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ludog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341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慎给结论

热度 2已有 523 次阅读2018-5-15 11:23 |个人分类:教学思考|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今天上午,我先后听了组内两位老师的常态课。因为不属于已经安排好的教研听课,完全是我临时起意,这样或许可以听到原生态的课。

本节课的内容是《中东》第二课时,包括匮乏的水资源和多元的文化。在分析匮乏的水资源这个问题上,第一位老师出示世界气候图,找出中东主要的气候类型,并复习气候特征,然后看中东的河流是多还是少,分析水资源匮乏的原因,让学生写下来。然后让学生回答解决措施。学生回答取地下水,海水淡化,从北极取淡水,等等。教师简单评价后说,争夺水资源是导致中东紧张局势的原因之一。

这个环节里,我感觉第一个问题是,教师对教材中的图的挖掘不充分。教材的《中东的水资源》图,首先可以看出,中东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既有大面积的无河流地区,也有部分地区有河流。可以让学生据图描述中东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然后分析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其次,水资源导致局势紧张,教师先给出了结论,而这个结论,并非学生分析得出来了。实际上,如果教师利用好教材中的这个图片以及文本框的解析,学生不难得出“水资源分配不均,多国共用”这个特点,分配上的矛盾,才是导致紧张局势的原因。第三,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明显比较难,可以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安排小组讨论。学生限于年龄和已有知识,提出的解决措施往往并不合理,教师要及时予以评价,并借此机会,慢慢让学生学会,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有效措施,需要考虑区域特征。例如,北极取淡水为什么目前不可以,抽取地下水为什么不适宜,等等。

第二老师在讨论解决中东水资源问题时,引导的比较到位,学生回答的问题比较开放,教师评价也比较及时。如同样有学生提到了抽取地下水,教师解析说地下水最终来源也是大气降水,是有限的。学生同样提到到南极拖冰川,教师点评说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实现。但是,教师提出可以跨流域调水的时候,应该引导分析,中东水资源总体不多,水资源相对多的国家能允许别国引水吗?这样,水资源分配上的矛盾就自然出来了。总的来说,这个环节处理的很不错。然后教师从解决水问题,拓展到农业的发展。

但在下个环节的教学中,这位教师同样给出了结论:中东动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宗教复杂。其实,这个问题同样可以运用教材中的材料,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东复杂的民族、宗教情况。不过,这位老师在这个问题上引申拓展的比较好,如中东地区为什么民族、宗教复杂,给学生举例,城市交通发达,人员往来频繁,就会带来各种文化,封闭的地方往往文化比较单一。讲到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首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夏季你喜欢穿白色衣服还是黑色的,为什么。

初中地理课堂中,经常发现,教师先把结论交代给学生,然后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比如,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比如,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等等。这种做法,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去信服书上的结论,无形中给学生一个印象,书上的一定是对的,不容易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上,运用教材中的图文资料,这些结论并不难由学生自己得出,虽然反映在卷面上,两种教学方法分数可能差不多,但对学生科学素养形成,实际上差异是很大的。

在我听课后,恰好看到道长在群里发了“两自四互”(开头的自主先学,结尾的自悟小结,互学互问,互教互评),以及貌似问题的三境界,无问,师问,生问。第一位老师处于无问的阶段,第二老师处于师问的阶段,如何达到生问的阶段?不妨从引导学生归纳,而不是先给现成结论入手。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海之尘1991 2018-5-15 15:25
在您的文章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经常会给学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主动的把一些课本的结论直接告诉给学生了。
回复 geonet 2018-5-15 17:04
其实根深蒂固的教,相信结论,直达结论,背诵结论,新课改任重而道远。
回复 ludog 2018-5-15 17:15
海之尘1991: 在您的文章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经常会给学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主动的把一些课本的结论直接告诉给学生了。
直接告知结论有多年惯性的力量,往往轻归纳,仅限于验证。
回复 ludog 2018-5-15 17:15
geonet: 其实根深蒂固的教,相信结论,直达结论,背诵结论,新课改任重而道远。
贾老师所言极是,虽然课改已有十几年了,直达结论的教法仍大量存在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4 05:00 , Processed in 0.15916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