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星韵阳光 http://xingyun.org.cn/?26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国庆阅读:地理的时空

已有 374 次阅读2020-10-6 08:34 |系统分类:其他分类

在群里看到网友推荐这本书,搜到了,趁国庆长假,读了才知道还好没有错过。
这是最后一章的文字(看看现在网站是否还能否发比较长的文字):
第六章
“人类世”:我们的责任与未来
P84
地理老师手里掌握着世界。他们是学校和大学里的“超人特工”。我来给你讲讲露西·斯普瑞格·米切尔的故事。
一个由地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组成的团队发现,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在4岁生日前后就能处理“类地图模型”。在70多年前, 一位美国教育家就已经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米切尔生于1878年, 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一所女子文理学院拉德克利夫学院接受教育。那是一个性别敏感的年代:拉德克利夫学院较高的教育水平成了附近的哈佛大学愤恨和焦虑的源头,因为哈佛的教授担心会出现男女同校的情况,害怕哈佛的“纯粹男性”地位会动 摇。同时,那也是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和简·亚当斯的时代,崇尚男女平等的她们为富有想象力和活力的年轻女性指明了方向。
米切尔之后离开剑桥市去了加利福尼亚,成了伯克利的第一位女性系主任;不过,她真正的职业在美国东部——纽约。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30年让米切尔成了一名教师、一名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工作者,以及银行街教育学院的创立者。在她的杰出作品
《年轻的地理学家:他们如何探索和绘制这个世界》(Young Geographers: How They Explore the World and How They Map the World)中,米切尔坚持认为,“即便是幼儿也能以地理的方式进行思考,他们也的确在这么做”。她曾为4~13岁的儿童创设了地理课程。米切尔是学校户外旅行、地图绘制的早期倡议者,她还倡议将学校周边看作课堂的延伸。她恳请读者“将地理看作是实验室工作”,并敦促“所有的老师与学生一起,从他们身边的世 界,或是任何能找得到科学地理数据的地方,搜寻原始资料;敦促老师创造工具来研究这些数据的内在关系”。
在米切尔的带领下,美国的地理研究本可以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然而,20世纪下半叶这一学科却遭受了几十年的不良影 响,尤其是哈佛大学放弃了地理教学。紧接着,美国其他主要大学纷纷效仿。代价太大了。盖洛普咨询公司1989年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14%的美国人在地图上找不到美国在哪儿。
在不教授地理的那段时间,华盛顿乔治城大学的一位地理学教授哈姆·迪伯利走上了该领域的巅峰。他出生于荷兰,在欧洲读书成长,在非洲就读本科,后在美国拿到了研究生学位。他是一位杰出的传播者和学者,写过30多本书,40年来一直通过电视、报刊杂志、演讲等方式推广宣扬地理学。对迪伯利来说,地理学就是“孤立主义和地方主义的解药”。1995年,他提醒说,“没有接触过地理学方面良好基础训练的普通大众可能会受到欺骗,从而相信各种错误信息”。21世纪的“后真相”一定程度上源于对地理的无知和误用。
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从小学第一年(一般是6岁左右的儿童)就开始教授孩子们地理。英国国家课程的关键阶段(Key
Stage)1和2涵盖了包括景观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地理过程、地图技巧和GIS在内的一系列科目。理论上说,没有哪个7岁的英国孩子会看着地球仪惊呼:“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国
家!”或者从地图集上查找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国家“Nambia”[1]。
中国和印度的儿童则没有受到这么好的训练。宣晓伟
(Xiaowei Xuan)、段玉山和孙悦(Yue Sun)在201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在中国,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6岁和7岁)根本
不教授地理,接受调查的学校中三至六年级急需合格的教师: 90%的小学缺乏有地理相关教育背景的教师。在印度,早期地理教育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更大范围的教学危机。印度是世界上成年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达2.87亿。约40%的儿童在八年级
(14岁)读完之前、未获得基本读写技能的情况下辍学。中学的大多数地理老师——引用一份教育报告的话,“几乎没有地理背景,并且地理教学能力不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列出了其他20个存在同样学习危机的国家。很多危机最强的国家都处于撒哈拉南部非洲等地区,这些地区面临的环境压力本来就已经特别严峻了。
在一个理想的世界中,每一个年幼的孩子都能接受基本的地理教育。考虑到学龄儿童有能力使用地图模型,因此让儿童从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年就开始熟悉地理语言是非常有意义的。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互动性地理概念可以陪伴他们的数学、语言和游戏旅程。地理能将现实微型化,并创建小比例模型,因而与游戏场地有很大关系。迷宫般的城市、树枝状的水系、交通通信网 络、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和奇特的地貌等非常适合在课堂和本地探索。如果地理意识的根早早得到浇灌,知识的大树定会结出硕果。教育工作者很早以前就明白这一点。
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儿童的地理想象力,可以让他们形成一种世界观,为中学教育打下基础,有助于长大成年,并在他们决定这个陷入困境的星球的未来时发挥作用。知识本身就是“倍增器”:学习一点很快就变成很多。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环境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很多将来的问题解决者都可以在大学里找到。“另外,”正如地球科学家理查德·阿利在他的著作《两英里的时光机》(The Two-Mile Time Machine)新版序言中指出的那样,“我们有很多聪明的学生。气候变化相关知识有助于激励这些学生,推动我们朝着一个可持续的能源体系迈进。”
自从我们遥远的祖先利用他们的空间技能来探索新环境领域以来,地理学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地理学从一项生存策略发展成了一门能为海洋研究、城市规划、住房、农业、安全、商业等诸多应用提供信息的科学,如图6.1所示,海洋研究也被纳入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人文地理学家正在努力缓解贫困、不平等和健康危机;政治地理学家被选为政府领导人;自然地理学家与气候科学家同在一个实验室工作。获得地理学学位的人正运营着跨国公司和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地理学家在南极扎营收集数据;他们在实施城市可持续交通系统;他们在非洲和亚洲研究城乡迁移问 题;他们通过使用GIS,以富有启迪的新方式探索地球表面。地理总是处于一种更新状态中;地理是知识的河流,不断修正着自己的路线。20世纪50年代,人类对地理空间的认识从绝对空间转为相对于时间和成本等的可测空间,这为探索人类行为和随空间调整的活动打开了一个世界。地理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如图6.2所示,南极科考拓展了人类对地球的空间探索。
图6.1 正在进行海洋研究的科学家/自然资源保护者/大学生
资料来源:视觉中国
在我的书架上,书脊一起发出无声的尖叫:《寂静的春天》
《六度》《大转变》《活在21世纪》《上一代》《炎热》《出生入死》《七年拯救地球》《受威胁的海洋》《灾难现场记录》
《末世纪》《未来的灾难》……[2] 而这些仅仅是(融化中的)冰山一角。早在1997年,美国地理学家罗伯特·萨克就在《人类地 理》(Homo Geographicus)一书中写道,“我们现在是地理巨兽。我们的行为让事情发生得如此广泛、快速和强有力,我们好像即将要把自然、社会关系和意义的结构撕裂。”
图6.2 南极科考
资料来源:视觉中国
100多年前萨克在键盘上敲下这些文字,自然资源保护主义先驱乔治·帕金斯·马什就已经手写出了如下警示:
在小亚细亚、北非、希腊,甚至是欧洲阿尔卑斯山一带部分地区,人类开始进行的事业已将地球表面变成了几乎和月球完全一样的荒野……另一个同样的人类罪恶和目光短浅的时代……会让地球沦为这样的境况:使土地贫瘠、破败不堪的地表、气候所不能承受之重,以致威胁到了腐化堕落、野蛮无知,甚至可能是物种灭绝。
马什于1847年在美国佛蒙特州拉特兰农业协会的一次演讲中警告说,“很多情况下,气候已经逐渐被人类行动所改变、改善或恶化。”约10年之后,约翰·丁达尔开始研究大气组成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今天,网络上到处都是科学家的警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强调,“要把全球升温较工业化前水平控制在2℃之内,亟须彻底脱离现行的模式……我们采取行动等待的时间越久,成本就越高,我们面临的技术、经济、社会和制度性挑战也就越大。”
我们无法重获“天然的”地球。数百年来,我们都在扰乱世界的碳、氮和水循环。10000年前,人和家畜可能仅占哺乳动物生物量的0.1%。今天,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90%左右。我们正处于“人类世”(Anthropocene)。
由人类干预地球自然系统定义的第一个地质时代标志着人类和我们地球救生筏之间新关系的开始。在通往文明教化的轻快之旅中,我们成功地应对了灌溉、流行病控制等诸多挑战。与此同时,我们也积累了一大堆的新困难。我们可以根据取出背包里东西的方式,创建不同的类别。2015年,联合国确认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提出了2030年实现所有目标的自我挑战:
1.无贫穷
2.零饥饿
3.良好健康与福祉
4.优质教育
5.性别平等
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
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
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
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
10.减少不平等
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
12.负责任消费和生产
13.气候行动
14.水下生物
15.陆地生物
16.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
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这些都是“地理的”目标。这17个目标又细分为169个小目
标。暂且不考虑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这么多目标,以及解决潜在矛盾(比如在完成必要生态目标的同时追求更高的全球GDP)面临的相当大的困难,这些目标仍然表明,我们会在接下来几十年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没有对人、地方和环境更深入、更广泛的理解,哪个目标都无法达成。有些目标比别的目标要易于达成,所有的目标都会对人类的未来产生影响。第13个目标是其中较难达成的一个。
关于气候变化的成因,人们达成了空前一致的共识。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话说,“发表在同行评议科学期刊上的多篇文章显示,97%或更多积极发表文章的气候科学家一致认为:20世纪的气候变暖趋势极可能是源于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不像汽车那么容易停下来。即便我们今天停止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这个讨厌的东西还会在大气中继续存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球物理科学系教授大卫·阿彻曾做出估算——如果我们今天停止排放,从现在开始的1000年内大气仍然会受到
17%~33%的化石燃料碳污染,要将这个数值降低到10%~15%, 要花费10000年的时间。二氧化碳的影响时间的确很长:100000 年后,7%的化石燃料二氧化碳仍将持续存在。
为了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2015年12月在巴黎的一次会议 上,195个国家通过了第一个普遍性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气候协议。协议规定的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1.5℃之内。不幸的是,目前温度已经升高了0.85℃。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位于伦敦的英国气象局发布了一份警告:从现在到2022年的某个时候,全球年平均气温很可能要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除非立刻减排,否则升温幅度会在2035年时达到1.1℃~1.5℃。目前一个广为接受的观点是,当升温幅度达到2℃左右时,很多问题都会爆发。
几十年来,政策制定者深知这一点。早在1972年,芭芭拉·沃德和勒内·杜博斯在受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总干事委托所做的一份报告中就提出警告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2℃“可能会启动地球的长期变暖过程”。这份报告是在从58个国家抽调的152位成员组成的委员会协助下完成的。在出版业有“人类王国末日书籍”之称的《只有一个地球》(Only One Earth)在出版方面是成功的,在政策上却是失败的。我们已经错失了关键时机。
地球到了接受惩罚的时候。约46亿年前,地球诞生于一场宇宙风暴中;现在,地球正面临来自其内部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一个物种来完全主宰这个旋转的蓝色星球时,地球系统就开始发生变化了。目前我们不仅没准备好去适应这些变化,而且我们似乎也不愿拿出必要的措施来将变化减到最小。任何健全的企业或
国家如果面临我们地球面临的这一级别的系统性压力,现在已经应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了。
如果有简单的解决方案,我们已经沐浴在可持续的人类世的温暖黎明中了。萨克口中的地理巨兽有超人类的力量。那么,地球工程是出路吗?我们能通过发明创造走出困境、修复地球吗? 过去的我们手段丰富。随便看一看地球上的任何景观,你都能找到我们在地理方面有着聪明才智的证据。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非常善于改动地球系统的成分。我们从事狩猎采集活动的祖先是生态足迹较少的游牧者,然而,一旦我们开始常年定居下来从事农业活动,我们就开始改变景观,而不是转移到新的景观上去。景观记录着我们的灵感,可以为我们适应环境变化的活动提供参考。大禹防洪筑坝、治理黄河非常见 效,因此,巨大的危险洪泛区变得土壤肥沃、人口稠密,成了中国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中心。
今天,地球上没有哪个地方未在人类的作用下发生改变,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讷尔默达河、长江、科罗拉多河的大坝,美国新奥尔良的大堤和海防设施,中国广西、尼泊尔、朝鲜、日 本、越南和印度的稻田等都是地形工程的典型例子。菲律宾伊富高山坡上的巴拿威水稻梯田是2000年前人们胼手胝足开垦出来的。意大利威尼斯受到工程师的保护。荷兰在全国范围内修堤建坝。不过,所有这些都是地区性的地球工程,全球范围内的智慧地球工程并未得到试验。
将地球作为实验室使用会带来巨大风险。例如,干预自然系
统,将部分太阳能反射回太空,这会有什么预期之外的后果呢? 致力于调节地球气候的项目该由谁来监督呢?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将其存储在地下是明确可行的;目前为止,欧洲北海之下的斯莱普内尔油田已经被注入了1 100万吨本来会进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不过,要想让碳捕捉与储存发挥出预期作用,将我们保持在升温2℃的轨道上,到2050年需要有约15000家这样的工厂运营。
这个雄心壮志还包括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Bioenergy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BECCS)的全面铺开:种植能源作物,在发电厂燃烧这些能源,然后将废弃的二氧化碳封存。要达成升温幅度控制在2℃的目标,将需要大概印度那么大的区域来进行生物能源生产。简而言之,实行必要的措施以避免发生灾难性全球变暖,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选择。地球系统科学家西蒙·路易斯和马克·马斯林在他们的新书《人类星球: 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The Human Planet: How We Created the Anthropocene)中指出,普遍的全民基本(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是可能会起作用的两项比较激进的全球性措施之一。在全民基本收入下,无论工作与否,人人都能得到报酬,这样一来就失去了从事破坏环境工作的动机。第二项措施是将野化放归与E.O.威尔逊的“一半地球”观点结合起来。“一半地球”意为将地球表面的50%专门用于非人类物种。路易斯和马斯林在一段文字中写道,“将一半地球与野化放归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地球自然辉煌的恢复,成为人类世新出现的环境美学”。
尽管这相当具有吸引力,但我并不打算展望未来,猜测一下
我们离升温幅度控制在2℃的道路还有多远,这已经预示了困
难,而我们尚未做好准备去应对这些困难(全球升温控制在1.5℃ 让人犹豫退缩)。然而,我打算仍以“地理”两个字来收尾这本 以“地理”开头的书。如果有达到这17个发展目标的方式,那将会是因为政策制定者和大众掌握了基本的地理推理。我们需要能理解地球系统互动特性、能认识到我们所面临挑战地理特性的政治领袖、企业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这些人的勇气和志向建立在我们对他们的要求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也需要了解其中的情 况。
地理从未如此重要。地球这个资源有限的星球,作为我们人类的栖居地已遭受重创,它依赖其相互连接的系统构成的复杂旋涡生存在黑暗太空中,而我们共同的旅程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 段:知识是对未来的最好保障。
地理让我们成为人类。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20-10-6 08:36
现在看到完整,字有些小,凑活着吧。14?
回复 geonet 2020-10-6 08:58
现在看到完整,字有些小,凑活着吧。14?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5 16:02 , Processed in 0.0781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