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最早的网易聊天室163同城开始,到随后兴起的社交论坛(MOP 西祠 天涯 chinaren校友录),同时期的榕树下,后期的百度贴吧,然后新浪博客,,人人网,,开心,, 腾讯微博等各类SNS社交网络,直到今天.
开始思考"运营",始于一年前.这其间有一些基于学科的微思考 今日微凉脑清记于此
1.小学科的大智慧必依赖汇聚 教研网络化的好处便是及时获取庞大的信息源,经过筛选运用提高效率质量
2.教研网络化不是对常规教研的摒弃,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链接更多的空间,可以和常态化教研互补,做为一种形式上的创新
3.区域性的教研网络化应特别关注校本和人本,从师生的实情出发,注重区域内的特色教研资源开发和固化
4.在网络时代的某些技术层面的创新可能会打造或引领一种新型的教研文化,苹果的先例,特拉斯的例子莫不如此,做为网络教研的先行者要勇于尝试新事物新技术,实践教研层面的创新结合点,成为一名有思考的网络教研好手,要具备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能力
5.从校内的集体备课到区内的磨课研讨,走向网络化的开源教研,交互性更强,参与面更广,这种必然的趋势下需要组织者更精细的思考和准备
6.平台搭建之初要考评各类工具的特点,优势和劣势,再综合结合学科特点,区内师资队伍的信息素养,专业水平谋划有主题的活动
7.在资源的整合上,要有开放的心态和视野,将热点话题\干货知识\原创素材有机整合
8.网络平台的开源性和资源的有限共享之间关系的平衡要有所考量,在一些重磅原创的资源使用中要规避版权风险
9.运营团队和参与团队的培训内容和培养方向有所差异,要给予运营团队的核心成员一定的资源回报或更大的使用权限或业绩证明
10.实践-研究-发展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中坚队伍的成长要从网络走向现实,要提供更多的回报率,和线下纸质媒体合作,与专业出版同行,和学科评比结合都是一些值得探索的路子
基于以上的一些思考,目前正在做和准备做的平台如下:
一 .Q群 :即时在线研讨平台
面向人群:固定区域的专业教师
工作方式:即时性研讨和主题性讲座相结合
其中,即时性研讨由老师生成问题,可以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自由式研讨,系校内集体备课的网络化呈现
主题性讲座拟开展二种不同类型.一是线上大讲堂,关注专家讲座,区内资源的生成,以播放主题型理论研究\优质课视频\组织区内主题性分享为主要工作方式,工作日不定期开展,未来目标以学期为单位,排出工作单;二是E览天下,由热点问题,学科资源,趣味知识等构成,双休日不定期开展,未来将结合教材和时事以星期为单位,定期开展.
设备要求:耳机 录屏软件
运营人员:组织策划 专题主讲人 录屏录音人 会务记录人 每场活动原则上要安排主持人\主讲人(主播人)\话题引导员\主评人\录制工作人员
,有些职位可以兼任.
前期准备:话题策划调研会 工作人员技能培训会
成果固化:视频类成果上传至视频网 其他文本成果上传至网盘
二.微博:开源性SNS社交网络
面向人群:比Q群更宽泛,含:专家学者 行业内其它专科老师 学生 家长
工作方式:记录最新专业资讯 纸下活动即时记录 专业问题在线点对点答复等
微博运营的优点是及时性和开放性,
运营人员:需要征集发布人若干
运营要求:每日固定发布信息若干 合适时间可面向全区学生开放
发布要点
1、适当的发布节奏:保证每天更新,适时更新。
2、良好的内容选择:原创性内容和转载性内容的比例要适当,通过内容影响他人
3、用户群的建立:优质有用的内容,良好的互动
分类发布设想
#课改动态#:定位于新教育理念和新地理资讯的传递
#备课资料#:定位于服务教师备课的各种资源,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习题精选#:定位于高考、会考和平时测试题的讨论
#教学研讨#:定位于教学中的各类问题互动研讨
#你问我答#:定位于学生向老师求助咨询相关问题
未来走向:从微博的运营开发第二阵地微信
三.网络存储空间:网盘,视频存储两类
面向人群:固定区域的专业教师
工作方式:资源分类收集整理 教研活动的视频共享
其中,视频存储内容包括线上和线下的教研活动,使用设密码,面向特定人群开放
运营人员:核心工作团队运营
运营要求:根据资源特点有限共享 设置门槛 必要时可以开设二个网盘 一个公开 另一个设密 资源上传基本要素[上传或制作日期+主题+资源提供人或制作人+上传工作人员编号]
愿景:需要备课资源---进入网盘搜索
发现学科问题----Q群即时研讨
本土专家感想----在线讲堂微视频分享
学生生成问题---微博微信问答
路漫修远 同心共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