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69|回复: 1

[探索频道] 燕山大讲堂174期实录 朱幼棣 城市与河流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7 09: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view.news.qq.com/ysdjt.htm

思享:讲堂174期实录 朱幼棣 城市与河流的关系
http://view.news.qq.com/zt2012/jiangtang1/index.htm
讲堂174期实录 朱幼棣 城市与河流的关系 2012年09月04日0

朱幼棣(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前司长)
燕山大讲堂174期 城市与河流的关系
嘉宾:朱幼棣(报告文学作家,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前司长)
【要点1】城市的地表水跟污水应该是两个系统,如果把城市地表水统统以下水道解决,不管下水道的直径做得多么粗,完全容纳整个城市的地表水是不可能的。
【要点2】世界各国大国的首都,北京可能是唯一没有河流的首都。美国首都华盛顿有很美丽的河,英国伦敦有泰晤士河,法国巴黎有塞纳河,莫斯科有莫斯科河,印度新德里有恒河,中国的北京没有一条河。
【要点3】北京7·21大水时,雨下得最大是北京故宫和北海附近,但这个地方没有造成大水灾害,为什么?因为这个地方有一部分湖泊和河流在那儿。在元朝我们的祖先有魄力、气概能够把低洼地区河流、湖泊包容在城市里,那个时候治理了北京的水系,修了现在的中南海、北海、玉渊潭包括后海。
【要点4】北京的湖泊没有减少,北京的水面没有减少,北京的水都跑到上流水库里,跑到官厅水库、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城里人看不到了。
【要点5】人类的科学虽然到21世纪有很大的发展,但我们对河流、对自然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主 办: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承 办:腾讯燕山大讲堂
时 间:2012年8月24日(周五)19:00-21:00
地 点:腾讯希格玛大厦B1小剧场
欢迎点击进入:燕山大讲堂首页
                  heliuyuchengshi
“城市的地表水跟污水应该是两个系统”
朱幼棣:各位网友、各位朋友晚上好!今天晚上燕山大讲堂让我跟大家讲讲“城市与河流的关系”,我想从北京7·21大雨所造成的水灾开始讲,这场大雨给北京造成很深刻印象,而且在世界面前暴露了北京城的很多不足。7月21日我正在西安讲课,后我上太白山,那里也在下雨。这次这场大雨的整个雨带横贯整个华北地区,7月22日我坐飞机回到北京看到阳光灿烂,地面上一点水都没有,我很怀疑怎么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和这么大的水灾。接着看到很多人讨论在水灾发生的地区,下线是立交桥,北京几座桥下面的桥洞淹了,是61年未遇的大雨。我认为60年一遇、百年一遇等不应该造成北京大水灾的理由,61年一遇无非是讲24小时以内的降雨量,如果按照24小时的降雨量,也可以1个小时降雨量、12个小时的降雨量,我认为这不是理由。如果是61年一遇,比它大的应该是1951年,根据我翻检的历史资料1951年的降雨量比今年北京的降雨要大,在我的记忆中也没有给北京造成那么大水灾,而这次死了几十个人,1951年没有。后来我想为什么在1951年没有,过了61年,比1951年的降雨量还要小,结果死了那么多人?有人说是立交桥的设计是按照五年遇、三年一遇甚至十年一遇的大雨所设计的,有人说下水道网络怎么样,这些都是对的,都是工程上的反思。
但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什么?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城市的水系在北京半个多世纪发展过程中受到严重破坏。为什么在1951年同样的大水并没有造成严重的灾难?或者严重的后果?在1951年,北京城市水系基本上其是完整的,北京淹的地方顶多是城南龙须沟一带一些低洼的地方进了水,但整个北京市并没有出现大的水灾。
记得前几年北京流行着一首歌《北京的桥》,从卢沟桥开始说,说到金水桥,这首歌唱到最后全是立交桥,全是旱桥,这些桥不是架在河流上面。而这恰恰说明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北京市整个水系受到严重破坏。对一个城市来说,城市水系并不能完全的用下水道来替代。下水道或者污水管是排水系统,城市的水系应该主要由河流和湖泊组成。城市的地表水跟污水应该是两个系统,如果把城市地表水统统以下水道解决,不管下水道的直径或者下水道做得多么粗,但完全容纳整个城市的地表水是不可能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工业化进展很快,很多地方城市污水没有处理好,结果河流发黑发臭受到严重污染。采用的方法是把河流填平,铺设下水管道。所以一旦下雨,不单是北京,南京在前几年下一场大雨造成城市水淹,接着是武汉,现在轮到北京。所以一场大雨到城里去看海,不但是北京,武汉等很多城市都出现这个情况。由此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地从城市的水系开始反思,我们的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城市形成,人类一直跟河流相伴。过去说城市建设跟风水有关系,这是古代人的智慧,古代人的科学,当然有迷信的色彩,不过也有很多合理成分,这跟环境、水生态、市有关,所以都认为上风上水是好的,水从哪儿进入,从哪儿流出去。
“北京为什么没有河?”
朱幼棣:现在的北京没有一条河流,世界各国大国的首都,北京可能是唯一没有河流的首都。美国首都华盛顿有很美丽的河,英国伦敦有泰晤士河,法国巴黎有塞纳河,莫斯科有莫斯科河,印度新德里有恒河,可中国的北京没有一条河。前一段日子我看到报纸上正在介绍北京河的治理,准备花170亿元把永定河打造成景观河,永定河断流二、三十年。北京原来是有河的,北京的母亲河是潮河、白河和永定河,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古河道的冲积扇上,北京是一个冲积扇的城市。永定河一直是一条宽阔的河流,有人叫无定河(常常洪水泛滥),从康熙年代经过治理,治理成一个希望能够安静下来的河流,由此改名叫做永定河。
但永定河为什么会出现断流,北京究竟是否严重缺水?从降雨量来说,北京跟法国首都巴黎、德国首都柏林同处一个年降雨量600毫米—700多毫米之间,北京跟德国柏林、法国巴黎差不多,并不十分缺水。根据前三十年的降雨量的统计,北京年平均降雨量还有700多毫米,据说现在减少一些,但还有600毫米。
北京一年工农业生产需要多少水?需要40多亿立方米。就北京本地解决这么多水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算上永定河和潮白河的径流量来说北京并不缺水,光是永定河在北京地区以上的面积就是4万多平方公里,远远超过一个台湾省的面积,有那么的流域永定河流到北京,应该是有水的。
潮白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流到北京也应该是有水的。但一 直以来我们把洪水当成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现在也是,说黄河泄洪,哪个地方的河流又怎么样,电视台专门找水深的地方来拍,好像中国到处洪水泛滥,好像还是一万年以前的洪水时代一样,造成一种误导,好像洪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实华北平原、华北地区干旱缺水是我们矛盾的一个主要方面。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水库是官厅水库(北京怀柔地区),为什么叫做官厅?因为永定河上游出了北京城区以后,经过居庸关和燕山山脉的峡谷后,明朝时在永定河进入峡谷的口上设了一个水文观测站,这个水文观测站是明朝政府官方举办的,当地老百姓称它为叫官厅。后来那里的村民沿用水文观测站的名字叫官厅,解放后第一个大兴的水库就是在那个地方地方开始兴建,1951年开始建设,1954年建好,当时的库容是20多亿立方米。现在准备南水北调,往北京调多少水?计划一年调水10亿立方米。我们搞了一个官厅水库的库容是20亿立方米,应该大大足够防止永定河洪水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都足够了,而且这个库容经过兴修水利高潮,由永定河开始以后在全国发动起来,结果永定河上游、下游全国各条河流开始兴修水库,但我们对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缺少统筹的安排和考虑,永定河既然建了那么大水库,可在上游接着兴建了500多个水库。
官厅水库自建成那年开始,几乎没有蓄满过水。其中一个最大的水库是在永定河的上游(桑干河的上游),桑干河是永定河最大一条支流,在桑干河的大同境内修建了册田水库,这条水库也非常大,控制了永定河官厅以上流域面积的40%。自从册田水库建了以后,张家口那个地方又建了一个大水库,永定河几乎没有蓄满过水,一年就几亿立方米的水。可这么大的水库在80年代就不够,这个库容应该进一步扩大。所以80年代经过一次扩容,把官厅水库的扩容扩大到40多亿立方米的水。可这么大的库容一年蓄水只有几亿立方米,只有6%蓄藏着水,也就是说修了一个大大的盆子,里面只乘了小碗水,这造成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极大浪费。
现在报道里经常出现的是“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如果是为了“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去建一个超大水库是毫无价值的,因为水库的寿命一般来说只有五、六十年,后要大修,为了“千年一遇”,寿命达不到千年寿命,概率很小。而且因水库无水量大大减少,北京永定河处于长期断流的状态,使北京市地下水得不到补充。现在北京一年需要40多亿的水,2/3靠地方水,密云水库(建在潮河与白河上)和其它水库向北京提供的水也就是1/3。原来建密云水库准备同时提供给北京和天津,现在天津不能保了,天津就自己搞了一个基金工程,再也不用密云水库的水,当时的计划是密云水库的水保北京,也保天津,结果保北京也不够。由于2/3用了北京地下水,北京地下水大幅度下降,从中国刚刚解放的几米降到现在二十多米深的地下水,使北京地下水大大减少,而北京也就成为一个极度干旱的城市,现在情况依然如此。
我想如果北京的河流不恢复,哪怕恢复最低的生态流量,北京的几条主要河流,如果继续常年断流下去,那北京的水问题永远没法解决,这是我讲的第一部分。
                  3
100多万年前泥河湾古人类遗址考古现场
“人类傍水而居”
朱幼棣:第二部分,我讲讲河流和人类、北京城的关系。
人类的文明、我们的祖先是沿着河流走来的,我们古老的文明是沿着河流发展起来的。北京中华世纪坛第一个浮雕刻的是河姆渡古城遗址,河姆渡古城遗址在桑干河边上。大家都知道北京有猿人跟山顶洞人,北京猿人在40万-50万年以前,山顶洞人在3万年以前。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同一个母亲,起源于非洲大陆国,然后根据非洲那一个共同的母亲,什么时候到了中东,什么到了巴勒斯坦,什么时候以色列,什么时候到了亚洲,什么到了欧洲,根据他们的分析画出了一个图谱。这是世界古人类的说法,一部分得到了现在科学的证明。
如果整个地球人类起源于一个共同母亲,那我们的教科书都要有所改变,要重新写。起源于非洲大陆国是一个起源说,另外我们还要认为多个地方在同一时期同时起源,我们在北京市泥河湾找到100多万以前的古人类遗址(在桑干河边上),上世纪初法国传教士在天津登陆以后到了桑干河上泥河湾的小村子里建了一个教堂,神父很热爱科学,他同时也爱自然科学,进行了古人类的考察,会同了天津的神父和考古学家对泥河湾进行了深入考察。可泥河湾在我国国内不是很出名。这个论文在国外发表以后,引起世界轰动。泥河湾的地质层面非常轰动、非常著名,但国内影响很少。解放后特别是进入七、八十年代后重新进行发掘与考证,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遗址,这个浮雕现在放在中华世纪坛的第一个浮雕上。应该说他是北京市猿人的祖先。北京猿人的祖先有古代大象活动的遗迹,有古人类一起吃饭和狩猎的地方。由于泥河湾遗址的发现使中国古人类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序列。
从这方面来说也证明了北方的河流养育了我们的祖先。现在那个地方已经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搞了非常好的保护东西在那里。但某年冬天我到泥河湾去考察时发现桑干河已经完全干涸,如果泥河湾有古人的遗址,那泥河湾和东非大裂谷一样环境很优越,现在到那个地方,村子很萧瑟,老百姓很贫困,而且桑干河已经完全断流。一般地说,古人类是聚集而居的,特别是是在河岸生活居住,人类最了解河流,人类选择的地方都在河流附近,因为那时候有很多野兽要到河里饮水,狩猎比较容易;另外种植和采植在河流地区更丰富,我们的祖先比我们更了解河,当然也绝不会把房子建在河滩上。人类从山谷沿着河流走到山前地带,然后走到平原,这个过程从河流也能看出祖先从游牧文明到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人类问题。中国可以讲得更远一点,中国文明的一个诞生和形成的过程。大概是在一万多年以前,第四纪冰河冰期已经结束,中国是11000年——12000年之间,那是我们的洪水时代。在第四纪冰期很盛时,青藏高原都是冰雪,完整的大冰盖覆盖整个青藏高原。后冰期突然结束,天气暖和,大地开满了鲜花,青藏高原的附近最适宜居住。在五、六千年时,旧石器时代的文明已经开始发展起来。四川汶川地震讲到汶川好像是传说中的大禹故乡,这时候中华民族的祖先开始沿着青藏高原东部走到甘肃东部,就是陇东高原,陇东高原是一个特殊的地方,长江的主要支流赣水跟黄河的主要支流渭水都在陇东高原发源。所以甘肃天水这一带,陇东高原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那时候中华祖先的两个部族分别沿着汉水、渭河走向黄河和长江的中下游,然后形成了中国最发达的文明:沿着汉水走到了长江中游武汉一带,形成了楚文化;走向渭河下游形成了秦国,这是跟河流有关的文明发展的方向。
到我们民族走向汉水时,有一个汉中的地方,叫做“天上有银河,地下有汉水”,叫做银汉。秦朝以后的第一个帝国是汉朝,发源于汉中,由于跟汉水有关,所以中国的主要民族是汉族,汉族、汉朝、大汉民族都发源于汉水这一带,所以跟汉水密切相关。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就在汉水的中游叫做丹江的地方,丹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一个起点,因为在丹江修了丹江水库而掩埋了楚国最早的首都(在汉江水库下)。这两天电视里不断播报武当山的遇真宫因为丹江口水库要加高大坝,武当山的古迹要被淹,遇真宫采取抬高、保护的措施。实际上修丹江口水库淹没了大量的文物,甚至丹江口水库下面楚国最早的首都,因为丹江口水库因枯水季节露了出来,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文物,这些都是无价之宝。而丹江口移民也是我国移民沉痛的一页。60年代开始移民,很多人迁到青海,由于移民没有安置好,接着三年大饥荒困难时期,很多人死在青海,他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北京不能承受之重——南水北调之困”
朱幼棣:现在可以讲讲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基本上是成立的,但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水还没有调到北京,调水的成本很高。为了南水北调工程,专门成立一个南水基金,为了筹集这个资金,就用几毛钱付在水价里,当然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同样也是一个很差的办法。为什么?一年为了筹集几十亿南水北调的基金,把基金筹集的资金付在现在的水价上,我并没有喝南水北调的水,但我要为南水北调的水付出代价。这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施工队来说,跟高速公路收费一样,收费时间越长越好,水什么时候能调多少水,不管效益、效率,不管工程的时间,只要用这个名义筹集资金,时间越长收益就越多。
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同时也是一个不是太好的政策,影响了调水的效率和调水的效益。从现在来看,调水工程跟年计划相差还是很大的,当时年计划年调入120亿立方米,因为汉江的年均流量是200亿立方米,能够把120亿水调到北方,后来说只能能够调到100亿,后又开始减少说只能调到80亿立方米,调到北京只有10亿立方米,不到1/8。但用北京的名义来做这么大的工程,使北京有不能承受之重,在全国人民里造成不大好的影响:为了保北京。
实际上北京还没有喝到10亿立方米的水,但这10亿立方米的水非要从丹江口去调吗?实际也没问题,丹江口调水要穿过长江、黄河、河北的很多湖泊河流,如果应急从黄河调水也是可以的。另外花了那么多的代价去调水,应该核算一下,调至北京每一立方米是多少钱,7块钱、8块钱、10块钱,如果是这些钱,海水淡化也就是6、7块钱,而海水淡化已经完全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调来的水还达不到这个标准。究竟北京的水源问题怎么解决需要通盘的考虑,华北地区80%以上是农业用水(主要种小麦和种玉米粮食作物),如果调整农业结构能够节省下来大量的水。调整农业结构,我们给农民一定的补助,可以节约大量的农业用水,能够满足我们城市用水的需要。
同时把南水北调的调水成本公开,给群众以选择的余地,是海水淡化、节约水还是用南水北调调来的水,给大家一个选择的余地。如果长期把不明不白的调水基金付在水价上,水还没有调来,就像高速公路一样,高速公路开始收费但路还没有通,这个做法值得商榷。但南水北调还有东线工程、西线工程,西线工程基本上不能成立,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前几年出过一书,影响比较大,说《西藏之水救中国》,我觉得这是不能成立的。长距离的调水应该有距离限制和效率、效益成本的约束,不可能无休止的跨流域、长距离的调水。现在有一种税法汉江没有水到长江三峡去调,长江三峡没有水去哪儿调?到珠江去调吗?这种跨流域、长距离的调水应该有所制约,尽量想方设法恢复原有的河流生态,以恢复河流的生命和生态保证城市工业、农业和居民的用水。
                  4
圆明园残存的水系
“北京其实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城市”
朱幼棣:下面重点讲讲北京城。先讲讲北京城的规划和设计,北京城是一个非常好的城市,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城市。从燕都开始,燕国的首都一个上都一个下都,下都在现在河北易水边上,就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古人对河流非常懂。易水当时是通航、有船来往的城市。燕都在北京现在城市偏西南的地区,在莲花池附近,北宋和辽时期北京城的中心在现在的莲花池附近。
莲花池是一个很大的湖,当时是金朝首都皇宫的所在。莲花池原来是一个永定河的古河道形成的挖地,古人很智慧,利用原有的低洼地区挖出一个大湖,金朝的宫殿建在湖的周围,湖能起大排水和蓄水的作用。金朝末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几次对北京城进行了掠夺和焚烧。等到元朝建立者忽必烈开始真正考虑到要统治中国的内地问题,当时他在元上都(现在内蒙古正蓝旗金莲川一带),忽必烈搞了一个“金莲川幕府”,在元上都金莲川地召集了很多内地的有志之士来商量怎么来统治、治理,就讲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准备在中国内地建一个元朝政权。
当时请的很多人中一个人叫刘秉忠,他是河北邢台人,一个精通儒释道的人物,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是刘秉忠的学生,我很奇怪古代那些大师级人物不单懂得儒释道,还懂得科学、天文、地理。后来忽必烈占领北京以后,考虑到重新建设规划建设一个北京城,可当时莲花池那个地方破坏得太厉害,烧了很多房子,房子废墟清扫起来不大容易。结果根据刘秉忠的意见,把元大都的中心往东北方向偏移了一部分。在元朝我们的祖先有魄力、气概能够把低洼地区河流、湖泊包容在城市里,那个时候治理了北京的水系,修了现在的中南海、北海、玉渊潭包括后海一带也是利用原来的古河道修建了湖泊和一部分宫殿。
当然设计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郭守敬。郭守敬引来西山的水沟通了大运河,使大运河的船舶能够直接沿着运河直接上来进到北京的积水潭,在积水潭附近建了很多大码头,所以运货、运粮的船都停在现在北京积水潭附近(过去大运河只能到北京城的通州附近)。他为了解决北京市水源不足的问题,从北京西山、玉泉山运来水解决运河水源问题。古人有很大的气魄,不像现在搞一个城市规划和设计,先搞一个行政中心,前面建一个文化广场、大草坪,以行政中心为主。古人不是这样,而是将河流、生态、湖泊统筹考虑到里面。北京城的水系很完整。古代的天文学家,大师级人物不但懂得天文,还懂得地理、治理河水、利用河水。
郭守敬另外一个著名工程是修建宁夏的灌区,元朝跟西夏的战争里,宁夏的灌区受到严重破坏,灌区的修复工程由郭守敬牵头。郭守敬不但是天文学家、水利学家,还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制作了很多观测天文和水利的仪器。上阶段讨论比较多的是南海诸岛,最后一个大地观察点就设在南海诸岛,根据当时提供的数字来计算,南海上面的观察点有两种可能,一种在黄岩岛,一种在西沙群岛,西沙群岛离大陆近一点,但从经纬度来说靠近黄岩岛。现在的我们,行政行业分割得很厉害,管水利不管气象,管气象不管水利,管水利不管城建。实际上综合学科,大师级的人物都需要有一些跨学科的科学上的领军人物,而且对自然要有一种敬畏的心理,过去城市的建设,比如北京城的建设都是由忽必烈亲自来定的,现在交给市规划委员会、规划机构,这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毕竟北京是一个首都。
“昆明湖的建设非常科学,为我们提供一个样本”
朱幼棣:北京从元朝开始就形成完整的水系,水系到清朝有进一步修复与发展。北京有一个圆明园,圆明园有一个大湖,这个大湖是乾隆皇帝主持设计的,它既是北京的水源地,同时又是防洪排涝调节性湖泊。原来北京颐和园附近也有一个湖,但面积只有现在的1/4。皇帝会享受,虽然是他的家天下但遇到重大工程还要听人家的意见,而那时候的康乾时代也是一个开放、开明的时代,最高当局也听各专家的意见,也不敢一个人说了算。后来找一些专家来问想建一个园林怎么办?专家说建园林老百姓会骂你。后来有人建议,北京西面有很多水,海淀地区有很多低洼地,把昆明湖重新进行治理,昆明湖的东边垫高两米,把清淤河挖出来的水变成山渐变成山,就是现在圆明园的万寿山。
昆明湖的建设非常科学,昆明湖成了北京清朝一百多年的水源地,把从玉泉山、西山来的水蓄起来,东边修的坝修高2米,使这个湖面扩大了4倍,蓄了大量的水。在东边可以自由种水稻,同时在昆明湖的西北面搞了一个出口,碰到北京大水时,把西山的洪水通过昆明湖的调解后引到潮白河里,不让洪水进入到北京城里。从昆明来讲,既然有水库、水源和风景旅游多种功能,又美化了城市环境,最主要的是昆明湖给了我们非常好的一个样本,比现在很多水源地保护强得多,既不妨碍旅游、不妨碍种庄稼,同时又成了北京水源和风景名声的地方。
当然随着北京人口的增加,特别是解放后地下水位的下降,抽了很多地方水。过去地下水的利用受到工程条件的限制,打十多米的井比较困难,现在动不动打四、五十年甚至上百米都没有问题,地下水下降得很厉害,同时由于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昆明湖水量不够,所以慢慢退出了自己的功能。而且由于水位的下降,包括西山、玉泉山原来有很多水,可现在大部分不能流。所以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怎么能够考虑到水系问题、生态环境的问题,这是我们建设的一个大课题,并不单单是下水道和排水、积水的问题。这次北京7·21大水时,雨大得最大是北京故宫和北海附近,但这个地方没有造成大水灾害,为什么?因为这个地方有一部分湖泊和河流在那儿,北京雨下得最大的地方并没有形成大水灾。为什么这次死了70多个人?长期以来我们对洪水的认识远远不够,我们的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城市道路的建设都没有考虑到可能会有洪水,这是一个方面。
                  5
  

1963年垮坝后重建的东川口水库
“海河干涸——天津为什么会缺水?”
朱幼棣:下面讲讲半个世纪以来整个海河流域发生的巨大变化。根治海河的开始是在1963年,1963年8月海河流域发生一场暴雨(8月3日-10日左右,从南向北下了一场大雨),死了好几千人,灾情非常大。灾情非常大有多种原因,一个主要原因是大量水库的溃决,水库的溃决跟大跃进修的水利工程设施差有关系,那时候海河流域修了上千个水坝。当时在邢台附近修了一个著名水库,叫做东川口水库,因为大跃进请了苏联专家在一个峡谷上面装了多吨炸药,炸药起爆以后,山倒后把河流堵了,用一炮就建成了大水库,这个水库有点象现在地震的堰塞湖。一到下暴雨这个水坝就溃决,把下面的整个村庄摧毁,但这个消息当时并没有见报。
现在很多地方说水灾造成的损失比较大,是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大水才造成那么大的损失,同时给防洪也带来问题,大量水库和堤坝的溃决,尤其是在1963年遇到了那么大的灾害,又在北京市附近,那个时候中央非常重视。但由于我们缺少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几乎把海河流域的洪水当成华北平原的主要矛盾进行治理。这时候比较明智比较睿智的比较聪明的是陈永贵,一场大雨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水库、旱地、平原地区造成的损失不一样,1963年开始根治海河同时冒出一个“农业学大寨”。因为1963年的大雨,大寨有些摇动,陈永贵觉得水浇透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大寨都是旱地,并不是水浇地,8月初下大雨但扶持庄稼时间还来得及,所以那年他创造了一个丰收年,这个典型推向全国,这跟1963年的大水有关。
可之后的几十年,一直把中国北方海河流域的洪水问题当成矛盾的主要方面,每年冬天,每个县都要组织一个农工团对海河进行不间断的治理,当时的口号是“洪水不出山”,从1963年开始一直到1988年左右,连续奋斗了十五、六年,每个县都组织一个民工团,县里面的主要领导,每个公社、每个乡都成立一个民工营,连续不间断的奋斗几十年,奋斗几十年,海河流域的河流都断流了,这时候天津没有水了。海河九条下游集中在天津出口,天津应该是一个河港,天津解放桥是法国人设计的,据说天津的解放桥设计师跟设计埃菲尔铁塔是同一个设计师,有大船通过时天津解放桥能够打开。
海河斗争胜利后,海河所有河都没有水,天津的海河也不能够通航,为了解决咸潮倾落的问题,海河的河口上修了一个闸,泰晤士河也有一个闸,泰晤士河的闸跟中国不一样,泰晤士河的闸能开能关,当上面水冲下来时闸自动开,当海水涨上来闸自动关。我们天津的闸跟桥一样,整个南端的海河黄金水道不再也不能通航,海河的水流量跟黄埔江不相上下,应该是一条适于通航的河流,从此天津城区远离了海洋,在塘沽那个地方建了一个新港,可距天津有40公里,由此天津成了一个内陆化的沿海城市,直到本世纪以后,在天津新区的开发和建设,才使天津向海边走进一步。海河不能通航,海河通航能力的消失对天津影响极大,从此天津成了一个缺水城市,天津的水应该很丰富,为海河九条支流的下游居然成为一个缺水的城市,不可理解。
从现在来看,对海河的治理,对北方很多河流的治理,都需要反思。去年冬天我沿着河流从北往南走,没有看到一条河有河水。有的人说有啊,拒马河还有水,那个河还能自然的流淌。这个自然流淌的河,这次发洪水时少年夏令营在河滩上,人算不如天算,河滩上的夏令营遇上大水造成一些人的遇难、罹难。人类的科学虽然到21世纪有很大的发展,但我们对河流、对自然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我们对河流、对自然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朱幼棣:现在我讲讲北京水资源的变化。现在经常用的语言是“人均水资源”,我们世界上的多少多少,1/4或者几分之一。如果我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如果北京人均水资源能够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那北京是汪洋大海。广东省在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几分之一,广东也没有达到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平均水平,可广东到处都是水,如果真正达到世界频率水资源,广东省就是一片汪洋。
北京有2000万人口,拥有世界平均水资源量的话,北京到处都是水,所以这个算法并不科学。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在中国西北,中国西北是人均水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人均计算不合理。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从自己的地方认识,怎么认识脚下的河流,怎么居住的城市,怎么认识自然环境然后解决这系列问题。有人说北京湖泊到底到哪儿去了?北京的湖泊没有减少,北京的水面没有减少,主要是北京的水面都跑到上流水库里,跑到官厅水库、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城里人看不到罢了,光永定河流域就有700多个水库,把这些水都拦在山里,而且在峡谷上还修了一个钢筋水泥大坝,叫防汛大坝,水一点都流不出来,而且山里没有办法浇地,很少能灌溉,如果水库里的水要灌溉,需要很长的引水渠,而水库周边没有庄稼。
海河是非常好的地方,是中国最好的河流之一,海河调节水都是在海河的中下游,在白洋淀和华北平原调解水资源。大家知道海河从南到北有7条主要支流,一般的降雨带都是从南往北移,南方先下雨,再到北方,如果水多,从白洋淀和平原地区调节水量,从天津海河出口。海河短而宽,用它来调节很便利,中间又有一些大的湖泊调节水资源。
北京也一样,原来的北京有很多湖,海淀地区有很多的湖泊和湿地来调解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有互相转换的过程,现在水库里的水除了引水渠往下流以外,其它蒸发掉了,而且光是官厅水库的死水位(不能用、不能放的水位)就有上亿立方米,密云水库也有几亿立方米。现在城里的湖泊都没有了,地下水、地表水没有一个转换的过程,而且城市建设里地表精心的硬化,水泥地或者石头铺砌的地,现在一些人行道开始以砖铺,虽然砖能渗透一点地下水,但不太多,地表水白白流失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没有转换的过程,地下水只能越打越深只能越长越深,北京朝阳区一带已经有上千平方公里的水漏斗,地下水的质量非常好,但地下水需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形成,这个水资源量很有限。
怎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和可利用的角度来认识水生态、水环境、河流、湖泊跟城市建设的关系很关键。开奥运会时,北京又建过一个湖,没有挖过一个湖泊,唯一挖的湖泊是在鸟巢附近,而且这个湖泊完全是景观湖泊,从电视里看还是非常好看,但从生态和环境来说并不具有湖泊的功能,它并不是根据自然地的低洼或者河流的固道或者原有的湿地挖出的湖泊,完全是庄稼地里挖出的湖,所以这个湖泊除了景观外对北京的生态、河流问题、地下水的转换问题一点帮助都没有,完全是以中水为主的湖泊。
从现在来看,城市建设发展到了后工业化时期,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怎么转变城市发展的路径,怎么更加科学的考虑我们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是重要的课题,城市建设和发展里面,水资源问题值得我们长久的、深入的进行思考,并且找到我们的一个出路,除了长距离的调水以外,使水资源找到一个出路。应该说河流和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本,河流是我们母亲河,怎么在我们城市规划和发展里给河流、湖泊留下生命,留下它的一席之地,这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我讲的就是这些,谢谢!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4-3-17 16: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讲了好多不知道的知识。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3 06:45 , Processed in 0.1167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