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7|回复: 2

[新课程区]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博览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7 13: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6-27 15:18 编辑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博览会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博览会 >> 文字直播
http://talks.jyb.cn/comment.php?titleid=87&type=v&page=1


中国教育新闻网: 由中国教师报主办、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承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博览会今天上午8点30分将在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学院举行,届时中国教育新闻网将全程进行文字直播,敬请广大网友关注。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代表,由中国教师报主办,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承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博览会现在开幕。
主持人: 中国教师报作为关注课改的新锐媒体,一直致力于发现课改典型,推进课改进程,从发现推进一大批课改典型学校,到区域课改十大样本的发布。12年来,中国教师报与一线课改人并肩前行,特别是秉承以课为媒,让课说话的理念。中国教师报举办的课博会已经成为深受全国教师欢迎的品牌之一。
主持人: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应邀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和专家。
国家督学、上海市教委原巡视员尹后庆,
上海市金山区副区长陆瑾,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处长沈鸿,
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局长顾宏伟,
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书记邱辉忠,
全国优秀教师、上海七宝中学特级教师马九克,
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北师大教育家书院客座教授刘华蓉博士。
主持人: 台下就坐的还有
中国教师报特邀观察员、著名人力资源专家、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叶延红,
来自各地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教育局长、优秀学校代表共600多人。
再次对新老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应邀出席本次会议的媒体还有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杂志、东方教育时报、中国教育新闻网等新闻媒体,欢迎你们。本次会议的召开得到了承办单位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教师,大家上午好。
上海市金山区副区长陆瑾: 金山东陵奉贤区,西面与浙江省平湖、嘉善接壤,拥有23.3公里的海岸线。我们区总体来讲交通网络还是比较便利发达的,通俗讲是八纵八横,建立了全国首条城市快铁,境内高速公路遍布,有沈海高速,1501上海绕城等七条高速公路跨越境内,总里程99公里,是整个中国高速公路比较密集的区域之一。
陆瑾: 金山区和各位的家乡是一样的,也是我们讲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比较深厚。早在6000多年以前已经成陆了,至今仍然有古海岸的遗址。长三角十大古镇风景等都已经超过1000年的历史,金山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金山故事和金山明月在各大舞台上焕发了异彩,依托浪漫的城市沙滩,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沙滩音乐节,国际烟花节已经连续多年在我们区举办,成为我们区重要的文化名片。
陆瑾: 2014年金山区被凭为全国文化先进区,2014年底再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金山风光比较优美,海派风格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们的人民善于创新、创造,如今的金山不断让大家感受到新的气息,新的壮举。近年来,我们按照自身的发展模式和城镇特色,在城镇建设方面持续发力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城镇联动,产城联合,生态宜居的格局,加快建设新城、特色镇、新市镇,中心村联动发展的发展体系。
陆瑾: 今年我们金山被列为全国62分之一,上海唯一的一个新型城镇化的试点区,目前正在权力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努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断创新实践,希望在全市甚至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和经验。
陆瑾: 上面是我大致把我们区里面的情况,大致人文建设以及情况说一下。接下来是代表我们区委区政府向各位致欢迎辞。
陆瑾: 今天,我们汇聚在美丽的杭州湾,举行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博览会,在此请允许我代表金山区委、金山区人民政府对第三届课博会在金山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出席博览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陆瑾: 课堂新则教育新,几乎所有关于教育的改革和探索,归根到底都要回归到课堂中,我们在课堂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2006年开展有效教育研究,在有效教育、有效德育、有效评价、有效管理、有效研究、有效社会六个方面深入进行;2010年我们全面启动了中小学课程建设,开展了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示范课程的评选活动,形成了一批区域性的优秀课程
陆瑾: 2012年贯彻落实上海市中长期教改的发展过程中,提出让课堂改革更加深入,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让学习精力更加丰富,让教育服务更加优质的金山教育要求,统领我们金山教育科学发展。当然我们的教育工作虽然是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如何面对新的形式,如何面向未来的学习,仍然是我们思考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想紧紧抓住以下两个发展的契机,金山区专项改革试点的契机,金山区是上海唯一的新型工业化专项改革试点区别,也是全国62分之一的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和的综合试点区。
陆瑾: 我们区制定了金山区教育综改方案,2015年~2020年,举全区之力,将以完善教育机制,激发教育合理为改革的基本活力,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面育人,基本建成学习性社会,基本实现我们区教育的现代化,着力提升公共教育服务能力,逐步打造具有新型城镇化特质的理念先进的体系完整的特色鲜明的办学先进的教育强区。
陆瑾: 教育综合改革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课堂教育的内容,在中国教师报的大力支持下,非常荣幸我们能承办今年的第三届的课博会。今天我们有缘相聚在这里,有六场精彩的演讲,各地名校将在海棠小学、第二实验小学、蒙山小学开展风格各异的教学展示活动,这是一次教学课堂的盛宴,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反思和探索的机会,我们希望我们金山区的教育系统能抓住这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加强研究,深入思考,在课堂教学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开拓,充分发挥我们区已经有的语、数、英三个学科发展协作的作用,充分利用金山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基于大数据的课堂分析和学习分析,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陆瑾: 最后衷心祝愿第三届课博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谢谢。
主持人: 感谢陆瑾副区长的致辞。下面请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处长沈鸿处致辞。
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处长沈鸿: 沈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受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的委托参加这样隆重的一个活动,感到非常荣幸,也欢迎大家在这样一个气侯宜人的时候来上海,这几天上海的天气特别好,参加这个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沈鸿: 这次博览会的主题我们觉得非常有意义,是面向未来的学习,非常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面向未来的学习如何实现新技术与新理念的生动融合,如何通过课堂的信息化来推进我们教育的现代化,在拥抱新技术的过程中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好的课堂能出好的故事,好的课堂出性格,好的课堂出精神,在课堂中出优秀合格的公民,这应该说是我们教育永恒不变的命题。
沈鸿: 这些年来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大家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上海的课堂教学这几年也在尹主任的领导,下无论是在教育观念还是教学结构,都倡导能紧紧地围绕与学生学习这个中心来开展、转型,也就是我们强调以学定教,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究,也是引导学生变成乐学、乐意去学的过程,尤其大家知道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所以,上海利用自身的人才与资源优势,在不断的这方面进行探索、努力和寻求。
沈鸿: 目前我们正在着力开展教育综合改革,也是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这个大背景下,全面落实国家和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规划纲要,树立以德树人的根本理念,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深化我们的改革。我们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能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教育的需求,提升上海的教育现代化水平,我们也想通过努力给大家分享到更多的实践、探索和我们积累的经验。
沈鸿: 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不管改革进行到什么程度、境界,教师始终是推动教育改革的核心因素。所以在这一轮的综改中,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着重深化管理制度的改革,优化教师培养的机制,持续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以这样为导向,提高教师实实课程、课堂教学,育德树人的能力、水平为重点,进一步整合资源,侧重于优质、均衡的发展,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我们的目标也是按照世界一流具有中国特色、有上海特点的能示范引领,从这样高标准高要求上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试图给到大家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沈鸿: 我们也有这样的责任,或者说我们也有这样的决心,能够主动地承担一些改革的攻坚任务,使得上海的教师队伍建设能适应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刚才也介绍了,中国教师报作为教育部直属机关的一份新锐报纸,这些年来一直关注并且积极推动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改革,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这样些环节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沈鸿: 中国教师报同时也发现推出了一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培育了一些著名品牌学校和品牌教师。这些我们认为体现的是媒体的担当。所以,这次活动由中国教师报主办,体现了非常强大的一种专业性,同时也反映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非常高兴能把这个活动放在上海,放在金山,让我们能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优秀教师们学习,能有互相交流互动的机会,能及时的切磋。
沈鸿: 同时,我们也非常希望各位能对上海的教育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我们非常期待在这样一次全国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博览会上能呈现非常精彩的一面,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 感谢沈鸿处长。谢谢上海市教委对本次会议的重视,上海市在教育方面的探索也是吸引大家来参会的一个原因,也相信大家在这些天的学习交流里会有更深刻的体验。下面请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华蓉致辞。
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华蓉: 尊敬的尹后庆主任、陆瑾区长,各位局长、专家和老师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教师报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局长、校长和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各位参加我们今天的大会,特别是要感谢在我们的分会场各位代表的理解、支持和包容。我们这次课博会的报名人数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直到昨天晚上还有全国各地赶来的校长和老师,因为他们事先没有报名,没有打电话也没有提交报名表,会务有点措手不及。今天早上临时做了工作,有好几位校长和局长带着队伍主动到了分会场去看视频,所以特别感谢在分会场的各位老师做出的牺牲。
刘华蓉: 今年的课博会为什么会这么多的人从全国各地20个省市去赶来参加这个会,我想有三个原因。
刘华蓉: 第一是大家关注上海基础教育的发展,都想来看看上海的课堂,看看金山区的课堂在发生什么。第二个原因是大家都关注今天中小学课堂里面的革命,关注我们课堂里面在发生什么,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是现在大家最关注的问题第三个原因,我想还是要感谢大家特别支持我们中国教师报的工作。在座的许多局长、校长和老师们都是《中国教师报》的老朋友,是《中国教师报》每会必到的老朋友,所以特别感谢大家的支持。
刘华蓉: 中国教师报是为1400万教师而生的一份报纸,作为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教师报刊社主办的国内唯一的一份教师专业化报纸,始终坚持“零距离贴近教师,聚焦课堂,聚焦课改,致力于成为课堂教育的引领和现代教育的倡导者”。
刘华蓉: 这次课博会邀请了各地不同流派的课堂,有最好的比如北京中关村一小、清华附小,还有来自最基层的青海甘肃农村中学,也有上海金山区的课堂,有上海七宝中学也是上海最好的学校之一的课堂。我们希望大家从课堂里能发现教育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我们经常讲课堂里的革命,为什么我们要说课堂里的革命?因为我们觉得课堂里面孕育着未来国家的雏形,教室里面成长着未来国家的公民,课改的背后是教改,教改的背后是国家的重心。
刘华蓉: 所以我们如此关注课堂教育改革,本届课博会的主题是面向未来的学习,今天新的技术正在重建学习,让课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向未来的学习是什么样的?我们未来的课堂是什么样的?我们一线的教师能够做什么?关注什么?在拥抱新技术的过程中如何让课堂里出故事,好课堂里出性格,好课堂里出精神,好课堂里出公民。一天半的时间里,我们将邀请专家报告和供大家观摩的课堂,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回应。这里特别感谢上海市教育教委、金山区政府、金山区教育局的支持,让本届课博会能成功顺利的举办。
刘华蓉: 近年来,上海市金山区在区域推进教学课堂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特别有价值的探索,涌现出了一批理念新、高品质的学校。我们今天下午将走进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金山区海棠小学、上海市蒙山中学,这三所学校都非常值得看,非常值得研究,非常值得学习的学校,也建议各位老师和校长一定要好好的去看看这三所学校,看这些学校的课堂。
刘华蓉: 那么各位老师,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我们真诚的希望大家通过课博会这个平台,也特别欢迎大家用中国教师报这个平台。中国教师报就是大家自己的平台,是各位的平台。把我们所有致力于寻求课堂改变的区域、学校和个人联系起来,打破孤军奋战的情况,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独立走向联合,彼此交流,共同进步。
刘华蓉: 最后祝本届课博会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参会期间身心愉快,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刘华蓉主编的致辞。
下面进入博览会主报告阶段。下面请刘华蓉主编主持。
刘华蓉: 我想,大家一定对尹后庆主任的名字不陌生,在尹后庆主任担任上海市教委分管基础教育工作期间,上海市的教育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做了许多特别有创新的大事。比如说我们的Pizza考试就是在尹主任期间发生的事情。尹主任是专家型、学者型的领导。下面我们有请尹主任给大家做报告。
上海市教委原巡视员尹后庆: 各位老师、各位校长,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有一个交流。
尹后庆: 刚才刘华蓉主编说了许多表扬、鼓励我们的话,因为她是教师出身,她是不断地用鼓励的方式,让地方的教育官员、教师、校长们不断地努力。今天,召开这个会议的题目是关于课堂教学,我想了这样一个题目,就是重新定义教学中的教师,从知识传送到素质培育。
尹后庆: 我要说明一下,今天我讲的内容,不希望发表。我就在这个论坛上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因为许多内容是我现在参加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专家们的共同观点。我想,今天我在这里跟大家共享,我今天PPT的内容也不给大家了,如果大家拍照的话你就自己看看,不希望挂到网上去,因为确实是共同的观点,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观点。是我们几个会议上的信息汇聚起来的,不是我个人的,我是传递一下最新的信息
尹后庆: 我的这个题目里讲到素养培育。大家都注意到,最近中国教师报、很多文件中都出现了“素养”“核心素养”这个词。我今天想讲四方面的内容:一、为什么提出“核心素养”。二、什么是“核心素养”。三、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四、教师的任务:素质培育。
尹后庆: 为什么提出这些素养?教育部在十八大以后有过一个文件,就是为了贯彻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要求,教育部的文件中有一句话,这个文件是教育部最早提出“核心素养”的文件,里面说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间,逐步形成适合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尹后庆: 我想从这些角度思考,我们深化课程改革贯彻十八大的精神,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一定面临一个这样的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的问题,这始终是我们教育需要考虑的问题。
尹后庆: 什么是核心素养。(这都是我引用别人的东西):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
尹后庆: 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该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不学这个学科就没有,学了就有,不学科学光学文学,行不行?当然不行,许多学科的素养需要通过学科学才能学到。仅学科学不学文学当然也不行,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数学其实有许多人文价值的,许多学科我们仔仔细细去挖掘,它有许多育人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学科本身的技能。
尹后庆: 对于教师任务:素质培育。4个关键字:立德树人——作为浸润在课程实施全过程的一种教育境界。
尹后庆: 最后说一下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师与立德树人什么关系呢?刚才我讲,如果从素养角度出发,我们所有的学科都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素养中间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有的教师其实都是育人,你都同时承担着德育任务,这个德育任务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思想品德,是整个人格形成的过程。哪怕是今天你是具体的某一门学科的教师,你要看到学生的文化学习过程,是他的智力发展和道德成长统一的一个过程,不能互相割裂。
尹后庆: 我们任科教师所要进行的学科教育过程中,学科知识应该成为学生精神成长与德性发展的智力基础,两者是有关系的。所有教师你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对学生形成合作、包容的心理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营造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应该有利于形成创新精神和追求真理与正义的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在学校生活中体现的人生准则和处事规范应该成为学生的示范和榜样。谢谢大家。
刘华蓉: 谢谢尹后庆主任的演讲。听了报告之后,我想各位老师和校长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这个报告确实信息量非常大,如果大家这会儿听一下,我觉得领悟的东西确实还是有限的,也希望大家能拿着笔记,回去以后再讨论。也特别欢迎大家把你们想到的心得和体会提供给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报将开辟专门的栏目讨论这个问题,
刘华蓉: 听了这个报告我想,各位教师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传统课堂的肯定不行,照本宣科肯定不行,一个教师只关注自己的学科肯定也不行。所以我们观念要变,教学处事的形式要变,内容要变,教学过程中的氛围要变,我们的评价也要变。就是刚才尹主任讲到的,我们怎么给未来留一个接口,如果我们的课堂不去琢磨核心素养的问题,不去琢磨我们哪些要改变的问题,可能我们就真的很难有一个接口。
刘华蓉: 前一阵我去吉林延边、内蒙古乌兰察布看了一些课堂,其实特别高兴,我们上海这样的引领全国教育发展的课堂在变,但在我们这样的地方,我们新的课堂改革的雏形正在出现,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师减少讲课时间的形式,我写了一篇文章在中国教师报刊登。我看了吉林延边的课堂之后特别激动,我说看到了八点突破,其中一点是小平同志讲的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怎么面向未来?就是未来接口的问题。
刘华蓉: 其实,我们在这些地方的课堂上就看到了孩子们怎么面向未来。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农民工的子弟,农村小学的孩子走上讲堂侃侃而谈,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发言,刚才讲的核心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就发扬出来了。我们下一步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往哪走,一定要琢磨这个问题。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尹后庆主任!
刘华蓉: 下面请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顾局长和他的团队分享金山区的实践和经验,大家欢迎。
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局长顾宏伟: 尊敬的尹后庆主任、刘华蓉主编,各位校长,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上午好!
顾宏伟: 首先,我代表金山区教育局诚挚的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到金山,进入我们学校、课堂传经送宝,帮助我们提升课堂教学改革。我今天想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金山教委这些年所做的一些工作。我想概貌的做一个介绍,更多的想请四位校长和主任汇报基层学校的工作。
顾宏伟: 我汇报的题目是“践行课改理念,追寻教育本真”。近年来,我们深刻理解未来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这一理念,坚持以德育为先,学习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统领金山教育,2011年上海市基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所展开三大内涵全市五大转型取向和八大支撑为金山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远景,工作要求和指出路径。为此我们提出让课程改革更深入,让师生关系更和谐,让学习经历更丰富,让教育服务更优质的金山教育主要求,下面我分五个方面汇报实践与思考。
顾宏伟: 一是聚焦课程改革,让课程改革更深入,培育教育弱点,让师生关系更和谐,构筑教育立交桥,让学习精力更丰富,聚集综合资源,让教育服务更加优秀,践行课改理念,追寻教育本真。
顾宏伟: 我们在区域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围绕顶层设计提升区域课程领导力,一是开展区域课程力研究,形成了纵向衔接、横向关联、系统整合的提升区域课程领导力的行动方位,提炼了运行机制及其路径培养,我们出版了区域领导力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顾宏伟: 二是开展区域三级课程的认定,编制了金山区课程建设参考标准,开展优秀课程,示范课程的评选,我们在小学率先开展了网络课程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市教研室对我们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顾宏伟: 明确重点,推进学代课程建设。小学开展学科综合实践课程建设,2013年优化一年级学习准备期课程方案,开展了小学游戏课程建设,为幼小有机衔接,零起点提供了有利保障。
顾宏伟: 加强指导编制学校课程计划,从2010年9月起,我们就持续开展了学校课程计划编制的指导和评比工作,实现了全区学校课程计划从无到有,从时间走向文本,从文本走向实践,我们制定了专题教育综合实施指导意见,形成并实施学校各具特色的教育大课题。
顾宏伟: 培育教育弱点,让师生关系更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催生理想教育的重要前提,是提升课程实施品质的基础保障。2013年8月,我们开展了金山教育精神讨论,最终提炼了情系金山、大气睿智、追求卓越的金山教育精神。催生广大教师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了引擎的翅膀。理论先导,开展师德系列活动,2011年开始分别举行了师德大讨论,形成了金山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3年开展学习行知精神,弘扬高尚师德的主题教育活动,2014年开展金山教学公约大讨论,在上海连续前三届教书育人的楷模当中每届都有金山教师的身影。
顾宏伟: 开展师生关系调研,2014年委托教育专业的咨询机构,对我区全覆盖的进行了师生和谐关系的专项调研。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撑、方法指导和模型建构。二是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大力推进加强课堂教学对话,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关注教师有效提问和学生的有效表达,依托教师的有效提问,借助课堂的对话环节,引导学生有效表达,促进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和思维的共振。
顾宏伟: 构筑教育立交桥,让学习经历更丰富。我们举办论坛分享素质教育的成果,围绕琴棋书画、校外教育、读书活动的特色教育,连续每年举办金山数字教育论坛,交流和分享数字教育成果,通过才艺表演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传承、发展和创新的意识。活动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举行阳光体育大联赛,合理布局训练项目。打造校际体育联盟,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校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主文化培训项目,形成区域艺术特色多样,层次丰富的艺术教育格局。培育出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民主化培育项目。同时结合一校一体的创建将民间艺术引入课堂。
顾宏伟: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我们开展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科普考察等系列活动,2014成功举办了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
顾宏伟: 推进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项目。采取点面结合,纵横联动建立了创新素养培育基地12个,开展了面向全区中小学的课题研究,论文纂写等活动。在创新素养培育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情趣得到培养,学习志趣得到的塑造。
顾宏伟: 打造教育联盟项目。打造家校联盟,2012年起积极探索家校合作模式,成立了家庭教育促进会,整合家校资源,均衡建立家校资源。
顾宏伟: 打造校际联盟,聚集综合资源,让教育服务更加优质。近年来,在委托管理、合作共建、组团共建、学区集团化办学的项目中,我区聚集众多资源,挖掘区域教学潜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同时在课程教学指导,教师专业能力、锤炼信息技术支撑等各个领域做出了有利探索,促进了区域教育服务向更加优质、高效发展。
顾宏伟: 项目推进为教学改革提供抓手,我们开展了中小学作业品质提升项目;开展小学整体教育改革,2012年起开展基于小学生学科基础素养综合评估研究项目,积极探索学科基础素养综合评估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开展学习基础素养与学科基础素养间的关联性研究,构建了三维评价框架,优化了课程编制方案,树立的学科目标体系,整合教学内容结构,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学生的学生东西得到激发。
顾宏伟: 为深化区域教学改革,我区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发展中心,各学科中心采用纵向推进,横向衔接的工作策略,聚焦课堂教学研究,作业效能研究,命题考试研究在优化学科教育管理机制,凝集区域学科优质人才,同等学科优质资源取得了一些成绩。
顾宏伟: 信息助推,我们构建了金山网上课堂,视频教研系统和导师代教系统用网络支撑技术专业引领,开展课堂教育研究,构建了金山智慧课堂技术支持平台。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建设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的平台,目前正在开发建设金山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提升教育管理、教育服务的水平。队伍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保障。这些都为提升教师的专业和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
顾宏伟: 作为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和上海市新型工业化专项改革试点区,更好的服务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建设发展,如何深入研究互联网+催生的教育变革,如何深刻领会上海市综改的目标指向、项目设计、推进路径进一步的推进金山的能效,面向未来我们必须直面诸多现实问题,锤炼教师育人能力,丰富课程资源建设,提高课程实施品质,深化教育评价,我想我们在以下六个方面将做进一步的探索。
顾宏伟: 一是放眼基础教育新常态,改革要与时俱进。互联网+思维为教育改革催生了众多的命题,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将借助互联网+拓展延伸教育教学时空,大力推进教育研究,教学管理的方式变革,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要素、学习经历的研究,指标维度和价值体系。
顾宏伟: 二是领会教育内涵意义,追寻教育教学的神奇美丽。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引领学生不断的在阳光下奔跑,一路愉悦的欣赏,审慎的追问和努力的探寻。所以,我们将努力培养学生成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顾宏伟: 三是锤炼老师育人水平,激励教师的底气、能量。教师的视野、境界、素养和担当直接影响教育能效。
顾宏伟: 四是强化课程资源建设,保障学生成长的源头活水,特色多样,可供选择的课程是丰富学习经历的定海神针。为此我们将进一步的加强基础性课程建设,着力推进学生生涯课程建设,依托校内外资源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顾宏伟: 五是提升课程实施品质,使高校课堂名至实归。
顾宏伟: 六是深化教育教学评价,保驾教育综改的扬帆远航。深入推进区域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等工作,积极主动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学专业发展,学校能效的提升。
顾宏伟: 下面请我们四所学校的校长,从四个角度分享一下四所学校在推进金山教育的总目标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上海金山中学金弢: 我是来自上海金山中学的金弢。
金弢: 幸福人生课程群培育学生乐观向上的追求和生活态度为学生未来发展导航,学校为每个学生安排了生涯规划导师,课程内容包括职业发展倾向,职业规划辅导,职业一周体验等内容,通过课程实施,学生正在从父母为我安排人生逐渐转变为我为自己规划未来。
金弢: 你还可以更优秀,领袖气质课程群。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领袖,而是希望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组织、领导和策略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交流沟通能力,以校园十大节日课程为例,把活动的管理、评价交给学生,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
金弢: 百姓情怀课程群。把课程目标从强调学生个人的发展提升到既然要求关注个人发展同时又要关注社会,关心他人,以学习义工课程委例,要求学生完成每学期20小时的义工活动。
金弢: 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关心股票的老师都知道最新创业板上很火的暴风科技,暴风科技的创始人曾经这样谈到金山中学给学生提供的最好的教育就是能拥有不断选择、体验和事物的选择,一直以来金山中学对选择的理解并不是单纯的课程的多,课程的精品化始终是金山中学努力的方向。
金弢: 体验的过程和细节的追求。在互联网+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强调各自的客户体验,就连各大手机厂商都在标榜自己的客户体验。在金山中学智慧体系建设中,学生的体验被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每个课程设计之初就是要考虑到这个课程能不能给学生好的体验。
金弢: 试误的背后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传统的课程是通过理论学习、验证结果、理论学习来检验学生。 金山中学智慧课程是通过选择—体验—试误—再选择再体验再试误……在研究过程中学生曾经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实验一直不成功怎么办,我告诉孩子谁说凡是实验必须要成功呢?这就是试误。
金弢: 下面有请蔡振辉校长为大家介绍课程教育情况。谢谢大家。
蔡振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培植阳光教育沃土,构建和谐教育生态。
蔡振辉: 以为了让每个学生终生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快乐成长为指导思想。教育局提出了让课程改革更深入的四个总要求,构成了基础教育全面育人的蓝图,让师生关系更和谐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是一切有效交流活动的前提和保障。说到底它是为了构建一种和谐阳光的教育生态,通过一系列以师生为本的阳光环境教育打造,培植阳光育人过程。
蔡振辉: 下面从三个角度谈一下我校如何构建阳光和谐师生关系教育生态的。
蔡振辉: 一是我们的教育要向阳光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阳光教师必须在四个方面做好点评,包括面临学生、家长、工作、人生。(1)确立阳光教师理念,阳光教育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师自觉以阳光般的爱心温暖每一个学生。(2)落实校本培育举措,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全员培训,不断更新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3)加强教共社团建设。
蔡振辉: 二是阳光课堂:是教育局开展的具有逻辑特质的课堂教育培植,具有阳光特制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是课堂教育心智生成与生长的代言。阳光课堂的十把策略,成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金钥匙。
蔡振辉: 三是阳光少年,拥有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丰满的精神。培育阳光少年是让师生关系更和谐的落脚点,为此通过三个德育课程营造和谐阳光的教育文化氛围。其一是三爱主题教育模块。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也不可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三爱是指爱祖国、爱他人、爱自己。
蔡振辉: 我们探索把体育、艺术、文学融为一体的校园文化研究,举办三声活动,让书声、歌声、笑声飞扬校园。阳光少年的培育,需要学习、家庭和社区三者联动,阳光的学生需要阳光的家庭,良好的社区环境是阳光少年成长的沃土。此外通过阳光少年的评选,引导和激励学生学得开心,生活快乐的阳光少年。从而构建和谐阳光的师生关系为特征的交流生态,作为金山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教育局的引导下,我们将深入开展阳光教育实践,不断构建阳光教育生态,共同创建阳光精神家园。在区域教育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廊下小学朱保良: 我是廊下小学校长朱保良。
朱保良: 我们学校通过打莲湘,打造特色平台,我们的学校上过中央电视台,上海世博园,我们的联湘舞蹈获得全国一等奖,获得两个上海市十佳。
朱保良: 拍手歌,如果你走进我们的廊下小学就会听到琅琅的富有节奏的拍手哥,把教育内容融化到儿歌当中找到很好的德育教育的途径,10年来我们写了60多首拍手歌。 这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一手拍手歌,上课乐。每个月平去八位上课之星,极大促进的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获得了两个十佳,能看到过一个学校有20个景点吗?而且每一个景点都有一个故事。
朱保良: 20个景点自然的分散在学校当中,有三大特点。一是学校历史、文化融合在景点之中。二是景点显得古朴典雅、精致而自然。三是景点有一种百年老校的独有韵味。
朱保良: 以此能让小朋友对一种感恩的心,一种感恩学校的感情,培养小朋友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小朋友的感知、交际能力。我们的双十景也已经获得了两个大奖。
朱保良: 你们听到过一个22岁的青年在我们石化海滩边为了救三个孩子光荣牺牲的事迹吗?他就是我们廊下小学的校友,成为我们廊下小学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廊下小学的一个偶像和榜样。这是我们唱的校歌,这是我们每个月评选五位鲜军好少年。何鄂是一位著名的女雕塑家,她把雕塑馆建到廊下小学,她的父亲曾经在我们廊下做过老师,虽然她1岁不到就离开家乡了,但对家乡充满了感情。
朱保良: 我们招聘了一位雕塑老师,开设了雕塑课程,普及到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小朋友非常喜欢学雕塑玩泥巴,我们要通过努力把雕塑课成为我们廊下小学的特色项目。另外我们学校图书馆和新农村都给学生带来了独特的生活经历。
朱保良: 回过头看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刚才我介绍的就是和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完全吻合,完全一致。为什么我们学校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那么大的成效呢?我们感觉到接地气的丰富经历是开启学生智力的最佳精神美餐。这是能反映我们学生可见丰富多彩生活的一个校园歌曲,课间乐。谢谢大家。
石化小学李筱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上午好!我今天跟大家汇报交流的题目是:呵护流动花朵,绽放灿烂梦想。
李筱燕: 近几年,学校挖掘各类资源,通过阅读、开销小农场等项目驱动推进三类课程建设,让来自五湖四海的随迁子女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服务,发展一支敢于奉献的高品质教师队伍,为家长排忧解难,点亮学生心灵。
李筱燕: 推进三类课程,打造优质教育。学校开展1+X阅读教学,1表示语文学科阅读,每周安排一节快乐阅读科,X表示阅读活动,早晨教师陪伴孩子们度过快乐阅读一课,设置开放读书奖,定期更新书籍,为学生课间阅读提供保障。每周五下午快乐活动日开设金话筒,阅读简报等一大批自主拓展项目。每年的校园读书节备受孩子们的期待。
李筱燕: 在学校推出的艺术活动中,像葫芦丝韵,学校为每一位孩子免费提供葫芦丝,教师陪同练习,孩子们有了一技之长,变得自信乐观。组织低年级打击乐队,口风琴,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重视研究学习,围绕开心小农场,实践企业基地,组建开心小农场社团,完善菜园责任田,以各年级组为单位,开通博客,定期上传活动资料,借助蒲公英奖章等以此突显学校的核心理念。扭转了教育观念,减轻了学业负担,激发了学习动力。
李筱燕: 第二个方面是发展高尚师德的队伍,关爱学生服务。组成一支充满热情的资源队伍,每天放学教室就是孩子们的家,课桌就是孩子们的书桌,老师就是孩子们的家长,手把手教孩子们书写、坐姿等等。一本精心制作的电子相册,记录下每一位孩子精彩校园生活的一小一滴,满含着每一位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学期末老师和家长坐在一起沟通,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李筱燕: 这一路走来得过也失过,不忘初衷方得始衷。接下来通过一位老师的视角来领会,请看序字故事,流动的花朵。
顾宏伟: 各位学者专家、各位老师,刚才我们四所学校从四个层面上给大家汇报了我们在推进的让课程改革更深入,让师生关系更和谐,让学生经历更丰富,让教育服务更优质的金山教育的总要求。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金山区教育综合改革的方案,已经上报市政府,我想我们处的这样一个契机,在各位专家学者这两天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扎实的推进金山教育的改革,使得为我们金山的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更加满意的教育而努力,所以在这里也感谢各位,谢谢。
刘华蓉: 特别感谢金山区教育局,特别无私地拿出了我们金山四所不同的学校,不同特色不同层次的学校展现给大家,也特别感谢顾局长把金山区区域怎么推进,通过课改推进区域的课改,怎么从课堂的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经验,展现给大家。我们这次参会有许多是来自县一级的学校甚至农村学校的代表和校长。在看最后一个片子的时候,我们看了四所学校,一是高中,一是初中,一个是农村的小学廊下小学怎么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经验展示,一个是五小怎么给外来随迁子女,给流动的儿童更好的教育的一个展示。刚才看片子的时候我特别感动和激动,我就在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能引领我们的老师们,蹲下身和孩子们拉起手来,能让每一个孩子特别中西部的孩子,农村的孩子能大声的说“别人跟我比父母,我跟他们比明天”的时候,那我们的教育真的是功德无量。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孤局长和他的团队,谢谢。
刘华蓉: 下面请一位我昨天第一次认识和谈话、交流的老师,但我真的觉得她是一个奇人,50岁以后开始接触到信息技术教育,50岁以后成为连微软开发团队开发软件的时候都要向她请教的信息技术教育的专家,短短几分钟就让我这个学文科的人也充满信心觉得我也可以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样一位奇人。下面我们欢迎上海市七宝中学特级教师马九克老师。
上海市七宝中学特级教师马九克: 我和大家一样是一线的授课老师,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教育技术方面的一些成果和感受,大家说好像我是搞信息技术的,不是的,我从来没学过计算机的,从来也不懂计算机,现在还不懂。我是物理教师,现在还在从事着物理学科的教学,信息技术的研究是业余爱好,我是2003年从河南来到上海,才知道计算机怎么开关。
马九克: 2008年有意识进行研究,从2008年到现在除了正常上班以外,正常上课,全国各地做了将近400场报告,每一年一本书,一共七本著作了,今年第八本书本来应该出来,因为最近太忙了,要开发上海十三五培训的课程,微软的课程,以及华东师大目标中心的培训课程。那么这么多教材在这七本书里面分别有国家教委教育部的国民教材,另外上海市在2010年教育部推荐国民教材的时候,上海市报了将近300名课程,经过专家评选评了14个课程,12个全是专家院校的,剩下两个就是我的。
马九克: 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分享的是一个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创新思维。我讲的内容全是自己这几年在教育过程当中的一些应用和感悟,没有高大上的东西,全是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马九克: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创新思维,我这些东西的研究纯粹是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来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刚才说为什么微软对我这么感兴趣,我的教材不仅是作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唯一的向全国教师推荐的教材,微软这么多名家也这么感兴趣。在去年8月20日厦门,我给全中国微软的团队做了一个讲座,包括美国微软总部也过来了,感觉马老师用的很奇怪。他们没想到自己的产品也可以这样用,当然有点迷茫,这个马老师不懂计算机的人到底怎么用计算机的。
马九克: 为什么微软对我这么感兴趣,关键在于什么,咱们大家都知道微软的Office、PPT、Excle、Word用处非常广泛,各行各业都在用,教育也在用。怎么用?我把他们的这些软件比作为螺丝刀,扳手,我就告诉你拿着螺丝刀,洗衣机不赚钱去拧哪个螺丝,电视机没声音去拧哪个螺丝。具体到我们的教学,写试卷、批改,全包含了,只用这office三个基本软件全部可以覆盖。
马九克: 关键在于什么,微软只知道螺丝刀是拧螺丝的,我把螺丝刀还可以当锥子用,还可以当武器用,这是微软的设计人员也想不到的。变通和应用,所以我说你在2013年版的Word,我跟他们交流,我说2003版的好多应用你不知道这么用。正是这样,第一次微软总监跟我说,马老师我给你配专职技术顾问,24小时提问,告诉你答案,我说好的,我给他搞了20个问题,到现在没有给我答复,后来不了了之了,说现在谁也没有人给你当顾问了,你给我们当顾问。
中国教育新闻网: 去年三月,专门邀请我参加全世界的教育论坛大会,今年5月20日回来,西雅图总部参加会议,两次会议我都是唯一的中国教师剩下的是教育部的官员。包括今年在西雅图碰到微软开发软件的专家在一起聊,他们对我的东西非常感兴趣。
马九克: 参加这两次会议我深切的感受到,我们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因为全世界的这些教育专家在一块讨论、交流,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清楚,以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手段,变知识传授型的学习为自主性、体验式的学习。这里面两点,一个涉及到技术,一个涉及到理念。技术加理念,我们要明白当今全球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因为我们知道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了,那么教育信息技术走进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一定的。
马九克: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将给教育带来一场大变革,你想像不到的。这是全球性的,特别是我们中国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成立默克尔中心,我作为兼职教授在搞培训,这一年多以来我们全中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中国特别在上海,以华东师大默克尔中心为龙头的搞的课堂教育、微课堂机构,正是顺应了全球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方向。
马九克: 再谈谈什么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包含的范围非常广,互联网技术、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技术包含非常广泛。当然这些内容非常多,我在这里边讲的,今天我们在这里边只交流计算机应用里面一个很小的问题,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问题,也就是微软的office。
马九克: 我们大家在办公过程中都在用,现在关问题是什么,我们如何用,就是如何把office技术与我们的教育特色整合起来,这是我们多年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讲的是要以一种创新的思维,把计算机技术和教育教学整合起来。创新思维整合我们的计算机技术和教育教学,在这里面到底我们教学当中讲的是教学中具体的信息技术如何用在教学中。
马九克: 考虑我们最基本的工作,比如教学文档,你在教学过程中要编写教案,制作卷子等等,这都是我们教师经常要面临的问题。再有制作课件,我们现在都有电脑要做课件,绘制图形甚至动画,要面临这个问题。再有我们在班级管理过程当中,要成绩统计、数据分析,这都是我们现在的工作。
马九克: 当然这里面涉及内容很多了,我今天主要讲的是课件制作。做课件两大问题,绘图和动画。谈到绘图大家想到用软件来搞,一说动画可能想到flash等等,可这些东西请问有几个一线老师会?这些东西是不会的。会什么?我就会PPT,是不是都会PPT?就会PPT。现在街上找一个不会PPT的很难的,全都会,就会PPT。那么现在讲一下PPT,我告诉大家PPT可以绘制所有教学中的图片,可以设置教学中的几乎所有动画。大家可能觉得PPT能做到这些吗?肯定觉得很稀奇,下面就让你看看。
马九克: 这就是大家天天看到的PPT,全是PPT制作。下面交流一个话题,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创新思维,所以我不是讲技术,是一种思维方式。我在全国做了将近400场报告,最后大家说跟马老师学的不是技术,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方式。在这里让你看看到底PPT什么样,我们欣赏一下。
马九克: 圆,一说圆,没有不会画的,全会画,但你能把这个圆变这么多,这全是圆变的,不组合的,就是一个圆经过设置变的。还是这个圆,大家看,这都是圆,就一个圆我们就能变成各种各样的图形。再看很漂亮的图,是图片吗?不是,就是圆加矩形设置出来的。
马九克: 再看这还是椭圆,这都是PPT,随心所欲的,全是PPT,没有任何别的东西,随心所欲的制作你需要的图片、动画。再看到这个图,让它动起来,03动画,不需要加任何的插件,你的电脑就可以操作。大家玩PPT的都知道,动画就一个菜单。
马九克: 再看画图,我要讲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你怎么给学生讲,我是一个物理老师,物理案例比较多。讲这个问题动起来,旋转起来,把这样的课件录制下来就是微课程,最基本的你得把课件做好,也就是PPT。
马九克: 这个大部分老师肯定会做,但你们能把这个图变,再变,想变什么都可以,全是PPT制作。这里面全是03版的东西,没有什么别的。但是2013版有它的好处,图形非常多,就是咱们常见的东西,所以2003制作很好的。
马九克: 让你看看什么是课件,相信没有老师不会做课件,但咱们相当多的课件就把PPT当成电子黑板了,它不是大量文字图片的无序堆积。我的感悟课件是必要的图片文字,更重要的是投降的不理解展示出来,原理的模拟动画。不易看见的微观,宇宙空间的宏观。
马九克: 举个例子,波的干涉,让你动起来,把这样的课件配上声音,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所以我们课件做成这样的时候,才能把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再给孩子讲声音,你说空气是振动,学生不理解空气怎么振动,你看图片,压缩,学生就理解了。我这样的课件,全是03版PPT做的,不加任何的插件。做出这样的课件配上声音配上讲解就是微课程,微课程是建立在优质PPT的基础上。
马九克: 再看案例,楞次定律,学生很难理解,全用PPT做的,我在优酷上放的,大家可以去看。动画,就把这样的课件做好,加上自己的语言、讲解,就是微课堂。
马九克: 化学实验,需要各种设备,连上以后冒气泡,用PPT,你想想这样的课件,化学老师不是经常需要架子吗,你复制一下就可以了,不管试管大的小的粗的细都可以,快速的做实验。
马九克: 人造卫星的发生过程,给孩子讲是很抽象很难理解的,现在我做一个课件,用我的图,配上我的讲解,这就是微课程,就是一个PPT。
马九克: 如何用简单的PPT工具制作出实用的课件?两个字:创新。这两个字说出来容易做出来难,在中国大陆上这两个字谈的最多,政府官员、企业家都讲创新,我们讲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有创新能力吗?说实话我的感受,教师这个职业最不尊重创新了。但我们这个职业确实需要创新,我们要培养孩子创新,我们自己一定要有创新能力。
马九克: 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你要想到创新,人家说我一讲创新就创新了吗?但也不是办不到的,很多老师听了我的讲座以后马老师这么多的奇特思维方式怎么来的?我说你要有创新关键是有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这里边我也总结了几条:
马九克: 你要善于对接问题、现象,要多角度思考;多动脑子,善于思考问题,脑子是越用越灵活。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就是我比别人更善于思考问题,我每天5点半以前肯定自然醒,中午从来不睡觉,晚上12点再睡觉,当然你看我精神好吧,一讲课就激动。
马九克: 我是河南人,很爽,当然我这个人更爽,我跟大家开玩笑说说爽带个平方,更爽。并且我还有一个特点,快,基本上人所有的动词在我身上加一个快,走路快,说话快,吃饭快,睡觉快,5分钟能睡但5分钟不能浪费,带着问题睡,因此身体睡着了,脑子还在赚钱的,我很多的课件全是睡觉做出来的,所以我的脑子一天不是用8个小时,是一直思考问题的。
马九克: 我要告诉大家,在座的基本都是青年人,很难找中年人,我的标准中年人是50岁以上的。要养成多动脑子思考问题的习惯。
马九克: 要善于发现问题,这我就不展开了,有许多的例子。发现问题以后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你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久而久之就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九克: 善于把问题简单化;善于总结规律,这都不展开了。
马九克: 我讲的不是网上抄的,都是我自己真实的感受。到底怎么创新呢?实打实的来一个,我现在让你做PPT,你把这个图画出来。你怎么画的,多长时间画出来。一说画图,我们马上想到我们在纸上画图方式,慢慢拼慢慢接,我告诉你半个小时都画不出来,半个小时化出来那是高手,那是常规的思维。跟我学一定要换一种思维方式,信息化的思维。信息化的思维不好理解,就是一种创新的与众不同的思维,马老师讲的就是不安常规出牌,非常规的。这个图让你画一般人肯定20分钟画不出来的,我来画不管多复杂的管子,都是半分钟画出来。绝对不是常规的思维,极限变化思路。
马九克: 我们看一下电脑作图的几点特点:快速复制,变形方便,转动精准,对齐整洁。正是因为电脑作图的这些特点,你能非常快的做出来,换个思维方式的事。所以我一直说跟我学的不是技术,而是一种创新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很多老师最后反馈马老师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生活中受用终生。
马九克: 我总结的作图的六大创新思维:极限变化思维、预设图形变形、转动对称思维、叠加遮盖思维、图形格式变化、合并形状应用。
马九克: 关键就是四个字,创新思维。少谈理论多实践,多动手,真正去做。要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一定要六个字,实用、简单、易学,PPT很实用。
马九克: 微课程:慕课已经如火如荼来到我们的身边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改革浪潮已经来临了,在座各位你意识到了吗?不管你是学校、个人,人生抓住机遇才能抓住发展。
马九克: 最后送给大家马云先生的一句话,很多人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见,第三看见了也来不及了。

刘华蓉: 我想马老师不仅仅是给我们传授教育的技巧,怎么来做这些事,其实他往这一站已经告诉你什么是一个中国的好老师,他的热情、宽容、无私,干劲,他有一个中国老师的范儿在这,这是马老师给我们的启示,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他。
刘华蓉: 我们上午的三个报告到这里就都结束了。谢谢大家!
中国教育新闻网: 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欢迎大家5月23日上午继续关注。谢谢!
中国教育新闻网: 5月23日的直播活动即将开始,敬请广大网民关注。
主持人: 大家好,我是中国教师报的褚清源。按照大会的议程,今天上午有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主题演讲,第二项内容是主题沙龙。
主持人: 今天的主题演讲我们邀请到的是三位重量级嘉宾。当然,这个重量级跟身体没有关系,而是跟他们的思想有关。所以三个演讲是值得期待的,而我们的主题沙龙是中国教师报的品牌,是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
主持人: 如果说我们前面的专家报告是预设的话,我们的沙龙往往是开放性的,生成性的,而生成性的内容往往是最精彩的,也希望大家关注期待我们的最后一个环节——主题沙龙环节。
主持人: 今天上午第一位做演讲的是来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系主任尚俊杰先生,他的报告和特点是新颖、幽默、深刻,到底他幽默到什么程度、深刻到什么程度?大家掌声欢迎。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 今天跟大家谈谈未来学习会怎么样,谈谈未来学习的三个境界。
尚俊杰: 谈到未来学校,许多人会想起各种各样像未来世界一样的教室。确实,有许多地方在建这样的教室。那么,是不是我们一定要建成这样的学校,我们的学校才是未来学校,我们的学习才是未来学习呢?我觉得不一定。我把未来学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学习方式变革,第三是教育流程再造。下面分别谈一下。
尚俊杰: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舍建设、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校舍建设其实也还是蛮重要的,比如澳大利亚利用太阳能、未来教室是这样的;这是挪威的一个现在已经在建的教室。其实,关于教室设计我跟好多专家探讨过,在中国咱们建筑领域好像没有专门给学校做设计的公司,其实去许多学校看看,有没有一些供大家交流、休息的场所,教室的走廊里能不能设计一些喝咖啡的地方等等。
尚俊杰: 现在有一些大学开始做了,走廊稍微宽阔了一点,但还是没有这样的地方。甚至有的学校校长说,上课就是上课,喝什么需要咖啡,所以整个教室可能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要调整,包括幼儿园、小学。那么,我们到底什么样的教室。
尚俊杰: 这是香港的中学,他们搞了一个未来教室,把座椅板凳搞的好像是未来一点。那这样是不是就一定叫未来学校呢?不一定属于未来学校,但可能这些东西可能也是必须的。
尚俊杰: 关于未来学校建筑我就不多说了,给各位老师提两个醒。一个是云计算,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云计算,我们在各个机场、火车站看到的主要广告很多都变成大数据、云计算了,早些年这些地方都是银行的广告。云计算很多人听的晕晕乎乎的,你别听技术专家忽悠你们,云计算没有那么复杂。
尚俊杰: 比如说,咱们经常使用的电子邮件就可以看成云计算的一种,你随时随地打开你的信箱就可以关注你的邮件,就是你不关注它,它还是在那运转着。你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打一个文本存到邮件上,把使用功能放到前台,把复杂的后台功能放到专门的机构去管理,这是云计算的理念。
尚俊杰: 为什么提出云计算呢?十几年前咱们不用提云计算,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你的电脑里搞定,十几年之后IT技术越来越复杂,可老百姓希望它越来越简单,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IT人员搞不定了。如果各位校长要建设数字校园的时候,建议你们真的好好看看这篇文章,就是希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校长到底应该怎么建数字校园。当然很多老师会说尚老师你让我们把东西存到云中,上课的网断了怎么办?
尚俊杰: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芝加哥的摩根大厦,烧毁之后的芝加哥重新建起,但你们想想这些大厦的电力是怎么供给的,在长达30年里他们应该探讨到底是自己发电还是外部电网,当年对外部电网的指责跟今天云计算的指责不是一样吗?将来云计算会变成一种标准的外部服务吗?比如我小时候断电是经常的,我在北京这么多年来除了有计划的通知哪天要维修要断电以外几乎碰不到突发性断电的情况,十几年之前你用电脑打一个word文档没有碰到过突然死机,十几年之后很少碰到,即使真的碰到了也会很快的恢复。
尚俊杰: 我见过无数的学校买了无数的设备,几年以后都放进了仓库。
尚俊杰: 关注开放资源。今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现场交流,我们的同事有很多来不了,我们自己也不可能经常来这样交流。我们怎么才可能让我们的老师一分钱不花也可以享受一流的教育培训呢?如果我们精选这样的开放资源回去组织他们看,他们可能又告诉你校长我最不喜欢看视频了,你就问他喜欢看电影吗,其实他只是不喜欢看录得不好的视频,如果录得好的他肯定是喜欢的。
尚俊杰: 所以,我后来专门找研究生就做比较电视片和教学视频的录制的区别,为什么人们不喜欢看这个视频,但这一个我们上传的视频真的是录得非常好,这些老师真的懂得如何吸引同学的,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如果你要建未来学校,关注云计算、关注开放资源,可能使你的学校能快速提升到新的境界。
尚俊杰: 第二个问题是学习方式变革。仅基础设施变了,学习方式不变也是没有用的,纯粹只能给别人看一看,很多学校也是这样,建得很好,但学习方式没有变革。这是英特尔拍的小的小宣传片,学生每人一台平板电脑,老师讲到桥就可以把世界各地的桥打开,而且还可以现场和外地的工程师直接沟通、交流、咨询,老师可以点评。
尚俊杰: 当然这样的屏幕目前我只在日本一个教育基础公司的展厅看到过,真的普及到学校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尚俊杰: 但另外一个方式我们已经看到过了,早就知道了。大家看,学生可以在网上搜寻各种答案,如果你的学生这样做作业,你会怎么想?拿手机一拍,答案就来了。就算你是诸葛亮,你抵挡过了全国的出题匠吗?而且越来越多的孩子可以这样做作业,而且低龄化发展。电脑里一查,真的什么都有。你说这一批孩子长大了,还有什么事是不可以查的呢?
尚俊杰: 如果作业真的都这样做了,你说你的教学会怎样呢?我不知道,反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越来越多的孩子知道可以这样做作业了。
尚俊杰: 大学呢?这是美国大学,人手一台苹果电脑,中国的课堂也差不多了。如果往这个方向发展,有校长说课堂上究竟能不能用笔记本呢?用得好是好事,可老师讲课讲得有多好,能抵挡住电脑的诱惑呢?
尚俊杰: 我们说,能不能把无线网关掉?我说关掉也简单,但中国移动让无线无处不在。经常是什么情况呢?不管你在上面讲什么,下面没有反映,每个人都忙碌着,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你要想和他们发生点关系,学生告诉你,来上你的课是给你面子,不要不识好歹。你说这个课堂对老师的挑战,如果我们不改变,我们如何应对这样发展的下一代。
尚俊杰: 有一个著名的报告《地平线报告》移动学习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学习,他们说这个东西终于要普及了,我自己总结移动学习的三个模式。一是碎片式学习,发挥手机的特点,随时随地和你在一起,把零碎时间利用起来。二是情境感知学习,知道你在哪里,欢迎你来上海,你想了解上海吗,博物馆经常使用这样的模式。三是课堂互动式学习。案例:电子书包教学。
尚俊杰: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互动。你说有没有一些孩子他们从来不思考,因为他知道老师一学期都不会问他一次,即使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老师问我一次,对不起不会,这是不是就结束了?但用这种方式系统全记录下来了,就算老师不管你,父母会不会看一看,今天十道题目你错了十道,你到底干啥呢,我们说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不是一种方式呢?
尚俊杰: 再看游戏化学习,游戏能不能应用到学习中呢?为什么要研究呢?有一年发大水,网吧老板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停啥都不能停网吧。计算机从娃娃抓起,游戏从婴儿抓起。
尚俊杰: 许多专家认为可以利用游戏来帮助学习,可以使学习更有趣,使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等高阶能力,有助于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尚俊杰: 案例:学习分数。你说是不是有利于学习分数、图形,更重要的培养发散式思维。谈到发散式思维,再看语文猜字。这个字有没有教育价值呢?先不说认字的价值,他为了想一个字,在脑海中过的许多的字,是不是发散式思维呢。
尚俊杰: 再看一个物理案例。其实几关都过去以后,你就变成小牛顿了,我给大家演示一下。这个游戏之后就出来了愤怒的小鸟,都是芬兰人搞的,我个人认为愤怒的小鸟是受它启发。
尚俊杰: 第三是增强现实。我一直坚信什么东西都是螺旋发展的,一个新技术最开始出来以后会闪烁一下吸引人的眼球,但大家马上发现这玩意也不行,然后就失望了。再过几年又来了,发现这一次好多了,就像以前说人工智能,八十年代我们说好得很啊,可是一做就发现遥遥无期,看不到使用的那天。
尚俊杰: 八十年代的计算机根本无法实现那些算法,但李彦宏说了,二十多年过去了,突然发现人工机能到我们眼前了。增强现实要与和物理现实结合起来,发现有用了。比如微软说,未来人机交互是这样的,有的学校搞数字青蛙,让孩子一层一层解剖,如果中小学只是了解,对医学学生是不是就是学习呢?是不是虚拟的解剖呢?有些人讲这些不是真的,我说那你去找真的尸体来,但你要知道真尸体不好找啊。另外你在真尸体上未必能找到那种想要找的病,在虚拟上可以。
尚俊杰: 这种学习模式的应用前景是什么?融合。如果虚拟系统做得好的话,这个医生判断不出来旁边是真人还是假人,也就是他在虚拟解剖上学到的知识就是未来给真的病人看病的知识,甚至会不会有一天农村种地,也在家里看平板电脑小麦成熟指数百分之百,一点收割,自动收割了呢?我相信,至少在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不用20年一定会实现。
尚俊杰: 其实还包括很多种技术,他们说这些技术未来都会用,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在这些技术中到底能解决我们什么问题?作为一个学习者,我有什么问题,我没有学习智慧,我上不了北大,现在我把北大的课程弄到这。现在网上都有学习资源,你网上有成千上万的人跟你一起学习,远程导师。用有趣的方式能让你学会,总之站在学校的角度看看技术能帮我们什么。
尚俊杰: 这个学习方式变革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决定我们的未来学校或者未来学习到底能不能实现,最终能动性实现还是取决于第三层结,教育流程再造。如果教育流程不能再造,你会发现我们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什么是教育流程再造呢?
尚俊杰: 举个例子,德鲁克,案例:美军的变化。从装备到观念到组织结构,一连串的变革,比如说成立网络作战司令部。我们今天的老师都是来自全中国各地最好的学校,我们的装备可以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我们的教学观念变化了吗?我们的单位组织结构有没有进行调整呢?
尚俊杰: 再看企业信息化五个层次:经营范围重新设计、经营网络重新设计、业务流程重新设计、系统集成、局部应用。比如淘宝能卖到全国各地,滴滴打车,出租车从你身边呼啸而过,不理你,因为他要去接人家了。不光是实现方便了,据传滴滴在背后给人贴了标签,一类是屌丝,给他券才打车,不给券绝对不打车。第二类是土豪,给券不给券都打车,反正不在乎钱,如果你是滴滴公司的人,对这几类人怎么服务呢?
尚俊杰: 滴滴背后给不同德人不同的服务态度,比如土豪不差钱,重要的是服务感觉。比如下班高峰期,这个人一公里,从这到这,一般司机都不愿意接,可这个人是土豪,要的是服务感,叫了一次车没人理我,土豪面子上受不了了,所以要给补贴,有没有人司机去拉他,给他10块补贴,有司机看还有10块补贴我就去拉了,土豪觉得很美。第二天说想从上海打到苏州,拉上我走吧,这就是土豪。
尚俊杰: 所以,滴滴背后对每一单是根据每个人决定补多少钱来决定拉你不拉你,你说他是不是对传统行业发生变革呢?人家都营造个性化打车了,咱教育还在什么层次呢?我们绝大多数学校还在从局部应用向系统集成转变,过去十几年用这个系统那个系统,招生系统、财务系统等等,到今天才刚刚集成,绝大部分学校根本没有考虑这个东西。所以能否进行教育流程再造绝对了教育能否产生革命性影响。
尚俊杰: 怎么叫再造呢?能不能像选房子一样选专业。现在考大学,第一批选五个学校,第二批选五个学校。有没有想过万一这五个学校不要我,调哪去了?我说你为什么不颠覆式考虑一下问题,为什么要现场选呢?高考之后就在家里慢慢填好了,不分批次,你就时间填一万个都行,没时间填一个,录取的时候计算机自动录取就可以了。轮到每个人从前往后找你满足的,计算机操作这个事情,一个人都不用一秒。
尚俊杰: 但这个应用,有人说不行啊,分数相同怎么办,男女生怎么办,我说计算机最不怕复杂,只要把规格搞清楚,他都可以,就算两个人一模一样,计算机抓阄也比人抓阄靠谱得多。我就想提示各位认真去思考一下对于任何一件事情过去是怎么做的,过去为什么这样做,挑战发生什么变化,未来可以怎么做。
尚俊杰: 比如过去手工录取时代,所有的人在纸上填志愿,写五个就不错了,但计算机时代,如果让你来设计一套系统,你会怎么设计?会不会按照惯性思维,你都忘了纸上可能是手工操作的限制,在计算机里这个限制没有了,五个和五十个没有多大的差异。
尚俊杰: 其实还有很多的事情,最近我跟他们提建议,很多人说觉得我很疯狂,我个人觉得有道理。比如为什么一定要让大学生七月份准时就业?你们学校老师四月份退休的,你是第二年七月份招人呢,还是第二年七月份招人呢?
尚俊杰: 所以在香港的学校四月份老师退休,三月份才开始招人,用一个月的时间招到人。有的人说不就业干吗去呢?过去确实不能干吗,现在有很多的事可以干,支教、旅游、创业、很多事可以干。所以我说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角色再造、课程模式再造、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再造。
尚俊杰: 关于教师角色再造。一个学师范的学生分到比较好的中学,你觉得教学水平能自动到某个层次吗?有人会帮他吗?这就是分工的魅力,企业知道只有分工才能专注于核心业务。在医院主治大夫、护士一定有他的分工,而在教师领域,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在你一个人身上,既要当好班主任,还要讲好课,还要关注在走廊里是不是拥挤,有踩踏。教师角色多元化、专业化、职业化转化。
尚俊杰: 提升效率和质量,改变传统形象。许多人老说教师没改变形象,技术已经深刻的改变了形象。比如像手机打分软件,利用这个软件一个老师原来搞一晚上的事情,几分钟就搞定了。再比如英语自动批改,有哪个英语老师敢说你会认真的批改每一个学生的英文试卷,不是你不认真,而是你没有时间。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是不是真的可以成为一个像超人一样的超级教师?你可以不知疲倦24小时精心照顾到每一个人,这不就是我们的理想吗?我们过去特别希望这样,最早的私塾一个老师教三四个学生可以做到的,后来班级式教学做不到了。
尚俊杰: 关于课程模式再造。MOOC等网络课程,可以开设出以前开不出的课或者开不好的课。可以多个学校联合开课,教师在一个学校讲课,学生分散在其他学校同步听课,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到MOOC网站学习。
尚俊杰: 理论上,全中国的学生是不是可以只听一个人讲课呢?如果只听一个人讲课,其他老师干什么去呢?有的人说育人很重要,不能看视频,我就说你别说这句话,学生都看视频了,可以省下来更多的老师专门做育人,我们一个班配五个班主任,就做育人工作,只做思想工作。所以我说讲这个,育人和讲课没有矛盾和冲突的。
尚俊杰: 有一本书《数字时代的大学》,虽然是讲大学的,但我觉得有借鉴意义。讲的是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因为各种成本都提升了,但我们的产出没有提升,产出没有增加,物价、房子、设备都高了,所以教育成本越来越高超过社会总成长增长速度,而且这种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尚俊杰: 关于组织机构再造。一旦迈出从数据转向信息的第一步,那么一定会发生变革的。
尚俊杰: 关于管理方式再造。《大数据》,除了上帝任何人必须用数据说话。大数据体育应用案例:足球。去年德国队疯了,巴西队哭了。原来德国队和一个公司合作,在鞋里面装了传感器,不仅记录速度,奔跑时间等全都记录了,计算机会提示教练要不要换他。类似,美国NBA的软件分析,对方三个人上场,我方绝对不能让谁上,这就是数据说话。
尚俊杰: 体育特别崇尚人的力量,大数据都进去了,还有什么不可以进去呢?大数据的核心是什么?有人说量化。一切都可以量化,我说这只是表现,核心是什么?大数据和其他都一样,都是让我们认识世界更加科学。比如带孩子,科学喂养,中国人现在达到科学喂养,达到科学教养了吗?到底学数学、英文、还是钢琴呢?不知道,一看人家学咱也得学,这就是没有达到科学教养。
尚俊杰: 有人讲,教育或许可以从一门主要依靠经验的学科转变为主要依靠数据的学科。比如老中医能不能转向西医呢?当针扎下去,那个细胞是怎么变化的,我们说怎么怎么传递的,老外说靠细胞传递我能理解,你们靠任督二脉我不能理解。
尚俊杰: 再往后看看几百年的未来学习,人究竟怎么学习的,知识是怎么存储的,各位能告诉我吗?我们天天搞教育,可这个核心问题我们知道的仍然很少。学生一问什么都会,一考试什么都不对。怎么办呢?老校长说别做题了,锻炼去吧,他不是不会,手眼协调有问题,想的是1,写的是2,能得高分吗?
尚俊杰: 现在我们的美国同行都在研究数学差的孩子,不是疯狂练数学题,精心设计若干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数学游戏,让他们不断的联系,最后发现成绩提高了,脑力也提高了。当然这些都还在实验室阶段,不足以大面积推广。
尚俊杰: 有一个新的学科叫“学习科学”,就是致力于把脑和心理在课堂结合起来,眼睛以内是脑科学与学习;眼睛以外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这一切靠技术增强学习。去年美国启动“脑计划”,如果真的有突破,你说学习有一天会不会变得智能化呢?
尚俊杰: 100多年前人们幻想2020年是这样的,有的人看到这幅图这是典型的灌输,如果知识真的可以灌输,你想不想被这样灌输?著名物理学家也说了理论上人和大脑可以进入电脑,霍金说的。
尚俊杰: 当然我们不要想好事了,我们可能无法长生不老,但在过去这二十年内从台式机到手机、手表、眼镜,你不觉得芯片一步一步递进我们的人脑吗?在芯片外面真的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吗?
尚俊杰: 我的报告就此结束了,再次感谢大家。大家真的要反思一下,当互联网对别的行业真的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天天可以以教育的特点来排斥它,所以我们要拥抱这个技术,怎么能实现教育的深层变革,什么叫教育深层次变革呢?就是当你班里最变化慢的同学都觉得学习是个快乐的事情,我觉得教育就发生变化了。
主持人: 如果昨天我们的技术达人马九克先生给大家传递的是“有思想的技术”的话,我想今天尚俊杰院长为我们提供的是“有技术的思想”。他的分享让我们发现原来教育可以这样做,原来利用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我们教育变得如此有趣,如此有意思。而在我看来,当过去过度关注让教育变得更有意义的时候,实际上回过头来让我们的教育去变得更有趣更有意思,比更有意义要重要得多。所以,我提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尚俊杰院长。
主持人: 第二位做分享的是一位行政领导,是来自上海奉贤区的副区长,聆听倪闽景副区长的报告大家会发现,原来教育的行政领导也可以如此有才,当然他这个有才不是偶然的,因为他长期在教育一线,早曾经是物理特级教师,然后长期在上海市教委工作,去年到上海市奉贤区做分管教育的副区长。我聆听过倪闽景副区长的报告,对他的报告有这样一个概括:新锐、幽默、深刻。大家会发现,我这三个词跟前面概括尚俊杰院长的三个词完全一样。实际上真的一样,不信大家听一听,掌声欢迎。
上海市奉贤区副区长倪闽景: 在尚俊杰博士后面讲还是很有压力的,因为尚老师是博士,他很有知识。在我们大家心目中说到有知识,一般首先想到博士后,就是很有知识。30年前有知识,想到的是我的口袋上插了很多笔。实际上讲这个内容,知识的形状,是有点哗众取宠的,因为这个内容非常难讲。前天晚上我想看一下自己的PPT,结果看了一半睡着了,昨天晚上我又看了一半睡着了。所以,我希望我这个课讲完以后给大家带来非常好的睡眠。
倪闽景: 为什么讲这个知识的形状呢?首先要讲一下什么是知识。有人说你这个人有点问题,连知识都搞不清楚了,到底什么是知识,因为我们每个老师都是教知识的,但知识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他是可以储存的,你想想你的知识存在什么地方,它是可以积累、传播的,今天我们尚老师一个小时以前一小时以后传播了很多的知识,而且这个知识通过传播你感知到了。当然这个知识本身是可以发展的,这就是知识的一个特点,正因为有这些特点,所以会有学校,所以会有课堂教学。
倪闽景: 那么从知识领域里面,这种分法是非常简单的,比如可以分为人文类知识(艺术、哲学、宗教、神话传说)、科技类知识(工程、技术、科学)、生活类知识(健康之情感、理财、了解自己等)、工具类知识(语言、数学等),这些都是通过课程可以传递的,我想说的知识储存的方式是怎么样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
倪闽景: 作为知识的储存有三种方式: 第一,细胞知识。这个知识储存在人脑当中,通过细胞储存下来的,刚才尚博士讲他很多的新的东西,实际上是储存在你的细胞里的,当然有可能明天大家醒过来你忘掉了,但一定会记得一点的,就是储存下来的。在人类没有文字出现以前,所有的知识都是用细胞知识的形式来储存的。
倪闽景: 第二,原子知识。我告诉大家现在人的大脑没有在十万年以前那个时代的人的大脑大,那个时候人的脑子容量大。为什么现在人的脑子没那么大了,因为现在有很多的记忆不用全部放在脑子里,可以放在笔记本里,它可以储存在原子的知识上,写在笔记上、书上,放在图书管理,这也是一种知识储存的方式。第三,比特知识。(存在一次数字化过程,主要在网络空间)
倪闽景: 为什么今天的题目叫做知识的形状呢?于这个有关,我现在问你一下空气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水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像气体和液体,它的形状是由装这个气体和液体的容器决定的,知识也是。知识如果装到我们的脑袋里,它是脑子的形状,如果装在书里面,知识的形状就是书。如果装在比特空间里,网络的空间里,知识形状就是网络状。所以我想今天从这样的角度来说。
倪闽景: 关于学习的三个判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本质上是自学。二是学习塑造大脑。三是大脑适当量知识的关联升华产生智慧。
倪闽景: 第一个概念叫学习本质上是自学,知识的获取确实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一般要通过感觉、交流、推理,注意我说的是学习,因为知识到脑袋里的过程就是学习。这个知识在你的脑袋里,刚才很多只是在尚老师的脑袋里,要变成到我的脑袋里,这个过程就是学习。
倪闽景: 前面尚老师主要用的是讲,肢体语言和PPT,你看、你听,这个知识就进入你的脑子。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我们看书,也可以通过讨论动手实验、训练、自己静静思考,这些过程都是产生知识的过程。从别人的脑里把知识变成我的知识,从一本书里的知识变成我脑子里的知识,从网络上一些大量的知识成为我脑子里的知识,请大家注意这个过程是不是本质上就是自学?
倪闽景: 不知道大家是否理解我这个自学的概念,必须通过你的感觉、肢觉才可以学到这些东西的,我不可能把一本书塞到你的脑子里。到现在为止学习一定是通过这种感觉,在你的大脑里形成了知识的神经元的关联。
倪闽景: 再说绝对一点,现在信息大爆炸,大家对知识量有点恐惧,网络上知识我们学不完,我们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知道,请注意这些知识不是你脑子里的知识,是在外部。你要把这些知识变成你的知识,你必须是要学的。哪怕我们学校的图书馆100万、1000万册图书,和你是没有关系的,它储存在外面,只不过它可能增加了你读的可能性。
倪闽景: 所以有一句话,我们在网络上,在云上存了再多的诗歌也不会让你变成一个诗人。你要读这些诗,吟诵这些诗才会有对诗的感觉,才会产生基本的语感,才有可能写出相当好的诗歌,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
倪闽景: 也就是说进入信息时代,网上的知识很多,但是网络上的知识只是一个外部的记忆,说白了它不是你的。网络只不过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你方便的获取知识或者共享你的知识,也降低了知识获取的成本,增加了学习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学习要真正发生的话,它和外部的知识存储的多少是不成正比的。
倪闽景: 现在MOOC的课程以万计,从你怎么谈恋爱,怎么样谈吉他,这都有的。但是MOOC最后结果,真的在网上MOOC上完整的学完一门课程的请举手,有两个。在网络上MOOC学完课程的比例是非常低的,不超过10%。有一门课比如60万人选,最后完成的绝对没有超过6万人,但6万人已经很可观了,因为一个老师可能只能教60个孩子。
倪闽景: 这个例子想说的是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我们学习的本质规律,最最本质的规律没有变。我们所有的学习还是通过你的眼睛,通过你的耳朵,通过你的手才能把知识转变为你自己的知识。当然反过来另外一个说话,教育最重要的任务还是有两点,什么是学习,学习是给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给这个学生的学习动力,然后给学生寻找到合适的学习路径,这是学习。
倪闽景: 大概两三百年前以前大量图书出现的时候,那个时候有许多的哲学家、学习研究专家开始担心书这么多,对我们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说老师不要了,因为有书了,我要老师干吗?现在又出现这个情况了,说因为有MOOC了,所以老师不要了。我告诉大家,这句话又是属于胡说八道的,网上有那么多MOOC,与老师没有任何的关系。
倪闽景: 因为我刚才说了,网上的MOOC就相当于放在图书馆的图书是一模一样的,你要让这个孩子学就相当于让他看一本书一样,他看了以后究竟怎么样,这个任务是老师的。老师的MOOC网上放了一万、十万,与学生有什么关系,因为他必须要去看的。
倪闽景: 第二个概念,学习是塑造大脑的过程。塑造大脑的特点,学习过程在塑造大脑,并且学会用大脑来控制身体和感官。学习使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增长,但同时也改变了大脑学习这个机制的结构,增强了大脑的学习能力。越学你的学习能力越强。这张图片是人脑学习以后,形成神经回路的图片。
倪闽景: 前面听尚博士讲以后,也许这片神经还没有连起来,但尚博士讲过以后神经元就连起来了,这是细胞层面的概念。我们知道关于塑造大脑有一个共识,人的大脑有不同的模块,比如说人的左脑分管逻辑、语言、数学、文字、推理、分析是理性的,右脑是掌管感性的,比如图画、音乐、韵律、情感、创意。脑子是有功能区的,这个科学已经发现了。
倪闽景: 还有一个共识:学习能促使在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发生连接,而有些连接是短暂的,像电脑内存一样,是暂存器。而有些连接存在时间比较稳定,像存在硬盘里一样,比较固化,脑科学上称为形成了神经回路。
倪闽景: 塑造大脑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学习内容不同会塑造不同的大脑功能模块区。
倪闽景: 第二种不同深度的学习会刺激形成不一样的神经元连接,直到形成稳定的神经回路。研究表明:太多的信息可能损害我们的思考能力;现代技术让我们随手获得如此多的事实,以至于失去了得出结论的能力;碎片化阅读使经典著作从思辨沦落为警句;浅尝即止的学习,只会引起大脑暂时性变化,不会实现大脑塑造。
倪闽景: 这一点我是赞成高三应试教育,这一点让孩子有很深度的体验,形成大脑的回路。在思维程度上会形成回路,当然这个回路好还是不好就很难说了,有可能变傻掉了。什么叫神经回路,比如2+2=4,你用想吗?不用想,这就是形成了回路。再比如说广播体操, 学会以后你不用想了,自然的去做,形成了神经回路了,这是大脑节省能源的方式。
倪闽景: 第三种情况,学习的通道不同,塑造的大脑不同。听一本书和阅读一本书,获取的知识也许是一样的,但知识获取后的大脑神经回路是不一样的。我们记忆的方式和内容决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
倪闽景: 当大脑中适量的知识相关联升华就产生智慧。智慧是教育当中最神秘的东西,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知识是可以传承的,但智慧却不见得。有人打过一个比方,说:知识好比菜谱,但把菜烧成你喜欢的味道才是智慧。我们对智慧产生的机理知之甚少。一般认为透过适当量的知识积累,在智者间进行沟通及自我反省,会形成知识和知识间的深度关联,从而升华出智慧。
倪闽景: 这是非常有名的DIKW金字塔,最下面一层是“数据”、文字、符号,比如我们今天讲了哪个字,你、我、他。再上面是形成“信息”,就是一句话,比如今天在金山区进行第三届课堂创新的教育博览会,这就是一个信息。这个信息本身没有太大的作用。但再上面就是“知识”了,如果说我们把课博会的昨天、今天所有的信息合在一起就变成一个知识,可以传递下去了。
倪闽景: 但经历了这些过程的人,我们在座的人就可能会有智慧。智慧还包括其它的部分,比如处理事情的方法,一个人的素养、情感都属于智慧层面的。比如我们为什么教孩子,这个孩子是不是好学,是不是有很坚韧的性格,是不是宽容、勇敢、诚信、有创新力,有幽默感、领导力、责任感、思维能力,这些都是智慧层面的,说白了我们教师就是教这些的。
倪闽景: 符号的关联产生信息,信息的关联产生知识,知识的关联产生智慧。通过学习知识,每个人形成了不同知识神经回路,其中蕴含了涌现智慧的最基本要素,知识就好比同棋局上的棋子,每个棋子的力量和别的棋子结合在一起才发挥作用,棋局胜负取决于结构和周围势力的变量,同样的棋子,不同的形态,不同的下棋人,境界完全不同。
倪闽景: 人类千万年积累的知识像森林一般,存在在每个人脑里,存在在每一本书上,存在在浩淼无边的网络里。我们老师设计的课程在这个地方可以碰到谁,这个地方碰到哪个知识,这个地方要上网寻找什么内容,你设计的道路,实际上他向对应的就是我们在脑子里形成的一个神经回路。
倪闽景: 今天我想从四个不同维度来探讨知识的形状
倪闽景: 第一个维度,知识工具。知识工具有两种,一种是储存知识的工具。通过工具,把知识储存到脑外,图书、计算机、网络等就是知识工具。另外一种知识工具是创造和发现知识的工具,比如博客、微博,再比如各种可以产生数据的传感设备,当然智能手机是非常典型的知识工具,你每天可以通过它学到很多东西。
倪闽景: 知识工具肯定会越来越多,大家有没有看到这本书,《认知盈余》去年特别热的,马化腾推荐的,因为有了知识工具会使人的记忆力下降,而实际上也确实下降了。我们原来脑子是储存知识的容器,现在解放出来了,这些知识不必要再去记了,就会出现一个认知盈余,我不记了以后是不是多出时间了?我的脑子空间多出来了?就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像30年以前星期六也要上班的,现在少一天上班了,多出的时间用完了。
倪闽景: 但对学习来说,你多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你去干吗了?因为这些东西机器可以替代的。请大家注意,前面讲知识的形状原来是在图书上的,很长时间来,两千年了知识都在图书上呈现的,我们认为知识就是一页一页的,因为看书所以我们深度阅读会形成人的一种思维结构,都是一页一页的。考虑一件事情结束,再考虑下面一件事情。
倪闽景: 但由于新的知识工具出来以后,我告诉大家现在教育必须考虑这个问题,它讲塑造新的大脑,形成新的神经回路。我们以前大脑是用来记东西的,记好以后是重复人家的工作,比如说要生产大米,你做农民,你的儿子也做农民,你就记下来了。但现在不是这样的,他要创造,你做的事情不要你的儿子再做了,你儿子做的事不要孙子再做了,这个时候最主要的是形成新的神经回路。而这个新的神经回路实际上就是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课程。
倪闽景: 接下来教育的主要任务变化为:一是要应用知识工具创新课堂设计和学习设计,围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知识工具的创造性应用,让学生体验全新学习过程,实现新的大脑塑造。二是要应用知识工具,实现多重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目标激励、教师鼓舞、同伴挑战、知识魅力。刚才尚老师讲到的游戏学习,实际就是一种知识工具,可以让孩子形成学习动力。
倪闽景: 第二个维度,知识可视。就是知识越来越用图象、视频等技术形象化表达,这种情况对人类思维正在产生重大影响。比如说原来你看到做菜,说要放10克盐、9克糖,你看到是文字,但现在你看到的是一个视频,一边说一边做,这种学的形式和我们原来只看书,刚才说形成的大脑回路是不一样的,越来越多的学习都是越来越可视化。
倪闽景: 最早的人类的思维,采摘时代的思维,那个是叫思维1.0版,靠形象思维,还没有文字,没有语言。大家想想看如果古人说我看到两个桃子让你去采,他用什么跟你交流?没有语言没有文字,说那个地方有一棵桃树,你们两个怎么沟通?这个就是思维的1.0版。有了语言文字以后,思维进入了2.0版,更多的是进入抽象思维。
倪闽景: 但现在到处是屏幕,比如微信上有各种的符号,它是文字加图象加视频加动画,整体在呈现在我们孩子的学习环境,他的神经回路和我们小时候是不一样的,他的知识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发生了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孩子现在教出来和我们不一样的,原来只是文字的组合,现在是文字加图象、视频的组合。
倪闽景: 那么这一点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什么影响?也许再过十年,我们高考有可能写文章,但也有可能是有一个小作文是拍五分钟的视频,用图象来组织。我们教学越来越多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艺术课程将越来越重要,设计将成为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不但是你要设计,孩子也将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设计的内容。
倪闽景: 我告诉大家设计课程将会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为什么?因为他将来去工作的时候,他的思想方式、交流方式将是图文思维,他在跟你沟通谈判的时候,不是简单的跟你说话,他可能马上一个屏幕一边说,一边用屏幕上的东西,而这个屏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他要打动你,改变你,这将会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倪闽景: 第三个维度,知识迭代。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我们的手机永远在网上,五年以前十年以前还说我去上网,现在没人说了,因为你一直在网上。整个知识越来越流动,联动性更好,互动性更好,刚才我们尚老师讲到“互动”。我们讲的知识,像信息化的软件和硬件一样出现的迭代,叫知识迭代。知识也有1.0版、2.0版,知识像身体一样会长大,我们以前的知识就是想清楚了我写出来。
倪闽景: 比如课博会,这个字今天讲完有人在维基百科上编一个词条,什么是课博会,编了以后我觉得这个人说得不大好,我改一改,变成他的版本的课博会。第三个人再改,第四个人再改。所有的概念是动态形成的,这叫知识迭代。伯柏拉对知识有一个描述,他说知识能称之为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被验证过的,二是准确的,三是可以被人们相信的。
倪闽景: 现在来看他的这三条都错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在表达,这就是现在的形态。过去的杂志和书籍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知识过滤器,比如我们今天回去就写一篇文章叫知识的形状,投到《中国教师报》。投过去以后编辑一看这是胡说八道,不给你发表,他是过滤作用。现在你不发表,我就在我的微信、博客上发表,就不再有专业的过滤,一方面我们所有的人都会写了,另外知识的质量确保还有没有。
倪闽景: 我们的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在大量的半成品里面,专业和非专业的知识伴生交杂,错误和正确重叠,只是在无限的连接页面里层层叠联,搜索引擎并没有删掉东西,而是把更受大家青睐的信息放在前面一点,有时候噪音会强大到足以掩盖知识本身,学习者必须要学会在有干扰的环境里选择和判断。
倪闽景: 所以迭代学习是一种非精确的学习,学习将出现二八现象。一个人不再是学100%的内容,他只要学20%的内容就可以了,80%可能就处在模糊的状态,甚至一直是模糊的。如最新的APP应用活新的手机应用,人们不再通过认真阅读说明书,而是直接用手指接触屏幕,用自适应的方式学习新工具。
倪闽景: 对学习者来说,最缺少的是时间。迭代学习有可能是一种试错学习,比如网络上有一种微课视频,你没看过不知道好不好,看了以后发现不好,但已经损失了时间,更可怕的是已经形成了错误的概念或降低了美感鉴别力。因此,迭代学习将会成为一种社会学习,学习和学习者之间构成推荐网络。
倪闽景: 迭代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是社会学习,你的学习是其他人学习的依据,比如我看了这个视频,发现这个视频真差,就给一个差评,千万不要看这个视频。但也有可能他的判断是错的,所以在这个上面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要输出对知识的行为数据,协调别人的学习提供证据。
倪闽景: 第四个维度,知识集体。对一个人而言,你学了这个知识,意味着时间消耗,意味着一定放弃了其他知识的同步学习。世界知识太多,人类必须通过给知识做减法,将知识缩减为我们的大脑和技术能够处理的程度。因此,学习变成了一种限制和诱导,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思考者和行动者,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激发灵感,寻找好的学习路径,让他学得更优秀。
倪闽景: 但对集体而言,却不一定遵循一样的规律,一群都是常春藤大学最优秀分子组成的团队表现,从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角度,经常会不如一个随机组合的、结构层次丰富的团队。因此要使一个群体更有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最好的选择是使团队当中的每个个体拥有不一样的知识结构,经历不一样的学习过程。知识集体的形状,是团队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的叠加,每一个都十分优秀的个人,但知识结构差不多,其知识集体的形状反而要小,那么集体创造的碰撞的机会和可能也要小很多。
倪闽景: 智慧可以产生在知识和知识之间,可以超越在人脑之外。所以我们的集体教学,我们每一个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千万不要老关注最优秀的孩子,而最出色的集体一定是有最优秀和最差的。马云是最好的例子,马云在初中不知学的什么东西,考大学考了三年,复读了三年,还读了一个杭州师范学院,是班里最差的学生。
倪闽景: 最有出息的人往往是最后一名而不是第一名,第一名的思想,脑子和你肯定是一样的,你认为他很聪明,他和你是一样的,你培养的是你,而没有培养的不是你。所以知识集体的最大特点,如果到现在还满脑子想的什么读大学,我告诉大家不再是我们的目标。
倪闽景: 目前我们的教育模式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也最简单。高三学生可以啥都不管,只管考试。高校招生可以啥都不管,只看考试院提供的分数录取学生,其最大恶果,就是把所有人往一样的知识结构去培养。
倪闽景: 未来要培育更丰富的知识集体的形状,会有两个取向:一是学科更加细分,商科、艺术、设计与技术(DT)、媒体素养等内容也进入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选择,并辅之与职业体验和志愿者服务,这北美选择的教育道路。
倪闽景: 另一个趋向是学科消失,以主题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为主,围绕创造发明、角色扮演、挑战创业、问题解决等综合性活动组织学习,这是芬兰现在选择的路径。
倪闽景: 当然有的学校也开始了第三条道路,徐汇区康健外国语小学,产生4+1课程变法,一周4天是学科教学,1天是综合性主题学习,这一群孩子将非常值得关注,这个班的孩子将会特别不一般。
倪闽景: 最后的结语,课程即人脑。1.专家不再是拥有一堆信息和事实的人,而是善于寻找和评估信息真假和价值的人,而每一个孩子也许比你更像学习方面的专家。2.在通往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虽然我们必须对那些持反对意见者保持一种理性和开放的态度,但是任何技术发展,必然会以牺牲某种过去作为代价,我希望牺牲的不是我们的孩子们。3.知识的形状虽然和技术相关甚密,但本质上就是教育的形状,我们现在拥有怎样的课程、教学、教师,那么就会有相对应的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形状和每一个群体的知识形状。教育如果优秀到都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金子,发光是发光了,但这些金子就连泥土的价值也没有了。
倪闽景: 我讲完以后,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也许会产生神经的回路,而这个回路也许会深深的烙印在你的课堂教学当中,我想这次刘老师花这么多的精力做课博会,的确有价值的,谢谢大家给我这么多时间。
主持人: 倪闽景副区长今天讲这个命题,真的不像一个区长的命题,更像是一个博士后,高校专家的研究命题,但这个命题真的让我们在一线做教育的,对我们天天面对的知识会有一个新的思考和新的视角。
主持人: 我们的倪区长谈了两点我比较受触动:学习的本质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自学。我们的主题是课博会,是创新成果课博会。我想说创新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更好的让我们的孩子去实现学习,更好的去成就学生、发展学生,这才是我们的目的。第二最后结语说到不同思维的问题,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在起始阶段是求同存异,要达成共识,因为共识力就是生产力。但当我们做一件事情走进深水区的时候,一定要求同存异。
主持人: 再次掌声感谢倪闽景副区长,感谢。
主持人: 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倡导和引领很多区域和学校在践行一种新的理念、新的经验,他的名字叫高校课堂。但实事求是说,在一线、在实践领域,还有许多带着引号的高校课堂,换句话说是虚假的高校课堂,是有问题的高校课堂,真正的高校课堂到底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他的使命是什么?今天杜金山校长给我们系统解读高校课堂的核心密码。
主持人: 需要给大家解密的是,本次几位演讲嘉宾中有三位都是研究物理的,马九克老师是物理特级,倪闽景副区长也是物理特级,杜金山校长也是研究物理的。他报告的特点是他能把非常深刻的复杂的教育,用通俗清晰的精准的语言解读得非常到位。所以我提议大家用掌声欢迎杜校长分享。
中国教师报特聘课改专家杜金山: 我们直接切入课题,“高校课堂”的使命与担当。我加了一个引号,因为这是一个新的概念,虽然已经18岁了,但现在有许多假的高效课堂。有使命有目标如果不能担当,使命也是空的,所以今天谈这个话题。
杜金山: 纠正几个关于高效课堂的误解:仅仅是高效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仅仅是课堂的“高效课堂”,不是高效课堂;仅仅停留在技术引入的“高效课堂,”更不是高效课堂。
杜金山: 我想先把这几个否定的话说清楚,高效课堂是一个教育概念,不是一个教学概念。或者不能仅仅是一个教学概念,也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概念,所以大家一定从教育的高度去看待高效课堂。
杜金山: 这个报告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使命到底是什么,二是能担负起这个使命吗?
杜金山: 使命感的产生一定来自信仰,一定是对一个民族和对人类根本问题的思考,如果我们不到达这个位置,不去找根本,我们所有的追责可能是完成某种责任或者任务而言。高效课堂就建立在这个东西上,对一个民族根本性危机的思考。
杜金山: 大家现在想想这个民族根本性的危机究竟是什么?是经济吗?是军事吗?是政治吗?是外交吗?这些都好像是,但军事可以弱强变化,政治组织可以积极更迭,但中华民族分久必分、合久必分,为什么中华民族这么自信说分久必合。如果我们立足于传授知识、产生智慧、解决升学,显然就把教育看低了。
杜金山: 一个民族的真正危机,根性的危机是文化的分裂和不统一。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出了问题,无论是滞后还是分裂,那么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各位想想中华民族,我们现在是不是已经处在这种状况。有的说我不知道,没思考过。
杜金山: 我告诉你,今天在中国任何一件事出现,任何一个现象的讨论,不管大家多么激烈多么动脑筋,最后的价值观一定是三种:1.以传统为代表的传统价值观,2.以西方民族科学为代表的西方的价值观,3.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杜金山: 今天是一个大融合时代,有多重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并不可怕,问题是现在很多人不知道,问题是我们取自己有利的,去采摘和使用。那么这就麻烦了,这就会引起很大的混乱。简单跟大家说,一个家里三个儿子,一个信基督,一个信伊斯兰教,一个信佛教,你这个家长怎么当?所以这种价值观的混乱,导致了中国文化的分裂或者内在的对抗和冲突,这个才是中华民族真正非常深的危机。
杜金山: 所以,上一届的总书记胡锦涛说了一句话,大家可能听了以后没有什么感觉,说要寻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家园没了吗?就是没了。大家可能感受不到这种冲突,看看前一段时间曾经在天安门广场上树起孔子像,全国的疑问是什么,看看每个人在网上发表所谓的普世观点,看看网上的舆论观点是怎么样,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在文化交织、碰撞往前走,一旦文化出的问题,再强的政治体制是没有办法解决它的。所以我们今天真正的问题就在这里。
杜金山: 所以说文化出了问题,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我们各位是做教育的,我们与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文化的传承和改良的任务就在我们身上,如果我们这些人都不去思考文化的传承与改良,我们不思考价值观,不思考灵魂,就思考怎么学知识,怎么应对考试,那我们这个肩膀就太低了。所以,我们的教育要自己问一下,我们真的承担起文化的传承和改良的任务吗?
杜金山: 我们不仅没有传承起,没有承担起,我们现在已经是滞后于我们的物质文化、自主文化的建设。我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悲观主义者,没有那么多的欣喜看到我们的教育取得各种各样的成就。所以你要把教育干成了工业,你离教育的本真当然差得太远,当然现在是不是很多学校把教育干成了工业,我们喊的很多口号是不是这样的。
杜金山: 各位,我们是不是干成了这样,张口驾驭,闭口训练。那么这是什么?有人说这是生命,对他是有生命的,但他是低智商的,他和人是有根本区别的,如果我们把人的事干成了动物的事,那我们的教育会怎么样?所以现在的多少学校是这样干事的,中国的许多学校我可以不客气说,基本上就是训兽场。
杜金山: 是不是这更接近教育?当一个农民站在一块秧苗的时候,他再着急会抱怨秧苗吗?再着急会伸手替代秧苗的成长吗?现在的教育当中多少老师在抱怨学生,抱怨我的学生很笨、很差、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展示、不愿意说话,等等。如果我们很多老师忍不住冲上去,那么是不是揠揠苗助?
杜金山: 我们在座的各位要回答这个问题,中国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中国教育出的问题严重吗?我们的教育救赎方式有问题吗?
杜金山: 我想第一个问题真的要回答一下,我们兴高采烈的歌颂教育,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的问题,问题是不是很严重?我告诉大家中国教育出了非常严重的问题,不是丑恶、丑陋等等就能描述的。最主要的问题,第一是什么,中国教育没有人,没有人的教育。
杜金山: 有的人说杜校长怎么没人,我们每年学校都站着人,教室里都坐着人。你不要辩解,看看中国教育里面课标里面写的东西,原来写的是双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后来我们追求过程与方法,只有这次课改才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人可以做,机器照样可以做,过程与方法,人工智能也可以实现,至少可以部分实现。
杜金山: 只有一样才真正代表人,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果我们的教育目标里没有它,请问你的教育会有人吗?没有人的教育就麻烦了,因为你心目中没人,可是人就坐在那,结果就是用非人的方式对待人。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毫无疑问教育就不是在成就人,而是在伤害人。
杜金山: 所以我把中国的教育比做三伤,伤身、伤脑,伤心。伤身,今天中国孩子的身体怎么样。伤脑,我们中国所有的孩子在课堂里都是认同性思维,接受式学习,他没有任何的思维品质,他不是带着疑问带着怀疑进入课堂的,既不敢怀疑教材也不敢怀疑老师,甚至不敢怀疑比他学习好的同学。伤心,我可以预言,不要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中国进入癌症高发期,因为我们的环境。十年以后中国将进入心理疾病高发期,马加爵绝对不是就此绝迹的,千千万万的马加爵正在我们的教育培养中。
杜金山: 我们常常说德育,以德树人、德育为先。德前面是道,道是德的根本,如果道错了,德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座德育处的分管人员虽然很辛苦,但根本没有用,因为道出了问题。道出了问题当然就会出现性质的问题,我们今天教育的性质出了问题,所以我说中国的教育第一是无人,第二是无魂,因为没有道德哪有魂。
杜金山: 出了那么严重的问题,我们的救赎方式到底怎么样?MH370在哪里?今天不知道吧。我们怎么找它?是不是一开始出来以后到中国南海找的?现在分析最大的可能在南印度洋,我们中国的教育救赎方式是不是这样的?我们的问题出在这,我们就在这着手。真理在另一个房子里,我们都在这一个房子里拼命的做事。所以如果门儿都没有进对,那你的救赎会怎么样?
杜金山: 大家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物”的方式,就像刚才倪闽景副区长所讲的,其实知识放在云上也好,放在MOOC的视频里也好,放在图书馆也好,不叫知识,叫知识型信息。
杜金山: 严格地讲它是一种物质的形态,所以不要以为这些东西可以解决教育的问题,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物”可以解决我们教育的道的问题,性格的问题,物的丰富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更好,或者在一定基础上更优秀,但它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杜金山: 第二,“术”能解决吗?现在技术在不断得发展,但它真正能解决教育的问题吗?我告诉大家,“术”的根是科学,我们看科学能解决今天教育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不就回答了吗?各位,科学能解决人心问题吗?科学能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吗?如果今天人类的智慧、人类的科学发展到终极,掌握了一切的科学,请问是灾难还是幸运?掌握在上帝手里,上帝是至上的,掌握在人手里,人是善恶同体的。
杜金山: 所以今天大家真的要思考这个问题,当然有人问杜校长你反对科学吗?不反对,科学当然有它存在的伟大价值,在人类发展中科学、哲学、宗教有各自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我们真的要警惕这个事情,我们可以运用它,因为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这种“术”中,但不要它奢望它能解决今天教育面临的真正的问题。所以今天教育应该从哪入手,必须从人入手,如果不敢触及人,只能触及人、术,救赎就没有可能。
杜金山: 高效课堂是基于人学的,有崇高追求的,尊重人性的,师生共同且可以实现差异的快速的健康的和幸福成长的发展方式,所以它是一个教育概念,不是一个技术概念,也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概念。
杜金山: 高效课堂是基于人学的,有崇高追求的,尊重人性的,师生共同且可以实现差异的快速的健康的和幸福成长的发展方式,所以它是一个教育概念,不是一个技术概念,也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概念。
杜金山: 我现在在全国各地指导许多学校的课改,我们的老师一说课堂有校长抓,老师们说我看你的技术够吗,结果不行啊,我给你一个骑自行车的教课书,我把所有的题考过以后,请问你会骑自行车吗?所以这个就把教育本身看简单了,把教育的改革也看简单了。
杜金山: 冯教授到我深度参与办的一所高中看了一堂课之后,回答一个问题,好教育我们应该感动学生,还是学生感动我们?对,真正好的教育一定是感动我们,就像家长看到儿子非常出乎意料的时候,说明你这个家长是成功的。
杜金山: 所以,我很欣赏这些感动学生的老师。这个校长到我们学校哭了三次,这只是他其中一次哭的表情,因为他看到了理想和现实的结合在这个学校里,我想顾先生的题词有更高的见的。
杜金山: 看看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能完成这个使命,看看这个孩子面对刘延东是什么样的眼神,看看我们的本科生面对著名科学家的眼神,你就知道这个民族是不是真正立起来了。中国人站起来绝对不是身体上站起来,必须是在思维和经济上站起来。当我们不惧怕权威的时候,没有标准答案的时候,我们可能才是真正有思维能力的一种。
杜金山: 高效课堂能担当什么?我告诉大家,2008年8月10日晚上八点多我站在校园的柳树下,我突然开悟,我觉得我搞的这个东西太厉害了,真的把困了中国基础教育很多年的事一下子找到了捅开的途径,我说我们虽然不知道当时这么厉害,我就这样说了,老曹是一个数学的教务主任,他很心细一挥而就给我发出来了。
杜金山: 高效课堂的十大担当:素质与考试、科学与人文,全面与个性、全体与个体,同步与差异、教师与学生、两大学习态、两大学习过程、三维学习目标、教育均衡的新途径。
杜金山: 如果我们这十大担当能做出来,对中国教育,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改良有多大的价值?这是网上总结的,高效课堂九小育人功能。
杜金山: 高效课堂第一个先解决中国教育界最担心的升学问题和人的发展之间看似对立的问题。我是重点高中的校长,所以我当校长以后想带领我们的老师去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但就像今天在全国各地遇到的情况。我想大家都知道应式课堂是有问题的,但很少有人拿出数据来,我是中国第一个用数据说话的人,这是一万五千学生的调查。
杜金山: 我把它叫做:精力流失率、高效学习率、抬头率。我到任何一个学校,会问校长你的课堂有没有不学习的孩子,你的校园里会不会有,他不敢说没有,因为我这个人很较真,你要说没有,我就敢到你的课堂上去查。
杜金山: 现在告诉你统计的数据,这三个数据分别是38.5%、49.5%、100%。我想说,这个率和老师是否优秀的关联度不大,这个率和学生是否优秀的关联度不大。大家想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的?是决定于这种行为方式。所以只要你是用这种行为方式在教或者在学,那么这种率就不会有真正的质的变化,那么这就会启发我们大家,我们只让老师变得非常优秀,是不是我们教育改革的方向?说这个学校的学生差,后劲怎么样,否定一些改革的措施。它的根本是行为方式决定的,而行为方式的根本是师生关系和师生关系决定的,而师生关系和师生关系,关系恰好决定了组织的性质。也就是说性质是由关系来决定的。
杜金山: 所以这个数据告诉大家,38.5%是什么?49.5%是什么,100%是什么?今天在座的很多人可能还在担忧这个事。38.5%就是这样,早上七点半班里100个孩子背着书包进入教室,我们这样看每个孩子都很乖,老师不要动,我给你一副眼镜,这个眼镜可以看到人的灵魂,你看到眼镜的时候,发现教室里发现一个诡异的现象,其中有30%的学生他是身体坐在那里,灵魂已经云游四方去了。
杜金山: 中华大地同一时间上课的大概300万节课,如果我们站在适当的高度看上课时间的中华大地,你知道在外面漂着多少年轻的灵魂。所以这种方式追求升学力,各位老师所有的付出和这些孩子一分钱关系都没有。
杜金山: 从胚胎开始在妈妈的子宫里,那一定是作为一个人的成长最优秀的环境,十月孩子来到这个人世间,如果这个家是富裕的,婴儿房一定是最适合人成长的,如果家庭不够富裕,婴儿床是最适合孩子生长的。如果家庭很贫困,至少襁褓是适合孩子生长的。我们把学校比作象牙塔,毫无疑问应该是最纯洁最适合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孩子在学校有70%的时间在课堂,现在看看您的课堂。
杜金山: 现在有多少孩子是这样的状态,身心异处,心在当下才叫幸福,一旦人身心异处的话,这个人就是痛苦的。现在在座的各位思考一个问题,活着的人群中哪个群体的人心异处率最高?一定是蹲监狱的群体,如果犯人蹲着蹲着身心合一了,我们还有什么改造呢?但我告诉你蹲监狱的人是不是百分之百身心异处?不可能。我们做个等量代换,在中国的课堂里,四成的孩子蹲监狱,这个说法没有人能驳到我。
杜金山: 我们的课堂里是这样的一种生态,所以中国的孩子厌学,为什么太阳高高照,背着小书包,里面装着炸药包把学校炸掉。为什么我们老师睁眼想到的是不是见孩子,而是见猴子。我们的老婆只有一个苦口一个婆心。我们让全世界的警察用苦口婆心去管监狱,看看他能不能管好。
杜金山: 有没有希望?你看看到底行不行,各位你看到这个课堂是如此丑陋不堪,我看到的是它的潜力巨大,被浪费掉。各位你只要把三个数据优化了,我保证升学率迅速提升。请把精力流失率低到5%,请把高效学习率提高到90%,请把抬头率降到5%,只要做到这三个,升学率可以瞬间提升20%~30%。
杜金山: 怎么优化这个数字?没有学生真正的自我唤醒,不自己亲自体悟这个过程,你是没有办法达到的。所以我们真的问题是改变方式,而不是强化某一个方面,选择某一个方面。
杜金山: 出路在那一个地方,很简单很朴素的一个道路,大家想想有没有舞台上睡着的演员,有没有在跑道上打盹的运动员。所以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所有的管理回归自管,所有的学习真正回归于自觉,孩子将会还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杜金山: 当主人和当客人差距有多大。你原来跟着你爸爸妈妈的时候,你爸爸妈妈也会说你很笨很差吧,现在你过的比你爸爸妈妈差的请举手。有人说当一把手的责任只有一个,我告诉你教育是个非常特殊的地方,教育是个任何人都可以当自己的一把手。在教室里校园里每个人都可以当一把手,教育具备让每个人的职能彻底释放的天性,所以出路就在这里。
杜金山: 我已经把高效课堂最根本的地方说出来,改变人改变人的身份;改变人的身份改变人的关系;改变人的关系改变人的行为方式,改变行为方式才真正结构性的改变所谓的升学率。
杜金山: 三个真相,回去研究。一个真相掩盖了另外两个真相。中国教育恰恰是一个真相掩盖两个真相,所以大家去回答一个问题,教育的性质和教育的质量到底取决于谁,回答这个问题,不从这个问题解决,意义不大。
杜金山: 记住这样几句话:(1)教育只发生在微观:弱校的突围之道,弱生翻身之途。(2)教师只是教育条件:适度即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3)学生才是教育主体:没有主体的参与就没有教育。(4)教师责任:第一唤醒主体,第二优化环境,第三精准选择,第四适时相助。(5)学生责任:第一倾情参与,第二实现同学,第三优化方法,第四持续投入。谢谢聆听。
主持人: 谢谢杜金山校长,不管什么样的理念落到实际上都因人不同的形态是不同,如果大家对高效课堂的感兴趣,可以跟我们教授联系,走进我们的实验区,走进我们的实验校去看看。
主持人: 今天最后一个环节是一个主题沙龙,这个环节完全是开放式、生成性的对话,我们的嘉宾有四位,他们分别是上海市金山区廊下中学校长张斯恒;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董事长张雷;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教务主任崔成林;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白音察干小学校长李文盛。
主持人: 我们本届课博会在设计会议的时候,是按照一种课程的思维来预设的,那就是有主题,有达成的目标,有具体的实施流程,最后是反馈。今天这样一个沙龙,就是我们的反馈环节,就是各种校长听了那么多专家的分享,到底他们对面向未来的学习,会有一种什么样的认识。今天我们的四位嘉宾,他们也都听了这一天半的会议了,他们就作为参会代表谈一谈他们的收获。首先让四位嘉宾用简短的语言做一个富有创意的自我介绍。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中学校长张斯恒: 我姓张,但孩子们叫我一个特殊的称号,我走进校园的时候,一个孩子迎面向我走来的时候,他第一句是说老师好,不,对不起,说错了,校长好。然后他又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张爸好。
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董事长张雷: 我也姓张,我来自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我叫张雷。
山东泰安市实验学校教务主任崔成林: 我是来自一个山沟学校的老师,这个山既不高,也不险,就稍微有点名气,是泰山。我是泰山脚下山东省实验学校的一名普通老师崔成林。
内蒙古白音察干小学校长李文盛: 我是来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白音察干小学的校长,我叫李文盛,听起来好像是男同志的名字。
主持人: 今天的沙龙到底聊什么话题,他们四位嘉宾真的不知道,只知道今天最后一个环节有一个任务是上台做交流。实际上,他们也知道今天是什么主题,就是会务手册上有一个主题“面向未来的学习”,当然这是非常宏观的,到底会问什么问题,只有我知道,我现在就抛出第一个问题。
主持人: 这一天半我们有许多的专家都在谈新技术、新课堂,新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我想作为我们的一线校长,我们的中层领导,换句话说大家都是一线实践教育,听了这些专家的报告,当下你们重新想像未来的课堂,未来的学习,你们认为应该是什么样的。
主持人: 第一个问题:基于我们这一天半来专家的演讲内容,你们受了什么样的触动,让你们重新想像未来是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
李文盛: 首先感谢《中国教师报》给我提供这次学习交流的平台,本次课改博览会对我,也就是一个学习和启发,特别是这一天半对我们以后走进课改是一个指明的方向和目标。
李文盛: 回顾我们学校走过的课改之路,我自己认识到在教育的意义上,课改不仅仅是结构与新形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从校长到教师到学生,在思路结构上的一种改变。另外是从过去的资质学习,转化到昨天尹后庆主任说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是我们今后的一个思考。
李文盛: 那么学知识的结构,已经成为一种载体。走过了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是这样认为的,首先是让学生达到乐学、会学、学会的知识目标。更要让我们的老师实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体验生命的快乐。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和健全人格魅力的能力。
李文盛: 现在使我深思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尚院长提出在学校管理方面如何再造,在教师专业素养培养让如何再造,学生个性化发展这块又是如何再造。这是我们作为校长深思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从哪几个结点,注意哪些节点来完成这些使命的。
主持人: 李文盛校长其实就是说未来的课堂一定是让学生乐学的课堂,一定是流程再造、评价再造、管理再造、最终文化再造的课堂,谢谢您的分享。下面有请崔成林主任。
崔成林: 看到面向未来学习这个话题,我不知道怎么面对,到底是面向未来怎样学习,还是如何面对未来的学习。现在我终于明白是后一个话题,今天上午听了许多专家的论断,无外乎是在大数据时代学习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崔成林: 我认为,大数据时代确实有可能引发学习革命性的变化,但是我们不要过于的迷信这个东西,为什么?自然再丰富,谁来提供?技术再先进,谁来设计?如果仅仅把未来学习理解为不需要那么多的知识,不需要那么多学习,只要上网查查资料就可以的,你只要参与活动、经历过程就是学习了,请问谁来提供资源?谁来提供这些技术?谁来提供这些信息?
崔成林: 学生们的学习我认为他应该成为知识产品的诞生者,他应该成为这些基础的设计者和资源提供者,因此未来的课堂学习应该凝聚学生是否在课堂上诞生的学习成绩,比如说精彩观念、思维导图、问题解决方案。
崔成林: 我们现在的传统学习方案有三个误区:
崔成林: 一是过分关注个体学习,也就是个体的思维碰撞发生,却忽视了群体思维碰撞这一关键。刚才叶教授谈到你们学校的思维碰撞课堂我非常有兴趣,他体现了《学习组织》这本书的精华部分。他说人的智慧诞生,其实个人智慧更多的是诞生在群体智慧之中。教学不光是个人的自建过程,也是一个群体的思维碰撞过程,坦率讲没有思维碰撞就没有教育。
崔成林: 二是现在咱们的知识好像是输入大脑,而忘了知识最终要产出的,只有内化没有外化,孩子最后学的知识落在哪里?考试是不是需要输出?没有输出如何判定孩子是否学习了。
崔成林: 三是认为知识输入大脑之后自然的形成智慧,忘了孩子在生活中需要经济设计、试误、归纳形成经验才能转化为智慧。我认为这些学习方式,恰恰是我们今后未来要面对问题,要解决的问题,谢谢各位。
主持人: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更深度的成果,可能是需要软件的支撑,而不仅仅硬件支撑。谢谢,有请张总。
张雷: 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这么几点。第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学习的本质我认为是不生不灭的。学习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个人的观点,对于我们人类个体来讲无非就是增长智慧,我们自己生命成长的过程,对我们整个人类社会来讲,就是我们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
张雷: 那么过去我们小时候怎么学习,小学、中学以及我们在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人类是怎么学习的,我觉得未来这种本质也不会变化,我们小时候放学没有作业,我今年48岁,上学的时候从来没有作业,打鸟、掏蛋、逃课这些事情都干过。
张雷: 到今天我重新想起,原来我们小时候都是素质教育,但我们看到今天我们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难道我们学习的本质,我们改变它了吗?应该是没有改变的,就是人的生命的成长方式。用崔校长的话来说,启智、开智、开悟、强智、我觉得这是学习的本质。
张雷: 科学技术越进步,但是它解决不了或者说不一定对于我们人类今天的学习,在学习方式上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但我觉得本质不一定起到进步作用,如果起到进步作用的话,刚才杜金山校长说的MH370,不就找到了吗?
张雷: 如果我们科学技术越进步,我们人类智慧不一定再增长。怎么日益进步的今天,我们雾霾越来越严重呢?所以我们对未来的学习,既然谈学习的本质,谈未来的学习,对未来我觉得我们人类要充满敬意,充满害怕。
主持人: 张总说了一个核心,未来的课堂一个是还原回归学习本质的课堂,不管我们的技术怎么去变,其实都是为了找到和坚守学习的本质,谢谢张总。下面有请张斯恒校长。
张斯恒: 我一直在思考“面向未来的学习”,这六个字,“面向”实际上是一种心态,一种情怀,一种担当。未来,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化、多元化同时又是一个性化的未来,信息化所带来的网络的暴力,给我们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实际上也给我们的教育,给我们的学习,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严峻的课题。因此我在想学习,面向未来的学习,到底是怎样的,还是要回归到原本,就是人味、人性、人情。
张斯恒: 我举个案例,有一个孩子出走了,他的一个姐姐就在网络上发了一个信息,我们都知道这是个信息的社会,于是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这样一个应该说很棘手、扑面而来的状况我们仔细去分析,找到一个原因。其中有一个细节就问那个孩子,你怎么发微信呢?他说我不管的,我只管发,我不管找,就把这样的一个很严肃很严峻的课题推给了我们教育,推给了所有社会的学习者。
张斯恒: 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我们的关键还是要对人的本质,他的人味、人性、人清,最基本的社会的责任,我看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功能。但我们做的很漂亮,我们紧接着也是应用现代化的社会功能进行对相关群体的一种教育、一种学习。
张斯恒: 因此我认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习,碰到的问题是巨大的,又是很严峻的,我们只有不断的挑战自我,才能有一个很好的社会的学习的环境。实际上今天坐在这里很忐忑,为什么?我们金山那么多优秀的校长,他们都比我会说会做得多,但我认为这是让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我就先讲这些。
主持人: 谢谢张斯恒校长,张斯恒校长其实在表达技术永远是为人服务的,我们在拥抱新技术的时候,不能被技术所俘虏,是这样一种观点。
主持人: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重新想像未来的学习,但实际上我刚才发现有三位嘉宾都谈到了对新技术的态度。我想第二个问题就在追击刚才大家都关注的问题,作为一线教育的实施者我们必须清晰清醒的认识到如何去使用新技术,现在媒体上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力推新技术革命,认为新技术会带来课堂的革命。
主持人: 另外一种声音是大家对新技术,要警惕新技术带来的负影响。我想问问四位嘉宾,你们听了这么多观点和演讲,相信你们也有很多的触动,如果你们之前做了新技术,这是一个层次,如果你们没有使用新技术,那么你们对新技术是什么样的态度?
张斯恒: 实际上随着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比如说反转课堂,这些都是为了社会学习提供一个很大的平台,它是无线无边界无空间的,但我们现在社会常常发现这种现象,两个人面对面的坐着,还在用微信聊天。这就是现代化的信息社会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巨大的冲击是什么?那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磁场消失掉了,都靠网络在拉动深。
张斯恒: 信息是一种手段,但它不是一种目的。我看了这次发的材料当中有12所学校提供给我们,值得借鉴、参考、学习、揣摩的12种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及我们深圳、沈阳这两个市、区他们对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探讨,我感觉这是回归我们课堂本真的一个落脚点。
张斯恒: 从我们学校来说,我们有一整套的信息网络的设备,但是关键就像刚才专家们所说的那样,关键是人谁去做,我们通过这一些借鉴信息技术的手段,主要是采纳信息、节省时间、扩大空间。但我们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在于提升师生的一种学习品质,让他们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知识,积聚最大的能量,我就回答这些。
主持人: 谢谢张斯恒校长,有请张总。
张雷: 我接着谈我的观点,其实新技术发展到现在,我们每一个时代人应该去拥抱它。我们昆山前景教育集团也有一些新的技术,比如我们最近刚刚落成一个全国比较先进的3D影剧院,比如前几天听霍金的一个报告,霍金就坐在我们全体同学的头上,讲了一些很有趣的故事,孩子们带着眼镜。其实,我觉得这种东西是我们不应该拒绝的。
张雷: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无论是再先进的技术,都是围绕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只要是有利于加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增进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能提升孩子生命品质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去用。我再次声明我的观点,新技术是不是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比如有了微信,两个人不当面沟通交流的。所以任何一项新技术都有它的两面性,一方面出现了空间日益缩小,另一方面却是关系越来越小。
张雷: 事实上从学习的角度来说,他无非也就是三个维度:行动,体验、思考。三个维度我们人和人要交流、沟通,我觉得我们的课堂、学校,让孩子们建立这样的高度、长度和宽度,那我们孩子的视野,你们有新技术,我认为我们的《易经》,各种宗教也是认识世界的方式。《易经》到现在,人类的智慧几乎很难超越它。纵然它没有今天的新技术,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技术和教材。
张雷: 我认为对未来学习的理解,技术在进步,但我们学习的本质也好,我们要越来越认识清楚。是我们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人和宇宙之间去建立连接,我觉得这种学习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主持人: 张总谈了一个观点非常到位,就是先用先行动,不管城市发达的地区,还是经济稍微滞后的一些边远地区,只要有条件,能够去拥抱新技术的,一定要敢于先走进去,先体验它,新技术到底好不好,谁用谁知道。关键是怕很多人一听专家说有两面性,就记住了负面的东西,就拒绝、排斥它,我觉得这是需要警惕的,所以要敢于先去用先去行动先去体验。请崔成林主任。
崔成林: 同意刚才两位领导的说法,要敢于拥抱新技术、敢于实验它,确实新技术不能改变教育的本质,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教育的本质,在这个方面我们不要过多的担忧,因为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哲学叫中庸之道。我们的媒介革命,可以称之为第三次,如果说第一次是笔墨发展革命的话,印刷时代是第二次,而我们这一次信息时代是第三次。
崔成林: 所以每一次学习媒介的变革都会带来课堂革命性的变化,这是无疑的。因为我们积极的迎接它、拥抱它使用它,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这是关键。但运用这些东西,关键是看到本质,而不仅仅是说迷惑,比如有人说反转课堂,有人认为就是搞微视频,其实课堂结构变化,有人认为先学后讲就是翻转课堂,我认为我们对反转课堂研究的可能还是太少了。翻转课堂说透了无非就是增加课堂对话的可能,让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无法寻求的对话解决问题,要在课堂上找到一个解决的空间和渠道。
崔成林: 而平板电脑进入课堂,从目前的使用来看,其实又是增加了一个反馈的及时性,比如有的学校把学生课堂的表现在半个小时内反馈给家长、老师、学生本人。还有在课堂上老师立即生成一次达标题,之后再生成二次达标题,提升课堂效率。也就是信息技术到底给课堂带来什么样的变革,我们需要看到它的本质所在,才有利于课堂学习方式的选择和使用,谢谢。
李文盛: 对我们边远小镇谈技术,一直是我们很向往的事情,我们学校就有20台电脑,而且学校对信息技术这一块是特别重视的,因此学校动用了一些移动多媒体,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在课堂上讲的时候用。因为我们的老师对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都不是很了解,包括我在内,也是渴望而不可及,一个是工作忙,另外是电脑也少,所以研究这些东西对我们将来是任重道远的,也就是在信息技术这个年代,今后必须要如何加强,这也是我们校长的责任。谈一些理论的东西,真的是谈不来。谢谢。
主持人: 因为区域经济有差距,所以学校之间必然也有差距。在我们上海看到的课堂、硬件设备,可能在内蒙有很多学校是他们未来很多年向往的。今天四位嘉宾三位是学校的决策者,一位是参与抉择、执行课改。第三个问题是作为一个学校的决策者,当你在学校想推行一件事情的时候,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认同的时候,你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主持人: 为什么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呢?因为我们本次的主题,面向未来的学习,重点谈两个融合,新技术、新理念,就是两者是要融合的。我所接触的很多学校,教师观念改变,课堂结构反转,另外是通过技术的引入推动课堂结构反转。但这两者深度结合的学校,就目前来说还真是不多。
主持人: 为什么有一线的老师,对学校推出一项改革会有不同的态度,甚至不同的认识,我想每所学校都不一样,但全国不管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一定有共性的东西,在座的几位决策者通过这次学习之后,要推动这项改革,你用什么样的策略,把你的想法变成所有老师的想法,形成共识。先请张斯恒校长。
张斯恒: 这个问题问的很棘手,因为实际上每所学校呈现出的教师的状态、学生的状态、学校的历史现状都是不同的,作为学校行政工作的决策者,我举个案例。因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还是课堂教学,我到过十几所学校,我刚到一所学校的时候,就像我们刚才专家们所讲到的,会将学习成绩差、素质差这方面的原因都推给学生本人,我到那个学校,我觉得这种现状必须改变,的确是这样的。
张斯恒: 我到的是一所薄弱学校,但是这样一种必须改变的现状,这是我们的一种作为校长的担当,到底怎么做,我想作为决策者来说,他更多的可能就是一个示范者,于是我第一次教工大会,我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我是教语文的,我让语文教研组长写一篇你认为最难上的课文给我,然后请年级组长选一个平时上课最慢的班级给我。
张斯恒: 第一次教工大会我没说多少话,今天教工大会的内容就是校长上课。接下来,这是我们做校长感到高兴的事,校长没有多少话,当然他有很多赞美的语言,时间关系我不赞美自己。但就是这样一堂课,在这个学校掀起了一个波澜,这就是决策者你必须要身体力行,充满一种智慧的。
张斯恒: 这个星期三我在一所民办学校,学生生源比较好的,六个班级我同时给他们上课,本来是想一个班一个班上的,实在没时间,六个班一起上一堂课,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最原始的状态。但在课前、课后运用信息化的网络去延伸。在上课前五分钟,学生很兴奋,因为校长来上课了,好兴奋,六个班级整齐做好了,但上课还有五分钟。学生对我也比较了解,我说按照语文的习惯是一起朗读古典诗词,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以前也发生过,结果农村的孩子胆小不敢上了,课代表不敢上来,于是我说第一个吃螃蟹的是英雄,三个课代表齐刷刷一起做英雄上来了。但只有一个同学领读,要尊重孩子,不能把另外两个赶下去,于是搞了一个小游戏,三个孩子石头剪刀布,没有打击任何一个孩子,但学生一下子全调动起来了。学生很善于表现自己的,课代表一个接一个上来,形成了什么场景?像军训时候的一班来一个,二班来一个,一直到六班。
张斯恒: 我想说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告诉老师们课堂教学,每一个过程可能会有不同的细节产生,每一个细节的产生就是不同的教育的契机,而不同教育的契机就会形成对孩子思想、品行、人格甚至听课老事的影响。归纳起来,你要做一个决策,决策者你必须身体力行,必须给老师做示范,我就讲这个。
张斯恒: 谢谢张斯恒校长,他在谈自己观点的时候,我想到电影里面国军和共军在交战的时候,有两句台词,国军将领都是后面拿着枪“给我上”,共军的将领都是冲在第一线“跟我一起上”,我觉得张校长的思路就是变“给我上”为“跟我上”,好校长,掌声给他。
张雷: 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如何引起人的变化,我的体会第一条就是自己要变,作为学校的决策者、领导者,自己要变,自己不变世界不会变,你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你改变自己的时候,你周围的人一定会变,这是第一点感受。
张雷: 第二点感受要建立解放人的机制,相信人,解放人。我在这里有一点小小的体会,我们集团,原来加在一起13个人,我这五年都在课改,我就解放他们,我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休息,你不要请假,缺一天还要批一天,如果多休几天可能还要罚点款,就这五年来我们校长自己决定自己休息,我就用了五年。
张雷: 改变了人,我们教育就是要人人成为自己的主人、主角,让孩子成为我们校园的主体、主人、主角,这一定是别人改变、世界改变、中国改革,我们人类改变的方向。
主持人: 张总谈到一个非常有力量的词,相信,我们的教育、管理往往是从相信开始的。听说张总集团里的老师工资是自己给自己定,这就是相信的机制。有请崔成林主任。
崔成林: 课改很难,没有一个课改者不流汗水和泪水,课改难,但我们也要考虑到靠行政手段、个人引领、热情投入,内因和外因都需要,同时要找到老师发展的天性。第一要顺其自然,我们现在的现实需求那就是,或者课改与应试之间的矛盾,能不能找到双赢的局势,找到这种方式。所以我们学校在改革初期就提倡一定要寻找两者平衡,这就是现实困难。
崔成林: 第二寻找老师们无法推辞的课改,我们三位一体,问题、课改、评价,任何人都无法逃避。你不课改可以,设计好的问题行不行,设计好的活动、评价行不行?任何老师很难阻挡这些课堂基本元素的优质化。
崔成林: 第三课改需要慢慢来,我们学校在课改初期有一句话,课改也是慢活,现在老师没有能力奔到二楼,需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让老师们能攀登到学校理想的目标。
主持人: 其实让教育慢下来,让课改慢下来,慢就快。有请李文盛校长。
李文盛: 我作为一个决策者,首先是我围绕两点,一点是人文关怀,一点是培训。比如我们的课堂改革,当时我们学校的老师对这个改革有质疑,因为我们学校的老师平均年龄比较大,所以在这个理念上、思想上就上不来,还是陈旧的教学模式去做。经过一个阶段去看,老师们嘴上说的是按照高效课堂的模式去做,但实际行动还是以陈旧的模式去教学。
李文盛: 为此我就采取人文关怀的方式把这些老同志,不愿意接受高效课堂的同志们叫到一起进行座谈,谈课改对我们以后老师、学生的帮助都是有帮助的等等,好饭好菜招待。另外就是我们加大培训力度,每周一次,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研究我们学校效仿高效课堂的模式,走过了三年,效果还是很好,老师们都是积极主动的配合,把我们的课改工作走得扎实一点。谢谢。
主持人: 谢谢李文盛校长。最后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主持人: 我想面向未来的学习,一定是将有思想的技术和有技术的思想深度融合的方式,当每一位老师真正能去走进新技术,去拥抱新技术的时候,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一定会发生变化,而在这个变化当中你也可以越来越觉得,只有人发生了变化,技术的变化才有意义。
主持人: 所以,我说今天不管是互联网思维,还是信息技术推动的一种变化,其实最终我们的课堂都一定是精神战地的课堂,因为可能每个人都在使用互联网,但我们每个人身上恰恰缺乏的是一种互联网精神。也许每个人都在使用信息技术,但我们并不能把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带进信息技术的文明里面,在这个文明里与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相遇。
主持人: 所以,不管我们推动什么样的改革,最终是要关注人,关注人的内心,关注他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走得更远。
主持人: 本次沙龙结束,本届课博会也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谢谢四位嘉宾。
中国教育新闻网: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博览会直播活动全部结束,谢谢广大网民关注。
http://talks.jyb.cn/comment.php?titleid=87&type=v&page=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3: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武汉:凸显规模化应用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www.jyb.cn 2014年12月11日 作者:徐定斌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http://www.jyb.cn/Teaching/jysx/201412/t20141211_607038.html
修路、建库、购车,还要有货,才能让车高速跑起来——

凸显规模化应用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武汉市作为中部崛起省会城市,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在国家教育云平台专项试点工作方面,始终坚持应用导向,整合各方力量,夯实信息环境基础,促进规模化应用,创新长效运行机制,支撑了武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了武汉市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信息环境是基础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什么?“修路”、“建库”、“购车”。“十二五”期间,我们重点所抓的“三通两平台”建设,主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全市各区推进宽带网络购买服务,就是解决学校宽带网络接入,实现与互联网高速互通问题。市区按照一定比例,两级政府投入,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从建设层面要解决班班通的问题,今年教师师机比要达到11目标,也是要解决建设层面的人人通问题。路有了,车有了,还有库、有货,才能让车高速跑起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同天喻公司合作,花大力气搭建武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购买了K12新课标同步教学、人教社示范教学、鄂教版等12家第三方资源达154万条;教科院通过广泛征集,积累教学资源6.2TB;全市1082所学校、65036名教师、373280名学生开通网络空间,加强了内生资源建设更新。通过资源购买、征集、开发和内生方式,解决规模化应用的内容与平台问题,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

  规模化应用是核心

  教育信息化不在设备,而在“化”,“化”是应用,是规模化应用。我们对规模化的定义是四要义,即全员、全面、常态和深层次。全员,就是所有教师不论年龄、不论性别、不论职务、不论学科都要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来用。全面,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支撑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及管理的全方位工作,核心在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上。常态,就是让教师云备课、云教学、云教研、云研修、家校云交流和云管理成为一种基本工作习惯和一种工作新方式。深层次,就是支撑教学改革,促进深度融合,在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重转变,从以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等方面找到突破口,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武汉教育云示范工程启动会后的第一次会,是在远城区蔡甸召开,其意在重点解决推进工作方面的态度、认识和应用方法问题,而不是攀比条件,追求投入上的“高、大、上”;教育信息化推进不只是投入和条件问题,而且是认识问题、队伍应用能力的建设问题、推进工作的方法路径问题。

  机制创新是关键

  俗话说得好,人管人,累死人,制度文化,才能管住人的魂。学校的管理如此,教育信息化长久推进,持续发展也是如此。机制与文化才是管根本的东西。我们针对武汉市教育云专项试点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武汉特色的运行机制。一是统筹协调机制。政府牵头,市区联动,部门联合,成立了市教育云工作专班,每月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就重大事项进行规划、统筹,协调推进。二是经费分担机制。硬件建设市区分担,宽带网络接入服务费由区级承担,平台资源购买服务市级承担,学校师生免费使用。三是资源创生机制。在内生资源的建设上,有序分类建立教师个人、校级、区级、市级四层资源上传、更新、筛选、聚合机制,加强运维管理,推介特色,促进共享。四是教师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与教师评选、评优、职称晋级挂钩。五是绩效考核机制。将各区教育云建设与应用的情况纳入目标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依据目标体系,平时随机抽查,年末专项绩效评估。

  两年的探索实践,武汉教育云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实现了基础环境极大改善,平台、资源、机制三个新突破,能力素养、融合水平两个明显提升。  (徐定斌 作者为武汉市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育报》2014年12月11日第11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3: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www.jyb.cn 2015年05月13日   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为了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把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总体目标。 

  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制订实施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实施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标准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明确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要制修订专业人才评价标准,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不同层次、类型、区域高校要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完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深入实施系列“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多形式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校要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各地区、各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五)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各高校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各地区、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开放情况纳入各类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园评估标准。鼓励各地区、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覆盖面,促进项目落地转化。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六)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 

  各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 

  (七)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各地区、各高校要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形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将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加快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八)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 

  各地区、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健全持续化信息服务制度,完善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功能,建立地方、高校两级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并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落实高校学生创业培训政策,研发适合学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建设网络培训平台。鼓励高校自主编制专项培训计划,或与有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群团组织、企业联合开发创业培训项目。各地区和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要针对区域需求、行业发展,发布创业项目指南,引导高校学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 

  (九)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各高校要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部委属高校应按规定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积极支持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作出贡献的单位。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深入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有利于互联网创业的扶持政策。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健全体制机制。 

  各地区、各高校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指导管理与监督评价,统筹推进本地本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各地区要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各高校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务部门牵头,学生工作、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二)细化实施方案。 

  各地区、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制定深化本地本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教育部属高校需将实施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其他高校需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部门和主管部门备案,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三)强化督导落实。 

  教育部门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把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情况列入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重点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四)加强宣传引导。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及各高校要大力宣传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使创新创业成为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高校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典型,丰富宣传形式,培育创客文化,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氛围环境。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5月4日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8 19:07 , Processed in 0.1023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