段性评价的依据。 应该认识到的是,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更加关注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同时,学业质量要求的提出也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三、课标改进之处 (一)课程性质分析与基本理念分析 1.课程性质分析 (1)高中地理课程的思想性更为突出: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着重点明了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当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地理学习对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作用,并结合中国发展的现实需求突出地理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出高中地理学习的现实意义。 (2)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表述更加明确: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课程,需要在更深层次的地理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将这些思想和方法以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式表达得更加准确,让教师们在教学中能更好去把握。 2.基本理念分析 (1)贯穿了地理核心素养: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关于基本理念的阐述均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进行地理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的,同时学习方式的使用和学习评价体系建立也都是围绕地理核心素养来进行。 (2)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创新性: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基础之上,需要更科学地进行地理教学过程设计,需要开展更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利用已具备的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3)细化了学习评价体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理念当中提出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但具体评价的方向没有做出明确。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便作出了明确,需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水平来全面反映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二)课程目标分析 1.总目标的设定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总目标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表述更为精炼,但简短的一句话便将修订后的课程总目标的核心点明清楚——注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立德树人为地理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可以看出,新时代的地理教育在教育知识的同时更为注重的是素养和品德的培养,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眼前的分数,更重视的是满足学生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
2.课程目标的维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体现,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是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等角度进行阐述,但核心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高度整合和提炼,并以“地理核心素养”的方式体现出来,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地理学科塑造品格和提升能力的价值。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分析
1.课程内容大变动(3+7——2+3+9)
2.改变了呈现方式 (1)呈现方式从表格变为纯文字;(2)删除活动建议和体例说明;(3)加入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4)加入对模块主要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说明。 3.调整了课程内容 (1)必修课更具基础性;(2)选修课更具选择性;(3)内容课程更清晰具体;(4)凸显时代性与科学性。 4.人地关系理念贯穿始终。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因此新版课标在内容选择上更加突出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实施建议分析 1.教学建议 新版课程标准表述内容与文字大大精练,对实验版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地理观念、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三条内容进行了删减与修订,融入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中。同时,新版课程标准“教学建议”强调重视问题式教学,即以问题整合内容,以问题为引领,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促进思维、增进能力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评价建议 新版本课程标准“评价建议”强调思维结构评价。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明晰地理概念、增强地理判断、地理推理的能力,关注学生思维。在日常地理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关注学生的认知思维方式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如采取开放式提问,促使学生思维清晰可见;使用结构化评价方案,尤其提出思维水平分为无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并且做出详细说明,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 其次,新版本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还强调表现性评价,指明在演示过程、实验与调查过程、科研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评价,一改过去三维目标评价模式。随着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学评价建议在原来三维目标评价基础上,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表现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真实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应用知识、整合知识、决策交流等能力的形成,主要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评价内容渗透。 3.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实施建议中新增的特色便是增加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评价目标:以素养为命题立意,以学业质量为命题基础; 评价框架的制定:核心是确定测评地理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三个维度分别是测试内容、具体任务、试题情境。 结果反馈:以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特征为依据,反馈结果应结合具体任务反应实质内容。 总体而言,两版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有许多共同点,也具有差异性。一方面,两版本课程标准有“持续发展”和“一脉相承”的态势;另一方面,新版本又有许多创新和突破,这是地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化,符合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本次修订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育人质量的提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