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1|回复: 1

[教育技能] 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5 14: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104/09/14070959_326480730.shtml

  教学方式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说到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先正确理解接受学习。
  一.接受学习
  (1).在教学任务上,要求学生掌握人类积累的系统知识,以促进他们的发展,为参加未来生活作准备。
  (2).在教学活动上,主要依靠教师来组织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地学习。
  (3).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系统讲授、演示和学生练习为主,其它方法都被选用来配合讲授与练习。
  (4).在教学过程上,从学习教材的书本知识出发,理解是教学的中心一环,然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从而使书本知识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和智能。
  二.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的涵义
  自主学习是指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学习者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 相对独立地积极建构知识并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在学习活动之前, 学习者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和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进行监控、调节和修正;在任务结束后对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和评价。
  (2).自主学习的特征
  1.主动性
  主动性是相对于以往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而言的。自主学习有别于其他各种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主动性。主动性是学习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品质。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
  2.相对独立性
  独立性是相对于以往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而言的。具体表现为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原有学习基础, 对学习目标做出独立选择, 并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等等。整个学习过程主要是由自己安排与管理的, 而不是由教师或他人来包办。然而,在强调学习的独立性的同时, 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
  3.反思性
  反思性贯穿于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 是衡量自主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自主学习的反思性特征具体表现为:首先学生在学习开始之前的反思, 如对原有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进行反思, 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 如对自己学习状态、学习进展情况、学习效果等进行反思, 并据此对学习活动做出及时调整;最后在学习任务结束之后的反思, 如对自己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得失进行总结、对学习结果与学习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做出评估等等。
  4.自我建构性
  它是“以我为主”的学习, 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个体经验的背景下, 借助教师和其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得知识。自主学习的自我建构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选择与已有经验相适应的知识作为学习内容, 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学习内容的“个人化”理解, 通过已有认知结构发现属于自己的问题, 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5.创新性
  创新性是自主学习的价值追求和理想目标, 是自主学习的应有之意。自主与创新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自主是创新的前提, 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 自主也将无法展开, 无法实现或无法完全实现自主学习的价值。自主学习的创新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学生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与结果, 敢于质疑权威, 对学习内容能够自觉、主动地展开独立思考, 进行多向思维, 能从多种角度去认识事物。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新问题, 解决新情况, 使自己的视野不断拓宽。
  (3).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1.强化问题意识,确立自学目标
  自主学习的标志之一就是学生能够自主地确立学习目标。一方面教学内容应呈现出一种造成问题的情景、说法、事例和布置要解决的、有疑惑的任务,穿插一些联系学生实际经验的、发人深思的问题,以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另一方面应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直接产生问题、发现问题并努力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围绕某个专题去读书、去思考、去行动、去合作、去探究。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立“我是学习的主人而非奴隶”的观念。勇于鼓励怀疑和批判,在批判和怀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调动自学兴趣,保障自学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与诱导,善于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先进的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意识地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对知识的强烈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其次,要融洽师生关系。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即使出现失误,教师也应宽容大度,肯定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勇气和态度,对其获得成功的部分,哪怕是极微小的创造性,也应加以充分肯定和激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放手自主学习,形成自学氛围
  自主学习注重知识的综合,注重创造性的劳动,注重否定与批判,注重借鉴与超越。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表述,促进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发展智力。使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在有限的45分钟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在自主学习形成中的作用
  1.实现自我变革,为自主学习提供观念变革
  教师观念的变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改变教学观念。二是改变课堂教学角色。三是改变教学机制。四是改变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2.遵循辅导原则,为自主学习形成提供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守4个基本原则,一是遵循激励性原则。二是遵循全面性原则。三是遵循差异性原则。四是遵循迁移性原则。
  3.掌握辅导方法,实现自主学习。
  辅导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是:(1).采用分层次教学辅导法。(2).由“扶”到“放”,逐步学会自主学习。(3).注意及时反馈,鼓励自我评价。
  三.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特征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尽管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却有着许多共同的基本理念,与传统教学有许多质的不同,并由此形成鲜明的对比。
  1.异质分组,追求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2.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让学生承担起个人责任并相互依赖。
  3.交往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4.教师参与合作过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5.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1.陈述教学目标
  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学术目标,主要指与学生认知发展有关的目标;另一类是技能目标,是与学生的技能发展相联系的一系列目标,合作技能就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课前应当详细表明这两种教学目标。
  2.进行分组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于小组大小教师要预先确定。开始,小组人数应限制在2-3人之间。随着小组成员获得了越来越复杂的合作技能,小组规模可以扩大。合作小组保持的时间可以持续几周、几个月,甚至是整个学年,但是所有学生迟早要有机会至少在一门课程内共同活动。
  3.分配角色
  除了学习责任外,每个小组成员还必须承担帮助小组有效活动的责任,这些角色有总结者、联络员、记录员、鼓励者、观察者等。教师需要依据成员的性格特征及特长,适当分配成员的角色。
  4.安排教室
  合作学习的学习环境与传统教学区别较大,它不象传统教学那样按“稻田型”布置教室,而是要求教学环境从满足多向交流信息的需要出发,改为“T”型、“马蹄”型或“田字格”型。这样不仅缩短了学生间的空间距离,利于学生交流;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合作学习空间,是一种开放式学习群体空间,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交流思想和进行有效的学习。各小组之间还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影响相互之间的学习。
  5.设计材料
  教学材料的安排必须考虑有效的学业学习和小组成员良好而积极的互赖、互动关系,也就是说必须使学习材料具有合作性,确保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介入小组活动。
  6.解释学术任务
  教师要向学生清楚地解释要学习的概念、原理、技能等,并使之与学生过去的学习经验相连接,最大程度地实现学习的迁移和保持;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7.建立积极的目标互赖
  教师向学生说明在个人学习目标基础上的小组群体目标,强调群体内的互助与合作,同时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8.明确成功的标准
  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就应明确地告知学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合作学习的评价是标准参照评价,是每位学生的表现与期望的学习结果相比,而不是与其他同学相对照。教师可因人而异,为不同的学生分别设定标准,学习的期望应当具有挑战性和可能性,以维持学习的动机。
  9.进行追踪与指导
  教师可自己观察或指派各组的记录员记录合作学习情况,通过观察或记录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业是否有进步,是否能恰当地运用人际交往和小组活动的技能。根据这些观察,教师便可有的放矢地介入学生的合作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人际技能。
  四.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常常表现为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是与接受式学习本质不同的学习方式。
  1.提出问题——教师选定一个或几个一般的原理,给学生提供感性素材,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2.创设问题情景——问题情景是一种特殊的问题情景,问题情景应该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又要经过努力才能够解决,从而促进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愿望和信心。
  3.提出假设——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对问题提出各种可能性。
  4.验证假设——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反复的求证、讨论,寻求问题答案,归纳出一般的原理或概念,得出结论。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有意义学习也是当前较为流行的学习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学习方式的划分并非绝对的,它们之间有着交叉、重叠的关系。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要依据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和学习对象,采取合适的学习方式,达到最佳学习效果,采用的学习方式并非越多越好。另外,新的学习方式的运用并非完全排斥传统的学习方式,而是在原有学习方式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只有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恰当运用各种新的学习方式,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5-2-16 18: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8 20:01 , Processed in 0.0769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