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星韵阳光 http://xingyun.org.cn/?26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管窥(2)不愿谈的话题

热度 1已有 261 次阅读2019-1-18 08:37 |系统分类:其他分类

本不愿谈似乎有些敏感的话题,但周恩来是我最为崇拜的伟人。所以在读《回家记》中格外关注了一下。当今到访南开(南开大学成立于1919年),再次勾起历史上那段避开的往事。
1.南开中学
段义孚《回家记》p118重访童年时代:南开中学
与校长互致问候
    第二天上午10点,我和朱阿兴与南开中学的校长宋璞先生相约见面。见到他的时候,我感觉他的年纪和我早期毕业的研究生差不多。而且,那里所有最受尊重的人,包括高级教师、教导主任、年级组长和副校长们,都年轻得出乎我的意料。其实老也有好处,那就是我如今可以随便些,不会太忸怩和羞怯。我们在待客厅里坐下来品茶。接下来是一个简短的交换礼物的小仪式。校长送给我一本纪念南开学校百年校庆的书,我送给他一张带框的照片,是南开中学的三位著名校友的合影。照片照于1940年,背景是津南村,即当时南开中学的教师宿舍。这三位校友分别是时任重庆市长的吴国桢、共产党领袖周恩来,以及我的父亲——位国民党官员。这三位校友携夫人一起照了这张相,同窗之谊在那时已经跨越了彼此格格不人的政治主张
天津市南开中学由著名爱国教育家严修和张伯苓1904年创办。


2.周恩来与南开
周恩来堪称南开最知名最杰出的一位校友,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一再说过,“周恩来——南开最好的学生”。1913年8月,周恩来考入南开中学,1917年6月中学毕业,并在毕业典礼上代表毕业同学讲话。周恩来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同学对他评价极高:“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情,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以善交游,到处逢人欢迎”;“毕业成绩仍属最佳”;“君家贫,处境最艰,学费时不济,而独能于万苦千难中多才多艺,造成斯绩”(《南开学校〈第十次毕业同学录〉周恩来小传》)1919年4月间回国,参加领导天津的五四运功。在南开大学1936年编制的历届学生成绩册上有明确记载。在该册“周恩来”一页成绩单上写明:“于民国八年(即1919年)九月入学,注册学号:62”1951年总理在一次作报告时说:“我在南开大学念了不到一年的书。”(天津市政协委员、市人民图书馆馆长黄子坚曾亲自听见)
A)“我是爱南开的”
南开大学主教学楼前,周恩来总理雕像静静伫立。正面镌刻着周恩来手书:“我是爱南开的”。
“我是爱南开的”这句名言,出自1919年5月上旬周恩来在天津写给留日南开同学的信。他在信中反对南开学校当局聘请卖国贼为校董,并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内容提出尖锐批评。1919年初,摆在严修、张伯苓等人面前的第一要务,就是为即将成立的南开大学四处募集所需的大笔资金。据《严修年谱》及《张伯苓年谱长编》,1919年5月之前,严张二人为了筹款,曾赴天津、北京、太原、保定、南京等地奔走,拜见各方军政要员。1919年当年,南开即争取到徐世昌、黎元洪、李纯、阎锡山、梁士诒、周自齐等人的捐款。从军阀政客那里募集资金,也引发了校内外人士不小的争议。但张伯苓认为“美好的鲜花,不妨是粪水培育出来的”,将军阀政客的财富拿来发展教育,造就青年人才,当然未尝不可。时任交通总长曹汝霖此时也对南开大学筹备一事表示热情。1919年5月4日,数千名血气方刚的北京学生走上街头,高喊“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口号,火烧曹汝霖住宅赵家楼,痛殴驻日公使章宗祥。一时间,曹汝霖等人沦为千夫所指、名声扫地的标志性卖国贼人物。在这样大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21岁的周恩来会在5月上旬的信中痛斥南开校方“接近卖国贼,从着他抢政府里的钱,人民的钱,实在是羞耻极了,那能谈到为社会的事实!”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对南开感情深厚的周恩来会说出“我是爱南开的,可是我看现在的南开趋向,是非要自绝于社会不可了”这样沉痛的话语。是否能找到“我是爱南开的”原稿手迹时,赵耀民回答,不能,但是能找到1920年周恩来的手稿《警厅拘留记》。这份长篇手稿中,有多处“爱国”“南开”等词,众人从中分别挑出“我是爱南开的”六个字的墨迹,每个字选出五六个,然后拍照放大进行组合比较,选出其中较为满意的,就成了现今流行的“我是爱南开的”正式手迹。但对一般人而言,这份拼凑出来的潦草手迹,仍较难一眼辨认清楚,再加上南开大学内的周恩来雕像正对着学校南门,不少人又将这六字戏读为“我是看南门的”。(参见http://cul.qq.com/a/20160308/051753.htm)
B)解放后,周恩来同志曾三次来南开大学视察和指导工作,第一次是1951年,原校长张伯苓逝世以后。第二次是1957年春(4月10日)陪同波兰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参观访问,当时曾在天津大学广场召开两校师生参加的群众大会。第三次也是全校师生员工最难忘的一次,即1959年5月28日。周总理又整整在南大视察了一天(参阅http://news.nankai.edu.cn/xwzt/system/2016/01/07/000264084.shtml
C).段义孚《回家记》中的周恩来
段义孚《回家记》旧日魅影:张伯苓、我父亲和周恩来
周恩来,作为我父亲在旧时南开的校友和毛泽东重庆谈判的先锋,就经常来到这里。他也经常到7号来。他就任共和国总理之后,人格魅力享誉全世界;但在1938年到1940年间,他用来感染我们几个孩子的东西是玩具和故事。按中国传统,我们叫他“周叔叔”。关于他我们能记住的事情很奇怪。我和我兄弟如今都已经70多岁了,但还记得有一次他和我父亲在我们简陋的家里的一张小桌上掰手腕。周恩来有一只胳膊受过伤,但应该是痊愈了,所以当时我父亲想测试一下他那只胳膊的力量。这件小事的象征意义可能帮助我们记住了它。在那个时候,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在重庆,他们致力于结成统一战线来对付共同的敌人——日本人。但是很遗憾他们不能用掰手腕的方式来解决分歧
3张伯苓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4%BC%AF%E8%8B%93/80090):张伯苓(1876.4.5-1951.2.23),原名寿春,字伯苓,后以其字行世,天津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张伯苓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后获得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曾受教于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桑代克等人。  民国三十八年(1948年)六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张伯苓把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大批人才,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1876—1951)张寿春,字伯苓。天津人,现代职业教育家,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师 承:张伯苓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后获得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曾受教于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桑代克等人。
高 徒:曹禺、老舍、梅贻琦、周恩来、吴大猷、范文澜、熊十力……
核心理念: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教育实绩: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南渝中学(重庆南开中学),成为民国时期中国私立学校的典范。西南联合大学创办人之一。1951年2月23日,因病在天津谢世。临终遗嘱敦嘱南开师生“拥护自由,建立自由民主的中国,誓死抵制专制极权”。       
作为学校,南开二字延续到今天,但作为张伯苓的学校,一所私立学校,南开毁于日本。坊间流传,日军摧毁南开,因为“南开”二字暗喻“面南而开”,是为帝王之业。正确答案是南边那片开洼之地。1937年,日军把南开大学夷为平地之前还开了记者招待会。那时张伯苓应邀出席蒋介石在庐山召开的“国是谈话会”。时值暑假,负责留守学校的教务长拿着所有房间的钥匙,南下找到张伯苓说:所有的钥匙都在这,但是我们的学校没了。
    这一炸,南开的校舍连同多年的教育精神毁于一旦。抗战胜利后,张伯苓再也无法筹款重建南开大学。1946年,南开大学被教育部收归国有,南开大学慢慢失去了生命力。1948年夏,张伯苓出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不久辞去。有人评价他“官极一品却毫无宦场官气”,其实张伯苓之前就拒绝过两个一品官:北洋政府的教育部长和张学良的天津市长。后来,张伯苓还拒绝了跟蒋介石到台湾。
     1949年以后,私立南开系列学校也都收归国有。张伯苓直到1950年9月才回津,第二天就去了南开中学。没有受到欢迎。教务处职员带他到会客室待了一会,“就来一个人员说要开会,把他轰了出去。他到南开女中去,没几分钟学生就起哄‘张伯苓!张伯苓!’”半个世纪后,研究张伯苓数十年的梁吉生在南开大学的教师公寓里讲述这段历史,情绪激动:“张伯苓说:‘我是被新中国抛弃的’。南开是他建的,几乎是他的私人产业。你可知道,1947年,他从国外回到天津时,整个城市夹道欢迎呀。几千人到了天津东站,基督青年会几乎决定整个城市的钟都要鸣响。”
    1950年10月17日,南开校庆。张伯苓早早起来准备前去南开中学。儿子说:外面正下着雨,路不好走,您别去中学了。张伯苓一愣,儿子只好直说:学校来人了,不欢迎你去。张伯苓顿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颓然坐在椅子上。四个月后,张伯苓与世长辞。家人从他衣兜里发现7元多钱和两张旧戏票。张伯苓遗愿埋葬在南开大学校园内,但有人以南大是人民的不是张伯苓的加以拒绝。梁吉生叹息道:周总理要多说一句话也不至于这样。
A)周恩来与张伯苓
   周恩来与张伯苓交往近四十年,于私,是师生情谊;于公,属团结统战范畴。周恩来1913年暑假考入南开中学。在校时,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又很有社会活动能力。对于这样一个学生,不能不在校长张伯苓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当时那种世态炎凉的社会里,张伯苓不因周恩来的清贫而漠然视之,相反,他很赏识、关怀周恩来。他免去了周恩来的学费、书费、宿费,让周恩来业余帮助学校做些抄写、刻字的杂事。周恩来常到他家中去,师生俩经常进行长时间谈话,内容涉及社会问题和国家大事。
    周恩来于民国年六年(1917年)六月中学毕业后,在日本留学一年多。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周恩来回到天津,九月南开大学成立,张伯苓准予周恩来免试入文科学习。十二月,张伯苓委托周恩来在修身班上向全校师生宣布改革大纲。这是张伯苓对周恩来的最大信任,也是周恩来对张伯苓办教育的有力支持。(参见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4%BC%AF%E8%8B%93/80090
张伯苓晚年曾经出任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替蒋介石“跑龙套”(张伯苓语)。1948年冬,张伯苓离开南京考试院,避居重庆。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不久,北平和平解放。张伯苓的老朋友傅作义担心张伯苓在重庆的安全,便找到周恩来。周恩来正要想办法透露消息给张伯苓,不让他去台湾。随后,辗转托香港的南开校友,以“无名氏”署名的信件,向张伯苓传达了上述信息。张伯苓知道这是他的学生周恩来对他的关照和爱护,顿觉豁然,下决心婉言拒绝蒋介石、蒋经国之邀。当周恩来听了傅作义报告的“张伯苓没有走、希望北归”的消息后,很高兴。周恩来请邓小平给予协助,并给重庆军管会打了电报。1950年5月3日,张伯苓夫妇乘飞机北归。北京有关部门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妥善接待。周恩来当天匆匆赶到傅作义家,问候校长和师母。张伯苓在北京生活了4个月,周恩来常去看望他。秋天,张伯苓回天津前,周恩来、邓颖超在中南海西华厅为他饯行。饭后,周恩来关切地问张伯苓回天津还有什么困难,并说要写信给天津,说明是我们把校长接回来的。张伯苓回到天津后,天津市长黄敬曾给予关照。
1951年2月23日张伯苓逝世,周恩来一听到消息马上赶来天津吊唁,并由他领衔组成治丧委员会。他同校友们见面时说:“很遗憾没有早点来,没能见到张校长……看一个人应当依据他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万不可用现在的标准去评论过去的人。张校长在他的一生中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张伯苓去世后,周恩来还关心着张伯苓家属的生活。(参阅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5105903774477354
B)《故人何寂寞Ⅱ》叶克飞著(参见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68965178583170
   关于此事,张伯苓的三儿媳瞿安贵曾有回忆。那是 1949年 11月 21日下午,张伯苓正在午休,蒋介石突然到访。他十分客气,表示重庆局势紧张,请张伯苓启程赴台或去美国。张伯苓当场拒绝,其夫人则说,张伯苓已老,又体弱多病,无法长途跋涉,也离不开自己亲手缔造的南开校系与几个远在北平、天津的儿子。蒋介石顿感错愕,只说了一些“啊……嗯”之类的语气词,告别时背影落寞,上车时还一头撞在车门上。
   蒋介石日记里也曾提到他对张伯苓的拜访游说和无果后的黯然。那时的张伯苓,其实已接到昔日学生周恩来的密电,劝他留下。此时的他已七十多岁,选择留下,想必也是不愿折腾。1950年 1月,他不幸中风,当年 9月,他返回天津。让他没想到的是,故乡已物是人非,南开学生并不欢迎他这位老校长,甚至称他为战犯。他曾希望去南开校内暂住,但校党支部置之不理,南开校庆时,他早早前来准备参加观礼,却被南开中学拒之门外,南开大学则仅给他安排了一个普通座位。
   在南开校系倾洒了四十余年心血的张伯苓,被这种侮辱所击倒。1951年 2月,他再次中风,不久后辞世。
他去世后,大陆的反应也极冷淡,除天津本地报章刊登其家人的“哀启”外,再无任何报道。后来,南开大学还召开各种批判会,对这位老校长冠以“人格卑鄙”“不学无术”“公、能教育旨在升官发财,为蒋介石服务”等评价。至 1960年,南开大学出版《南开大学校史》,更是对这位创校者全盘否定、大泼污水。
    海外则是另一番景象。张伯苓去世消息刚一传出,港台乃至美国各大通讯社、报刊都深入报道,《纽约时报》更是出了纪念专题,称其为“重要的教育家”。台湾还为他举行公祭,蒋介石及国民党政要集体出席。
C)婉拒校庆(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4%BC%AF%E8%8B%93/80090)
   张伯苓作为南开的创始人之一,一生对南开中学怀有特殊感情,但在他的晚年,却被婉拒参加南开的校庆典礼,这几乎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1950年10月16日晚,南开中学的一位老师到大理道张伯苓家找张的三子谈话,大意是不要让校长去参加第二天的校庆。转天早上,天空下起了细雨,张伯苓穿起雨衣要去南开中学。三子张锡祚说:“外面下雨了,爸爸您还是别去了,他们不太欢迎您去。”张伯苓听出话中意思,脱下雨衣说:“好,既然下雨了就暂时不去吧!”张伯苓为此内心痛苦极了,但外表依旧保持着镇定,一点儿也看不出颓唐的样子,在家中依旧谈笑风生。
D)倾心相与 互敬如宾——张伯苓与周恩来http://news.nankai.edu.cn/xs/system/2013/10/19/000146916.shtml
周恩来与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8d5600102vq5z.html
周恩来与张伯苓http://www.sohu.com/a/276149312_381611
4.吴国桢
百度百科:吴国桢(1903-1984),字峙之,湖北建始人。1914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就读。自南开毕业后,吴国桢就读北京清华学校,1921年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在格林内尔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之后,192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1926年回国之后进入政界,曾任汉口市土地局长、财政局长,1928年出任湖北省财政厅长;1932年出任汉口市长。1939年出任重庆市长。1942年,重庆大隧道惨案发生,吴国桢被免职。1943年,出任外交部政务次长,1945年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政权迁往台北。12月15日,吴国桢接替陈诚担任“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行政院政务委员”。1953年4月,因“吴国桢事件”辞“省主席”职,与妻子前往美国。受聘於《芝加哥论坛报》担任远东问题顾问。1966年,吴国桢于美国佐治亚州萨凡那阿姆斯特朗大学任教授,直到退休。 著有《中国的传统》一书;1984年受邀回大陆观光,未及成行,因病去世。
A)??
段义孚《回家记》p151上海:旧记忆与新体验 1937年8月一1938年7月,以及1946年12月
1946年,在我们一家从菲律宾马尼拉前往英国伦教的中途,曾经在上海短暂停留了两周时间。当时我是一个自负的15岁大男孩,很为自己海外的求学经历和时髦的穿着自豪。尤其让我自我感觉良好的是我的新自行车,我骑着它在上海市郊的马路上显摆。我和父母、妹妹住在父亲的一个密友的家里。
段没有说是谁,但当时吴是上海市长,吴和段同为南开同学和同为国民政府要员,关系应该。。。

B)吴国桢眼里的周恩来http://zhouyizhangyanbo.blog.sohu.com/308566000.html
作为《敬业》杂志的总编辑,1916年10月周恩来在《敬业》第五期上也确实刊发了吴国桢的部分日记,并且加上了大段的按语:既入南开,处稠人广众中,所交益多  相交以天真,相待如兄弟者,仅得二人焉。一曰李新慧(福景),一曰吴峙之(国桢)。新慧年长峙之三龄,聪敏异人,非同凡俗。峙之年十有三,入南开方十一龄耳。彼时吾一见即许为异才。逮相识既久,始知峙之之才,纯由功夫中得来。盖幼秉异资,复得家庭教育,锻炼琢磨,方成良玉。读峙之家训,阅峙之日记,知峙之修养之纯,将来之成就不可限量,盖叹世之子弟不可不有良好家庭教育作基础于先也。不仅此也,吾之处新慧、峙之,既一秉诚心矣。而吾每睹新慧,辄令余化愁作喜,推心置腹,有愿作竟日谈,何可一日无此君之慨。及晤峙之,则促膝论道,抵掌论文,欢愉快乐中寓庄严之气象,心神为之清朗。故二君虽幼于余,而实余之益友、诤友。
字里行间,反映并证实了周、李、吴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契合,而且周恩来对吴国桢的家教、天赋、人品、才学均极敬慕,并且预言了“他这位知心朋友的远大前程”李福景离开南开后,亦随同周恩来赴欧勤工俭学;归国后,他成为了一名技术人员,以后一直在京奉铁路任职,从不参加任何政党和政治活动。后来吴国桢一直打听李福景的消息,但因为自己一直在南方工作,与李会面无期,两人不知不觉中疏远了,再也没有见过面。几十年后,令吴国桢寻思的是:“三剑客”在青少年的成型期有着如此密切的交往和相同的见解,“但在以后的人生中,竟然各自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我成了一个坚定的民主信奉者,而周恩来则变成了纯粹的共产党人。至于李福景,就我所知,他对政治从来不感兴趣,而是保持中立。”对此,吴认为应当从三人各自的家庭背景中寻找原因:“无疑我们都来自中产阶级,我们的家庭既不富也不穷。我的家庭是很幸福的,但周恩来则不同。他是由他的伯父养大的,尽管他表面上给人感觉一切都好,但我总觉得事实并非如此。显然他雄心勃勃,但从南开中学毕业后却没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而不得不自己谋生。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法国和英国在中国招募劳工,并聘用能说外语的大量翻译随同前往,周就决不会有出国的机会。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内心一定非常痛苦。正是靠这次机会他去了法国,并且深入到那场大屠杀带给欧洲的混乱与不满之中,以致狂热地信奉了共产主义学说。”李福景的情况又是一回事:他兼祧两家,两个叔叔都无子女,他的生活受到严密的庇护,人生道路从一开始就标定好了,后来他成了一名工程师.
吴国桢在美国留学期间接受了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对共产主义自然持批评态度,他对周恩来从一个读圣贤书的儒家信徒变成一个共产党人实在感到费解:“我难以想象他那样有理想有智慧的人,一个我在南开所了解的人,竟会真的去信奉共产主义。”[18]当时蒋介石在汉口设立了剿匪总部,作为当地的主要行政官,吴国桢的部分职责就是协助铲除共产党的地下人员。在此过程中,他获得了许多有关周恩来行踪和活动的秘密报告,对周可谓格外关注,“尽管我早已了解了共产主义的真实本质,对其不抱任何指望,但对昔日的同窗好友,我仍然有些心软  总是倾向于做一些有利于他的保留。”有一件事令吴国桢受到了强烈的震撼。1931年,共产党的一个重要干部顾顺章被国民党抓住了,他立即被带到蒋介石在汉口的总部。顾供出了约三十个散布在各省的共产党地下组织,他还揭发说,周恩来对许多这样的组织有一种监督权,而且还训练了一个特别行动队来执行共产党的纪律。那时顾顺章的家在上海的公共租界内,由于国民政府对外国租界没有警务权,因此决定立即从汉口派一个特别分队给顾的家属,提供秘密保护。于是匆忙间从吴国桢的市警察局抽走了一个警官。但那人很快就回来了,他告诉吴一个很惊人的消息:顾顺章全家已被“解决”,据某位邻居证实,一个长相酷似周恩来的人也曾到过现场[20]。这个报告令吴国桢十分不安,虽然他从各个角度进行查证,但无法找到否定性的证据。此时的吴国桢最想弄清的问题是:周恩来是否真的改变了,以及是如何改变的?直到1937年下半年他才获得了这样的机会  两人分别二十年后终于在汉口重逢。自南京失守以后,武汉三镇成了抗日的重镇,作为汉口市长的吴国桢政务非常繁忙。一天他下班回家时,妻子黄卓群突然告诉他,周恩来来过了,并留下一张名片。吴国桢立即赶往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旧日租界中街89号大石洋行),于是就有了他俩久别后的第一次团聚,两人紧紧握手,彼此间很有礼貌。在吴国桢眼中,“就外表而言,尽管过了这么多年,周恩来仍然是老样子,他的特点仍同昔日在学校里一样,看来年龄和许多的艰苦经历都没有在他那平滑而俊俏的脸上留下印痕。”[21]为了重叙旧情和尽地主之谊,吴国桢决定举行晚宴招待周恩来。至于怎样招待这位老友,吴国桢和妻子考虑了很长时间。他们认为周恩来是个共产党人,可能不愿出席一个正式的宴会,于是就办了一桌十六元的三等晚宴,只请了少数几位在汉口的南开朋友作陪。周恩来那天非常高兴,老朋友们都在,他喝了一杯又一杯酒,令每个人都感到快慰。“当他对谈话兴趣盎然时,看上去仍然富有生气。一谈到“昔日的好时光”,他的表情会洋溢出感人且恰到好处的温暖。”二十年后的重逢尽管表面上一切都是高高兴兴的,但吴国桢内心却对这位故友深怀疑虑和警惕。吴在1955年这样写道:“对任何一个不太了解他的人来说,他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但对我则不同,我太了解他了。在南开时,我就能凭直觉辨别出一个长于扮演女角的周恩来,和另一个向我倾吐真心的周恩来之间的差别。在汉口我俩重逢时,我发现真实的周恩来不见了,主要是那个作为演员的周恩来在谈话  ”两人的表面关系一直是友好的,彼此都避免谈论国家政事,以免伤及私人友谊。1938年5月张伯苓来到武汉为南开筹款,南开校友闻讯后,一下子聚集了一百多人在汉口金城银行二楼欢迎老校长,吴、周均出席。此后,吴国桢为张校长洗尘,请周恩来等校友作陪。张伯苓也在汉口味腴川菜馆宴请过周恩来和吴国桢等。重庆时期,吴国桢先后担任重庆市长、外交部政务次长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要职,而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团的团长也几乎一直长驻重庆,住在曾家岩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据吴国桢回忆:“除了在公共场合或开会,我们再也没有见面。”当时,南开校友总会曾推定周恩来、吴国桢、王文田、杭鼐如和杜建时五人为总干事。吴和周有时同到津南村南开中学碰头,或到张伯苓家吃饭,彼此相遇常因政见不同展开争论。面对两个得意弟子,张伯苓从中调和说:“我看多晚你们两个人不吵了,中国就好了。”[27]当然,两人的裂痕并不是老校长的一句话所能弥合的。据吴国桢的哥哥吴国柄(同是南开校友)回忆,当时弟弟曾劝说他要与周恩来保持距离:“周恩来这家伙是共产党的老狐狸,现在虽然是国共合作,但是终究将是势不两立,立场与我们不同,他是位危险人物,你以后不要与他接近。”经过了这些年的接触和观察之后,吴国桢终于意识到周恩来“已变成了中共一个多么厉害的人物!”[29]在他看来,共产党通常不太靠个人来争取朋友和施加影响,几乎没有哪一个共产党人会努力去塑造自己的风度和个人魅力,但周恩来却不同,他运用其独特的才干有力地推进着中共的事业。吴国桢曾将与之接触过的共产党人分为四个类型,即沉默寡言型、狂风大作型、以愚掩精型和紧张不安型,但周恩来似乎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他是独一无二的:当一个人同毛泽东谈话时,不管毛是否开口,都会让你始终记得他是个共产党人。但同周恩来谈话时,你就会逐渐忘记他是个共产党人。当一个人同别的共产党人谈判时,会强烈地意识到对手的刺耳语言和无理立场。但若同周恩来谈判,则会被诱使相信,事物有两面性,在搞清楚之前,只有先相信他的话才是公平的。
1946年5月中旬,吴国桢调任上海市市长。周恩来亦时常从南京来到上海活动,下榻于马斯南路(今思南路)107号的周恩来将军公馆。期间,周恩来夫妇曾前往拜访吴国桢夫妇,四人举行过一次茶会。但两人裂痕已深,双方谈话不多,只是寒暄而已,惟恐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7月间,社会上曾有传闻说,中共将派一万名武装农民袭击上海。为此,周恩来曾专门面见吴国桢并向其保证:“此说绝对不确,莫亲信此种谣言而惊慌。”[33]10月间又有一天,周恩来来到吴国桢的办公室,抱怨说自己在沪外出活动时,总是被特务跟踪。吴则辩解说,这是为了保护周恩来。不久,周恩来离开了上海,此后两人虽然都还有约三十年的生命历程,但再也没有见过面。就在解放军即将发起渡江战役,攻克南京和上海之前,周恩来还安排了一次对吴国桢的策反。一个吴国桢的留美同学受派前来转达中共的意思,但具有坚定反共思想的吴国桢拒绝了诱降.
在国民党高级官员中,吴国桢一向以亲民、勤勉和干练著称,其作风确实与旧官僚迥然不同。对于这一点,周恩来也是承认和赞赏的。1949年4月25日凌晨,北平崇文门外的电车公司发生重大火灾,烧毁了五十九辆电车。在处理过程中,该市公安局官员出现了官僚主义作风,周恩来得知后严厉斥责:“发生了这么大的事,领导不到现场,甚至连知都不知道,还不如吴国桢呢!吴在重庆当市长,发生重大事件,像重庆大火和日本飞机轰炸后都亲自赶到现场。国民党市长能做到,难道我们共产党的公安局长还做不到吗?”[36]周恩来就此下令,以后北平发生重大事故,公安局长、处长要去现场调查情况、处理问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周恩来出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作为红色中国仅次于毛泽东和刘少奇的第三号人物统治着大陆。而吴国桢在上海易手前夕,即辞职前往台湾。为吸引美援,蒋介石在1949年12月任命其担任“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吴也逐渐成为国民党内影响力仅次于蒋介石和陈诚的第三号人物。
吴氏主台期间,他所迷恋的“民主政治”逐渐与蒋氏父子的特务政治发生冲突,而且愈演愈烈。1953年4月,吴辞去“台湾省主席”一职,旋即赴美。1954年2月,吴国桢藉美国新闻媒介强烈抨击台湾当局,由此公开决裂。吴国桢反蒋并不亲共,甚至反共要远甚于反蒋。他自流亡以后,先是住在芝加哥附近的埃文斯顿(Evanston),靠替报纸撰稿和演讲为生,有时也为美国的反共和远东政策提供一些谘询意见。

1955年12月他写就了长篇英文手稿《夜来临》(The Night Cometh),这既是他的回忆录,也重点回顾和研究了共产主义在华的崛起、发展和成功的技巧。其中,吴国桢对周恩来作了强烈的批评,嘲讽他是“天才的演员”。吴国桢为什么要以如此犀利甚至是谩骂的笔调来对付自己的老友呢?吴的解释是:他要揭示周恩来的“真实本性”,不让他继续成为整个自由世界的阻碍。一方面是大陆易手,另一方面自己又不见容于蒋介石和国民党,真是有心复国,无力回天,这些都令吴的内心极度愤懑,以致屡出恶言。
1960年11月1日至10日,吴国桢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接受了美国中国学家裴斐(Nathaniel Peffer)和韦慕庭(Martin Wilbur)的采访,主题是1946至1953年间吴任上海市长和“台湾省主席”的政治经历。其中有一节专门谈及他和周恩来的关系,措辞要比《夜来临》温和许多。
和吴国桢早在1954年就脱离政坛不同,周恩来的政治生涯一直延续到其生命的终结  1976年1月8日。二十多年间,他和毛泽东几乎主导了中国大陆所有的政治运动和经济进程,其历史作用自有公正、全面的评说。不过,可以确认的是,周恩来也没有忘记吴国桢,这里有几件事可以证明。
其一,1951年2月23日张伯苓在天津去世,在吊唁过程中,周恩来曾对南开校友说:“小吴可以回来么!”[40]
其二,吴国桢的四叔吴经文在50年代初曾去找湖北老乡董必武谋事,董一见他就说:“你是国桢的叔父,我写信与周总理请他想办法。”周恩来获悉后将吴经文安排在文史委员会工作,一直到他1976年去世。
其三,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访华,中国大陆和美国的关系重新建立。美国华裔科学家曾组团回大陆参观,团员中有许多人认识吴国桢的二女婿厉鼎毅博士。他们到北京后周恩来亲自招待,谈话间,周突然发问:“你们哪位知道吴国桢的近况?”问了一两次。尽管团员们大多知道吴国桢的情况,可是彼此观望,没有一个肯贸然说话.
吴国桢晚年十分关心中国大陆的发展,对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政策极为赞佩。他曾应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邀请,拟于1984年9月回国访问,并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的庆典,其间也必然要走访他曾与周恩来共度少年时光的母校  天津南开中学。然而,天不遂人愿,6月6日他在美国的寓所突然去世。耄耋之年,吴国桢之所以打算返回内地,并不表明其意识形态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主要还是因为他思念故土,希望中国富强。正如其夫人黄卓群所释:“虽然他不赞成共产党,但是他对大陆寄予希望。他曾说,像现在这样好好地做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一大强国。”
B)同窗不同路——周恩来与吴国桢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8/13442418.html
吴国桢眼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http://new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48/20010713/class014800023/hwz436462.htm
吴国桢对张伯苓_周恩来和南开中学的回忆https://wenku.baidu.com/view/1cfea976f46527d3240ce013.html

5.段茂澜

网上段义孚父亲段茂澜的资料很少。
百度百科:段茂澜(1899~1980),字观海。原籍安徽合肥,生于济南。段祺瑞之侄。1911年入济南德文学堂,嗣入天津南开中学,继考入北京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纽约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研修西洋文学及经济学,获博士学位。后赴法国,在巴黎大学及法国文学院进修。精通英、法、德、西多国语言。1928年回国,任天津电话局局长兼南开大学教授。1936年入国民政府外交部,初任秘书兼交际科长,后升任美洲司司长、驻英大使馆公使。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任驻马尼拉公使兼总领事。1949年10月,任驻法国“使馆公使代办”。1956年调任驻巴拿马“大使”,旋调驻菲律宾“大使”。1963年回台湾,任“外交部”顾问。1965~1970年,先后任国民党驻象牙海岸及驻阿根廷“大使”。其后在“外交领事人员讲习所”、东吴大学、淡江文理学院及中国文化学院任教。1980年2月在台北病故。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9-1-18 14:41
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www.cac.gov.cn/2018-03/01/c_1122473619.htm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同志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

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6943299.html

江泽民在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5843/75873/5166885.html
回复 geonet 2019-1-18 14:46
http://www.guoxue.com/?people=zhangboling
张伯苓 – 国学网

纪念张伯苓先生诞辰142周年系列活动在南开大学举办http://news.nankai.edu.cn/nkyw/system/2018/04/05/000375154.shtml
纪念张伯苓先生诞辰140周年系列活动在南开大学举办
http://news.nankai.edu.cn/nkyw/system/2016/04/05/000276658.shtml

历史与现实:《张伯苓家族》的文化寻根之旅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5ffaa944c9432f0d9e908a3c0d3d464d.html
回复 geonet 2019-1-18 15:04
祖孙四代保存吴国桢旧照,孙女发微博帮爷爷找线索
恩施晚报接力帮忙寻找 望知情人提供线索
http://www.enshi.cn/20130203/ca264212.htm
http://sh.qq.com/a/20130221/000005.htm

古盐道上的吴国桢故居http://www.enshi.cn/20101203/ca197777.htm
吴故居
https://www.mishinan.cn/wlpd/eshw/778.html
吴故居http://www.jsw118.com/ly/lyzyuan/576900.html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湖南街道)---吴国桢故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c85ddb0102v91u.html

http://www.lishiquwen.com/news/104972.html
孙中山题赠“岵屺同瞻”墓匾http://www.tuanjiebao.com/lishi/2016-01/13/content_44858.htm#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9-1-18 16:21
南开中学得到的这张照片堪称宝贝啊!很想知道照片本身的故事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5 20:20 , Processed in 0.0817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