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97|回复: 83

[教育技能] 中国云教育产业园 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教育的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9 20: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2 17:04 编辑

中国云教育产业园  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教育的未来2015-06-24 15:34:54
提要:当前,“互联网+教育”方兴未艾,学校、教育机构纷纷“触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逐渐与教育紧密相连。为了满足全新的教育需求,中国云教育产业园应运而生,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教育的未来,并将构建全新的“云教育”生态圈。



  想象一下,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在去伦敦的专机上,通过手机上了一堂哈佛大学的企业管理课;一个西藏偏远牧区的孩子蹲在电脑前,听巴川中学的老师讲授音乐课......这是什么?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理想场景——不分国界、不分老幼,随时、随事、随地接触全球最好的教育资源。
“互联网+教育”将革新传统教育模式
  互联网+教育: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育模式
  “互联网+”时代,教育完全突破时空限制,一根网线和一台终端就可以连接全世界的教育资源,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成为现实。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互联网获得教育信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活到老、学到老”。
  “互联网+教育”不是简单地把互联网套在传统教育的躯壳上,而是把互联网的理念浇灌和渗透到教育的最深处,努力催生出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互联网+”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件演示、网络课堂和作业、教育管理系统信息化等,而是从“育人”的根本目的出发,重新考虑如何把互联网作为手段和方法,改变和创新教育模式,进而影响教育的未来。
  云教育产业园:打造全新的云教育生态圈
  当前,“互联网+教育”方兴未艾,学校、教育机构纷纷“触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逐渐与教育紧密相连,它正在用“智能”的力量重塑教育形态。重庆社科院专家孙元明表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逐渐与教育紧密相连,用“智能”的力量重塑教育形态。未来,教育更智慧,课堂“私人定制”将成常态;在线教育、MOOC、电子书包都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云教育产业园效果图
  为了满足全新的教育需求,中国云教育产业园应运而生,投资300亿元落户南重庆核心,打造占地2.7平方公里的云教育产业园。园区以云教育产业为核心,以云数据中心产业为支撑,包括教育内容创作与数字出版、研发与创新、交互式云教育运营、大数据应用、会展、集团培训产业等,以金融云、健康云、外包云等产业集群为衍生,搭建完整的良性生态系统,为重庆乃至整个中国的教育产业构建一个集教育、学习、生活为一体的“云教育”生态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7: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课程改革的新思维、新模式(3.0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iwc.html
【本文系王竹立老师原创学术论文,1.0版时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模式到底应该如何转变?》,2.0版时题为《互联网+课堂:课程改革的新理论、新尝试》,3.0版改为此题。转载请注明出处。--竹立附记】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
----课程改革的新思维、新模式
王竹立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以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在于,过度强调将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引入课堂,却偏偏把互联网拒于学校与课堂的大门之外;过度强调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却忽视了网络时代知识与学习已发生变化这一基本事实。以智能手机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对课堂教学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互联网+教育将颠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互联网进课堂、生活实践进课堂、创新教育进课堂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课堂”模式将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新趋势,智能手机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关联主义和新建构主义将成为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主要指导理论。
[关键词智能手机;互联网+;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建构主义
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从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我们就积极将计算机及相关信息技术产品引入课堂,首先引进的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包括电脑、投影仪、大屏幕、扩音设备与中控系统等。这些设备的引入对教师的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由于能够方便地将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集合在一起,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得到迅速普及与推广。然而这种技术及产品的引入,不仅没有导致以班级教学制和讲授式教学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瓦解,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教师的讲授。电子白板则干脆将电脑和多媒体技术整合到一块竖起的电子屏幕上。
电子书包的引入,似乎给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线希望。专家们希望通过让学生人手一部iPAD或者平板电脑,开展个性化学习。然而在应试教育体制和班级教学制的束缚下,这种希望迅速化为泡影。所谓一对一的个性化学习,演变成学生通过手中的电子设备跟着老师按部就班地完成统一的视频观看或电脑操作练习,面对面的交互变成在课堂上通过机器来交互的别扭形式;为了防止学生上网或玩游戏,电子书包还专门设计了禁止上网装置,并强化了家校联系功能,以便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更有效的监管。老师和学校能允许的只是学生登录学校内部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浏览其中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源,互联网则是被排除在外的。这种画地为牢的做法,虽然有利于阻止学生通过网络从事一些与教材内容无关的活动,但也关上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体系的大门。
那么,引进一些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又如何呢?近年来,微课与翻转课堂很火热,然而笔者经过调查与分析发现,微课与翻转课堂主要“热”在各种大赛与公开课中,真正在日常教学中应用的依然少之又少,个别学校虽然实现了“校内翻转”,但主要动力来自行政力量的推动,而且这种翻转,依然是对应试教育的强化而不是削弱。
笔者曾指导自己的研究生林津,对广州市11个区的部分中小学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收到有效调查问卷395份,涵盖中小学各个学科,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调查显示:95.9%的中小学教师听说过微课,但只有11.4%的教师曾独立录制过微课,13.4%的教师曾参与过微课制作,72.7%的教师既没做过微课,也没用过微课;在曾独立录制过微课的教师群体中,有64.4%的教师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接受调查的教师样本中,只有8.4%的教师曾将微课应用于教学,而将微课常态应用于课堂的仅占教师总数的0.5%;有17.0%的教师倾向于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但实际应用的则少之又少,2013年,广州市H区共有4所学校(包括2所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自愿成为翻转课堂试点学校,每所试点学校有若干教师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小学数学、初中英语、初中物理、初中思想品德等学科。也就是说,H区共有4所中小学(据不完全统计)曾以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形式,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占H区中小学总数的3.1%。这些数据提示,试图通过微课与翻转课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能还仅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笔者曾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困局与出路――兼论网络教育模式创新》一文中,对我国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提出批评,认为过分强调“课内整合”是一个误区。迄今为止,技术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课外而不是课内,应该把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放在校外而不是校内,放在网络教育而不是课堂教学,放在农村与薄弱地区薄弱学校而不是大中城市的重点学校。[1]甚至一度认为,传统课堂与教学模式在当下仍有其存在的价值与理由,与其在课堂上下功夫,莫如在课外找出路,通过发展课外网络教育与在线学习,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最终颠覆学校与课堂教学模式。[2]
最近笔者的思想有了一些变化,慢慢向主张“课内整合模式”的专家靠拢,逐渐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在中国目前国情下,学校,尤其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仍然是重中之重,教育变革要想取得突破,绕开学校、绕开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不现实的。这虽然是一个“硬骨头”,但还是值得“啃”的。而且,我还感受到中小学教师对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渴望与不懈努力,体会到网络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强烈冲击与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地步了!
有鉴于此,笔者将以往教育信息化误区由过度强调信息技术课内整合模式,修改为过度强调将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引入课堂,却偏偏把互联网拒于学校与课堂的大门之外;过度强调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却忽视了网络时代知识与学习已发生变化这一重要事实,以至于对今天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手足无措、应对失当。笔者将今天的学校教育信息化误区比喻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芝麻”是指具体的终端技术及其产品,以及建立在这些技术及产品上的教育教学模式;“西瓜”比喻网络的互联互通和基于互联网(而不是局域网)的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核心是网络,网络的核心特征是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离开了这个核心,所有的教育教学变革都无异于缘木求鱼。
二、            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的挑战
当信息技术专家将关注点放在各类高大上的电子产品如iPad、电子白板、数字化教学平台、电子投票器、乃至3D打印机的时候,有一种常见的信息技术产品却一直不被专家和教师看好,并努力将之拒于学校与课堂大门之外,但恰恰就是这一技术产品,笔者认为有可能成为压垮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产品就是智能手机。
手机已经成为几乎所有成年人须臾不可离的随身之物,同时也向中小学生手中快速推进。宽屏手机的出现更使得以前热极一时的iPad和电子阅读器风光不在,同时也让个人电脑显得不那么重要。智能手机对比iPad\个人电脑最大的优势就是即时通讯与方便携带,这使得手机几乎难以被拒绝。与智能手机普及趋势相对立的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依然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尤其不容许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笔者曾到广东地区的中小学调研,发现虽然很多学校实现了网络接入“校校通、班班通”,但学校和教师宁可关闭网络接口,也不让学生使用网络。大学里也有不少教师反对在课室里安装能让手机上网的Wifi。尽管如此,手机依然成为传统课堂和教师的最大挑战,通过手机上网和玩游戏的“低头族”成为传统课堂上一道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风景”,手机被学校和教师视为不受欢迎的“第三者”,应对手机对课堂教学的挑战成为“国际难题”。[3] 手机给课堂带来的挑战实在太大了!智能手机对教师和课堂的挑战,实质上就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如今,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价格越来越低廉,wifi等网络连接方式越来越普及,上网费用越来越便宜,李克强总理最近要求我国宽带网要降费提速,手机里的APP应用及优质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更令人鼓舞的是,新一代的网络接入技术Li-Fi正在研制之中,未来可以通过光来传输数据,只要有灯光的地方就可以上网。[4] 到那时,再想禁止学生在课堂内使用手机或网络将更加困难,手机公开进入各级各类学校与课堂只是时间的问题,教师将不得不与手机这个“第三者”在课堂上和平共处,学生会越来越频繁地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查找资料、做练习、看微课视频、交流信息、发微博或微信、录音录像、直播课堂教学情况,曝光老师讲课时的错误等等。在校园里手机成为学生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工具,碎片式学习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的微课(微视频)可以通过手机观看,作业与考试也可通过手机完成。到那时,老师还能像以前那样满堂灌吗?课堂中讨论的内容还能仅仅局限在教科书与考试大纲划定的范围之内吗?学校和教师还能继续对学生通过手机和网络获取的信息与知识视而不见、不予承认吗?学生还会遇到问题只向教科书或老师求助而不去互联网中寻找答案吗?
可以想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拿出原来的讲课时间让学生开展交流讨论,老师也会慢慢接受学生通过手机和网络获取的信息与知识,甚至愿意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他们从手机和网络中学到的东西。一些有远见的老师还会鼓励学生利用手机看微课、找资料、做作业、参与投票、交换文件、进行社会化交流等等。一旦在课堂上放开手机和网络,传统的以讲授为主要方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趋于瓦解,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变革将会来临!
三、            互联网+教育将颠覆传统教学模式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个“互联网+”的新概念,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界纷纷解读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笔者认为,互联网+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在一篇题为《“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的文章中,笔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互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加完之后一切都会发生改变,互联网是刀、是斧、是锯,将原来的一切都分解成碎片,然后再以互联网为中心重新组建起来,成为新的体系、新的结构。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碎片与重构”,[5]下面笔者将就此观点作进一步阐述。
(一)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网络时代前,信息与知识的主要承载形式是纸质材料,如书本、报纸、刊物等。虽然那时已经有了广播电影电视等电子媒介,但由于制作条件较高、不便于个人保存与随时随地获取,加上以音频视频为主要承载形式,因此,电子媒介并未完全取代印刷媒介的主流地位。网络时代来临,信息与知识的主要承载形式慢慢由纸质媒体转移到网络,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也随之由各种印刷品转移到网络。今天,人们读网的时间远多于读书的时间,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信息来源是网络而不是书刊。那么知识由书刊转移到网络之后,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子吗?知识的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读书与读网会是一样的吗?我们的学习行为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最早回答这些问题的是加拿大著名学者、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创始人乔治·西蒙斯,他将网络时代的知识比喻为河流,或管道里的石油,提出了“知识流”的概念。他认为,今天的知识不再是静态的层级和结构,而是动态的网络与生态。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半衰期较以前大大缩短,出现了所谓的“软知识”和“连通性知识”,甚至认为今天的“知识很难被定义”,[6] 西蒙斯的观点已有大量论述,本文不再赘述。
笔者想补充和强调的是,由于书本是按线性结构组装起来的,其媒介形式以文本为主,因而以书本为主要载体时代的知识结构也是线性的、静态的、层级式的、按照学科分类组织起来的。一门学科最典型的结构是树状结构,先有一个总论(主干),然后再有各论(分支),各论中又可以分为很多小节,小节中再分为很多知识点(枝叶),直到把所有问题都依次阐述一遍。然而网络的基本结构是超链接的,是网状的、动态的、非层级的、可以任意方式组织起来的,因此,网络上的知识与纸质媒介上的知识在结构与表达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参见表1


   正是由于网络具有与纸媒截然不同的特性,知识由书本转移到网络时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以线性结构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将不再成为知识的主流形式,传统的卷、期、页、章、节、点结构也将式微。尽管网络上也存在文库和电子书这类与纸媒相似的结构形式,但那只是知识存储形式之一,主要供学习者有需要时查阅之用。读者进行网络阅读时,像读纸质书一样逐页翻阅、长时间看同一个内容的行为方式并不常见。网络阅读最常见的方式是碎片式的,往往每隔很短一个时间就跳到另一个不同的网页。网络可根据读者的不同需要生成多种形式,每一个网页可视为一个信息与知识的“碎片”,根据信息(知识)接收者的指令,这些碎片可以重构出不同的整体。比如,搜索菜单形式、百度百科形式、百度知道(问答)形式、全图片形式、全视频形式、全音频形式、电子杂志形式、RSS订阅形式、其他自动推送形式等等等等,此外,还可以根据信息(知识)提供者要求,生成博客形式、微博形式、微信形式、公开课形式、慕课形式、游戏体验形式、资源库形式、专题网站形式、其他数据库形式等等等等。总之,碎片与重构就是互联网组织信息与知识的基本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改变了知识,也改变了今天的学习。
   (二)互联网将成为教与学的主要场所。互联网不仅成为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成为信息与知识的主要来源,还日益成为教与学发生的主要场所,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目前,学校课堂还是系统教育、学历教育与正规教育的主要阵地,网络教育和在线学习由于缺乏面对面交互的优势、缺乏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有效监管以及让人放心的评价体系,只占据了非学历教育、非正式学习的“半壁江山”。在正规教育与学历教育领域,网络教育只能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强化,还不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的主流地位。但如前所述,网络教育与在线学习正日益向学校与课堂渗透,成为颠覆传统教育教学体制的重要因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终有一天人类可以在网上打造与实体课堂几乎一模一样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当这种网络虚拟课堂普及之日,就是实体学校与课堂大规模消亡与转型之时。尽管届时一部分一流的大学和特色学校将得以幸存,中小学也会保留,但学校教育的黄金时代将一去不返。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将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翻转学习(不是现在狭义的翻转课堂)成为主流的教育教学形式。这大概就是“互联网+教育”的最终结果吧?
四、            互联网+课堂引领教学改革新方向
   今天,我们曾经喊了多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口号已不太适宜,而应以“互联网+课堂”来取而代之。互联网+课堂的内涵是什么?到底应该如何操作?在这里,笔者提出“三进”的设想,分述如下。
   (一)互联网进课堂。互联网+课堂首先意味着让互联网进课堂,而不是将互联网拒于教室门外。应该鼓励学生带手机与笔记本电脑来上课,容许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上网。可以想见,这种大胆的提议仍然会受到部分教师的强烈抵制,因为他们还没准备好如何应对互联网对课堂教学的冲击与挑战,还没学会如何与手机和网络在课堂上“和平共处、取长补短”。在这里,笔者愿意分享一点个人经验供大家参考。
   笔者与同事在中山大学为本科生开了一门核心通识课《现代学习理论与技术》,这门课每年选课的人比较多,一般都在一百到两百人以上。在这样规模的大班教学中,我们还是选择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分组讨论、分享与探究活动。为了减少上课时的“低头族”现象,我们在讲课中注意贯彻“新、奇、实用”三大原则。新,就是老师讲课的内容要新,最好是网上不容易找到的内容。我们不会照本宣科,而会讲自己的心得体会、研究成果、独到见解;会经常打开网页,直接利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辅助讲授,让学生有新鲜感,想听爱听。奇,就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讲课时不会满堂灌,而会穿插提问、播放视频动画、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活动和练习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实用,是指教学过程尽可能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生活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让学生感到学习有用、有效、有收获。我们还经常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些具体问题通过网络查找补充材料。甚至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布置作业、点名,让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完成部分作业等。我们每学期都专门留出两到三次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通过网络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交流网络学习经验,开展网络学习竞赛。在我们的课上,手机、笔记本电脑与网络不仅不是干扰,反而是必需的工具与途径。
   智能手机进学校与进课堂,可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将导致学校教育与课堂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手机几乎可以取代平板电脑和其他终端设备的大部分功能。手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至少可有以下几方面用途:①阅读。手机可用来看新闻,了解时事;可以看微课与微视频;可以阅读手机读物,比如电子教材等,而且这种学习有利于充分利用等车、排队、上厕所等碎片化时间进行。②记录与存储。手机可以用来课堂拍照,记录老师黑板和屏幕上的重要内容;记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与场景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教师的讲课进行录音录像以方便回看;可以利用记事本记录自己的思想火花与灵感;可以利用云存储功能保存大容量文件等等。③通讯与交流。手机可以用来收发通知;可以通过微信群与QQ群进行交流讨论与远距离协作;可以通过声音与视频进行及时通话;可以进行音频与视频短时间授课;通过电子邮件与教师同学进行深度的、非实时的沟通与交流等等。④完成学习活动。可以利用手机二维码功能在课堂上点名、投票、布置与提交作业等。⑤APP应用。现在已有大量可用于学习的APP应用,比如时间管理、背单词、编程、运动、认识星空等等。⑥定位与导航。手机的定位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找到走散的孩子,导航功能可以指路,便于组织校外活动等。⑦搜索与查询。任何时候都可以利用手机的搜索与查询功能掌握一些急需了解的信息与知识,如人名地名的检索、名词的解释、外文的翻译等等;⑧计算。手机里的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⑨放松与调节。手机里的音乐、游戏等娱乐功能可以对学习者起到放松紧张情绪、调节心情等作用。⑩创新与创造。手机里的开源软件和虚拟游戏等有利于学生开展创新学习与创造活动等。手机在教育教学中有这么广阔的用途,我们还有理由拒绝手机吗?!
   (二)生活实践进课堂。今天,网络将现实生活与我们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第一时间就能让我们知晓;网络为我们获取各种信息与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校不再是世外桃源,课堂也不再是空中楼阁,生活与学习不再能够被人为分隔。学生只会对与自己的生活关系密切、与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关系密切的内容感兴趣。今天的课堂教学应该多从现实与生活中寻找内容与素材,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综合性、开放性和混合性学习。例如,笔者为研究生开了三门课程,分别是《教学系统设计》、《创新思维训练》和《网络时代的学习》。这三门课虽然开的学期不同,内容各有侧重,但笔者的教学方法与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截然分开。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三个主要做法,第一个做法是,教学内容不再拘泥于教材与大纲,而是以教材为基础,大纲为线索,从网络和生活工作实践中寻找真实素材、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比如笔者上教学设计课时,会让大家结合当前的一些教改热点进行分析。例如,从网络检索关于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在网上观看杜郎口中学教学视频,然而组织大家从教学设计角度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微课、翻转课堂、慕课时,要求学生具体学习微课的制作、参与翻转课堂实践、或者选修一门慕课,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又比如笔者接受了去汕尾地区为中小学教师做培训的任务后,立即组织学生赴汕尾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与需求分析,和同学们一起设计培训计划。笔者的一般做法是,先让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分析与设计方案,然后对同学们的方案进行点评,指导他们完善设计;或者提出自己的分析与设计,并说明设计的思想与依据,让同学们进行对比;然后根据选定的设计方案开展培训活动,检验教学效果,收集各种第一手资料进行反思。笔者希望通过对真实问题的学习,让同学们领悟书本理论与实际情况的异同,体会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笔者还利用为本科生上《现代学习技术》通识课的机会,让同学们以助教身份,全程参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过程。在教学中较少讲解抽象的理论,较少死抠书本知识,更多地示范如何运用实践智慧,激发创新思维,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最终目的。在课程结束前,笔者会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反思,发现课程不足之处,进行强化练习与补充讲解,与同学们一起开展反思与总结。
       第二个做法是,把教学与研究创新结合起来。笔者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自己最近在研究什么、在思考什么问题、写了什么文章,遇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向学生示范自己的研究与思考过程与方法,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和教训,让同学们有所领悟与仿效。有时还会动员同学们参与自己的研究项目,一起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实验。在分析调查与实验结果时,也是采用让同学们先说,然后自己后说的方法,进行点评与示范式教学。
       第三个做法是常常抽出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从网络或其他地方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学生分享的知识与技能有很多老师自己都不知道,在这样的课堂上,有时老师的收获甚至比学生还多,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写博客或文章,对碎片进行整合。笔者很少从头到尾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方法混合使用。有时讲授,有时研讨;有时翻转,有时实践;有时让学生主讲,有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协作与探究,随机应变、不拘一格,常常有即兴之举。但有一点是贯穿始终的,就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以思考与探索为中心。对学生的评价,笔者很少采用考试的方法,而是结合作业与日常表现,与学生一起进行综合评价。
   (三)创新教育进课堂。网络时代,学习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传承前人的知识,创新发明才是关键。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而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帮助学习者建立独一无二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记忆不再是最重要的能力与目标,学会创新思维才至关重要。今天,政府大力提倡的创客教育就是创新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不以赢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教育契合了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以课程为载体,在创客空间的平台下,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创客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少数爱好者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各种培训与比赛活动,或者作为校本课程,还没有与学校的课堂教学真正结合起来,影响到的学生人数也非常有限。如何将创客教育引入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是今后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大学生和研究生中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理解创新原理、掌握创新方法、完成创新作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笔者还有意识地将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渗入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特别是如何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与创新的意识,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示范,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许有人会说,你的这种教学方法与课程的特殊性有关,不一定适合其他类型的课程,而且只能在大学和研究生教学中开展,在中小学难以推广。因为中小学还是以系统学习为主,以应试为主。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对。前文已述,网络对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碎片式学习已经渗透入校园与课堂。今天,老师再想像从前那样固守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越来越困难,继续忽视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的碎片式学习成果也越来越不合时宜。如何将基于课堂的系统学习,与基于网络的碎片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是老师们面临的全新挑战。笔者曾提出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其核心理念是,在保证必要的系统学习与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分享、协作与探究活动,通过说出、写出、做出等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网络学到的碎片化知识,与教材学习获得的系统性知识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个性化的知识体系。[7] 笔者特别要指出的是,创客教育与笔者提出的新建构主义教学法不谋而合,创客们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充分体现了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是在“做出”这个最高层次进行分享式学习的典型代表。
   在中小学推进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可采取由易到难、由副科向主科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比如,可以先在科学课、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课这类课程中开始试行,鼓励学生先围绕课程主题,通过网络自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究,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
   笔者曾指导自己的研究生李小玉,在深圳市某高中学校信息技术课上进行过新建构主义教学法的初步尝试。考虑到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材陈旧,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而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笔者建议小玉同学将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引入课堂,先不要完整采用新建构主义教学法的三个环节,而从第一个环节----“分享”开始试验。小玉同学在笔者的指导下,与另一位合作教师一起,在该校高一班55名同学中开展了分享式学习的三轮行动研究。课前先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网络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鼓励同学们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进行上课前的知识储备。在第一轮研究中,以简单的“观念分享”为主,营造畅所欲言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初步探究分享式学习是否适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第一轮分享的主题是“畅想信息技术世界”,学生轮流上台分享自己的经验与看法。大部分同学愿意在课堂上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但也有少数同学(4人)不愿参与分享。小玉同学根据课堂实际,在第二轮实验时,做了两点改变:①“个人分享”向“小组分享”转变。在每名学生单独进行分享之前,先开展小组内部的知识分享。在组内进行分享时,由于小组本身能够营造一个几乎无压力的环境,学生更敢于发表言论,而且花的时间较全班分享时要少,效率更高。②“观念分享”向“经验分享”和“资源分享”转变,以“观念分享”为分享内容开展的教学不太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而“经验分享”或“资源分享”为分享内容时,学生更容易把握教学目标,也便于教师掌控课堂。第二轮分享的主题是“PPT软件制作技巧”,小组分组采用合作学习的异质分组原则。7个小组中有6个小组表现活跃,但也有1个小组表现欠佳,需要教师的介入与引导。本轮试验虽然消除了学生的顾忌,提高了教学效率,但这种方式对分享内容的限制,使得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仍有部分学生分享的内容与主题不相关,学生对分享式学习的质疑也依旧存在。此外,采用异质小组的形式,虽然能够保证组与组之间处于大体相同的水平,但组内成员的不同层次又带来了另外的问题——知识分享的单向性,处于较高层次的学生很少从他人处获取知识,如果他们对分享内容又不够感兴趣,就容易造成心理上对这种方式的排斥。小玉同学决定在第三轮研究时,确定一个较大的主题,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给学生更多自主权。并按照兴趣分组,同时将原来每组8人,减为每组4-6人,提高学生的个人责任意识。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会更加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分享,同时也能让他们学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知识。第三轮分享的主题是比较宽泛的“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大部分同学在小组内分享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但也有两个同学分享的是操作系统的内容,教师也没有阻止。小组要共同完成一个作品并在接受全班的评价。第三轮分享学生都比较满意,已经没有一个不满意的同学了。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分享式学习表示“喜欢”的比率,由第一轮的60%,到第二轮的72.7%和第三轮的83.6%。这些研究虽然还是非常初步的,但已显示出分享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可行性与生命力。
   此外,笔者还建议,可以考虑在中小学开设一门网络学习课或现代学习技术课,每周安排一定的学时让学生在课堂里上网,在老师的指导下检索资料、进行网络学习与探究。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搜索、如何选择、如何思考、如何交流、如何网络写作这五大网络学习技能,让他们从小养成通过网络学习的意识、习惯与能力。还可以进行课程融合改革,将传统的学科分类进行拆分与重构,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技术进行开放性学习。20144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介绍了重庆市谢家湾小学进行的课程整合改革试验,该校将原来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思想品德、美术、微机、艺术等10多门课程,整合成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5类综合性课程,[8] 笔者认为这代表了未来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未来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应是:突破教材大纲、连通课堂网络、消弭学科边界、实现个性目标、培养创新人才。
五、            互联网+时代需要新的教与学理论
   人的大脑需要一个体系和框架,才能运作正常,否则就会混乱不堪。大脑不可能在一个紊乱的环境下工作,所以我们的心智是有模式的,理论就是一套模式,教与学理论就是一套关于指导我们分析教与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的模式。如果我们的理论模式与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一致,那么我们就能准确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找到正确的应对办法;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今天,我们早已进入了网络时代,知识与学习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然而我们目前使用的教与学理论依然是网络时代之前形成的,无论是行为主义还是认知主义,也无论是人本主义还是建构主义,尽管它们仍然可以在许多不同类型、不同情境的教与学中发挥指导作用,但对网络时代出现的大量新问题新情境新挑战早已捉襟见肘、无能为力。固守着这些理论,反而会让我们的思维与行为越来越僵化,越来越落后于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才能避免僵化的心智模式?唯有建立一个开放的、不断更新的系统,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名词、概念、理论体系,赋予它们新的内涵,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一句话,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教与学理论。
   目前,已诞生了两种网络时代学习理论,一个是加拿大学者西蒙斯的关联主义(又译为连通主义)学习理论,另一个就是笔者提出的新建构主义理论。两种理论是一种互相补充的关系,可以共同指导网络时代的教与学。
   关联主义理论已为国内多数学者所熟知。笔者认为,关联主义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对网络时代知识与学习的变化进行了富于洞察力的、细致的预测与描述,并提出了网络时代的学习就是建立知识网络的过程、连通多于建构的主张。但关联主义的策略更多的是针对信息超载的,对如何应对碎片化挑战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笔者提出的新建构主义理论,是在传统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网络时代学习面临的两大挑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而提出的一整套方法与策略。针对信息超载,新建构主义主张,除了采用连通策略之外,还应学会选择,选择的原则是以“我”为中心,即以学习者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中心、以自己的问题解决需要为中心,选择接受的信息与知识。对于与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关系密切的信息与知识,要进行强连通和深度建构,对于与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关系不太密切的信息与知识则只需要弱连通就可以了。针对知识碎片化,新建构主义提出了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主张学习者对每天碎片化学习到的知识先进行“零存”,再通过不断建构而获得“整取”的成果。具体步骤包括积件式写作、个性化改写和创造性重构三个环节。整合信息与知识碎片还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为此,新建构主义提出了包容性思维方法,通过包容性思维,学习者可以将看上去关系复杂、甚至互相矛盾的信息与知识碎片有机整合在一起,构建出完整的个性化知识体系,最终实现知识创新。[9-14]
   在新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笔者还提出了知识的三级结构理论与知识嫁接学说,对教与学的本质进行了全新的探讨。[15] 这些理论已初步构成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对网络时代的教与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与思考。有学者称之为“21世纪以来中国远程教育理论创新花圃中的‘一枝红杏’”。[16]
   然而,新建构主义理论尚未引起我国学术界的足够重视,虽然有不少学者对该理论表示赞赏和肯定,《现代教育技术》杂志还曾经将新建构主义与关联主义并列为网络时代的两大学习理论,并作为该刊的重点选题,一些杂志也刊发过对新建构主义进行应用与探讨的文章,但迄今为止,对新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深度研究,对该理论体系进行补充、完善与发展的文章还寥寥可数。除了少数学者和研究生的论文之外,大多数主流学者和刊物还对该理论保持沉默,连一篇学术性的批评文章也没有。这与国内学术界对来自西方的理论与实践趋之若鹜,对“电子书包”与“微课”定义的讨论不厌其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对一种诞生于本土、直面网络时代挑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的理论的“冷漠”,其实无关乎某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关乎一个国家与时代教育变革的大方向。
   令人鼓舞的是,笔者以新建构主义理论为核心撰写的通俗性学术专著《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一经推出,就引起强烈的反响,深受大中小学一线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在线教育从业人员的欢迎,发行才一两个月,即入选《2015年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榜单,并一再重印,成为教育类畅销图书之一。这一事实进一步说明,国内教育市场对新理论新思维有强烈需求,教育理论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机遇。
   笔者的好朋友、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金岱教授有一句名言:人是观念的动物,观念变了,一切好变;观念不变,一切难变。笔者愿借这句话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勉。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困局与出路――兼论网络教育模式创新[J]. 远程教育杂志,2014,(2):3-12
[2]王竹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4):62-69
[3] 新华网.课堂玩手机成“国际难题” 老师:手机成“打不退的第三者”.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04/27/c_126438302.htm,[2014-6-2]
[4] 可见光无线通信.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eSc2LAhecIraKPmHYj9MIDhF6I4gb_CInRAFQMrNwaJGxoKyLvIwKbKDJI9yYfV77moEtx2WfNqoAbRnUx8KMjmnCA1vPG5MMo9cZCum7z6kaReyg3NyS6TseCxramYmRiSWrb0gU-gXTdSVU0FmxE-s8S4zqsQbdoQd13Nt8Rsc11vU2XdCl4lBNe8Dq9nGZPSuJQPnsVlMeDq4ctRLq[2015-6-9]
[5]王竹立. “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 今日教育,2015,450:1
[6] G•西蒙斯著,詹青龙译.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P1-24.
[7] 王竹立. 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初探[J]. 现代教育技术,2014,(5):5-11
[8] 《新闻联播》 谢家湾小学课改:一次艰难的探索. http://video.sina.com.cn/p/news/v/2014-04-07/193363713097.html, [2015-6-9]
[9]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11-18
[10] 王竹立.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1,(5):34-40
[11]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与知识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2,(2):36-43
[12]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理论体系与创新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2,(6):3-10
[13] 王竹立.零存整取:网络时代的学习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3(3):37-43
[14] 王竹立. 包容性思考:网络时代学习的一种新思维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14(6):88-94
[15] 王竹立.知识嫁接学说: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教学理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33-39
[16] 赵师红. 中国远程教育理论创新之归因:以王竹立“新建构主义”为个案[J].现代教育技术, 2014(3):5-11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8: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棒电商,下一个万亿金矿是互联网教育http://www.colabug.com/thread-1290619-1-1.html
导语:
“未来我认为地面教育将会占到整个培训教育总量的60%左右,网上教育占到40%。”新东方CEO俞敏洪2014年如此说道。

“未来我认为地面教育将会占到整个培训教育总量的60%左右,网上教育占到40%。”新东方CEO俞敏洪2014年如此说道。互联网教育,有望接棒电商,引领未来十年的中国互联网产业。
1、前言:繁荣背后,路在何方
2014年,资本涌入互联网教育行业。资本与产业“躁动”背后,是互联网教育蕴藏的万亿金矿。13年互联网教育行业规模仅为1000亿元,占比教育产业不到10%。然而,教育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行业,需要我们深度解构寻路行业大潮。
2、互联网教育,下一个电商?
90年代末,传统的互联网教育便已萌芽。但此后产业进入“冰河期”。目前,传统教育龙头,线上业务收入目前占比仅为3%。据我们统计,中国单个实体的互联网教育业务收入不超过4亿元。过去的挫折,便是今天和明天巨大的发展空间。尚不考虑体制内经费拨款和大学生教育支出,其市场空间已接近万亿。而2013年电商行业规模为1.85万亿,并诞生了市值超过2000亿和万亿的京东和阿里巴巴。互联网教育大势所趋,而这又是一个能够诞生下一个“京东”、“阿里”的市场。我们认为,互联网教育有望接棒电商,引领未来十年的中国互联网产业。
3、从互联网发展瓶颈,寻找产业爆发点
需求端看,用户接受教育的动机并不强烈。供给端看,教育是一个标准化程度低的产品与服务。内容始终是教育产业的核心,资本的持续涌入有望加速内容的研发和推进。在智能终端渗透率超过90%背景下,我们判断,具备“寓教于乐”的革命性教育移动内容产品将引爆万亿市场。结合艾瑞和行业调研数据,互联网教育行业2018年规模有望超过3000亿元,未来四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2.5%。类比电商进程,互联网教育爆发时点也已十分临近。天猫2009年首届双十一,宣告一个时代的到来。从渗透率的角度看,当前互联网教育用户20%的渗透率也已十分接近电商爆发前的水平。
4、这是一个无边界扩张的行业,平台仍将为王
互联网教育,是一个无边界扩张的行业。利润率与规模成反比,已成为传统教育产业内部共识,颠覆势在必行。资本持续涌入,革命性内容产品将成为万亿市场的引爆点。从行业格局来看,平台终将为王。那些具备潜在用户基础的平台型企业,更具长期成长性。基于此,我们强烈推荐新开普、全通教育 、汉得信息,建议关注拓维信息、新南洋、方直科技。
        
一、前言:繁荣背后,路在何方
1.1产业与资本密集布局互联网产业
资本涌入在线教育行业。2014年伊始,资本对于互联网教育的关注度陡然提升。先是阿里巴巴领头国际互联网教育巨头Tutorgroup旗下的VIPABC。然后YY宣布成立100教育,大举进军互联网教育行业。其中,雷军将投资超过10亿元。随后,BAT纷纷或内部孵化,或外部并购平台和内容与工具类产品,加速互联网教育行业布局。
        
另一方面,传统教育机构也正积极向互联网靠拢。作为被颠覆的对象,以新东方、好未来为代表(原名学而思)的传统教育机构,正加速向互联网靠拢。传统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2014年也宣布与腾讯达成合作,以加快互联网教育业务发展。同时,成立直播平台,酷学网。而好未来,从去年起便加大了对于互联网教育业务投入。旗下网校学而思收入2014全年收入有望超过1亿元,较2012年接近5000万元的收入翻番。
1.2互联网教育万亿金矿,亟待挖掘
资本与产业“躁动”背后,是互联网教育蕴藏的万亿金矿。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和传统教育机构积极靠拢背后,是互联网教育所蕴藏的万亿金矿。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家庭教育支出接近1万亿元。而据艾瑞统计,2013年互联网教育行业规模接近1000亿元。因此,现阶段互联网教育占比仅为一成左右。这还未考虑体制内超过万亿的拨款和成年人资质培训支出。考虑中国家庭投入占比和收入仍在快速提升,互联网教育市场上未来十年不存在成长的天花板。
        
        
二、互联网教育,下一个电商?
2.1互联网教育,其实我们并不陌生
90年代末,互联网教育就已经出现。教育部曾在90年代末开放68家高校,由其网络学院进行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初期以光盘播放、在线答疑为主,后期引入了视频点播等教学方式。这一领域受众主要为专升本和高升专的学生。另一方面是中小学互联网教育,即K12互联网教育。四中网校和101网校是该领域的领跑者。其同样以视频点播、在线答疑为教育媒介。从其媒介的传统性出发,我们将他们姑且定义为传统的互联网教育。考虑政策的管控,前者实际上为体制内下的教育产业。
2.2但互联网教育,被同时起步的电商远远抛在深后
此后产业进入“冰河期”,发展缓慢。2003年出现的非典,客观上促进了传统的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但此后,新东方在线逐步被边缘化,四中网校等K12互联网教育发展停滞。一面是冰,一面却是火。同时期发展的电子商务,则在此后迎来了井喷式发展。07年获得第一笔融资的京东商城,7年后上市总市值超过二千亿元。
        
即使在2014年,传统教育龙头线上收入占比也极低。即使我们从今天来看,传统教育龙头线上收入占比也普遍不超过3%,绝对值基本不超过3亿元。以分别位于英语培训和K12领域的龙头新东方和好未来为例,其2013财年收入分别约为2亿元和5800万元,比重均不到3%。
        
而据我们统计,中国单个实体的互联网教育业务收入不超过4亿元。我们几乎翻倍了所有企业财报和公开资料,基于没有找到2013年收入超过4亿元的单个实体或者某实体的业务部门。除了盈利模式和周期问题,这背后隐藏的更是互联网教育产业长时间的低水平发展现状。
        
2.3但不能忽视的,是互联网教育成为下一个“电商”的可能
现在的挫折,便是明天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始终认为,证券研究不是简单的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今天尴尬的发展现状和低互联网化程度,对应的却是行业万亿的市场空间。若考虑体制内拨款经费,这一市场还将翻番。这一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教育巨大的弹性空间。
移动互联浪潮,由互联网教育接棒。电商,是广告和游戏外PC、乃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统盈利模式。互联网教育市场空间达到一万亿元,是一个与电商同量级的市场。在资本持续涌入下,随着用户渗透率、接受度逐渐提高,互联网教育有望接棒电商成为新的增长动力。现阶段互联网教育占比不到一成,未来五年提升至20%~30%将是大概率事件。
        
不要低估现在的弱者,以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下一个“京东”。京东商城在2007年,才拿到第一笔融资,实现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而6年后,也就是2013财年营业收入已接近700亿元,复合增速为140%。现在的弱者,在行业的大潮下,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王者。这需要我们,以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互联网教育行业的“京东”。
        
但是,巨大市场空间背后,我们还需要思考:为什么过去,互联网教育发展缓慢?即其发展的瓶颈是什么?互联网教育发展缓慢,其成长进程远远落后于电商行业必有其深刻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找到发展的瓶颈,有助于我们去寻找其爆发的时点,更好把握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浪潮。
三、从互联网教育长期发展瓶颈,寻找产业爆发时点
3.1瓶颈之需求端:教育产品,用户动机并不强烈
用户接受教育的动机,并不强烈。与游戏、购物相比,用户接受教育的动机并不强烈。从马斯洛夫需求金字塔来看,教育的动机位于最上方,属于内部自我实现需求。“教育,天生就是反人性的”,甚至有人以此来形容教育产业。
应试与资质获取,仍是教育行业主要动机所在。在教育整体需求并不强烈的背景下,应试与资质是较为强烈的需求。这也部分解释了,职业培训成为互联网教育第一大细分市场的合理性。而主打注会考试的中华会计网校,也是已知收入最大的互联网教育实体。从具体实例来看,从教师学生互动社区,转型为应试为主的刷题软件后,猿题库才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发展。其创始人,正是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
        
缺乏学习组织制约,动机强度将影响线上教学效果。学习组织,可以起到约束学生行为,并产生激励的作用。除了互联网教育产品以视频等简单形式输出,即供给端产品非标程度高,互动不强导致教育效果有限外,需求端受众的动机程度也将影响线上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受众自制力弱的K12产业,互联网教育发展缓慢的部分原因。
3.2瓶颈之供给端:教育产品的非标性,与互联网的“天然”矛盾
教育,是一个标准化程度低的产品与服务。教育的受众存在较强的个性化需求。整体来看,互动在教育产业中要求较高。尤其是K12课外培训行业,强化和冲刺是主要需求。因而,目前K12课外培训地面教育也多以1V1、小班为主。
互联网,则是一个以产品复制,实现无边界扩张的行业。互联网内在机理,是实现产品标准化的大规模复制,最终实现无边界扩张。如腾讯的基础性产品QQ、百度的基础性产品搜索等。而相对于的是互联网教育产业,从内容上难以满足,平台层面也暂未实现个性化需求和供给的完美对接。
        
        
3.3革命性互联网教育内容产品,将成为万亿市场的引爆点
内容始终是教育产业的核心。由上述分析我们判断,基于移动终端,具备“寓教于乐”的革命性教育内容产品,将推动产业发展的长期瓶颈得到突破。当前职业培训与语言培训领域,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行业整体的跨越式增长,仍需由“弹性”巨大的K12在线教育驱动。平台为王,但内容始终是教育产业的基础与核心。从需求-供给的瓶颈分析出发,基于移动终端,具备“寓教于乐”性的互联网教育产品将成为这一革命性内容产品。
国外优质内容资源,曾经促使中国互联网教育“解冻”。国外优质内容资源,曾是2012年互联网教育行业“解冻“的重要原因。无疑,可以将网易公开课为代表的MOOC,即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比喻成19世纪入侵日本,打开日本大门的美国舰队——“黑船”。中国贫瘠的开放式教育内容为其发展提供了土壤。“黑船”,更倒逼了中国互联网教育产业真正走出萌芽。
        
四、资本持续涌入,万亿市场爆发时点已经临近
4.1互联网教育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2.5%
我们对互联网教育行业市场规模的预测。当前,中小学家庭教育培训支出接近万亿元,我们假设其按照过去三年的速度稳定增长。由《大学生蓝皮书》给出的支出数据结合在校大学生人数,大学生培训市场空间达到440亿元,我们假设其增速接近通胀率。最后,基于我们对于3~5年后互联网教育占比的20%~30%的判断,我们认为互联网教育行业2018年规模超过3000亿元,占比达到22.6%,未来四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2.5%。
        
        
4.2资本持续涌入,加速革命性互联网教育内容诞生
资本涌入,有望加速1)需求端:用户习惯培养2)供给端:革命性内容产品研发和推广。资本的涌入,首先将促进用户习惯的培养,这是需求端。诸多互联网免费讲座和课程的推出,就是很好的证明。但只有供给端持续提供优质的内容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才能实现产业的长期增长。革命性内容产品研发和推广,而我们认为资本“泡沫”将加速这一进程。
        
4.3类比电商进程,互联网教育爆发时点也已十分临近
革命性内容产品的推出,曾经使得电商进入爆发期。电商行业在2009年后,迎来了跨越式发展。我们认为,除了物流的硬件基础的完善,双11等革命性“软”的内容产品/服务推出,更成为了这一市场的催化剂。我们认为,类比电商进程,资本涌入加速革命性内容的研发和推广,互联网教育爆发时点也已十分临近。而同时,互联网教育“硬”的基础也已完善。
        
从渗透率的角度看,互联网教育爆发的时点也已接近。电商行业在2009年~2010年爆发,而在2007年其渗透率外围22.1%。而根据艾瑞的数据和我国人口10~30岁年龄人口数计算,2013年互联网教育用户渗透率已经达到18,8%,并保持快速上升趋势。因此,互联网教育用户渗透率,也已接近当初电商行业爆发时的数值。
        
        
五、细分市场看,K12的未来属于“一云多屏”
5.1以PC为基础的K12互联网教育,遭遇滑铁卢
K12当前并非互联网教育行业的主要构成部分,且遭遇了暂时的挫折。根据艾瑞的数据,高等学历教育、在线英语培训和职业在线教育占比分别达到50%,18.7%和21.1%。相比而言,K12在线教育占比仍为单位数,市场规模较小,企业包括学而思网校、四中网校等。而今年,受制于盈利周期较长,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原因,K12互联网教育行业资本涌入的代表型企业那好网、梯子网更遭遇了裁员、关闭的风波。
        
5.2K12的未来不在PC,在“一云多屏”
教室:视频基本取代教师,移动终端大规模渗透。当前中小学生,从出生开始便已经接触了移动终端等设备。以PC为基础的互联网教育已经发展了近十年,未取得重大突破。因此,K12的未来不在PC,在“一云多屏”。在教室内,就是以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实现互联网教育,视频基本取代教师。
课堂外:客厅成为下一个应用场景,教育类游戏成为主流。根据奥维咨询的数据,互联网电视2014年渗透率已经超过60%。硬件基础已经具备,而客厅更具备独特的教学环境。我们认为,无论是学前,还是K12教育,客厅成为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六、这是一个无边界扩张的行业,我们还在等待什么?
6.1互联网,改变了什么?
成本结构决定,这是一个无边界扩张的行业。传统教育成本有一半集中于教师工资上,同时伴随着不断扩大的管理费用。除了拼人头,场地租金、市场推广也在不断增长。而上述成本,大多数属于可变成本。换句话来说,规模不经济,利润率与规模成反比。而互联网教育最大的两项成本,即教师工资和市场推广均属于固定成本。前者较容易理解。后者即为互联网广告,其费用不依据流量而定。因此,规模越大,人均单位成本越低。互联网教育,一个“低成本,无边界扩张“的行业。
        
传统教育行业:利润率与规模成反比。在教育行业内部,利润率与规模成反比几乎已经成为了一项共识。正如上所述,传统教育行业大多数成本属于固定成本,规模扩大并不意味着利润率上升。以新东方为例,其在2011和2012两年加速扩张,12财年新增了176个教育中心。另一方面,其利润率反而加速下降。在13年缩减规模,控制成本后,其利润率得到一定回升。
        
互联网教育:无边界扩张进行时。互联网教育,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迎来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资质认证等标准程度高的领域。以旗下拥有中华会计网校的正保远程为例,其在2008年上市后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净利率持续下滑。而初期投入后,规模变大的同时,其利润率迅速反弹。
        
未来属于互联网教育,无边界性决定这一行业也将形成新的赢家通吃格局。赢家通吃的格局,也将反映在互联网教育产业上。无论是搜索市场,还是电商市场,都呈现了极为明显的垄断格局。最为典型的代表,则是BAT。未来属于互联网教育,而行业的无边界性也决定这一行业将形成新的“BAT”。
6.2互联网教育,仍将是平台为王。
产品呈现方式:现阶段,仍以视频点播与直播为主。目前,互联网教育产品呈现方式主要仍为视频点播与直播。2013年以来,随着网络传输速度的提升和直播技术的优化,以YY为代表的在线直播广受热捧。同时,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具备个性化推送的题库类教育产品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但是,在可以预见的三到五年内,互联网教育仍将以视频点播与直播为主。以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带动互联网教育体验的大幅提升,仍需等待。
        
产业链:直达用户者,方可获得产业链主导权。互联网教育产业链自上而下,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生产方和平台资源整合方。其中,内容与平台方之间还存在工具和技术类服务提供商。考虑规模较小,我们予以省略。同时,此处平台资源整合方特指渠道类型纯平台方。互联网时代,只有直达用户,方有能力营造生态系统。这一特点决定,未来仍为平台莫属。现阶段看,以百度为代表的传统BAT巨头,若能吸引有效用户,实现个性化需求与供给的对接,仍有望占据互联网教育行业制高点。但部分标准化程度低的细分领域,如K12仍有望出现新的“王者”。
        
七、投资机会
互联网教育爆发时点已经临近,颠覆势在必行。从行业格局来看,平台终将为王。类比电商行业,曾盛极一时的垂直型电商,如好乐买已经趋于消亡。我们认为,那些具备用户基础的平台型企业更具弹性。
7.1新开普:聚集海量校园优质用户,有望分享互联网教育盛宴
国内校园一卡通行业的绝对领军企业,校园用户优势明显。新开普专注于智能一卡通系统的软件及各种智能终端的研发、生产、集成、销售和服务,致力于为校园、企事业、城市等社区型客户提供智能一卡通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及个性化定制服务。新开普广泛拓展校园一卡通市场,仅在高校中在渗透率已升至22.54%,覆盖高校学生近千万。
转型互联网平台运营商,有望分享互联网教育盛宴。公司作为校园支付入口级公司,围绕校园APP“玩校”和“校园司令”,不断加大力度转型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实现用户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坐拥海量校园用户,公司可以发挥其平台效应,通过广告投放、精准营销、收入分成等多种方式分享互联网教育蛋糕。
7.2全通教育:家校互动领军企业,互联网教育平台初露峥嵘
家校互动信息服务领军企业,顺势布局互联网教育。公司深耕家校互动信息服务领域,11年市场份额为7.3%,积累了海量优质客户。公司顺应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坚持“平台服务+业务拓展+内容服务”发展战略,基于原有海量客户,建立全课网在线教育平台“全课网”,推出面向教师、家长和学生推出相应教育应用,并已成功实现货币化,付费用户上半年增长近30倍。
7.3汉得信息:三方优势互补,剑指在线教育信息化市场
汉得信息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经验最丰富的IT咨询公司之一。汉得信息主营高端ERP项目实施,为超过1000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提供IT咨询与应用实施服务。涉及交通物流、自然资源、电力、制造、贸易、零售、互联网、金融、医药与食品等不同行业的国内领先企业与众多世界级的跨国公司,覆盖包括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绩效与商务智能、ERP实施、IT战略规划等多个领域。根据赛迪顾问《中国ERP实施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数据,公司在国内高端ERP实施市场份额排名第四,位于本土企业第一。
三方优势互补,剑指在线教育信息化市场。汉得信息拟与KnowledgePlatform(KP)、天序科技设立合资公司,致力于提供基于云计算的在线教育及知识管理解决方案。KP是亚太领先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序科技深耕上海地区中小学在线教育领域多年。借助KP所提供的KnowledgePlatform'sUltrabot云平台、天序科技的本地运作经验,结合公司在大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有望顺利将业务拓展至在线教育行业新市场,开启百亿蓝海市场。
7.4拓维信息:外延并购,优势互补打造K12一体化教育平台
拓维信息是一家集教育服务、手游、动漫、信息系统集成等多业务于一身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面向中国广大企业和移动终端用户提供行业软件开发及无线增值服务,用户遍及各大电信运营商,以及烟草、金融、政府和制造行业。其中,无线增值服务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12年公司营收达4.33亿元,无线增值相关业务收入占50.06%。从06年以来,无线增值服务相关业务收入占比均达到50%以上。公司提出“重点打造面向K12的教育服务、手机游戏动漫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确定了向手游和教育服务行业转型的战略定位。
外延并购,优势互补打造K12一体化教育平台。校讯通是拓维信息互联网教育业务的最初形态。依托中国移动的数字校园战略,公司通过并购等形式将业务逐渐扩大到全国十余个省市,与众多学校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这是拓维互联网教育的起点。日前,拓维信息公告了在线教育领域三项布局:牵手深圳市菁优网络、设立高能100以及收购湖南天天向上,在内容、平台和用户转化效率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初步形成“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线下学习中心”为一体的K12教育平台,未来有望分享在线教育巨大的成长空间。
        
7.5方直科技:线上线下、智慧校园、学前教育三驾马车齐发力
公司是同步动漫教育软件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方直科技专业致力于多媒体教育软件以及网络教育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方直科技现拥有几十种软件著作权和自有知识产权,主导产品包括为学生提供的教材配套软件、学习辅导软件、网络在线教育服务以及为教师提供的教师用书配套软件、教学资源类产品。
互联网教育的两大命脉是流量和内容。公司具有天然的流浪优势。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面向中小学的同步教育软件提供商。每年为700万中小学学生用户提供同步教育软件。依托这样的软件优势,铺建安装在个人PC或移动终端的客户端,用户使用账号密码登陆。一旦完成更新,公司天然的拥有了几百万的客户端用户,流量优势聚集。公司内容资源丰富。从事同步教育软件多年,公司与众多出版社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版权资源丰富。
线上线下、智慧校园、学前教育三驾马车齐发力。公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战略,重点推进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产品,推进“金太阳英语口语专家”、“金太阳客户端”、“多平台产品项目”等新项目的建设。其中,“金太阳口语专家”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网上一对一辅导服务业务,拥有独特的网校商业模式,为积聚规模化的盈利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公司2014开始尝试整合业内考试评测、在线教育和个性化服务的优质资源,立足教学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定位,形成资源-教学管理-考务评测-个性化教学等闭环服务体系。公司积极涉足学前教育市场,2014引入英国BBC幼教大片《布鲁精灵》,并签署合作协议,音箱产品将于秋季全国发行。
7.6新南洋:转型互联网教育,扬帆起航
昂立注入,华丽转身“A股教育第一股”。昂立注入后,公司成为A股唯一真正教育资产,拥有教师、学生、教研、教室等核心教育元素,专注K12教育培训,运营少儿、中学生培训、智立方等事业部,并有新课程、高学网等在线教育平台。公司已着手探索O2O互联网教育模式,在英语培训领域试水效果良好,未来有望应用于其他课程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为转型互联网打下基础。目前K12互联网教育模式尚未清晰,但公司在品牌、线下师资及客户方面均有深度积累,加之线上互联网教育的积极探索,有望为日后迅速切入互联网教育领域保留丰富的想象空间。
        
八、风险提示
1)国家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2)软件产业支持政策发生变化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8: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易观智库:K12互联网教育市场报告(2015版http://www.useit.com.cn/thread-9416-1-1.html

《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核心内容:
1 互联网教育市场概述
1.1宏观环境
1.2发展现状
2 K12互联网教育市场现状
2.1宏观环境
2.2市场规模与用户规模
2.3融资情况
2.4困境与阻碍
2.5发展阶段
2.6典型细分市场
3 细分市场一:找家教平台
3.1产业链
3.2商业模式解析
3.3用户规模
3.4存在的问题
4 细分市场二:题库
4.1产业链
4.2商业模式解析
4.3用户规模
4.4存在的问题
5 细分市场三:在线教学
5.1产业链
5.2商业模式解析
5.3用户规模
5.4存在的问题
6 细分市场四:作业答疑
6.1产业链
6.2商业模式解析
6.3用户规模
6.4存在的问题
7 K12互联网教育厂商实力矩阵
8 K12互联网教育市场发展趋势



报告截图与主要内容:

教育作为传统行业之一,在互联网红利时代发生变化


2015-2017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预测,预计2017年达到1980亿元规模


2014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各细分市场份额

2014年,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在整体互联网教育市场中占2.7%。尽管占比不高,但由于中国K12教育的需求几乎都是针对中小学课程的培训辅导,满足广大中小学生小升初、初升高以及高考的巨大压力,因此市场呈现刚性需求。考虑到整体互联网教育市场的快速发展,未来K12互联网教育市场也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市场环境向好,助力K12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


2015-2017年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预测

2010-2014年,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达40.9%。2014年,市场规模为22.6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增长25.4%。经过2014年的市场整合与洗牌,行业的整体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部分领域开始出现清晰的盈利模式。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3.7亿元人民币,市场潜力巨大。


2014Q1-2015Q1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活跃用户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处于K12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约有1.62亿,未来几年数量还将继续增长。2015年第1季度,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280.13万人,仅占全国学龄人口的不到8%。庞大的学生基数奠定了该领域教育产业规模化的基础,在线教育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2014Q1-2015Q1中国K12移动互联网教育活跃用户规模

2015年第1季度,中国K12移动互联网教育活跃用户规模达到27.49万人,环比增长34.8%。由于K12用户群体的特殊性,其接触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频率远高于接触电脑的频率,加上经过2014年的整合与洗牌,K12移动教育用户规模的增长率将进一步提高。


2011-2015年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融资情况,2011-2015年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融资轮次分布


尽管K12互联网教育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仍存在很多困难

准入门槛较低,但对核心资源的要求程度较高
K12阶段的教育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甚至教育部门等多方群体,互联网教育企业需要解决他们各自的需求,而各方的评价体系又存在差异性,因此单从市场层面推广的难度较大,更好的推广手段是跟体制内的多方机构合作,而这对企业的核心资源以及整合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用户获取成本高
一方面,K12 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时间基本上已被校内课堂和校外辅导班等排满,即使有零碎的休息娱乐时间,他们对额外的网络学习也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老师在传统教育制度下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一套教学方法,很多老师不愿意轻易去改变,并且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电脑、手机等存在抵抗心理。再加上家长也有类似的抵触心理,因此企业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教育用户,用户的获取成本较高。
没有明显解决教学痛点
目前大部分的K12互联网教育产品/服务在理论上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但对教学本质的提升并不明显。尽管它们为教育带来了众多激动人心的创新,推动着教育质量的提升,但仍然缺乏牵一发而动全身、触及教育核心价值的技术和产品。



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AMC模型

以弘成教育成立101远程教育网为标志,K12领域从1996年开始踏上互联网教育旅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均纷纷涌入,创新模式不断出现,但同时也有大批项目倒闭。热潮过后资本和企业开始冷静,目前K12互联网教育市场处于市场探索期末,尽管仍有新进入者,但企业之间的整合和并购还将继续,成熟有效的商业模式还有待摸索。


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典型细分市场

找家教平台
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客观的优质师资信息,平台真实记录和展现教师教学及用户评价内容,并采用LBS寻找师生、先试听再上课、线上担保支付等模式,为学生、家长和老师创建一个“高效、快捷、安全”的第三方家教O2O服务平台。
题库
根据学生目标科目的考点、考频、难度分布等,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智能出题服务,并根据其答题情况生成个人能力评估报告,准确评估学生当前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提供进一步的练习和测试建议。
在线教学
应用多媒体互动技术,通过实时在线的互动教学、图文并茂的随堂讲义、科学全面的学业测评,提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布置作业、在线评测、网络直播教室、学生个性学习中心等在线教育应用工具和服务,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在线学习体验。
作业答疑
利用图片语音识别与搜索、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学生实时提供作业精准答案及详尽解析、一对一答疑、众答等服务。


找家教平台商业模式产业链 图

找家教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一方面家长能在线上与教师预约课程,轻松与名师建立直接联系;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线上或线下接受优秀教师的一对一私人辅导,以确保补习效果的实现。
通过付费用户的真实评价体系,教师口碑一目了然,给予家长自主选择好老师的权力,同时也激励教师给予学生更多关注。找家教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传统线下培训机构/家教中介许多为人所诟病的弊端,让不对称的教育信息变得更加透明,同时也为个体老师提供了价值最大化的机会。


找家教平台商业模式 图


找家教平台商业模式解析

定位
一方面为家长提供客观透明的师资信息,并能以较低成本享受优质教师的个性化辅导教学;另一方面,为教师、培训机构等提供教学展示、品牌推广的平台,并以低佣金(甚至零佣金)的方式提高个体老师的教学收入,实现名利双赢。
核心资源
①用户:丰富优质的教师资源是找家教平台的核心资源,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家教的质量和学生的体验评价;而学生和家长用户数量的提升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师资入驻。
②品牌:品牌是平台的重要无形资产,表现在平台师资力量、用户体验和粘性、售后保障等方面。
③内容:教师与家长双方对彼此的评价是平台的重要UGC内容,这些内容质量的提升能促进平台师资信息透明化、提高精准推荐成功率、约课成功率等,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和粘性。
核心能力
①线下渠道整合能力:在K12教育过程中教师水平成为决定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成为教学平台/机构之间的主要竞争因素,因此找家教平台需要有较强的整合线下优质教师资源的能力。
②技术能力:教师水平再高,但如果与学生的特性不匹配,也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平台要对老师的教学特点、擅长科目、学生的学习习惯、需求特性等信息进行挖掘分析,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因此平台要有较高的大数据挖掘与处理、智能算法等技术。


找家教平台商业模式解析

产品
找家教平台最终为用户提供家教预约平台和评价体系。对于部分涉及到线上教学的内容,还会提供线上视频/音频教学平台。
交付与收费方式
在支付过程中找家教平台作为第三方担保平台,预先向家长收取课时费代为保管,老师完成授课之后,一经家长确认,在扣除一定比例的佣金后立即转入老师账户。
客户
①找家教平台的师资来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个体教师、名校大学生、培训机构。
②由于在找家教过程中家长占据主要决策地位,因此平台上的另一部分用户以家长为主,学生较少。


2014Q1-2015Q1找家教平台活跃用户规模,2015年第1季度找家教平台厂商活跃用户规模占比


找家教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


题库商业模式产业链 图

题库的题目通常来源于网络收集、与学校或培训机构合作获取原创优秀资源。同时也会与教育相关的政府机构共同进行教学研发等合作。利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题库企业能够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实时生成评估测试报告,并推送学生弱项知识点讲解和相关题目以加强巩固,做到个性化学习,提高做题效率。


题库商业模式 图


题库商业模式解析

定位
在线智能题库,实现个性化学习,提高做题效率。
核心资源
①品牌:品牌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表现在题库规模、推送精准度、用户体验和粘性等方面。
②内容:海量、优质的试题能够保证学生的做题效率、提升个性化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从而增加用户粘性,因此是题库企业的核心资源。
核心能力
题库产品主要在练和测的环节提供服务,因此需要加大技术投入来优化练和测的学习环节体验,包括教学研发、机器学习、智能算法、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技术。
产品
根据用户做题情况生成的个性化题库,并能智能调整出题范围和难度。


题库商业模式解析

交付与收费方式
面向个体学生和老师时基本上都采取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方式。增值服务包括收藏试题、下载试卷、论坛特权、礼品兑换等。
面向培训机构、教辅出版机构等企业时,则是通过产品/服务销售方式收费。
客户
除了中小学生外,题库企业也面向老师、培训机构和教辅出版机构等:老师可以通过题库进行智能组卷、获取学生的测评报告;培训机构和教辅出版机构则可以通过开放的题库API、教学系统等接入题库企业,享受海量优质题库资源。


2014Q1-2015Q1题库活跃用户规模,2015年第1季度题库厂商活跃用户规模占比


题库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用户获取成本高。K12 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时间基本上已被校内课堂和校外辅导班等排满,即使有零碎的休息娱乐时间,他们对额外的网络学习也缺乏足够的主动性。
  • 题库开发难度大。真正优质智能的题库从筛选题目、给题目贴标签,到搭建知识体系框架、梳理知识地图,再到通过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学生做题行为、智能推荐题目,都会给厂商的教学研发带来很大的压力。
  • 面向学生用户的题库目前基本上以免费为主,盈利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其他模式获取充足的现金流,如为学校、培训机构等企业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


在线教学商业模式产业链 图

在线教学厂商主要由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传统教育信息化厂商和互联网企业构成。产品包括面向学生的直播课、点播课、在线作业、答疑、测评等;面向老师的网上班级、智能组卷、布置作业、教学评估等;面向家长的学习报告、家校沟通等。通过为老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在线互动教学服务,统一三者的需求,逐渐向教育本质靠拢。


在线教学商业模式 图


在线教学商业模式解析(一)

定位
围绕老师、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提供互动教学服务,打造个性化的智能教学平台,逐渐向教育本质靠拢。
核心资源
①品牌:品牌是在线教学平台的重要无形资产,表现在课程质量、互动教学的体验和用户粘性等方面。
②内容:在线教学平台的核心内容包括海量优质的课程和题库、科学的测评机制。
③用户:由于在线教学平台的目的是围绕老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服务,因此只有当这三方用户都在同一个平台上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互动教学,用户的粘性才会增加。
核心能力
①技术能力:在线教学产品实际上包含了教、学、、练、测各个环节,因此需要加大技术投入来优化各环节的学习体验,包括教学研发、视频制作、智能算法、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技术。
②渠道整合能力:学校几乎是唯一能将老师、学生和家长统一连接起来的地方,在线教学平台如果能与学校进行合作,就能获取大规模、稳定的用户。同时,教育相关的政府部门、在线教学以外的K12厂商、其他互联网厂商等都有机会成为其合作伙伴。因此在线教学平台需要具备较强的渠道整合能力,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在线教学商业模式解析(二)

产品
以结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平台。
交付与收费方式
①在线直播/点播视频通常按课时来收费。
②对于转型互联网的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通常也会在线下收取学费,提供线下+线上教学服务。
客户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观看直播/点播课视频、在线作业、答疑、测评等;老师则能组建网上班级、布置作业、智能组卷、获取教学评估报告等;家长则可以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报告、并及时与老师或学校沟通。


2015年第1季度在线教学厂商活跃用户规模占比


在线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用户获取成本高。K12 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时间基本上已被校内课堂和校外辅导班等排满,即使有零碎的休息娱乐时间,他们对额外的网络学习也缺乏足够的主动性。
  • 1对多模式的直播和录播课程基本上都是单向输出,互动效果差,用户的完成率低。
  • 同时满足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需求需要与学校、教育部等政府机构合作,因此对平台的资金链、资源整合能力等要求非常高。


作业答疑商业模式产业链 图

作业答疑厂商基本上都通过移动端为学生提供答疑服务。答疑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工答疑,即老师在线答疑或学生互相解答;一种是自动答疑,即利用图像识别、题库搜索等技术自动匹配题目和答案。除了答疑功能外,还会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薄弱知识点,推荐相关学习视频,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作业答疑商业模式 图


作业答疑商业模式解析(一)

定位
通过老师在线答疑、学生互相解答、或利用图像识别等技术自动匹配题目和答案。除了答疑功能外,还会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薄弱知识点,推荐相关学习视频,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核心资源
①品牌:品牌是作业答疑平台的重要无形资产,表现在题库数量、响应速度、问题解决率等方面。
②内容:海量优质的题库是保证学生能迅速获取准确答案的前提条件,后续的相关学习视频则是增强用户粘性的有力武器。
③用户:对于采用UGC方式答疑的平台来说,老师和学生用户的数量会直接影响答疑效率,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核心能力
①技术能力:自动答疑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因此厂商需要在图像识别、题库搜索、机器挖掘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加大投入。
②渠道整合能力:纯粹的答疑工具仅仅能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答疑环节,但不能提供完整的学习提升解决方案。如果能够获得外部更多资源(如在线教学平台、教育部)的支持,将大大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的教育难题。


作业答疑商业模式解析(二)

产品
以作业答疑为主、个性化教学方案为后续服务的平台。
交付与收费方式
大部分作业答疑产品都采取完全免费的策略,少部分产品根据提问次数和类型进行收费。
客户
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快速获取作业答案,同时复习巩固相关薄弱知识点,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互动,提高学习效率;老师一方面能利用平台帮助学生解决作业难题,另一方面也可借助平台进行辅助备课。


2015年第1季度作业答疑厂商活跃用户规模占比,2014Q1-2015Q1作业答疑活跃用户规模


作业答疑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简单的答疑功能很难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很容易遭到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反对。
  • 答疑产品对题库的依赖非常大,无法及时覆盖新的知识点、考点等,很可能会成为这类产品进一步发展的壁垒。
  •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普及,厂商目前的技术壁垒会逐渐消失。未来厂商的竞争会从纯粹答疑功能的竞争上升为生态的竞争,这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实力矩阵

2013至2014年是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飞速发展的两年,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和教育信息化厂商都已开始涉足线上教育。目前市场仍处于探索期,尽管有少数厂商位于领先者象限,但也被处于务实者和创新者象限的其他厂商紧紧跟随。竞争格局并未稳定下来,可以预见未来厂商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领先者象限典型厂商分析:一起作业网

一起作业网于2011年正式上线,致力于为老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在线互动教学服务。截止2015年3月,一起作业网的用户数突破1200万人,2015年第1季度活跃用户数接近100万人。未来,一起作业网将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创新者象限典型厂商分析:作业帮

作业帮是百度知道于2014年年初着力打造的一款作业答疑产品,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解决小初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2015年第1季度,作业帮活跃用户数接近10万人。接下来作业帮将进一步优化现有功能,建立技术壁垒和产品壁垒,通过拍照、答疑和圈子牢固作业帮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疏通产品链条,构建更优质的内容池。


务实者象限典型厂商分析:魔方格 魔方格SWOT分析

2015年第1季度,魔方格活跃用户数为367万,占K12互联网教育市场整体用户规模的28.7%,市场份额较高,这与其较早涉足K12互联网教育有关,先发优势较明显。但用户主要集中在PC端,移动端的活跃量较低。作为典型的题库类厂商,魔方格需要加强移动端的建设,满足学生用户随时随地做题的需求。目前魔方格暂无盈利,未来或将考虑通过与企业合作来获得营收。


补缺者象限典型厂商分析:365好老师

365好老师是2013年推出的家教O2O预约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一方面家长能在线上与教师预约课程,轻松与名师建立直接联系;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线下接受优秀教师的一对一私人辅导,以确保补习效果的实现。2015年第1季度,365好老师的活跃用户数为1万人左右。未来需要在精准推荐、互动点评等功能方面进行更多创新,同时在品牌推广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市场份额。


线上线下结合成为盈利的新机会

混合式教育学习新方式实现完整闭环:
从商业的角度看,教育业也是服务业,而服务业具备O2O的天然基因。
在K12教育领域,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传统教育信息化厂商以及纯互联网教育企业并不对立,而是存在更多的合作机会,最终将形成是一种混合式教育学习新方式,实现完整的学习闭环。这种闭环既可以是线上→线下→线上,如家教O2O平台;也可以是线下→线上→线下,如个性化一对一辅导。
技术提供商为线下机构提供互联网化服务:
当混合式教育学习成为趋势时,为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互联网化服务、进行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的探索也成为涉足K12互联网教育的较好切入点。如从CRM+ERP 工具入手,帮线下机构从销售人员接触到学员时起就持续跟踪学生状态,包括上课次数、应付费用以及课堂表现等,从而让机构能更好地在财务上把控自身详细的资金进出情况,并在线上做好学生管理,进而服务好家长一方。



K12互联网教育生态圈

尽管互联网+教育的形式能够促进教育制度的改革,促使其往真正的素质教育方向发展。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K12互联网教育仍是功利教育,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围绕着应试教育展开。学生学业已非常繁重,单纯指望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主动学习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在K12领域,用户是学生,决策人是家长,评估涉及到老师。只有将老师、学生和家长放在一起,兼顾三者不同的需求,才能有效黏住用户。同时与学校、培训企业等教育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联手合作,将能有效提升社会认同感和参与度。


产品技术继续向深度发展

大数据技术:
教育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一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如果通过专业的云计算技术将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可视化,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导出分析结果,将会是高度个性化特征的体现。如果其学习的动态轨迹可以清晰地被实时记录,就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用户层分析、可视化展现方式等特点的最大效能,令规模化的个性化教育实现成为可能。
人工智能技术:
基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多种人工智能算法,建立多种学习模型,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录和当前的评测数据(作业、考试等),通过系统中的已知模型,测算出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模拟老师做出科学的诊断。这种个人学习诊断系统未来有助于解决人工教学的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同时,它也将颠覆性地重新定义老师的职责,让教育回归本质。
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与3D动画交互技术结合能够将实景影像与交互式3D动画进行很好的合成,通过模型来描述物体的结构、概念与原理,同时提供3D立体影像支持,使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而不是单纯的课程传授来理解复杂抽象的问题。这种3D立体教学体验,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沉浸感,相对于普通教学方式显著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与观察力,有可能带来教学内容的颠覆式创新。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2 17:21 编辑

“互联网+”教育市场前景展望和应用
(2015年3月16日尧冬明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5日在北京表示,最近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个词叫“风口”,“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行业关乎国计民生,是中国民众最希望得到“互联网+”助力的一个行业,国家也一直在试图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据称仅2015年教育部就将为教育信息化投入700亿元。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函授教育、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几个阶段。
早在1996年,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就率先提出了发展现代远程教育;1997年,湖南大学首先与湖南电信合作,建成网上大学。清华大学则在1998年推出了网上研究生进修课程。
而在线教育真正开始风靡中国是在2010年前后,互联网公司如第九课堂、粉笔网等开始涉足在线教育,其无论从形势还是内容上,在线教育都开始了多样化发展。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达897.0亿元,环比增长了18.6%,也预测2014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1096.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光2014年,在线教育投融就已超过了60起,看来2015年全通教育11亿的加码,也只是在线教育又一年辉煌的开始。
在过去的2014年,K12在线教育、在线外语培训、在线职业教育等细分领域成为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著名的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投身在线教育进行二次创业。龚海燕的职业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却在K12上折戟沉沙。
正值,李克强总理肯定“互联网+”之际,笔者认为在线教育并不仅仅是把教育搬到线上,“互联网+”的概念并不仅仅是信息的数据化,否则与原本的远程教育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在较大的距离空间上通过视频进行教学,或者唯一的改变也就是更加个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笔者认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有着这个行业最特殊的情况:中小幼学生从法律上来说大都是未成年人,没有行为决策能力;同时,不同年龄的学生心智、学习能力、自制力和自学能力等都不相同!所以龚海燕想像婚恋网站一样简单的把线下内容信息化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是无法取得成效的。
“互联网+教育”应该是一种融合,应该是符合实际情况下,对教育资源的重新优化和分配,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门槛、提升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笔者认为“互联网+教育”应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O2O,即需要线下的服务,也需要线上的补充。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客户,他们的消费和学习带有更多的被动性质,所以老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更负有引导、监督和督促学生学习的目地。
因此,笔者对于“互联网+教育”有这样的设想:老师上课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通过教育平台播放小故事/案例或者远程连线著名的专家(通过笔记本摄像头)和学生们交流,学生做题目的答案都会通过手机汇聚到老师手里,平台会自动识别和分析不同选项的数量,老师即能够根据正确率情况,选择是在课堂纠正学生们的错误,还是在课后录制正确的解题课程视频。而且上课的视频会自动上传到平台,老师可以将知识点编辑成碎片化的学习视频,供学生课后复习。除此以外,老师还可以把自己上课的内容直播,让无法到校的学生通过直播学习。同时,在线教育平台还将记录学生所有的做题记录和学习情况,老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薄弱点做1对1的网络辅导,学校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天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建议,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
各位读者不要以为这还很遥远,其实随着中国智慧教育的发展,中国的相关企业还是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笔者在今年初已经见过类似的产品了。
在2014年,杭州凡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凡龙微课云就有类似的功能。笔者应邀体验了一把。凡龙发明的第三代云录播系统,老师可以通过手机、PC和教室进行录课和直播,再将录好的课程编辑成3-10分钟的微课发布到学校的微课云平台上,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且他们正在研发互动题库系统,将实现真正可以普及化的翻转式课堂。

综上所述,“互联网+”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将线下内容信息化,不是简简单单的数据化。“互联网+”是一种和传统行业的融合,我们首先得尊重传统行业,了解他们的痛点和热点,寻找需要优化的资源配置,让每一个老师即可以站在社会的肩膀上获取资源,也可以站在每一个学生的身边传道授业解惑。在此,我们也祝福杭州凡龙科技有限公司,他们的创新精神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力量。
来源:驱动中国网
http://digi.163.com/15/0317/12/AKTL1Q7U001618JV.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2 17:20 编辑

广东中山“互联网+教育”项目落地 打造教育产业集聚区
2015年3月25日,广东中山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中凡、副市长吴月霞及中山市各局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及“中山创客.众创空间”孵化器揭幕活动。随着陈良贤市长拉开帷幕,两项目正式同时启动。来自粤港两地大学学者、全国著名投资机构负责人、及部分创客和创业团队代表出席了仪式。
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战略。“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是中山市市委市政府与全通教育协力创办的全国首个“智慧教育”产业集聚区。是中山市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落实教育新政的城市发展策略,是中山人以“敢为天下先”精神的先行先试成果。“中山创客.众创空间”孵化器是“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中的创业人才“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立足中山,辐射全国,与创业者,政府,企业等携手,共同打造适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优质创业生态环境。孵化器基于中山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国际级的运营、服务、退出机制,募集雄厚的资本支持,使创业者享受全国顶尖的创业服务,并具有全通教育全国最大的O2O教育产品发行渠道,进入孵化器的创客将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创业黄金通道。
“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及“中山创客.众创空间”孵化器的运营方全通教育(股票代码:300359),十年来一直立足中山,面向全国发展,业务范围覆盖全国31省,服务300万教师和3500万学生,教育信息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全通的发展战略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普遍认可,股价呈强劲的上升势能,被资本市场定义为教育板块龙头企业。集聚区的启动,是全通教育基于全通教育生态圈的城市级战略布局。“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包括了集聚创客的“中山创客.众创空间”、以现代教育+智慧教育"中山全通实验学校”、提供青少年“第二课堂”的“全通课外科学活动中心”、聚合两岸四地高端人才的“两岸智慧教育研究院”、由政府资金、粤财、全通及其他社会资金组成的产融创投基金等等。全通教育是教育产业改革下“平台应用+服务拓展+内容增值”全业务运营的优质企业。集聚区+孵化器清晰体现了公司借力自身内延增长、通过资本并购拓展渠道、通过产业人才聚集获取优质教育产品的整体战略。
顺应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借助市场赋予全通教育龙头企业的势能,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用互联网手段打造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教育”示范城市,促进中山市教育事业和教育服务业的同步发展。同时,为中国城市级“互联网+教育”树立标杆,在全国推广“中山互联网+教育模式”,助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来源:凤凰教育
http://edu.ifeng.com/a/20150325/41023109_0.s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应建立在学生数据基础上


要考上好大学,就非得上重点中学、上课外辅导班吗?让孩子上培训班,就真的一定有效吗?当前流行的在线教育,会是未来吗?日前,在第七届全国培训行业招生人峰会上,分豆教育董事长于鹏针对上述问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现在有些在线教育机构只是传统培训机构的“翻版”,真正的互联网+教育,一定要建立在学生数据基础上。真正的学习,一定要掌握孩子学习的数据,补齐学生的短板,效率、成绩就提上来了。教育变革的未来将走向云智能化。

只有上培训班、重点中学才能考上名校吗?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进入名校的关键

分豆教育是专注于K12教育的云智能教育平台开发与运营商。

我们为什么专注于K12教育呢?这里面有两个小故事。2010年,我遇见了北大的李岩松副校长,我们一起聊天,发现了一个的数字:考上北大、清华、人大等名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城市;这些城市学生中,又有60%—70%来自重点中学。这件事情对我的震撼非常大,我跟合伙人、分豆教育总裁尹志远讨论,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象。我和尹志远,考的大学还可以,但我们都来自贫困家庭,不是重点中学,那时也没有培训班的概念。尹志远来自天津蓟县农村,靠自己努力考上北大。我来自哈尔滨的一个军工厂家庭,1996年我为什么要考人大?因为人大学费便宜,一年1200块,北大是2500块,读人大四年可以节省5000多块钱,那时我父母赶上下岗,我上学时我父母借了5000元,我弟弟因为我,也只能上军校。

那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可现在,太难了!考名校的人,就一定是重点中学的、上辅导班的吗?不是,考名校都是有方法的,应该把这些方法教给那些学生们;如果我们能够把重点中学的教育资源传授给他们,找到科学的方法后,他们也能考名校。

从2011年起,为了改变这种只有重点中学学生才能考名校的现象,为了使孩子考名校不被培训班绑架,分豆教育开始和全国16个省市的33所重点中学合作,包括北师大附中、天津南开中学等。这些当地数一数二的名校,为分豆教育提供视频、习题、试卷等优质教育资源,而我们则通过“慧学云”智能平台,与全国各地的教师、学生,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共享。

有人问,作为民营教育机构,名校为什么愿意跟你们合作?其实很简单,因为教育情怀。名校校长,与分豆教育,因为共同的教育情怀走到一起。做教育是个太苦、太累,如果你没有情怀、没有梦想,是做不成教育的。分豆教育一直就有个梦想,希望让贫困孩子,同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让孩子学习效率更高,不上培训班、不上重点中学,也有希望考入名校。这是分豆的梦想,我想也是很多教育人的梦想。

明明15分钟就能讲明白,为何非要给学生讲2小时?

根据孩子的学习数据因材施教,方可做到高效率

一方面,你考不上好小学、好中学,想考上名校基本很难;另一方面,即使你考上好中学,你还得严重依赖培训班,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家都在上,你不上,会觉得吃亏,这显然不正常。

学校、辅导班两头跑,但成绩仍难明显提升。为什么?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校和辅导班是不同的系统,孩子在学校没学会去培训班,培训班补一遍;回到学校,学校老师又按照他的思路再来一遍。没有针对性的学习,其结果就是低效。

孩子就这样无序跑来跑去,这是教育的本质吗?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因材施教、点燃智慧的火焰。而培训班却是在不停地补习。分豆教育提出要“回归教育本质,重塑教育生态”。回归教育本质,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将优质教育资源与创新科技相结合,打造云智能教育。重塑教育生态,看起来很难,其实在云智能时代,就是把数据“放”在孩子自己身上。

我和一位八年级家长聊天,我问他,你孩子数学不好,你知道他哪一章节、哪个知识点有问题吗?他说,要是知道,孩子就不会学习不好了。其实,这些不懂的知识点,就是数据。我又问,那,孩子老师知道吗?他说,孩子老师知道一些,但是老师带2个班120人,管不过来。我接着问,那培训班呢?他说,培训班老师知道,老师会给他出一些题,通过这些题目检测。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学校和培训班老师,都掌握学生的数据,但是互不沟通,数据都不精确,所以才会有题海战术、高收费的培训。会的题、不会的题,都布置给学生,10道题不会做100道,100道不会1000道,折磨得学生精疲力尽。培训行业也存在一个畸形现象——明明15分钟就能讲明白的知识点,培训机构非要给学生讲2小时,因为培训是按课时收费的。

其实,很多题海战术、培训都在做无用功,大量做题只会反复论证你已经会的,不会的还是不会。真正的学习,是要掌握孩子学习的数据,只练习学生不会的题,效率就提上来了。培训班是有很多弊病的,如果我们通过数据来对症下药,很多培训班甚至都不必存在,如果存在,也要按照学习效果收费,而非现在按学习时间收费。

分豆教育开发慧学云智能教育系统,通过科学诊断得到学生数据,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学生知识薄弱点,并通过软件系统的反复讲解和智能推送相对应的习题,解决学生知识点掌握不牢问题。而且这些数据都基于学生学习,学校和培训机构都能共享,这样不仅打通了学校、培训机构两个生态,还显著提高孩子学习效率,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在线教育是方向,还是炒作的伪命题?

信息技术一定要为教育服务、跟教学深度融合

很多人意识到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也想去改造甚至颠覆它,有些人提出发展在线教育、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思维讲究快速迭代、唯快不破,但我认为教育是个慢活,互联网规律不一定适用。社会总在炒很多概念,在线教育,到底是在线还是教育?我觉得是教育,科技是为教育服务的。

当前,教育培训行业正处在转型期,传统教育机构生存很困难。有一个投资人,买了一家著名的传统培训机构,买完之后发现,把各种地方都规范了,把员工的五险一金买齐了,培训机构居然是亏损的!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生存越来越难,房租、市场、人力等成本还在不停上升。面对科技,传统教育培训机构都很恐慌,纷纷在朝在线教育靠,唯恐赶不上这一波浪潮,被市场淘汰。

在线教育是个伪命题。对于很多传统教育机构而言,你并不一定非得朝在线教育的概念上去靠。有些在线教育机构,并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手段的培训机构而已,他们所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将用户规模做到足够大,一轮一轮融资,然后再到美国上市。这不仅脱离了教育慢的本质,而且跟国家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大趋势相背离。信息技术,一定要跟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方可改变整个教育生态。

教育的发展,遵循三个阶段,传统教育阶段,以优质教师为核心。第二个阶段信息化,以硬件建设、网络建设为核心的,强调教育资源共享。第三阶段一定是云智能教育,以学生为核心,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分豆教育的目的,就是打造以学生为核心的云智能教育。通过对大数据的智能计算,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方便教师、学生、家长,在学校、家庭、社区随时随地开展专属化教与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未来教育的形态究竟如何?

教育的未来将走向云智能

教育的未来,一定是以学生为核心,与科技紧密结合,走向云端,走向智能化。云智能最核心的基础,一是人工智能技术,二是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其实离我们并不远。百度就是一种人工智能,一搜索,就自动出现结果。

而云智能教育,就是人工智能、云智能的表现形态。它以学生为核心,把学生的所有数据,全部记录下来,包括学生全时间链的行为和教学内容的记录。这些数据来自于每个学生,最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状况,最能够证明学生的问题。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和应用,一定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实现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例如 高考 (课程) 改革要求的走班制,增加学生的选择性,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课表,这将给教学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教学难度成倍增长。如果云智能教育的协助,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数据信息,走到不同的班级,将他的学习数据与任课老师相关联,任课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数据有针对性的教育。

分豆教育有两个梦想,一是让线上和线下紧密融合,二是让校内和校外的紧密融合。我们期待,充分利用当前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搜集整理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数据,形成学生个人的数据中心,借助智能诊断系统,帮助学生和教师精确定位学习问题所在,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智能推送、辅助学习,真正达到提升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的目的。

这就是云智能教育,这就是我们从2011年至今做的工作,当时很多人都嘲笑、看不懂,但是今天,我们干成了。我想说:“人都有梦想,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梦想,有了目标,有了计划,并且能够坚定不移的实施,它就成了理想,理想是一定会实现的。”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http://edu.qq.com/a/20150521/021075.htm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2 17:23 编辑

‘互联网+教育’,教育应该是核心,互联网只是技术和辅助手段,现在很多人把互联网作为核心,教育只是附庸产品来做,这曲解了教育的本意,在实际效果上也会南辕北辙。”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日前举行的“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上表示。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宗凯在主论坛上表示,教育信息化尽管已成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但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也是刚起步,这对我国来说是难得的机遇。近些年来通过“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教育+互联网”的阶段性任务已基本完成,马上进入融合和创新阶段,在这个阶段重点要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创新。

  该论坛由由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主办,1500余名来自全国各级各类的教育领域和机构领导、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企业人员等参会。论坛旨在搭建教育领域政府、学校、企业、研究机构领导、专家的高端交流平台,全方位视角探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分享前沿观点、建言献策、共享实践经验,一起推动建立人民满意的的教育新常态。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http://edu.enorth.com.cn/system/2015/05/25/030254407.s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

 毋庸置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中国教育正进入一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伟大变革中。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当我们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改革的同时,如何通过“互联网+”让教育真正“辐射”到每一个学生,成为现代教育人的新使命。
  去年今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与C20慕课联盟共同组织的第一届全国中小学“翻转课堂”系列微视频大奖赛上,历下区教育局7件作品全部“上榜”,一等奖及获奖总数均占10%的席位;今年此时,全国第二届微视频大赛,历下区又有10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占25%。
  从10%到25%,这只是历下教育“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成果的一个缩影。作为教育部首批区域教育信息化改革试验区,历下区摸着石头过河:从整合全区信息技术和资源,开发以局域网为应用平台的教育技术现代化开始,相继引入智慧教室、成立慕课中心、打造翻转课堂……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一项项带有互联网思维的教育改革,让历下教育成为全国区域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领头雁”。
  A 教改改什么?改观念!翻转转什么?转理念!
  “还有什么比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更具有价值的呢?”历下区教育局局长陈仕学告诉记者,教改改的是观念,翻转转的也是观念。“翻转课堂”不是一种形式的变化,而是回归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本质,真正把孩子当孩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他们。
  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针对传统教学“被动、灌输、因材施教难以有效实施”的弊端,历下区教育局深刻反思多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得与失,痛定思痛,决定借助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推动课堂变革,打造适应时代需求的升级版基础教育。
  好教育是什么?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名校长和名教师,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历下区拥有了一支优秀的校长队伍,培养了一批省市有名的骨干教师,他们在各自的学校和学科领域都小有建树。怎样把这种点的成功向面上进行有效辐射呢?怎样内外融合,实现区域教育腾笼换鸟的升级发展呢?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历下区在寻找着现代教育发展的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就是以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力促课程建设,力推课堂改革。
  以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多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开发,所以呈现出来的往往是各个学校工作信息化个体展现的一个个“点”,这样极易形成信息“孤岛”。在全面论证的基础上,本着资源利用最大化、资源使用高效化的原则,历下区教育局用超前的意识对全区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和布局。一张网,一个服务器,多个终端,形成全区区域教育信息网。在软件配备上,教育局根据学校需求统一进行论证、统筹,这样一来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和重复购买带来的资金浪费,又保证了资源的更新,且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名师同步在线课堂、微视频平台、菜单式名师辅导等优秀教学资源实现全区共享,对孩子的学习提供了更丰富多彩的服务空间。
  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渠道,一切教育改革必须发生在课堂,才能彰显她的价值和生命力。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改革试验区,历下区区域推进“翻转课堂”和“智慧教室”改革的试验在全国开创了先河。近五年的时间,“智慧教室”由一校两个班到八校二十个班,再到全区所有学校3至9年级全面铺开。“翻转课堂”为教与学的真正融合搭建了一种全新的舞台,借力历下教育局域网,老师们把事先录制好的教学微视频上传到教育局云服务平台,支持学生完成课前自习,学生的预习收获和问题又可在云服务平台上呈现和交流。到了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聚焦学习问题进行探究,完成、完善新知识建构,并当堂完成训练和巩固,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从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课后练习巩固”变成了“先课前自学,然后在课堂合作探究、内化巩固”,这样一来学生的“教中学”就变成了老师的“学中教”。“翻转课堂”使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强,但它实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流程的改变,更深刻体现了“观念的转变,理念的转变”。
  那么,教改改什么,改观念,翻转转什么,转理念。历下区“翻转课堂”的实施对此进行了生动地诠释。借助“翻转课堂”和“智慧教室”的平台,老师及时体察学生的累点和痛点,为他们减负;及时了解他们的难言之隐后,想办法让他们学懂学会;基本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让学生成功自信起来。因为,历下区教育局深深意识到,只有真正把孩子当孩子,教育才能真正体现“人本”的真谛。
  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历下区的教育信息局域网已建立,“智慧教室”系统实现全覆盖,率先成立了首个区域“慕课中心”,“翻转课堂”全面推行,借助“智慧教室”硬件系统力推“翻转课堂”……全区所有中小学3至9年级学生人人拥有自己的IRS即时反馈器。手握“反馈器”学生积极参与课上抢答,“主宰”自己的学习;老师则通过“即时反馈器”快速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历下教育正在通过“智能”的力量力促传统教学模式“智慧”转型。
  翻转课堂不再“填鸭”
  学生主动学习不亦乐乎B
  “准备好了吗?抢答开始!”在济南第八中学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金亚南话音刚落,30多名学生争先恐后按下手中的IRS即时反馈器抢夺答题权。
  “除了学生主动学、主动问的好处外,学生们用IRS即时反馈器做出的答案,立即会转化为数据上传云端,我再根据技术分析结果随时调整授课内容。”金亚南表示,通过“翻转课堂”学生们发言的积极性提高了,上课走神、开小差的几乎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增强了,课堂很高效。
  如果说原来的课堂教学,老师说得多,学生听得多,是一种填鸭式教学。但在金亚南的课堂上,已经从她讲变成了学生问,一堂课,大约2/3的时间是学生自己主动在说,这就是“翻转课堂”带来的最大变化。
  历下区教育局副局长康玉平介绍,上课前教师都会基于学生的学情和特点,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制作一段段微视频上传到历下教育云空间,学生通过空间里的微视频可提前反复学习相关知识点,然后带着自己不明白和感兴趣的问题,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
  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教会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课前,学生通过视频自学、预习;课堂上,教师将预习中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以探究的形式先与同学一起进行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至全班,其他小组可以帮助解决;最后,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点拨、解答、补充或延伸。
  虽然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也讲求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家庭作业、随堂小测还会增加学生和教师的负担。陈仕学告诉记者,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这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另外,原来通过教师讲述和图片很难描绘的知识,通知视频就可以解决,知识重难点的呈现更立体更丰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为学生的差异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它不仅满足了学生学习时间的不同,还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兴趣、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校长王静介绍,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也完全靠自己掌握,懂了就快进跳过,没懂就反复观看,还能暂停进行思考或记笔记,以及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或小组同学寻求帮助。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这样的学习状态是在传统班级授课形式下无法实现的。
  同时,历下区慕课中心的专家们强调,不是用了微视频就是“翻转课堂”了,也不能把“翻转课堂”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流程,其最核心的是基于学生学情的教与学,是由学生自已负责的教与学,是学生积极参与的教与学,更是教师由“讲台圣人”隐身为学生贴心“教练”的教与学,是混合了教师讲解与学生自己学习的个性化教育。正是基于这些改变,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如果只是简单效仿,就会迷失于技术或者教育改革层面,一时热闹,终归沉寂。
C“位置”翻转为学生减负做好“加法”促教师成长
  “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师和学生的位置,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重要了,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他们只有将学生的学分析到位,教才能定的更准确,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减负。所以在“翻转课堂”的推行中,教师要做成长的“加法”。
  谈及刚刚接触翻转课堂时的情景,济南锦屏学校历史老师陈炜告诉记者,由于对“翻转课堂”的实质不了解、不熟悉,感觉备课和教学整个过程变得复杂化了,因此非常消极、被动甚至排斥。但孩子们表现出的对教学新模式的兴趣让她转变了心态。
  在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初,像陈炜有同样想法的教师不在少数,关键原因在于他们对“翻转课堂”不理解,充满了怀疑、迷茫和不安。
  面对这种焦虑不安的心情,教师们究竟该如何打破“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呢?全区各个学校在对技术操作方面的研究以及教师自我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也开始逐渐开展调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学生们的真正需求。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就在学生层面进行了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学习”为主题的堂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在教与学的方式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虽然教师对学生预习指导整体上比较到位,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未很好地养成预习的习惯;70%的学生回答最喜欢“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在小组合作中,38%的学生偶尔发言,16%的学生只跟同桌交流,10%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从未发言过……
  “看到调查结果的时候,还是很震惊的。不用新技术之前,传统教学也需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喜欢学习。现在‘翻转课堂’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了学生学校愿意带着老师们去实践。”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校长魏盈说。
  为了让学生有针对性预习,制作微视频是关键一步。“学生不仅能看见自己的微视频,全区其他学校教师的微视频也能看到,而且上面微视频的点击观看次数也一目了然。”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王永超老师告诉记者,同一门学科、同一节课程,不同教师授课的微视频在系统内共享,自然感觉压力很大,但这也正好促进了自身的提高,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更好地探索与补充。D 信息数据细读学生状态绿色评价彰显教育智慧
  过去,教师就是通过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和考试成绩等对一个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缺少指向性,目标不明确,因此对学生的指导也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康玉平表示,使用信息技术后就会产生一些大数据,教师可通过量化的手段,让他们有可能有能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微观表现和具体学习情况,从而更加科学地认识自己的学生和教学。
  借助“智慧教室”系统的“翻转课堂”,可以自动记录下教师和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回放功能,教师可以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哪几个学生在课上开小差了,哪个学生在哪道问题上逗留了多久,哪些同学不善于交流等等。通过信息技术,增加了教师的关注面,加大了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了解。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不仅实现了学生的当堂检测,而且还给出了每一个学生的详细学习结果评测。例如,一个选择题,当学生按下选择答案按钮后,全班的学情图片立马生成——正确答案是A。全班70%的学生选A,25%选C,5%选D。这说明全班70%的学生已经掌握这个知识点,20%学生的错误出在C选项,教师可重点讲解。
  “通过这个数据分析,我就可以知道班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及时调整当前课堂活动,进行针对性补救。这样即不耽误大部分同学的时间,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又能让重点学生得到有效提高,从大面上来讲就是一对一的教学。”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教师吕艳丽说。
  在历下教育的云空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中心,详细记录着他们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过程,比如错题情况、上课被提问次数等等,并附有通过智能分析而形成的个性化的学情报告,这些都为教师、家长,包括学生自己提供了全面、准确的评价依据。
  课上,老师可以及时调整课程,课后,老师可以根据数据的统计和挖掘,对课堂难点和学生特点进行精确分析。通过这种“数据思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准确。教师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每一个学生,学校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决策,教育也才会变得更加科学。
本版撰稿/记者 尹萍 见习记者 梁菲菲
  通讯员 林博华 于虹
  摸着石头过河,历下教育的新课改之路并不轻松。短短几年时间,立志于要做变革课堂先行者的历下教育人,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走到现在。
  一张网、一个服务器、几个终端,几万名学生在线,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一个个微视频,想学什么就点什么,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知识点,闯关、互动、合作……孩子们不亦乐乎地就把知识掌握了。
  现在,互联网+教育所产生化学反应,在历下教育继续释放能量。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打造的“翻转课堂”,还是以开放心态建立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库,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在每一个历下孩子身上,让更多的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中得到成长,实现了历下教育“让
  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教育梦”。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要很快转化为一种成功的教育实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我们有理由相
  信,凭借历下教育人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智慧,他们
  将会为互联网中成长的孩子们重塑一个更
  好的教育生态。

    来源:济南日报

    http://jnrb.e23.cn/shtml/jinrb/20150414/1424555.s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

“以新技术作为平台和手段会给教育带来怎样的革命呢?就是要颠覆传统教育最擅长的知识领域,把知识引向智慧。”王强说。近日,在“一起作业网”召开的“平台化发展战略”新闻发布会上,被称为“中国合伙人”的王强和徐小平都认为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教育领域将面临一场革命,学习的内容、方式等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学习将变得更加智慧。

    互联网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了,不过,自2012年“互联网+”被提出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一概念。而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又被提出,意味着中国传统业态将通过互联网实现连接和重构,传统行业将因为互联网而获得再一次发展的机会。

    那么,当教育也被写进这一公式的时候,会不会产生化学反应呢?

    据报道,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5.57亿,占中国网民的85.8%,互联网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迁徙已经成为定局。这使得个性化推送和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当年,传统教育与市场相结合时,王强和徐小平几经周折才进入,而今随着教育市场起起落落的他们已经成为著名“合伙人”,在面对“互联网+”时他们断定:智慧学习的时代已经来了。

    大数据实现学习的个性化

    有人曾开玩笑地说,当你问一个美国学生“教育给了你什么?”他可能会给你说出4个“c”:“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但是当同样的问题抛给中国学生后,他给出的只有一个词“忍耐力”:能够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每天如一日做下去。

    其实这是传统学习下带来的一个不好解决的弊病。

    “汉字非常博大精深,知识和智慧放在一起对比,我们就知道传统的知识学习和智慧学习的区别在哪里了。”对于智慧学习,王强似乎研究了很久,“识”只是言字边,只落实在记忆表层,和生活不一定有密切关系。而“慧”则要沉淀在心里,一定会成为生命支撑的关键。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把短暂的东西、临时的信息逐渐转换成跟随你生命的东西,让短暂变成智慧。

    那么把“需要重复记忆”的知识转变为“沉淀在心里”的智慧,转化的关键点是什么呢?

    答案是:个性化。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魏云刚博士介绍了一个他们所做的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作业与传统学习的区别的研究,他指出,传统学习有几个重要特点,第一是作业量大,也就是好成绩=汗水+大量的作业。第二是内容缺乏针对性,“这是可以理解的,传统教育如果每个人作业不一样,估计老师会崩溃的。”魏云刚说。第三是作业过程缺乏情感支持和交互。“学生作业要么独立完成,要么家人监督,有支持和交互也是负面的。”

    在大数据背景下,这样的状态将被改变。

    “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算法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薄弱知识点,定向推送学习内容和测试题目,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一起作业网CEO刘畅说。系统内的云计算和分析技术会第一时间生成班级作业的常见共性错误,为教师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数据。教师可以根据数据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即使是教学标准也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适合本地区的修订。刘畅举了个例子,在一个二线城市,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无论是作业还是平时的练习中出现了大量的run(跑步)这个词,3个月过去了,大数据显示所有与“run”这个词相关的题目全市正确率不到20%,那么教学目标就可以进行修改,把“run”划入“只要达到认知水平就可以的行列”。

    而且,随着用户的激增,大数据的运算技术将被进一步开发,未来借助智能化的大数据运算技术,学习内容将会“靶标式”推送,只针对个人,而不针对多人,一直以来教育所追求的“因材施教”将会完全实现,那么这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

    只有电子白板是远远不够的

    这种转变是需要介质的。

    徐小平这样比喻:“在两个悬崖之间有一座桥,你现在看不见,但只要撒把沙子,你就会发现这个桥真的存在,只不过它是透明的。”

    2012年11月底,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两年后,到2014年年底,随着西藏教学点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全国6.36万个教学点全面完成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实现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

    “不过仅有电子白板是不够的。”一起作业网CEO刘畅说,这几年他们走了我国很多个县级城市,很多教室都会电脑、网络,甚至不夸张地说中国一半以上教室,包括三线城市都有电子白板。

    拥有了这些离真正的智慧学习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据说,新东方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两个本不相识的大学生在英语角相遇,当他们开口说话时,两个人热情拥抱,因为他们在对方的英语发音中听到了自己家乡的味道。

    “中国有70万的老师,读音不好的占99%。”一位从事英语教育的业内人士说。在北京的学校,如果老师想让学生了解咖啡、牛排这样的词汇,他们可能会让专职的美术老师给这个词汇配备精美的图片,“这样的教学在全国有多少地方能够实现?”

    所以,传统学习转化为智慧学习的关键点不是“白板”,而是“白板”、“电脑”上所承载的内容。

    “互联网+”的到来就能缩小这方面的差距。比如有一款叫TTS的工具,只要在输入框里输入文字,系统就能自动地转换为地道的英音、美音,甚至地道美国孩子的童音。“除此之外,全国那么多的老师,也可以源源不断地把好东西上传,”刘畅说,这样即使是三四线城市的学生也能像北京的孩子一样听到更地道的发音、看到更精美的图解、了解到最前沿的信息,“我当然相信三线城市学校想知道北大附小期末期中考试用什么内容”。

    所以对于教育来说,“互联网+”就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更多优秀资源在平台上共享。“最聪明的老师应该是能够迅速调动全世界最优质资源,变成自己的教育资源。”王强说,现在信息革命给教师一个崭新的平台。

    有人说,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是进入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最大的一步,“如果说,工业革命延展了人类的四肢、延展人类生物性属性的器官,那么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释放的器官是人的大脑。”王强说,这场革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来释放大脑的传统记忆、重复、储存功能,这部分功能完全可以轻易地通过移动互联找到,另外一个方向,当大脑的这部分功能被释放清空以后,幸福无疑是最终的方向。

    “所以,衡量一个教育是否成功,可以看它是否能让孩子通过知识走进智慧,再通过智慧通向幸福,如果这条通道没有打通,那么我们教育就是失败的。”王强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15-04 ... b_20150408_3-06.htm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教师培训移动终端化走进甘南                                                                                               


2015年4月24日上午,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与黑龙江甘南县人民政府合作成立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甘南分中心启动仪式暨区域教育发展论坛在“中国向日葵之乡”甘南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隆重召开,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人民教育家研究院院长张新洲;甘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韬放;人民教育家网络学院院长林楠;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校长、北京十一学校原校长李金初;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局长李鸣镝和齐齐哈尔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德民等相关领导出席,来自北京、天津、山东、内蒙古外省市教育领导、校长和骨干教师约300人参会。

甘南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韬放首先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李韬放县长提到此次合作双方将致力于在基础教育领域搭建一个基层工作者与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专家开展对话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助推基层教育事业发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人民教育家网络学院研发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买进来,给甘南县的2600位老师提供一个很好的培训机会,老师们可以利用他们所有能够利用的时间,不分时段,不分地方随时随地地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接收这个平台的所有资源。李县长表示他相信通过这种培训之后,甘南县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会在短期内有一个提高,将在教育领域产生一个深远的影响。

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人民教育家研究院院长张新洲代表主办单位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张新洲副社长认为互联网加教育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实现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革,人民教育家网络学院利用云技术,依托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的高端教育智慧,做到了地方政府硬件零投入,满足了地方教师的全员无死角培训,实现了教师培训的移动终端化。

张新洲副社长提到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的使命是放大教育精英的力量,为教育创造更多价值,做中国最好的一线教育机构“外脑”。张院长表示甘南分中心的成立一定会更好的带动黑龙江乃至全国的教育发展!

据了解,此次活动将成立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甘南分中心,并设立人民教育家网络学院甘南分院,活动共历时5年,预计每月开办1期,每年不少于12次网络直播培训及6次的实地面授培训。不但要把培训延伸到基层,实现优质培训资源本地化,还将进行品牌输出、业务管理、课程研发及师资配置等。新成立的人民教育家网络学院甘南分院可以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将人民教育家研究院整合的全国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师培训资源送入甘南县,并建立区域教师培训直播互动平台,满足甘南地区内部培训的需求,实现跨区域远程授课。网络学院甘南分院的建立也是对实地培训的有效补充,既可以节省培训资金,又可以扩大培训受众,采用直播式培训将最大化提升培训效果。甘南分院将在全县各乡镇和县内直属学校设立分会场和视频直播点,能够满足基层教师培训的直播需求。

来源:腾讯网

http://edu.qq.com/a/20150427/025643.htm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互联网+教育”托起未来和希望

 “互联网+教育会生成什么?无疑是智慧教育。”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一起作业网董事长王强27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2015-03-28 中新网)

  “互联网+教育”布局中小学教育“新征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互联网+’计划。我认为,具体到教育领域,可大致概括为一个简单等式: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践行‘互联网+教育’计划,推动中国中小学智慧教育进程,把智慧之树和幸福之树植根于孩子们心中。”王强说。

  如今,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著名经济学家汤敏曾有这样一个设想:如果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课程被大部分印度年轻人掌握了,10年后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印度年轻人都是哈佛或斯坦福毕业的。而中国的青年人才还是传统教育教出来的,怎么跟人家竞争?

  时下,上网逐渐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学校网站上下载作业,在QQ群里讨论功课以及上网搜寻资料等等已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高科技的发展,以及家庭电脑和网络越来越普及,网络已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好帮手。通过网络,既有利于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还可进一步增强与老师以及父母之间理解、沟通与交流,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特点,在中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的好帮手。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上网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而且还能更有效地刺激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能有效地养成中小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教育和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截止2014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5.57亿,占中国网民的85.8%。互联网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迁徙已成定局。在线教育从PC到移动再到智慧互联也已是可预见的未来。为此,通过在线教育,不仅能提高教育效能,而且还很可能使教育发生革命性改变。

  “互联网+教育”布局中小学教育“新征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互联网+’计划。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要一如既往地践行“互联网+教育”计划,推动中国中小学智慧教育进程,把智慧之树和幸福之树植根于孩子们心中。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难题,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建设基础教育“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公平。

  让“互联网+教育”托起未来和希望。广大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期盼。通过“互联网+教育”计划,助力国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教育公平。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增强孩子驾驭网络和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教育他们逐步掌握从网络获取、传递、加工和处理各种有益信息的能力,从网络上获取新知识,不断增强孩子的尊尊心、自信心和竞争力,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互相交流学习和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以达到学习和教育的目的,真正让网络为我们的孩子所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全面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周均虎)

来源:曲靖文明网

http://www.wenming.cn/wmpl_pd/yczl/201503/t20150330_2529880.s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如何擦出火花 专家为你解读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如何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的深刻变革?近日,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通过教育部新闻办官微“微言教育”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撑,催生教育体制机制变革,让“个性化”教育不再只是梦想,“因材施教”能关照更多人。

  “互联网+教育“如何擦出火花 <wbr>专家为你解读

  【本次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将通过”高级别共同声明“等成果文件】

  问: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到底要解决什么?

  任友群: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能够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目前,我们希望教育信息化能够为教育的公平和优质做出贡献。

  问:“三通两平台”具体指什么?

  任友群:是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刘延东同志在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十二五”期间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抓手。

  问:为啥召开这个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

  任友群: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教育理念、方法,学习环境和模式的深刻变革。世界各国都将这次教育革命视作本国国际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次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政府合办,以“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变革”为主题,就2015年后全球教育目标的实现展开讨论。来自90多个国家的300名代表参会,汇集各国教育官员、专家学者、校长、教师以及企业界代表。

  问: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主要有啥内容?

  任友群:大会将举办教育和信息技术领导者论坛,邀请各国教育部长和企业领导人共同就如何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确保2015年后全球教育目标的实现展开讨论。本次教育信息化大会还将举办一系列全会与分会,围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变化,提升教育质量,创造开放泛在的学习环境、促进终身学习,以及教育信息化的监测、评估等进行深入研讨。大会将通过“高级别共同声明”等成果文件,为在全球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广泛应用提供政策建议和行动指南。期间还将举办全国教学信息化应用展览。

  问: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为什么选在青岛?青岛教育信息化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

  任友群:据我了解,青岛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近年来已先后投入10多亿元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目前青岛已全面建成了涵盖市、区(市)、校三级的教育城域网;2013年,全市1089所中小学全部实现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2014年,青岛中小学建设交互式多媒体教室1.3万个,教室全部配备了电子白板。到2016年,青岛将全面实现“人人通”,85%的学校将建成数字智慧校园。我认为青岛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成绩是选择青岛办会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教育信息化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纽带】

  问: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会产生那些影响?

  任友群:我认为影响大致有几方面:首先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创新,如机器人学习伙伴、3D打印技术促进动手实践、教育游戏改变学习观念、虚拟社区支撑合作学习等;另外,新型资源和工具带来教学形式的变革,如微课程、MOOC、开源硬件、学习分析技术等。此外,虚拟环境催生课堂形态的改变,如云计算技术、虚拟实验室、同步课堂等。这些新技术,提供了新型资源和空间,更是不断在刺激教育理念的变革。

  问:教育信息化如何更好地应用于职业教育?

  任友群: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而且发展的空间巨大,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制造”的基础之一。我们希望借助此次教育信息化大会,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处;特别是在职业学校学生见习、实训等方面,在高端技能训练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

  问: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没有什么案例可以参考?

  任友群:我们也有一些案例,如上海普陀区探索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中的个性化教与学,形成预学/翻转式、课堂/辅助式、个别/辅导式等三种应用模式;山东昌乐一中探索了“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6个年级试验推广。哈尔滨香滨小学探索形成5种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应用模式;武汉三道街小学组织开发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和碎片资源,利用云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和网络教研;郑州二中设立10个教育信息化创新试验班,建立“移动自主学堂”模式。

  问:现在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已经在全国普及,教育教学如何运行好这些工具,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互动?

  任友群: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工具的变化是非常快的,任何一种新型技术工具的出现,我们都要考虑它在教育中正面和反面的作用,微信也不例外。目前,不管哪一种新工具,一定是在云、网、端这三个层面以及之间的连接中发挥作用。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这样的现实,并积极研究“互联网+教育”中的各种新情况。

  问:信息技术在家校合作中有哪些应用?

  任友群:广泛连接是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间有效配合。教育信息化当然应成为三者之间的纽带。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可穿戴技术进一步成熟及网络学习空间的普遍应用,就学生学业水平、思想行为、身心健康等问题的家校互动将大大加强。

  问:独立学院辅导员如何利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工具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呢?

  任友群:对所有的辅导员,我们都建议:一是要掌握新型社交网络应用技术,二是要学会大学生的网络交流语言和交流方式,三是要了解信息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真正走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空间。

  问: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还有许多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严重不足,每年的相关培训机会也不多,这个矛盾如何解决?

  任友群:教育部2013年底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计划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名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全员轮训,全方位多用途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普遍深入应用。

  【通过“互联网+教育”消除信息鸿沟 促进教育公平】

  问:“三通两平台”未来怎么发展?

  任友群:下一阶段,将在数量和品质上提出更高要求,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德育工作、教学模式创新、网络安全建设、教育信息化产业培育、人才队伍建设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加快建设资源和管理两大平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问:现在“互联网+”概念那么火,它能带来什么改变?

  任友群:我最期待的信息技术发生在教育领域产生的“化学效果”是消除信息鸿沟,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撑,催生教育体制机制的变革,让“个性化”的教育不再只是梦想,“因材施教”能关照更多人。

  问:您认为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任友群:我觉得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最大的障碍还是观念和认识问题,有的地方和学校仍然不能充分理解教育信息化是什么、为什么,信息化装备成为“摆设”。要通过广泛培训和宣传,以及典型应用案例的推广,使教育工作者乐于、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管理。

  问:在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中国能起到什么作用?

  任友群:要处理好本土经验和国际视野的关系,借助多边和双边国际教育信息化合作平台,共享国际资源和借鉴先进做法,同时要主动分享中国经验和资源,推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和领军企业,提升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问: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和别的国家教育信息化有啥不同?

  任友群: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在顶层设计方面,体现了国家统筹的强大力量,瞄准了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问题,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道路正在形成。

  问: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产业存在哪些差距?

  任友群:2014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总规模超800亿元,平均每天产生近3家在线教育公司,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达近千亿。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才刚起步。但是我们的发展空间很大,一方面有国家的支持,另一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形成后发优势。

  问:中西部地区硬件条件较差,有啥办法推进教育信息化?

  任友群:“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三通两平台”建设,补足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短板。同时,通过“分层推进和帮扶机制”,帮助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逐步提高教育质量。

来源:搜狐

http://mt.sohu.com/20150523/n413633586.s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


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个“互联网+”的新概念,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界纷纷解读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互联网+的潜在含义,可以用一个“互联网+?=?”的公式来表示。在这个公式里,只有一个因素是明确的,那就是互联网,后面的加什么,可以自由联想。

  创造心理学家们认为,创新思维的心理学机制就是二元联想。那么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作为二元中的一元,另一元可以是任何东西,由此激发的创意可以是无限的。

  我们不妨从教育的角度来自由联想一番。

  互联网+学校=?是现在的校校通班班通吗?是电子书包、电子白板进课堂吗?我的回答:是,又不是。将网络引进学校和课堂,是大势所趋,但这些只是硬件设备,如果我们的思想不是互联网的,依然起不了任何作用。君不见很多学校虽然连通了网络,却禁止学生在学校上网,连学生自带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也要被没收;课堂上虽然也有了电脑,甚至每人一个iPad, 且美其名曰电子书包,却只允许学生使用“电子书包”里事先制作的资源,最多只能上学校局域网中的教学平台,学习的内容也紧紧围绕教材和考试大纲,这与互联网何干?与互联网思维何干?

  互联网+课堂=?是把实体课堂教学录像放到互联网上让大家看?是,又不是。将一些名校名师名课程的视频放到网上,有助于优质资源的社会共享,促进教育公平。但如果只是简单照搬,效果可能不好。在网络学习中,要求学习者都花40分钟到1小时去看一堂课,显然不太适合,这也就是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微课)在网上流行的原因。网上学习个性化程度非常高,传统的“课”的概念应该有所改变,不再需要规定固定的上课下课时间了,甚至不再需要过于拘泥于学科与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了,而应该让学习者以问题为中心、以个人需要为中心,打破原来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个性化的、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知识结构。

  互联网+教师=?互联网时代,教师还能像从前那样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吗?教师职业还会永远是铁饭碗吗?恐怕未必。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你讲的课,网上有一个老师比你讲得还要好,学生都跑到网上听课去了,你上课的时候大家都在台下玩手机,甚至对你讲的内容提出质疑,你该怎么办?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决定,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某一门公共课程,承认网络学习的学分,原来教这门课的老师会不会面临下岗?笔者曾经预言,未来的教师将分为两种:一种是线上讲公开课的明星教师,一种是线下的辅导教师。你相信吗?

  互联网+学生=?如果你还是学生,你还会认为只有在课堂上才是学习吗?你走在路上,乘车,游戏,看手机,是不是学习?你还会认为只有考试得高分才意味着学习好吗?你还会认为只有书本里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网上的那些看上去零零散散的信息与知识都是无意义的吗?如果你不懂得将那些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有用的知识体系,你将会落后时代一大截!

  这样想下去你会发现,互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加完之后一切都会发生改变,互联网是刀、是斧、是锯,将原来的一切都分解成碎片,然后再以互联网为中心重新组建起来,成为新的体系、新的结构。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碎片与重构呀!

  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

  未来,整个社会将被互联网连接为一个整体,互联网成为社会这个有机体的大脑与神经中枢,其他方面反而变成它的肌体与末梢。一切事物或多或少都要经历一个从碎片化到重构的过程,这大概就是“互联网+”的全部内涵吧?

作者:王丽竹

来源:好教师

http://www.fjzzjy.gov.cn/newsInfo.aspx?pkId=175205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互联网+”教育业界联盟高峰论坛暨慧联O2O平台试上线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近日,“互联网+”教育业界联盟高峰论坛暨慧联O2O平台1.0试上线发布会在北京举办。

  本届高峰论坛就近期广受关注的“互联网+”模式,从教育界加强联盟、整合资源等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多名教育专家就传统教育信息化趋势、互联网时代如何挖掘和创造教育产业的价值展开研讨。慧联创始人林华峰就慧联未来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教育”如何落地进行分享。

  林华峰表示,慧联O2O教育平台将以资源共享为原则,以用户为中心,构建机构与用户之间“最近、最适合、最值得信任的桥梁”。据介绍,该平台旨在整合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高效运营,逐步打造一个多功能、多业务的云教育平台,

  据悉,慧联O2O平台正式上线后,服务提供者可通过APP等端口搭线上平台,接受整合的教育机构将享受到平台提供的招生运营等一系列服务。该平台在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同时,将大大提高整体人群的“互联网+”意识,提升用户粘性,为未来增值服务打下良好基础。(刘庭梅)

作者:刘庭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www.jyb.cn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互联网+教育"会带来新变化

中国网5月27日讯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在与网友交流时表示,“互联网+教育”一定会给整个教育带来一个新的变化。在某些方面一定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用教育信息化变革传统教育 会产生颠覆性影响

雷朝滋做客媒体网站,以“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题与网友进行交流。

有网友问,请您从教育的角度谈谈“互联网+教育”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变革和影响呢?

雷朝滋说,“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首先会对教育观念产生冲击,对教育思想,同时对办学形态也会带来变化。包括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及今后这个学习者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还有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种互动的方式也会产生变革。应该说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雷朝滋说,习主席讲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我们的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就是要用教育信息化变革我们的传统教育。“互联网+教育”一定会给整个教育带来一个新的变化。应该说,这些变化是非常深刻的。在某些方面一定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内涵丰富 将对教育思想等产生冲击

有网友问,对于“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一观念,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

雷朝滋说,现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包括很多学校的校长或者老师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是不够的。另外,很多人主要把它从工具的角度,从手段的角度去理解,不能简单地把现在教育信息化看成一个工具手段,因为教育信息化包括的内涵很丰富。首先是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产生冲击,对办学形态、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都会带来变革。这是一系列的变革,不能简简单单看做一个工具和手段。

雷朝滋说,信息化发展很快,要不断地升级换代,这个也要正确认识。不能投了一次钱就一劳永逸了,要相应的配发运行费用。当然这里面需要改变的观念很多,比如过去的课本是纸质教材,现在信息化了,有数字资源,这里面牵涉到知识层面的手段和方法变了。

开启名校网络课堂实行异地同堂上课

有网友问,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目前我们国家有没有比较成功的信息化教学方式?

雷朝滋说,现在中国有很多学校,在课堂教学方面探索了很多的经验。比如针对偏远农村地区师资欠缺的教学点,英语、美术、音乐这些课程开不出来。现在通过互联网,在安徽的全省边远农村乡村教学点试点,与城里的好多学校异地同堂上课,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可以提问、可以发言。现在这种课堂包括在黑龙江、湖北很多地方开展起来。这是一种专递课堂。


另外是名校网络课堂。比如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名校和偏远地区来同堂上课。比如成都七中,它就和藏族、彝族这些地区的学校开展同步课堂,帮助那些学校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学生通过互联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种名师课堂。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少名师,这些名师通过网络开设公开课,对边远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通过公开课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对那些地方的教师是个培训。

(原标题: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互联网+教育"会带来新变化)

来源:中国网

http://news.163.com/15/0527/17/AQKV7K4B00014JB6.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线教育市场的前景,互联网+教育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在线教育给传统教育带来三个层面的变革 乔布斯生前曾无比遗憾: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答案在于技术越来越多成为生活一部分的时候,我们要超越技术的工具观。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更应该走在浪潮之巅。未来移动互联网这一股大浪将带给教育三个层面的变革。

现在线上教育培训成为课下教育的主流,因为线上教育方便,不需要多大的场地,就可以在家学习知识。当然有很多在线教育软件公司,在这片市场中摸索前进,有做线教育软件产品的,如麦塔在线考试系统,麦塔在线培训系统,这些都是在线教育软件工具,也有做教学资源的,像栋科软件这样本身是做教育资源有着丰富的k12 教育资源的,有着丰富的课件制作经验,但是在互联网+教育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迫切需要在这个行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

第一个层面:知识获取方式的变革,即人机结合是认知方式。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是以指数曲线来膨胀,但是个人的认知能力却十分有限,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把所有东西都存储在学生大脑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在社会越来越复杂,信息量越来越多,而我们的学习时间又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人类只有变革学习和认知的方式,只有接纳新的认知方式,即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也是现在认知的基本方式。

时间倒退20年,无论在世界何处,获取大量有效信息的方法几乎只有一个——看书、看报,获取知识的最佳场所是图书馆;而在国内,图书馆是少数几个大城市或者高校学府的特权。遥想过去,读书识字是社会上层人士的“特权”,寒门子弟的“寒窗苦读”已经远远过去了。

对比现在,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图书馆被“搬”进了网络,海量纸质书籍、全球信息都能得到完好保存与共享,再加上检索技术的发展,获取知识的便捷已经无可想象。各大小型数据库、多媒体的使用,早已经把纸质媒体远远抛在了身后。

第二层面:变革教学模式,利用技术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行为。

千百年来,教学通过面面相授、口口相传,借助黑板、粉笔进行班级授课的方式来进行,这种单一、简单的教学手段只能将教育限制在课堂内进行,教学行为的核心在于教师,并非学生。而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得到了颠覆式的诠释。

在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的研究呈现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特点。信息技术与网络使得知识呈现方式更符合学生认知需求,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逐渐被打破,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就拿英语学习来说,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把英语当做一门科学来教,而非当做一门语言来学习,培养了大批的英语“哑巴”。一个英语学习平台聚集了世界各地英语国家的优质外教,学生打开电脑自选外教,自选时间,自选课程,完成约课后就可以和外教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学习;教学完全以学生为核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状态预约适合自己的外教,这种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第三层面:商业模式的变革, 学习成本大幅降低。

互联网对教育的变革不仅仅体现在知识获取方式以及教学模式上,最重要的是围绕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在线教育生态链。为学员提供超出预期的学习体验,回归教育本真,才是情怀之举,制胜王道。这就要谈到“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这个话题。互联网创造出一个个传奇神话,各种颠覆,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产业链,更是颠覆了人们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用互联网技术、思维颠覆传统课外辅导行业的盈利模式。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提到,未来的教育体系——O2O体系,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是在线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教育的必然取向。借助现在互联网的技术,使教育变得更加智能化,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让沟通变得更加无边界,这是趋势,不可阻挡。

来源:知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0187684?sort=created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到底能发生什么样的奇妙反应?

  6月3日,当新东方前任总裁、如今的“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站在位于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的“跟谁学”办公区,向记者们“热血”地描述这个奇妙反应、介绍其创业团队的最新进展时,感慨万千。

  2014年6月16日,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悄悄地租下了该孵化器2号楼3层的一隅,谁也没有对这家公司投入过多的关注,只知道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陈向东很有名,是著名教育培训公司新东方的前任总裁,创始团队的简历金光闪闪:全部出身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家豪门。

  不到一年之后,这家公司已经在互联网教育领域被多人熟知——被业界称为“教育界的淘宝”,是一个对接学生与老师两端的服务电商平台,打通学生找老师与老师找学生的双向需求。

  不同于众多垂直切入的在线教育项目,跟谁学从创业一开始就试图搭建一个类似大淘宝的教育生态系统大格局。跟谁学把家长、学生、教师、培训机构等多方和服务连接在一起,从搜索、约课,到支付和评价,都可以在平台完成。平台上内容涵盖整个教育产链上的不同细分领域,包括出国留学、K12 辅导、语言学习和兴趣类的各种技能课程。

  6月3日,O2O找好老师学习服务电商平台在其媒体开放日上宣布,将于2015年6月16日举办第一届“学习狂欢节”,在6月1日至6月15日期间,联合全国15万名教师和1万教育机构,向全国用户发放1.6亿元巨额助学金。金额之大创造了教育培训史上历史最高纪录。

  跟谁学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的关键一役,是2015年3月30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那次品牌与产品发布会。经过半年多的蛰伏和埋头苦干,跟谁学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一鸣惊人的资本,A轮融资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融资金额高达5000万美金,一举超越了此前由小米保持的A轮最高额4100万美金的记录。

  不到三个月后,再次来到“跟谁学”,很多记者最希望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拿到5000万美金之后这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跟谁学”究竟做了哪些事儿?

  对此,陈向东团队的回答是:

  首先,跟谁学的商业图谱日渐清晰且为广大合作伙伴、用户乃至公众所知晓。正如陈向东在各个场合反复说到的,“我们要打造一个人人乐用的学习服务平台,在找老师这件事上做到有品质”。

  其次,跟谁学平台上的注册教师从7万名增长到15.7万名、入驻机构从1000家快速扩张至10000多家,落地运营城市国的10个城市,增加至45个城市,这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诞生了不少收入过百万的“爆款”老师,最赚钱的老师一天收入达到21万元,环球雅思、启德留学、天道教育集团、万学教育、学大教育、美联英语、华尔街英语、姜杰钢琴城、柏斯琴行在各个领域的巨头级机构纷纷签约入驻平台……

  “在线教育突破了时空和距离的限制,能够使得优秀的老师利用在线教育影响到任何一个可能性的人,而远在农村或者是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的孩子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在线教育,接触到最优质的老师、最好的教育。毫无疑问,在线教育把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更加亲密,把每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更加亲密。”陈向东说。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众创业启示:互联网+教育的春天


 文/黄嘉榔

  5月7日上午,李总理现身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在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陪同下,参观了联想之星,并表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实,早在去年的11月15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就确定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措施,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并将在线教育列为重点打造的新业态新产业之一;而且最近两会上,还提出互联网+概念,并表示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一下子把互联网+教育摆上主流台面。通过互联网让每个想要学习的学习都能够享受同等或者公平的教育,是互联网+教育的目标,为此一大批的创业者涌入教育行业,这个古老的行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教育被互联网+再度刺激,引发如此多的机会,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同时,大众创业为啥选择互联网+教育,究竟是何吸引力让如此多的创业者前仆后继地加入在线教育创业大潮?

  (1)不差钱,不差趋势

  如今,如果说不知道互联网+教育,那么必定会被人鄙视。互联网进入教育行业后,新东方等大型教育机构都在不断地谋求变革,有些为求稳定不得不自己探索,或者将大把的金钱撒进去创业公司。据某统计数据,每天新增的在线教育机构平均3家左右,而每月的融资额度高达十个亿。正如某些投资机构跟嘉榔所说:我们不差钱,就怕找不到好的在线教育项目。

  或许没有几个行业是这般钱大气粗,却又是如此的保守。保守是因为教育行业需要从业者稳扎稳打,深刻理解“教育”,而且还要改变传统教育行业的落后的思维与机构体制。自从2014年开始,教育行业的革新节奏开始变快,在线教育不断受到投资人的青睐,嘉榔就是从这股风起来的时候,开始关注在线教育。

  不仅是金钱,而且市场已经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国家层面的不断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校内的信息化的改革,都在一步步的刺激着教育这个古老的行业。

  (2)实现人生价值,实现社会价值

  创业者,为什么要创业?无非都是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不是每个实现人生价值就能够实现社会价值。而教育却恰恰能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

  互联网+教育带来的MOOC的兴旺,让每个人都能通过互联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而且对于国家而言,社会教育素质的提高更是喜闻乐见,尤其是通过这些人带来的辐射作用。

  (3)巨头未有,机会相对平等

  细数如今各行各业,还没有诞生巨头的领域的,在线教育行业首当其冲。而更加重要的是现在的旧有的企业都没有找到能够压制的方法,唯有放任成长,而自己反而不断的着急。就像我们都说外语和职业教育是目前最火热、竞争相对激烈的两大细分领域。而其中的沪江网是老牌的在线教育平台,借助这波热潮一下子成为行业的弄潮儿,成功的登上外语学习的宝座。而职业教育这块,就类似新兴创业平台—极客学院,作为IT职业在线教育的第一品牌,无疑让无数的老牌都望尘莫及。并且,今天总理现身创业大街,极客学院作为其中唯一一家在线教育公司,CEO靳岩与总理在现场进行了交流,一下子让无数的创业者羡慕嫉妒恨。



  所以行业每个细分领域的创业公司都有自己的机会,IT职业在线教育出了极客学院这个第一品牌,那么游泳在线教育能否出个某某学院,篮球在线教育能否出个某某学院等等,这些都是机会。淘宝一直都提倡做小而美的淘宝,而我们在线教育行业其实就是一个小而美的践行者,是教育领域里面的电商,因此不要小看阿里巴巴对于互联网+教育的重视,或者比起BT两大巨头而言更有甚者。

  (4)自创业,促就业

  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不只是创业者们,还有一些平台能够实现就业的机会,在线教育平台能提供的职业培训就能够让一批人实现职能的培训,而自身创业就能够解决就业。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对于教育而言有深远的影响。教育不只是商业,就类似极客学院上线一年多,就用近千门职业技术课程和4000多课时帮助80多万IT从业者用户提高职业技能。

互联网+的热潮席卷了整个互联网,而互联网+教育让教育变得非同凡响,现在该担心的是那些坚定不改变的企业或个人,现在该高兴的是在路上的创业者,而现在兴奋的是准备进入的人,所以无数是谁都阻挡不了互联网改变教育,在线教育终将成为主流之一。

来源:搜狐教育

http://learning.sohu.com/20150508/n412670294.shtml

 文/黄嘉榔

  5月7日上午,李总理现身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在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陪同下,参观了联想之星,并表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实,早在去年的11月15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就确定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措施,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并将在线教育列为重点打造的新业态新产业之一;而且最近两会上,还提出互联网+概念,并表示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一下子把互联网+教育摆上主流台面。通过互联网让每个想要学习的学习都能够享受同等或者公平的教育,是互联网+教育的目标,为此一大批的创业者涌入教育行业,这个古老的行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教育被互联网+再度刺激,引发如此多的机会,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同时,大众创业为啥选择互联网+教育,究竟是何吸引力让如此多的创业者前仆后继地加入在线教育创业大潮?

  (1)不差钱,不差趋势

  如今,如果说不知道互联网+教育,那么必定会被人鄙视。互联网进入教育行业后,新东方等大型教育机构都在不断地谋求变革,有些为求稳定不得不自己探索,或者将大把的金钱撒进去创业公司。据某统计数据,每天新增的在线教育机构平均3家左右,而每月的融资额度高达十个亿。正如某些投资机构跟嘉榔所说:我们不差钱,就怕找不到好的在线教育项目。

  或许没有几个行业是这般钱大气粗,却又是如此的保守。保守是因为教育行业需要从业者稳扎稳打,深刻理解“教育”,而且还要改变传统教育行业的落后的思维与机构体制。自从2014年开始,教育行业的革新节奏开始变快,在线教育不断受到投资人的青睐,嘉榔就是从这股风起来的时候,开始关注在线教育。

  不仅是金钱,而且市场已经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国家层面的不断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校内的信息化的改革,都在一步步的刺激着教育这个古老的行业。

  (2)实现人生价值,实现社会价值

  创业者,为什么要创业?无非都是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不是每个实现人生价值就能够实现社会价值。而教育却恰恰能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

  互联网+教育带来的MOOC的兴旺,让每个人都能通过互联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而且对于国家而言,社会教育素质的提高更是喜闻乐见,尤其是通过这些人带来的辐射作用。

  (3)巨头未有,机会相对平等

  细数如今各行各业,还没有诞生巨头的领域的,在线教育行业首当其冲。而更加重要的是现在的旧有的企业都没有找到能够压制的方法,唯有放任成长,而自己反而不断的着急。就像我们都说外语和职业教育是目前最火热、竞争相对激烈的两大细分领域。而其中的沪江网是老牌的在线教育平台,借助这波热潮一下子成为行业的弄潮儿,成功的登上外语学习的宝座。而职业教育这块,就类似新兴创业平台—极客学院,作为IT职业在线教育的第一品牌,无疑让无数的老牌都望尘莫及。并且,今天总理现身创业大街,极客学院作为其中唯一一家在线教育公司,CEO靳岩与总理在现场进行了交流,一下子让无数的创业者羡慕嫉妒恨。



  所以行业每个细分领域的创业公司都有自己的机会,IT职业在线教育出了极客学院这个第一品牌,那么游泳在线教育能否出个某某学院,篮球在线教育能否出个某某学院等等,这些都是机会。淘宝一直都提倡做小而美的淘宝,而我们在线教育行业其实就是一个小而美的践行者,是教育领域里面的电商,因此不要小看阿里巴巴对于互联网+教育的重视,或者比起BT两大巨头而言更有甚者。

  (4)自创业,促就业

  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不只是创业者们,还有一些平台能够实现就业的机会,在线教育平台能提供的职业培训就能够让一批人实现职能的培训,而自身创业就能够解决就业。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对于教育而言有深远的影响。教育不只是商业,就类似极客学院上线一年多,就用近千门职业技术课程和4000多课时帮助80多万IT从业者用户提高职业技能。

互联网+的热潮席卷了整个互联网,而互联网+教育让教育变得非同凡响,现在该担心的是那些坚定不改变的企业或个人,现在该高兴的是在路上的创业者,而现在兴奋的是准备进入的人,所以无数是谁都阻挡不了互联网改变教育,在线教育终将成为主流之一。

来源:搜狐教育

http://learning.sohu.com/20150508/n412670294.s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六大机会

2015年4月14日晚,跟谁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应邀在“青藤社”社群分享了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创业。以下为分享实录。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六大机会。今天是一个创业时代,创业时代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更多的人进入到了创业,特别是教育行业的创业。准确地说是互联网创业或者是移动创业;第二个是被定义为传统行业的教育机构也在进行着和互联网的结合,当前比较时髦的就是O2O。那么,不管是我们新的创业者或者是已经做了好多年的有着不错品牌的机构的自我革命或者说自我的颠覆性创新,其实都属于我们今天所说到的创业的范畴。

  

    我对目前整个的趋势进行分析,我想目前大概有六大教育创新的机会。




  

    第一个机会是移动场景的创新机会

  

    我们知道,今天的各位都是和手机是离不开的,我们今天分享的场景也是和移动有关的。那在移动场景下,更多的碎片时间利用、更多的个体间相互连接、更多的个人和个人沟通之后口碑的传播,都使得移动场景下的教育创业成为当下的热点。有人说,目前进行移动创业的有大概2000家公司,我个人的判断可能还不止,我们想象一下中国有30多个省市,每个省市有几十家创业教育机构,再加上我们今天很多的传统机构进行的互联网转型,因此我想目前有移动概念的创业教育公司应该有几千家。这几千家有的做的是工具,有的做的是应用,有的做的是题库,有的做的是互动答疑,有的做的是某一个点上的和大家进行粘性的产品。但是,不管你做什么样的产品,我相信在移动场景下肯定是有非常多的机会的,即使在当下某些移动创业还没有很好的商业变现的场景,或者说移动创业还没有很好的迅速盈利的可能,但是当人们的更多时间是和移动相关的时候,移动创业方面的机会或者说每一家传统机构和移动方面的结合本身都是一种当下非常重要的要点和投入点。

  

    我们举个例子,比方说以前的直播,它的场景是在PC端,今天当人们更多是通过手机来和世界互动的时候,今天的直播场景可能很多是要通过移动端来实现的。我想,能够迅速的通过移动端来进行相关的直播课程,就是现在我们很多的老师或是机构在转型当中他们可能会去看中的一个点。再比方说,以前人们的问答、互动或者是解决问题都是通过PC端的,今天,由于更多人的进入,使得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他们可能会通过移动端来进行相关的行为。因此,在移动端那就有一种可能,比方说,以前背单词可能有些人通过PC来进行,再后来人们通过PAD来背诵单词,今天当然有很多人,特别是大学生,我看到他们很多人背单词是通过手机端来背诵单词的,因此,移动场景下的这个机会会越来越多。我想说我们的传统机构在进行自我的升级或进行自我的颠覆的时候,你的这些相关的产品如何和移动场景能够联系的更加紧密,就成为你是不是能够转型成功,是不是能够切合未来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同时,如果你进行一个互联网的创业,如果你的创业本身和移动还有很大的距离,或者说你还仍然是PC的场景的时候,那你的这种与移动场景的脱离,就使得你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第二个创业机会是细分场景下的创业机会

  

    我们知道,中国特别特别大,那么它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考试。不管是我们说的K12的升学考试,或者说地方性的公务员考试,或者说某一种技能型的培训考试,我想这一种在地方上的细分在不同场景下都会有细分的市场。如果能把这一种细分的市场抓住,我想那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机会。所以,我看到有很多公司,他们做的非常好,有的是小而美的公司,有的是围绕社区进行服务的公司,有的就是在某一个细分的特别领域能够把它做到极致的公司,有的就是在某一个省或者某一个市把某一个场景做到极致,我想这些公司未来都能有相对不错获胜的机会。

  

    这里我也有两个分享的地方:一个就是如果你在一个细分市场做的非常不错的情况下,如果去扩张你的品类,我觉得相对要谨慎,如果你没有很大的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时候,盲目的扩品类肯定会使你做不到精力聚焦,而且你对核心产品的关注也做不到,最终可能就会丧失你的领导地位,特别是你在消费者心目当中的认知就可能会发生真正的变化。第二个就是说,我现在做的相对区域性的市场,将来我要是往外再扩,占领更大市场的时候,那我能不能去做?我想说在当下的这个变更年代,我觉得要谨慎。因为盲目地进行地域扩张,而你真正的管理能力跟不上,或者是团队的能力跟不上,或者是你把握未来的格局能力跟不上,或者你的资金整合跟不上,冒然出击可能会造成大的损失。

  

    我在和很多创业者对话的过程中,以及和中小公司对话的时候,发现在过去几年,凡是做的不好的,大半都是因为盲目扩张,由单品类扩张到多品类,由局部地域扩张到更大的地域的时候,他们都会面临碰壁。所以我始终认为小而美的机构会越来越多,服务于社区的公司会越来越多,我想这个场景下,只要把某个点做到极致的时候,也是会有非常非常大的机会。如果一个机构本身去创业的话,不妨从一个细分的点开始去做,如果说是你的一个机构真正去转型的时候,有时候不妨砍掉一些业务,而聚焦于你最强势的一个业务,最终你的利润率可能会更高,你的口碑会更好,最终能巩固你的地位。

  

    第三个机会是合作场景下的创业机会

  

    今天我们经常讲的是跨界,所谓的跨界指的是好像表象上是不相搭的、距离比较远的两个场景有了一个联合。近来比较热闹的就是Linkedin和Lynda至今的一个合作合并,他们的合作合并被认作是产生了协同效应。我想说的是,以他们的整合和融合为标志来意味着一个更大的教育场景被创造出来了,而这种场景的创造是通过合作来完成的。比方说图书出版行业与相关在线行业的跨界结合,再比方说职场求职领域与慕课之间的合作,再比如说艺术类培训和K12培训的融合,或者说你作为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它作为内容本身和渠道本身的合作,明星老师本身业务和其他老师业务的整合,或者说老师工作室和社区概念的融合等,我想都能产生出巨大的商业场景,也包括我经常讲到的巨头间的合作。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合作场景下的创业是相当相当多的,我看到的就有,有的人利用国外的教学资源和国内资源的优势进行的一种合作,这都是一种合作场景。

  

    第四个机会是在国际场景下的合作机会

  

    今天这个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小,特别是这一轮的教育创业,特别是O2O,或者是移动互联的教育创业,中国一点儿都不落后。行业内现在有个说法,说是四五年前经常说是copy to China from America,那么今天有很多人说是copy to America from China,换句话说就是,现在西方开始关注中国,很多创业创意开始去借鉴中国,这个背景说明在今天这个国际背景下,其实有着很多合作机会。比方说你做的是国际方面的创业,那毫无疑问如果你能与国外的某些教育公司进行合作的时候,这个场景肯定是共赢的。再比方说,我们今天在做与留学相关、出国相关、移民相关下的场景整合。大凡走的好的都是在整合资源上能够做到极致的。

  

    其实我今天所讲到的国际场景下的合作还意味着好的中国公司也可以进军海外市场,也可以进军国际市场,也可以把我们好的模式带到全世界去,为更多的人去服务,而创造出更大的国际合作场景。所以,你如果是在一个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如果你想有一个更大的市场机会,那么在国际场下的大的思考、大的格局、大的视野和宏观综合考量能力,我想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的时候,你会发现,今天国际方面的资源都在往中国来,国际的教育创业公司都在寻找着中国的机会,同样的中国的教育资源怎么能走向海外,中国的公司如何能走向海外,我想是同等的重要。

  

    第五个机会是资源场景下的创业机会

  

    我们都关注到在两三年前的时候,你都很少能看到关于互联网方面的论坛,应该说是屈指可数。但是今天在全中国,你会发现这种创业型的论坛、活动、沙龙是层出不穷的。并且我了解到很多城市还有在线教育的主题大厦,在线教育创业基金或者说有很多这种孵化基地。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互联网大厦、孵化基地、基金都是以资本的方式来对有创意的创业进行孵化,最终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占据更大的市场,而为更多人来进行服务。所以,我仍然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在资本的助推下,互联网+的创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如果你真的是有很好的创意或创想,然后真的有很好的人才组合,某种意义上的资本介入,寻找到好的合作场景,会有很大的机会。跟谁学也会帮助那些小的有创意创想的团队,在孵化方面做一些尝试。

  

    我想跟谁学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是一个全新的公司,我们是一个创业公司,我们是一个能快速决策的公司,我们是一个和大家能快速对话有共同语言的公司,同时我们也知道在当下最需要哪些资源,资源怎么整合的公司,同时我们也可以把我们所有的一套的创业知识和大家进行交流。我想以跟谁学这样一个考量和思考的话,我相信,国内传统教育机构或者说那些地方孵化基金,他们都会来关注这个市场,都会来促生这个市场的壮大。所以在今天的场景下,资本助推的教育创业机会是非常大的或者说在资本助推下机构的自我变革的机会是非常非常大的。

  

    第六个机会是在平台场景下的创业机会,或者说平台场景下的变革机会

  

    那我们来看整个市场的变化,个体教师相对来说确实是在变多的,教师工作室确实在变多的,中小机构确实在变多的。那么未来这些个体也好、中小机构也好,他们在未来如何与大机构进行竞争,他们在今天这个时代之下如何能够更加快速的去获取市场,能够生存下去,最终成为品牌,我想很大的情况下就是它要利用好新的平台的机会,拥抱平台的机会,最终通过平台来帮助你去做很多事情,最终赢得很多机会。我们看到目前类似的平台,百度有类似的平台,腾讯有腾讯课堂,淘宝有淘宝同学,还有其他类似平台,我觉得整体讲都做的不错。也有人利用微信来开设课程的,其实微信也是一个学习的服务平台,我觉得做的都不错。

  

    很多人问,那么跟谁学也是一个平台,跟谁学是一个O2O找好老师学习服务电商平台。我们在定义跟谁学的时候,其实这里面有四件事:第一件事是O2O找好老师。这里面有四重含义:第一种是Online to Online,线上找到老师,线上完成教学过程;第二种含义是Online to Offline,线上找到老师,线下完成教学过程;第三种含义是Offline to Online,线下找到老师,线上完成教学过程;第四种是Online to Offline to Online to Offline,就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来完成教学过程;第二个大的关键词呢?是学习服务,是与教育相关的;三是电商,是一个闭环;第四是平台,是一个第三方平台。正如我在跟谁学3月30号国家会议中心发布会上所讲的那样,跟谁学是一个以帮助个体和中小机构的成功而为自己成功的一个平台,跟谁学是一个希望自己成为垫脚石而让别人去站的更高的平台,而跟谁学永远是一个第三方平台。所以,目前我们的产品有跟谁学的学生版、老师班、机构版。跟谁学的产品到底如何,我想通过我们平台入驻的几千家机构,他们可以去做认真的体验,也可以听听他们怎么说,那我们希望的是我们的产品能越做越好,而最终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而能够帮助到更多的机构,我想跟谁学我们会在几个地方做的更好一些,比方说在你的品牌管理、招生管理、营销管理、系统管理、CRM系统,我相信跟谁学都会在不断的优化中去完善这些体验。

  

    跟谁学目前做的最重要的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我们想做最好的产品;第二件事就是我们想做最好的运营;第三件事就是我们想做最好最棒最值得用户去信赖的平台。

  

    就如同我们的愿景和使命说的那样,我们希望能做一个人人乐用的学习服务平台,而使教育变得更平等、更高效、更便捷,所以目前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就是我们的产品的迭代是越来越快,用户体验也越来越好,用户的增长速度也特别快。那么,我们希望在某个点上,通过我们的运营和推广,跟谁学能有1个亿的用户或者是2个亿的用户。如果说不管是作为个体老师或是中小机构,能够尽早尽快的入驻跟谁学,也就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曝光机会,我经常信心满满地和我团队的成员说,如果跟谁学将来能在找老师这件事上成为第一入口,然后能够拥有1个亿或是2个亿的用户的话,那么如果你的机构入驻,就相当于你在一瞬间有了1亿或是2亿张传单,那么你被别人搜到或找到的几率就会更大了。

  

    我们的信念是,在今天的移动场景下,当用户想找一个好老师的时候,他需要一个平台去看一个老师是不是靠谱,当一个老师或是家长去寻找一个机构的时候,他希望通过一个平台看看机构靠不靠谱。跟谁学希望成为这样一个平台,能够成为家长选择好老师、好机构的一个平台,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六个在平台场景下或是在平台场景下改革的创业机会,就是能够和平台结合,能够真正的去拥抱平台,就如同我们今天说的淘宝或者我们今天说到的京东一样。



来源:陈向东老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a9c67890102vlra.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

如果要评选2015年度热点话题,“互联网+”无疑会成为有竞争力的候选。



随着“互联网+”在年初的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各行各业莫能避之。



不得不说,教育是最为保守的行业之一。尽管信息技术培训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开展了一轮又一轮,“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通了一年又一年,网络课程建了一茬又一茬,但只要你走进大中小学的课堂,你会发现,课堂还是那样的课堂,除了PPT替代了传统的板书外,与十几年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我们不能简单认为这是教育本身的错,只能说是之前的互联网发展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还不够,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生态环境。



但如果您认为互联网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估计您又错了!进入到2015年,互联网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其“连接一切”的特征开始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横扫一切”的霸气向传统行业发起了攻击。



那么,“互联网+”会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在迎接“互联网+”的挑战时,教育又将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我们又该如何做才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大餐,而又不会成为车轮碾过的孤魂野鬼呢?



旧教育生态的毁灭,新教育生态的重建



我们不可低估“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深至骨髓,直接摧毁传统守旧的教育生态,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新的教育生态。



“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可在“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此时,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和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育组织和非教育组织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甚至有可能彻底消失。社会教育机构的灵活性正对学校教育机构发起强有力的冲击。育人单位和用人单位也不再分工明确,而是逐渐组成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教育协同进步。



从实质上看,“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传统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



“互联网+”加速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系统的自我进化能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传统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率低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自我进化能力低下的原因在于教育系统自身的封闭性。“互联网+”敲开了教育原本封闭的大门,也就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人人都是教育的生产者,人人又都是教育的消费者,这种新型的教育生态必然会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教育将面临三大挑战



互联网给教育生态圈带来种种利好,但在这种强有力的冲击下,教育自身也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开放教育生态中,教育的育人功能面临被弱化的危险。传统的教育中,教师面对面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会将德、智、体、美的育人工作融入其中,给孩子以美德、艺术等层面的熏陶感染。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中,师生之间更多是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



学习者,尤其是低龄学习者,他们还没有足够的道德判断能力,若在没有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熏陶下独自面对开放的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信息,如何保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外事问百度,内事也问百度”,如此一来,学习者几乎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任何他们需要的学习资源。然而,长此以往,凡事一“搜”了事,真的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加工和学习者本身的智力发展吗?长期运用各种互联网设备辅助学习,网络游戏逐渐替代了日常的线下游戏,对学习者身体健康的影响也不言而喻,如何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培养意志力?“足不出户遍知天下事”的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学习方便快捷,但是他们与学习伙伴日渐疏远,与大自然渐行渐远,真正用多种感官去接触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少,那么学习者的艺术教育何来灵感呢?



学习的碎片化让学习者专注度下降,学习深度下降。互联网降低了人们学习的门槛,随处可见的知识分享和信息传播给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学习的广度大大增加,人们可以涉猎学习自己熟悉的、不熟悉的各领域知识。然而,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却严重碎片化,学习者会利用乘坐公交车、课间休息、睡前十分钟等等的零碎时间,学习了解一些零碎知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知识加工的坏习惯,对于唾手可得的大量碎片化知识和信息一目十行而不加以思考;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会使得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难以建立,从而学习者学习到的都是很多零散的点,而难以加工成为有意义的知识网络。如此,学习者的学习深度很难保证。



在海量信息和知识前,学习者学习能力面临巨大挑战。传统教育中,学习者面对的知识量相对固定,知识的复杂度不高,学习资源匮乏,因而传统教育下的学习者会以这些固定的需要学习的知识为核心进行深入思考挖掘和反复练习。而互联网下的教育与各行各业的知识在不断融合,知识不断更新拓展,知识的复杂度加强,信息以指数式增长,可用的资源虽丰富却也鱼龙混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学习大量新知识?如何应对指数式增长的信息?如何选择自己需求的资源?这对传统学习环境下成长学习能力和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不足的学习者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互联网+教育”:我们需要冷静应对



面对“互联网+”时代给教育带来的这些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冷静应对。



第一,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要始终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因此,我们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指导原则,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而非任由技术胡作非为,让教育自身褪了色。我们不能过分夸大互联网的变革作用,要积极防止不良信息、网络犯罪、网络沉迷等现象对教育造成负面影响,要及时通过健全法律、加强监管等方式净化互联网环境,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



第二,要发挥宏观调控下的市场主体作用。“互联网+”时代,要想充分利用“风口”,就不能把“风口”堵死,顺势而为是最佳选择。新兴互联网教育企业是“互联网+”时代改革教育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充分尊重并保护其自主地位,要避免从政策层面对其进行多重限制,从而束缚这一新生力量的发挥。同时,为了避免互联网企业、高校、中小学进行重复的低水平建设,政府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也不可少。政府要把握好情报员和裁判员的角色,而非直接冲进赛场参加比赛。



第三,学校教育要敢于从知识教育向思维教育转变。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学校教育与学校以外的教育应该有明显的分工,学校教育更多地承担起“授人以渔”的责任。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教育就得在知识内容上删繁就简,将教育的核心从知识为主的教育向思维为主的教育转变。



总之,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教育不能坚守避战,也不能任由互联网“肆意妄为”,而是应该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让教育在“互联网+”的“风口”飞得更高、更稳、更远。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赵国庆)



本篇文章来源于http://www.banyuetan.org/ 原文链接:http://www.banyuetan.org/chcontent/jy/xy/xyht/201569/138317.html



来源:光明日报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刘昌亚介绍教育信息化展览组织情况。


中国网5月15日讯(记者 吴婧) 5月15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和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情况。按照《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到2020年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2012年9月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部门合力推动,社会各方大力支持,各地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得以确立,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的各项重点工作快速推进,尤其得到一线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好评。

教育部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专家组,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和战略咨询。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18个省份建立了厅际协作机制,29个省份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规划或行动计划,27个省份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全面系统部署,28个省份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14个省份组建了省级教育信息化专家机构,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省级财政投入教育信息化经费超过50亿元。

企业界参与热情高涨,平均每天产生近3家在线教育公司,“淘宝同学”、“腾讯课堂”等平台相继上线,新东方与教育考试服务供应商ATA合作开展在线职业教育,在线职业教育规模逐年上升,很多投资机构研究认为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未来股市投资的新亮点;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3年首次在我国举办了亚太地区教育信息化部长级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将于2015年5月23-25日在中国青岛召开。英特尔、微软、IBM已与教育部签订了新一轮的合作协议,戴尔、亚马逊等公司也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

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大幅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圆满收官,6.4万个教学点全部实现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不少教学点通过网络与乡镇中心校或城镇实验学校异地“同堂”上课,共享优质师资资源,有效地破解了长期以来教学点缺师少教、无法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难题,有效地满足了400多万偏远地区孩子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实现了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重要突破。二是“宽带网络校校通”快速推进,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中,80.6%的学校实现网络接入,其中实现10M以上宽带接入的学校达44.2%,两年多时间的接入量相当于过去多年累计接入量的两倍;73%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总数达227万间,占普通教室的59.6%,43%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全国已有13个省份学校互联网接入比例达到90%以上、12个省份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兵团已率先实现100%的学校互联网接入并拥有多媒体教室。

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推进,初步构建起“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格局,国家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建设了支撑学生、教师、学校等核心业务管理的29个信息系统及各类基础数据库,实现学校“一校一码”、学生“一人一号”,覆盖全国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体系日趋完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率先大规模应用,实现1.78亿学生信息入库,仅一年时间就完成省内转学512万人、跨省转学74万人,跨省转学最快不到9小时即办理完成,粗略估算共计为转学学生家庭节省了30多亿元开支,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成为教育系统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教育部门户网站 柴龙摄)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秘书处秘书长杜越介绍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总体情况。(教育部门户网站柴龙摄)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杨楠

http://photo.china.com.cn/news/2015-05/15/content_35581246.htm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进展和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有关情况
议程


时 间:2015年5月15日上午10:00

地 点: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

主持人: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 梅

出席人员: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秘书处秘书长 杜 越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 刘昌亚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 雷朝滋
  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 丁 新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 罗方述
  山东省青岛市副市长 王广正

内 容:
  介绍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进展和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有关情况

议 程:
  一、请雷朝滋介绍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进展
  二、请杜越介绍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总体情况
  三、请刘昌亚介绍教育信息化展览组织情况
  四、请王广正介绍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会务组织情况
  五、回答记者提问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等风来,还是到风口?

中国教育行业首届“英雄大会”给你答案!

  小米乐视“撕逼”、阿里云涉足互联网教育、天舟文化3.15亿杀入在线教育领域……近期,互联网江湖可谓风起云涌,尤其是在互联网教育领域,BAT资金注入更是有增无减。资本与产业“躁动”背后,是互联网教育蕴藏的万亿金矿,而现阶段互联网教育占比仅为一成左右。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行业是等风来,还是到风口?7月11日—12日,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教育行业首届“英雄大会”给你答案!

  互联网+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然而,目前互联网教育人才与时代需求已然出现落差,教育信息化急需人才推进。此次中国教育行业首届“英雄大会”,正是为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填补互联网教育人才缺口。

  当前,传统教育装备、软件、平台公司,由于销售压力大,利润薄,众多销售精英纷纷加入“互联网+教育”领域。而在K12教育领域,一批“互联网+教育”产品纷纷推向市场,这些产品有的把课程录下来搬到网上的,有的把试卷和练习题搬到网上,有的把教材和课件或作业搬到网上……

  “互联网+教育”产品的需求量到底多大?从专注于K12领域在线教育的“学乐云教学”平台的数据,或许可以看出端倪。“在6月份,短短半个月时间平台上就新增了120多万师生用户,半年来师生用户数据直逼800万。”杭州学乐营销总监刘浩说,按现在的速度,6月底完全可以突破1000万。

  据透露,“人人通”云教学平台目前在全国有30多名区域经理,2014年区域经理个人奖金提成就已突破100万元!不过,当前区域经理人数已跟不上数据上升的步伐,在中国教育行业首届“英雄大会”上,学乐将以百万年薪的丰厚待遇“招兵买马”,招募全国各地市的教育行业精英,需求量达到100人以上。

  业界权威人士认为,“学乐云教学”百万年薪招募教育行业精英,只是目前中国“互联网+教育”领域人才需求的一个缩影,未来几年,在“互联网+教育”领域必定会涌现出一大批百万、千万甚至亿万的富翁,关键是看你什么时候站到“互联网+教育”的风口。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朱锦燕

http://www.qhnews.com/qiye/zixun/2015/0619/16553.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个故事告诉你 什么叫“互联网+教育”


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畅谈“互联网+”,极力推进其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互联网+”顿时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版块,自然成为“互联网+”话题下的焦点。正如美国《华尔街日报》说的“中国是一个痴迷教育的国家”,那“教育”到底该怎样跟“互联网”结合呢?通过上线一年多的“腾讯课堂”,有幸采访到几家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跟大家谈谈什么是“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突破地域局限

从小时候读书开始,我们就习惯地认为上课就应该在教室里,除了学校课程外,我们积极奔赴各种教育机构去补习,因此教育机构遍地开花。找办公点、租教室,派传单成为教育机构标配,但如同专注于在线教育的“蓝轨迹”公司创始人张亮说的“线下教育,你投入再多,也就是周边几公里的人肯来学。”而“太远”、“太晒”、“下雨”往往都能成为学生逃课的理由。

怎么解决这种地域局限,怎么让学生更便捷地上课?……这一系列的问题恰恰都由“互联网+教育”给解决了。因此,张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触在线教育领域,并选择了腾讯课堂:“刚开始,我们也很担心,但没想到课程一鸣惊人,‘蓝轨迹’从零收入迅速蹿升到月收入20万元。”

张亮认为,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迥然不同,后者只要照本宣科、讲出知识点就行,而前者必须能和学员“玩”在一起。“腾讯用户量大、积累多年的大数据很全面,所以帮我们筛选出很多优质用户,这些用户来自不同的地区,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的课程,只要他有QQ、有网络,就能上我们的课堂来玩。而且用户群体也比较年轻,能跟我们的教师‘玩’到一起,付费意识也更好。”张亮娓娓道来。



现在“蓝轨迹”的单个课程上课人数稳定在千人左右,月收入稳定在20-30万,张亮憧憬未来能在中国语言培训行业中闯出自己的名头。

互联网+教育实操课程直播无压力

早期的在线教育,大多都是老师录个课程放到网络上让有需要的同学观看,这种培训视频可以满足知识类的传递,却没办法解决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会计培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课堂教学只能解决实际工作中70-80%的问题,剩下20-30%必需老师在黑板上直接演示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什么平台能够让老师最方便地给学生演示呢?

“会计学堂”的柳齐老师反复比对了几家,最终选择腾讯课堂。“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网民几乎都拥有自己的QQ,腾讯课堂只要用QQ号就能登录,利用这个平台来培训和服务,不仅免去安装软件、注册等麻烦,且容易形成社区感。”柳齐介绍到,“老师只要将镜头对着要给学生演示的白板,甚至是一张A4纸,就能实时为学生演示会计实操方式。”



此外,柳齐还有300多个QQ群,20万好友,这是他的“会计学堂”成功秘笈之一。他算了一笔账,“如今我只要点一下鼠标,20万人便都知道‘会计学堂’的最新资讯了。哪怕只有10%的人转发,也会形成爆炸式传播效果。”

如今“会计学堂”总部在一个不到10人的办公室,聘请了各地的职业教师在线教学。目前单个课程上课用户数稳定在500人,每门录播课程观看人次超过1万,月流水也直逼百万大关。让柳齐开心的是,上过课的学生,他们的QQ聊天对话框、QQ好友列表里会显示上过什么课,这些展示他的QQ好友都能看到,从而转化成新学员。

互联网+教育,长尾课程新出路

“爱情与人生”作为一家专注于为当下中国人在婚恋、亲子问题上遭遇的各种困境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的机构,目前已经营超过8年时间,一直以线下工作室的形式运作,虽然没有亏本,但是盈利有限。“爱情与人生”的教师“因缘老师”介绍到:“在中国人口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家庭面临着诸多问题,无论是男女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问题比比皆是。”而中国人太好面子,这种要面子的文化渗透到对疾病的态度上,就是常言道的“家丑不外扬”。

“中国人普遍有误解,觉得只有精神病才需心理咨询,怕泄露隐私,故有问题只能自己扛。”去年在看到腾讯课堂时“因缘老师”眼前一亮:“我们这种培训更适合互联网,因为医患间不认识,能充分保护患者隐私。”至此,“爱情与人生”开始慢慢步入正轨,网络课程常常有超过几百名学生上课。

“因缘老师”还发现:“只要服务效果好,用户也愿意付费,光是在腾讯课堂的收入,就已经超过几十万了。”而因为课程类别的特殊性,“网上看得到,身边找得着”让用户更加放心。因此“因缘老师”同步扩大了线下机构的数量,实现从线上流量引领线下增长的情况。仅仅一年时间,“因缘老师”已在全国10多个省建立了线下培训机构,实现了“天网、地网、人网”的全覆盖。



去年,“因缘老师”的培训公司纯利润已超百万,迈上了发展的新台阶。同样的服务,但选择对了平台,采用正确的方法,就能将用户的长尾效应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带来更丰厚的回报,这比传统滚动式增长的效率要高得多。

互联网+教育精准投放吸引大量粉丝

与其他培训机构不同,腾讯课堂上“雅思哥”的课程是完全公益的。2010年5月,“雅思哥”因在网上免费提供大量关于雅思考试的资料,得到了网友们的这一昵称。5年过去了,“雅思哥”在“考雅”一族中拥有巨大影响力,每天微博新增五六百粉丝,一年能增加18-20万粉。

“雅思哥”赢得粉丝们的忠诚,总结成功经验,无非“给予”二字,授人以渔,无私地为用户创造价值。随着粉丝量的增长,“雅思哥”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用户,但怎么找到这些用户,让“雅思哥”有点头疼。常常接触互联网的他,无意间发现了腾讯课堂,亿级的用户量吸引了“雅思哥”的眼球。

“雅思哥”最终选择在这个平台开课,除了用户量级大、使用方便以外,QQ的用户大多比较年轻,年轻用户有更多的时间自学雅思或者需要考出国雅思。此外,利用机构入驻的礼包,“雅思哥”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尝试了广点通的投放,精准投放的效果让他赞不绝口。这让雅思哥一进驻就斩获了大量新“粉丝”。



如今,“雅思哥”提供的课程每晚都有1000-2000位听众,每周一千多条好评,在“考雅”这个独特的“小众群体”中,“雅思哥”成了隐形冠军,蹚出一条独特的“互联网+教育”之路。

“互联网+”的热潮席卷了整个社会,而肩负着为中国制造人才的“互联网+教育”刚刚起步,腾讯课堂等一系列在线教育平台、机构都在做尝试。“互联网+教育”的起步,不仅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发展不受地域限制,也让真正有料的老师能有更大平台发挥自己的能力,带领中国教育质量的提升。无论是在传统教育机构、还是准备进入在线教育创业路的你,都应该为自己所处的这一行感到骄傲。

来源:慧聪教育装备网

http://info.edu.hc360.com/2015/05/201453662594.s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俞敏洪: “互联网+教育”教育是核心 互联网是手段

人民网北京5月25日电(欧兴荣)“‘互联网+教育’,教育应该是核心,互联网只是技术和辅助手段,现在很多人把互联网作为核心,教育只是附庸产品来做,这曲解了教育的本意,在实际效果上也会南辕北辙。”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日前举行的“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上表示。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宗凯在主论坛上表示,教育信息化尽管已成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但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也是刚起步,这对我国来说是难得的机遇。近些年来通过“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教育+互联网”的阶段性任务已基本完成,马上进入融合和创新阶段,在这个阶段重点要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创新。

该论坛由由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主办,1500余名来自全国各级各类的教育领域和机构领导、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企业人员等参会。论坛旨在搭建教育领域政府、学校、企业、研究机构领导、专家的高端交流平台,全方位视角探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分享前沿观点、建言献策、共享实践经验,一起推动建立人民满意的的教育新常态。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http://edu.people.com.cn/n/2015/0525/c367001-27052318.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一鸣:“互联网+”时代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的观念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明确提出“互联网+”这一行动计划,这个概念的提出,实际上不仅仅是概念的层面,而涉及到我们怎么把这个概念落实到行动中去,怎样结合现在的计算机大数据,来跟整个教育作结合。在6月15日举行的2015“互联网+”时代的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研讨会上,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曹一鸣指出“互联网+”形势下,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是教师的观念。

“互联网+”时代,教师的观念或已落后于学生

互联网时代到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互联网将其连接一切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但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尽管各个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趋近完善,但教育这个保守的行业仍然未能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和,让其成为教学的助手,大多数的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互联网+教育”这一方面,教师的观念可能已经落后于自己的学生。

事实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是一种颠覆,而是一种升级换代,随着网络培训、学习移动终端越来越多,数学教育资源在呈现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资源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获取知识变得更加的方便和快捷。这一现象的出现无不推动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定位,让自己和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才能真正实现新一轮的教育改革。

教育不均衡的鸿沟会被填平

当前,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问题非常突出,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传统因地域、时间、师资力量导致的鸿沟会逐渐缩小,逐步填平。互联网不仅具有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这一物理属性,还具有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这一智能属性,两个属性共同作用于数学教育,将在教育行业构建一个新的生态圈——学生学习、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师专业发展、大数据分析反馈将联合推动数学教育教学。

对学生而言,“互联网+教育”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轨迹,还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实现自适应,通过学生反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教师而言,互联网不仅能通过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支撑来促进师生互动反馈,还能让教师自行测试自己的数学教学知识,使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有据可循,不断培养教师的专业化素养。

创数教育目前正在尝试的“互联网+数学自习课”模式,事实上就是知识共享的一个方面,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自适应学习轨迹,实现“提优补差、因材施教”的效果,还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为学校管理层提供教育决策的依据。

   来源:教育-腾讯网

http://edu.qq.com/a/20150619/036935.htm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会加深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把握

“你们武安一中实力很强,但实力强也有地域限制,你不可能将所有的学生都收进你的学校来,那么,你该如何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优质的资源呢?”在6月15日举办的“互联网+”时代的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研讨会上,北京101中学副校长熊永昌针对这个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并用举例的方式为在场的嘉宾们分享了很多具体方法。

教育事业需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

“互联网+”之所以会对教育产生影响,本质在于这个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而教育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教育便培养怎样的人才。熊永昌认为,教育事业需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发展上进行互联网改革,在培养上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事实上,当下的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资源无法实现公平,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对个性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传统教育 “一视同仁”的做法也越来越不被接受。与此同时,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教育正在从为了生活学习、终生学习走向终生随时学习。在这种局势之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成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互联网+教育”以用户参与创新过程为前提

针对传统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教育资源如何实现公平?学生个性化教育如何实现?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互联网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熊永昌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了一个结论:教育改革要以用户本身参与创新过程为前提,这里所说的用户是指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从三个方面同时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变革。

要想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传统教育必须与互联网相结合。只有“互联网+教育”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不论是优质的教师资源,还是教学资源,都能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只有“互联网+教育”才能强化、尊重每位学生的生命价值,要想实现个性化,首先就应该实现学校教育的个性化,让每个同学都拥有学习的美好体验;只有“互联网+教育”才能实现大数据的学情分析系统,帮助学生进行快速的诊断和评价问题,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才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只有“互联网+教育”才能建立整套的教学系统和智慧化的教学管理服务平台,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老师和学校进行管理。

教育改革需坚持教育初心

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熊永昌提醒每一个教育改革的参与者,教育改革仍然需要坚持教育初心,教育的理想和理念仍然不能动摇。目前,“互联网+教育”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企图用互联网代替传统教育中所有的做法,事实上,如果教育改革的参与者不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教育改革将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本质上,“互联网+教育”只是实现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它并不能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优势,也不能改变数学的本质。不论是教育科技企业,还是各个高校,甚至是学生、家长以及老师都应该明白,数学所具备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不会被互联网改变的,每个学生都应该借助互联网加深对数学本质的把握,培养自身的逻辑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为了应试。

事实上,创数教育目前所使用的“互联网+数学自习课”模式正是“互联网+教育”的一种成功案例。创数教育一直以来都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更美好的学习体验”作为宗旨,其使用的AI Matrix学习引擎将学生的学习路径进行细分化、个性化,通过不断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来激励学生、鼓舞学生,让他们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来源:教育-腾讯网

http://edu.qq.com/a/20150619/036942.htm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的“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一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 

  互联网时代,奇迹每天都在发生。像“互联网+”这样听起来既专业又时髦的词汇,因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从总理口中说出来,着实火了一把。 

  对于什么是“互联网+”,可以这样理解: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交通,滴滴打车出现了……也就是说,“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 

  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教育当然不能缺位,那么“互联网+教育”,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 

  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怎么样? 

  记者调查走访发现,在有的学校,手机尚属违禁品,被发现之后要没收;而有的学校,手机却可以带进课堂,当学习工具。在有的学校,老师的板书必须写在投影用的白板上;而在有的学校,学生却可以通过弹幕在PPT上交流互动。面对这近乎于冰火两重天的差距,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理性地看待“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火: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层出不穷 

  “茧就好比一种苦难,在茧中不断拼搏,才会挣脱出来;如果蝴蝶不拼搏、不努力,就只会作茧自缚,待在那狭小的空间里,永世得不到挣脱。所以说,面对苦难,不能望而却步,要不断拼搏,在苦难中破茧而出,敢于直视人生的愉悦和惨淡。” 

  这样充满哲理和正能量的优美文字,出自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初中生邱晗的一篇文章——《在苦难中破茧而出——读<安妮日记>有感》。 

  迎园中学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别出心裁地创立了“三百字团”的专栏,专门发表学生的作品。通过这个公众平台,任课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看到学生发表的作品,并会把学生的作品分享到朋友圈。 

  “学生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写作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迎园中学一位教师表示,“学生不但特别喜欢读自己同学的作品,而且也积极写作投稿,同学之间相互影响,起到了‘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良好效果。” 

  与这种课下开设公众号不同的是,有更大胆的老师,直接把互联网技术“请”进了课堂。 

  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堂广告创意策划课上,“弹幕教学”亮相了。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手持平板电脑或者手机,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发表疑问、提出看法,这些内容会即时显示在课件上。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 

  这种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通过网络发送文字在屏幕上讨论问题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体验过这种课堂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学生陈诺说:“虽然发弹幕讨论需要按手机,但起码是用于学习上,大家注意力集中了,不再是‘低头族’,也促进了课堂互动。” 

  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李华君表示,“弹幕”的引入确实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以后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既能集中注意力又不至于偏离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则更进一步,将“慕课”与“一屏多显”技术相融合,努力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云教室”。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便能实现“课程任意选,老师任性挑”的“私人定制”式教育。 

  冰:互联网授课方式“只是听说过” 

  去年从西北一所知名大学毕业的王航,现在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某乡镇中学担任语文教师。 

  在学校一些中老年教师眼中,年轻、有活力的王航是见多识广的,在大城市接触到的新鲜教学方式也是较多的。 

  然而,当这位年轻的教师被问及是否接触过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时,他摇着头表示,“只是听说过”。 

  “对学校老师来说,互联网的最大用处就是下载课件。”王航解释说,所谓的下载课件,就是去网上寻找相关科目的课件,下载后适当做一些修改,上课的时候拿来用。 

  “这可能是互联网跟教育联系最紧密的地方了吧。”王航笑着说。 

  记者从王航所在的学校了解到,该校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如果学校发现有学生携带手机,会当场没收,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回家反省,有些家长甚至会当着老师的面把孩子的手机摔碎。 

  “所以,像微课、慕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我们来说,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具体推行。”王航说,“我倒是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毕竟孩子们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还发现,不单是西北偏远学校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中东部地区基层的学校情况也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即使具备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设施设备仅仅被当作摆设,没有真正利用起来。 

  河北省邢台县某中学教师李琼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多个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用得久了开始出现质量问题,投影到白板上的字,讲台下的学生很难看清楚。“用于投影的白板,不得不用来写板书。” 

  “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又不准学生带手机,电脑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外面世界的渠道受到很大的限制。”李琼认为,相对于大城市能随时接触到互联网的学生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的学生已经被甩开了一大截。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教育差距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被拉得更大了。”李琼说,“不能让寒门出贵子变得越来越难。” 

  在李琼看来,“互联网+教育”真正推广到基层,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像慕课、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基层教育中推广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比如教学设备的问题、教师的观念问题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等。” 

  在“互联网+”时代保持一份冷静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的“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一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 

  中关村新兴网络教育开发研究院院长李洪波也认为,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的关系。“传统教育不是一无是处,互联网教育仍然需要吸收传统教育的精华为其所用,而不是另起炉灶或砸烂传统教育、彻底重建。” 

  李洪波认为,“就算在互联网特别发达的美国,目前仍处于互联网教育的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有效的、公认的模式和案例。”所以,“互联网+教育”有一个过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去继续探索和尝试。 

  的确,顺应互联网潮流是教育领域无可选择的选择,但是必须认识到,教师才是教育的根本,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王伯鲁指出,在互联网与教育“亲密接触”的当下,保持一份冷静,牢记教育的本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王伯鲁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老师应该有时代感,要跟得上时代;另一方面,老师不用特别担心技术上的事情,“技术上的事情有人会替老师考虑好的”,最根本的还是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做好了这两点,教师才能在这个时代拥有更大的舞台。(实习生 豆俊杰 本报记者 王强)(文中王航、李琼为化名)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4日第5版

http://gaokao.chsi.com.cn/gkxx/z ... 505/1458883241.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 ”需理性

呼啸而来的互联网+,该如何拥抱? “互联网+”作为这个时代独具中国特色的新概念,其内涵指向是:互联网再也不是长袖善舞的创新独角戏,而是传统产业、社会进步等各个层面融合创新。其核心就是以互联网作为创新源动力,使之成为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创新的主引擎。它的价值和命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是否真正能够建立起长久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今天,热闹之后,每一个人都要开始询问:你将如何迎战“互联网+”? (新华网 4月16)

  回顾“互联网+”的魔力,的确像点石成金的魔杖一般,不管“加”上什么,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加”商品变成了淘宝、京东,“加”货币变成了支付宝、余额宝,“加”手机变成了微信、视频通话,“加”教育会完成什么呢?真还不敢想,教育做为一个较传统的业务,具有他独特的风格,知识的积累和获得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微课、远程课堂、幕课、互动教学游戏、翻转课堂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方式,便捷的方式也的确为求学者提供了相当大的方便,但“互联网+教育”是不是就是会完全的颠覆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模式,我看还是需要理性的对待,特别是中低段的初等教育,比如翻转课堂的理念和运行模式可以说是“互联网+教育”的一种尝试,但其根本的需求还是要有出色的资源和优秀的教师参与配合才行;再比如当年的“CAI”本来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好方式,但因为灵活性不强,智能化不高,普遍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不到位、教师自身能力有限、制作技术要求高等因素影响,最终风起云涌后,将“CAI”辅助教学变成了各级的“CAI秀”。“互联网+”作为这个时代独具中国特色的新概念,它的价值和命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是否真正能够建立起长久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而创新从来都不是一窝蜂的追随运动,都是另类和非主流。“互联网+”做为一种新生事物,“+”教育相信会在很多的方面给教育带来变化,带来阵痛,包括教与学的方式、理念、效率等方面,但真希望一定要理性分析,稳步推,不能让“互联网+教育“,最终变成是一场忽来忽去的新时代运动。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代价是谁也负不起的责任。
作者:毛军
来源:张家界评论
http://www.zjjzx.cn/news/zjjplsz/665359.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是颠覆和重构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并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的发展,作为制造业、商业、金融业创新发展的“风口”。互联网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是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引擎。由“互联网+”带来的产业创新和升级,将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这里,我们暂不深究产业领域的新变革对教育的间接影响,而把目光聚焦到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延伸将给教育带来的直接改变。

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教育,但远不如其对产业的改变那样迅速和显著。尽管教育资源的存储和获取方式、教育工作方式和教师学生之间的交往方式都会因互联网而不同,但是主流教育教学仍然是延续传统方式。正如互联网催生的某些新业态出现之初,传统产业尚未觉醒,当今大规模网络公开课和在线教育迅猛发展,并没有引起传统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足够的警觉。在互联网思维和方法向传统产业发起冲锋,并将获得政策助力的情况下,校长和教师们有理由认真思考,自己面前的这块“奶酪”明天是不是还在那里。

互联网对主流教育的改变,既是现实的,也是长远的,体现在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质量和公平目的下的资源覆盖。从上世纪后半期开始,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一直紧紧跟随信息传输技术发展的步伐。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到网络教育,信息技术以其低成本、广覆盖的优势成为终身学习社会的重要支撑。2003年,国务院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信息技术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农村,加速了信息技术进入教育核心领域、解决重大问题的步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在突破师资水平限制、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解决农村教学点一些课程资源不足问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技术只是提供了可能性,技术的应用也带来制度变革、学校和教师转变角色的压力,面临对学校特色和个性发展的担心。

    第二层次是时空和方式意义上的学习革命。对于教育来讲,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的不同,在于它的云存储、云计算功能,在于它的交互性。互联网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使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成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活动。移动学习终端的出现和发展,让学习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线教育正在掀起一场学习方式变革:学习方式上的翻转课堂、维基解答、游戏教学,学习管理上的过程监控、学习信息存储、效果评价等。这些基于互联网思维开发出的学习方式,在效率上是传统课堂望尘莫及的。如果冲破了学历制度、用人制度的樊篱,学习的这种革命将瓦解传统学校的大部分优势,学校功能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将成为必然。

第三层次是制度和管理层面上的权力转移。互联网本身就是一所开放的学校,进入这所学校只需简单的技术和低廉的经济门槛,并不需要任何考试和资质的选拔。依托互联网提供的教育,同样具有上述特征:学习的选择权完全在于学习者,而不是教育的提供者;学习内容由学习者基于自身兴趣和需要定制,学习者可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入学实行低门槛或无门槛的“宽进”,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实行过程监控,毕业通过颁发学习证书实行“严出”,毕业文凭的“含金量”则依靠市场评价。这种围绕学习者需要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提供的教育,将重构学校、政府、市场的关系,颠覆学校、教师与学生围绕教育教学的权力结构。

第四层次是深刻的和系统的教育观念更新。20年来,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并且它的影响还在不断深化。当我们把互联网与服务型制造联系起来,与第三次工业革命联系起来,与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联系起来,可以预测,20年后这个世界将完全不同。多元化、个性化、交互化将成为经济社会领域的常态,也将成为学习型社会的显著特征。不管“学习的革命”在传统学校发生的程度如何,这些特征都将涵盖所有类别的教育形式,并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应当具有的思维方式。

作者:王烽

来源:中国教育报

http://www.qstheory.cn/science/2015-05/08/c_1115213134.htm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全国中职教育管理信息化


在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推动下,教育信息化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唐电信通过积极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紧密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进行教育行业产业链布局,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装备、教育软件、教师培训、系统运维、支持与服务等方面。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学生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通过“互联网+中职教育管理”将中职教育管理互联网信息化,建立全国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基础信息数据库为核心,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办法》为依据,为学生建立“一人一号,终身不变”的电子学籍信息,实现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并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学籍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系统提供即时、准确、完整的数据和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工作提供支持,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奠定基础,为落实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提供权威数据。

中职教育服务平台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扩展由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管理的通用业务和特色需求,并将这些功能以云服务的模式提供给学校使用。目前扩展功能主要包括:平台数据与国家教育开放平台数据对接共享、学生信息自助采集上报、学生实习过程监控和面向学生、家长、教师、企业等多方的信息服务。

教育产品线发展目前是公司未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公司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产品部局,利用公司的整体产业部局,开拓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补充教学工具、教学创新等方面的产品部局,同时整合公司互联网、教育产品优势资源,打造教育教学云服务平台,助力各教育管理部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目标。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http://www.c114.net/topic/4679/a899182.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出现新生态


科技日报讯(记者申明)6月15日,阿里云携手慧科教育集团启动阿里云大学合作计划aucp,联合8大高校开设云计算与数据科学专业方向,共建互联网+教育的新生态。在慧科教育集团旗下在线教育平台“开课吧”搭建的“阿里云·学堂”同期发布。双方将通过产教高度融合的方式,培养下一代数据科学家。

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商,阿里云将在“大学合作计划aucp”中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工程师以及生态圈伙伴等资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在内的首批8所高校,正式落户阿里云大学合作计划aucp。

按照规划,未来3年,阿里云与慧科教育集团将在全国100所高校完成专业课程开设,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模式覆盖300所大学的云计算与数据科学教育,培养和认证5万名云计算和数据科学工作者。

慧科教育集团创始人及ceo方业昌表示:“此次与阿里云的合作充分引入多元化企业合作模式,打通企业与高校的信息壁垒实现知识再造,通过线上线下知识传播渠道实现广泛的知识分发与共享,在知识来源及覆盖范围方面连横合纵,全面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

http://tech.gmw.cn/newspaper/2015-06/17/content_107336751.htm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8 19:04 , Processed in 0.11361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