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李木0821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638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三备黄河

已有 299 次阅读2019-11-6 15:32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近期和兄弟学校同课异构,和本组另一老师一起研讨黄河一节的开设。

第一版本,由视频“黄河之水天上来”导入,第一部分,指导学生“画黄河”(黄河的基本概况),画出黄河的干支流、起源、注入地,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第二部分,以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导入,一瓶水半瓶沙,引导学生分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分析中下游黄河的忧患;第三部分,颂黄河,引导学生讴歌黄河,赞颂黄河的贡献。这一版本教学设计,时间安排合理,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是课缺少起承转折,课比较平。

第二版本,设置一个大情景,以习近平总书记8月份走访黄河为切入点,设置情景,跟着习大大访黄河,设置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一访黄河说贡献”,第二部分“二访黄河说对策”,第三部分“三访黄河献对策”。这一版本,时间把控也基本合理,但是情景过于陈旧,学生对偏向政治说教之类的情景也提不起兴趣。

经过多次研讨,结合课标“描述黄河的水文特征,说明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和防治问题”,确定教学内容三大块,黄河的概况包括水文特征,黄河的贡献,黄河的忧患。结合国家地理“黄河特辑”,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孩子的眼里,母亲都是最美的,那黄河美吗?毫无疑问,黄河是美的,而且有大美。黄河之美,在诗人的咏叹里,赞美黄河的诗篇可以信手捻来,而且许多都是千古绝唱,大气磅礴,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可以说黄河为中国古典诗歌树立了一个独特美学歌咏典范,经久而不衰。黄河之美,美在黄河的灌溉,黄河灌溉下的绿洲是如此的迷人,黄河水域的变清并非传说而是现实,黄河古文明遗址建立在支流上是如此的显而易见;黄河之美可以说是一种母性美,它对中华民族的哺育之恩,正是黄河的灌溉,荒漠变良田,正是黄河的滋润,黄土高原才能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之美无需用更多的语言描述,黄河之美,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DNA。正是来源于这段灵感,我们挖掘了一个新的角度讲黄河—大美黄河。分四部分,黄河之美,美在诗中,将诗句与黄河的水文特征相结合,在讲述水文特征时,帮助学生分析黄河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当然在此之前,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自学黄河的概况,再讲述黄河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但是要帮助学生分析黄河上游流速快,与黄河上游流经的地形和地势相结合,帮助分析不同地理要素对另外一个地理要素的影响,同事这种水文特征对经济的影响也要让学生总结出来,比如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建水电站,事实证明黄河上游水电站数量确实最多。第二部分分析黄河之美美在田野,讲黄河的灌溉功能,讲黄河的文明以及黄河的美景。第三部分进行反转,即便黄河如此美,但在美的时候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多列举一些黄河忧患的景观图片,形成反转,让学生意识到黄河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此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个小组分析黄河上游的忧患以及解决的措施;三个组分析中游组问题和措施,两个组分析下游的问题和措施,通力合作,共同完成黄河的忧患。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9 18:51 , Processed in 0.0492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