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潇湘如是闲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76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群谈义孚之四十四 《热议:读的姿势?》

热度 1已有 354 次阅读2019-2-8 14:26 |个人分类:段义孚读书会|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人文主义地理学


群谈义孚之四十四  2019.2.8  《热议:读的姿势?》

贾益民:(转发论文)张家辉袁书琪2015:基于地理素养的地理学是教育。没有经过作者授权,只做了文字处理。
陈焜:我的想法——我有几个疑问:
1.地理学思想史是不是地理专业的必修课?
2.什么时候读《地理学思想史》比较合适?
3.新时代了怎么读地理学思想史比较合适?
4.没有读过地理学思想史的是否有必要补课?
第二个问题和杨明师兄看法一致,思想史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的归纳(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归纳,更何况是多种思想的汇聚),大四开设或以公开课形式可能较为合适。
由此反推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思想史是选修课(师兄,实际上现在我们有这门选修课了,不过没啥人选,没打开课)。
第三个问题实际也是第一个问题的延续,公开课+论文也许是较好的,公开课可以用作是整体逻辑与线索的梳理,论文也许可以作为聚焦与拓展(就如我们在此探讨段老,探讨人本主义地理学)。
第四个问题也许是可以为之吧。
汤:@yimin. jia 张家辉2015年的想法还是有眼光,发现地理学史的学习是挖掘学习资源提高素养…不简单!
汤:@福州陈焜 公开课模式能认同,比如陈国祥老师的《人的城市化》?
陈焜:不是,那个我一直认为是实践(还不是学习),我是指mooc之类的公开课。
汤:哦,一种网络公开课形式!
汤:@福州陈焜 对第四个问题你用的是“也许”,那不就是否定答案?
陈焜:因为我没有看到他的转化方式。
汤:王爱民?
陈焜:不,针对教学实践而言,也许更倾向杨清老师那种选修课,我一直认为选修课是一个很好的舞台,是地理视野的拓展渠道。但是这种方式是小众的,难以统一的,所以我用上了也许。
汤:【《性心理学》书影】把“性”换成“地理学史”或者“地理思维”“核心素养”……?
在当前文化的发展阶段里,我们的教育完全侧重在理智的一面,而教育家指认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或凡人所认为时髦的教学方法,也无非是一些开发智力的方法。不过性的冲动,尽管到现在还是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主要基础,是不易引进到智力开发的范围以内的。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教育制度里就根本没有性的位置。性既然是一个不合理性的现象,又如何挤得进去呢?我们的教育制度与古代及原始民族的启蒙制度可以说完全两样,启蒙的制度里有些很值得称赞的东西。就当时的情形而论,在这种制度里也已经应有尽有,而这些特点,我们当代的教育反而却拿不出来。易言之,这些古代的启蒙制度是完整的,是以囫囵的人格做对象的,我们到今天才算有一个“完人”、“成人”或“通人”的自觉也未始不是这种制度之赐。不过近代的教育却反而不足以言此,它的对象不是生命的全部,而是生命的一部分,特别是挣钱吃饭的那一 部分。
陈焜:有点意思
yimin. jia:我所受教育,使我局限于固有的认识论,其实问题核心还是是否需要思想史这门课?
潇湘如是闲:《地理学名家思想鉴赏》呢?@福州陈焜
陈焜浮生若梦:不知具体情况?师兄介绍一下?@浙江 杨明
刘权:《地理学名家思想鉴赏》中学开真的合适吗😊
潇湘如是闲:@yimin. jia 也就是明显没有学过这门课的大多数教师如何面对地理学史的问题?
陈焜浮生若梦:刘老师+1 这也是我的疑惑,所以想要看看具体的课程要求
yimin. jia:我对开选修课是双手赞成,但对开课前途是绝对悲观,更不用说地理学科了。反之,连高师开课都成问题,中学开课岂不更难?谁来开呢?
刘权:鉴赏力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的要求都是极高的,高于理解力
刘权:贾老师您的意思如果能开好是绝对意义重大的,但问题是开不好?
陈焜浮生若梦:是的,鉴赏吓到了我,不过也有可能是一种最高目标的体现,学生重在理解。
yimin. jia:或许是我对目前的教改的悲观之所在,好的想法只停留在口头上,根本落地不了。
yimin. jia:是开不了,做才能做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yimin. jia:我(们)发现了汤老师做个富矿,世界观价值观鉴赏,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高高在上的是形而上的科学主义。
yimin. jia:发现汤老师这个富矿,可以我没有那片作文做好。
yimin. jia:其实我建议大家学一学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前面汤老师发过一个图。(闲哥再次贴出)
潇湘如是闲:@yimin. jia 准确的说是段义孚这个富矿
yimin. jia:一样的,没有你的解读,段义孚及人文主义地理学,还在国外流传。
……
沪-周光明:多介绍一些著名地理学家的故事,具体事迹,重大贡献……这类具体生动的学科故事,则是多多益善。思想史一般是研究生阶段需要的课程,是一定专业高度后的需要。
潇湘如是闲:关键是,当下的教师需要吗?我们总把学习的重心放到“用”,为什么不能有“心”呢?
陈焜浮生若梦:不反对心,甚至鼓励心,可是心是自己的,用是大众的,如何平衡?
潇湘如是闲:@福州陈焜 不是有人说“无问东西”吗?
沪-周光明:@长沙汤江波 上次提到一条途径,从地理学家身上学习,比较靠谱。
沪-周光明:地理教师,如果能熟练了解1-2位著名地理学家的生平、经历、事迹、贡献,并渗透到日常教学,就已经能超乎寻常了。
沪-周光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话有适合这些问题的解答。
潇湘如是闲:重心在“用”的人会很累?重心在“我”的人不是也有无限可“用”的潜能?
浙江 杨明:浙师大张建珍教授写过一篇 地理学史应用于中学地理的论文。很接地气。大家可以百度哦
沪-周光明:@长沙汤江波 慢慢发现 “我”不够用了,自己就会去思想史里面寻觅。这是大部分人的成长经历吧。
潇湘如是闲:@沪-周光明 为什么不能早呢?什么机缘条件限制我们的“发现”?
沪-周光明:只能前面两个饼吃好了,思想史是第三个饼。
潇湘如是闲:@沪-周光明 前面两个饼?
福建莆田实验中学张露:周老师说的熟悉一两位地理学家的生平,贡献渗透到教学中,可以选一些地理学家的文选,要熟悉地理学家可以读一些传记
陈焜浮生若梦:周老师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沪-周光明:学地理,用地理;教地理,教好地理;最后才是教如何认识地理,领悟地理的本质
陈焜浮生若梦:突然想起周老师那本校本教材里就有相关内容【高兴】【兴奋】

闲哥短评:《万里任禅游》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也许可以回答我们的读的困惑—— 大多数时候科学理性不可能预测到所有的事情,特别是复杂的人和社会。在传统的西方思维中理性(reason)与良质(quality)分家了,而且相互对立,良质被迫屈居于理性之下。良质是那么种东西,等你想出来之后你就会发现方法都很简单,也只有在知道答案之后才会觉得简单。良质可能也表现为某些社会价值,它是人类用逻辑和分析技能无法把握的,当然也就无法测量。的确存在良质这一事物,但是当你试图对它进行定义时,情况就会变得非常困难,你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下定义是一个理性的、深思熟虑的过程,而真正的良质是无法定义的(也不是可以推理的) 闲哥的疑问则是: 地理这个学科,从理性的角度被否认之后的20年,挣扎着出现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就是地理学追求良质的开始。理性的不可靠,本着人文主义的观点,信什么?始终要落实到人。 您的观点呢?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9-2-8 19:55
我所受的教育告诉我,理论指导实践,习惯成自然,也许促使改变的只有换一个环境被迫入乡随俗。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9-2-8 22:22
geonet: 我所受的教育告诉我,理论指导实践,习惯成自然,也许促使改变的只有换一个环境被迫入乡随俗。
鲶鱼效应,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

鲶鱼,一种生性好动的淡水鱼类,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保证长途运输沙丁鱼成活的工具后,鲶鱼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视。

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的海鱼。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渔夫聪明地运用鲶鱼好动的作用来保证沙丁鱼活着,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回复 geonet 2019-2-9 14:02
潇湘如是闲: 鲶鱼效应,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

鲶鱼,一种生性好动的淡水鱼类,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 ...
那么现在的教育是否缺少鲶鱼?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9-2-9 16:22
geonet: 那么现在的教育是否缺少鲶鱼?
也许我们就是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5 19:13 , Processed in 0.11855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