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星韵阳光 http://xingyun.org.cn/?26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坐看云起--并非挑战龙大侠

热度 1已有 362 次阅读2021-3-19 06:49 |系统分类:其他分类

     收到“北斗图书”的赠书(北斗和星韵有很久的渊源,所以得到了北斗的赠书已经很多年了,星韵地理地理研讨会几乎每年都有一本新版的北斗地图),安装上北斗AR的app(并非第一次安装,只是我的手机清理内存时常删掉而已)。再次看到龙大侠的讲座“那些被误解的地理”。再次想起了这个”赵云看坐“(坐看云起)。
龙大侠首先讲到”热力环流“。对于热力环流,自己一直存有疑问(参见http://www.xingyun.org.cn/thread-8245-1-1.html),也和许多人有过讨论。所以就格外上心些。
从知识的角度来说,龙大侠所讲应该没有错,或正如他说”我们大多数人在这一点上讲解是错的“。并且对于师范生教育(或新入职的地理老师)来讲也是有益的友情提示。
龙大侠曾有一文”地理老师的理科情结“,作为理科生的地理老师应该比较熟悉”大气压等于该位置上方空气柱的重量“(且不论这句话是否科学,那是另外的问题:大气压不是来源于“上方空气柱重量”,但在一定条件下也的确近似等于它。这个问题理科生可以百度搜索,文科生就算了吧)。

龙老师是遵从教材的讲解,并且”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借用”大气压“,强调教材中”A地空气上升向外流出后“这句话的意义。
我使用的是湘教版,以前曾经比较过(参见:http://www.xingyun.org.cn/blog-266-13890618.html)。

两个版本教材在这个问题上几乎众口一词,可见这是共识和普遍接受的”公理“(既是公理就无需证明嘛)。但龙大侠抓住了一个细节,就是如何画”热力环流“图。教师中规中矩按照教材画,也应该画不错(这个说:大多数老师是错的,就有些严重了,但学生可能大多照猫画虎,犯错倒是可能很多多)。是先画上面(高空)还是先画下面(近地面)的水平运动?

为什么不可以先画近地面的水平运动?因为有先后?那么何为先后呢?不妨看看另外一个例子:孔明灯(如何让孔明灯顺利起飞

大自然的事物要比我们理论研究的模式要复杂的多,既然作为模式研究何必计较一些细节呢?况且我们地理学科主要是研究的近地面的状况。记得龙大侠有一篇文”如何教小朋友使用剪刀“。你一定不用告诉它剪刀的原理嘛。

记得小时候的”自然“里讲风(对流)的形成: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来补充。简单明了,几乎没人质疑这个说法是否科学,和来验证。

网上还有这样一个案例:


我们的初心是什么?

我们为了什么讲”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只是一个简单的大气运动模式而已。我对湘教版将山谷风作为实例是有疑意的。(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我们能”看见“热力环流吗?)



在我看来,对热力环流的误解远不止于龙大侠所讲的前因后果呢。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21-3-20 14:54
我可以坐看云起了,超脱于教学之外谈学习,但我知道大多数人各种现实的压力并不能如此超脱。从知识的视角属于是否科学的问题,但从素养培养的视角是否质疑和探索更重要?不要拘于已有的结论甚至论证模式,异想天开(头脑风暴)一下未必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后来左思右想,前面的说的那个友情提示,未必真的有益,相反会不会误入歧途?追求科学性是否背离教学目标或者说初心?说大一点是否和牛顿一样去追寻第一推动力?
回复 千里之外之歌声 2021-3-31 07:50
对这些问题的质疑和思考,其实一时很难弄清的,我认为这就是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是理论抽象过程中对一些条件和细节的忽略,同时受到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观察视角的制约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讨论的过程,就是我们认识不断深化、不断重构的过程。其意义就在于此吧。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9 05:47 , Processed in 0.0577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