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2|回复: 3

[教育技能] 未来课堂较传统课堂更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和能力培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7 09: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 ... 557300.html#content
未来课堂较传统课堂更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和能力培养
2013-08-29 10:04:25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东方教育时报    作者:陈易 荀澄敏

    图为香港某高校未来课堂
    图为紫阳中学未来课堂

12
图为香港某高校未来课堂

从传统课堂转变到未来课堂,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吗?无论从历史的发展,还是信息技术革命的进程来看,这个问题的回答必然是肯定的。几十年前,也许我们还无法想象脱离文书进行工作,如今人们大部分的工作都依赖于电脑。同样的,课堂的转型也到了刻不容缓的时间点,至于如何转型、怎样转型,很多人都在进行探索,但毋庸置疑的是,未来课堂将带给师生革命性的教与学的改变。
  未来课堂有着许多先进的设备,环境舒适且能满足各种教与学的需要。但并不是有了这些设备和系统,就可以称之为未来课堂的。

  拥有新的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的设计和教学都是以教师为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方便教师,方便教学,而没有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更没有关心学生的学习体验。这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以及讲台黑板的布置,强迫学生将目光集中在教师身上,也强迫教师必须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同时,传统的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是主动的支配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服从者。由此产生,学生必须听从教师,只有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必须管住学生,管不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等观点。拥有课堂主导权的教师势必无法和学生在同一水平线上。师生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位置探讨学科知识。教师越是尽心“浇灌”,学生越是不用“消化”。学生从不用思考到不会思考,从不用参与课堂到不会参与,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
  未来课堂从设计之初便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新型的课堂也在暗示着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所要做的是展现知识的魅力,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支撑,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和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处于平等的地位。未来课堂为两者提供了多种交流的手段,拥有学习主动权的学生自然会变得更为积极,进而爱上学习。

  强调协作自主学习

  未来课堂不再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促进学生进行个体学习和社会化学习为主。因此在课堂里,必须增加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将学习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主要起到促进作用。
  未来课堂更强调学生之间采用协作式的学习方式,安装的设备和使用的系统能支持学生的群体或团队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能够协同合作开展知识创新,最终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只有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共享才能得到发展,知识共享的范围越广,其利用增值的效果越好。知识只有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对教师而言,协助鼓励学生开展交流学习比灌输课本知识显得更为重要。
  在未来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个体技能培养的主要是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和ICT素养,以及学生能够具备自主、灵活性及适应性,主动和自我管理。社会化方面的技能包括合作问题的解决、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进行社会化学习所需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社交、全球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以及合作精神、责任意识和领导力等。学生必须在充分的交流合作中,获得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显然,在未来课堂中只有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才能达到这些目标。

  充分发挥互动的作用

  互动是未来课堂的核心之一,未来课堂的互动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互动外,还包括人、技术、环境、资源等要素之间的互动。
  未来课堂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表现形式可以是多元,不再是学生相互讨论或学生回答问题似的交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和教师之间、师生与专家学者、课堂上的师生与课堂外的人,都可以进行互动。而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会更多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专家学者则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辅导,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
  在未来课堂上,师生与教学资源之间也在不停地进行互动。教师和学生可以从系统中调取预设的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则能不断对这些资源进行注解和操作。而这些注解和操作又会成为新的资源,可供教师学生在其他时段使用。于是,学生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也隐约成为教学资源的创造参与者,这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通过实时反馈系统,使教师能通过系统和学生的手持电子设备进行互动,开展提问、测验和其他交互教学活动。这能有效地打破教师单方讲解,学生独自听课的学习状态,提高师生间的互动。透过问答,教师就能马上诊断学生的学习成效,实时进行补救教学。
国内外都在开展未来课堂建设实践

时报记者 陈易

张际平教授介绍,目前国外大学未来课堂的建设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了改善传统物理教学方式,打造了TEAL教室。这一教室旨在以现代科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营造一个彼此合作、高度互动、强调动手操作的环境,实现教室即实验室。TEAL教室内有13张直径2米的圆桌,每桌可坐9个学生。一间教室可容纳100多名学生,每三名学生为一组,配有一部电脑。学生们可以使用电脑进行小组报告参与教师的教学。教师的讲台则位于教室的中央位置,每个位置上的学生都能看清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各种教学示范。这一教室还配有8部投影仪和13个摄像设备,可以将教师的教学示范实时播放在8个投影屏幕上。美国一所中学的未来课堂则是采用报告厅的形式,学生们坐成多排围绕着讲台,由多位教师合作进行授课。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台电脑,学生们既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开展远程互动。
  张际平说:“国内也开展了一些未来课堂的改造。华东师大闵行校区共有20间未来教室正在应用中,徐汇区紫阳中学也在探索未来教室的形态。温州大学和郑州第二高级中学也试点建设了未来课堂。”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则将未来课堂的理念用于体育教学训练中。该学院在运动训练场中安装了视频实录设备,全程记录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运动训练的状况。教师们可以在课后对每个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制订和调整运动方案。
  张际平认为,这些与传统课堂存在较大差异的未来课堂,可以成为各类学校新型教室开发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未来课堂设计、改造、利用、管理和评价提供帮助。

未来课堂对教师而言是机遇而非挑战

时报记者 荀澄敏

就未来课堂带来的影响,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张际平教授。
  记者(下简称“记”)作为教师应该如何适应未来课堂的变化?
  张际平(下简称“张”)未来课堂采用了很多新的技术,但对教师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未来课堂应该是包含了传统课堂,传统课堂能达到的目的在未来课堂都可以实现。教师只要经过简单培训,就能熟练地使用各种设备。
  事实上,未来课堂给愿意尝试新事物的教师提供了更多可能和支撑。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分屏显示,同时展示更多资料,通过实时反馈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后,在互联网上继续进行知识的拓展。丰富的课程资源甚至还能帮助教师实现课堂翻转。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和课件进行自主学习,而将课堂时间用于充分的互动讨论。
  未来课堂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机遇。工具带来的便利性,让教师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该如何教学。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将大大增强,然而教师将更多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以及如何学习的方法。
  至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要求,在课改中都已经贯彻。未来课堂则是在形式上更贴近这种要求。换而言之,对“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的教师,未来课堂能让他们感到更加自如。
  记 未来课堂会给学生带来些什么改变?
  张 未来课堂的推动,有助于解决教育公平。通过远程教学的方式,能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此外,教育信息化也是一方催化剂,促进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让学习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毕竟,愉快地学习也是一种教育公平。
  记 您认为未来课堂的建设可以怎么推进?
  张 任何改革都是一个过程,只有不断推动,才能逐步看到成效。未来课堂可以从拓展性课程开始,逐步渗透到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学过程中。
  未来课堂将给师生带来混合、开放、交互、灵活、智能、人性、生态等新的教与学的感受。因此,未来课堂是虚拟与现实混合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际的课堂学习,也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参与在线课程、交流等。这也是培养了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混合型人才。其实,教育历来是受到外部事物影响最少的一个环节,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带给整个社会革命性的改变,以及“80后”“90后”新教师不断踏上三尺讲台,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思维过程都与过去的传统教育产生着剧烈的碰撞,他们也将把更多的“授人以渔”的思想带入课堂。
  记 实现未来课堂应该首先完成哪些转变?
  张 现在应该从关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实际应用的效益和效能;从关注技术教育应用的表面转向各学科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实际提高;从关注个别学校的实验转向关注成片的规模质量效益;从关注短期行为转向关注可持续发展,而区域的推进和联动是解决上述“关注转向”的有效途径之一。
  区域推进以实际应用作为前提,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基石,以规模效益为抓手,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部分实验学校应该开展研究,将重点围绕网络教学的模式与设计、网络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信息化环境下校本课程建设等方面展开; 定期开展实验区“教育技术应用”交流与研讨,包括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与案例分析、新课标实施与教学资源建设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等主题。
【相关链接】

未来课堂采用的部分技术

未来课堂使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比如云计算及平台技术、智能中控技术、多屏联通技术、全自动跟踪技术、视音频采集技术、远程互动技术等。其中分布式伺候计算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和智能空间技术是其中的关键技术。

  分布式伺候计算技术

  “分布式”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环境分布。在此环境中,计算机将嵌入到环境的各种设备中,甚至可以穿戴在人身上。这时无需且无法区分所使用的是哪一台计算机,而是由整个分布式环境主动地为用户提供计算机服务,也就是说用户是在一个交互空间中使用计算机并得到计算服务。服务分布。在信息时代中,计算机的根本作用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媒介。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得在地理上分布较广、在时间上不同的多个用户能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这时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与其他用户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也就是以“人—计算机—人”的方式进行人机交互。
  侍候式则是指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计算机时,计算机不是被动地等待用户的命令,而是能察觉到交互的上下文,主动地适应用户的特殊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基于上下文的服务、基于生物特征的用户身份鉴别、识别用户的动作和意图,甚至情绪并主动地作出相应、记忆用户的工作日程和作息时间表,习惯和爱好,以便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自适应的服务。

  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输入输出设备,成为人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它集书写、记忆、存储、控制、演示,以及打印等功能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实用性。教学中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组媒体组合,其核心组件是电子白板、投影仪和计算机三者循环相连; 而感应笔、打印机和存储器是该组合中的重要附件。
  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除了具备一般计算机的投影显示功能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功能:直接板书。可以使用电子感应笔直接在电子白板上板书,随时保存,方便教师课后整理、打包,循环使用。同时,调用电子白板上不同的色彩进行板书,可以增强教学效果。电子背书,强调重点。随时调用各种资源。教师备课时可以调用各种数字资源,如图像、视频剪辑,或者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随时生成这些资料,甚至可以直接进入网上的在线资源。模块化、程式化。电子白板软件本身所提供的一些模块(如方格纸、乐谱格等)或图示框架(如生产流程图、头脑自由联想模块等)等可以使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方便有效地进行相关工作,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做到这一点。可视功能。根据教学需要,这一功能可以通过点击按钮来实现,如转动、跳动、成像等,还可以录音、配音。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如讲故事、讲授抽象的语法时态等,具有可视性和现场感,学生容易理解和牢固掌握。
  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整合了普通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又具有更加强大的交互功能。因此,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环境,可以灵活调用教学中各种媒体资源,支持所有的课堂教学行为,以及目前常见的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其强大的交互性尤其适合课堂教学的半开放结构和多种交互的需求,同时在教学中凸显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无缝连接。

  智能空间技术

  智能空间是“一个嵌入计算、信息设备和多模态的传感器的工作空间,其目的是使用户能非常方便地在其中访问信息和获得计算机的服务,来高效地进行单独工作和与他人的协同工作”。
  智能空间是普适计算的两个本质特征在房间、建筑尺度上的集中体现,其具体表现为:智能空间的整个空间成为一个连续立体的交互通道,同时嵌入的计算系统可以充分识别和利用空间的上下文,体现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智能空间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游牧服务,指用户携带入空间的无线手持设备可以充分利用其周围基础设施中的资源相对较丰富的设备的能力,同时其上运行的模块也可以与空间中的其他模块进行交互和协作,以使用户获得与当地空间相关的各种服务。
  智能空间的交互通道是立体、连续的,意味着人们不需要特地去往一个位置接受计算机服务,同时计算系统是隐藏的,并大量运用多模态感知交互技术和察觉上下文技术,使得人们在获得计算服务时无需明确意识空间中计算系统的存在。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09: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6-17 09:58 编辑

华东师大 张际平  智能教室 --- 未来课堂PPT
http://wenku.baidu.com/view/75feb639580216fc700afd86.html


              未来课堂试点运作 有望逐步取代传统课堂              2013-08-29 09:58:04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东方教育时报    作者:陈易 荀澄敏
            
                                                            









             
                            图为华师大未来课堂               


                                           

            “上课要坐正,手要放到背后,如果想要回答问题必须先举手……”这些传统课堂上,教师对于对学生“严苛”的要求,如今都将在“未来课堂”中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在未来课堂里上课是一件非常幸福快乐的事。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际平认为,未来课堂的建设是一个必然趋势,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石,没有课堂的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就无从谈起。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与装备肯定要逐步进入课堂,这也非常符合中央近期提出的“信息消费”理念。当然,未来课堂的设计和构建核心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面对新要求传统课堂不再适用。

      面对新要求传统课堂不再适用

      张际平介绍,传统的课堂是“教条化、模块化、单一化、静态化”的。传统课堂的设施相对固定,无论是黑板还是课桌椅的位置都难以移动。这堂课与下一堂课的教室毫无差别,这个班级的教室和另一个班级的教室也如出一辙。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授课方式同样被限定在一个稳固的范围内。通常是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就连知识运用的方式也是由教师来讲解,学生所要做的只是记忆。课后,则要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反复熟悉运用。这种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忽略了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也忽略了学生的成长。学生从学习的主体变成了教育的对象,被固定在学科与知识传递的程序中,教学按照科学逻辑体系进行,以只是传授和获得为价值导向。即知识只是静态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随后固化成几种解题思路。
      然而教育教学针对的目标——学生,却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这两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即单一模块化的课堂,怎么培养出充满活力的学生呢?飞速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思维、工作、生活等方式,因此作为学习和思维的重要场所之一的课堂理应随之变革。”张际平说。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着“把提高质量作为未来教育的战略重点”“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的论述。教育教学的变革同样对课堂创新提出了要求。张际平说:“未来课堂应该在多种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课堂组成各要素的作用,以学习者为核心,构建出能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课堂。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未来课堂

      在张际平看来,无论在理论和技术层面,未来的课堂有着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的模样。未来课堂会利用先进的信息科技,改变传统学校教室的学习环境,同时建立起师生间双向互动的教育学习模式。换而言之,在先进的软硬件与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下,未来的教室学习方式将得以重新塑造。这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创新、探究的精神,更让教师有可能使用更为丰富的教材内容,并轻松进行教学活动。
      “课堂环境设备的改变适应了教学模式的转变,即从传统单向的讲述教学转变为师生有趣与互动的学习模式,进而引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意与思考。同时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得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及探索方式,通过多元的渠道汲取知识。”张际平说,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和理念的未来课堂将充满灵性和生命活力。

      未来课堂设计突出“以人为本”

      张际平教授介绍,华东师范大学在985“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提到要改变课堂的形态。“改变以往排排坐的课堂形式,形成一种更为灵活多变和丰富的教学环境。”这开启了华东师范大学对于未来课堂的研究和探索。
      张际平和他的研究团队将未来课堂的研究定位于两个方面。一是定位于服务和支持教与学主体的自由与发展。许多研究表明,学习空间的设计应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面向未来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习者创造能力和体现课改思想的未来课堂,应有助于教与学主体的自由与发展。二是定位于建构课堂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课堂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将会影响教与学主体的心情、情绪、动机,进而影响教与学的效果。“基于定位,未来课堂的研究集中在基本理论、物理空间架构设计、新技术与媒体的集成、新型教与学模式、互动、教学实践等方面。”
      未来课堂理论层面的研究不仅涉及自身的基本理论,还要借鉴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史学、建筑学、环境设计学、声学及光学等方面的理论。在创建未来课堂的研究中,则包括未来课堂的物理架构和功能模型研究。未来课堂的物理架构研究包括课堂的空间架构设计、设备配置、声光电设计、无线网络的配置、投影及显示屏幕的设计等。未来课堂的人性化、开放性、混合性等特点均需要相应的空间来支撑和体现。需要根据未来课堂的特性,选择课堂的座椅、设备的配置与安装,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的要求设计相应的学习空间。未来课堂的功能模型研究重在分析未来课堂需要实现哪些功能,及对应的技术支撑。
      张际平强调,作为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实施的主要阵地,未来课堂在设计理念上有别于传统课堂,需要创新和重构传统的教育学的方式。研究适合未来创新人才培养和新课改所需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互动,有效地教学活动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互动的研究是未来课堂设计理念的核心,从物理空间设计、设备功能配备,以及教与学活动的选择都要体现出互动。未来课堂的互动主要包括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师生与媒体资源间的互动、媒体与媒体间的互动、课堂内与课堂外之间的远程互动等。”

      未来课堂需满足六个标准

      未来课堂即是一个学习环境,也是一个课堂生态系统,能为教与学的过程创设充分的条件。未来课堂是为学习者设计的,尽可能满足学习者学习的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课堂内的各要素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构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满足多种不同形式的知识交流,舒适、方便、人性化的未来课堂能成为教学的主阵地。”
      张际平认为,作为未来课堂,应满足环境舒适、装备先进、操控便利、资源丰富、实时互动、教学灵活等六个主要特征。舒适的环境必须能充分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空调能使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新风系统则能长时间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和洁净。桌椅则必须足够舒适。在张际平看来,硬板凳早已不适应未来课堂的需要,闷热的空间和生硬的座椅理应远离课堂。“学习本来就应该是件愉快的事情,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的体验。”未来课堂的桌椅也应该是能够随意组合搬动的,这样学生们就能在同一间教室中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比如讨论时,学生们可以围成一个圈;听课时,大家都可以面向教师;测验时,学生们又可以相对分开。
      先进的装备能为教与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以确保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之间互动的顺畅进行。未来课堂还需要操控便利,教师应该能在授课过程中随意调用各项资源,不致影响讲解的进程和节奏。此外,丰富的资源、实时的互动,以及灵活的教学也是未来课堂所必需的。
      目前华东师范大学已经建设了20间未来课堂的教室,并已投入实践运用。沪上部分中学也根据自身特色,开展了未来课堂的建设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09: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信息化让学习更有意义——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倪闽景处长为我校教师作报告
文章来源: 教育家书院   作者: 谷秀梅
    近日,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倪闽景处长来到北京市十一学校,在国际部六层会议室作了题为《教育信息化的八大预言》的报告。

    虽然雾霾沉沉,但是丝毫没有减少老师们对这次报告的期待,因为老师们已经深切感受到,数据革命风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世界,影响着教育。

    倪处长首先通过他手中的ipad,用大量的数据、丰富的案例,带领我们简要回顾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倪处长重点介绍了几种使用简便的云软件,如印象笔记、Showme等,向我们展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带给参会教师强烈的视觉冲击。

    接着,倪处长结合基础教育教学,风趣幽默、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令人震撼的“八大预言”:“学习过程就是数据产生的过程”、“教室可以向学生学习”、“生产者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互联网思维注入课程创生”、“学习者赢利将成为可能”、“从提供资源到提供工具与平台”、“课堂分析技术关注学习发生”、“低结构成为信息化设计主导思维”。通过倪处长的讲解,教师们意识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弥足珍贵,如果能及时记录下来,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倪处长提出的“低结构”一词也让参会老师眼前一亮,倪处长用形象的实例作了解释,低结构就是起点简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聪明自主的设计,“低结构”对教育的信息化推进有着十分积极的启示。

    报告结束后,倪处长与参会教师进行了热情的互动交流,倪处长从微课之星的应用、教师如何从传统意义的教学转变到信息技术时代理想状态的教学方式、如何获取前沿的思想和资源等方面解答了教师的困惑,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会议结束后,老师们由衷地感慨道,倪处长的报告给我们带来了大量新鲜的知识,扩大了视野。老师们也纷纷表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不断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此时的报告厅外,一场细雨如约而至,老师们坚信雾霾终将消散,迎接我们的将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倪老师精彩报告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09: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数据,让我们走近每一个学生的真实
文章来源: 教育家书院   作者: 教育家书院
    3月21日,上海思来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CEO、斯坦福大学张韫博士来到我校,为我校教师细数“大数据为教育带来什么”。

    首先,张韫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大数据。以苹果专卖店为吸引用户将笔记本摆放角度设为70度的事例,告诉我们大数据对研究课堂与校园环境密切相关。张韫博士认为,一方面,大数据改变了教师思维路径,用科学的数据统计代替依靠传统的经验判断,挖掘真正重要的影响教育的因素。另一方面,大数据强大的记录功能,可以捕捉学生在行动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行为,凸显信息的真实性。此外,大数据在每时每刻的各种动作与现象中产生,我们有能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微观表现,大数据使个性化教育具有了可能性。

    随后,张韫博士带领我们探讨,在微观实践层面上教育如何实现大数据。第一,积累学生学习特质的数据,我们可以关注到那些可能被忽视的学生,发现学业成绩背后的原因,让我们更全面看待学生的发展。第二,逐步研发一系列具有数据记录功能的课件与课堂评估工具,记录教学过程性数据,不仅能发现学生的常态,对学生的发展提出建议;还可以促使教师反思课堂活动的科学性,从而科学地改善课堂教学。

    张韫博士的讲座内容生动丰富,教育、商业、网络游戏、影视文学创作等案例信手拈来,并逐层剖析,带领我们一步步接近并发现学生的真实情况。正值早春时节,张韫博士的讲座为我们播下希望的种子,用数据培植,用爱心滋养,让每一棵树都有枝繁叶茂、葱郁参天的可能。



精彩讲座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5 03:17 , Processed in 0.0747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