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星韵阳光 http://xingyun.org.cn/?26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人本主义地理学者段义孚的学思历程 序言 第一章绪论

已有 765 次阅读2019-5-14 21:03 |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序言

    在段义孚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共出版10多本专著与众多论文;以他所构思的三个主题:「地方被感受的特性」、「权力的心理学」以及「作为想象力的文化」为主的专著,从《地方的爱(恋地情结)》(1974)到《逃避主义》(1998)就有10本。这些著作皆流露出段义孚的睿智所闪现的知性光芒,以及对实存意义努力不懈的探究,每份著作都值得读者细读、省思。

  段义孚的著作,皆寻求去扩展地理学的意义与概念;由此可清楚获悉地理学这门把地球当作人类之家园的研究的学问,在他的引导下,已超越传统仰赖的物质面向,在更具人本主义的关怀下,朝向文化、道德的与美学理念的整合与回归。

  与《地方的爱(恋地情结)》、《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观点》这两本常被视为当代人本主义地理学的经典文献相较之下,段义孚的其它专著,则较少受到台湾学界的关注;而对段义孚具体研究成果的了解,大都囿限于这两本书以及相关主题之下的论文。此外,当前专论段义孚人本主义地理学的中文专文或专著仍不多见,因之对于段义孚学思广泛介绍的专著,实有必要。段义孚于1998年自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退休后,出版的自传《我是谁?》(1999)与数本专著、专文的部分文本,曾对其学思生涯与内心世界加以叙述,除使研究者可了解作为地理学者的段义孚的知性探求外,更可透过这些著作,略窥作为实存个体的他如何自我审枧。此即引发笔者写作《人本主义地理学者段义孚的学思历程》一书的初衷。

   本研究的内文所论述之段义孚的学思历程,皆依他自身著作的相关文本而引述;期能透过他的自身书写,较为系统、清晰地再现作为人本主义地理学者与实存个体的段义孚。因之,本书可作为有兴趣于阅读段义孚著作之读者的初步导引;若想更为深人地掌握段义孚思想的基本内涵,衷心建议仍应回归到原著的阅读。读者若能对段义孚的著作细细嚼读、静省深思,必能感受他著作的字里行间所深真之批判与沉思的特f』此即人本主义地理学最明显的特色。

   《地方的爱(恋地情结)》是笔者最早阅读的段义孚的专著,初次与其会遇至今已届20年;在个人的学思生活中,深受段义孚所奠立之人本主义地理学理念的启发。近年在从事地理学的教学之余,曾较有系统地对他的著作从事广泛阅读,也更为清晰地看到这位沉湎于「地方」的地理学者,如何对其「真正家园」的沙漠景观一见钟情情投意合,J且致力于实存意义探索、扩展地理学的研究,自认「由地理学而拯救」。段义孚曾以《亚历山大..洪堡德为例,描绘出现代理想地理学者的肖像;本研究认为:他的人本主义地理学即内蕴着培养出深具批判与沉思精神之理想地理学者的宏大目标,而段义孚更是现代理想地理学者的典型。

   值此出版之际,谨此说明。     池永歆著


【目录】

序言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从家庭到「找到自己的路」     7

第一节生长于中国中产阶层家庭的段义孚         7

一、         家庭背景         7

二、         身为「中华民国」政府外交官之子的段义孚     11

第二节找到自己的路:「受地理学所救赎」        14

一、         接受地理学的「正规训练」         15

二、         从「与沙漠的邂逅」到「沉缅于地方」     19

(一)     段义孚「与沙漠的邂逅(1952-1965        19

(二)     多伦多大学(1966-1967)任教时期   23

(三)     r沉缅于地方」时期(1968-1998     24

三、         退休后的段义孚:「另一个创造力的爆发」       26

四、         「受地理学所救赎」     28

第三章人本主义地理学:理论与实践         29

第一节实存意义、人本主义地理学与地理学现象学         31

一、         段义孚对「实存意义」的关注     31

二、         奠立人本主义地理学的方法论:地理学现象学         33

(一)     以现象学奠立人本主义地理学的研究         33

(二)     段义孚的地理学现象学方法         36

(三)     段义孚的现象学观点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差异     39

第二节人本主义地理学的具体实践     42

一、         系统的人本主义地理学         42

二、以「地方被感受的特性」为主题的专著     45

三、以「权力的心理学」为主题的专著     48

四、         以「作为想象力的文化」为主题的专著     53

五、         1998年退休后迄2009年完成的专著  62

(一)     1999年出版的《我是谁?情感、心灵与精神的自传》    62

(二)     2002年出版的《亲爱的同僚》    67

(三)2004年出版的《地方、艺术与自我》    70

(四)     2007年出版的《回到中国的家园》    72

(五)2008年出版的《中国的历史地理》与《人类的善》    75

(六)2009年出版的《宗教:从地方到无地方性》  80

六、         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道德的科学」         86

第三节理想地理学者的典型:博学多才的洪堡德     88

第四章对「地方的爱」与「地方」的阐释         95

第一节从「地方的亲近」到「地方的爱」:段义孚对topophlia的阐释 96

一、         两本地理学辞典对topophilia的说明   97

(一)     《牛津地理学辞典》对topophilia一词的说明   97

(二)     《人文地理学辞典》对topophilia一词解释       98

二、从巴什拉「地方的亲近」到段义孚的「自然的爱」         102

(一)     巴什拉的「地方的亲近」     102

(二)     段义孚的「自然的爱」         104

三、         段义孚《地方的爱(恋地情结)》专著与对「地方的爱」的阐释  106

(一)     以「地方被感受的特性」主题写作的专著《地方的爱(恋地情结)》  107

(二)     段义孚对「地方的爱」主题的阐释     109

 

第二节段义孚对「地方」的阐释         115

一、         「地方」作为人本主义地理学的重要概念         116

二、         段义孚阐释「地方」的著作:扩展地方的意义         118

三、         由人本主义的「经验观点」而阐释空间与地方         126

四、         段义孚对海德格哲学的引用与两人对地方阐释的亲缘性         134

(一)     段义孚对海德格哲学的引述         134

(二)     海德格对人存在的空间性分析:空间性所具有的地方特征…139

(三)     海德格与段义孚两人对「地方」阐释的亲缘性         142

第五章认同与归属         143

第一节家园与真正的家园     144

一、家园         144

二、         美国的在家感与麦迪逊的家园     148

三、         真正的家园     152

第二节不同层次的认同与归属     156

一、         段义孚对于认同与归属问题的自我提问     156

二、         回到中国家园:「进人自我与文化的旅程」       158

三、         由「认同的三个一组根源」而来的最终审视     164

第六章结语     171

【征引文献】         173

【重要主题索引】


 

第一章绪论

   「人本主义地理学」(humanistic geography)的奠基者段义孚(Yi-FuTuan)11930125日生于中国天津,自1941年起,就随着担任「中华民国」政府外交官的父亲段茂澜(Mao-LanTuan 1899-1980)徙居世界各地,曾在澳大利亚、菲律宾与英国等地成长与接受教育(Tuan,1999:21-27117)。他在195110月,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地理学系就读硏究所,跟随约翰.克瑟立(John Kesseli1895-1980)硏究地形学,以及卡尔.绍尔(Carl Saner1889-1975)硏究人文地理学(Tuan,2002a:327);1957年以论文「亚利桑那州东南部的山足面」(Pediments in southeastern Arizona),取得博士学位(Tuan,1999:90-93)2

[MelanieMcCalmont所管理与维护的「Yi-FuTuan」网站,有许多关于段义孚的资料可供浏览与下载,包括:段义孚的「个人履历」(Curriculum Vitae)、已出版的专著介绍,以及「亲爱的同僚信件」(Dear Colleague Letters):网址:http://www.yiflituan.org/index.htm]

2[ Tuan,Yi-Fu(1959)Pedimentsin Southeastern Arizona[_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cations ingeography,v.13],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段义孚在长达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曾在北美多所大学任教,包括:印地安那大学(1956-1958)、新墨西哥大学(1959-1965)、多伦多大学(:1966-1968)、明尼苏达大学(1968-1983)与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1983-1998)3[资料来源:「Yi-FuTuan」网站的「段义孚的个人履历」(Tuan'sCurriculumVitae)。网址:http://www.vifiitxian.org/°];他在1998年自威斯康辛大学退休,当前为该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Professor emeritus)

  虽然段义孚在1950年代晚期与1960年代早期,专注于地形学,尔后他的学术声誉与成就,系作为一位文化地理学者而广为所知。他最初的出版物,主要有关美国西南部的干早地形硏究,但在这些著作中,已充分蕴含着地理学知性传统与遗产所具有之人本主义的微弱光芒(Tuan,1999:45)

  1954年冬天,我正在亚利桑那州东南部,从事有关一种被称为山足面(pediment)的特殊沙漠地形的博士论文考察工作。我把总部设在Tucson的东倒西歪供膳宿处。从那个地方,我进入到野外,我并在那里停留35天的期间。我享受在野外的时光。半干早的景观是简朴地美的,温度刚好--白天期间温暖的,日落之后是凉爽的。我的许多愉快,必须归因于我在我的山足面研究的快速进展。我知道去绘制何种地图--去寻找何种的证据。大约5点左右,我将停止研究。我身体上太过疲惫而无法做得更多。我会在我的Coleman炉上用罐头食物而烹煮餐点   

  他从一位地形学者,转而成为人本主义地理学的奠基者与实践者,这绝非是突然的转折或转向4[若无特别说明,本书中的强调标记均为本硏究所自行添加。]。在他作为专业地理学者生涯的早期,大抵在他于新墨西哥大学(1959-1965)任教期间,许多著作就已开始跨越学科间分界,以及地理学门内自然与人文的界线,强调「人本主义」(humanistic)精神与传统。当然这些特色,部分直接传承自亚历山大..洪堡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这位段义孚所崇拜之「心目中的英雄」的知性遗产(Tuan1999:86)。在《人本主义地理学》(1976)与《亚历山大..洪堡德和他的哥哥:在我们时代一位理想地理学者的肖像画》(1997)两文中,他有着具体的说明。段义孚在《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观点》(Spaceand Place: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的自序,可充分说明他的学思历程的特色(Tuan,1977a:v)

  思想的生活是一连续的故事,就像生活自身;就像在政治承诺的世界中,一个行动通向另一个行动,一本书产生自另外-一本

  此外,他的人本主义地理学,深刻地表现出对于审美与道德的关注,由此扩展地理学的意义,进而视地理学为「把地球当作人类之家园的硏究」或「它是人类如何已改变环境成为世界的硏究」(Tuan,19911996b)。因之,他的硏究主题广泛地包括:人与自然、人的生存处境为何?自然与文化间张力有何特性?等等面向,为回答这些问题的提问,段义孚进而超越传统人文地理学的探究领域,并扩展地理学的硏究范畴,使之包括空间、地方感、拥挤与隐私等等人类经验的广泛范围;主题更包括众多领域:从都市、宗教、饮食与音乐,一直到宠爱物和荒野等。段义孚的著作中,「混合着沉淀与明喻、山地与忧郁」,而其所描述的复杂人类,既是「效用的充分利用者,也是文化的作用者与道德、美学的存在者」

(Entrikin,2001:428)。这些主题的深人硏究,均展现在他众多的著作中。

  段义孚在其长达40年于大学的教学、硏究与写作的生涯中,共完成10多本的专著,从1968年的《水文循环与上帝的智慧》(The Hydrological Cycle and the Wisdom of God)>到退休当年1998年出版的《逃避主义》(Escapism)。退休后,他仍持续完成多本书籍的写作,最新出版的一本专著为图文并茂的《宗教:从地方到无地方性》(Religion:From Place to Placelessness 2009),这些退休后所出版的著作,属于个人感性层面较强的书籍,当然亦充溢着知性的光芒。而他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的16年期间(1968-1983),创述最广为所知与深具影响力的两本专著:1974年的《地方的爱:环境知觉、态度以及价值的研究》办o/EnvironmentalPerceptionAttitudesandValues)【简称《地方的爱(恋地情结)》】与1977年的《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观点》,以及为数众多、具原创性的论文。从1983年到1998年他退休为止,段义孚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为根据地,深化他所奠立之「系统的人本主义地理学」(systematic humanistic geography)的实践硏究(Tuan,2002a)5,完成多本专著。他5「系统的人本主义地理学」这一名词,正式出现在段义孚于1998年「查理斯.荷马.哈斯金演讲」(The 1998 Charles Homer Haskins Lecture)所做的「学习的生涯」的演说

  所创述的每一本专著,皆深蕴着其学术硏究的深邃见解,有些并包含着个人情感的抒发。此外,他并撰述许多引人深省与激励思考的论文、书评与短文,大都刊登于北美重要的学术刊物中。本硏究将在随后专章中,对这些专著做简要介绍。

  默纳汉(P.Monaghan)为介绍段义孚所写的专文〈沉湎于地方〉(Lost in place)的开头就写道:段义孚可能是你尙未听闻过之最具影响力的学者」(Monaghan,2001:14)。段义孚的影响,在美国与世界其它各地,早已越出地理学界,而扩及许多当代的学门。他所使用的关键语,例如:「人本主义地理学」、「地方的爱」(topophilica)与「地方」(place)等,已构成当代地理学重要的术语;他并扩展了地方的硏究,引导地理学者由心中的慧眼(the mindseye)去观看与诠释地方。他一系列著作,皆寻求去扩展地理学的意义与槪念,超越传统仰赖的物质面向,在更具人文的关怀下,朝向文化、道德的与美学理念的整合。

  段义孚杰出的学术成就,一直受到学界的推崇并荣获许多奖项的表彰。1968年他即被授予约翰.赛门.古根汉的硏究员(John Simon Guggenheim Fellow);由于「对地理学値得赞赏的贡献」,而在1973年被授予美国地理学者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的奖项;1987年他再次从美国地理学者协会,获得卡伦地理奖章(Cullum Geographical Medal)。此外,他曾获选英国硏究院的硏究员(2001)、美国艺术与科学硏究院的硏究员(2002),并在2002年由加拿大的贵尔弗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从1958年起迄2004年,段义孚因学术的卓越贡献,被授予的荣誉奖项共有20多项6[资料来源:「段义孚的个人履历」(Tuan's Curriculum Vitae)。网址:http://www.viflituan.org/]

  段义孚在1998年自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退休,于1999年出版  自传《我是谁?情感、心灵与精神的自传》(Who Am I?An Autobiography of Emotion,Mindand Spirit)【简称《我是谁?》】,对他所奠立与构思的人本主义地理学或系统的人本主义地理学的硏究取向,有着简要的说明;并对其持续50多年的学思生活、个人的内心世界,有着较为完整的论述。他在第一章〈自传:我的观点〉中如是揭露该书的撰述目的(Tuan1999:3):

  自我的审视因此必须仅在固定的时间到来,或许朝向个人生命的终点,有着一种最后沉思默想的考察。既然我是年老的,但仍保持头脑清醒。『我是谁?』是一个在它太迟之前,我想要使我自己从事的问题

  自我的审视(self-examination)构成段义孚写作《我是谁?》一书的目的。这种自我的审视,系经由情感(emotion)、心灵(mind)与精神(spirit)三个面向,而完成自我剖析。段义孚在该书的第五章〈藉由地理学而获拯救〉(salvation by geography),对其长达近50年的地理学的学习与探究生涯,做了较为完整的陈述;这将有助于读者了解到这位享誉国际的地理学者,如何看待地理学,以及构思人本主义地理学。本硏究将会顺着自传所揭示的要点,进而将焦点置于:作为人本主义地理学者的段义孚,其学思历程如何开展、人本主义地理学具有哪些基本内涵与具体实践,以及他如何看待自身的认同与归属等,而对这些主题做一详尽的论述。

  本硏究始终秉持着如下的看法:硏究者若想对段义孚所奠立的人本主义地理学详加了解,唯有回归到段义孚自身所书写的文本,方能一窥他对人本主义地理学所做的筹划,以及他如何在硏究中实践人本主义地理学的理念。而这也是本书撰述的主要目的:即透过段义孚自身书写的著作,揭示他的学思历程,以之探究人本主义地理学的深邃内涵。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9 16:13 , Processed in 0.0727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