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06|回复: 37

王奕标 微课博客 博文 “翻转课堂”并没有“将学生当作小白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30 21: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翻转课堂”并没有“将学生当作小白鼠”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u/2428026410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的确存在比较严重的“折腾”现象:新中国成立之初,带着感情学“苏联老大哥”,结果学生成了苏式娃;“大跃进”时期,教育成了“赶美超英”的工具,一股劲推行“双高课”,学生成了速成品;在“文化大革命”中,学生成了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造反派;在“产业化”思想影响下,经济效益跃为衡量学校工作的主要尺子,学生成了摇钱树。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改革更是被称为“你言我语,朝令夕改,乃至彼此、前后矛盾”。一些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实验)被批评是“将学生当作小白鼠”。

笔者也认为,为了使教育改革健康发展,学生真正成为改革的受益者而不是“实验品”,教改的规划和制度设计应该更加慎重缜密,改革的时间、进度、步骤,尤其是与社会的“契合度”,必须通盘考虑。但对于一些老师用“学生不是小白鼠”之类的说法来否定和干扰“微课”的应用和“翻转课堂”的尝试,是笔者不敢苟同的。

“翻转课堂”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它并没有将学生当作小白鼠。而是为了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类早已进入信息社会,但学校教育仍然沿用工业时代标准化、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学校是个教学工厂,课堂是一条条生产标准化“人才”的流水线。这一教学模式,具有两“顽疾”。一是扼杀人的创造性。好奇心是驱动力,推动我们去探寻。依靠想象力,我们拓展思维空间,使探寻超越现实的局限。而批判性思维让我们挑战已有的知识,永远去寻找新的、更好的答案。因此,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是创造力的三个元素。但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对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扼杀人的创造力。二是扼杀人的个性。传统课堂上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要求,课后统一的作业与要求,统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人的差异性,重整体,轻个体,重求同,轻求异。

为了医治学校教育的两大“顽疾”,教育界的有识之士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努力。试图以技术改革课堂。先是给教学领域“开方抓药”,或媒体辅助教学,或用“媒体的教学”代替“人的教学”。后是在课程领域进行“手术”。进入新世纪以来进行长达十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和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但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最终摆脱不了填鸭式教学的困境。

互联网革命,使人类从资源短缺时代进入过剩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知识和信息的多源性和易得性,学生拥有了选择权力,教师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的话语权会逐渐被消解。老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新一轮的课程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翻转课堂”应运而生。

翻转课堂在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变革教学结构方面做了两大贡献。一是实施个性化学习。传统课堂中任课教师只能以单一的教学计划和推进策略,来面对全班50个不同的学生个体。教师讲出一句话、一个概念、一种方法,学生即便没听到或者没听懂,也无法让老师停下来,无法让老师再讲一遍。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甚至云书包,登录互动平台进行学习,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学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老师”请回家,需要时可以让“老师”暂停,如果没听明白还可以请“老师”再讲一遍。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步调掌握学习。二是创新学习。传统课堂基本都是灌输式教学,重视客观、普遍的知识的传授, 教师在灌输式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被看作知识容器;教学过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控制, 强调知识对学生的控制,其过程呈现封闭的特点,其教学远离生活世界。而“翻转的”课堂,是一个深度学习过程。由于学生在课前的视频学习中已经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课堂上老师已经不必花时间进行讲授,腾出来的时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整体化处理。学生有机会进行协作探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从传统课堂教学到“翻转课堂”教学的转变过程,教师和学生、家长都有可能经历一个短暂的适应期。主要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研讨学习的习惯。但与传统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性、个性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伤害相比,这个适应期所带来的影响要小得多。只要开展“翻转”的老师能认真学习,深思熟虑,看中了,认清了,摸准了,想好了,再“翻转”,就能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优课的背景、内涵、特征与“三段式”优课设计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4gc.html

一、优课的产生背景

(一)我国微课实践和研究的几个阶段

我国的微课实践和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一个教学环节的实录”为主要内容,以服务于“教师学习”为主要目的。这一阶段的研究以佛山的微课征集评审活动为标志。认为微课来源于传统课堂教学视频,虽然没有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视频的性质和目的,但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视频“时间长、容量大、重点不突出”的缺陷,从而有利于视频的网络传播与分享。

第二个阶段:仍然以“一人教学环节的实录”为主要内容,但同时以服务于“教师学习”和“学生学习”为主要目的。这一阶段以胡铁生的论文《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为标志。文章认为,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 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第三个阶段:以“一个知识的讲解”为主要内容,仅仅以服务于“学生学习”为目的。这一阶段,以汪晓东的论文《微课的外在特点与核心特征》为标志。汪文以基于教学视频的教师学习和转化过程“存在着严重的衰减现象”为依据,提出放弃“课堂视频片段”,以“讲清一个问题”为主要内容,面向学习者制作适合于学生学习的微课。制作方式为:教师事先制作好PPT,一边播放PPT,一边讲解,然后用录屏软件将PPT播放的过程和讲解的声音同步录制下来,直接生成视频。

第四个阶段:将微课分为两种类型——教学型和学习型,前者以“一个教学环节的实录”为主要内容,以服务于“教师学习”为主要目的;后者以“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为主要内容,以服务于“学生学习”为主要目的。这一阶段的研究以王奕标的《两类典型微课的比较分析研究》为标志。文章认为, 微课按其用户(教师或学生)和用途(用于教师专业研修或供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分为教学型、学习型两类。教学型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记录一个教学环节或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工具,主要用户是教师,适用于教师教学风采展示和教学经验交流,适用于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所以又称为“教师微课”。学习型微课是一个知识点的视频学习资源,是一种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的新型手段,适用于支持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主要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教授技能,启迪智慧,所以又称为“学生微课”。教学型和学习型这两类微课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重点从两类微课的目的意义、构成要素、教学设计、教学时间、制作方法和工具、制作技术成本、教学效果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认为教师在微课建设和应用实践中需要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用户和用途,对微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表现形式、制作工具、评价标准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选择。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微课研究经历了一个从为教师学习服务,到为学生学习服务,再到为分别满足教师学习和学生学习而制作不同类型微课的历程。

(二)我国目前微型教学视频发展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我国微型教学视的实践和应用已经有四年时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表现在:微课建设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各省、市、区县、学校以及学会、联盟积极开展微课比赛和资源建设计划。微课拍摄与制作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开发、征集了一大批微课作品,资源日渐丰富。实践探索、应用与研究日渐丰富,研究成果逐步显现。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并面临一些挑战表现在:认识千差万别,理解五花八门;形式整齐划一,表现比较单调;目的不够明确,动机各不相同;应用普遍较弱,教学创新乏力,等等。下面具体根据具体的微课资源品种进行分析:

表1 几类“教学视频”的比较

特点
       

佛山微课
       

李玉平微课程
       

可汗视频

视频内容
       

课堂教学活动片段
       

教学活动的三小研究
       

讲解一个知识点

制作方式
       

课堂拍摄
       

PPT录屏
       

手写板录屏

服务对象
       

教师
       

教师
       

学生

教学情境
       

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
       

一对一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

服务理念
       

促进资源建设

/教师发展
       

促进教师发展
       

促进学生发展

发展优势
       

资源形式创新
       

多媒体优势
       

理念先进

1、“佛山微课”

“佛山微课”起源于佛山市于2010年率先在全国开展的地市级中小学优秀微课资源征集和评审大赛活动及其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了“微课”模式,原本45分钟一节的网上公开课,被浓缩成5至8分钟,砍去冗长的前奏后奏,仅保留课堂难点热点内容。活动以“进一步丰富我市中小学新课程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简称‘微课’)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整合,展示交流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研究成果,提升广大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探索‘微课’资源的有效应用模式”为宗旨。在后续的几届比赛中,虽然对比赛目的的表述有所变化,但都基本体现“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是享,提升广大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精神。在佛山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学校教师的积极参与下,第一届微课资源制作大赛圆满结束。教师参赛人数近千人,上交作品1700多个。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佛山微课”是过去积累的优秀教学课例(录像课例),经过加工和编辑(如视频的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或对一节课的精彩的、高潮的环节(最精彩部分)进行录像而得到。(2)“佛山微课”既保留公开课例在教学经验借鉴交流,促进教师发展方面的作用,又克服课例的局限(如时间长,粒度大,交互少,传播慢,应用效果差等),实现资源形式的创新。(3)“佛山微课”这种全新的资源类型与表现形式,具有主题突出、资源多样、情景真实、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和较高的教育教学和研究价值,短短两年时间内就推向全国。

因此,“佛山微课”以一种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微型视频课例的形式实现了教学资源形式的创新。

2、“李玉平微课程”

“微课程”作为一种教师成长的方式,克服了传统教研和教师培训的局限。它从一个新的一个角度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将理论暗含到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中,在对它们的层层剖析、梳理中,将新的理论不知不觉地浸入教师已有的系统中,并不知不觉地开始影响其行为——所谓“将理论倒过来讲”。“微课程”具有几个特点:(1)将教育教学的大理论、大道理分解和嵌入小故事中,实现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2)微课程具有“主动嵌入,主动学习”和“引领实践,引发思考”等特点。(3)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4)开发微课程要筛选素材,提炼内容,还要配上合适的图片和音乐,体现多媒体优势。

3、可汗视频

“可汗视频”是指由孟加拉裔美国青年萨尔曼ž可汗创建的一种网络视频课程。可汗创建视频课程起因是为一对一辅导表妹学习数学而制作教学视频。后来他还放在网上供大家使用和学习。由于视频做得好,课程在网上大受欢迎。在美国某些学校已经采用回家不做功课,看可汗学院影片代替上课,上学时则是做练习,再由老师或已经懂得的同学去教导其他同学不懂的地方这样的教学模式。可汗视频有几个教学特点:

(1)为了便于传播和使用,每段课程影片只讲一个知识点,长度约十分钟,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以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互相衔接。

(2)在教学和录制过程中,教师不出现在视频中,仅仅是在一块触控面板上面,点选不一样颜色的彩笔,一边画,一边录音,电脑软体会帮他将他所画的东西全部录下来,最后再将这一则录下的影片上传到网上,一切就大功告成了。

(3)作为一种网络课程,它能记录了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练习记录,教学者参考该记录,可以很容易得知学习者哪些观念不懂。

(4)可汗的教学视频,突出“学习”的过程。视频适合学生一对一的自主学习环境,主要解决学生知识学习和启发思考,个性发展的问题,适合于翻转课堂教学和学习。

以上分析表明,三种教学视频各有优势和局限。(1)佛山微课,继承了课堂实录的功能和作用,为教师学习服务,为教师同行之间交流借鉴教学经验提供逼真的材料。与此同时,通过视频的微型化处理,突出精彩和重点,而且便于网络传播和使用,适应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需要。但教学视频反映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教学内容”,学生很难借助这样的视频学习知识,不适合为学生学习服务。(2)可汗凭借一己之力,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将“家庭教师”免费送给渴望知识的人,确实给了现代教育更多的启发。受到可汗视频的影响,我国学者从研究微课“为教师学习服务”转向“为学生学习服务”。但他的教学方式,也不是十全十美,如没有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等,但他的清晰教学思路和高超的讲解技能弥补了他的不足。我国中小学教师制作微课,也有使用电子书写板的,但并没有在受欢迎。这一事实证明了这一点。(3)李玉平微课程发挥了PPT多媒体的优势,但它配音乐,而不是配教师的讲解,不适合传播知识。如果做到既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再配上教师讲解,像可汗视频一样传播知识,为学生学习服务。如果能与可汗视频的书写技术结合使用,则会取得比可汗视频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优课的来历、内涵与特征

随着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微型教学视频凭借各自的优势而经历了各自“曾经的辉煌”,也面临新挑战。佛山微课受到可汗视频“以学为主”理念的挑战,其赖以存在的教育教学和研究价值受到质疑;可汗视频的先进理念受到了我中中小学教师的关注和肯定,但它的“边写边讲”录制模式并没有得到很好发展;李玉平微课程具有多媒体优势,但因没有老师的讲解而很少进入学生的视野。各种微型教学视频的研究和实践仍然处于分散的状态,需要整合和重新定位,这样发展的结果,就是本文要重点讨论的“优课”(如图1)。

(一)优课的内涵

优课是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在对三种国内外典型教学微视频进行认真梳理和概括以及对我国微课发展历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微型教学视频新概念。它是各种视频为满足各种学习需要而发展和和完善,从而形成的教学微视频集合(如表2所示)。优课既包括用于教师反思实践,提升行为能力,促进教师成长的课堂教学视频片段(教学型优课),又包括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型优课。这些学习型的优课吸收了可汗视频“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理念,却不局限于“书写式”的录制方式,而是吸收了李玉平微课程的PPT多媒体技术和技巧。这种“整合发展,优势互补”的方式,使可汗视频和微课程在我国焕发新的生命力。

优课的背景、内涵、特征与“三段式”优课设计







表2,优课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型
       

学习型

来源
       

佛山微课
       

可汗视频、李玉平微课程

服务对象
       

教师
       

学生

目的和用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构成要素
       

视频+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评、教学反思
       

视频+学习任务单

教学设计
       

选取一个教学环节设计
       

选取一个知识点

制作方法
       

录像
       

录像+录屏

制作成本
       

较高
       

较低

效果评价
       

关注师生互动效果
       

关注教师讲解效果

(1)教学型优课

教学型优课,主要由佛山微课发展而来。有关的研究表明,视频作为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媒体,具有可以真实再现现实,可以重复使用的特点和优势。基于教学视频的教师学习,成为在职教师和职前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学习教学的最简便、最可行、最有效方式。它对于反思教学实践,研究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过去这所以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一是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过去网络技术与数字视频技术不成熟,视频的制作和传播依赖传统的录像技术,成本高,使用不方便;二是对其作用和应用缺乏研究和引导,教师缺乏基于教学视频进行专业学习的理论指导,缺乏利用课堂教学视频进行教学实践反思,提升教学行为能力的意识和自觉、技能和方法。课堂教学视频及其片段(教学型优课)的教育教学和研究价值的确没有得到很好挖。现在我们要做的,是随着视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深入研究,盘活这些曾经尘封的资源,而不是忽略它。目前有一种重视学习型优课,而忽略教学型优课的倾向,是笔者不敢赞同的。

(2)学习型优课

学习型优课主要由可汗视频和李玉平微课程发展而来。它继承了可汗视频的教学内容、服务对象、服务理念和教学情景,即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用途,选取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以讲解知识点的有效性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但在制作技术和制作工具上,学习型优课却没有局限于可汗视频的“录屏+手写”方式,而是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表态教学内容。尤其是PPT多媒体技术。笔者认为,可汗对“教师出镜”的看法有些绝对化了。他认为老师站在黑板前滔滔不绝,会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让网友产生压力。但事实上主要处理得好,“教师出镜”不仅不会增加学习者的压力,而是增加亲切感。这是后面讲到三段式优课的依据。

(二)优课的特征

优课的特征包括它的优势和缺陷两个方面。

1、优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短小精悍。优课与微课一样,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一般认为,微课的“微”(短小)仅仅表示了优课的外部特征。“短小”也并不必然导致“精悍”。但优课“短小”(时间短、容量小)确实带来视频使用灵活,便捷的好处,适用于碎片学习和移动学习。一个“微”字,与时下的“微文化”的合拍,使“微课”得到广泛的传播,红遍大江南北。(2)影视叙事。这是优课的核心特征。优课本质上是一种以视频为载体的教学资源。它借助影视艺术和数码技术展开教学内容,使观看视频成为一种重要的阅读和学习方式。教学设计和视频设计都不可偏废,才能体现视频教学的特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3)草根制作。优课能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原因,是这种教学视频制作简便,技术门槛非常低。它采用的是一种“草根式”的开发模式:教师制作、教师使用、教师所有。激发教师制作优课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普及。

2、优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广度不够。表现为微课聚集于知识点,覆盖的知识面小,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松散,难以扩充和延伸,所学知识无法构成体系。(2)深度不足。表现为微课对概念的解释力和表现不够,学生无法对知识和思维进行深入和透彻的挖掘和理解。

优课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在教学应用中扬长避短显得非常重要:一是基于系统课程设计优课。二是“微课”与“大课” 各有千秋,两者应该结合使用,取长补短。设计微课程的长度应该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不是越短越好。三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的“缝合”“碎片世界”。在学生观看视频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入挖掘。

四、三段式优课的设计

对于优课中是不是需要出现教师镜头,目前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可汗教学视频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教师“不出镜”。理由是:传统的教学视频中,老师站在黑板前滔滔不绝,会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让学习者产生压力。华南师范大学汪晓东博士也持类似的观点,认为微课中出现教师镜头是画蛇添足,“微课就像鸡蛋,而教师就是老母鸡,把蛋下好就行,何必总是惦记着出来展现自己的风采呢?”而佛山的胡铁生老师则认为,教师头像绝非可有可无。他喜欢那种头像嵌入视频一角的形式。笔者赞同在优课中出现教师镜头,但却不赞同将教师头像嵌入视频一角,而且从头到尾长时间出现和晃动的形式,这种形式虽然能满足一些教师展示教学风采的需要,但却实实在在地对学生学习造成影响和干扰。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做到避免干扰学习,又能起到教师陪伴和激励学生学习,造就具有安全感、亲切感的学习环境的作用呢?这个方法就是三段式优课设计。三段式优课,就是片头(导入部分)和片尾(结束部分)嵌入教师出镜(约占一半面积),中段(中间部分)用PPT、书写、动画、视频等展开讲解的优课视频。片头引人入胜,中间内容丰富,片尾令人回味,意犹未尽。头、中、尾刚好三段,所以称为三段式。中段展示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优课视频的核心部分,为保证学生专注于教学内容,一般不出教师镜头。头尾并非教学的核心部分,出现教师镜头,不但不影响教学,还可以增加学习者的现场感、亲切感和安全感,减少自主学习过程的焦虑、不安和孤独感,营造安全、舒适和温暖的学习环境,如同老师陪伴在身边,鼓励和支持自己,有利于学习者增强学习的力量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片头出现教师,也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笔者认为,只有处理好师生的关系,教师出镜,并不必然会让学习者产生压力。相反,能给学习者予以支持和激励,教学和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在这一点上看,三段式优要比可汗视频略胜一筹。三段式优课又不同于将教师头像嵌入视频一角(画中画)的微课程视频。这种画中画式的教师头像,一般出现于整个教学过程,录制效果差,干扰学习者学习,一直受到质疑。

三段式优课除了“头尾教师出镜”的特点外,还具有如下方面的特色:

(1)目的性选题。优课的选题和设计,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必须明确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还是教师,是为了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还是支持教师同行观摩交流,都含糊不得。

(2)问题导学。在导入部分将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转化为需要学习思考的“问题”,并通过“问题”制造“悬念”,通过“悬念”产生对故事结果和问题答案的“期待”,通过“期待”激发和维持学习、探究的兴趣和动机,通过“问题”的解决和“悬念”的释放,让学习者获得满足和自信,从而为下一课的学习提供动力和支持。因此,三段式优课又称为悬念式或问题式优课。

(3)多形式讲解。数字故事式微视频采取的是“PPT+录屏”的制作模式,微课沿用“课堂录像”技术,可汗视频则以“书写+录屏”见长。它们的教学表现形式单一,难以体现视频技术的动态化、可视化和综合化特长和优势。优课则是对各种技术和工具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如美国著名的优课作品《魔术背后的化学——烧钱》,采用的是书写讲解与视频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4)链接式结尾。优课作品的结束部分,既要对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更要进行适度延伸和拓展。更重要的是,优课要在课程系统化的理念下进行设计,通过必要的链接,让“课”与“课”之间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在学习者大脑中建构系统性的知识。、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微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1ou.html
王奕标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 广东 广州 510245)



[摘要] 随着视频公开课、MOOC、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移动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创新与应用,微课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热捧。微课是个新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清其本质并不容易。笔者针对与微课有关的十个令人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深入和独到的剖析,期待能帮助读者慢慢揭开微课的神秘面纱,慢慢看清她的庐山真面目。

[关键词] 微课  建设与应用  本质特征

【中图分类】C43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视频公开课、MOOC、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移动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创新与应用,微课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热捧。在微课开发和应用实践中,不少微课研究者和实践者对她一知半解,总认为微课是神秘莫测的,认为微课就是一段短小的课堂视频。事实上对微课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微课是个新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清其本质并不容易。笔者针对与微课有关的十个令人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深入和独到的剖析,期待能帮助读者慢慢揭开微课的神秘面纱,慢慢看清她的庐山真面目。

一  微课开发为什么这样红?

在中国,今天的微课模式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但微课一点都不新鲜,因为它并不是一个什么新发明,新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周君达、李运林等老一辈电教专家,就提倡将一些影视短片用于教学,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制作成本十分高昂,难以在学校教育中推广应用。今天的微课,实际上继承和发展了八十年代的教育短片的理念,今天的信息技术和视频技术飞速发展,大大降低了视频制作和应用的成本,为微课的制作和推广应用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促进微课的应用和发展。这是微课发展迅速的首先原因。第二个原因,是美国可汗学院和TED演讲等微型学习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实验取得的成功经验,激发我国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微型视频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第三个原因,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一是教育部颁发《教育信息化十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二是举办全国性或省市微课大赛,激发广大教师开发和应用微课的热情。在各种合力的推动下,这种以微型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二  微课应用为什么这样冷?

在“轰轰烈烈的制微课,热热闹闹赛微课”情景的背后,是目前我国微课的实践与研究,存在着严重的“重开发轻应用少”的现象和尴尬,微课的教学应用还非常薄弱。其主要原因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微课自身的质量不高,缺乏吸引力。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大多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科学指导和合理的设计。有些教师对微课的内涵和本质特征理解比较片面,制作的东西形似而神非;有些教师对微课用户和用途的定位不清楚,开发的微课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有些教师重要制作技术的设计而忽略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缺乏创新,难以适应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呈现课程内容的形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很少微课能使用电影影视手段和方法表现教学内容。其次,对应用环境和资源的管理重视和支持不够。教育行政部门逼于教育资源建设的需要和压力,为鼓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发微课资源,对微课大赛非常重视,而且由于教师为了评职称和绩效考核,为了参赛获奖,也有做微课的愿意和积极性,教育部门和教师一拍即合,强劲的动力推动了“微课大赛热”。但教育部门对微课网络应用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支持不够,教师对微课教学应用的动机和愿意不足,导致做微课红红火火,用微课不甚了了。另一重要的问题是应试教育体制的问题。在应试教育中,最重要、最紧缺的资源是时间,而不是学习资源,教材和教辅资源已经足够,对信息化学习资源(微课)的需求不大。

三  微课就是微课程吗?

要搞清楚微课的概念并不容易。在回答您的问题前先辨析几个有关的概念。

(1)教学视频,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记录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视频。执教教师用它来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和教学特色,其他教师用它来观摩学习。二是用来辅助教学的视频。指教师将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制作成视频形式,进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

(2)视频教学,是指借助视频开展的教学活动或教学方式。一般用来代替面对面的教学。同类的概念有电影教学、电视教学。

(3)视频课程,是指以视频为载体的教育培训资料。同类概念有教学电影片、电视教材。现在网有大量可以免费下载或花钱购买并用于观看学习的视频课程产品。

辨析比较:教学视频是一种视频;视频教学是一种教学;视频课程是一种课程。这话似乎等于没说,但确实能说明三者的差异。微课,既可理解为微型教学视频,或者是记录教学过程的视频,或者是用于辅助教学的视频,也可以理解为微课程,则专指提供学生学习的视频资源。目前越来越趋向后一种理解。

四  微课有什么不一样?

研究者一般将“短小精悍”作为微课的最大“卖点”。认为微课的教学时间非常短,保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在黄金时间。其实,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不一样在于,微课以教学内容(一个知识点)为单元来设计一节课,而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学时间(45分钟)为单元设计一堂课。以时间为单元,是为了确保教学时间的计划性和连续性,保证学生在校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保证各学科教学有序开展。以内容为单元,是为了在学习时间不受限制或比较灵活的情况下,保证单元内容的完整性和选择性。讲课质量才是微课的生命。微课的核心竞争力和最大优势,表现为微课的优质教学,表现为优质教育资源对于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实践证明,那些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风趣幽默,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教师和他们的课最受学生欢迎;那些能引导思考,启迪智慧的教学最受学生欢迎;那些名校名师的课(如哈佛大学的视频公开课)最受学生欢迎;以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为框架设计和开发的组合微课资源最受学生和教师欢迎;学习资源与教学模式通盘考虑和设计的微课资源最受教师和学生欢迎。

五  微课与课例片断没有半毛钱关系?

早期建设的微课都是课堂视频的片断。主要针对传统的课堂视频课例资源的缺陷(大而全、时间过长、不便于网络传播和观看等)而进行“瘦身”(视频切片)处理而得到。虽然长视频变成短视频,但其用户和用途没有改变。仍然是为教师观摩和研究教学服务,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包括用同样方法新录制的短课例,由于使用的技术和设备档次更高,录制画面质量大大提高(少数还是高清的),但仍然是定位于为教师学习和借鉴服务的,学生的学习难以获得支持和帮助。我们通常将这种课例片断称为教学型微课。从各级微课大赛和微课应用的情况来看,微课的建设与应用缺少学生的参与。站在应用的角度看,教师也不“领情”,不欢迎。教师为参赛而制作微课,由于对用户和用途不明确,仅仅是将传统课堂通过视频搬进网络,获奖后“束之高阁”,自己不用,别人也不用。做微课变成自娱自乐的“卡拉OK”活动(虽然别人可能会出于礼貌给你鼓掌,但其实你唱什么别人根本没有在意,更不大会欣赏),没有产生经济价值和教学价值。事实证明,这种“微化和改造”的方式,是“病急乱投医”,没有“对症下药”,并不能拯救和盘活传统的课堂视频资源。这些视频资源缺乏使用价值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大多数的课堂视频资源缺乏教学特色和创新,与视频的长短无关。事实上,哪些具有教学特色和创新的名校名师名教学课例一直都是受欢迎的。因此,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移动学习等对教育教学具有创新和变革意义的学习方式兴起和普及,我们急需要开发适合和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习型微课,开发能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授技能,启迪智慧的学习型微课。

六  可汗学院和大学公开课带给微课什么样的启示?

美国的可汗学院和大学公开课是美国最著名的两种在线教育课程。虽然它们的资源粒度相差甚远,可汗学院每段视频约10分钟,视频公开课每节课为50分钟左右,但它们同样受到学习者的广泛欢迎。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学非常优秀。它们都是以质取胜。可汗学院的视频形式非常简单,仅仅凭借一支笔和一块画板就能将知识点讲解得非常透彻,非常容易理解。例如同样一个勾股定理,国内课堂的讲解,学生就是不爱听,即使借助各种新技术手段加以辅助,也不及可汗学院那样,只凭一支笔、一块画板的简陋工具就能讲得清楚明白、浅显易懂。哈佛、耶鲁等美国著名大学的视频公开课,因为是美国名校名教授的课,主讲教师极具个性魅力,思想深刻,能启发独立思考,同样吸引广大学子(特别是中国学子)的兴趣。因此,一段教学视频对学习者的吸引力大小,不在于长短,不在于表现的方式有多复杂,而在于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劣。反思我国的教育资源建设,我们都曾经陷入一个误区——传统教育资源应用率低的原因是资源粒度太大,教学时间太长。可汗学院和视频公开的成功经验,都可以证明,这种资源“粒度决定论”是个“大忽悠”。本质上资源没有大和小的不同,只有质优和质劣的区别。传统课例视频资源大部分不受欢迎的原因是其教学缺乏创新,而不是教学时间太长。因此,视频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不能再过度关注是不是“短小精悍”,不能再困扰于使用什么制作技术,而应该专注于学习方式和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七  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如何?

微课不是翻转课堂,但与翻转课堂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微课视频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知识学习是后续课堂讨论和深入思考问题的基础;后续课堂学习主要是对通过观看视频所学知识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甚至把知识点延伸出去展开深层次、多角度的探讨,是视频学习的升华和拓展。例如青岛二中高一语文教师郝敬宏在上《烛之武退秦师》这节课时,没有按照文言文课的传统教学方法,把课文通译一遍,然后分析重点字词,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要点。而是课前他给学生布置了观看微视频的作业,课上他把时间分成两部分,前15分钟,了解学生观看微视频的学习效果,落实课前情况,梳理巩固课本知识;后面的时间则模拟东盟峰会,让学生仿照文言文课文设计一段外交辞令。学生们跃跃欲试,交流各自的“作品”,还评选起“最佳外交官”。[1]因此,微课视频的设计开发必须与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结合起来。现实情况是一些微课设计根本没有考虑教学应用的情况,没有让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完成“自主学习单”规定的任务,甚至设计任何的学习任务和思考问题,使翻转课堂教学无法进行或质量无法保证。

八  微课有哪些优势和缺陷?

传统课堂教学以45分钟时间为一个单位,微课内容则以一个知识点为一个单元,聚焦新知识讲解,形式上强调片段化、碎片化,突出课程的灵活性,既便于网络传播与学习,又便于学习者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一般十分钟内)全神贯注地学习完一个完整的内容。这是微课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又是微课的一个短板。课程“微型化”的理论假设和前提是,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是可以无限制多次分拆和组装的。但事实上这个假设并未得到理论的证明和实践的检验。原因之一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分割成大小适中的完整知识点;更重要的原因,知识点的堆积和简单组装并不能构成完整的知识。由于学习者大脑中并没有相应的知识地图,课程的“微型化”使各个学习内容模块之间缺乏关联性、连续性和结构性,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根本没有能力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全貌,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尽可能弥补这个短板和不足,需要以学科课程或学习主题为单位,规划和开发系列型、组合型微课,并帮助学习者构建网状结构的知识体系。

九  微课制作技术难度有多大?

微课制作有多难?这是微课初学者最关心和最担心的问题。其实,随着电脑技术和摄像技术、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制作技术微课制作技术已经变得非常简单。想学习微课的老师根本不需要担心。目前常用的微课制作技术包括摄录编技术和屏幕录制技术等,相对应的技术设备价格也大幅下降。学习这些技术,一个途径是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另一个更重要的途径,是“借助微课学习制作微课”,网上可以搜集到大量微课制作技术的视频教程,如《camtaia studio 录屏教程》等,只要拿这些视频教程对照实践,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在几个小时内学会制作简单的微课。另外,老师们还可以加入有关的微课交流QQ群或论坛进行交流学习。因此,信息时代,学习技术特别是学习微课技术不是问题。这样老师就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微课理论和微课设计知识了。这也是许多教师最容易忽视的部分。从各级微课大赛的获奖作品分析研究得到的结论来看,教学设计水平是决定能否获奖的一个主要因素。

十  微课的未来怎么样?

可汗学院的成功经验,说明微课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广大教师也非常看好微课的未来。[2]但目前的应用情况还不尽人意,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说明微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我国微课建设和应用还存在一些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包括弄清微课的本质,找准微课的定位,教育部门提供更好的资源管理和教学应用服务支持,搭建集资源管理、应用、教学、服务于一体的资源应用平台,等等。只要我们能找到问题,并一个一个去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微课的明天会非常美好。



参考文献

[1] 几个案例告诉你微课为什么这么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b902180101fyf0.html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2011,(10).



作者简介:

王奕标(1966——),男,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理论与资源建设。Email:641183320@qq.com。QQ:641183320;微信:wyb800800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类典型微课的比较分析研究

王奕标1  李少娴2

(1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广东  广州  510245;2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翁祐中学,广东 佛山52800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uzkc.html

[摘要] 微课按其用户(教师或学生)和用途(教师专业研修或学生自主学习)的不同,可分为教学型和学习型。在微课开发和应用实践中由于许多教师对两种微课在设计、开发和应用上的差异缺乏深刻的了解,对两类微课的用户和用途没有清楚的定位,导致微课的质量不高并影响其教学应用。因此,对两类微课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有利于提高微课建设和应用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应用效果。本文依托广东省首届中小学优课(微课)评审和指导实践的体会和作品分析,从使用目的意义、构成要素、教学设计、教学时间、制作方法与工具、制作技术成本、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等八个方面,对两种微课在设计、开发和应用方面的差异、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国微课建设与应用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微课资源  教学型微课  学习型微课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号] A

一  引言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1]微课具有时间短、容量小、内容精、功能强等特点。优质微课有利于为教育教学创新提供资源支持,为学习提供易得、易用、适用、实用的学习课程,为教师提供辅助教学资源。随着视频公开课、MOOC、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移动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创新与应用,微课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热捧。然而我国微课发展还处在初级的探索阶段,在微课开发和应用实践中,存在开发多应用少,教学应用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微课开发者、研究者和大赛组织者对微课的用户和用途定位不清楚,对适用不同用户和用途的两类微课之间的差异及各自的特征不了解(在目前微课资源“以评促建”的大背景、大环境下,许多教师做微课只想着“参赛获奖”,或者不关注作品的用户和用途,或者认为所有微课可以不分对象和用途)。微课开发和评价评审缺乏正确的引领,导致微课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根据微课的用户和用途,对微课进行明确分类,并研究其特征,“对症下药”,明确微课建设与应用的发展方向,真正实现“以应用促进建设,以应用引领发展”的微课发展目标,显得非常重要。

二  两类微课的基本概念

    微课按其用户(教师或学生)和用途(用于教师专业研修或供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分为教学型、学习型两类。教学型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记录一个教学环节或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工具,主要用户是教师,适用于教师教学风采展示和教学经验交流,适用于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所以又称为“教师微课”。学习型微课是一个知识点的视频学习资源,是一种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的新型手段,适用于支持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主要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教授技能,启迪智慧,所以又称为“学生微课”。难道不可以开发一种适用于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既支持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又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复合型微课”吗?开发这样的微课,这是没有真正经历过和理解微课设计和拍摄的人的一种想象。其实这样的“复合型微课”要兼顾两种用途和需要,设计和开发的难度极大。在录制过程中由于拍摄重点不同(教学型微课重点是全程全面呈现师生的交互活动,学习型微课则要求重点呈现学习内容),两头兼顾难免顾此失彼,在资源开发实践中成功率极低,更难出精品微课,目前属于这类的微课极少。因此,本文不将这种“复合型微课”列入讨论之列。对两种典型微课的对比、分析研究,有利于明确微课的用户和用途及其差异,提高微课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吸引力,提高微课的设计开发质量,从而提高微课的应用率和应用效果。

三  两种微课的比较分析

    (一)使用的目的意义的比较分析

    两类微课使用目的意义的差别是两类微课的根本性差别,下面几方面的微课差异,都源于这一差别。早期提出和建设的微课主要是教学型微课,主要针对传统的课堂视频课例资源的缺陷(大而全、时间过长、不便于网络传播和观看等)而进行“瘦身”(视频切片)处理而得到。虽然长视频变成短视频,但其用户和用途没有改变。仍然是为教师观摩和研究教学服务,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包括用同样方法新录制的短课例,由于使用的技术和设备档次更高,录制画面质量大大提高(少数还是高清的),但仍然是定位于为教师学习和借鉴服务的,学生的学习难以获得支持和帮助。但从各级微课大赛和微课应用的情况来看,微课的建设与应用缺少学生的参与。站在应用的角度看,教师也不“领情”,不欢迎。教师为参赛而制作微课,由于对用户和用途不明确,仅仅是将传统课堂通过视频搬进网络,获奖后“束之高阁”,自己不用,别人也不用。做微课变成自娱自乐的“卡拉OK”活动(虽然别人可能会出于礼貌给你鼓掌,但其实你唱什么别人根本没有在意,更不大会欣赏),没有产生经济价值和教学价值。事实证明,这种“微化和改造”的方式,是“病急乱投医”,没有“对症下药”,并不能拯救和盘活传统的课堂视频资源。这些视频资源缺乏使用价值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大多数的课堂视频资源缺乏教学特色和创新,与视频的长短无关。事实上,哪些具有教学特色和创新的名校名师名教学课例一直都是受欢迎的。因此,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移动学习等对教育教学具有创新和变革意义的学习方式兴起和普及,我们急需要开发适合和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习型微课,开发能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授技能,启迪智慧的学习型微课。

    (二)构成要素的比较分析

    教学型微课作为教师研究教学的载体,除了视频资源,还应用加上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评、教学反思、专家点评等配套资源,以供教师深入研究和参考,因此,教学型微课是一种复杂型微课。相对教学型微课配套资源复杂性,学习型微课的构成要素要简单得多。它除了供学生观看学习的视频,唯一的配套资源就是一张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和学习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相当于商品使用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指南和学习任务。因此,学习型微课又称简约型微课。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既不需要知道教师是如何设计和制作微课的,也不需要研究教师使用了什么样的课件(视频中能看到),更不需要知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经验教训,他们唯一需要知道的,是观看视频要注意什么细节,要思考和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因此,什么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等对学生来说都意义不大。

    (三)教学设计的比较分析

由于教学型微课与学习型微课在用户和使用目的上的巨大反差,导致两种典型微课在选题和教学设计上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由于教师开发教学型微课的宗旨是展示教师教学风采和教学特色,设计教学型微课一般选择一个教学环节,如新课导入、新知讲授、巩固训练、课末总结等进行教学设计。学习型微课面向学生,聚集学习,因此学习型微课则通常选择一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进行教学设计。选择一个知识点设计微课,有利于用微课支持移动学习、微型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翻转学习的开展,促进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一般来说,教师会选择名校名师名课来观摩学习和研究,而决定学生学习兴趣和选择微课心愿的因素主要是微课教师的教学艺术。这也是两种微课教学设计应该有所区别的。

    (四)教学时间的比较分析

从本质上看,微课是一种具有教学特色和教学创新的优质学习资源,其核心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将名校名师优质资源向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学校扩散。但由于各级微课大赛评价标准(规定参赛作品的时间)的导向作用,不少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将时间短作为微课的本质特征,并认为时间是比较固定的。事实上,关于微课教学时间,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科学研究来说明究竟多长才合适。[2]调查表明,高校教师普遍认为微课的教学时间在16~20分钟最理想(39.28%),但也有教师倾向于11~15分钟(34.54%),21~25分钟(11.39%),6~10分钟(11.01%),25分钟以上(3.61%),1~5分钟(0.19%)。[3]说明大家对微课时间的认识并不一致。关键是鉴于微课的不同用户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微课教学时间能灵活选择,做到长短相宜。学习型微课,针对未成年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微课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教学型微课,用户是成年教师,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长,另外,教学型微课的作用,相当于课堂教学实况录像。要观察学习名校名师的教学经验,需要观摩一个相对完整、时间较长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学型微课时间宜设计为10到20分钟。

    (五)制作方法和工具的比较分析

    为展示教师教学风采,交流教学经验,教学型微课需要用视频记录课堂中师生每一个活动和细节。因此,教学型微课的制作,除了采用专业摄像机,双机或多机拍摄,也没有更多选择。而学习型微课制作方式和手段则显得丰富多彩。到目前为止,广大教师已经找到了四种或更多的学习型微课制作方式,包括(1)采用专业摄像机、DV、IPAD、智能手机等工具拍摄;(2)采用Camtasia Studio、屏幕录像专家等录屏软件录制电脑屏幕中展示的教学内容和教师讲解的声音;(3)采用动画制作软件制作教学动画;(4)混合使用以上两种或三种方式制作微课。由于制作学习型微课的工具手段选择空间大,教师能在设计和制作微课过程中自由地选择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微课的多样性也大大增加了微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六)制作技术成本的比较分析

调查表明,大部分教师认为技术是制作微课的最大障碍,52.18%的教师认为微课视频的后期编辑加工技术难度大(如片头片尾字幕处理等),48.77%的教师认为微课视频的拍摄难度大,制作成本较高,而只有32.83%的教师反映微课选题、确定知识点困难,只有13.85%的教师反映尚未掌握教学设计方法。[4]可见,微课制作技术成本是微课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教学型微课主要依靠采用专业摄像机录制,需要专业人员操作,购买设备成本和技术使用门槛都比较高。学习型微课则可以采用录像和录屏等多种形式制作,制作途径和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录像除了使用摄像机,还可以用DV、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种工具拍摄,技术和工具都比较简单,成本大幅降低,教师可以一个人承担微课设计、拍摄、教学、后期编辑等多种角色和任务。这也是学习型微课的优越性之一。

(七)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

教学型微课中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视频记录的是教学的全过程,可以直接观察到教学的效果。而学习型微课中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是分离和异步的,视频展示的仅仅是教师“教”的过程,学生“学”的过程要等到学生观看学习的时候才会发生。因此,评审专家或教师对学习型微课进行评价时,只能凭借经验,“推测、判断”其教学效果。事实上,评价学习型微微课的教学效果,最有发言权的是学习型微课的真正用户——学生。因此,对这类微评审评价,最好有学生参与。

    (八)评价标准的比较分析

微课评价对微课建设与应用具有导向作用,权威、多元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引导微课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各级微课大赛中,不管什么类型的微课,都使用同一个标准来评价,违背了教育资源评价多元化的原则,造成极大的困惑和混乱,大赛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由于两种微课在目的意义、用户、用途、制作工具手段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两种微课应该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切不可用同一个评价标准去评价两种性质不同的微课,或张冠李戴地用教学型微课的标准去套学习型微课,或相反。具体而言,在教学型微课评价标准中,师生互动活动或环节是核心指标之一。而在学习型微课中,过多过频的师生互动对观看学习造成极大的干扰。因为学习者需要关注的,是教师讲了什么知识和内容,而不是现场师生的活动。微课评价标准和导向应该充分体现这些差异。

四  结束语

从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就目前来说,教学型和学习型这两类微课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更重要的是这两类微课之间的差异是全方位和显著的。根据这一结论,教师在微课建设和应用实践中需要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用户和用途,对微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表现形式、制作工具、评价标准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选择。要促进我国微课的有效创新与发展,就务必加强教师微课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引导微课资源有序、健康发展,切忌走回教育资源建设“重建设轻应用无研究”的老路。[5]



参考文献

[1] 互动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微课

[2] 汪晓东.微课的外在特点与核心特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

[3] [4]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5] 刘小晶.教学视频微型化改造与应用的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杂志,2013,(3):101-105.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诞生与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ie7.html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诞生,可以说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但新事物的发生,偶然中潜在着必然。理解翻转课堂产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对深刻理解翻转课堂的本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翻转课堂的偶然性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可以说非常偶然和意外。2007年春天,开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制作视频上传到网络,目的非常纯粹,就是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开始并没有想到这一行动对“翻转课堂”的意义。不久,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些在线教学视频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广泛传播开了。一些学生因为课前观看了教学视频,在课堂再也不愿意也不需要专心听老师重复讲授一遍,两位教师索性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或做实验,并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和帮助。这一“在家看视频,课堂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逐步受到全州、全美甚至全世界的关注。这就是“翻转课堂”的由来或起源。

二、翻转课堂的必然性

表面上看,翻转课堂的发生,确实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它出生于一个山区学校,而不是别的地方;它出自于两位化学老师的教学实践,而不是别的学科老师;它发生了2007年,而不是别的时间节点,等等。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在种种偶然性的过程中都包含着必然的东西,没有纯粹的偶然性。必然性是规律性的主要特征,只有认识必然性才能把握规律性。那么,翻转课堂的产生具有那些必然性呢?

(一)信息时代对教育教学创新的要求为翻转课堂提供强大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类早已进入信息社会,但学校教育仍然沿用工业时代标准化、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学校是个教学工厂,课堂是一条条生产标准化“人才”的流水线。这一教学模式,具有两“顽疾”。一是扼杀人的创造性。好奇心是驱动力,推动我们去探寻。依靠想象力,我们拓展思维空间,使探寻超越现实的局限。而批判性思维让我们挑战已有的知识,永远去寻找新的、更好的答案。因此,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是创造力的三个元素。但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对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扼杀人的创造力。二是扼杀人的个性。传统课堂上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要求,课后统一的作业与要求,统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人的差异性,重整体,轻个体,重求同,轻求异。

为了医治学校教育的两大“顽疾”,教育界的有识之士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努力。试图以技术改革课堂。先是给教学领域“开方抓药”,或媒体辅助教学,或用“媒体的教学”代替“人的教学”。后是在课程领域进行“手术”。进入新世纪以来进行长达十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和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但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最终摆脱不了填鸭式教学的困境。

互联网革命,使人类从资源短缺时代进入过剩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知识和信息的多源性和易得性,学生拥有了选择权力,教师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的话语权会逐渐被消解。老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新一轮的课程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翻转课堂”应运而生。

翻转课堂在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变革教学结构方面做了两大贡献。一是实施个性化学习。传统课堂中任课教师只能以单一的教学计划和推进策略,来面对全班50个不同的学生个体。教师讲出一句话、一个概念、一种方法,学生即便没听到或者没听懂,也无法让老师停下来,无法让老师再讲一遍。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甚至云书包,登录互动平台进行学习,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学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老师”请回家,需要时可以让“老师”暂停,如果没听明白还可以请“老师”再讲一遍。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步调掌握学习。二是创新学习。传统课堂基本都是灌输式教学,重视客观、普遍的知识的传授, 教师在灌输式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被看作知识容器;教学过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控制, 强调知识对学生的控制,其过程呈现封闭的特点,其教学远离生活世界。而“翻转的”课堂,是一个深度学习过程。由于学生在课前的视频学习中已经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课堂上老师已经不必花时间进行讲授,腾出来的时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整体化处理。学生有机会进行协作探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信息技术特别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为翻转课堂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课程、视频课程是同义词,更不是用在线课程、视频课程取代教师。但翻转课堂绝对是技术促进和支持的教学和学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Camtasia Studio、录屏录像专家、录屏大师等录屏软件开发和应用,大大降低了视频制作的成本和技术门槛。“微课”的推广应用,使得教学视频资源越来越丰富。

2.由于“云计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储存和播放技术的应用,使教学视频得以随时随地使用和观看学习。

3.可汗学院五千多个教学视频为美国的翻转课堂提供了保障。2011年3月,萨尔曼•可汗在TED发表主题为“让我们用视频重造教育”,将世界的眼光再次聚焦到“翻转的”的课堂,“翻转的”课堂才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大众的关注热潮。

翻转课堂借由技术提供了一种提升师生良性互动的方式;它借由技术营造一个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学习环境;它借由技术创设一个新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贤能者,而是学生旁边的引导者。由于技术的支撑,当学生生病、参加运动比赛或实地考察等活动而无法上课时不会落下功课;由于技术的支撑,学习内容被永久保存以备复习;由于技术的支撑,全体学生可望得到个性化的教育;由于技术的支撑,良性互动和面对面的、有意义的、深度的学习活动可望发生。

(三)教育教学和学习理论的发展为翻转课堂提供理论基础

1.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是翻转课前差异化自主学习的依据

掌握学习是布卢姆在卡罗尔关于学校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理论。卡罗尔认为学生的学习程序与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关,而学生学习所需要的时间与学生的能力及教学质量有关,这些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学习的程度=f*(学习所用时间/学习所需时间);学习所需的时间=f(能力·教学质量)。基于以上观点,布卢姆认为,在班级教学的情况下,只要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与学习者个体差异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就可以帮助班级90%左右的学生达到学习的高水平。只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条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达到掌握的水平。

2.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是翻转学习分段设计的理论依据

美国教学论研究的主要代表布卢姆,以其教育目标分类学等理论研究成果及其卓有成效、令人信服的教育实践,对世界各国的教育观念、课程改革、新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成果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重视。修订版的目标分类理论,将人类认知的历程分为六个层次,从较低层次的知道、领会、应用,到较高层次的分析、评价和创造。从“知道”到“创造”,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传统教学将重心放在“知道”和“理解”这些难度比较小的环节,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来解决,而将“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些重要而难度比较大的环节,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解决。因为难度大,缺乏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起来很困难。而翻转教学则将重心放在“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些重要而难度比较大的环节上,因为难度大,需要协作探究和教师的引导;而“知道”和“理解”这些难度比较小的环节,可以放课在课外,通过观看视频轻松解决。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调来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与同学交流互动。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翻转协作探究学习的理论依据

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从建构主义的视野来看,翻转教学视频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知识传播步调一致所带来的无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使得部分因跟不上集体的步骤而掉队,部分理解力特别强的学生则觉得过于浪费时间。但如果仅仅停留于此,学生的学习就是毫不意义的。学生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能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显然,创设情景、协作探究、展示交流和意义建构,构成了翻转课堂的主要活动内容。

三、翻转课堂诞生的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诞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既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结果,也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发展应用的结果。偶然中存在着各种必然和联系。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创的“翻转课堂”迅速成为全球教育界最为关注的教学模式,甚至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教室授课模式之后的重大变革”。他们认为,如果不是他们,也会有其他人开创“翻转的课堂”。说明它的诞生于肥沃的土壤,具有深厚的基础。它代表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样的“微课”走得更远?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hk5.html

按照大家耳熟能详的说法,“微课”具有几个特点:(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4)半结构化,易于扩充。似乎比传统教学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秋月老师对此并不买账。她在《“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来源:《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第8期)一文认为,“微课”在翻转课堂中大大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把“微课”用于课堂教学,并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证明后者,王秋月老师专门举了一个教学案例。这节课是学习《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在45分钟的一节课上老师播放了7段微视频,其中2段是补充的生活中的案例,5段是教师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讲授和归纳。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不断的插播“微视频”,如对基本理论的分析,对知识的归纳概括,都是通过播放微视频来解决的。在播放微视频的时候,老师站在一边,与学生共同看着屏幕上的课件,听着自己讲解的声音,俨然成了旁观者。结果是得到的评价非常糟糕:“既然老师就在现场和学生面对面,为什么不直接用课件给学生讲解,而让学生看自己课前录制好的视频呢?难道课前老师录制的声音比现场讲解更生动吗?”整堂课老师像一个视频播放员,师生之间的现场互动减少了,老师在微课中的讲解也是课前预设的而不是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现场生成的。当老师一脸麻木的站在一边听自己的录音时,整个课堂显得单调乏味。有一位听课的老师毫不客气的说:“这实际上是穿上现代化外衣的接受性学习”。讲课的老师感觉自己费力不讨好,显得有些委屈。本来学校对于这种改革充满了希望,打算购置设备制定措施在全校推广,由于课堂效果令人失望,学校领导也只好决定“等等再说”。现在有的学校每个学生发一个平板电脑,让学生在课堂上看老师的“微视频”,这种做法也值得思考:既然在课堂上师生都在场,让学生看老师的视频与现场讲课有什么不同,仅仅是让学生们感到新鲜吗?

是啊,既然在课堂上师生都在场,让学生看老师的视频与现场讲课有什么不同?能不能有所不同?有什么不同?

事实上,王秋月老师并没有对“微课”一棍子打死,而是手下留情:虽然“微课”不能完全颠覆传统的实体课堂,不能代替老师在课堂上的现场点拨和指导,但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适于教师在备课时借鉴学习。2. 适于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3. 适于家长辅导孩子。4. 适于学生的课后复习。5. 适于缺课学生的补课和异地学习。6. 适于假期学生的自学。

表面上看王秋月老师还是对“微课”持肯定态度的。但如果仔细分析这六个方面的作用,实质上是将“微课”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复印件”,弄得好,与原件并不多;弄不好,则会比原件清晰度大大下降,甚至模糊不清。背后的逻辑是:“微课”没有上乘之作。“微课”的教学效果根本无法与课堂讲授相齐并论。因此,王秋月老师之所以认为“微课”不能提高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创新和改造传统教学,主要原因是,呈现在她面前的仅仅是一些“令人失望”的“课件+旁白”式“微课”作品。显然她无意地在论证中使用了“田忌赛马”的策略:用上等的“传统教学”与中下等的“微课”作品进行对比。

如果“微课”的效果不能超越课堂讲授,微课的作用会受质疑。因此,如果你对王秋月等老师的观点有异议,要反驳她的观点,就要拿出课堂讲授无法相比的 “微课精品”来。如果希望“微课”走得更远,关键是研究和开发更多上等“微课”,而不能停留于开发大量中下等的“微课”,更不是将中下等“微课”做成系列化。怎么样的“微课”属于上等呢?显然,光达到前文四个标准的“微课”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的。从视听教育的角度看,“微课”仅仅是教学视频(包括教学录像、电视教材、电影教材)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教学视频的大家族中,除了“微课”,还有“长课”和“中课”。当我们进一步挖掘“微课”的潜力和优势时,不必拘泥于视频的长短,而要回到教学视频的本身来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视频虽然历别于影视艺术,但却可以借鉴影视艺术手段表现教学内容,使科学的教学内容表现得更生动有趣,更直观形象,使图像画面更富于美感,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一些供中小学低年级学生使用的教学视频,可采用故事、戏剧、游戏、表演的形式去表达,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用生动的情节、有趣的画面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抽象的概念可以用动画、模拟和电视特技加强直观性与形象性。对一些高年级,特别是高等学校教学使用的教学视频,也应更多发挥电视手段的长处,采用电视艺术的手法去表达教学内容。

文字教材以文字符号为主,以“文字+插图”的形式,去阐述教学内容。“微课”是以图像符号为主去呈现教学内容,声音解说、文字说明起辅助性作用。如果“微课”以文字或解说词为主去说明问题,或只是或大多数都是静止的图像画面,失去了教学视频以动态化、可视化形象表现为主的视频特性。

“微课”利用电视表现手段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借助电视的拍摄技巧、录像编辑技巧、动画技巧、特殊效果技巧等,构成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段,“微课”能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看不清的东西;不仅能展示事物的表面,也能剖析事物的内部结构;既能把快速变化运动的过程变为慢的来观察,也能把缓慢变化的过 程变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出来,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条件,去掌握事物与现象的本质特征,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微课”受到质疑,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和看清“微课”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想让“微课”走得更远,就要在开发和应用研究中努力挖掘它的潜力和生命力,确保研发出来的“微课”符合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确保它的教学效果是课堂讲授无法清代的。它对课堂教学不是辅助,而是创新和发展。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学生提不出问题”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hfk.html

现在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提不出问题。学生少提问题,不提问题,提不出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这里所谓的“问题”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问题,而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反思后的质疑。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没时间提问;二是不敢提问;三是不习惯提问;四是不善于提问。而所有这些,实际上都跟应试教育的制度和教学方式有关。

在应试教育中,许多教师本身缺乏“问题意识”,对要交给学生的知识没有深刻的认识与把握,连自己都一知半解,而且缺乏挑战书本中所谓权威知识勇气,不敢有自己的观点。有些教师对教参、教案的依赖性很重,一旦离开就感觉无所适从,更不要说“提问题了”。

我们目前的教育,仍然是一个标准答案式的教育。老师在课堂上都将每节课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一个的标准答案,连解题的程序,都有标准样式。甚至作文也有标准的套路。老师按照标准套路好好教,学生按照标准答案好好学,考试的分数自然就高。最终就能考上好大学。因此,人大张鸣教授认为,“学生不怀疑、不质疑”的深层次原因,是学生“不需要怀疑什么的,更没有必要质疑什么”老师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套路教就是,把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就算大功告成。学生呢,自然什么都不用问;若要问,也是老师的讲授有不懂的地方才问。这样的日子过久了,原本充满童真、一肚子问题的孩子,就被练成了“金刚不坏”之身,没有问题了;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质疑这根弦,在他们看来,他们所学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

因此,对于应试教育来说,“学生提不出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的是“高分低能”的学生。学生聪明伶俐进去,呆若木鸡出来。尽管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和升学,但一些有远见的家长和一些有责任感的老师开始认识到“教育要面向未来”,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而不仅仅应付升学考试。于是,“如何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了难以解决的“世纪教育难题”——“一边面对缺失创造力的教育,一方面又要面对升学和考试。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孔恬恬老师)。笔者认为,解决这一“世纪教育难题”,最高的目标是改革整个教育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任重而道远。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暂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为创新教育和个性化学习开辟一片“自留地”。这片“自留地”就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不仅借助教学视频,让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实现差异化、自主化学习,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更重要的是,由于课前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堂上教师不需要太多的讲解,就可以腾出更多时间给学生协作探究、拓展加深,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翻转”给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至于“翻转课堂”如何既“翻转”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请参考拙文《在翻转课堂实践中教师如何应对应试的挑战》。

有人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不会提问题、不会讨论、不会自主学习、不会协作探究等等,所以不适宜实施“翻转课堂”。这种观点看起来似乎非常有道理。但笔者认为,这种分析问题的逻辑非常值得研究。事实上,“翻转”非常有利于培养这些学习能力。正确的逻辑是,在实施“翻转”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而不是等具备了各种学习能力,再来开展“翻转”。当然,开始实施“翻转”时,学生可能会不太适应,但随着实验的开展,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会得到提升,“翻转”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因此,实施“翻转”一定要坚持。

(本次讨论的“学生提不出问题”的话题由青岛26中孔恬恬老师提出)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翻转课堂实践中教师如何应对应试的挑战?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h6r.html

从理论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照顾到不同理解水平、适应各种学习节奏,增加生生、师生之间的交互次数、时间和质量,使优等生学生得更多更快,“慢学生”学跟得上节奏,中等生学得更主动,绝对是比传统课堂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但事实上,翻转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质疑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它的目标与行动与应付考试很少在一个轨道上。特别目前的升学考试严重偏离了培养目标,标准答案,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无关联,强迫师生使用题海战术和疲劳战术来应战,而无暇顾及其他。给开展翻转实践的老师事来严重的挑战和困扰。

一九八九年,杭州市天长小学老师周武受邀参加一次毕业学生的聚会。当时他暗自吃惊:那些已经担任副教授、经理的学生,在学校时的成绩并不十分出色。相反的,当年那些成绩突出的好学生,成就却平平。这个现象引发周武的好奇,他开始追踪毕业班学生,经过十年、针对151位学生的追踪调查,周武发现:考前十名的孩子未必在今后的事业上就能取得骄人的业绩,倒是前十名之后的一些孩子日后说不定干得非常成功;也就是说,许多在学校期间学习成绩并不是太好,但是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各方面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发挥,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往往就能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就是著名的“前十名现象”。

2014年6月19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1952-2013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的求学与职业等状况展开最新追踪调查及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高考状元多属“高级打工仔”少有行业拔尖创新人才。

这些现象说明了一个观点: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取决于学习成绩的高低。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用成功智力来解释:他把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包括: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实践性能力。因此许多具有责任感的老师从不间断地思考如何革新传统教学,于是有了目前下正处于热火朝天当,但又让有些老师感到困扰的翻转课堂实践。

然而,现在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无奈地被中国的教育制度高考制度牵着鼻子走,只有成绩优异的优等生才是这场惨烈竞争中的胜出者,谁有勇气拿自己孩子的前途去与这个制度较劲呢?于是,有责任感的老师既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又要为孩子的目前考试成绩对孩子的家长有所交待。因此,帮助学生应付考试,是老师“绕不开的弯”,非面对不可。承蒙内蒙古自治区的沈宁老师拿这个问题与我讨论,其实我一直有思考这个问题,我提出两个建议,不知道是不是有所帮助。

我认为应对应试的策略有两个,一是深挖翻转模式的潜力。翻转教学能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学得主动,思维活跃。借助视频的帮助,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理解得更深更透。同伴互助,促进思考,提高自信。这些都是积极的“应试因素”。要将它挖掘好,并用于应付考试当中。二是考试前突出训练。对于咱们目前的中小学来说,还是要面向向未来,立足眼前的。咱们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也要保证考试有好成绩。翻转教学让学生学得广,学得深,学得有价值,应付考试有好的基础和底子,但还不一定能与考试对接,所以教学方式可以更灵活多变。不管平时的课堂怎么“翻天覆地”,但考试前的课,还是要来个有针对性的突击复习训练。花的时间尽量,取得效果尽量好。第一,来个知识在串联是必须的,建立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建构知识地图,用于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第二,精选例题进行讲解;第三,精选考题给学生精练,是少不了的。反对“题海战术”,但支持来个“题江战术”——让学生有顺序、有节奏、有结构性地做一些代表性的考题,上到考场保证应付自如!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翻转课堂实践中教师如何应对应试的挑战?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h6q.html


从理论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照顾到不同理解水平、适应各种学习节奏,增加生生、师生之间的交互次数、时间和质量,使优等生学生得更多更快,“慢学生”学跟得上节奏,中等生学得更主动,绝对是比传统课堂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但事实上,翻转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质疑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它的目标与行动与应付考试很少在一个轨道上。特别目前的升学考试严重偏离了培养目标,标准答案,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无关联,强迫师生使用题海战术和疲劳战术来应战,而无暇顾及其他。给开展翻转实践的老师事来严重的挑战和困扰。

一九八九年,杭州市天长小学老师周武受邀参加一次毕业学生的聚会。当时他暗自吃惊:那些已经担任副教授、经理的学生,在学校时的成绩并不十分出色。相反的,当年那些成绩突出的好学生,成就却平平。这个现象引发周武的好奇,他开始追踪毕业班学生,经过十年、针对151位学生的追踪调查,周武发现:考前十名的孩子未必在今后的事业上就能取得骄人的业绩,倒是前十名之后的一些孩子日后说不定干得非常成功;也就是说,许多在学校期间学习成绩并不是太好,但是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各方面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发挥,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往往就能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就是著名的“前十名现象”。

2014年6月19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1952-2013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的求学与职业等状况展开最新追踪调查及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高考状元多属“高级打工仔”少有行业拔尖创新人才。

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观点: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取决于学习成绩的高低。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用成功智力来解释:他把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包括: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实践性能力。因此许多具有责任感的老师从不间断地思考如何革新传统教学,于是有了目前下正处于热火朝天当,但又让有些老师感到困扰的翻转课堂实践。

然而,现在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无奈地被中国的教育制度高考制度牵着鼻子走,只有成绩优异的优等生才是这场惨烈竞争中的胜出者,谁有勇气拿自己孩子的前途去与这个制度较劲呢?于是,有责任感的老师既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又要为孩子的目前考试成绩对孩子的家长有所交待。因此,帮助学生应付考试,是老师“绕不开的弯”,非面对不可。承蒙内蒙古自治区的沈宁老师拿这个问题与我讨论,其实我一直有思考这个问题,我提出两个建议,不知道是不是有所帮助。

我认为应对应试的策略有两个,一是深挖翻转模式的潜力。翻转教学能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学得主动,思维活跃。借助视频的帮助,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理解得更深更透。同伴互助,促进思考,提高自信。这些都是积极的“应试因素”。要将它挖掘好,并用于应付考试当中。二是考试前突出训练。对于咱们目前的中小学来说,还是要面向向未来,立足眼前的。咱们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也要保证考试有好成绩。翻转教学让学生学得广,学得深,学得有价值,应付考试有好的基础和底子,但还不一定能与考试对接,所以教学方式可以更灵活多变。不管平时的课堂怎么“翻天覆地”,但考试前的课,还是要来个有针对性的突击复习训练。花的时间尽量,取得效果尽量好。第一,来个知识在串联是必须的,建立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建构知识地图,用于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第二,精选例题进行讲解;第三,精选考题给学生精练,是少不了的。反对“题海战术”,但支持来个“题江战术”——让学生有顺序、有节奏、有结构性地做一些代表性的考题,上到考场保证应付自如!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评《碎片与重构》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h0j.html

中山大学王竹立老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了他的“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又出了一本书,叫《碎片与重构》。这两者有什么联系呢?很简单,书里写的就是他的“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从捡拾“碎片”到整理“重构”的过程,一个“零存整取”的过程;书的写作过程,就是他的理论的一次实验。这样的“建构主义”适用范围有多大?我不知道,但竹立老师是做了一次成功的实验的。我觉得可以学习和效仿。

虽然竹立老师坚称“我的课堂不翻转”,但事实上,翻转课堂同样是一个“碎片与重构”相结合的过程:课前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进行学习,获得一个一个的概念知识和碎片化的理解,为课堂讨论打下了基础。但学生对概念之间内在联系和知识和系统性理解是非常欠缺的,第二天的互动、研讨,正好是一个对碎片知识进行组合、重构的过程,弥补了课前碎片学习的不足。

竹立老师的东西与翻转课堂,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附录
     前言

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微课、慕课、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网络公开课、教育信息化……热点话题都有作者的思考分析,陈向东、 邹景平、郭文革倾情作序)
本书跟一般教育科技书籍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作者从切身经验出发,兼具理性与感性,对很多教育现象有深入的探索与思考,以朋友分享的心情来述说,而非一般教科书充斥许多抽象干枯或过时的理论。
传统教育模式正处在千载难逢的变革之中,《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探索了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新模式。这些教育教学新模式正在改变世界千千万万学习者的学习方式,那些致力于推进教育变革的人可以读一读这本书,这是一本能够让你汲取灵感的书。
在这本书里,竹立老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电子书包、微课、精品课程、教育资源、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第二人生”、网络公开课、TED 视频、慕课、连通主义等热点话题,都有分析和思考。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点都没有人云亦云,他提出的观点,都来自于他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一手实践。
内容提要
《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以开阔的视野、全新的思维、通俗的文笔,描绘了一幅网络时代教与学的“清明上河图”。内容涵盖学校教育、网络教育、网络学习、包容思维、知识创新和教育创新等方方面面,对教育信息化热点话题如电子书包、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均有独到的见解。适合大中学校教师、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研究者、网络教育和在线教育从业人员、教育部门领导,以及网络学习者阅读。
目录
1 被打碎的花瓶:复原还是重构 / 1
从一个小故事开始 ................................................................................. 2
谁打碎了花瓶 ......................................................................................... 3
如何整合碎片 ......................................................................................... 5
学习的三种模式 ..................................................................................... 6
2 学校教育:课内还是课外 / 8
学校是怎么来的 ..................................................................................... 9
数字时代的变化 ................................................................................... 10
教育真的是保守的吗 ........................................................................... 11
教育信息化误区 ................................................................................... 13
电子书包热 ........................................................................................... 17
微课 ....................................................................................................... 22
精品课程 ............................................................................................... 25
李康之惑 ............................................................................................... 28
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 ................................................................... 30
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二 ................................................................... 32
可汗学院的启示 ................................................................................... 34
从翻转课堂到翻转学习 ....................................................................... 36
未来,学校还会存在吗 ....................................................................... 41
“第二人生”中的虚拟学校 ................................................................. 45
3 网络教育:希望还是泡沫 / 49
梯子网,在线教育的风向标 ............................................................... 50
网络公开课 ........................................................................................... 51
TED 视频 ............................................................................................... 53
慕课 ....................................................................................................... 56
网络教育面临挑战 ............................................................................... 62
网络课程的特征 ................................................................................... 64
网络教育应扬长避短 ........................................................................... 68
网络教育如何创新 ............................................................................... 70
4 网络学习:如何整合碎片 / 77
知识变样了 ........................................................................................... 78
知识就像一棵榕树 ............................................................................... 81
把网络看作银行 ................................................................................... 86
博客,你的“银行账户” ................................................................... 87
学会零存整取 ....................................................................................... 89
积件式写作 ........................................................................................... 91
个性化改写 ........................................................................................... 94
创造性重构 ........................................................................................... 99
写作即思考 ......................................................................................... 106
写不出来怎么办 ................................................................................. 108
写作不分文理 ..................................................................................... 112
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于零存整取 ..................................................... 115
一句话定义网络学习 ......................................................................... 117
5 信息超载:连通还是建构 / 119
什么是意义建构 ................................................................................. 120
连通,还是建构 ................................................................................. 124
只强调连通是不够的 ......................................................................... 126
选择、选择、再选择 ......................................................................... 129
选择需要洞察力 ................................................................................. 131
福尔摩斯的知识面 ............................................................................. 133
知识结构:从金字塔向蜘蛛网转变 ................................................. 134
如何看待这位“辍学者” ................................................................. 136
6 包容性思维:如何统合歧见 / 140
批判性思维 ......................................................................................... 141
平行思维 ............................................................................................. 144
包容性思维的基本内涵 ..................................................................... 147
包容性思维的六项法则 ..................................................................... 149
包容性思维的基本步骤 ..................................................................... 156
包容性思维的价值和意义 ................................................................. 159
7 学习与创新:如何开启心智 / 161
今天,人还能干什么 ......................................................................... 162
知识与创新的关系 ............................................................................. 165
心智模式与心智枷锁 ......................................................................... 170
转变思考方向 ..................................................................................... 173
软性思考 ............................................................................................. 176
强制联想 ............................................................................................. 182
创新思维的过程 ................................................................................. 188
教学是一门艺术 ................................................................................. 189
知识创新与模式识别 ......................................................................... 197
如何识别模式 ..................................................................................... 199
知识创新与顿悟 ................................................................................. 202
创新并不遥远 ..................................................................................... 205
8 知识嫁接:如何重塑教育 / 209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 ............................................................................. 210
教育是一个“嫁接”过程 ................................................................. 212
影响知识嫁接的因素 ......................................................................... 216
嫁接成功的标志 ................................................................................. 219
学习: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 221
让学习与思考可视化 ......................................................................... 223
信息技术对知识嫁接的影响 ............................................................. 227
网络对知识嫁接的影响 ..................................................................... 230
模仿与复制也是一种嫁接 ................................................................. 232
分享也是学习 ..................................................................................... 234
后记 / 238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论“微课”研究和实践中“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员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feb.html

随着各级各类“微课”大赛在全国轮番上演,“微课热”已经连续几年高烧不退。但在这股“微课热”之下,还暗藏着一阵阵“冷风”,非常容易令人着凉感冒——主要表现为一些老师质疑甚至反对使用微课,理由是学生观看“微课”不能代替老师的课堂教学。

从总体上看,目前的“微课”质量其实不甚理想,多数“微课”不能解决教育教学和学习问题。这是不能回避的事实。

劣质“微课”充斥教育教学领域的背后,是“微课”研究和实践存在严重的重形式轻内容倾向。主要问题是,“微课”研究者过于执着于教学视频的长短,而忽视了视频本身的特性。导致视频本身的特性、优势、价值和潜力得不到体现和挖掘。

那么,教学视频的特别价值和潜力体现在哪里呢?

(一)扩大受教育的面积。如果说班级授课制让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几十甚至几百个学生,第一次扩大了教育教学的规模,那么“慕课”作为一种在线教学视频课程,让优质学习资源全球共享,全民共享,理论上可以接受数以万计的学生同时进行学习,再一次刷新了教育教学的人数和规模。因此,陈玉琨教授认为:慕课是继班级授课制后最大的一次教育革命。

(二)让学生差异化、主动学习。基于教学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掌握学习和主动权,实现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克服了教学工厂式的传统课堂整齐划一、步子一致所带来的弊端,让学得快的学生可以缩短学习的时间,腾出时间来进行其他有益于身心的活动。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反复播放和观看教学视频的办法以力求掌握知识。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频发挥影视艺术和技术的特长,对时空进行重新调动,实现知识和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动态化,比传统课堂讲授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哇塞,教学视频的潜力如此巨大!但目前“微课”研究和实践更多地重视资源粒度大小、时间长短等外在的、形式的因素,而对于资源的教学潜力和学生认知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的关注严重不足,导致教学视频本身的潜力没有体现出来,还不能给学习者更好的学习体验。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有人质疑“微课”的原因。

鉴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笔者建议回到教学视频本身来思考问题,而无论长短。千万别再过于强调微课的“短业精悍”“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等等,而忽略了教学视频最本质的东西。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竹立老师关于翻转课堂能否发展与普及的回应”的回应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员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ek1.html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是指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主要原因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孕育成熟的,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又吸收和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还添加了一些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翻转课堂有没有发展前途,主要看它是不是新事物,是不是有生命力,是不是代表了教育教学变革和发展的方向。若是如此,即便发展的道路迂回曲折,其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也不可逆转甚至上难以阻挡的。

翻转课堂在克服传统工厂式灌输教学方面的弊端,在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教学方面的优势,已经有许多论述文字,本处不再赘述。网络时代的教学变革是竹立老师研究重点,对翻转课堂的优势和变革作用也没有异议。因此,翻转课堂的发展和普及也不会因为“它对普通教师要求太高,技术壁垒高、条件要求高或操作成本高”而改变。更何况,事实上,它对教师的技术和操作的要求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因此,希望竹立老师及持相同或类似翻转观点、态度的老师,能用乐观主义的精神看待翻转课堂与微课发展。



附:竹立老师关于翻转课堂能否发展与普及的回应

这位老师的观点在支持翻转课堂普及化的人中具有典型性,那就是不是这种模式本身不好,而是我们没有正确理解和使用。也许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我有个基本观点,就是不管一种技术或模式有多好,如果它对普通教师要求太高,技术壁垒高、条件要求高或操作成本高等等,都会导致不容易普及。我曾经有个“名言”,就是革命性技术(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技术)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能解决教育教学瓶颈问题,二是具有跨越式进步,三是技术壁垒低、信价比高,易学易用,其中第三条是决定一种技术或模式能否普及的关键。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8yt.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问题还是困难?

——论如何看待翻转课堂实践中遇到的挫折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员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egi.html


近日通过王竹立老师的博文《直面日常教育的“真相”》读到华南师范大学汪晓东老师和他的妻子李月霞老师联名撰写的文章《翻转课堂:一朵带刺的玫瑰――一节微课的多重叙事》(发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4年第12期),两文引发了我关于如何看待翻转课堂实践中遇到挫折的思考。

汪老师的文章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坦诚的态度、自嘲的语气,不仅原汁原味地描述了李月霞老师与其他两位老师试验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全部过程,而且毫不隐瞒其中的失败与挫折,比如教师制作微课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甚至发出“我不想再做了,这个东西很烦!”的感叹;学生上课看微课竟然“睡着了”、或者玩起了扫雷游戏;多次的试验效果并不理想等等。

竹立老师读了汪老师的文章,兴奋不已,不仅发了短信给汪老师,表达他对汪老师文章的赞赏,而且写了《直面日常教育“真相”》一文,表达他的兴奋。所以兴奋,不仅因为汪老师和李老师如此的实事求是和严谨认真态度让他肃然起敬,而且似乎汪老师的文章正好证明了他的对“微课和翻转课堂”的预言和观点:“微课的应用主要在网上、在课外,而翻转课堂只是众多的教学模式之一,并不是对所有课程所有情况都适用,在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下,更难普遍推广。”在竹立老师看来,汪晓东老师是微课和翻转课堂的专家,他妻子也是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加上其他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可以说在国内并不多见。这样一个专业团队在中小学研究微课与翻转课堂都不太成功,可见这种模式想要推广与普及的难度。

难道这就是微课教学与翻转课堂的“真相”吗?在翻转课堂实践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到底是翻转课堂本身的问题、缺陷,还是由于对翻转课堂内涵、本质、理念理解不到位和翻转方法掌握不熟练、准备工作不足,学生对这样新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带来的暂时困难?搞清楚这个问题,对寻找翻转课堂实验失败的原因并对进一步实验加以修正和改进,甚至对正确判断翻转课堂的前景,引导翻转课堂健康发展,都非常重要和必要。

细读汪老师的文章可以看出,李老师和她的团队所做的翻转实验的失败,显然不是翻转课堂本身存在什么缺陷造成的,主要原因还是准备不够充分,仓促开展实验,包括微课设计存在一些问题。

一、翻转教学存在不足

(一)缺乏专业指导

虽然作为丈夫的汪老师是高校里研究微课和翻转课堂的专家,但并不意味着他能给作为妻子的李老师给予更多的微课开发与翻转教学的专业指导。从案例来看,显然他既没有直接参与翻转实验,所能给予的指导也非常少。

(二)缺乏微课开发与翻转教学方面素养,试验目的不明确

显然,李老师和她的团队严重缺乏微课开发与翻转教学方面素养,开展翻转实验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市里培训班要求完成的作业。虽然两年前,李老师就知道“微课”一词,并看过一些微课,甚至还与人讨论过它的价值及应用前景。不过终究没有付诸实践。现在,为了研修班的结业证书,需要提交三个微课并用于课堂教学。这样的知识准备怎么能保证翻转实验的成功呢?

(三)对学生的学习缺乏引导

事前对学生没有任何形式的培训和指导,在课堂活动中也缺乏任务单(导学案)的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老师安排的活动也不明就里。由于缺少任务单的引导,学生看微课目的不明确,也缺乏动力,更不会自己提出问题。

(四)缺乏对翻转课堂活动进行科学合理创意的设计

对自主学习后的翻转课堂活动进行创新教学设计是翻转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案例由于对翻转课堂缺乏科学合理创意的设计,学生看完微课后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五)对教学环境的考虑和准备非常欠缺

本案例提供的教学环境是这样的:信息技术科专用电脑机房因已经排满了课无法借用,学生电子阅览室有30台电脑显示器坏了,只有语音室可以借用,但据说有几十台学生机接收不到教师机发出的文件。结果是要么音箱的声音太小,学生听不清楚;要么干脆音箱出了问题,微课无法播放,改为常规上课;要么通过教师机发送至学生机的微课,有22台电脑是播放不出来的;要么将微课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让学生进入服务器去看微课,很快,发现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翻阅服务器里的众多资料,局面很难控制,只有带了耳机来的少部分学生在学习,整节课算是报废了。

二、微课质量存在欠缺

学生对她们做的微课的评价是:声音小、语调平淡,没有抑扬顿挫,画面单调,没有变化,知识讲解少。结论是:不感兴趣,看不懂。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微课受到时间的严重制约

微课选取的都是主干知识,仅仅抓住核心问题去分析,成了平时教学的“压缩饼干”。虽然老师自己觉得挺好的,对思维的锻炼也很有帮助。但学生觉得怎么平常老师用40分钟讲完一节课,现在用十几分钟就讲完了?虽然微课可以反复播放、暂停,但因为经过多次重播,没有先前的那种激动。于是乎,有的在玩扫雷,有的在玩蜘蛛牌,有一个同学竟然还在睡觉。

(二)微课缺乏互动

同学晓蕾认为:“在平常的课堂上,老师和我们会有很多互动,会用不同的方式引导我们去思考。不懂的时候,老师会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及时帮助我们解答疑惑。但是这次的微课,我只是麻木地抄笔记或者呆呆地听老师在电脑里的声音。”

(三)缺乏问题导学策略支持

本案例缺乏任务单(或导学案)配合微课使用和引导,学生缺乏心理准备,也不是带着问题去看视频。看完后老师也没有提出问题,仅仅问学生看懂了没有?学生怎么判断看懂了没有?学生虽然有许多问题,但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

三、结束语

因此,不得不说一句,翻转课堂,东西是好东西,只不过是还不会用,或者没有用好,而不能否认它是好东西。虽然敬佩汪老师和李老师的诚实、勇气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但并不认为他们提供的失败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更不能以此证明翻转教学模式不适合在我国中小学推广应用。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就是在国内也已经涌现了许多翻转的成功案例,如重庆市聚奎中学、山东省昌乐一中等。笔者相信,只要大伙携手努力,必能让翻转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常态”。汪老师以“玫瑰很美,小心有刺”作为文章的结尾。笔者借用并略作修改,作为结束语:玫瑰有刺,但很美!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翻转课堂理论基础的探讨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员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ee3.html

翻转课堂的基础理论(基本理论)是指关于翻转的其本观点和看法,包括翻转的概念、本质和原则等,而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是指支持翻转理论的理论,一般指已有的、成熟的、对翻转有指导意义的学习理论,如精熟学习理论等。近日在翻转课堂实践研讨群里聊到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发现大多数老师除了能说出掌握学习理论,其他不甚了了,甚至有老师一口气罗列一连串学习理论。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是翻转课堂得以合法存在和有效发展的理论依据,是指导翻转课堂实践与发展的指南。因此觉得有必要对此进行一番探讨。由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是先实践,后理论,因此目前为止,关于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还没形成统一的认识。广义地看,不少学习理论或多或少对翻转课堂实践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指导意义,但笔者认为如下四种学习理论对翻转教学的影响是主要的:

一、掌握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在知识传授阶段,让学生可以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时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因此,翻转课堂的两位创始人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认为,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不是别的,而是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the Theory of Mastery Learning)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课程论专家布卢姆(BLOOM)提出的学校课堂学习理论,集中反映了布卢姆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观点。掌握学习理论被介绍到世界各国,并运用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布卢姆因此而享誉世界。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布卢姆认为只要给与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能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学习要学的内容和学习的好坏,而只能决定他将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该内容的掌握程度。换句话说每一位学生掌握同样的教学内容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该内容的掌握水平,而学习能力差的学习者则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掌握程度。因此,掌握学习理论不仅是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而且对翻转课堂的实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校和老师应该创造条件,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掌控自己的时间,进行个性化学习。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解释了在知识接纳阶段学生是如何掌控学习节奏的,但知识的接纳和记忆仅仅是翻转学习的初级阶段,还有一个更重要、更高级的阶段是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掌握学习理论并不能解释翻转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和所有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个更重要的理论假设,自然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

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从建构主义的视野来看,翻转教学视频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知识传播步调一致所带来的无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使得部分因跟不上集体的步骤而掉队,部分理解力特别强的学生则觉得过于浪费时间。但如果仅仅停留于此,学生的学习就是毫不意义的。学生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能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显然,创设情景、协作探究、展示交流和意义建构,构成了翻转课堂的主要活动内容。

三、自组织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得以展开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和前提是承认学生可能不依靠教师的灌输,而是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通过自我教育和互助教育,学习任何东西。这个理论假设就是自组织学习理论。

自组织学习理论是印度教育家苏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 )通过著名的“墙中洞”教育实验而总结得到的教育和学习理论。苏迦特·米特拉在印度山区的偏远小村,放置“墙上的电脑”并装上摄像头对孩子学习行为进行监控,发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组织行为”,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任何学生可以教会自己和同伴任何知识和技能(Kids can teach themselves),从而进一步推进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实践;机器和技术不仅能替代教师的部分作用,而且在某些方面会比教师做得更好;学习的最大乐趣和动力是可以教会其他人学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开放,人类的学习必然由“他组织”向“自组织”发展。自组织学习将成为人类的主要学习方式。翻转课堂本质上就是一种教育技术支持的自组织学习,借助教学视频的支持,学生可以自己组成学习小组,不仅完成对知识的个性化学习,甚至通过协作探究,展示交流,意义建构,完成自己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主要是就智力而言的,其实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阐明了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起源,突出了教学的作用,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彰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明确了同伴影响与合作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启发了对儿童学习潜能的动态评估。

“教学应当是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是维果茨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进行深人研究后所提出的最主要的结论。因此,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之一。翻转课堂教学起点的设计只有落脚于通过视频学习,基本掌握本课基础知识后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翻转后的课堂教学必须在课前视频学习的基础有所拓展与创新;拓展与创新又务必以课前任务的完成为前提和依据。拓展与创新的问题如果偏离了“最近发展区”,就难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丧失信心;问题如果太容易,学生则失去探究兴趣。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翻转课堂课前学习主要任务的探讨

——来源于翻转课堂实践讨论群的交流实录(节选)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整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cy2.html


【秀才】北京生物小 2015/1/23 15:30:23想到一个问题: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通过平台向老师提问,或者通过同伴互助解决,这是翻转课堂的一个优点,那么大家在实施过程中有学生会及时提问么?
【秀才】北京生物小 2015/1/23 15:31:10教师通过网络提供在线指导 这种情况现实么?

【状元】山东语文刘 2015/1/23 15:33:26在网上发帖,跟帖。样可以让思路更条理。重要的是可以沉淀经验,升华智慧。可以给每个学生积分

【秀才】北京生物小 2015/1/23 15:36:12有问题的学生发帖,参与的学生可以得到积分,那如果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跟帖的呢?
【状元】青岛生物孔恬 2015/1/23 15:36:42学生不喜欢发帖,还不如直接百度。他们更喜欢实时交流。

【秀才】北京生物小 2015/1/23 15:37:08那老师得一直在线吧?太累了
【状元】青岛生物孔恬 2015/1/23 15:37:32是啊 所以得想办法解决

【状元】山东语文刘 2015/1/23 15:38:46在网上发帖,自动统计。老师有空的时候查看就可以
【秀才】北京生物小 2015/1/23 15:39:08也就是说,要想课后实时交流,就得长时间在线,如果做不到及时回复,也就算不上及时解决问题了吧?
【状元】山东语文刘 2015/1/23 15:39:46固定一个时间区间就可以。一直在线是不现实的

【秀才】北京生物小 2015/1/23 15:41:00@山东语文刘朋  同意。那固定时间段也不能照顾到全面
【状元】山东语文刘 2015/1/23 15:41:01在网上发帖,和qq速度交流差不多,统计很强大
【举人】江苏语文秦多 2015/1/23 15:42:13@山东语文刘朋
【状元】山东语文刘 2015/1/23 15:42:14如果你想解决所有人的所有问题,那必须靠时间。
【秀才】北京生物小 2015/1/23 15:42:37您觉得对学生来说跟帖会不会太耗时
【状元】山东语文刘 2015/1/23 15:42:52不过不一定是一直在线,过一段时间看看就可以。自己感兴趣的就跟帖,不感兴趣的就不跟,不会太浪费时间的。老师把握住开始,中间和结束这三个节点就可以
【秀才】北京生物小 2015/1/23 15:45:22您觉得使用这种方式效果好么?

【状元】山东语文刘 2015/1/23 15:46:12莫非你有比这好的办法
【秀才】北京生物小 2015/1/23 15:46:46@山东语文刘朋    俺没有,向您学习
【秀才】北京生物小 2015/1/23 15:47:20想问问您的心得

【状元】山东语文刘 2015/1/23 15:49:39我目前只想到这里了,呵呵。在网上发帖,跟帖,可以让思路更条理,还可以给每个学生积分,更重要的是可以沉淀经验,升华智慧。
【状元】粤电教王奕标 2015/1/23 15:52:54理论上讲,MOOC学习的人数众多,在线交流,解决问题更有可能性。
【状元】山东语文刘 2015/1/23 15:54:08我有一个思路,把需要的模块都集成到发帖的工具栏里,需要什么就加入什么,让老师们开设MOOC就像发帖一样简单。
【状元】粤电教王奕标 2015/1/23 15:54:50年轻的单身老师可以抽时间实时交流,解决问题,但对于中年老师,上有老,下有小,晚上估计没有时间

【状元】山东语文刘 2015/1/23 15:55:20人越多越乱,很难看清楚某个人的观点,。都被信息流淹没了。谁都找不到谁。

【状元】粤电教王奕标 2015/1/23 15:56:05说的是,人数太多也有问题

。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率比较小

【秀才】北京生物小 2015/1/23 16:01:57@粤电教王奕标  学生回答几率小,所以刚开始应该由老师积极回复,调动大家积极性。是不是把好了开始这一关?【状元】粤电教王奕标 2015/1/23 16:02:50@北京生物小艾 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办法。因此,我理解课前的主要任务还是静心地独立思考问题
【状元】粤电教王奕标 2015/1/23 16:04:23这样看来,课前不可能,也没必要解决所有的问题
【秀才】北京生物小 2015/1/23 16:04:35学生有问题,自己思考/百度不能解决的,还是带到课堂上来解决比较好?
【状元】粤电教王奕标 2015/1/23 16:04:50否则的话,课堂上做什么呢
【秀才】北京生物小 2015/1/23 16:05:16  有道理
【状元】山东语文刘 2015/1/23 16:05:51课上学习不是必须有,是该有就有,不该有就无。。一旦机械了,就。。。。。。。。。
【状元】粤电教王奕标 2015/1/23 16:06:48@山东语文刘朋 当然也不是故意留问题到课堂上解决
【状元】粤电教王奕标 2015/1/23 16:07:18事实上,课前要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啊

翻转课堂实践研讨群 69747468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视频教学差异的翻转课堂分类探讨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员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cs9.html


翻转课堂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概括来说就是“视频教学+课堂讨论”。美国式的翻转课堂,主要是“在家看视频+课堂研讨”的方式。这种依赖于视频技术和网络技术支持的先进教学模式,自从2011年开始引入我国中小学,一些勇于创新的教学实践者就开始根据我国中小学的教情、学情进行改造和创新,根据其所采取的视频教学的环境(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创造了不同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翻转模式。根据翻转程度(学生自主学习能在时间和空间中掌握的自由度)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大翻转课堂模式

大翻转首先探讨的是美国式家校翻转课堂,学生在家里独立地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完成知识的接受;在课堂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自己的疑难困惑,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完成知识的内化。与美国式翻转稍有不同的是,教师把微课和学习资源发给家长,由家长放给孩子看。家校翻转的优势是可以将视频教学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根据自己学习的具体情况,掌控观看和学习时间、节奏和方式,可慢可快、可进可退、可暂停、可重复播放,可边看边想,边想边看。有些老师认为这样模式也有不足和困难之处:学习过程处于老师的管理之外,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自控能力,很多时候需要家长参与管理;有些家庭没有电脑等视频播放设备,或者有电脑家长因担心孩子玩游戏而不放心给孩子使用而影响翻转的实施。但一些成功的翻转教学实验证明,家校翻转的困难其实没有想象那么大。随着翻转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会逐步增强(这也是翻转课堂的进步和成果之一);只要老师或学校能与家长真诚地交流和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用事实和数据让家长认识到翻转教学是对孩子的学习和能力发展有利的事情,设备和使用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家校翻转无疑是全面彻底的翻转模式(大翻转),但大翻转并不限于家校翻转。

对于一些寄宿制学校,显然无法实施“家校翻转”。一些学校只好选择校内翻转。一般老师认为校内翻转就是中翻转。笔者认为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校内翻转如果是利用晚自习等比较宽裕(或者可以由学生在各门功课中自由调配)的时间,利用平板电脑等可以自由支配的设备进行视频学习,再利用正课时间(上、下午原来安排给老师讲授课程的时间)进行课堂研讨,同样可以获得家校翻转相同或差不多的效果,因此也可以称为大翻转模式。因此,大翻转包括了家校翻转和部分的校内翻转。

二、中翻转课堂模式

中翻转又称半翻转。同样是校内翻转,如果利用一部分正课时间来实施视频教学和完成思考检测(A课),一部分正课时间用来实施课堂研讨(B课),就是中翻转。由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监督和管理控制之下,虽然学生的时间基本由自己掌控,基本可以根据的自己的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速度,学习的个性化程度较高,但学生的学习快慢有别,所需学习时间不一样,有可能出现学生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分化现象。这种翻转模式比前面讨论的大翻转(完全翻转)的翻转程度要低,因此可称为中翻转或半翻转模式。在这种翻转模式中,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在知识接受阶段准备不足,造成“夹生饭”,会严重影响研讨阶段的学习,产生“翻转差生”。这是翻转实验应该避免的一种情况。

三、小翻转课堂模式

小翻转又称为课内翻转。这是争议最多的一种翻转模式。把一节正课分为两段,学生在A段独立地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完成知识的接受;在B段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自己的疑难困惑,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完成知识的内化。其实这种翻转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教师统一播放视频,集体观看学习,学生没有选择快慢、进退、暂停的权力。一般情况也就连续播放一次。不管学生看懂与否,是不是需要重复观看某个环节,是不是错过了某个关键点,无论是不是准备充分,都只能无奈地与大部队一起进入下一场战斗。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等自主播放设备在线或线下观看视频学习。这种情况似乎比第一种情况要好,学生可以掌控观看学习的节奏,但一般情况下,老师能安排学生给学生自己观看视频的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进行更多的选择。如果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力,学生观看视频学习会比直接听老师讲有更大优势吗?除非视频设计和制作非常精彩。既然第一个环节准备不足,第二个环节的研讨质量就难以保证。这样翻转的效果,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没有什么优势甚至不如传统课堂教学或者造成教学质量大面积下滑。因此,有些老师认为“课内翻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或者称为“假翻转”,不是没有道理的。

笔者相信,对翻转课堂进行这样的分析和归类,对真正理解翻转课堂和实践翻转课堂是非常有意义的。有老师认为:各种翻转模式各有特点,没有优劣之分。应该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选用。笔者不敢苟同。河北的贾益民老师也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翻转课堂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只有大翻转才是真正的翻转课堂,中和小翻转并不是中国化而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如今越来越多的走上这样不伦不类的翻转无非是穿新鞋走老路,因为其效果有限反而坏了翻转课堂的名声。教学改革不能盲目,既然要改革,就应该在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和真义有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创造条件,做真正全面的翻转,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写作吸收了金陵馆长、山东生物老师孔恬恬、山东语文老师刘朋等老师许多观点和智慧,特别致谢!)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与“高效课堂”的区别与联系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员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cmq.html

“翻转课堂”与“高效课堂”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可能因为这两个概念都有个相同的关键词“课堂”,在有关“翻转课堂”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中,笔者经常发现老师们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有些老师认为翻转的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来实现。甚至有老师直接提出“借助翻转课堂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认为,两者所强调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确有相似之处,如都强调以学为中心,强调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成为导师或导演,学生由被动听讲的听众变成主演等。但有些老师认为翻转课堂就是搞了多年的高效课堂,就没有必要再搞一套了。因此如果不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清楚,多少会影响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推广效果。正确区别这两者的差别,可能更加有利于认识翻转课堂的本质,更加有利于翻转课堂的发展和推进。如下是笔者的思考和分析。敬请批评指正。

一、概念的界定不同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二)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混合教学形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是教师讲课、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完成作业。而翻转课堂教学则与传统教学相反,学生首先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阅读教材或电子教科书,以了解所学知识,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堂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探讨研究,并且对学习心得、成果进行分享。

二、课堂改革的使命和任务不同

(一)高效课堂的使命

与高效课堂相对的概念,是低效课堂或无效课堂。高效课堂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和无效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都不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制约教育教学效益的瓶颈因素。如有的课堂“满堂灌”,教师掌控课堂一切主动权,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受到抑制;有的课堂,追求“表面热闹”而不注重实效,讨论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探究没有有价值的问题;有的课堂“满堂问”,教师一问到底,学生只有“答对”了,教学才能自然过渡,否则课堂就会失控,学生只能投老师所好,应付了事;有的课堂,教师的设问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要么过于简单,学生不愿回答,要么过于复杂,学生无所适从,要么无思维价值,不能引起学生思考,凡此种种设问,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训练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等等。

(二)翻转课堂的使命

而翻转课堂改革主要任务要解决两个“冲突”:

1.传统“填鸭式”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冲突

传统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由于受到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愿节外生枝。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于是,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严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传统课堂教学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这样的课堂与信息社会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格格不入。

2.工业时代的流水线式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冲突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时间是常量,掌握程度是变量。例如学习函数的极限概念,分配给每一位学生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而精孰学习理论则认为,学生们对一门科目的掌握程度是常量,而学习时间则是变量。例如,一名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极限的认识之后才会继续学习微分的知识,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进度推进。传统教学源于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特征是整齐划一齐步走。每天老师在讲台上不断地讲,学生不停地做笔记。这样方式完全忽略学生的能力差异。由于老师的授课内容必须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结果有些学生听懂了,但有些学生觉得太简单,不再专注于老师的讲解,有些学生则完全听不懂,因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而失去信心甚至放弃了学习。这些觉得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太容易或太难的学生都有可能睡觉或玩游戏。传统课堂的“统一教学”与学生的“差异性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三、变革教育的路径选择不同

(一)翻转课堂的路径选择

1.用视频再造教育。用视频授课替代传统的课堂讲授,让学生自主掌控学习。表面上看两者没什么两样,甚至前者不如后者。事实上,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因此,视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非常重要(在课内观看视频不可能达到在家看视频的效果)。学习环境的差异决定学习是自主的,还是他主的。

2.将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知识创新的场所。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根据老师的要求观看教学视频,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内容,教师已经不需要再在课堂上按照传统的方式讲授知识,课堂的时间就可以腾出来供师生互动交流、协作探究、拓展知识和创新思维。从“知道”到“创造”,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传统教学将重心放在“知道”和“理解”这些难度比较小的环节,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来解决,而将“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些重要而难度比较大的环节,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解决。因为难度大,缺乏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起来很困难。而翻转教学则将重心放在“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些重要而难度比较大的环节上,因为难度大,需要协作探究和教师的引导;而“知道”和“理解”这些难度比较小的环节,可以放课在课外,通过观看视频轻松解决。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调来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与同学交流互动。

(二)高效课堂的路径选择

1.以课堂时间的重新分配利用为突破口。

以提高课堂活动时间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为主要方略。以杜郎口教学改革模式为例,在45分钟的课堂上,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包括新课导入、分配任务、疑难点拨、归纳总结、组织测评。课堂上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高效课堂倡导的合作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独学(自学)、对学(同质对子合作)、“群学”(小组学习)形式实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5分钟为当堂达标测评时间。当堂达标测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试卷测试或者作业,而是通过学习小组,组织进行对子之间的“两两”检测,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当堂“小纸条”测评,也可以简单到“口头”测评。他们认为,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负。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为了“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供比较正确的导向,理想的方向。当时间被用到极限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

2.强调学生自学和训练,放弃教师讲授教学。

与翻转课堂用视频教学代替传统讲授不同的是,高效完全放弃了知识的传授过程。如杜郎口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课外扩展、达标测评。预习交流——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目标——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各小组联系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展现的答案进行课外扩展;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这种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和探究性问题,但完全放弃教师对知识的讲授,对有些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一些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显然会有很大的困难。如果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基础知识没有基本的理解和掌握,是很难参与讨论、探究的,学习的主动性也无从谈起。这样的结果,必然有些学生跟不上,也必然造就一批差生。因此,这样的高效模式,可能有利于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却以放弃后进生为代价。

四、结束语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翻转课堂与高效课堂虽然都是当下教育教学领域非常火热的两个概念,但两者并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前者是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后者是一种概念和理想追求。前者要解决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步调过于齐划一导致学生的差异得不到尊重,以及填鸭式教学导致课堂缺乏协作探究、拓展创造空间被压制,最后结果是学生创造力不足的问题。而后者主要解决传统课堂效率不足甚至无效的问题。前者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发展为目标,后者以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为已任。当然,它们采取的策略和措施也各不不同。翻转课堂以课前视频教学替代传统的课堂讲授,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可控性;将腾出来的课堂时间用于协作探究和拓展创新学习,提高知识内化的效果和学生批判性创新能力的发展。高效课堂则主要依靠向45分钟的课堂时间要效率,要质量,增加学生自学和训练的时间,减少教师掌控的时间,甚至放弃教师授课的环节。笔者担心,部分学生可能会学习更加困难。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经验层次的翻转媒体及其教学应用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员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c5c.html

王奕标:三个经验层次的翻转媒体及其教学应用

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经验分为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下手,逐步升到抽象。具体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 电影电视能够提供的是一种替代性的具体经验,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但事实上翻转课堂中应用的媒体(视频)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地讲解间接知识(书本知识),是替代型的教学视频,主要是用信息技术手段代替传统课堂中的教师课堂讲授,虽然它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没有更多优势,但视频学习有一个传统课堂讲授无法比拟的优势:有利于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第二个层次的视频是比替代型视频更高层次的教学视频。主要表现在它具有更强、更丰富、更多样性的表现力。事实上,更高层次的翻转视频是能将抽象的知识和思维以可视化和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和展开的教学视频。许多教育心理实验证明,只有少数学生能通过导学案或文本教材进行自主学习,而可视化和动态化的教学视频适合所有学生特别是擅长于右脑思维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让更多学生获得成功。以接受间接经验为主的接受学习和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体验学习都是学习的必要形式,但由于目前的学校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式间接经验学习,导致直接经验和探究学习的稀缺和珍贵。

第三个经验层次的翻转媒体是全媒体,是能涵盖视觉、听觉、触角等人类各种接受信息的器官的传播工具和体验技术。它比第二个层次的视频功能更强大。以老师讲发动机为例,如果光讲原理,学生听不明白;如果将发动机拆开,发动机就不工作;发动机工作时,学生又看不到发动机内部的工作有理。但如果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就可以让学生“看穿”工作着的发动机。原来要讲好几个小时的问题,一下子就让学生看明白了,而且非常形象生动。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不同层次和质量的教学视频决定了翻转的成效。通过观看直接传送知识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虽然比较课堂上的集体讲授,更能适应不同学习节奏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但动态化和可视化的教学视频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发展。全媒体还能给翻转课堂的进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本文写作源于重庆张渝江老师在群里提出讨论的话题)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课堂翻转改革的最大进步是什么?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员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bxs.html
      课堂翻转改革的最大进步是什么?这是尝试翻转的老师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答案是:它给学生提供了“学而思,思而学”的机会。

      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学最大的缺陷,是用知识塞满了学习的大脑,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创新就无从谈起。教育变革的宗旨就是要给学生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也做过各种改革的尝试,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实验,但收效甚微。直到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模式的诞生,才给困惑者带来新的希望。微课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呈现和传递知识,启迪智慧,替代传统的课堂讲授和灌输。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的教学流程,传播在课前,内化在课堂,其最大的进步在于“学而思,思而学”过程,前一个“学”,是指课前的接受学习,后一个“学”是指课堂上的协作探究,互动学习。翻转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有一个自由判断、选择、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经过独立思考仍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同伴助学或教师点拨的方式来解决,通过师生互动,让自己的知识得延伸和拓展。

       如果不明白这点,翻转实验就很难让课堂教学获得根本变革,甚至让变革徒有形式。​

       重庆市电教馆易庆竑老师评论:不错!王老师勤于笔耕,是本人好好学习的榜样!这几日,我也在反复琢磨翻转课堂的意义建构问题。显然,翻转课堂是舶来品,如果我们真要用这个术语来变革我们中国人的教育流程与结构,那么,解读翻转课堂的本真就显得至关重要。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微课与翻转教学设计要有“规划意识”?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员王奕标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bx4.html
       为什么说微课和翻转教学设计要有“规划意识”呢?
      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遁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经过一个“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一门课程的知识不可能“一吞下去”,必须首先分解为若干章节,每个章节又分为若干知识点,然后一个一个知识点逐步掌握。但掌握知识点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在掌握了每个知识点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达到对知识和课程的整体理解和应用、创新。这就是我国著名数学华罗庚教授所说的“厚—薄—厚”学习公式。他把读书的过程归纳为“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两个阶段。他说:“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感到就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材料,那就会觉得更厚了。但是,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这是每个科学家都要经历的过程。这样,并不是学的知识变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
      因此,对课程知识的总体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地图,并根据知识地图总体规划和划分知识点,是微课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微课是针对一个知识点的设计和讲解,但在微课内容(知识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必须具有很好的“总体规划意识”,让学习者明确本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才能帮助学习者最终达到对课程知识的总体把握和融通。在微课评审活动和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一些微课作品由于缺乏对课程知识的总体规划和理解,这些微课作品变成了难以组装的“知识零件”,大大降低甚至失去了微课的教育教学价值,对“微课开发热,应用冷”的现象“负有不少的责任”。
      在翻转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果说课前的知识传授过程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从“薄”到“厚”的过程,那么,课堂的知识内化过程,则是从“局部”到“整体”,从“厚”到“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将实现对课前所学知识达到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对知识拓展和创新的目的。虽然翻转教学模式将教学分为“传授”和“内化”两个过程,但绝对不是两个孤立的过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
      翻转教学设计,包括自主学习设计和互动学习设计及两者关系的设计。在自主学习设计部分,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习者分析的结果,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微课资源和其他阅读材料。为促进自主学习的发生和有效,并让学生发现问题,关键是要设计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互动学习部分,学习仅仅停留于对课前学习知识的内化吸收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知识进一步拓展、探索和创新。除了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和疑难问题,老师还需要设计一些拓展性和创新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常有一些“翻友”在群里提到,在翻转课堂上,学生讨论不主动,没话题,没观点,讨论研究难以展开,笔者分析研究,认为主要原因出在在课前自主学习中没有围绕学习目标和视频材料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挖掘。那些以“埴空题”和“选择题”为主要形式的测试,虽然能检测学生的知识的了解,却难让学生发现问题。一些翻转课堂满足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缺乏对知识的拓展和深度挖掘,与翻转教学创新理念是不相符的。
      因此,无论是微课的设计与教学,还是翻转的设计与教学,老师心理都需要具有良好的课程知识的“总体规划意识”,才能教的知识和学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有价值的,而不是零散的、无序的、无用的。也才能保证教学的个性化和学习的创新性。​
       重庆市电教馆易庆竑老师评论:王老师,这个话题很有讨论价值,原因在于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领域的翻转课堂,普遍是基于微课的翻转,这样的翻转难免存在王老师所指出的问题。因此,我认为王老师看得很准,总结得也非常到位。但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很大的探究空间。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启示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员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bbv.html

一   引言

“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根据“翻转”的全面性和深刻性、“翻转”所依据的载体和技术支持,我们可以将“翻转课堂”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有利于理清翻转课堂的渊源和预见未来发展趋势,正确地理解翻转的本质,并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有效的翻转改革。

二   三个发展阶段

(一)“准翻转”阶段

关于“翻转课堂”的首创,比较权威和公认的说法是: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化学课上的尝试。他们录制了教学视频让学生回家观看,初衷是帮助缺课的学生,但他们逐渐发现这种“学生回家自学,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方式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学生也很喜欢。由此,两位化学老师开始思考如何在班级里面开展这种翻转式教学。2011年,萨尔曼·罕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将翻转课堂推向了世界。但在我国一些研究者看来,第一代的“翻转课堂”,不是乔纳森和亚伦开创的“翻转”实验,而是在此之前,我国中小学校早已尝试和开展了的类似“翻转”的“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育教学实验改革,典型的案例包括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西新绛中学的“自学——展示模式”、江苏木渎高级中学的“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模式”等。与当前真正意义上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不同,这些模式中,学生并不使用微视频和在线做题,而使用导学案,课本和习题册等文本学习材料。所以又称“导学案翻转”阶段。也称为“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传统的、工业时代的教学,以“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复习巩固和完成作业”为主要形式,统一的教材内容、统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节奏,学校是育人的工厂,课堂成了教学的流水线,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个性得不到发展。相对传统的、工业时代的教学而言,这一阶段的“翻转”,由于在导学过程中,强加了知识的预习,学生部分掌握的基本知识,或者对知识已经比较了解,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课堂上的教学可以少讲多练,以训练为主。而相对真正意义上的“翻转”,由于缺乏授课视频的支持,在“先学”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比较低。很多内容还依赖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即“后教”。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还没有根本性改变,课堂乃至整个教学过程,局限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训练,缺乏知识评价和知识创新。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知识的巩固和内化难以完全完成,为了保证考试成绩,多数教师还会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所以这一阶段的“翻转”称为“准翻转”。

(二)“初级翻转”阶段

这一阶段的“翻转”是正式的“翻转”,其特征可以用“课前观看视频+课堂完成作业”来描述。最典型案例是上文提到的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两名化学老师的翻转实验。他们以让学生在家看视频为基础,腾出课堂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或化学实验,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美国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大会上的以《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报告。视频中提到: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数学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则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我们称之为“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

还有一个典型案例是美国底特律的郊区学校柯林顿戴尔高中的“翻转实验”。在用两个班经历了两年的翻转课堂试验后,校长格雷格·格林大胆地在全校实现了翻转模式。学生在家看教师录制的5~7分钟的讲解视频,做笔记并写下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会重讲多数学生有疑惑的概念,并用大部分时间来辅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及时反馈。在实施翻转课堂一年后,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大幅度提高。165名新生中,只有19%的英语不及格,而原来一直在50%以上;数学课上也看到了类似的结果,不及格率从44%降至13%;科学和社会研究的不及格率也下降了。

我国的典型案例则是重庆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实验,他们的翻转课堂是基于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的,而且每位学生都有平板电脑作为自己的学习终端。课前,教师集体备课,制作导学案,并由学科组教师代表录制l0分钟~l5分钟的教学精讲视频,上传到“校园云”服务平台。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导学案,通过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做测试题,教师则通过平台的及时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课中,学生先独立做教师布置的作业,对于难题,则通过小组、师生之间讨论协作予以解决。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以必要的个别指导。随后,学生完成网络平台上或其他资料上的相关练习,并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习题评析视频进行自主探究、反思提高。

相对于“准翻转”,这一阶段的“翻转”,最大的区别是在主要通过“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授课视频”的方式传授知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翻转”改变知识传授、知识内化的时间和空间。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知识传递”,是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通过“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课堂“翻转”后,“知识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作业+辅导”的方式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个性化的辅导。

利用教学视频开展“翻转”,比起用“导学案”等文本材料实施“翻转”,起码有两大优势:一是教学视频的知识表征形式,具有知识、思维可视化和动态化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创新知识;二是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时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但这一阶段的“翻转”,重点在于授课视频的应用和知识传授环节。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还比较单一,主要以完成作业为主,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还停留在低阶思维学习。因此,这一阶段的“翻转课堂”通常被定义为: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

(三)“全面翻转”阶段

“全面翻转”的特征可以用“课前观看视频+课堂师生研讨”来描述。典型案例是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地区生活学校化学老师布雷特·维廉在不同班级实施有区别的化学教学翻转。首先,由于翻转课堂的实施,带来了课堂时间的增加,于是布雷特和他的学生们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增强的课堂活动,如讨论、实验、互动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应用化学到现实世界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其次,布雷特利用翻转课堂实现真正的分层次教学。

“全面翻转”与“初级翻转”的最大区别是,前者的“翻转重点”在于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简单、初级的“辅导+作业”。这包括学生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开展探究式活动,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等。主要是发挥同伴助学的作用。

如果说“初级翻转”是部分翻转的话,这一阶段的“翻转”,则是教学流程、教学理念、师生角色、教学模式的全面“翻转”。“翻转课堂”的实施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翻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通过在线学习与面对面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掌控学习。它是对知识传授、知识内化过程进行全面和深刻的变革。从“传授知识”到“知识内化”,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递进和上升的过程。“翻转课堂”的本质,被理解为,不仅授课视频教学取得了传统的课堂讲授,而且课后作业的复习巩固功能也被更加有效和高阶的协作探究、展示质疑等学习过程所替代。

三  启示和建议

对“翻转课堂”发展三个阶段的分析研究,不仅为我们揭示“翻转课堂”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中小学学习借鉴和应用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诸多经验和启示。

(一)“翻转课堂”的出发点是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了解这一点,才能抓住关键,明确目标。如我国中小学校早期开展的“先学后教”翻转实验,试图以课前的自学来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现代“翻转”的最初阶段,以观看教学视频替代传统的课堂讲授,将完成作业的任务安排在一个有同伴帮助和教师辅导的环境中进行;“全面翻转”阶段则以协作探究、展示质疑的高阶思维发展过程替代传统的、单一的复习巩固和课后作业形式。

(二)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助推“翻转课堂”的发展。尽管“准翻转”教学实验同样具有“翻转课堂”的某些特征,如新绛中学的课堂分为自主课和展示课。自主课上,学生们在学案的引领下读书、思考;展示课上,学生们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上台讲解,提出问题,把自己的思路、观点、方法以多种方式展示出来。但因为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持,这种“具有翻转外表特征”翻转实验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持,“翻转”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也许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经验可以说明这一点。2010年比尔·盖茨为了教孩子数学和科学的基本概念,花费大量时间,却收效甚微,在可汗学院,短短12分钟的视频,孩子们彻底明白了,从此比尔·盖茨成为了可汗最狂热的粉丝,在TED演讲上比尔·盖茨称可汗学院是教育的未来。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支持,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已经风靡全球。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一中的“自学质疑+训练展示”式“翻转课堂”,虽然也继承了“自学+展示”教学模式的特征,但由它借助微课视频的支持,使“翻转课堂”发生了质的飞跃。但一些“翻转学校”仍然以“导学案”为重,忽略翻转视频的作用,值得反思。

(三)“翻转课堂”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江苏木渎高级中学“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具备了“翻转课堂”的某些特征。这些探索也关注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重视课中的协作探究学习,虽然与真正开展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研究不同,但这些实验为我国广泛学习和开展现代“翻转课堂”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既要继承原有的教改成果,又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前进和发展。不能盲目迷醉于“我们的课堂早已翻转”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

从“翻转课堂”三个发展阶段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翻转”研究者从关注“教学流程的改变”,到关注“教学视频和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到关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创新”,不断接近“翻转”的本质。笔者认为,“翻转”显然给了师生更多的课堂时间,如何利用好课堂时间是“翻转”能否有效的关键中的关键。尽管一些专家和一线“翻转”老师尝试设计和应用了诸如解答学生疑问、重释难点、练习巩固、课堂讨论、探究实验等课堂活动,但总体上看,良性互动和面对面的、有意义的、深度的学习还没有真正发生,创新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还没得到体现。一些“翻转”课堂活动课堂形式过于单一,如全部用来做练习测试等,让学生慢慢失去兴趣。一些课堂缺乏有实质产出的活动设计,则师生在课堂上倍感无聊或无事可做。这些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中小学校的“翻转”实践还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师与学生的观念意识、技术应用、硬件建设、教学实效、师资力量等。笔者认为,谨慎论证与大胆尝试相结合是对待代表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发展最新趋势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有态度。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员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ax5.html


近日看到有老师在群里讨论翻转课堂的精髓和本质,笔者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写成此文,与老师们做一个交流。这里说的翻转课堂的精髓,是指翻转课堂的最核心意义,或者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最大的优势和魅力在哪里。

有老师说,翻转课堂的最核心的东西是个性教育(或者说因材施教更准确些)。传统教学只能和着中间三分之一的学生的节奏安排教学,结果是思维敏捷的学生觉得节奏太慢,不能更好的发展;思维较慢的学生觉得节奏太快,跟不上,久而久之,就成为后进生。翻转课堂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知识传授阶段,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观看翻转视频可快可慢,随心所欲。已经学会的可以跳过去,省略不看;没有看懂的,可以倒回去现看一遍;需要作笔记或静下来思考时,可以随时按暂停键。笔者认为,的确,学生按自己的节奏学习,真正做到学习个性化,对于翻转课堂来说,是必须的,但不是翻转课堂的本质。

有老师说,翻转课堂的精髓,在于数据及时反馈,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笔者认为,尽管这是必须的,但不是它的本质。

有老师说,翻转课堂的最大好处是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教师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于是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往往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教师能及时的给予指导。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它确实是神奇的观察,使教师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探讨充满了敬畏。当教师尊重学生们的这种方式,他们通常会作出回应。他们开始认识到,教师在这里,是在引导他们的学习,而不是发布指令。教师的目标是使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课程的内容。当教师在学生身边和他们一起掌握概念,他们会以他们最好行动来回应。笔者认为,尽管这些方面都非常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有老师认为,“翻转课堂”外显的特点是课堂教学时空的翻转,教学形式的翻转和教学内容的错位,但究其根本是教育观念的翻转。“翻转课堂”蕴含的教育观念是“学生本位”和“学习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翻转课堂”蕴含的价值在于它对目前颇为迷离的课堂教学走向是一种拨正,也是对课堂教学本原的一种回归。在“翻转课堂”里,学生可以不被安排在教室里听统一标准的讲解,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方式,实现随时随点随情的自由学习;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难度;由于能自由、自主地学习,可以使学习个性化的特点得以充分的实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充分的尊严感和成就感。笔者认为,尽管这是重要的,但不是核心的。

也有老师认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必然会对教学的评价带来新的改变。给学生以表达和实现本能需求的机会和可能,是“翻转课堂”的核心价值所在。显然,这也是重要的,但不最重要的。

一个疑问是,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5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明证。为什么当年所做的探索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翻转课堂”却备受关注呢?我们对讨论课堂和讨论学习也并不陌生,美国的课堂历来以讨论、辩论和自由提问为特色。老师鼓励学生根据提前布置的阅读材料自由提问、深入分析、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前人的观点,中国的教学也提倡讨论和交流(虽然落实得并不理想),为什么带有互动特色的翻转课堂一再被研究者提及呢?翻转课堂的最大魅力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的最大魅力在于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的有机结合,在于给不同的学习阶段匹配了最合适的学习环境。翻转教学将学习流程分为两个阶段,即“知识传递”过程与“知识内化”过程。按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这六个层次是从简单到复杂,难度不断加深的过程。“知识传递”(知道、理解)过程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知识内化”(应用、分析、评价、应用)过程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总体上对于“是什么”的问题解决相对容易。但对于学习而言,停留于“是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到人的生活与行为,才能转化为素养。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发生、知识的发展、知识的应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这也就是“为什么”的问题。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把有内在逻辑联系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关联起来,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新材料在学生头脑中获得新的意义为结果。明白“为什么”的第二个阶段往往比第一个阶段更难,这是因为一些学生满足于浅尝辄止、一知半解,更多的学生在内化感悟中由于自身掌握的知识量偏少,或者找不到自身所掌握的零碎知识中哪个部分来与新知识进行“关联”,因而形成挫败感,也因此丧失了学习动机与成就感。这时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点拨和同伴的协作讨论。传统的教学结构一般是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传授知识,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感悟巩固。这种教学结构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为了学生能够很好地巩固所学内容而布置较多的作业,学生回到家以后,完成作业是“硬”任务,是否真正懂了,倒成了“软”任务;学生不停地赶作业,往往主观上是为了完成任务,客观上在反复操练中也掌握了一些方法。而在作业中遇到困难时,往往单身一人找不到请教与商量的导师。

换句话说,传统教学是将难度最大的学习环节(内化知识、高级思维学习,极其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同伴的协作讨论)错误地安排在最不利于解决最大困难的环境(课外环境、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支援、得不到启发)中,将适合自由、自主学习的环节(传授知识、初级思维学习)安排在一切由教师掌控的课堂中。翻转课堂,正好相反,拨乱反正,各安其位,各得其所。接受知识,能灵活掌握时间和方式;知识内化,互动交流,教师点拨。由于安排得当,学习的内部驱动器得到激发,学习的全过程是一次主动、愉快的“探究之旅”。这就是“翻转”的要义!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论翻转课堂中的个性化教育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员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awj.html

在群里经常听到一些“翻友”讨论在翻转过程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我就一直思考几个问题,“两极分化”是翻转课堂中的正常现象,还是非正常现象?因材施教等于个性化教育吗?翻转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育?

在讨论个性化教育之前,先谈谈著名的木桶理论。木桶理论是由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Peter)提出,是指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如果说木桶理论我们耳熟能详,那么反木桶理论却让人耳目一新。木桶最长的一根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与优势,在一个小范围内成为制高点;对组织而言,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就能跳出大集团的游戏规则,独树一帜建立自己的王国。在这个注意力的时代,特色就是旗帜,突显才能发展。与木桶原理求稳固的保守思想不同,反木桶原理是一种提倡特色突显的创新战略,要求企业能打破思维定式,一切向前看,找准自己的特殊优势,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

个性化教育有两种境界,一种境界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传统教学中,就是对不同知识基础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培养,达到相同的水平,实现共同目标(尽管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个性化教育的理想境界,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育是尊重差异,发展个性。按照传统的木桶理论,要想木桶装水多一些,就要补齐最短的木板。然而,教育并不往桶里装水,而是要发展人的特长和优势,以形成最强的核心竞争能力。教育的本质,是让兔子跑得更快,鸭子游得更好。但传统教育却是强迫兔子学会游泳,让鸭子尽力追赶兔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自主学习,确实有利于节奏较慢的学生跟上团队的步伐,优先生也可以跑得更快,实现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想。但因材施教不等于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育的共识在于两者都承认起点的差异,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追求结果的一致,后者则追求个性化的发展结果。一个求同思维,一个是求异思维。前者有利于标准化高效率地培养人才,后者有利培养批判性和创新人才。目前我国的翻转课堂离真正的个性化教育还有较大的距离。原因之一是翻转课堂同样受到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和教育对教学评价方式的制约。另一个原因是翻转实验刚刚起步,大多数实验老师还困扰于如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自觉,在讨论学习中更主动,还无暇顾及如何设计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学习活动。随着翻转的深入发展,希望大伙能一起更多教育如何在翻转中实现个性化的问题。

再说“两极分化”。在传统教学中,“两分化”是非常正常现象,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式,个体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后进生可以因为适应了自己的节奏,学习跟上团队的步伐。但有些学生暂时还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可能在自主学习中缺乏自觉性,在对话学习不够主动,收获当然不一样。随着翻转的深入开展,学生逐步适应了新的学习模式,会得到逐步改善。不过,因为个体在大脑神经系统及思维能力上的差异,“分化”不可能百分一百消灭的。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的实施环境和条件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aou.html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讨论诸如没有授课视频能不能实施翻转课堂这样的问题。这主要是一个翻转条件问题。当然,翻转条件远不止这些,本文重点扫描一下翻转条件问题。那么,实施翻转需要那些必要条件呢?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是不是就不能翻转呢?

      首先,翻转需要优质的授课视频资源。翻转课堂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老师的要求,通过观看授课视频接纳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它通过代替教师的课堂讲授而将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腾让出来,供第二学习阶段的研讨、交流、展示、质疑等环节使用。而且,以观看视频为主要形式的自主学习,是后续翻转课堂活动得以展开的基础。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没有将基本问题弄明白,在研讨交流中,他不仅没有观点可发表,甚至听不懂别人讨论的问题。在2007年前后,“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已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部分地区逐渐流行,但是尚未能在更大范围推广——因为课前需要播放的教学视频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制作。美国翻转课堂搞得好,并得到广泛推广,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有“可汗学院”的支持,能够解决各学科优质教学资源(即大量优质“微视频”)的研制与开发问题。我国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成立了C20慕课联盟,是解决大规模优质教学资源研制、开发与共享的一个良好开端。有一些老师认为如果没有授课视频,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学教材来实施翻转。笔者认为,教材当然可以配合视频一起使用,但学生单纯依靠教材进行自学,翻转效果绝对没有授课视频好,况且现有教材并不是自学型的,不适合单独自学。天津市教育研究院王秋月老师甚至认为学生通过教材进行自学更有优势,是颠倒黑白。她认为通过视频进行学习,是传授性学习,而不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甚至得出翻转课堂“没有翻转传授性学习的本质”的结论。其偏差之处在于:其一,王秋月老师追求探究性学习而否定传授性学习,是从一个极端(传授性学习)走向另一个极端(探究性学习)。事实上,传授和探究都是学习的重要形式,不可偏废。其二,王秋月老师缺乏对翻转课堂的全面考察,仅仅看到第一阶段的学习,没有观察过第二阶段的探究学习,是典型的“见树木,不见森林”思维。正因为授课视频在翻转中如此重要,翻转视频的质量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翻转的质量甚至成败。那么如果教学视频不好看、不优秀的话,学生是没有兴趣去看的,也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基于这一点,教师提高设计和制作授课视频的能力和水平就显得非常必要。

       其次,翻转课堂的实施要有网络化教学环境的支撑。可汗学院实际上是一个专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非营利教学网站。网站具有在线管理和演示视频资源、在线互动交流和收集处理学习大数据等多种教学和管理功能。随着我国以“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翻转课堂的网络和平台环境会越来越好。一些学校除了自建翻转学习平台,也有些学校考虑借助一些现有的网络学习平台,如网校的平台,取得不错的效果。

       第三,翻转课堂实施要求教师具有微课设计能力和翻转活动设计能力。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亟须更新。翻转课堂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它包括课前的在线学习和课堂面对面教学这两部分。前者(在线学习“微视频”)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其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仍需要教师的启发、帮助与引导);后者(课堂上进行面对面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围绕作业中的问题、实验中的问题或教师提出的某个专题进行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探究。显然,要把这两部分的教学都开展好,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必须更新,还需要较强的资源和教学的设计能力。从我国来看,传统教学强调“师道尊严”、“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监控、讲授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总之,是“重教轻学”,要实施好这种教学,教师必须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翻转教学中,情况则来了个大“翻转”,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第四,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家里上网学习微视频,但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不强———上网玩游戏而影响了看微视频。还有的是因家长的督促、配合不到位。或是其他学科课业负担过重的影响等等,使这个教学环节有可能落不到实处,或落实得不够好。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的养成需要老师有意培养,因此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翻转课堂不同于一些学校如山西新绛中学实施的“先学后教”教改实验,但这些教改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翻转课堂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最后,翻转实验需要家长、社会、管理层的共识与支持。只有在翻转课堂的目的意义等各方面取得各界的认识和支持,翻转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改革环境、经济和物质环境、社会舆论环境。

        显然,以上这五个条件,是实施翻转必不可少的。明确了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环境和条件,就能知道如何从哪里着手创造实施翻转的各种条件和环境支持,避免翻转因环境和条件的制约而遭受半途受阻甚至中途夭折的命运。这一点,一些“翻转先行者”已经感同身受。为了在翻转路上,多点警醒,少走弯路,促进教改,特写此文,希望翻转一切顺利。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论翻转课堂与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员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al5.html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引起了很多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学者和教育者的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四章第十条指出的: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学生课业负担”指的是学生因为“题海战术”和“满堂灌”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心理和生理的负担,如对学习乏味、学习压力过大、重复训练过多等。“减负”一是减轻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避免过多的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措施就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中小学课堂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新的学习策略、新的教育方式,形成新的课堂模式,带出新的教学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学生以宽松、自由、自主的学习,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高效,从而还学生以健康全面的发展。

那么,为什么有些家长会担心翻转课堂教学会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呢?如一位家长说:“现在每天都有一大堆作业,还要学生看视频学习,会不会连觉都没时间睡了呢?”一些对翻转课堂缺乏认识的教育专家和教育官员也想当然地认为翻转课堂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如天津市教育研究院的王秋月老师认为:如果每节课课前都让学生在家自学15分钟,中小学一天6-7节课,至少要有5节新课,就需要观看75分钟的“微课”,这还不包括学生看后理解消化和做练习的时间,更不包括中学生必要的课后复习作业,是否会加重学生的课后负担? 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先生说:“从现在的慕课现状来看,有人认为可以实现基础教育的课堂翻转,大量的知识可以放在课外通过网络来自主学习,但是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有悖教育伦理的——在课程标准高度统一和考试模式极其单一的情况下,让学生大量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势必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这些现象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翻转课堂不理解甚至不了解而导致严重的误解造成的。因为他们算的是传统的“加法”,而不是翻转的“代入法”。

传统教学将重点时间放在教师的讲授过程,却将提高学习成绩的“宝”压在“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上面,甚至一些课没讲好,将“给学生布置大量课后作业,通过重复性训练”作为保证考试成绩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是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的自主学习(知识传授)和课堂的互动学习(知识内化)两个阶段。课前的自主学习包括观看授课视频和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或问题,阅读教材等学习材料,替代传统教学中的老师讲授过程,所花时间只有传统课堂的五分之一。课堂中的互动学习,作为重要的知识内化过程,则替代了传统教学中的课后作业。从逻辑上看,翻转课堂是“减负”,而不是“增负”,他们理解翻转课堂会增加负担,是因为他们认为“翻转”,旧“负”(大量课后作业)没减,又增新“负”(观看授课视频)。

除此之外,一些尝试翻转课堂试验的老师,因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愿望过于强烈,在实施翻转的同时,仍然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负担过重是无疑的。因此,实施翻转课堂,除了在课前布置少量的测试题,用于检测和发现课前学习的问题,翻转过程是不应该布置任何作业,包括进阶作业的。如果老师对翻转课堂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意识,对翻转能否保证学习成绩和发展素质能力没有自信,干脆别搞什么翻转!

        笔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一是希望希望本文的讲解,增加大众对“翻转与作业”的理解,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家长对一些“专家”对翻转课堂实施与学生课业负担的误解和担心;二是期望实施翻的老师能不折不扣地实施“翻转”,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以促进翻转教学顺利实施。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翻转课堂的本质与应用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员王奕标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ac9.html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本质与现象是表示事物的里表及其相互关系、反映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水平和深度的一对哲学范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对立统一,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是科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认识“翻转课堂”是深入理解和应用翻转课堂的基本前提。

笔者在标题中加上“也谈”两字,是因为已经有一些老师谈过这个话题。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1、“翻转课堂”的本质就是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根据自己现有水平有选择性地学习(黄宗放)。

2、翻转课堂就是先学后教(陈玉琨)

3、“慕课”和“微课”的实质是“接受性学习”而不是“探究性学习”,与实体课堂相比,只是翻转了教师讲课的时间和地点(王秋月)

4、翻转课堂的实质:

● 增加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沟通的方法。

● 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 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

● 直接指导和建议式学习的混合模式。

● 翻转课堂让那些因病或参加活动的学生不会被落下功课。

● 翻转课堂的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

● 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

● 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教育。(美国科罗拉多州翻转课堂大会)

这些观点,或多或少从某个侧面描述了翻转课堂的本质。但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可以对翻转课堂的目的和意义进行深入的挖掘。翻转课堂的本质是教学创新,是变革传统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创造智慧时代的方式方法,是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和应试教育,是构建讨论交流、思维碰撞和表达自我的新课堂,是在课前学习中给学生更多的自我选择的权力。

翻转课堂发明于美国。美国教育教学文化中历来有重视讨论学习的传统。学生如果想在课堂讨论中获得更多收获,课前就得大量阅读,充分准备,有备而来。其实美国的“翻转课堂”就是这种“课前阅读+课堂讨论”的文化传统,加上现在的课前视频学习。

9月16日至18日,在“聚焦教育变革——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发表了题为《教育变革-全球趋势和经验》的主题演讲,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介绍给中国的教育同行。他认为,翻转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翻转课堂,一经引入中国,就受到广大教师的热捧,主要原因是它能克服我国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学习和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要原原本本地学,不折不扣地应用原汁原味的“翻转课堂”,而不是“洋为中用”和“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有人认为,翻转课堂基本上与我们的先学后教非常相识。目前我们的课前预习大多数是纸质的预习学案,再先进一点就是如一些小学实行的校讯通,把学生的作业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家长,从这点上看,我们的校讯通与美国的翻转课堂有相识之处,异曲同工,形式相识,目的一样。最终还是让学生先预习,只不过是学生预习的材料丰富一些,伴有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把预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的预习罢了。赞同翻转课堂“本土化”的学者认为,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的翻转课堂不适合中国的“教情”和“学情”,不能照搬外国的教学模式,要“洋为中用”。那么,什么是中国的“教情”和“学情”呢?事实上,中国的“教情”和“学情”就在于填鸭式教学和应试教育。于是,不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仅仅是在课堂中让学生观看视频,或直接沿用“导学案教学法”,连授课视频都作为辅助的工具。那么,学习和应用翻转课堂,如果不改变,而是适应传统的、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又有什么意义呢?!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翻转课堂教学试验的瓶颈及其对策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员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a5v.html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它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从2011年起,在“可汗学院”的推动下,在美国学校里逐渐流行起来。“翻转”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意义,主要体现于:其一,它让学生掌控学习的节奏,是一种个性化自主学习;其二,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动学习。跟随我国第一个翻转学校重庆市聚奎中学之后,陆续有一些中小学校开发翻转课堂试验,体现了我国中小学校课堂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但在实践中也一些实践学校和教师也感受比较严重的困难和阻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缺乏翻转的环境

开展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包括“翻转课堂”,一个大前提是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翻转课堂”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大家觉得是未来发展方向,但是跟目前相比并不是说最紧急最重要的事,短时间不确定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很多学校抱着“再等等再看看”的想法。因此对来自普通老师的翻转实验不太支持。一些老师虽然有兴趣尝试翻转,但缺乏信心和动力支持。

二、没有成熟的教学平台支持

翻转课堂需要一个集在线学习、资源管理、数据分析于一身的网络平台。学生要能方便快捷地观看老师布置的教学视频,作业提交后要有反馈,同学之间、师生在线交流,后台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等,都需要网络平台技术的支持。翻转课堂很多教学活动的设计是针对学生完成的情况,现在这种东西跟踪记录包括任务的发布都是教学平台要支持的。另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素材缺乏会给老师带来很大的负担,尤其刚开始角色变化老师有很大压力,需要有更多的课件、微课、学习任务单等给老师去参考。但目前大多数的翻转实验,都是一些有兴趣的老师尝试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实施翻转,极少有平台支持,微课资源也不足,如果每节课都要自己录制微课,工作量非常大,难以坚持。

三、老师角色难转变,难适应

对于学校的普通老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老师,几十年都是传统教学模式,突然改变成翻转课堂一定会面临很多顾虑和担心,包括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定位,原来老师就是一个演员,学生是听众,基本上就是这样。翻转课堂之后老师变成一个导演,学生变成主演。以学定教,他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课上做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这些教学活动按照教学环节去逐步完成,就像导演一样。而且是边演,边导,边写剧本。这对老师挑战会很大,角色其实发生很大变化,老师从这个知识传授者是一个圣人变成了一个学习设计者协助者,主要角色和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特别难的难点。

四、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讨论学习的习惯

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以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事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纸质资料及多媒体资源,学生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观看教学视频、文本、动画及图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独立完成课余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对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寻找问题。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高要求。学生大多习惯于传统课堂中依赖教师的指导,习惯家长的监控,还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寻求助学服务,现实中需要给学生补充自主学习的知识,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在教学平台上与师生互动交流,这是以学生具有自控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基础的。网络上诱惑的因素多,对学习干扰大,在这样自由、宽松、无拘束的环境中,学生很容易迷航。

五、一些家长担心翻转会令孩子成绩下降

家长对翻转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了解,对学校或老师的实验,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一些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家长,认为孩子原来成绩突出,担心一旦实验不成功,孩子成绩下降,就会耽误孩子的升学和前途。一些学习稍为落后的孩子,同时也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家长担心实施翻转之后更跟不上,情况会更糟糕,更严重。因此可能会反对改革和实验。



为保证翻转实验能顺利开展下去,必须对以上问题和困难加以重视和解决。笔者总结一些成功翻转学校和老师的经验,归纳出如下几个相应的突破瓶颈的策略,谨供参考:

一、行政推进,让部分老师做引领

从山东省昌乐一中的翻转经验来看,翻转是个系统工程,要取得成功,行政推动非常重要。没有学校领导的支持,单依靠一些热心老师的实验很难成功。具体操作可以采取“行政推动,教师引领”的形式。先从行政推进,推进的过程当中有一少部分人先做起来,这时候大家看身边已经有了榜样,这时候大部分人就不否定这件事,但是基本上也不做。然后,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导向,一部分人开始来关注到底是怎么回事,一部分老师走进了这些老师的课堂内去听听是怎么回事。第三步,有一部分人开始跟着进行模仿。第四步,我们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应该有一部分的老师上的课已经有模有样,还有一部分的老师只是形式上有,毕竟动起来了。

二、借助外力,共享优质网络平台

对于有条件的单位或学校,最理想的是建设自己的翻转学习平台。不仅平台的功能符合翻转课堂的需要,而且使用方便,可靠。但对于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建议考虑借助其他学习平台开展翻转实验。如一些学校依托北京四中网校网络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面所有的资源面向学生开放,新生一入学都注册用户名,这样四中的一些资源上都共享使用。例如,学生做一套习题不会,马上可以查看这个错题的知识点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平台。另外,教学平台中丰富的微课、测评等资源,大都来自北京四中,这些优质的课程资源大大降低了老师备课的难度。

三、克服心理困难,不断完善提高

按照一些翻转“过来人”的经验,最初做翻转课堂最难克服的困惑是老师的心理变化。首先是害怕,害怕学生不学,在学校推广之后发现学生其实并不像想的那样,大部分都在参与。可能会有一小部分没做,老师会和他进行交流,一起想办法解决一下,这样进行沟通之后学生大多能够自主学习了。另外,老师做的学案学生能不能学会?能学到什么程度?这也是老师担心的问题。建议老师把学案做得更细致,加上一个PPT,或再录一段小视频,通过不断地调整,一步步去完善。有了好的学案,只要学生能够很认真地学,老师就会感觉到课程质量有保障。如果看到学生的成绩再有点欣喜、有点提高、积极性再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再提高,老师会觉得这是一件开心的事,不会有负担。在实验刚开始阶段老师的负担的确会增加,这个增加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从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到不习惯的调整,这种调整挺大的,这个负担会有。第二,要准备学生的学习任务单,所有学生的反馈上课之前得获取,根据反馈组织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他们之间的合作互助解决完成。刚开始这些可能会给老师带来一些负担,但是当老师做过一轮之后,所有做过的微课、学案、学生的回复等都会被平台记录下来,有了这么多积累之后老师会越来越轻松。

四、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翻转学习能力

在实施翻转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翻转能力培训,包括认识翻转学习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需要避免出现的问题等,消除学生对翻转学习的神秘感和不确定感,避免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中不知所措。随着翻转实验的深入,学生逐步尝到成绩和能力提高的甜头,会对翻转学习充满信心。

五、多方沟通和交流,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要取得翻转的理想环境,家长和社会的支持非常重要。老师可以考虑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取得共识。山东省青岛市二十六中的初中生物老师孔恬恬,通过制作视频,利用家长会培训翻转学习,让家长对翻转的内涵和优势有个大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以事实和数据说话,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和综合能力都在提高,开始由反对翻转到大力支持翻转。



总的来说,开始翻转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只要坚持下来,一些老师逐步看到了自己的改变和成就。过去目标是由教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运用到目前学生的水平上,更多是教师的一个主观性。现在教师的教学目标是生成性的过去的教师一言堂不见了,更多的活动设计有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主体地位。过去课上老师直接告诉你今天要学什么,老师通过一些题来讲一个概念是怎么出来的。现在上网做老师给出的学案,自己去找那些概念到底是什么,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最后推断出来,记的会比较清楚。

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但是只要是对学生好的,有益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都值得一试!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金字塔对翻转课堂教学的启示 (2014-12-12 08:21:14)

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越深,效果越好越持久。但是我们如果从另一方面看问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越深,耗时也越多,而我们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因而学习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属于知道和领会层次的内容,可以通过观看授课视频学习,属于高级思维层次的内容,必须通过课堂的深入研讨而内化。这就是课堂为什么要翻转的依据之一。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省昌乐一中举行2014年全国翻转课堂大会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9im.html


别扭曲翻转教学的本质

——与《“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一文作者商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8wd.html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   王奕标



近日读到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秋月老师写的《“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一文(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第8期),主要内容是对正在火热中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进行批判、修正或“冷思考”,读后觉得有诸多地方值得思考和借鉴,但有些观点不敢苟同。

首先,王秋月教师认为,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本质上是接受学习而不探究学习,因而是违背新课程改革的。理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人们提倡由过去的“接受性学习”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所谓“先学后教”(探究学习)就是在老师没有讲授之前让学生自学课本,并特别强调在课堂上自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再进行点拨。而现在的“慕课”是“先听课”。学生在家里或课外不是自学课本,而是观看教师的讲课视频。学生不用自己探究,教师把重点和难点都进行了分解,甚至对课文的分析或对例题的解题步骤都讲得很具体,学生只用做练习题就可以了。因此,翻转不是探究的,是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反对学习过于强调或习惯于“接受性”,提倡“探究性”但不等于认为全部学习都是排斥“接受的”。如果说“看视频”不是探究学习,那么“自学课本”也不能说就更具有探究性。事实上,自学课本不仅没有探究性,而且从接受知识的角度看,自学课本的效果也并不好。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可能通过自学课完成学习任务的。几乎所有通过“自学课本”的实验都是走过场。事实上,王秋月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翻转中的视频和翻转过程。视频仅仅讲解一些基本知识(如基本概念等),真正的探究和深度学习是在翻转课堂上。另外,视频学习知识可视化和动态化等特点,比自学课本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其次,王秋月老师认为,“慕课”与“翻转课堂”会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王秋月老师先大篇幅强调减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讲其“增加负担”的理由是,如果每节课课前都让学生在家自学15分钟,中小学一天6-7节课,至少要有5节新课,就需要观看75分钟的“微课”,这还不包括学生看后理解消化和做练习的时间,更不包括中学生必要的课后复习作业,能不加重学生的课后负担?另一个理由是一些视频是“应试教育课堂搬家”。

对于减负,笔者也非常赞同。“课堂搬家”也是微课开发应该避免的。但对于微课和翻转课堂必然增加学习负担,笔者不能同意。我们对翻转教学是有严格要求和严格控制的。一是要求视频短小精悍,花很少的时间能解决学习问题。二是思考和测试题的数量很少,不能完成的可以留到课堂上完成。视频要求做得有用有效有趣,互动、讨论、展示、质疑也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何来增加负担一说呢?!况且,翻转后的“课堂”比王秋月老师构想的“学生自学不会的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来解决,大家都不会的再由教师点拨来解决”更有探究性。王秋月老师以“杜郎口中学用课本翻转”(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完全翻转课堂模式则是在课前让学生学习课本,课上主要是讨论交流、展示)(备受争议)而没有使用视频,来否定基于“视频”的翻转课堂就更加没理由了。

不过,王秋月老师虽然否定了翻转教学,但还算手下留情,没有全盘否定微课(慕课)的作用。认为“慕课”和“微课”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的,其积极作用不能低估。但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它既适于教师在备课时借鉴学习,也适于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既适于家长辅导孩子,也适于学生的课后复习;既适于缺课学生的补课和异地学习,也适于假期学生的自学。

笔者认为,按照王秋月老师的推论,既然微课不能代替教师的课堂讲授,翻转教学就没有了依托和凭借。实质是以另一个方式进一步否定翻转教学。

那么翻转课堂的本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的本质是智慧教育。

现代智慧,就是批判性思维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对世界及人自身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良好的价值取向)。智慧教育就是以发展人的智慧为目的的教育。它以多样性、差异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者思考和创造,并以各种协作交流,促进思维碰撞升级的方式开发思维的潜能,发展智慧。翻转教学,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以优质的教学视频解决基础知识学习,在课堂上进一步深入讨论和探究,内化知识并促进思维和智慧的发展,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智慧教育。

如网友如水所言,王秋月等教师反对翻转,是因为没有实践过翻转课堂,所以他们按照传统课堂的思路想象翻转课堂的问题。一方面他们的意见确实有利于我们思考解决或避免翻转实验中的一些问题。但另一方面这些声音也的确对翻转造成一些困扰,希望实验的老师能正确对待。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翻转课堂中“展示”环节的讨论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整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5i7.html
[这是在翻转课堂实践研讨群(69747468)和广东省优课评审与培训群(241499734)里发生的一次关于《关于翻转课堂中“展示”环节的讨论》,笔者略为整理并展示在此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1:04:53

今天去听了两节翻转课,想跟大家探讨一个问题,翻转课堂必须有“展示”这个环节吗?

【学霸】江苏数学方志高(325060784) 21:13:54

不一定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1:20:58

理由?

【学霸】江苏数学方志高(325060784) 22:05:19

一是上课时间安排是否足够,二是展示内容是否有必要

【学酥】金陵叙事(2676959617) 23:00:55

展示是最有效的高效内化策略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03:30

展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吧?如果让学生“说”,算不算展示呢?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04:03

必须要搞各种活动才是展示吗?

【学酥】金陵叙事(2676959617) 23:04:14

展示应当是展示协作探究的成果

【学酥】金陵叙事(2676959617) 23:06:19

协作探究、“展示、质疑、阐释”发展综合素质,没有综合素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容易走向高分低能

【学酥】金陵叙事(2676959617) 23:07:48

翻转课堂把综合素养提升,顺便提高学习成绩,才是正道。只挑应试的道路走不出前途,学生也不会喜欢的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08:41

同意金馆长说法,只是现在很无奈,如果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必须要他们相信这种方法是能提高成绩的。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09:23

孩子能否用电脑完成自学任务,大权掌握在父母手里。

【学酥】金陵叙事(2676959617) 23:09:47

四步法不提高成绩才怪呢!为成绩而成绩的做法已经走到绝路了

【学酥】金陵叙事(2676959617) 23:11:02

孩子用电脑能发展能力、提升成绩,家长不同意才怪呢!

千万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调整好自己的工作方略,实验才有前景

【学霸】泰安图信老牛(490649021) 23:13:06

金老师说的,才是教育的真谛。。今天总算是听到明白人说出来明白话了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14:29

今天听了两节翻转课堂的课,他们俩一个是让学生课前看视频完成学案,一个是课上看视频完成学案,接下来环节比较一致,就是把学案按照知识点分成几个板块,分小组上讲台展示。比如第一个板块是填空题,第一组负责上去写答案,第二组是画图,学生上黑板画画,第三组是演示过程,学生上去贴图。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14:50

然后教师总结总结。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15:28

然后就是达标检测。

【学酥】金陵叙事(2676959617) 23:16:51

这样算翻转吗?翻转不是形式,重要的是人性化学习,翻转课堂是支持人性化学习理论的,所以能发展潜能,顺便提升成绩。离开了翻转课堂的精神实质,死盯住形式会迷失方向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16:57

学生上去如果写的答案有问题啥的,教师会引导学生质疑一下。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17:12

可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翻转课堂的展示要占那么大一部分吗?学生的质疑只是针对教师设计好的学案吗?

【学酥】金陵叙事(2676959617) 23:17:56

一天到晚做题,这样的学习会有学生喜欢吗?上述课例不敢苟同啊

【学酥】金陵叙事(2676959617) 23:22:59

给孔老师一个建议,相信学生,翻转课堂才会成功,不相信协作学习能解决不少问题是个悲剧,不相信展示又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又是一个悲剧,教师的作用最好是问题引导,而不是去告诉学生哪不对、该如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在哪里,从而调整,才有学习成就感。没有学习成就感的学习是没有学生喜欢的。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23:53

“展示”要占到一节课的四分之三吗?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24:21

我觉得展示不能为了展示而展示。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25:22

学生课堂上提出质疑,针对质疑展开讨论,然后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叫不叫展示?

【学酥】金陵叙事(2676959617) 23:26:10

没有必要四分之三。 展示当然不是为了展示,而是高效学习策略,您去查一查学习金字塔,就知道该重视展示了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26:38

展示是很有必要的我也认同,但是展示的形式是不是应该多样?

【学酥】金陵叙事(2676959617) 23:27:09

我那四步法白讲了

【学霸】王奕标(641183320) 23:32:09

@青岛孔恬恬 发表观点,还是质疑

【学霸】泰安图信老牛(490649021) 23:33:33

不要说新生事物了。。就算是大家都很熟练的传统教学方法,又有谁敢说自己就掌握的驾轻就熟、炉火纯青了呢??

【学霸】泰安图信老牛(490649021) 23:34:08

现在,大家都是探讨、摸索。。个人有个人的理解。。

【学霸】泰安图信老牛(490649021) 23:34:34

就看谁的理解更深,站的更高。。

【学霸】王奕标(641183320) 23:35:00

@青岛孔恬恬 学生上去解题,分析答案是展示

【学霸】泰安图信老牛(490649021) 23:35:39

像刚才那位金老师。。原来没有接触过。。但一听就知道人家绝对是理论大家。。

【学霸】泰安图信老牛(490649021) 23:35:51

高屋建瓴。。就是那种感觉。。

【学霸】王奕标(641183320) 23:36:10

其他同学挑错是质疑

【学霸】泰安图信老牛(490649021) 23:36:47

虽然没有深入研究,但感觉王老师说的有道理。。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37:00

金馆长当然是大家~真心的佩服~

【学霸】泰安图信老牛(490649021) 23:37:27

哦。。哪个学校的馆长啊??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37:57

@王奕标 是的,除了挑错,应该还有其他的疑问吧,毕竟学案是老师设计的,在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以外应该还有疑惑吧。

【学霸】王奕标(641183320) 23:38:43

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或叫产婆术将学生引向正确的方向叫阐释

【学霸】王奕标(641183320) 23:41:20

其他学生根据展示解题,提出不同解法、解释都算质疑

【学霸】王奕标(641183320) 23:42:17

翻转是按照一定的套路的

【学霸】王奕标(641183320) 23:43:24

并不是任由学生发挥

【学霸】泰安图信老牛(490649021) 23:43:09

无招到有招到无招再到有招。。逐渐升华。。。。

【学霸】王奕标(641183320) 23:45:00

@泰安图信老牛 对大多数老师,应该是从有招到无招

【学霸】泰安图信老牛(490649021) 23:46:19

呵呵呵,你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在创招。。

【学霸】泰安图信老牛(490649021) 23:46:58

所谓招。。就是套路。。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44:06

@王奕标 感觉这个比较适合数学,我们这个学科的答案没有什么好展的,都是课本上原话,所以学生答得都是对的,然后老师就直接过掉了。

【学霸】王奕标(641183320) 23:47:21

@泰安图信老牛 通常专家创招,老师学招,对吧

【学霸】王奕标(641183320) 23:49:19

@青岛孔恬恬 生物也有很多知识或问题,让学生教学生,也叫展示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49:38

王老师讲的我听明白了。

【学霸】王奕标(641183320) 23:50:06

难怪老金说白讲了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51:20

您听听我这种可不可行啊?课前收集了学生的问题,课堂上学生讨论这些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共同解决。学生讲,其他学生质疑或认同。

【学霸】王奕标(641183320) 23:53:42

@青岛孔恬恬 非常好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54:26

@王奕标 可是我没有别人的那种展示,让学生谈观点算展示吗?

【学霸】王奕标(641183320) 23:55:01

谈什么观点?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55:17

对问题的回答

【学霸】王奕标(641183320) 23:56:00

那叫质疑

【学霸】王奕标(641183320) 23:56:22

白讲了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56:29

A学生的质疑,B学生回答。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23:56:44

偶是笨学生~

【叫兽】青岛生物孔恬恬(570135368) 0:00:11

感谢各位专家的指导!

【学霸】王奕标(641183320) 0:01:08

@青岛孔恬恬 金老师没详细解释,你不理解是很正常的



2014/10/23 23:27:36

省优课王奕标 2014/10/23 23:27:36

转发金陵老师的建议:相信学生,翻转课堂才会成功,不相信协作学习能解决不少问题是个悲剧,不相信展示又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又是一个悲剧,教师的作用最好是问题引导,而不是去告诉学生哪不对、该如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在哪里,从而调整,才有学习成就感。没有学习成就感的学习是没有学生喜欢的。

0:04:49

省优课王奕标 2014/10/24 0:04:49

明白这段话,翻转课堂你理解一半了

0:30:37

清远宙仔

2014/10/24 0:30:37

同意

7:02:38

97中崔嘉理

2014/10/24 7:02:38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在哪里,从而调整,才有学习成就感”,论据在哪里?

7:25:57

省优课王奕标 2014/10/24 7:25:57

调整=改正

7:28:18

省优课王奕标 2014/10/24 7:28:18

通过提示,让学生自己知道怎么解错了

7:44:00

惠州博罗刘伯勋

2014/10/24 7:44:00

问题引导这个不知道如何设置问题好

7:49:31

佛山小张张

2014/10/24 7:49:31

引导他们出错

7:57:46

省优课王奕标 2014/10/24 7:57:46

我发现你走错路,但我不告诉你,不仅如此,我鼓励你往前走,让你最终发现自己错了,教训深刻,体验深刻,自己能发现自己错在哪,自己觉得本事,所谓成就感也。同意吗?

惠州 夏维刚

2014/10/24 7:58:41

也是教育手段的一种。

8:01:39

省优课王奕标 2014/10/24 8:01:39

什么启发教练,什么产婆术,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8:29:38

佛山小张张

2014/10/24 8:29:38

我平常教学也有使用,感觉效果不错

佛山小张张

2014/10/24 8:31:37

是同学们自己走的路,印象会深刻些



下面一段话记录了金老师思考和总结翻转课堂四步法的心历路程:

事实上,课堂上发生了非常发人深省的事情。

  前面介绍了学生在黑板上结题之后,同组学生上场解说,这简直就是在当小老师,内化的效果当然会很好。但是,学习并没有止于此。学生解说完毕,照例都要请全班同学质疑。事实上,也确实有学生提出质疑。那么这位解说的学生就要继续阐释。于是,学生不断地在展示的过程中互动,在互动中升华认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老师发现了学生阐释中存在的问题。但他不是急于纠正学生的偏差,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发现不足,最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这几乎是一个绝妙的高招,类似于古代智者苏格拉底的诘问法、“助产术”。他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知识点,而是通过诘问,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从而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仅是高清了知识点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成就感的体验,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当于送了一个最好的老师给学生(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回来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教学过程中的方法问题。是否能够称之为展示、质疑、阐释一体化内化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是互动过程中的问题的解决、解释者,教师则是互动过程中的引导者、助产者。互动的结果是很好的知识内化与能力拓展。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离真正的翻转课堂有多远?

——论翻转课堂的本质与翻转课堂本土化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3w0.html

所谓“翻转课堂”,是对学校课堂内外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重新规划,消解了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让课外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场所,让课堂成为师生彼此能够面对面实现思维碰撞的关键时空,实现超时空的学习和超时空的互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实践中,一些学校和教师因为对翻转课堂的内涵特征、目的意义和操作流程没有深入的把握,借口担心翻转课堂“水土不服”打着“本土化”的旗号,帖着“翻转课堂”的标签,挂羊头,卖狗肉,虚世盗名,受到社会和业界的质疑。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

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抢先在自己的化学课上大胆的实践了翻转课堂。实验的起因是为一些因生病在未能上学的学生制作教学视频,帮助他们在家学习。结果因为教学视频做得非常优秀而受到所有学生的欢迎。学生在家看过视频后,在课堂再也不愿意专心听讲。教师则顺势而为,改变原来的教学流程,鼓励学生在家看视频,将讲授时间变成讨论学习和完成作业时间。这就是翻课堂的由来。2011年,可汗视频的推广应用,以及他的《用视频再造教育》的演讲视频,将翻转课堂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因此,翻转课堂的根源在于“教学视频”。

二、翻转课堂的本质

2011年9月16日至18日,在“聚焦教育变革——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发表了题为《教育变革-全球趋势和经验》的主题演讲,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介绍给中国的教育同行。他给翻转课堂的定义:“翻转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在我国最权威,也道出了翻课堂的本质:在信息技术(教学视频)支持下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课前学习缺少指导,课堂学习缺乏主动的局面,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笔者在一篇名为《翻转课堂的本质是“联通教育”》的博文中,用四个“联通”来描述翻转课堂的特征:一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联通;二是是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教师贴心服务的联通;三是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联通;四是知识与智慧的联通。并认为,“四个联通”是真假“翻转”的最好的检验标准。翻转课堂的本质是“四个联通”,因此,笔者更愿意将“翻转课堂”称为“联通课堂”或“联通教学”。

三、论“翻转课堂的本土化”

引进任何一项教改实验,都应该先弄清楚其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进行实践。而不是贴上某某教改实验的标签,华从取宠,浪得虚名,走传统教学老路,行应试教育之实,劳民伤财,害人害己。

自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传入我国,跟随重庆市聚奎中学之后,陆续有一些中小学开展翻转实验,其中山东省淮坊市有个县级中学叫昌乐一中,最近他们搞的《“洋为中用”的翻转课堂实验》非常引人关注。实验的目标:吸收翻转课堂的长处,与本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打造更理想的课堂模式。可以说,他们的实验是翻转课堂本土化的典型。也分别得到某些专家的认可和大力吹捧。中国教师报先制造了“杜郎口”神话,现在又在制造“昌乐”神话。

翻转课堂的核心问题,是教法与学法的根本变革,是学生内驱力的激发,是学生学习上的“自主当家”。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学总是重教轻学,总认为既然是新知识的学习,总得由已经懂得的教师先说给学生听,学生的一切时空都由教师掌握,学生习惯了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学生处在亦步亦趋的被动应付式的学习中,完全没有强烈的意志去支配自己,也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这样的学生,一旦失去了外在力量的要求,就不知如何安排自己,就会随意放松甚至放纵自己。

对于翻转课堂这一“洋药方”,昌乐一中认为应该反对“照搬照抄”,采取他们认为是“中西医结合”的本土化模式。也就是他们号称为“二段四步十环节”的应用模式。“二段”是指“自学质疑课”和“训练展示课”两种课型;“四步”是指教师备课的四个步骤:课时规划、微课设计、两案编制、微课录制;“十环节”是指学生学习的十个环节,其中“自学质疑课”包括“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五个环节,“训练展示课”包括“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反思总结”五个环节。

只要对他们的“二段四步十环节”模式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尽管他们号称要用翻转课堂来翻传统教学模式,但做的东西仍然是他们原来的“学、议、导、练”课堂模式以及“预习+课堂”学案模式。从翻转课堂的起源来看,翻转视频是翻转教学的核心基础和发动机,视频做得好,翻转就成功了一半。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得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但昌乐的翻转课堂,最核心的东西是导学案,而不是视频。如“自学质疑”课中的“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和“在线测评”基本规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目标、路径、时间、方式、方法。学生根据学案明确自学目标,根据提示的自学要求和方法,自学教材,完成学案并记录疑难,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观看相应的微课。微课助学,在课程中微不足道。既然学生学习的内容、目标、路径、时间、方式、方法,全部限制于教师预先划定的圈圈里面,何来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质疑更是无踪影的事。“训练展示课”体现的也是一种应试训练,而不是问题探究和知识建构。

学习上的“自主当家”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这类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责任意识。最明显的表现是对每门学科的每一部分内容掌握到何种程度,自己非常清楚;课余能够有计划地进行反思反省,并主动地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开展查漏补缺。他们走进教室就知道要做什么和怎么做。这类学生能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有效学习,明白自己在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上的优势和软肋,并且能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交往中自觉扬长补短。

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实现学法和教法的根本转变。真正的课堂改革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昌乐的翻转教学,我们看到的仍然是教法决定学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并没有还给学生。我们离开真正的翻转学习和自主学习,距离还太远。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的应用与翻转课堂

——与《微课当纳入正常课时》一文作者王诏商榷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227.html


      笔者写这篇博文的起因是在胡铁生老师的博客读到《微课当纳入正常课时》(转载)一文,感觉文章及“博主按”的观点值得商榷,希望能通过讨论,对微课资源与翻转课堂的理念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请原文作者和胡老师不吝赐教。

       百度一下美国“翻转课堂”的来源,就知道它起源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的授课视频。由于这些在线教学视频非常优秀而受到广大学生的接受和欢迎。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观看的这些优质的教学视频,到了课堂上,再也不愿意听老师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讲授,教师顺势而为,将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改革为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课堂——翻转课堂。可汗学院视频的应用和普及更是将“翻转课堂”推向全美和全世界,推向一个又一个教育改革的高潮。

       “翻转课堂”的这一尝试,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首先,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来安排学习的进度,学习的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其次,通过网络及时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所在,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其三,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时间大大增加,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提醒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其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无论是长达十多年新课程改革,还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都提倡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但由于受到传统讲授式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基本宣告失败。正当人们苦觅新的改革方案时,翻转课堂一经引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尝试。因为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让处于课程教学改革胶着状态的人们看到了课堂改革的新希望。

       作为翻转课堂授课视频(简称“翻转视频”)的一种重要形式,微课视频与翻转课堂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胡铁生老师也认为,微课与翻转课堂本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翻转课堂的实施,微课的价值将大打折扣;没有微课的翻转课堂,这样的课堂也很难真正翻转起来。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培训、宣传、尝试和实践,一些翻转理念,如学生在家看视频回校上课做作业,“翻转课堂”学习方式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可以为学生“减负”,已经成为教师、家长甚至媒体的共识。但近日读到《微课当纳入正常课时》(《中国教育报》2014年8月27日第7版)一文,得知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山东省首届教育创新节上提出“为防止抢占学生的课外时间”,“要将微课纳入正常课时”的消息,由于对“微课”和“翻转课堂”缺乏深入的了解,作者也认为翻转课堂提倡的“学生在家看视频”是“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学生学习的负担”、“新的违办学行为”,因此“必须将微课纳入正常课时”(只能在正常课堂中观看,而不能在课外观看)。还美其名曰:“是科学育人的需要”、是“按照教育规律育人的原则”。其实完全违背了翻转课堂的精神和本质。文章最后号召“将微课纳入正常课时,引导广大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特点,思考有无必要开发微课、开发什么样的微课,从而提高微课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性,使微课真正发挥出作用。”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扼制目前轰轰烈烈的微课研究、开发和应用实践,也会让引进不久的翻转课堂实验“枯死在幼苗状态”。

       让笔者看不懂的是,微课的创始人胡铁生老师也对此持支持态度:不仅对《微课当纳入正常课时》大加赞赏,还认为,当前微课的建设轰轰烈烈,为何翻转课堂还是星星点点?原因这是许多地方把微课的学习放在学生家里进行,这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家观看太多的微课,就相当于向学会布置了许多额外的作业,必须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这就是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就有可能是另一种改善头换面的”违规办学“行为!山东省教育厅将微课纳入正常课时的做法,非常及时,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挑战性,还需要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期待微课纳入正常课时---微课及翻转课堂才能更持久健康地发展!(胡老师的意见可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2uzbb.html

       莫非胡老师既承认“微课与翻转课堂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又反对微课用于翻转课堂?微课只能用于传统课堂教学?或者认为翻转课堂只能是“校内翻”或“课内翻”?这样的认识会不会给微课的有效应用和翻转教学实验造成误导和混乱?

       因此,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如前文所述,翻转课堂教学的第一个优势,就是学生在家、在课外观看视频,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安排学习的节奏,理解力强的学生可以跳着看,理解力弱的学生可以反复看,甚至有不同的视频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而且学生在家观看了微课视频,基本知识已经掌握,课堂上老师不需要再讲,可以腾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研讨交流,协作探究。咱们想象一下,如果都在课堂上观看微课,不仅挤占了研讨交流、协作探究的时间,而且遥控器掌握在老师手里,全班学生按照同一个步骤观看微课和学习。学生不能掌握学习的节奏,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无从谈起。某些专家提出的校内翻转、课内翻转形式,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转教学模式。

       学生在家看视频回校上课做作业。学生在家观看视频的确需要时间,但作业一般在学校课堂完成,如何会增加学生负担呢?翻转教学让学生学得主动、有效、轻松,根本不需要做大量的作业,只会减轻负担,而不会增加负担。认为在家看视频一定会增加学生负担的观点是对微课和翻转教学的本质不了解的结果。传统的教学结构一般是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传授知识,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感悟巩固。这种教学结构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为了学生能够很好地巩固所学内容而布置较多的作业,学生回到家以后,完成作业是“硬”任务,是否真正懂了,倒成了“软”任务;学生不停地赶作业,往往主观上是为了完成任务,客观上在反复操练中也掌握了一些方法。而在作业中遇到困难时,往往单身一人找不到请教与商量的导师。翻转教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而设计的改革方案。学习中重要的不是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做了多少,而是真正想明白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孔子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为思之源,思为智之本。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让学生晚上在家通过微视频学习第二天乃至后续要学习的新知识,完成初步练习,而在白天的课堂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也就是在微视频的帮助下,知识的传递过程通过自学完成,知道“是什么”;知识的消化、吸收,内在本质揭示,知识的横向联系,在课堂上完成,知道“为什么”。概括地说,知识传授的识得过程与基本的习得过程发生在课外,知识内化的习得与悟得过程发生在课堂。这就是将传统课堂中课内与课外学习任务“翻转”过来的要义。

       汪晓东博士也表示,“翻转课堂”的模式是“前置学习”,相当于把原来课后作业的时间提前到课前预习,由于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在课后几乎不需要做太多的巩固练习。“总体上来看,学生并没有增加学习负担,反而是减少了。“

       因此,笔者倒认为,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将微课纳入正常课时”的观点,是非常欠妥的。为了促进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健康发展,不应当将微课纳入正常课时,而是在掌握翻转教学本质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开展微课应用与翻转教学的实验研究,让翻转视频回归本来应该在的位置——课外(家里)。

更多交流请加入“翻转课堂的思与行”交流群241499734、翻转课堂实践研讨群 69747468或经常光临“王奕标的教育时空”(微课与翻转课堂学术交流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428026410



      
《微课当纳入正常课时》(《中国教育报》2014年8月27日第7版)一文地址:http://www.jyb.cn/Theory/jsjt/201408/t20140827_595613.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2 23:46 , Processed in 0.10640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