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杨春燕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82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比较分析 ——基于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热度 1已有 1303 次阅读2019-3-21 17:25 |个人分类:课程标准|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20181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其中地理四大核心素养是基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炼与升华,其内涵、具体表现、素养分析如下表:

素养名称

内涵

具体表现

素养分析

 

 

 

人地协调观

 

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正确的价值观。

1、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

2、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能够对现实人地关系问题分析评价,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

 

 

“地”对“人”、

“人”对“地”、

评价“人地关系”问题

 

 

 

综合思维

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3、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地方或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人地关系的问题。

 

 

要素综合、

时空综合、

地方综合。

 

 

 

区域认知

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

2、能够正确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

3、能够正确解释、评析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失。

 

区位论—区位要素、优势;

空间结构理论—布局、结构;

区域分析预测—系统、规划、模型。

 

 

 

 

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能够使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

能够与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

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问题意识

问题解决意识

合作意识  

独立能力、

使用工具

反思、勇气

 

新课标相对于之前的实验稿主要体现一下特点:提供“宽而浅”的必修课程内容;贴合当今社会热点;强化国家安全教育;加强海洋意识教育。下面对新课标中的内容标准进行分析。

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比较——相同点

1课程设置的背景、目的相同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依据课程基本理念的描述可知,课程将更加聚焦于学生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并由此构建相应的地理课程、学习方式和评价体系,使得课程的实施理念更加符合教育规律、与时俱进。通过课程的学习,有效帮助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质和精神境界,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因此新课标所设的相关地理课程(含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都是基于同一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在统一的设计依据下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2内容具有相似性

此次新课标首次构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级不同课程类型(见下表),其中地理1侧重自然地理,地理2侧重人文地理;选择性必修包括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因此必修及选择性必修课程都含有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关知识,都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贯穿课程始终。

 

不同点

必修课与选择性必修课程分别应对学业水平考试、高考等级考试,体现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和差异性,因此,必修课程是地理基础,是地理课程“经典之作”,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宽而浅,不追求系统性,加强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要求,它面向全体学生学习,对接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择性必修是必修课程的延伸和拓展,是地理课程的“亮点”,与必修课程衔接好,相对增强系统性,更多地展现案例式、主题式学习的要求,其只针对选择地理课程作为高考科目的学生,对接地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具体情况如下:

  

地理1课程内容                    选择性必修1课程内容

从地理1及选择性必修1的课程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理1以自然地理为基础,适当融入地球科学其他内容;选择性必修1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基础,突出自然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我们可以发现选择性地理1是对必修1的加深,使这两个模块形成“T”字形结构。

   

               地理2课程内容                    选择性必修2课程内容

地理2以人文地理为基础,适当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方面的内容,而选择性必修2不局限于人文地理或自然地理,它包括区域发展,围绕人地协调,突出不同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因此选择性必修2是对必修2及必修1的拓展,运用人文、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对区域发展案例进行分析。

 

选择性必修3课程内容

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作为新增加的模块,从资源、环境的角度落实国家安全教育,表明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此模块需要运用必修与选择性必修1和2的自然、人文地理知识,分析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学生通过对本模块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增加学生对环境、资源、区域发展不平衡、国家安全意识,提高关爱社会和家国情怀;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必修课程的难度和广度,同时增加选修课的难度,对选择性必修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1内容要求对比

必修课程涉及地理知识具有全面性和基础性的特点,选择性必修则更加细化与深入。具体表现如下:

 必修1与选择性必修1比较

内容

地理1

选择性必修课程1

 

 

 

地球

宇宙环境与地球运动

 

 

 

 

3条

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条

1.1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1.2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地球的演化过程

1.3运用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自然

要素

 

地貌

 

 

 

 

 

 

 

 

 

 

 

7条

1.4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6条

1.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大气

 

1.5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的原理, 并解释相关现象。

1.4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1.5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8运用图表,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6绘制示意图,解释陆地水体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1.7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8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壤

1.9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植被

1.10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

1条

1.10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条

1.9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灾害

1条

1.1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基本措施。

 

 

地理信息技术

1条

1.1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理1与选择性必修1关联度较大,但具有以下特点:

从课程内容要求的数量来看,地理1一共12条,选必1涵盖9条;从涉及内容来看,二者都包括了“地球”、“自然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知识,但地理1相对还增加了“地球的演化过程”、“自然要素”中的“土壤和植被”、“自然灾害”及“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现在日益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灾害,对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将地理信息技术学习提到自然知识基础课程中,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的地理素养要求正在不断提高。

必修1仅仅涉及自然相关知识的理论知识,选必1则进一步升华和贴近现实生活;如“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涉及现有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第二小标题的内容,第一标题“相互联系的水体”则在选必1中“1.6绘制示意图,解释陆地水体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另外选择性必修1有关要求在土壤与植被中没有明确指出,自然要素之间关系主要体现在自然要素形成和变化过程的学习中,《地理 1》虽然以认识地球本体和人的自然环境为主,但仍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协调的关系。

 必修2与选择性必修2比较

内容

必修二

选择性必修二

人口

1条

2.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聚落

 

 

2条

 

2.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2.4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4条

2.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2.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2.3以某大城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2.5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文化

1条

2.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产业

2条

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2.6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条

2.4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2.7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战略和发展

 

 

 

 

 

4条

2.7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 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8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2.9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2.10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协调人地 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3条

2.6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2.8 以某流域为例,索命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2.9结合“一带一路”建议,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地理信息技术

 

1条

2.11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人文地理的问题。

 

 

必修2和选必2同样具有关联度,差异如下:

1、从课程内容要求的数量来看,地理2包括了11条,选必2涵盖9条;从涉及内容来看,二者都包括了“聚落”、“产业”和“战略和发展”知识,但地理2相对还增加了“人口”、“文化”、“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再次提出,可见地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相对于之前的课标来说,必修2新增的“战略与发展”则表明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以地理人的角度分析、科学看待国家战略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2、必修2和必修1具有同样的知识地位,仅仅涉及人文相关知识的理论知识,选必2则主要以现实生活中具体典型的案例来阐释相关知识;如“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中仅仅将工农服务业三大产业进行认识或对比,而在在选必2中“2.4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则将三大产业放在同一特定的情境中,使得所学理论落地深化。

 选择性必修3

选择性必修3

3.1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2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3.3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3.4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5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对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3.6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3.7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3.8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从内容数量上来说,选择性1必修3包含了8条内容,数量上少于前面所提的必修及选必课程,但从内容上看,选择性必修3整体以资源为主,内容难度也较前面具有深层次的拔高,这符合现实地理课堂实际,选择性必修3的开课时间较晚,学生对于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及相应的方法已大概掌握,如何做到能力的提高、核心素养进一步深层次的落实,需要选必3作为桥梁及纽带。

总的来说,从各级内容要求上看,新课标的落实主要是基于不用的情境展开,必修课程相对来说是一些结构良好的情境,而选择性必修课程则是相对结构不好的情境,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当地及典型地区设计开放式的情境。同时,从新课标内容要求中我们也能看出地理四大核心素养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糅合在一起进行的。

2行为动词的比较

新课标的内容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课标数量及涵盖的知识中,具体课标的实施(具体教学目标)与达成需要对课标目标中行为动词的不断解析。

 

必修课程

选择性必修课程

 

地理1

地理2

选择性必修1

选择性必修2

选择性必修3

行为动词

运用、结合、描述、说明、解释、了解、归纳、识别

运用、结合、说明、解释、比较、分析、绘制

必修课程中所用的行为动词主要有 8个:运用、结合、描述、解释、识别、说明、了解和归纳,选择性必修课程涉及的行为动词有7个:运用、结合、说明、解释、比较、分析、绘制。二者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都采用“运用图表、资料或者示意图/结合实例......说明/解释”;不同的地方表现在:地理1所涉及学生要求停留在“识别”和“归纳”“说明”阶段,选择性必修则需要学生达到“分析”“比较”等较高一级能力需求层次。由此可以进一步看出选择性必修是必修课程的升华和提高。

新课标改革给我们带俩了新的挑战,希望继续学习更快融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椰苗160 2019-4-4 09:21
定量与定性分析,比较透彻,利用表格比较,一目了然!作为博文,可以更简洁些,如果文章太长,可以分两次发,如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比较分析(一)(二)
回复 杨春燕 2019-4-7 14:49
椰苗160: 定量与定性分析,比较透彻,利用表格比较,一目了然!作为博文,可以更简洁些,如果文章太长,可以分两次发,如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比较分析(一)(二)
谢谢老师,发了之后发现图片内容上传没有成功,内容确实太多,缺乏重点,下次发的时候我多多考虑。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9 07:41 , Processed in 0.0623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