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牛岩岩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208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俄罗斯》第一课时课后记

已有 386 次阅读2020-5-19 21:42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今天在三班上了《俄罗斯》第一课时,昨天是在四班上的,较昨天的第一遍教学,今天的课堂教学有所调整,现将课堂教学思路及感悟记录。

本节课是《俄罗斯》的第一课时,主要进行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学习。

这节内容的教学课件是自己制作的,不再借助于别人的课件进行教学,虽然制作课件的过程比较慢。但是从本学期,我坚定一个想法,依据自己的思路制作课件,丢掉以前“拿来主义”思想。所以从课件设置上来说,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本节课首先利用几张图片导入,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图片中展示的是哪个国家”?让学生视觉上感受俄罗斯的美丽风光从而对俄罗斯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引入新课的学习。接下来,向学生展示本节课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回想在以前课堂上教学目标的设置都是从参考书或者网上照搬抄来,没有意识到教学目标设置的重要性,只认为课堂教学重在方法好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殊不知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导向,随随便便借鉴来的教学目标不能完全适用于自己的课堂。所以,意识到自己以往教学的不严谨,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设置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并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借助俄罗斯地形图在图中指出俄罗斯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在图中说出俄罗斯的陆上邻国。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

4.借助俄罗斯地形图,在图中说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及分布并概括出俄罗斯的地势特征。

5.运用相关资料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与湖泊,并能够简单概括其水文特征和影响。

6.在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中,说出俄罗斯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

在地理位置的学习中,第一节课在四班首先要求学生读课本中的“俄罗斯地形图”,依据图中的经纬线说出俄罗斯的经度位置和纬度度位置,但是我发现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让学生自己读经纬线概括经纬度位置,班里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完成。甚至于对有些孩子来说,不知道图中哪些是经线?哪些是纬线?本想通过自主学习这一活动来完成这一目标,但是落实起来很困难。因此,今天在三班,在这个问题的学习上,我不再让学生直接去找去概括。而是,在课件中标注出了30°E160°E50°N和北极圈,并向学生提出问题“160°E经线有没有特殊性?特殊在哪里?”此时班里只有一个小孩告诉我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课后回想,在此问题的设置上我如果将这个问题换一种问法也许要比直接告诉学生160°E是特殊的经线更能启发学生。比如“你们所看到的两条经线,哪一条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由此类问题的设置引出俄罗斯跨东、西半球。在纬度位置上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找出特殊的纬线,相较于找特殊的经线,学生更容易找到北极圈是特殊的纬线,并且学生能够回答出北极圈是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因此对纬度位置的分析相对而言顺利一些。在海陆位置的分析上学生可以找出濒临的海洋但是方位需要老师的提示才可以说出来。在分析海陆位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俄罗斯的陆上邻国,再结合之前的地理位置去凸显俄罗斯国土面积的辽阔(这是课后想到的,课堂上是在海陆位置分析之前告诉学生俄罗斯的国土面积辽阔)如果再加入其他一些国家面积的数值比较,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的体会到俄罗斯的大。

考虑到地理位置会影响气候,而且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分析完位置就带着学生进入俄罗斯气候特征的学习,在此部分内容中主要侧重于让学生读图,找出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在哪?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有着怎样的气候特征?并且在面积辽阔的基础上引入区域内气候差异显著这一问题的分析。

接下来就是进入地形与河流问题的分析,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依旧让学生读图并在图中标注出主要的地形区以及主要的河流与湖泊,地形环节主要强调俄罗斯的四大地形区及分界。

由于时间把握的不好,最后资源没有讲到就下课了,希望下节课可以由俄罗斯的“地大”引入“物博”的学习,为后面俄罗斯民族工业以及农协的发展埋下伏笔,并且气候和地形特征也为俄罗斯交通的发展做了铺垫。

课堂教学还需进一步完善,感觉自己依旧摆脱不了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继续求索前行吧!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5 14:47 , Processed in 0.0624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