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潇湘如是闲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76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同行评议夏朝安《霜降》一课

热度 2已有 482 次阅读2018-11-18 22:32 |个人分类:地理科学方法论|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段义孚读书会;地方感

       夏朝安老师有感于时节,在玩了一把《木兰陂》的创新课程设计后,又玩了一节不落高中教材窠臼的课——《霜降》,只凭一个“玩”字就值得闲哥好好击节赞赏,但《霜降》对我们讲好“地方感”“季节转换”这些地理课堂常常列入闲谈的环节,提供了一个视角、一种思路,足可改善乡土地理的地理性体验,不仅可以将初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的“软”扯淡,变成“硬”训练,更可以为挖掘面向研学活动的乡土地理素材提供方法。正在琢磨评课的时候,贾益民老师在读书会推送了《恋地情结》周尚意先生的序言,重读一遍对当时不以为意的一个环节顿生兴趣,顺手作为评课的延伸。
一、《霜降》一课的地理性体验
      ●地理性体验要有地理联系,也就是地理的“理”。三个主题分别是秋燥、秋郁、秋养。每个主题其实都不是直接的地理特征——因为霜降导致秋燥;因为萧瑟导致秋雨;因为秋寒导致秋养。这是一个由物及(产)业再及人,地和人的脉络线索分明。
      ●地理性体验要有地理视角,这是一堂地理课最重要的灵魂大尺度的气候变迁,到中等尺度的生产方式,再到小尺度的个人养生。这是有别于其他学科对节气的解读,指向一种地理的智慧——善于从大尺度地理现象获得个人小尺度生活质量的提升。闲哥以为,一堂好的地理课应该有世界观的跳脱,尺度的转换,于此才能创造打通学生世界观的教育机会,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徜徉于各种视角,体验同样问题的不同情境,从而丰富地理现象,并为其注入有温度的能量,有厚度的体验。
      ●地理性体验最关键的要有人,作为学生个体的人,所有的课程都以此为归宿。综合起来,这种体验叫做——地方感。从秋燥到秋郁再到秋养,从环境到生存,再到养生。这里整体的地方感是以时间和空间,构成的时空域来解释人地关系的。这恰恰是地理包含人性的部分,是从人性的维度来设计的,是从人性和地理的关联来设计的。这种隐秘的部分很容易被我们忽视,那么通过教学活动把它揭示出来,这就是这一堂课的意义。

深耕乡土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孩子们向下伸展地方感根系的土壤。不是在乡土中找知识或者知识点,而是通过地理视角找到人和环境的联结、共鸣,寻求和谐之道。乡土地理的素材其实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从知识上来讲,习以为常的东西,这后面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这可以引导人们探究,探究完了之后,才会有对造化神奇的感叹,才会获得一种情绪的体验,才有可能在态度上对乡土有更新的更有高度的观点,也才有可能在价值观和世界观上获得更大的格局。在这个过程当中,知识就像我们一日三餐,知识始终是在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服务,知识是在为人性提供营养。滋养我们的人性,就能够提升地理的温度。所以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追求知识的正确,这只是一个方面,即使不正确,我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体验和收获也可以是积极的。

二、提升地理性体验的方法
●教知识到用知识的转变:约翰斯顿、单之蔷对地理知识体验性的说法(参考段义孚读书会相关文章)
●找到起点和归宿:什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参考段义孚读书会相关文章)
●是不是要有一定的范式?周尚意把人文地理学大师段义孚的“恋地情结变成了一个七个步骤的范式。尽管老段在《恋地情结》的前言中并没有这样的野心,作为“引进”新理论的周教授不能免俗,一定要提出一个“范式”让其传布,这本书的翻译者刘苏也是要以此安身立命,颇为热心引进,是不是想将自己变成唐三藏一样的人物?从教学的角度我提醒同行,“seek simplicity,and  distrust it”(追求简而不单),教育的智慧从来是“简而不单”的,简简单单的范式,逻辑分明却没有了智慧。对于入门者而言,范式还是有用的,用了好,再去深入阅读和体验,也是可以的路径。

第一步,将人作为个体,身体上所感知的世界。
第二步,作为个体,他们的心理模式对他们感知世界的影响。
第三步,作为个体,他所属的民族文化构建基础。
第四步,还是作为个体,其性别、健康状态、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对人感知世界结果的影响。
第五步,(作为个体的共性特征)了解地域之间文化交流和碰撞对世界感知的影响。
第六步,勾勒个人的恋地情结。对自然人工景观态度上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在身体层面,可能有珍惜生命与挑战身体极限这样的积极的价值观;在自然审美层面是开放的,创新的;在对地方的依附和依恋层面是有空间尺度层次的;
第七步,总结为个体阶段性的、形成性的世界观。
   
       既然这么好,是不是把老段的东西变成一本可以查阅的字典?所有素材不是手到擒来吗?可以试一试,不过老段自己有话说——

    如果需要对这个领域做一个整体的研究,有人会怂恿我们从这些不同的枝节中精挑细选然后出一本合集。当新的、迫切的兴趣产生的时候,这样的合集就会充斥于市场,可我们不知道这些兴趣到底是什么,它们将把我们引向何方。草率地赶出这样的合集就像吃大杂烩,弄不好会消化不良。最好是能由一个人来把这个大杂烩拣选一番,得出一个统一的观点。由于为大家公认的、提纲挈领性的概念实在太少,所以这种努力注定会失败的。不过它还是值得一试,因为如果不做,我们就不能发现这个领域在结构上的很多欠缺。

三、提升地理性体验的教学资源
       ……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我知道的夏朝安老师、许方林老师都在尝试,为未来地理实践力的教学储备“子弹”
       ……
       静候佳音——
      
潇湘如是闲  长沙清水塘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8-11-19 09:48
谈什么核心,做什么示范?与实打实的教学实践相比,真令人无语。深得段先生思想真谛的汤老师的评和小夏的课,令人一振。认真学习和反思吧。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8-11-19 21:27
摆脱以知识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依归,这条路有点长,对有一定教龄、曾经沧海的老师来讲,觉得只需要一个华丽的转身!
回复 李兴科 2018-11-20 14:50
“大尺度的气候变迁,到中等尺度的生产方式,再到小尺度的个人养生。”这个视角是相当高的。我们讲的课的目的不能仅有了世界观,人生观,还应当对于目前现在的生活观。这课是好课,可惜能上多久。面对世俗的功利,我们还需要砥砺前行。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8-11-20 18:53
李老师当年在重庆倡导行走嘉陵江的时候,新课程标准还没有出来呢!您看到了平芜尽处的春山,现在重庆的行者,已经多到你都想不到了,连我在长沙都去朝了一回圣。一种新的地理视角能够走多远?就让子弹飞吧!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19 03:36 , Processed in 0.0780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