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ludog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341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闲话浙江的满分作文

热度 3已有 422 次阅读2020-8-4 11:26 |个人分类:教学思考|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我以前说, 社会上之所以关注高考作文,是因为许多人别的也看不懂。不必说数学、英语还有理化生,地理恐怕就没几个人懂,历史嘛,恐怕也就限于连续剧,真正的历史知识不见得懂多少。数来数去,也就作文还能勉强看懂,出来议论几句。但看了那篇浙江满分作文,才知道自己以前所谓的能看懂作文,还真是说大话了。这篇题目是《生活在树上》的浙江满分作文,彻底颠覆了我对作文的认知,不得不承认,作文我也看不懂。

这篇奇文的第一段如此写的: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 “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 “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海德格尔、循卡尔维诺我不知道是何许人也;“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了”,不知道说的是啥意思,我是完全不懂;嚆矢、滥觞、振翮既不会读,更不理解意思。最最重要的是,我不清楚这位考生想表达啥。诸位看出他要表达啥了吗?如果看出来了,我非常佩服。

第一段如此,后面的那几段,也是一样。比如,“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的故事之国。”我看了半天不明白,麦金太尔这话啥意思,怎么就切中了“肯綮”,当然,麦金太尔是谁,我一无所知,更懒得去百度。

原来我在想,是不是我文化水平太低,看不懂一个高考考生的文章,应该感觉无比惭愧才对。可我看了看凤凰网上的一则调查,如下图所示。


就第一个问题,“你能看懂这篇作文么?”回答不能的有53.94%,超过了一半,回答“字都认不全”的有27.74%,嘿嘿,我想选择“不能”,有相当多的其实跟我一样,“字都认不全”。

曹休先生评价,这篇文章看第一遍时难受,第二遍时难受+2,第三遍难受+3时终于崩溃,我深有同感。如果让我评价,就是两个字,酸涩,跟没成熟的苹果一样酸,跟没成熟的柿子一样涩。说老实话,第一个阅卷老师给39分已经是手下留情,仁至义尽。

曹先生认为,《生活在树上》立意很好,体现了博览群书丰厚积淀所带来的思想深度,但“作者读了很多书,可惜食而不化,思想上消化不良,表达上又染上了流行的炫技病和学院腔,便成了一场文字灾难”。我感觉,单就这篇作文来说,固然晦涩难懂,倒也很难说是“文字灾害”。但阅卷组最终定为满分作文,却实实在在是一种灾难。

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先生一方面承认“存在晦涩和难懂的情况”,“也不希望学生模仿”,但坚持所获得的分数“恰如其分”。这种说法很是莫名其妙。满分作文是什么?满分作文不就是用来模仿的吗?一方面给了满分,另一方面又心虚地说不希望模仿,如同放屁,自打嘴巴。

有人说,这位考生战术好,能搏眼球得高分,评卷人只有56秒看自己的文章,能让评卷人回看就是赢家。从这个角度看,这篇作文的作者无疑是大赢家。看新闻报道,教育考试院目前已介入处理。依我看,虽然介入处理,改变满分作文的评价,恐怕是不太可能。

有人认为,就凭阅读过并理解了卡尔维诺就是值得推崇的,这叫格局。我认同读书多应该鼓励,但是否这篇这样的作文就应该鼓励?恐怕未必。不管是作文,还是其他文章,都是写给别人看的,自己写的日记除外。既然是写给别人看的,就有必要提倡表达清楚,至少让别人知道在说什么,而不是炫耀自己。有人说啦,《时间简史》也没几个人看懂,不一样叫好?我倒不这么看。我看过时间简史,虽不深入,至少知识时间简史是怎么回事,知道始于大爆炸,终于黑洞。这篇作文不同,不清楚作者要表达的是啥。从这个角度看,阅卷组实在是开了个很不好的先例。

不只是作文,写论文或其他文章也是一样。有人生造了许多“专业”名词,这主义那主义,引用了数不清的数据,其实也没说出啥新见解,不知道写这文章为了干嘛。写这篇作文的毕竟是孩子,读了许多书,并且能用对(我不知道用的对不对,懂行的说的),本身值得提倡。用在高考作文上,那是他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但如何引导,给满分能产生什么样的示范效应,值得阅卷组深思。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叶片水滴 2020-8-4 13:25
就这件事来说,个人觉得这是一篇散文,国外的很多小说散文大概多是这种风格的,能写出这样文章的考生毕竟是少数,就像有些年份能写出文言文小说表达高考题目的也是少数,考生应该是想要用这样的风格来求得高分吧,满分作文中除了相对规矩的文章,也不乏一些创新写法的文章,但是能写好的很少,我觉得之所以给出满分,这只是给出一个写作方向,不希望大家都模仿的目的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学不来,就我个人来说,语文老师们觉得很赞,给出了满分,没啥好反驳的,毕竟语文老师们更专业
回复 芮妮6 2020-8-4 14:37
我也看了两遍,不知道到底要表达什么?
回复 geonet 2020-8-4 18:30
从旁观的角度看,这正是现实的反应,也是一个悖论,无论这个作文的结局是啥,他都赢了一次。即便不能得到满分也足以吸引了眼球--这才是根本。其实从韩寒开始的新概念作文就带了一个并不太好的头,甲骨文作文便是其一。出现现在的这个就不太稀奇,可以预测的将来定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出现更新奇的。而这是不是也算一种作弊的技巧呢?!
回复 geonet 2020-8-4 18:36
不知道现在的语文里面还有没有孔乙己那篇,唉,这是我们要的创新人才么?这是新课标的核心素养么!不是我们非要上纲上线,谁在培养这些奇人呢?
回复 ludog 2020-8-4 21:41
叶片水滴: 就这件事来说,个人觉得这是一篇散文,国外的很多小说散文大概多是这种风格的,能写出这样文章的考生毕竟是少数,就像有些年份能写出文言文小说表达高考题目的也 ...
阅卷老师内部都分歧很大,未必都觉得很赞。
回复 ludog 2020-8-4 21:47
geonet: 从旁观的角度看,这正是现实的反应,也是一个悖论,无论这个作文的结局是啥,他都赢了一次。即便不能得到满分也足以吸引了眼球--这才是根本。其实从韩寒开始的新 ...
考生想吸引眼球,想得高分,无可厚非,高考作文写了就是想拿高分,问题是,阅卷组想给一个什么样的导向?作文双批,第三人给了55分,为什么阅卷组还是集体讨论给满分?给了满分就是一个示范作用。
回复 geonet 2020-8-5 08:07
ludog: 考生想吸引眼球,想得高分,无可厚非,高考作文写了就是想拿高分,问题是,阅卷组想给一个什么样的导向?作文双批,第三人给了55分,为什么阅卷组还是集体讨论给 ...
不懂,也不想了解作文阅卷规则要求,但是这的确是一个导向问题,或许有这样一个皇帝新衣的逻辑,给满分,你批评只能批评你读不懂(而不是阅卷者没读懂),你读不懂我也没办法(也就不需要接受或答复你的批评),呵呵。
回复 叶片水滴 2020-8-16 21:01
ludog: 阅卷老师内部都分歧很大,未必都觉得很赞。
但能够得出满分,至少也是大部分赞同的因为试卷本身就有二评三评一说,大部分认同也说明一二,不过作文这种本就是很主观的,不像一些事实原理具有客观的肯定性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9 21:48 , Processed in 0.0607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