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长江口口 http://xingyun.org.cn/?14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菩提本非树,我本非菩提。忙忙不碌碌,无为无不为。

日志

研读地理学思想文献  提升学科专业能力

热度 1已有 1216 次阅读2022-8-26 15:40 |个人分类:专题研究|系统分类:专业发展| 地理学思想

  
  这是前几天承担的一个暑期培训课程“地理学思想视角下的学习任务审视”,一整天的时间,上午、下午各3小时。课程内容的准备贯穿了整个暑期,结合书籍、专业论文、微信搜索的文章阅读,结合实际工作,一点点补充,制作课件内容。培训的形式是采用线上学习的钉钉平台,钉钉可以“视频回看”,还能“视频转文字”,虽然根据语音识别的文字正确率不是很高,段落按一句话、一句话分割,口头表达也有许多重复累赘的口语和语气词。但还是能把工作的内容变成文字,也算是很方便的。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做一点梳理。

 

一、如何主动研究问题

如何研究问题?如何系统、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

首先是阅读一些文本,网络搜索,看到高质量的文章,后面会有参考文献。这个参考文献实际上是很有价值的。可能一篇文章看完以后觉得没有多少新东西,没多少有启发的观点,但是可以去看那些参考文献,相当于给了一个指路牌,一个电子导航。然后能找到一些相关问题的专著。

教师本身要成为优秀的学习者、主动学习的专家,要有一些学习的思路,研究问题的思路。不能等着别人来做那么一、两次讲座。教师要有很强学习能力,甚至要有底气这样说:“给我三个星期,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我能够把这个问题搞得通透!任何问题。当然前提是教育教学问题,导弹卫星这种高精尖的东西除外。”

自主深入地研究问题,应该是通过这么一条线索:文献阅读、专业的阅读、网络搜索。看完五篇、六篇,甚至两篇三篇高质量的文章以后,你对这个问题就一清二楚。然后做一些自己的研究思考,如果再写一点东西的话,就完全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了。有这样一个扎实的过程的话,很多问题都能搞明白,就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二、课程标准就是一篇文献综述

如果要给课程标准下一个定义的话,我觉得课程标准就是一个通俗浅显的文献综述,去掉课程内容部分,地理课程标准就是一篇地理教学的文献综述。

遇到什么教学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在课程标准里面找到一些文字依据。核心素养、真实情境、问题解决能力、学习进阶、项目化学习、问题式教学、泛在学习、大概念教学、单元教学、学业质量、考试评价、表现性评价、增值评价、思维结构评价、教学评一致……这些是新名词新概念么?遇到不熟悉的概念就去搜索,读几篇文献,顺着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路看下去。

课程标准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节点,里面的关键概念,就像是城市的地标。

 

三、什么是地理学,什么是地理问题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这些都是来自地理课程标准里面的话,一定都是立足于各种关于地理学性质的文献基础上做出的通俗定义。

什么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哪些?教师能不能深入浅出地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做一点自己的表述?

因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可能会经常遇到一些熟人、朋友向你咨询。“我的孩子准备高中等级考选地理,需要做些什么准备?”“我的孩子地理成绩不太好,有什么好的地理学习资源?”“学习地理需要记忆力强,背诵很多材料吗?”

 

地理学使得从地方到全球尺度研究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可能。地理学经常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是处理空间变化的卓越学科。——这是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里面的话,这里提到一个“尺度”的概念,课程标准里面也有,但是以前我们对地理学尺度的概念讲得比较少。

地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这个话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了。一百多年前,英国的麦金德写过《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就说过这句话。

 

关于地理学思想的著作很多。如果地理教学工作时间长了,觉得学科教学工作很难突破、很难提升的话,可能就要去阅读一些地理学思想方面的著作。比如:德国地理学家赫特纳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的《地理学的性质》《地理学性质的透视》,英国地理学家大卫·哈维的《地理学中的解释》。关于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著作,这几本是最有名的。

哈特向说:地理学着重描述和解释地球表面的地区差异。

为什么地图很重要?为什么强调地图作为地理学习工具的重要性?

哈特向也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如果你的问题不能用地图来研究(通常用几种地图来比较),那么这个问题是否属于地理学范围就大可质疑。

如果你不研究空间差异和区域差异,研究的成果不能用地图来表示,那你研究的就不是地理问题!

哈特向是用哲学上的“奥卡姆剃刀”来给地理研究做界定。牛顿也运用过这个“奥卡姆剃刀”来解释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在科学研究中,任何不能进行实验和观察得到的结论,都不值得讨论。就是说,不能用实验观察的问题都不是物理问题。

地图的作用,就是地理学的“奥卡姆剃刀”,无地图,非地理!

从这个可以延伸,一节课地理课,如果没有让学生通过地图来研究思考问题的话,这就不是一节地理课。地图是最重要的地理学习工具。

这样我们看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部分,就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许多这样的句式:“运用地图相关资料,说出……”

 

四、研读地理学思想,了解几位具体的地理学家

如果读地理学思想的书比较累,不妨了解几位伟大的地理学家的生平。看到一篇好的地理研究论文,也可以顺便了解一下作者,这些具体的地理学者,是健在的地理学家。

《地理学为什么重要》的作者,亚历山大·B·墨菲(Alexander B.Murphy)是美国俄勒冈大学地理系教授,曾任美国地理学家学会( AAG : Associationof American Geographers )主席。在俄勒冈大学的一个关于墨菲教授的网页上面,有一段话很有意思,介绍墨菲教授和他的课程。

前面几节课会让学生感到有一点意外,他的学生走进的教室的第一天,都以为是来记住地名的。说明对地理学的误解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美国的大学生,也同样会以为学地理是为了记住地名,为了暑期旅游方便,能去更多的地方,是抱着这种态度、这个目的来学习地理的。

但是到了墨菲的课堂以后,通过两、三节课很快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呢?他不断地提问题,让学生看地图,让学生去思考。然后在他的这个专业教学视角引导下,学生发现地图不仅仅就是边界、国家、首都这些地名,地图涵盖了从人口密度到宗教信仰一系列的信息,成为探索之旅的工具,可以提出关于世界的一些自己的问题,学生不再把地图上那些内容理解成理所当然的结论。

地理教师真的善于利用地图开展教学?地图不仅仅是呈现地名和庞杂的地理事物,不仅仅是旅游和导航的工具,更是探索关于世界问题的工具。地图也有主观性,可以这样表示,也可以那样表示,地图是表达观点、表达见解的一种工具,不完全是客观的、理所当然、完全正确的东西!

 

《地理学中的解释》的作者大卫·哈维,也是一位目前健在的地理学家,从地理学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他的学术方向,好几次来过我们国家,2018年在南京大学授课,一共八讲,主题是:和大卫哈维共读《资本论》。

他的有影响的主要著作有:《马克思、资本和经济理性的疯狂》(2017)《反叛城市:从城市的权利到城市革命》(2012)《马克思的资本论》(2013)《社会公正与城市》(19732009修订)《新自由主义简史》(2005)《新帝国主义》(2003)《巴黎,现代之都》(2005)《资本的限度》(19822007修订)《资本的空间:走向批判的地理学》(2001)《希望的空间》(2000);《公正、自然和差异地理学》(1996)《后现代性的条件》(1989)《资本的城市化》(1985)《地理学中的解释》(1969)。

从这一串书名看很有意思,《地理学中的解释》(1969)是因为他在英国大学开设地理学方法论的课程,这是一本立足逻辑实证主义的地理学科学方法论的权威著作,是哈维学术生涯的开篇巨作,35岁写了这本著作,后面他的学术兴趣几乎都转向了人文社会科学,在“不务正业”的人文地理学方面越走越远,是“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代表性人物,在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均有杰出声誉,对资本主义城市化的当代发展和全球化、后现代性、新自由主义等主题进行了极为深刻的哲学和伦理反思。

1935年出生的大卫·哈维年满87岁,还经常穿一件绛红色的衬衣,还依然笔耕不辍,著述讲课,个人网站、推特、播客持续更新,教学、研究、公共教育和时事点评齐头并进。

虽然哈维认为自己是正宗的地理学家,却因为个人的研究领域独特,在2001年到纽约城市大学只能安排进人类学系。在他的回忆性文章《我的学术生涯》中提到在纽约城市大学的工作处境时,这位80几岁的老爷子,像个孩子一样地吐槽:“我得到了各级机构的支持。人类学系和研究生中心主任比尔·凯利都很支持,只有地理学家们还像几年前对从罗格斯大学来的尼尔·史密斯一样,对我也充满敌意;他们并不中意我们这种地理学,这也是为什么尼尔和我最终都进入了人类学系!”

看来哈维名气再大,他这种“不务正业”的人文地理研究,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那些“狭隘”“正统”的地理学教授同行们的冷眼相待啊!

 

这种揶揄挤兑,自然地理学家也逃不出同样的命运,比如那个“创造自然”德国天才亚历山·洪堡

等温线、等压线、洪堡洋流(秘鲁寒流)、洪堡企鹅、植物地理……可以这样说,我们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这个地域分异规律,从自然带、纬度地带性、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这些内容可以说都是来自亚历山大·洪堡两百多年前的研究和考察,洪堡被誉为“一个人就是一个科学院。亚历山·洪堡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学地理系的系主任,就是柏林洪堡大学地理系,可以说是学术地理的祖师。

一看到亚历山·洪堡,就很自然地就想到徐霞客,两个人的性格应该特别接近。他是德国的徐霞客,比徐霞客晚出生180年。他和徐霞客一样,名山大川到处跑,做了很多的记录。先是到欧洲阿尔卑斯山考察,然后去南美洲新大陆,采集了很多动物、植物、矿石的标本。

他的哥哥威廉·洪堡是语言学家,性格稳重,做过外交官担任德国的教育大臣,兄弟两人一起创办了柏林洪堡大学。

关于兄弟之间的比较,段义孚1976年发表在美国地理学家学会会刊上的论文《人文主义地理学》在结尾,专门提到并引用了威廉·洪堡对弟弟的批评:离人文主义学者还差一点点,缺少默默的自足和自省。

 

五、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我们现在学习的地理学,实际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传统的地理学,强调区域的特征,区域性、特殊性、例外论、地理描述,对一些特殊地理事物的描述。主要与区域地理相关,这是地理学的经典内容和方法。

科学的地理学,这个主要是指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计量革命、逻辑实证、科学解释、普遍性等。不是从内容上去做区分,亚历山大·洪堡研究植物地理的那些东西,带一堆观测仪器外出考察,也是科学性的,但研究方法上可能还是属于传统地理学的范畴。这个科学的地理学,就是强调用数据、数量分析。《地理学报》、《地理研究》专业期刊上的文章都有公式,都有数据,包括很多人文地理话题的研究,都会有很多的数据指标,量化的研究,这个量化的研究就是科学的地理学。

人本的地理学,关注地理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系,突出特点是人文主义、现象学、经验性、地方性。对一些现象做详细的记录、描述、分析。比如研究这个城市化,研究美国的大都市的城市病,大城市中心那些破败地区,做一些地方性的细致调查,案例收集,这个像社会学、民俗学。

多元的地理学,突出特点包括各种后现代、多样性、丰富性的地理研究主题。

 

六、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对教学的启示

段义孚20056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演稿《人文主义地理学之我见》说到:“我所写的书对很多主题进行了探讨,不过其中三个是核心:地方的感受价值、强权的心理学、文化与想象力。”这是75岁的段义孚“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一次讲学,已经退休好多年了,这个时候他讲的东西一定是这一辈子觉得最自豪的、最有价值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这篇演讲稿和1976年发表在美国地理学家会刊上的《人文主义地理学》,是阅读和理解段义孚地理学思想的关键文本,可以对照阅读,可以说是打开人文主义地理学大门的钥匙。空间、地方、经验视角、隐喻、地方感、恋地情结、恐惧的景观、逃避主义、浪漫主义地理学、自我的个体、共同体、世界、人类对自然界的权力与支配欲望……这些主题交织、构成了段义孚著作中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文字表述。

恋地情结很好理解,每个人都很热爱自己的母校,自己的家乡。母校和家乡都是用来供自己吐槽和批判的,但再怎么批判,自己可以说一百句不好,绝对容不得他人说半句坏话,哪怕亲密无间的朋友。要是敢说半句批评我的母校我的家乡,友谊的小船立马翻他个底朝天。家乡就是我们最热爱的地方,就是梦里时刻想回去的地方,就是你小时候那个舌头上的记忆,外面遍尝各种风味美食,还是小时候吃过的那个东西最好吃,这个就是没有理由的、强烈的地方感,就是恋地情结。

地方的感受价值,也值得在教学中去运用借鉴。要结合学生生活的这个地方,结合乡土地理,去建构一些地理的认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根本不需要空洞的说教,经常去收集一些乡土地理的地方案例,责任感都可以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落实。

地方的鲜活案例和真实的情境是能打动人的,真实的情境都很具体,有细节,有鼻子有眼,真理都很具体。

大部分地理教师从内心里都觉得自己是理科教师,大学的地理系属于理学,因此以理科自豪的地理教师,需要补充增加人文素养方面的底蕴。即使是在讲自然地理的时候,那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背后,一定会涉及到一些人文的背景,一起传递给学生,那我们的教学就会比较立体丰满,就能吸引打动人。鲜明的地方感、生动的地方案例、乡土地理的教学价值,这样我们就已经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了。就能“理解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和精妙性”,既能“像亚历山大·洪堡那样:掌握海量的事实——也就是名词;同时还必须像语言学家威廉·洪堡那般,爱好自然、能感悟自然并寻求其真谛。”,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融合得更好,对地理学的本质就会有更深的领悟,也就能引领学生更好地认知、理解这个纷繁的世界。

 

  其他:从地理学科思想出发,可以更好地提炼学科大观念。有了清晰的理念和思路,就可以更好地审视、完善学习任务的设计,包括:课堂问题设计、学案的设计、学习活动单的设计、作业设计、阶段性命题……都属于学习任务设计。可以从学科的视角、能力的视角、学生的视角来提升学习任务设计的质量。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汐风潮韵 2022-8-27 21:43
周老师,文献的阅读确实很重要,我也是今年才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
回复 汐风潮韵 2022-8-27 21:45
谢谢周老师这么多年的坚守,笔耕不辍的写日志,每一次看都可以有所启发有所思。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5 02:00 , Processed in 0.16879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