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4-11 19:44 编辑
互联网+
导读 正如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面对“互联网+”的大潮,我们知道这六种商业模式就够了。
文/卢彦(管理智慧平台研究员)
百度CEO李彦宏在2014年百度联盟峰会上表示,传统PC互联网商业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挑战,用户数量不决定一切,不重视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探索,就像开着豪车酒驾,很刺激但也很危险。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尽早考虑商业模式。
“互联网+”商业模式之一:工具+社群+商业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社群。同时互联网将散落在各地的星星点点的分散需求聚拢在一个平台上,形成新的共同的需求,并形成了规模,解决了重聚的价值。
如今互联网正在催熟新的商业模式即“工具+社群+电商/微商”的混合模式。比如微信最开始就是一个社交工具,先是通过各自工具属性/社交属性/价值内容的核心功能过滤到海量的目标用户,加入了朋友圈点赞与评论等社区功能,继而添加了微信支付、精选商品、电影票、手机话费充值等商业功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简单来说,工具如同一道锐利的刀锋,它能够满足用户的痛点需求,用来做流量的入口,但它无法有效沉淀粉丝用户。社群是关系属性,用来沉淀流量;商业是交易属性,用来变现流量价值。三者看上去是三张皮,但内在融合的逻辑是一体化的。
“互联网+”商业模式之二:长尾型商业模式
长尾概念由克里斯·安德森提出,这个概念描述了媒体行业从面向大量用户销售少数拳头产品,到销售庞大数量的利基产品的转变,虽然每种利基产品相对而言只产生小额销售量。但利基产品销售总额可以与传统面向大量用户销售少数拳头产品的销售模式媲美。通过C2B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核心是“多款少量”。所以长尾模式需要低库存成本和强大的平台,并使得利基产品对于兴趣买家来说容易获得。例如ZARA。
“互联网+”商业模式之三:跨界商业模式
不管你们是做哪个行业的,真正对你们构成最大威胁的对手一定不是现在行业内的对手,而是那些行业之外你看不到的竞争对手。 ——互联网预言帝 凯文·凯利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很任性的话,他说,如果银行不改变,那我们就改变银行,于是余额宝就诞生了,余额宝推出半年规模就接近3000个亿。雕爷不仅做了牛腩,还做了烤串、下午茶、煎饼,还进军了美甲;小米做了手机,做了电视,做了农业,还要做汽车、智能家居。
互联网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的颠覆传统行业呢?互联网颠覆实质上就是利用高效率来整合低效率,对传统产业核心要素的再分配,也是生产关系的重构,并以此来提升整体系统效率。互联网企业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减少所有渠道不必要的损耗,减少产品从生产到进入用户手中所需要经历的环节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只要抓住传统行业价值链条当中的低效或高利润环节,利用互联网工具和互联网思维,重新构建商业价值链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马化腾在企业内部讲话时说:“互联网在跨界进入其他领域的时候,思考的都是如何才能够将原来传统行业链条的利益分配模式打破,把原来获取利益最多的一方干掉,这样才能够重新洗牌。反正这块市场原本就没有我的利益,因此让大家都赚钱也无所谓。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才诞生出新的经营和赢利模式以及新的公司。而身处传统行业的人士在进行互联网转型的时候,往往非常舍不得或不愿意放弃依靠垄断或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既得利益。因此,往往想得更多的就是,仅仅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工具,思考的是怎样提高组织效率、如何改善服务水平,更希望获得更大利润。所以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资源、过程以及价值观的束缚即阻碍。
“互联网+”商业模式之四:免费商业模式
互联网行业从来不打价格战,它们一上来就免费。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必须要深刻理解这个“免费”背后的商业逻辑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也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怎样在“无限的信息中”获取“有限的注意力”,便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命题。注意力稀缺导致众多互联网创业者们开始想尽办法去争夺注意力资源,而互联网产品最重要的就是流量,有了流量才能够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已的商业模式,所以说互联网经济就是以吸引大众注意力为基础,去创造价值,然后转化成赢利。
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是以免费、好的产品吸引到很多的用户,然后通过新的产品或服务给不同的用户,在此基础上再构建商业模式。比如360安全卫士、QQ用户等。互联网颠覆传统企业的常用打法就是在传统企业用来赚钱的领域免费,从而彻底把传统企业的客户群带走,继而转化成流量,然后再利用延伸价值链或增值服务来实现盈利。
如果有一种商业模式既可以统摄未来的市场,也可以挤垮当前的市场,那就是免费的模式。信息时代的精神领袖克里斯·安德森在《免费:商业的未来》中归纳基于核心服务完全免费的商业模式:一是直接交叉补贴,二是第三方市场,三是免费加收费,四是纯免费。
“互联网+”商业模式之五:O2O商业模式
2012年9月,腾讯CEO马化腾在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中提到,移动互联网的地理位置信息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O2O,二维码是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将后端蕴藏的丰富资源带到前端,O2O和二维码是移动开发者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
O2O是Online To Offline的英文简称。O2O狭义来理解就是线上交易、线下体验消费的商务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场景:一是线上到线下,用户在线上购买或预订服务,再到线下商户实地享受服务,目前这种类型比较多;二是线下到线上,用户通过线下实体店体验并选好商品,然后通过线上下单来购买商品。广义的O2O就是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未来O2O的发展将突破线上和线下的界限,实现线上线下、虚实之间的深度融合,其模式的核心是基于平等、开放、互动、迭代、共享等互联网思维,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链中的低效率环节。
1号店联合董事长于刚认为O2O的核心价值是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渠道各自优势,让顾客实现全渠道购物。线上的价值就是方便、随时随地,并且品类丰富,不受时间、空间和货架的限制。线下的价值在于商品看得见摸得着,且即时可得。从这个角度看,O2O应该把两个渠道的价值和优势无缝对接起来,让顾客觉得每个渠道都有价值。
“互联网+”商业模式之六:平台商业模式
互联网的世界是无边界的,市场是全国乃至全球。平台型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打造足够大的平台,产品更为多元化和多样化,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和产品的闭环设计。
张瑞敏对平台型企业的理解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放大,原因有:第一,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可以整合全球的各种资源;第二,这个平台可以让所有的用户参与进来,实现企业和用户之间的零距离。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难以捉摸,单靠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人才和能力很难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打开企业的边界,建立一个更大的商业生态网络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平台以最快的速度汇聚资源,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方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但是对于传统企业而言,不要轻易尝试做平台,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应该一味地追求大而全、做大平台,而是应该集中自己的优势资源,发现自身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瞄住精准的目标用户,发掘出用户的痛点,设计好针对用户痛点的极致产品,围绕产品打造核心用户群,并以此为据点快速地打造一个品牌。
本文摘自“互联网+”企业落地攻略《互联网思维2.0: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
目录 · · · · · · 未来已来,你还在等什么?
第1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大势与生存法则 ∥ 1
1.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趋势与特征 ∥ 1
1.1.1 传统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互联网转型 ∥ 2
1.1.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特征 ∥ 8
1.1.3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趋势 ∥ 11
1.2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六大误区 ∥ 19
1.3 12位大佬的互联网焦虑症 ∥ 25
1.3.1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自杀重生,他杀淘汰! ∥ 28
1.3.2 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下一个倒台的就是万科! ∥ 29
1.3.3 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越来越看懂年轻人的喜好! ∥ 29
1.3.4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京东虎视眈眈,微商兵临城下! ∥ 31
1.3.5 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尽管一直在“精益创业”,但仍遭遇“创业者窘境” ∥ 31
1.3.6 360掌门人周鸿祎:激情不再身先老,股价未涨创新低 ∥ 32
1.3.7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内忧坤长之困,外患出师不利 ∥ 33
1.3.8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年轻人的世界,搞不懂 ∥ 34
1.3.9 泰康人寿保险董事长陈东升: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 34
1.3.10 诺亚(中国)董事长汪静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34
1.3.11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消灭你,与你无关! ∥ 35
1.3.12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祖国人民向网流! ∥ 36
1.3.13 折射出传统商业的危机 ∥ 38
1.4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商业逻辑与行动指南 ∥ 40
1.4.1 五位互联网大咖的互联网转型方法论 ∥ 42
1.4.2 互联网转型方法论:金字塔模型 ∥ 50
1.5 案例:苏宁转型之困 ∥ 55
1.5.1 转型之路,且行且艰辛 ∥ 55
1.5.2 苏宁的转型云图 ∥ 56
1.5.3 转型阵痛之因 ∥ 58
1.5.4 电商容易,转型不易,且行且珍惜 ∥ 60
1.5.5 苏宁转型之囧 ∥ 62
1.6 案例:家电标杆:创维互联网转型之路 ∥ 64
1.6.1 贴近用户,服务管理人员上门服务 ∥ 64
1.6.2 “创维服务”微信公众平台与用户零距离 ∥ 65
1.6.3 开通总监信箱,产品服务问题解决的绿色通道 ∥ 65
1.6.4 2小时响应服务,无须多等,快速解决问题 ∥ 66
1.6.5 服务补偿,每一位投诉、不满意用户都是财富 ∥ 66
1.6.6 创维拥抱互联网,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亮点与创新 ∥ 66
1.6.7 创维互联网转型启示:从经营产品到经营用户 ∥ 68
1.7 案例:面对互联网,创维的三点经验 ∥ 69
1.7.1 学习 ∥ 70
1.7.2 思考 ∥ 71
1.7.3 不要拐急弯 ∥ 71
1.7.4 创维的双品牌双平台战略 ∥ 72
1.7.5 转型关键点:平台运营能力 ∥ 74
1.7.6 转型中如何设计组织架构 ∥ 77
1.7.7 未来,深耕后台运作 ∥ 78
第2章 互联网转型——商业模式篇 ∥ 80
2.1 最锋利的商业模式:工具/内容+社区+电商 ∥ 84
2.1.1 社群:一切关系皆渠道 ∥ 86
2.1.2 商业:一切环节皆体验 ∥ 87
2.2 最人性化的商业模式:长尾型商业模式 ∥ 89
2.2.1 长尾下的C2B模式 ∥ 91
2.2.2 案例:ZARA—快速时尚 ∥ 92
2.3 平台型商业模式:要么创造平台,要么被平台化 ∥ 94
2.3.1 做产品还是做平台 ∥ 94
2.3.2 平台型商业模式的特征 ∥ 96
2.3.3 如何构建平台生态圈 ∥ 97
2.4 免费:最强悍的商业模式 ∥ 101
2.4.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免费商业模式 ∥ 101
2.4.2 为什么可以免费 ∥ 103
2.4.3 给你五个必须免费的理由 ∥ 104
2.4.4 案例:互联网免费三剑客—QQ、360、小米 ∥ 106
2.4.5 案例:借免费思维,传统企业单店实现2个亿 ∥ 111
2.5 O2O模式:传统企业的诺亚方舟 ∥ 115
2.5.1 O2O的概念 ∥ 115
2.5.2 案例:国内家居O2O先锋:美乐乐成功转型 ∥ 117
2.6 跨界与融合: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主旋律 ∥ 122
2.7 从线下走向线上:互联网掀起教育产业革命 ∥ 128
2.7.1 在线教育的五大商业模式 ∥ 130
2.7.2 在线教育关键成功要素:优质内容+用户 ∥ 132
2.7.3 国外在线教育发展状况 ∥ 134
2.7.4 互联网颠覆的又一块领地 ∥ 135
第3章 互联网转型—管理模式篇 ∥ 137
3.1 组织转型—以用户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 138
3.1.1 孩子已经长大,但穿的还是原来的衣服 ∥ 139
3.1.2 互联网时代的组织架构—自由联合体 ∥ 141
3.1.3 未来的组织—蜂群组织 ∥ 145
3.1.4 案例:苏宁的组织转型—且行且变革 ∥ 147
3.2 绩效转型—以用户为驱动的管理体系 ∥ 151
3.2.1 案例:小米传奇—用户驱动管理 ∥ 152
3.2.2 案例:最强自组织—中文字幕组 ∥ 155
3.3 文化转型—以互联网精神为土壤的文化重塑 ∥ 159
3.3.1 文化转型势在必行 ∥ 160
3.3.2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重塑 ∥ 163
3.3.3 企业文化重塑的价值与意义 ∥ 165
3.3.4 文化落地的乱象 ∥ 167
3.3.5 文化落地的逻辑与步骤 ∥ 169
3.3.6 案例:海尔互联网转型—人人都是CEO ∥ 172
3.3.7 案例:阿米巴经营模式实践指南—以人性为经营的起点 ∥ 180
第4章 互联网转型——产品模式篇 ∥ 196
4.1 互联网转型必备的四大产品思维 ∥ 196
4.1.1 什么是互联网时代的好产品 ∥ 196
4.1.2 用户需要的是孔,而不是钻头 ∥ 197
4.1.3 产品思维之一:用户思维 ∥ 199
4.1.4 产品思维之二:迭代思维 ∥ 205
4.1.5 产品思维之三:极致思维 ∥ 209
4.1.6 产品思维之四:简约思维 ∥ 210
4.2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 ∥ 212
4.2.1 什么是产品经理 ∥ 213
4.2.2 产品经理的五大角色定位 ∥ 214
4.2.3 APP产品经理必须要懂的30条原则 ∥ 216
4.2.4 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素养 ∥ 222
4.3 史上五位最牛产品经理的诛心之言 ∥ 223
4.3.1 乔布斯关于产品开发的六大法则 ∥ 224
4.3.2 微信之父张小龙眼中的产品经理 ∥ 225
4.3.3 QQ之父马化腾眼中的产品经理 ∥ 228
4.3.4 百度首任产品经理俞军的12条产品理念 ∥ 229
4.3.5 360掌门人周鸿祎眼中的产品经理 ∥ 230
第5章 互联网转型——营销模式篇 ∥ 232
5.1 消费主体的蜕变:个性化、社交化与娱乐化 ∥ 232
5.1.1 品牌营销进化论 ∥ 233
5.1.2 用户与客户的区别 ∥ 234
5.1.3 消费行为的迁徙 ∥ 235
5.1.4 娱乐化:无娱乐,不营销 ∥ 237
5.2 消费主体80后、90后登上舞台 ∥ 238
5.2.1 80后,我选择,我喜欢 ∥ 239
5.2.2 90后,年轻,就是任性 ∥ 240
5.2.3 90后的媒体沟通策略 ∥ 244
5.3 营销环境的嬗变:移动化、碎片化、场景化 ∥ 246
5.3.1 移动化 ∥ 247
5.3.2 碎片化 ∥ 248
5.3.3 场景化 ∥ 250
5.4 营销方式的迭变:大数据营销、社群营销、内容营销 ∥ 253
5.4.1 大数据营销 ∥ 254
5.4.2 社群营销 ∥ 258
5.4.3 内容营销 ∥ 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