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70|回复: 14

[其他资源] 其实不是家长而是现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8 08: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18 09:26 编辑

GEONET:为什么改了标题?不是反对作者的观点,而是要思考严酷现实下的教育为什么有问题。
【转载】王开东:第一个反对素质教育的是中国家长
2015-07-07 王开东 新校长传媒
      即便教育部门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中国家长也是绝不会答应的。他们一定会给孩子大量补课,把孩子补得肥头大耳,争取比别人家的娃多收三五斗。GEONET:其实哪个家长真正心甘情愿,还不是现实逼迫,奥数、特长、素质、文化补习。。。还不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和随大流的追风的现实下无奈的选择)然后,抢占有利地形,一步领先,步步领先(GEONET:根源之一可能是:以往的科举,现在的高考,是通往光明前途的唯一的台阶。什么“一颗红心两种准备”,“高考落榜,脚下有路”,“条条大路通罗马”。。。面对现实都是苍白无力的。真实的根源在于教育不公。作为百姓唯一的向上的阶梯只有通过考试成绩去抢本来属于自己的位置)。最后,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让孩子光耀门楣,光宗耀祖(geonet:这样的孩子和家长越来越少,作为普通百姓,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有一个饭碗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光耀门楣不过是奢望)。
与朋友聊天,偶然谈起,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结果,几个朋友竟然不约而同: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外,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长问题(GEONET:如果仅仅是家长的问题,为什么出国潮越来越低龄化?出国的绝大多数不是最优秀的而是挤不上特等仓的商务舱,抢不上商务舱的普通舱,本质还是教育不公)。
防火防盗防家长,家长乃是中国教育的不能承受之重,尤其是在当前教育的恶劣条件下,第一个不答应素质教育的就是家长。(GEONET:素质教育本身是被专家玩坏了,反过来把屎盆子扣家长头上,作者没有孩子不是家长?
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物质条件上简直是百依百顺,学习生活上却又严防死守,永远贪得无厌。想想看,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何时有过满足的时候?奖状上的“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进步!”,就是孩子喘一口气也不敢的梦魇。(GEONET:家长是社会人不是神仙,狼爸虎妈只是异类和特例)
慢慢的,再小的孩子也开始分数崇拜了。没有分数,自然就没有一切。有了分数,就可以胡作非为。(GEONET:孩子是无辜的、无奈的、没有无尘室保温箱
孩子们身上的纯真没有了,善良没有了,美好的情愫没有了,只有自私和冷漠,每个孩子都有一张空洞的脸,和一双没有神采的眼睛。(GEONET:社会有病,医生医治不了社会病
很多年前,一个秋天,我和干国祥聚会,那个时候,教育部门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山东省在张志勇厅长的率领下,高歌猛进,甚至免局长、撤校长,减负工作如火如荼。我也欣欣然,感觉国家这次动真格的了。很久很久,干国祥突然幽幽地说:中国永远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取消高考都不能实现!首先不答应素质教育的,就是中国家长!干国祥,新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新教育实验副理事长,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执行院长,北京丰台二中附属新教育实验小学顾问,北京市新教育实验小学学术校长。GEONET:无语了,好在干国祥不是袁大头部长)
石破天惊,醍醐灌顶,我一下子就从睡梦中惊醒过来。中国家长,还是中国家长!
这次在苏州参加立德树人研讨会。有一位老师陈述了这么一个事实。有一天,他送孙子上学,亲眼目睹了惊人的一幕。
一所著名的小学门前,清晨上学,明明是红灯高照,家长们却带着孩子昂然而过,一个小孩子坚决不肯走,大声对他妈妈嚷嚷,这是红灯,不能过去。强悍的母亲,却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把他拎起来,拖着这孩子过了马路,边走边骂——人家都过去,只有你一个人不愿过去,你就是一个傻子,傻子!
这就是家长给我们孩子的教育。(GEONET:有人说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首先提高母亲的素质但母亲的素质是仅仅自己就能提高的吗?)
5+2=0,这是多年来最现实的难题。很多时候,家长让我们教育付出的一切,荡然无存,家长的眼里只有分数。(GEONET:家校割裂也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副产品,联系家校的只有一张成绩单,校讯通为什么令家长烦?
我一直反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口号。因为教育是启迪民智,(geonet:这半句千真万确!)决不能为民众所裹挟,当全民都是功利主义的时候,你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办功利主义教育,就是对人民和历史的犯罪!(geonet:媚俗和功利的是社会还有教育部门的不作为:像毛坦那样的亚洲最大高考工厂-肿瘤医院人满为患能怨患者吗
中国的这个家长,让我恍然想起了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次经历。
那次,我带着学校的游学团队,游玩美国的迪斯尼乐园,人非常非常多,厕所前面排起了长龙,人的“方便”变得极不方便。
突然有一个金发小男孩,可能是尿急了,排队是遥遥无期,于是,他插队到了我的前面。面对这样可爱的男孩,我们喜欢还来不及呢,自然不可能拒绝他。小男孩的妈妈,一个白人母亲赶紧跑过来!
她向我们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道歉,二是感激。
然后,也是强行把小男孩拖走。我们反复和那女人说,没关系,没关系。但那女人的一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心灵——不,绝不可以,这是规则!我们更多是培养人与熟悉人相处,人家是公民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人,与陌生人相处。与陌生人相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规则。(GEONET:这是教育之痛不仅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之过
之前香港爆发的便溺事件,引发了陆港网民大规模的对抗风潮。实际上,一点也不奇怪,这就是两种文化的对抗。中国父母认为这是孩子,孩子比天大,人的天性比天大,孩子便溺无可厚非!很多网民也认为香港人无事生非。
实际上,香港人的矛头不是指向孩子,而是指向孩子的父母。孩子没有错,他太小了。但是孩子的父母,应该能够预判这种可能,至少应该把孩子带到一个稍微僻静的地方去,而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样,就把影响公众的范围人群降低到了最低。
我们的古语中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事实上,我们这个民族向来是不讲规则的,我们只讲圆融和变通。我们只有混沌主义和好好先生。我们总是上有政策,小有对策。四菜一汤,变成了四盆一缸。
五千年来,我们何曾有过规则?假如也有规则的话,我们的规则叫做潜规则!geonet:作者病得不轻该治治了,病人眼里是不是正常人都不正常?自从得了精神病人精神多了!
(文章来源:公众号”王开东“)
geonet:下面是一个特例也是现实的写照,一个既是老师又是家长的不堪,悲剧何时不再上演?作为家长也是老师的我们,岂能无动于衷?

http://learning.sohu.com/20140610/n400645620.shtml
一位特级教师在女儿自杀后的教育反思:孩子,妈妈把你背回来了
2014-06-10 10:14:35 来源:综合 作者:《读者》孙磊

 2011年7月2日上午,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电化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和家长。

  这一天是周六,此时中考已结束近20天,成绩即将揭晓,还有什么重要的课程引来这么多学生和家长?

  9点钟,伴随着歌曲《别哭,我最爱的人》忧伤的旋律,讲台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视频。

  一张张照片缓缓闪现,记录了一个女孩成长的历程,从可爱的婴儿到青涩的幼女,再到花样少女。然而就在女孩最美好的花季时光,一切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冰冷的灵柩……

  8分44秒的视频放完后,现场欷歔不已。

  这是一堂特殊的生命课,主讲人是南京一中的老师黄侃,照片中的那个女孩就是她的女儿远远(化名)。远远在荷兰留学时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瞬间凋谢

  2009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前一天。

  下课后,黄侃发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是女儿远远同窗6年的闺中密友从西安打来的。

  黄侃打过去询问缘由,对方说远远出事了。

  远远2008年9月赴荷兰留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

  中午,黄侃给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打电话,但无人接听。

  整个下午,黄侃始终心绪不宁。

  远远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玩打击乐,成绩优异,中学时就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从小到大,女儿都没让黄侃操过太多心,学习成绩优秀,兴趣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

  "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对于女儿去留学,黄侃也有自己的想法。

  "她当时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念大一,我本来想让她在国内念完大学再出国的,但她坚持,我也只好尊重她的决定。"

  到荷兰后,远远曾写信说很喜欢就读的学校,生活很愉快,还在教美国同学学中文。

  在短短不到半年的学习中,远远在学业上已表现得异常优秀,成为学校的优等生。

  "她的个人博客上也全是生活得不错、和朋友相处得很好之类的话。她从小就这样,总是报喜不报忧。"黄侃说。

  2月9日凌晨,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确认了远远出事的消息,并让黄侃尽快办理出国手续,赶往荷兰处理丧事。

  2月14日,情人节,黄侃与远远的父亲乘飞机前往荷兰。11个小时的航程中,除了眼泪还是眼泪。

  "请不要救我"

  一下飞机,黄侃就问前来接机的大使馆工作人员女儿在哪。

  当得知女儿被放置在阿姆斯特丹医学院的解剖室时,黄侃几乎晕倒过去。

  "她一个人躺在那里,该多孤单呀。"回忆那一刻,黄侃泪流满面。

  黄侃甚至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走进解剖室的。

  "看到女儿的遗体时,我已经瘫倒在地。"黄侃哽咽着说。

  "女儿躺在白色的床单上,我突然想起当年我生下她时的情景。她呱呱落地时的哭声还在耳边,如今她却已变得冰冷。"

  后来得知,2月8日,远远在写下3封分别给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遗书后,在宿舍内自尽。

  在警局,黄侃看到了女儿的遗书。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我真的太太太累了,8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而现实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我真的厌倦了……"

  在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


  据专家介绍,强迫症属于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极高,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精神抑郁甚至自杀。

  黄侃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背负着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

  "现在回想起来,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我还以为她变文静了,没想到是患上了心理疾病。孩子最后的时光,也是在异乡孤独地度过的……"黄侃痛苦地回忆着。

  黄侃认为女儿太要强,事事要求完美。"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表露过失败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只有微笑。"

  远远的意外身亡让她的许多朋友吃惊不已。

  据了解,几乎所有跟远远有过接触的人,一致评价她平常开朗活泼,没有任何患强迫症或是抑郁症的迹象。

  "积极向上,有理想,倔强,不服输。也许正是她这种对生命中完美的执著追求,让她把自己的一切永远留在了风车的故乡。"一位好友在纪念远远的文章中写道。

  远远的一位好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咨询远远的意见,而现在回想起来,远远甚少与她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而在远远结束自己生命之前,她曾跟好友同游西班牙、葡萄牙,她开始有一些迹象,表现为不爱拍照,谨小慎微。

  在遗书中,远远说曾想通过留学生活来减轻自己的症状,但留学生活"没有成为救赎的灵药"。

  她还请求父母对强迫症人群进行研究,并且帮助其他的受害者。

  一向心思细密的远远甚至在一张给警察的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请不要救我。

  "妈妈把你背回来了"

  2009年2月18日,远远的遗体在阿姆斯特丹火化。

  在处理完一些后事后,黄侃于2月24日乘飞机回国。

  "我是用远远的书包将她的骨灰背回来的。上飞机的时候,我就对她说,远远呀,小时候我就是这样背着你上学,现在,妈妈又把你背回来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刚回国那段时间,黄侃根本不敢回家,一看到女儿的房间,就止不住地流泪。她在学校住了3个月。

  5月4日是远远的生日,黄侃买了女儿最喜欢的食物和鲜花去了墓地。

  "在公交车上,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滴,怎么忍都忍不住。旁边的乘客一直在安慰我,我就一路哭到了墓地。"

  那段时间,黄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女儿。

  "梦里全是她小时候的样子,穿着小棉袄,在床上翻来翻去,调皮起来不愿意穿袜子,甚至有时候我都能闻到她身上的奶香味。"

  但是黄侃坚强地走了出来。

  "不能改变的事情我必须接受,我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黄侃把全部的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中,2010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

  为了满足女儿的遗愿,黄侃还拿出10万元设立了"健心奖",奖励那些从事心理工作的老师。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侃开始反思。

  女儿上幼儿园时.由于黄侃夫妻俩工作较忙,只能将女儿送到寄宿学校。

  "如今来看,当时对她太残忍了——那么小,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年龄,她却一个人孤单地住在学校。"黄侃后悔地说。

  "另外,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这也是大多数中国父母的问题所在。"黄侃说,女儿也曾经和她交流过感情上的问题,"但我是个粗线条的人,有时候大大咧咧,对这种事不太敏感"。

  黄侃坦言,在学习上,女儿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对她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她一旦考试没考好,我就会旁敲侧击地鞭策一卜她。"现在回想,黄侃发现女儿心理上的问题早已隐约显现,"只要碰上大考,她就出不了好成绩,这就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

  女儿的离世让黄侃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要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对家长来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

  正是基于这一点,黄侃特意选择在中考分数揭晓的前一天,上了这堂特殊的生命课。

  "我希望孩子和家长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人生还有很多的风景。"最后一堂课"上这样一堂课,对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甚至直到上课前一天,我还想打退堂鼓。"7月4日,黄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黄侃开始筹备这堂生命课时,翻开女儿的一张张照片,她心痛不已。

  "视频中用的歌是郑智化的《别哭,我最爱的人》,那是女儿电脑中最后留下的唯一一首歌,我想我能明白她的心。"

  "有朋友得知我要上这堂课,劝我不要上。但这是我的一个心愿,我要让女儿的死变得有价值。"

  对黄侃来说,这堂课的确难上,因为她要撕开那已经渐渐愈合的伤口,直面自己的痛苦。

  在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时,黄侃一度痛苦得不能自己,最后由一名学生代她读完自己写给女儿的信。

  但是,痛苦显然并不是生命课的主题,黄侃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生和家长传递自己的教育理念。

  对学生,黄侃说:"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挫折、不幸,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珍惜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geonet:生命教育是教育欠缺的

  对家长,黄侃说:"请学会欣赏子女,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谈及自己的教育感受,黄侃说,如果女儿在世,她一定会让她按自己的兴趣生活,绝不给她压力。

  "只要她能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人,我就满足了。只可惜,生命不能从头再来。"

  生命课的反响让黄侃欣慰。

  南京一中初三(2)班的一位学生家长在给她发来的短信中写道:"您是学生们的恩师,更是他们的母亲。当姹紫嫣红的时候,这满园的桃李都不会忘记向您致敬。"

  但黄侃说,这堂生命课,她只能上一次。

  "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5-7-18 10: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人!有收获!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3: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寓言对于教育也合适。

狮子分肉与绩效考核

狮子分肉记
狮子让一只豹子管理10只狼,并给他们分发食物。
豹子领到肉之后,把肉平均分成了11份,自己要了一份,其他给了10只狼。
这10只狼都感觉自己分的少,合起伙来跟豹子唱对台戏。虽然一只狼打不过豹子,但10只狼豹子却没法应付了。
豹子灰溜溜的找狮子辞职。狮子说,看我的。
狮子把肉分成了11份,大小不一,自己先挑了最大的一份,然后傲然对其他狼说:你们自己讨论这些肉怎么分。
为了争夺到大点的肉,狼群沸腾了,恶狠狠的互相攻击,全然不顾自己连平均的那点肉都没拿到。
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 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人类的绩效工资吗?……

第二天
狮子依然把肉分成11块,自己却挑走了2块,然后傲然对其他狼说:你们自己讨论这些肉怎么分。
10只狼看了看9块肉,飞快的抢夺起来,一口肉,一口曾经的同伴,直到最后留下一只弱小的狼倒在地上奄奄一息。
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
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末位淘汰法吗?……

第三天
狮子把肉分成2块,自己却挑走了1块,然后傲然对其他狼说:你们自己讨论这些肉怎么分。
群狼争夺起来,最后一只最强壮的狼打败所有狼,大摇大摆的开始享用它的战利品。狼吃饱以后才允许其它狼再来吃,这些狼都成了它的小弟,恭敬的服从它的管理,按照顺序来享用它的残羹。
从此狮子只需管理一只狼,只需分配给它食物,其它的再不操心 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 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竞争上岗吗?……

最后一天
狮子把肉全占了,然后让狼去吃草。因为之前的竞争,狼群已经无力再战了,于是只好逆来顺受。
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 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和谐社会吗?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4: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18 14:56 编辑

十个学生分到一个班级,因为成绩有好有差,十个孩子都不满意。
因为该班成绩好,第二年重新分班,成绩好的5个留下,2个有门路托关系也留下了,剩下的三个掏钱(赞助、借读、择校。。)也流了下来。
该班成绩还是好,新一年还要重新分,有关系的2个先占了名额,成绩好的只留下了3个,5个人掏钱留下来。
下一年还要分班,假期和节假日,成绩位于3、4名,开始补课,争取考进前2名,留下来,第二名也有了危机感,也开始补课,看到第二名也补课了,第一名也不敢怠慢,除了有关系的那两位,剩下的4位家长(有钱?掏借读费择校费的一定是大款吗?)赶紧也给孩子报补习班(因为听说择校也要考试按分数掏钱)
。。。。。。
话外:高考班级第三考了状元,上了名校,第一被保送名校,第二选择了留学,第四第五立志复习考名校,有关系的2位有大学上就行,剩下的三位一位家里真有钱也选择了留学,1位刚上线也上大学了,最后一位上民办大学。。。

N年后取消择校,分片招生,有钱没钱抓紧买学区房。。。
原来10个本可以分到一班,现在被分到N个班,10个人都报了提前班,2人成绩如愿,2人有特长,2人有关系有门路,1个教师子弟,千难万难7个人如愿到了一班,剩下的3个无奈去上普通班或者读私立。
。。。。。。
话外:那一班的任课老师,一位升任了领导,一位被挖走做教辅,2位职称评级无望去了私立,2位滥竽(身为教师如此自黑,心有戚戚焉)成为现在的挑大梁的。。。。。
校内喊减负,校外补习班红红火火,有门路的早办班,本职变成了兼职,兼职成为了职业。。。。。。哪个家长是真心想报、哪个学生是自愿去上补习班?(教育部门: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砖家学者:第一个反对素质教育的是中国家长)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2: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也怨不得家长

为了北京孩子群家长,200多人到教育部门前,理性表达诉求

2015-07-19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9a07&scene=5#rd

为了北京孩子行动群:256896617;为了北京孩子理论群:365932389
了解更多也可关注本公众号

民大附中挤占北京考生招生名额带来的不公平
教育部在高考问题上对民大附中的倾斜政策,本意是帮助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一些人才,参加北京高考享受北京生源待遇,民族大团结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现在已经变成了变相的高考移民,而且是掐尖高考移民,每人加5分少数民族分,占用的是原本属于北京考生的录取名额。民大附中的这种做法不但完全背离原来的初衷,也给今年北京裸考考生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

可以说,如今的民大附中考生享受着北京的教育资源,拿着民族身份的加分,占用北京录取名额。实质是打着少数民族旗号,享受异地高考的特权  

其实民大附不只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也有汉族学生,是有一定比例的,据网上数据显示,其中少数民族约占60%、汉族40%。几乎全国各地的全科状元、单科状元都汇集到了民大附中。

  2015年高考后, 民大附中的高考喜报说, 2015年高考620人参考,615人上本科线,统招生一本上线率为100%,文、理科校状元694(区第一)、716分, 700分以上12人,海淀第三,650分上250人,海淀第二,600分上492人,海淀第一,文科600、650分以上人数均排海淀第一,预计录取北大、清华50人左右
也就是说,民大附中大概挤占了我们本科615个名额,一本615个名额,600分以上492个名额,650分以上250个名额!民大附中官网数据没有说明是否是含了少数民族及其他加分,如果上面的成绩是未含加分的成绩,那么对我们裸考考生的冲击更是雪上加霜!

我们想不明白的是,既然民大附中是为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那它承担的是国家层面的任务,那么为什么在高考时要挤占北京的招生指标?而且是近600个名额!

为了北京孩子行动群:256896617;为了北京孩子理论群:365932389
了解更多也可关注本公众号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08: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课成老师生财之道 有老师一暑假挣四五万元


教育新闻新华网魏梦佳、潘旭2015-07-24 07:38
我要分享

















121







大暑节气,天气很热,同样很热的就是暑期里的“有偿补课”。

态度是明确的:教育部日前出台的《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明确中小学有偿补课六条禁令……

现实却是尴尬的:从中学到小学直至幼儿园,大批学生涌进补习的课堂,“补课”依然是不少机构和老师的生财之道。一个暑假,一些“名师”“挣个四五万元不在话下”……

“小课堂”:很有大市场

“有偿补课”的坏处和主管部门的态度毋庸置疑,清清楚楚。

“有偿补课加剧了应试教育的不良竞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名利,本末倒置,把在学校的本职工作当副业,将有偿补课当主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败坏校风校纪。极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课上不讲课下讲,校内不讲校外讲’的方式,强迫所教学生参加有偿补课,败坏师德。”

问题是,面对国家相关部门划出的条条“红线”、发出的道道“禁令”,有偿补课真的降温了吗?

新华社记者采访发现:部分教师“赚外快”的方式只是“更隐蔽”了。

上海市某示范性高中的一名物理教师告诉记者,学生到老师家补课是“公开的秘密”,暑期是家教旺季,尤其是高二升高三的学生。每次10多个学生上两个小时,一个暑假挣个四五万元不在话下。“万一有人查就让学生统一好口径,说是免费的家教就行。”

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一些所谓“名师”的家教业务极有市场,甚至找熟人托关系才能挤进“小课堂”,有的学校甚至将其视为打造学校教学口碑的途径之一。

互联网上,只要搜索“暑期补课”一词,立刻就会涌现各类补习班课程,其中不乏一线教师的“小课堂”。一位从教20多年、在北京东城区一重点中学教授物理的“郝老师”告诉记者,他已在校外授课五六年了,主要是寒暑假和周末,一节课250元。

“现在教委下了文件,不让在外面带课,我一般不在本区教课,怕万一被查出来很麻烦。我是一对一上门授课,主要是帮孩子提分数。”

北京家长李女士这个暑假给上高一的女儿报了英语(精品课)、物理等好几个补习班。“我们家长也不想补课,花那么多钱,孩子也累,但没办法,别人都开小灶,你不补就落后。”“学校老师比校外老师更了解孩子和教学,肯定要让他们给突击一下,在短期内提高成绩。”

还有一个原因让家长们“不补不放心”。李女士称,有的老师在学校上课时生硬、不耐心,但外面讲课特别热情,像“换了一个人”,有的重点内容也是校内不讲校外讲,目的是博个好口碑能多带学生多赚钱。“一些老师的心思在外面,如果不报课外班,万一错过了重点内容,那对孩子成绩不利”。

“名师”:经济效应十足

一边是禁令,一边却是如火如荼的招生。

“30天提高50分”“期末考飙分”等各培训班广告充斥着网络,幼小衔接、小升初、初升高、中考高考(精品课)冲刺等提分班五花八门,收费项目和套餐均按小时计价,“重点校在职一线教师亲授”的广告比比皆是。

七月的一个周末,上海一家星级宾馆内,一家培训机构就举办了一场“市重点高中招生咨询会”,宣传标语里写着“揭秘自主招生”。现场一个约200人的报告厅挤满了家长和学生,“名校教师”们依次分析了几所重点高中最新的自主招生形势,现场还举行了模拟笔试与公开课。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名校教师”均来自上海多所重点高中,还有了解招生情况的教职人员和区级教研专家,“咨询会就是招生宣讲会,专家就是培训班的老师”。

记者探访一家全国连锁的培训机构教学点发现,授课教师中除个别是大学生外,几乎都是周边中小学的在职教师。一位正进行小班授课的教师告诉记者,他刚从教3年,在附近一公办初中教数学,课余时间来这兼职。

据了解,这类培训机构的各区域教学点几乎都位于学校周边,每个教学点都成立了专门的“教研组”,其中不乏泄题通道,平时小考试题不保密,很容易被个别老师或学校负责人拿来牟利。一知名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课程时就保证,有渠道押对一些学校期中考或月考的题,并表示“跟学校有长期合作”。

那么,一些号称“名师授课”的培训班是否授课的真是“名师”?真能“快速提分”?

业内人士透露,确实有部分中学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或特级教师等替培训班站台,但许多情况下,名师只是挂个名或开学做个讲座,主力师资还是年轻教师为主,有的补课效果并不明显。

家长朱先生上学期给高一的女儿报了一个培训班,3门课一学期总花费近10万元。期中考试和月考一度看到希望,孩子班级排名急速拉升,但期末考试又被“打回原形”。

“降温”:光靠猛药行不行?

据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将在职教师是否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并接受社会监督。然而,在升学率仍是学校命脉、分数仍是升学的硬杠杆下,家长的需求、校方的默许都使得有偿补课难以根除。

一些家长希望,学校能出台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让其专心于学校教学。同时,也希望能打破长期以来“唯分数”的考试选拔标准,不要过于看重分数,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孩子都“不需那么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有偿补课难禁的原因一是参与教师众多,导致“法不责众”;二是教师收入不高,学生补课需求旺盛,彼此合拍,学校又不愿为难自己教职工。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遵民分析,现在考试越来越难,不靠校外补课,学生难以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而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后;另一方面也跟部分地区教师待遇低有关。

“现在的公立学校,一个班最少也有五六十个学生,老师辛辛苦苦干一个月也就几千块钱的工资,我们需要这些额外补贴。”一位西部省份的老师坦言。

吴遵民认为,一味地禁和堵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有偿补课的根源在于考试选拔制度。“我们要考虑如何全面考查学生素质,这样学生就不会为了一张考卷而拼,补课就会降温;如果老师待遇提高了,课堂上就会全心全意教学生,学生也就不会去校外补课了——这些问题不解决,禁和堵的收效甚微。”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认为,应尝试建立有效的协同监管机制,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生、家长、教育培训机构等利益相关者都纳入对有偿补课的监督管理辐射范围内。“这不仅需要持续治理的力度,更需要治理机制和模式的契合度,否则达不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08: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28 10:01 编辑

揭中小学有偿补课三大重灾区 已成违规利益链


教育新闻新华网2015-07-09

新华网上海7月8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潘旭 吴振东 金正)日前,教育部出台《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明确提出中小学有偿补课六条禁令。记者调查发现,虽然规定再次重申,但禁令所提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有的已形成违规利益链,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重灾区一:透露招生政策赚外快

一边是禁令,一边却是如火如荼的招生。上周末,上海某星级宾馆内,一家培训机构举办了一场免费的“市重点高中招生咨询会”,宣传标语里写着“揭秘自主招生要求”,现场一个约200人的报告厅挤满初中生和家长,几名“名校教师”依次分析了几所重点高中最新的自主招生形势,现场还举行了模拟笔试与数学公开课。

据了解,这些“名校教师”来自上海多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此外还有了解招生情况的教职人员和区级教研专家。期间不少家长现场咨询中考政策和考试情况,以及该培训机构推出的暑期培训班。一名工作人员坦言,所谓咨询会就是招生宣讲会,咨询会上的专家就是培训班的老师。

教育部的六条禁令中包括: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等等。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遵民归纳说,中小学校和教师在校内外组织和参与有偿补课,或提供政策信息等都是不允许的,包括家教、培训班、学校大课等等。

现场一位家长无奈地说,此类培训班是“政策高地”,能让家长和学生多知道或早知道学校招生偏好和出题思路。

除了在培训机构“走穴”赚钱外,有的老师还自立门户,专门从事升学指导,一般都是高中教师从事初升高,初中教师从事小升初。

上海上宝中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每年都会私下小范围地开设“小五班”,招收小学四年级学生,一般分三期上课,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小升初时获得了该初中的自主招生面试机会。“现在中学逐渐自主招生,老师掌握着本校的命题风格和难度,这就是升学班的卖点。”

重灾区二:联手培训机构拉生源

如今,各地学校自办收费培训班或与培训机构合办“三产”搞培训的逐渐减少,然而,一些暗箱合作犹在,主要包括:

——方式一:学校替培训班做广告。培训班工作人员进学校课堂宣讲,并声称有多种优惠活动,有时学校教师、班主任也做起“托儿”,一堂宣讲会下来便可集中招到一大批学生。

——方式二:学校将教师学生“打包出售”。此前某地一中学在国庆节假期后通知该校学生每天将延长一节课,但上课地点却是在一培训班内,年级、同学、老师均不变,但却要另收一笔培训费,开具的则是培训机构发票。

——方式三:通过泄题保持“合作关系”。如今“30天提高50分”“期末考飙分”等培训班广告充斥着网络,有家长反映,花了大价钱上了之后孩子一度排名提升,但期末考试又被“打回原形”。

在精锐教育上海普陀分校某教学点,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快速提分法时表示,有渠道押对一些学校期中考或月考的题,并表示跟学校有合作。

据了解,这类培训机构的各区域教学点几乎都位于学校周边,每个教学点都成立了专门的“教研组”,但有老师坦言,其中不乏泄题通道,平时小考试题不保密,很容易被个别老师或学校负责人拿来牟利。

重灾区三:校方默许做家教

学生聚集到老师家里补课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然而却是教育部的6条禁令之一。

上海一实验性示范高中物理教师告诉记者,暑期是家教的旺季,尤其是高二升高三的学生。每次10来个学生上两个小时,一个暑假挣个4、5万元不在话下。“从事家教至今没人查,万一有状况就让学生统一好口径,说是免费的家教就行,本来就很难界定。”

需求、师德、伦理、制度相互掺杂使得有偿家教的合理性一度成为社会争议。2009年,教育部一锤定音,明确表示禁止有偿家教;2012年,国务院制定印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再次明确表示“严禁公办、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此后,各地教育部门接连发出禁补令和具体实施办法,有的地方还直接同绩效考核挂钩,施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影响到涉事教师的教师资格认定、教师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

上海市闸北区第八中学校长刘京海说,虽然禁令一道道,但在很多地方有偿家教还是很普遍,社会似乎在默许,而学校则缺乏必要监督。

“校长还托我给朋友小孩补课,并明确地说‘费用照收’。”上述物理老师对记者说,“这种情况下,学校可能一票否决我吗?我反而给了校长一个人情。”

记者发现,一些名师的家教业务在坊间极有市场,甚至找熟人托关系才能挤进“小课堂”,有的学校甚至将其视为打造学校教学口碑的途径之一,甚至明确向教师表示“只要不在学校补,外面随便。”

在一些地方,家教已经逐渐公开化、规模化。有的教师租用写字楼、宾馆会议室,二三十人一起“开小灶”;有的在家窗外用LED显示屏公然进行自我推销;有的甚至干起了培训中介的活,各科老师相互介绍生源……

专家:整治需点面结合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日前表示,有偿补课问题连续6年高居信访首位,严禁有偿补课刻不容缓。

然而记者采访的培训机构、教师、学校、家长、学生几乎一致认为,全面落实规定困难重重。

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困难的原因一是参与的教师众多,导致“法不责众”;二是教师的收入不高,学生补课需求旺盛,彼此合拍,学校又不愿堵教师财路,为难自己教职工。“因此建议以点带面,先从一些情节严重的违规行为入手,严惩不姑息。”

此次教育部规定明确了有偿补课行为的处罚措施:对于违反规定的中小学校,视情节轻重,相应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奖资格、撤销荣誉称号等处罚,并追究学校领导责任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对于违反规定的在职中小学教师,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直至相应的行政处分。并向社会公开了监督举报电话。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看来,三个重灾区中不乏情节严重的个案,背后可能暗含着招生内部信息泄露以及学校与社会机构、教师之间的不正当利益关系,滋生教育腐败,造成违法行为。

吴遵民说,类似禁令虽然多次强调,但此次从教育部层面明确处罚措施体现了整治决心,希望能从点突破,点面结合,同时也要区分那些针对个人和个别学校的恶意投诉。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09: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28 11:06 编辑

关于“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2015-07-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034fc30102vr6w.html
     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一计划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从教育部的层面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十年规划。许多地区都在举全地区财力构建教育的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一些先进的地区已经完成了硬件建设,一些落后地区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就一些先进地区而言,教育信息化是不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现实和我们的设想差距很大,应该说我们的投入并没有真正形成教育生产力,这样就有人怀疑教育信息化对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甚至有人怀疑领导决策的科学性。    我认为,教育现代化必须依靠教育信息化,这是不容怀疑的。教育正处在大变革的时代,互联网给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正在打破地理边界,生活边界,学习边界,让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处理、利用大量有用信息为自己服务,因此互联网的真正作用是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从而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方式。
     如何科学有效利用互联网,关键是如何理解互联网,如何理解“+”。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工具,它是一种新的环境,一种新的生态,一种新的思维。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如果把互联网仅仅理解成一种新的工具,那么我们就无法真正发挥互联网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
      如何理解“+”?“+”不是加法的意思?你千万不要认为三通两平台建设完后,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提升。如果你不真正理解“+”三通两平台就是一个摆设,用山西省教育厅张卓玉副厅长的话来说,用最先进的技术为最落后的教育方式服务就等于是烧钱。我认为“+”就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什么是深度融合呢?就是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式深度融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树立新的教育思想,不更新教育理念,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而用错误的思想,陈旧的理念,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让互联网为这些旧的东西服务,就等于烧钱。
      互联网本身并不能改变教育。但它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没有思想观念的创新,没有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再先进的技术都是摆设,甚至就是累赘。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为学服务,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整合大量的资源为学生学习服务,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真正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学习。在新课堂理念背景下,师生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成为发现者,创造者。让学生体验到学的快乐、让教师体验到教的幸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因此,互联网为我们重建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工具,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精神,去实践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服务。一句话就是用一种带有思维和思想的工具为承载新思想新理念的新教育模式服务。





这是任永生2011年的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034fc30102dsj5.html

课堂改变教育  教师改变课堂                                                                (2011-07-29 07:04:41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课堂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小事情,课堂是教育工作中天大的事情,可以这样说,教育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课堂,其他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服从服务于课堂。没有课堂就没有教育,没有好课堂就没有好教育。教育的真正均衡发展就是课堂的均衡,任何硬件的均衡也不能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只有课堂均衡,学生才能学的均衡,所以教育发展的真正突破口在于课堂。
1、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我们究竟能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不在于我们的教学条件如何优越,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构建了适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而课堂教学模式是否科学决定我们培养模式是否科学。我们之所以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合学生的健康成长,或者说,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说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我们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创新能力就很差。我们要想改变教育就必须从改变课堂人手。
2、教师不变,课堂就不变。教育的希望在课堂,课堂的希望在教师,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课堂,没有好课堂就没有好教育。中国多次的教育改革的主体都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而唯独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变,课堂就不可能改变,教育就不变。所以,课改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改教师,构建新课堂必然呼唤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行动的新教师。
3、观念不变,教师就不变。如果我们的教师观念不能转变,我们课堂教学模式就不可能变,教师就不能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所以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师行为转变的前提,更是新教师的标志。教师观念的改变,实质是我们能不能让教育回归本真的问题,能否在深水区中乘风破浪,把学生带到成功的彼岸,在深水区如果我们不能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情就会在深水区中被淹没。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我们素质教育的成败,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课堂教学改革能否成功是对我们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良心和责任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智慧和能力的考验。所以,只有抓住了课堂,才算抓住了教育的七寸和牛鼻子,课堂就是我们撬动教育发展的支点。
        







          
  •                                                                                         从知识本位走向成长本位                                                                (2015-06-03 06:26:19)[url=]转载[/url]
                   
                                           
                                                                                                                                    标签:                                                                                                                                                                教育                                                                                                                                                                                                               
                   
                                                                                                   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人真正成为人,教育即人学。人学的基本内涵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我,充分发展孩子的天性与个性,让不同的孩子更加不同,而不是让不同的孩子变成同一种人。教育的功能就是发现、培养、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天性与个性,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成长的条件。
           现在的教育没有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目中无人。教育的过程与方法不断强化灌输知识,在教学方面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在管理方面采取一言堂的方式,不注重学生的体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从知识本位出发的应试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了高分听话的会移动的书架。因此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从知识本位走向成长本位。
           教育如何实现从知识本位向成长本位转变,这是当前教育改革应该研究的重大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从成长本位研究方面要有重大突破。现在许多教研和科研部门的研究根本没有走出知识本位的泥潭,特别是关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科研与教研,一些研究人员反复研究学科知识,研究学科知识结构,研究知识的传授方法,而不是从成长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评价也只是关注教师如何教,而不研究学生如何学,不注重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如何形成能力、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
           二、从创新培养模式方面要有重大突破。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四个转变,由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小组合作学习制转变,由碎片化学习向整体化学习转变,由学生做题向学生做事转变,由教师提问向学生课堂展示转变。这四个转变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既是对教育工作者责任和良心的挑战,又是对教育工作者能力和素质的挑战。
           三、从提供成长条件方面要有重大突破。学生成长的内因是自身的努力,教育只是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教育要不断创新学生的成长环境。学生成长的条件很多,当前最应该关注的是互联网这个重要条件,如何把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工具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何实现互联网与教育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提取整合和利用信息实现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是当前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惨痛的现实反复告诫我们,教育如果不从知识本位的泥潭中走出来,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振兴与民族的振兴,只有从知识本位走向成长本位,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教育发现书系作     者任永生 著出 版 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3-1ISBN

    9787532937868版 次:1页 数:271字 数:188000印刷时间:2013-3-1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
   
                            内容推荐
                                                                                                                                                                  教育既是国计又是民生。现在研究、探讨教育问题的人,愈来愈多。好的经验、典型不断涌现。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在努力破解各种难题中艰难地跋涉前行。我想《教育即人学:一个教育局长的行动研究》的出版,能够激发更多教育人敢于挑战和创新的精神,能够给区域课改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也希望作者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做出新的贡献。
                                                                                                                                       
                        
                                                                                                            目录
                                                                                                                                                                                        序一 来自教育行动的研究郭振有
序二 教育需要“局长学”李炳亭
自序 教育即“入学”

第一章 拷问目中无人的教育
我对教育的担忧
“三个本位”害了中国的孩子
教育的三个没做到
传统课堂三个无解的题
自卑感和优越感都会害了孩子
应该给教师减负
人才的长、宽、高
学校应该像植物园

第二章 教育就是让人真正成为人
教育的立场观念和方法
我心目中的好教师
我心目中的好课堂
我心目中的好学校
我心目中的好学生
我心目中的好团队
我心目中的好校长
我心目中的好教育

第三章 坚守心中的教育信仰
我们要做这样的教育人
解读教育信仰
坚守教育信仰
晒晒教育人心中的梦
真爱是教育的灵魂
师德高度决定教育高度
我是谁我在哪

第四章 课堂突破与教育突围
观念革命是最彻底的革命
行动革命推动观念革命
双轮驱动推动教育改革
课改的多重考验
课堂革命
这条路根本行不通
学的均衡才是真正的教育均衡
改革课堂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课堂生产力
课堂领导力是校长的第一领导力
好课不可复制
成绩是课堂教学的副产品
学习发生的地方都是课堂
知识的最高境界是道德
应该研究和构建“学习学”

第五章 学是高效课堂的逻辑起点
“学”是高效课堂的逻辑起点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
学习即构建
教的无奈学的神奇
自主才能高效
“我要学”是第一学习力
在人性中寻找孩子学习的不竭动力
“利用”Vs“依靠”

第六章 赢得教师就赢得教育
课改必须发生在教师身上
唤醒温水中的教师
教师的课改动力究竟在哪里
“教”是“学”的最重要条件
教学“三法”
“少讲”并非是弱化教师的作用
高效课堂教师究竟应该做什么
点燃与点拨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新教师的新角色

第七章 构建学本位的新课堂
杜郎口的时代价值
新课改究竟改什么
课堂教学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课堂拿什么承载民主
再谈高效课堂技术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施工图
高效课堂的恰当比喻
展示是激发学习动力的平台
质疑的价值是培养求真与创新精神

第八章 冲破课改重重阻力
两种体系的较量与斗争
课堂革命究竟“革”了谁的命
拒绝课改的典型观点
课改阻力其实来自教育内部
学习杜郎口的十大误区
我对20个问题的回答
课改面临的十大挑战

第九章 思想和行动的辩证法
功德与功利
“学”与“教”的辩证法
坐而论道与做而论道
真干事与于真事
教育的“道”与“术”
利令智昏与情令智昏
浮躁与激情

第十章 我的教育教学微语录
微语勉教师
微语话课堂
微语谏校长
微语诫同行
微语论教育
微语言课改
后记
附录


行走在教育改革路上的教育局长---任永生
                      本文2014.12.05刊登在《教师》杂志第229期
     任永生,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教育局局长,《中国教师报》课改顾问,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全国十大课改领军人物他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行走在教育改革的路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主张和教育行动,正在引起基础教育界和中国教育媒体的广泛关注。
      一、他的教育情怀
      任永生局长给我们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一个热爱教育,敢于担当,勤于思考,善于行动的教育局长。
他喜欢教育,热爱教育,有很深的情怀;他敢于挑战权威,挑战世俗,挑战传统,挑战自我,具有敢于担当的精神;他能够跳出教育看教育,善于用辩证法思考教育深层次问题,具有较强的理性思辨能力;他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他善于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是一个有思想善行动的基层教育局长。
他大学毕业后,曾经做过四年教师,回来由于工作需要调到了机关工作,曾经做过区委宣传部理论干事,区委学习室主任,镇党委副书记,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区委办公室主任,2008年至今任南票区教育局局长.担任教育局长之后,他反复思考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是在南票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何实现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二是如何找到破解教育诸多深层次问题的支点和杠杆。通过反复研究和思考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和破解基础教育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
     课改是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途径。南票区是一个资源枯竭型经济转型地区,财政拮据,人们往往把财政说成是“吃饭”财政,除了开支和满足社会保障支出外,几乎没有钱去搞建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完成了辽宁省的提高普九和双高普九达标工作。但是,南票教育的硬件水平和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对这样的经济条件,如何实现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南票教育人选择了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课改是破解诸多教育深层次问题的支点和杠杆。任永生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先后写了800多篇文章。他认为,基础教育存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目中无人,即没有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而是搞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教育综合症”都集中反应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支点和杠杆就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用微观的课堂改革撬动整个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对于任永生局长,我们最想知道的是为什么有如此热爱教育,他说,“我爱教育是因为,教育是一项可以改变一个人和一个民族命运的伟大事业;教育行为每天都是不同的,好教育是不可复制的,教育让自己充满快乐和幸福;教育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学生和教师的生命体验,更是生命发展的奠基石,教育能让自己真正体验生命的发展;教育能够让教育者始终受教育,它可以在感动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感动;教育面向千差万别的人,要想让不同的人更加不同,就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充满艺术性;教育必须不断改革人才选拔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充满挑战性。”当我们真正走进他本人,走进南票教育的时候,我们深深的感觉到,他是一位有和深教育情怀的教育局长。
     二、他对教育的拷问
    (1)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中国许多高考状元,绝大多数都没有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许多读书时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实践中却大有作为,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当人的成功与教育没有太大关系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反思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
    (2)目前的教育是我们想要的教育吗?教育存在着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怪现象,存在着许多无法破解的难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教育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道德品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构建,这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是我们想要的教育吗?
   (3)教育能给学生提供什么有用的东西?一个人要想真正成功,就要有科学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灵,优秀的品质,健全的人格,有效的行动。目前的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了“知识的容器”“可以移动的书架”。教育拿什么让学生发展自我、服务社会?
     (4)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双轮驱动,一是要改革人才选拔模式,正确处理好科学与公平的关系,此项改革最大的障碍是社会诚信度问题;二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改革的最大障碍是人们的以师为本,以教为本,以分为本的传统观念。
   (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否无所作为?如果目前中高考制度改革没有大的突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不是就无所作为,坐以待毙呢?也就是说在先行的考试制度下,能不能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去搞教育,培养出人才呢?能不能用课堂教学改革撬动整个教育变革。
   (6)课程改革理念落地的关键是什么?新课改不仅仅是改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改课堂。关键是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找到能够承载三维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新课改的思想和观念真正落地,必须在构建新的课堂模式上下功夫,模式就是教育生产力。
   (7)新课堂需要什么样的新型教师?要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新课堂,关键是正确处理师与生的关系,目前的师生关系颠倒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教师角色的定位。
    (8)课堂教学改革面临什么新挑战?任何改革都是观念的创新和利益的重新调整,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是方法的改变,其实质是教育方向的拨乱反正,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方法的调整。因此,课改既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教育工作者良心责任和能力的考验。
   (9)如何确定区域课改的推进策略?作为一个地方的教育主政者,要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也面临来自于自身的挑战,如何确定应对来自传统、权威、世俗、自我的挑战,如何让确定推进区域课改的行动策略,这是课改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他的人本主义教育主张
    (1)教育即人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真正成为人,人只有自身发展了,才能服务于他人和社会。教育必须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坚持从儿童出发,关注儿童的生命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有丰富知识和过硬的技能,还要有优秀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教育是关于让人如何成为人的科学,教育即人学。
     (2)知识即道德。真正的知识,是在学生走出校门遗忘其所学具体知识后,所剩下的那部分东西。剩下的东西就是科学的方法,优秀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科学方法属于道的范畴,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属于德的范畴,因此知识的最高境界就是道德。道和德是对立统一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知识一方面呈现的是道即规律,另一方面呈现的是德即真善美。
     (3)教育即唤醒;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用心灵塑造心灵的事业。教育必须用爱去唤醒学生的心灵,爱是一种情怀,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爱学生,你爱的累,学生接受的苦不堪言,事倍功半。要学会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爱学生,这样你爱的轻松,学生接受的快乐,事半功倍。
   (4)学习即生活;不能把素质教育期望于课堂之外,许多学校大搞特搞特色教育,教育的真正特色应该体现在课堂上,不能课上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课外轰轰烈烈搞特色教育,弄得学生头昏脑胀,苦不堪言。应该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生命的体验,都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奠基石,教室就是学生体验生活的场所,学习即生活。
     (5)学会即均衡;教育均衡包括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的均衡,其目的是实现教育发展的内涵均衡。靠硬件和师资均衡不可能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均衡。只有学生学的均衡,教育才能均衡发展。硬件只不过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只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所以学会即均衡。
     (6)教师即服务;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整合者、学生情感的点燃者、学生学习点拨者、学生学习服务者、学生学习引导者、课堂教学组织者、真实学情发现者、学习条件利用者、课堂教学设计者、科学方法提供者。只有教师角色真正转变了,才能真正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7)学生即资源;以往的教学活动是把教师当作教育的最大资源,而忽视了学生这个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传统的课堂同学只是“同听”而不是“同学”。新课堂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最大资源,把利用学生作为教学的最核心技术,通过预习展示反馈的课堂流程真正实现三维目标。
     (8)学习即构建。学生学习过程就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过程,即构建的过程。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感知,在感知中感悟,在感悟中感动,不断利用新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道德结构的过程。因此,学习即构建。
     (9)问题即课题;教育科研必须走出假大空的误区,要直指课堂这个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把问题作为课题,让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倡草根式研究,教育科研不是少数专家学者的专利,更不能脱离教育实际,躲在书斋中无病呻吟,科研如果不接地气,就不可能有灵气。
      四、他的课改行动
    (1)洗涤心灵,唤醒激情教育需要改革已经成为共识,之所以改革的步子如此缓慢和艰难是因为缺少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勇气和魄力来源于我们对民族前途的忧患意识,来源于我们对学生发展的责任意识,来源于我们对教育本真的求真意识。南票通过教育大讨论形成了改革的共识。通过剖析学生的生存状态,增强改革紧迫感。
    (2)以点带面,寻求突破改革不能头脑一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育立场的转变,教育观念的突破,教育模式的创新,教育行为的改变。这些条件不可能很快完全具备,等完全具备再改革就可能失去良机,南票教育人有一种只争朝夕的精神,他们首先选择条件成熟的学校先搞起来,让他们先闯出一条道路,实现点上突破。选择有激情教师队伍的学校进行试点,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只有教师热心改革,改革才能落到实处;选择敢于创新的学校进行试点,学校有一种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才能真正投入课改。南票通过以点带面的试点,较好的规避了风险,减少了改革阻力,少走了弯路,增强区域改革的信心与决心。
   (3)积极加盟,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课改典型学校,这些学校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的理念,构建了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他们积极与课改名校联合,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主动加盟中国区域课改共同体,中国名校共同体。区域内的同类学校也组成协作体。一是相互借鉴,把一些规律性、普适性的经验借鉴过来,少走弯路;二是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共同发展;三是把一些难题和困惑梳理出来,共同探讨,合力攻坚。
   (4)名师先行,典型引路课改只有成为教师的追求才能真正发生在教师身上。课改的真正阻力其实不在教育外部,而是来自于教师本身,如果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其他的阻力就很会迎刃而解容。因此,他们首先把那些课改的名师组织起来,课改名师不是传统的名师,传统的名师是靠讲打天下的,课改名师是靠发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来实现高效的,把这支改革的中坚力量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就会破解许多难题。南票成立了课改名师俱乐部,组建了南票课改名师博客群,在网络平台上讨论问题,交流体会,开展各种活动破解课改难题。
(5)破解困惑,技术突破。当真正走进实际课堂的时候,课改的技术就会成为建设高效课堂的主要瓶颈因素。如何破解技术难题,他们遵循这样三个原则,第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是最根本的技术;第二,利用学生就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技术;第三,导学案、小组建设、课堂评价,课堂流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技术。高效课堂有技术,但他们没有陷入技术的泥潭,而是在这样原则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技术攻关。一是通过与学生探讨破解难题.学生的讨论往往让教师豁然开朗,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二是通过教研破解难题。让教师进行研究和讨论,共同破解技术难题。三是通过网上讨论破解难题。
    (6)创新培训,改变教师。教师改变课堂,课堂改变教育。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改的最关键问题。新教师不但要有激情,有真情,有才情,更重要的是要从传统的一统天下的“一言堂”的绝对权威中转变出来,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南票教师培训工作有三个重点,一是要通过体验式培训转变教师的观念,用高效课堂的组织形式去培训教师,让教师体验到课堂教师应该做什么;二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变教师的角色,看一看课改名师是怎样上课的,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三是在课改实践中逐渐转变角色。
   (7)开放课堂,各界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中会遇到许多阻力,要想破解这些阻力,不但要靠坚定的教育信仰,而更重要的是要靠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一定程度,南票教育者开放了课堂,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代表,家长代表进入课堂,让他们现场感受课堂效果,让他们提意见,出谋划策,改进课堂。不断构建人民满意,领导放心,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的课堂。让各界真正了解改革,认识改革,支持改革,形成强大的改革氛围,为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8)结合实际,发展创新。借鉴外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为我所用,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空口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去排斥学习先进的经验。另一种是照抄照搬外地经验,把教学模式搞成模式化、格式化。提倡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上新台阶,鼓励创新,发现创新,总结创新,要走好临帖,破帖,创帖三部曲。。
     南票教育正在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行走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任永生本人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行走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南票教育改革赢得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家长的大力支持。赢得了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市教育局把南票区确定为全市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区,全市高效课堂协作体教师培训基地,南票成为全市课改的领头雁。
      任永生局长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我不属于自己,我属于学生,属于教师,属于中国基础教育。”我们深深的被他的教育情怀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所感动。他提出的打造高效生命课堂的思想与行动,引起了中国基础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我们希望南票教育越来越好,希望任永生局长不断为中国基础教育做出自己的新的贡献。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09: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28 10:58 编辑


作     者林金炎 著出 版 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1ISBN9787532936823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还原教师生活的书,不谬赞不虚夸,动人之处,唯“专注”二字。但正是这“专注”,难能可贵。基层教师,尤其是乡镇教师,面对的问题多,他们的专注,需要比名校老师更强的教育信念。本书作者采撷自己的工作点滴,娓娓道来,诉说教师成长中的感动与坚持。既是对自己内心的诘问,也愿与同路成长的教师共勉。
内容推荐

     《教师成长那些事》编著者林金炎。
    《教师成长那些事》内容提要:今天教育发现”将视角锁定一位从乡村中学走来的草根教师林金炎——广东潮安县金石大寨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的田野,林老师和他的学生快乐幸福地捡拾那些美丽的教育贝壳.采撷感人而清新的教育花絮。教育故事构成美丽画卷,笔耕不辍探求成长至理。林老师忠实地记录自己的心灵,用文字筑起一条坚实的教师成长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领略到一位一线教育人的专注、反思、成长以及醇厚的教育情怀。
作者简介

林金炎,广东省潮州金石大寨中学教师。擅长教研、写作。写作范围包括教育教学论文、随笔,新闻报道、评论等。主编《金石教育简讯》。2008年获中国教师报“年度优秀作者”称号。著有《给语文教师的建议》,参著《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厚此薄彼的“道德强加”》等十多篇文章被《课堂新问题诊断(语文)》等十多本书选编。
目录

成长,只是专注的“副产品”(自序)

上篇 教育成长,悟出那个哲理
  与其征服学生,不如“感谢”学生
  我们可以拿什么奖励学生
  幽自己一默
  一句话,一辈子
  教师要做“保温瓶”
  将优点放大
  让学生学会与自己相处
  教给学生知识之外的东西更重要
  设立“差生奖”
  在经验实践中寻找“有用的东西”
  与其一味地堵,不如播下美的种子
  记住要对学生好
  一分与一声“侮辱”的差别  


中篇 学生成长,记录那些故事
  把学生写进自己的教育故事里
  跟学生签订“按揭协议书”
  用名人故事告诉学生:请缩小你的梦想
  偶尔把爱进行“冷冻”
  教育学生,就像“淬火”一样
  不要高估了学生
  对骄傲的学生说:忽视你的长处
  制造“摩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找一把属于自己的钥匙
  与学生做“生意”:预订老师的礼貌语
  让学生的心也晒太阳
  制造“故事”
  让学生自己编排座位
  给学生再次犯错的机会
  相信“荒唐”的力量
  和学生打个赌
  学会留白
  墙推倒了,就是桥
  先让他们尽情地说说对方的不是
  给学生一份“成功简历”
  老师的“阳光”偏移
  相信布的“柔韧”会包住石头的
  借力使力
  教育无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减法生活
  对学生说:小树一直在成长
  学生有“恋情”了,不要大惊小怪
  多给学生几次机会
  教育学生,有时还得多绕几个弯子
  另起一行,放弃“有色眼镜”


下篇 专业成长,寻找那个“好我”
  不如从改变自己开始
  走出“舒适圈”
  走一步,再走一步
  自己也可以进行“教学实验”
  做有教育理想的教师
  专业成长需要“目标分解”
  中年教师拒绝“平庸”
  打好手中的“差牌”
  成长路上需要“加减法”
  学习名师要关注“过程”
  要么改变自己的心态
  新教师成长需要“三心二意”
  专业成长:寻找那个“好我”
  专业成长需要“自我执行力”
  做“四有”教师
  做那只“头羊”:成为教改的“弄潮儿”
  教师,别什么都要“扛着”
  砍掉“斜枝”
  教育写作要关注“三个轻重”
  教学顿悟,“悟”出专业成长那个“道”
  教后记,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功成名就”后,仍需执着
  成长路上的三个“一”
  成长路上的“参照物”
  农村教师要善于挖掘自己的“内潜力”
  “习惯于获得”是一种“恶习”
  教师不妨学点“山寨精神”
  当“教学理想”与现实冲突时
  环境不会影响教师的“境界”
  写好课堂教学类文章要有“米”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谁是你的朋友?答曰:另一个我。回答充满了哲人的智慧。其实,心灵是自己做主的地方,一个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难怪另一位哲人克尔凯郭尔喃喃自语:“你知道,我很喜欢自言自语,我发现,在我相识者中,最有意思的人是我自己。”

       一个人,如果未能与自己和谐友好的相处,那么他能有多大快乐呢?能有多大作为呢?他可能连自己是谁都弄不清楚。两位哲学家充满睿智的语言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在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是学会与自己相处。只有学会与自己相处,你才能学会与别人相处,才能在独处的时候,内心澄澈透明、恬静安谧。

       ……

       因此,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必须给学生上这未曾受到重视的一课。

                                                                                            ——《上篇:教育成长,悟出那个哲理 · 让学生学会与自己相处》



   
      当学生面对着一座不可能攀登的“大山”时,他们往往会放弃,这时,我们可以向银行那样给他们“透支”点荣誉,以资鼓励。

       ……

      之后,我和小海签下了“按揭协议书”,并且制订了还“贷”计划,分三个阶段,具体从每年到每月,小海必须在“写随笔”方面达到什么要求,在双方的协议下,都做了充分、详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协议后,我们再看看笔记本上的“颁奖词”,大家都会心地笑了,只见上面写着:“随笔优秀奖:702班小海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后,在写随笔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获得九年级全级随笔大赛优秀奖,特发此奖品,以资鼓励。”

                                                                                            ——《中篇:学生成长,记录那些故事 · 跟学生签订“按揭协议书”》  



      现在,很多教师的心里都过于浮躁,静不下心来,功利心又太强。他们学名师,想一蹴而就、一夜成名,太注重“结果”,却不能于寂寞中求索,要知道,名师是从寂寞中走过来的。王国维说,成才的第一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就是要我们耐得住寂寞。只有耐得住寂寞,排除杂念,我们才能专心致志地潜心研究教学,才能有所作为。

      名师的精彩生动课堂教学是我们所要学习、追求的,但是名师成长的“过程”,更是我们学习的一笔宝贵资源。追其根、溯其源,学习名师潜藏的、隐性的高招,挖掘名师身上可供我们“拿来”的资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名师!

                                                                                                   ——《下篇:专业成长,寻找那个“好我” · 学习名师要关注“过程”》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1: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6月
何东昌同志关于素质教育的信和胡锦涛等同志的批复

  锦涛同志:
    您好。去年以来,中央先后下达了关于未成年人和大学生德育两个文件,令人鼓舞。一九八五年小平同志讲把教育搞上去,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人才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加上先进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包括高教在内,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大国。尽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教育规模还将继续增长,但如果人才的全面素质上不去,还不能算有了人才优势。教育也没能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当前,我们的教育仍面临着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阻碍人才素质全面提高的大问题。即基础教育广泛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或者应试教育的倾向,及其带来的涉及面很广的负面影响。应试教育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重智轻德体美,不重视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应试教育导致师生的精力集中在频繁的作业和考试上,使学生负担奇重,以致不能乐于学习甚至厌学。临近升高中、大学的班级尤甚。周末和假期中,中小学生都加班补课的现象很普遍,家长既心疼孩子遭罪,又无可奈何。中小学校对教育部门的减负的规定置若罔闻,许多初高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课余文体活动被挤掉,过重的学习负担极大的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少学生在沉重的考试压力下对生活失去乐趣,由于负担重,又不注意抓用眼卫生,学生的近视率在城市初中达百分之六十,高中达百分之八十。因控烟不力,高中生抽烟的人数也不少,有的学校,课间厕所抽烟的人满为患。由于学习的动力主要是来自思想教育形成的理念和由此转化的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在沉重的压力下,一些学生就用抄袭甚至作弊来对付。重智轻德也反映在教材上,如语文课本可以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德育功能,但有的按照新编课程的标准编写的语文实验教材鲜有革命年代的作品。有的只有毛主席的沁园春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还被限定为选读,这件事经领导指出后,可能已经改正。中小学校按照国旗法,每周要进行升旗教育,由于忽视爱国主义教育,升旗时学生只听不唱,以致初中学生有的连国歌的歌词都背不下来。升旗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重智轻德体美,致使智育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被挤到一边。在农村,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干扰,教育结构和内容,既不能满足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学习需求。一些地方初中学生辍学率很高,有的超过百分之三十。说到底,这是对教育方针的偏离,对民族未来的影响很大,将会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我估计在基层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学校,是不多的。也就是说,党的教育方针在中小学大多受到扭曲甚至是严重的扭曲。这引起了教育界内外的忧虑,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这个问题迄今尚未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建国初期,这个问题不突出,那时高中毕业生与大学的招生人数接近。学校之间竞争不激烈。一九六三年前后,问题开始冒头,在中央的指示下,学校进行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教育,加以引导。少奇同志就大力抓两种劳动教育制度也是一种分流,所以当时问题仍不尖锐,至少学校还是努力贯彻教育方针的。文革后恢复高考,赞扬之声压倒一片,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即开始抬头。教育部有针对性的做出决定,提出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只抓升学的少数,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央又抓了整顿压缩文革后期盲目发展高中和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分散了社会对升学问题的关注。但一些有识之士,如叶圣陶已开始大声疾呼,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引起的题海战术。一九八五年中央做出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为了改变千军万马争过高考这个独木桥的局面,特别强调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批评了鄙薄职教的思想。随着一些地区小学的普及,教育部又推动了地方取消初中升学考试,设法使小学生能解脱出来。九十年代,中央又抓大学和普高的扩招,有些同志希望借此能够缓解升学的压力,但是这些措施都未能使问题有多少缓解。参与升学竞争的人数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迅速增加。竞争的目的是升入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许多家长为了子女在升大学的竞争中取胜,认为就要及早开始提高应试能力,这种竞争甚至在幼儿园阶段就有反映,由此引发了幼儿是否就要学两文就是中文和英文的争论,现在独生子女群已成为大学招生的主体,家长望子成才更加心切,不少人不惜做出一切努力,使子女进入名牌大学。一些中小学希望通过择校增加收入,这又给盲目追求升学率带来了经济动力。一些地方政府也把当地的学生进高校的升学率作为政绩,升学率高了政府为学校庆功授奖,反之学校则备受责难。政府的介入使问题更显突出。一些县市政府之间也在攀比升学率,暗中较劲。这无疑对教育部门和学校形成强大的压力。尽管我们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是许多地方仍是上面号召归号召下面做归做,有些媒体即称:“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一些学校出现令人诧异的怪事,如校园暴力不少也与应试教育有关。我担心问题有更趋严峻的可能。
   应试教育的弊端虽然表现在学校,根子却在社会,解决起来估计难度也会很大。从人的成才观念上讲,它将触动千百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文化教育传统的转变,需要做长期的努力,日本学生考大学有考试地狱之说,新加坡的高中生的近视率与我国城市高中生的情况相似,台湾地区同样也存在着恶性补习的现象。这些国家和地区受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均较深。鉴于此,是涉及上亿父母与师生的大事,关系民族的未来,因此再难也必须下决心及早解决,解决这一涉及面很大的问题,看来只靠教育部门的努力很难奏效,所以建议中央加以关注。要使各级党政领导都能对问题的严重性有充分的比较统一的认识,并采取一致的措施,这是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相信我们在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党的领导下,有能力缓解以致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当前首先要组织力量进行系统的调研,其中也包括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升学以及劳动人事有关制度的考察,借鉴他们的有益经验。现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呼声很高,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有针对性的大力加强引导,从认识上看升普通高中大学讲一句也许就够了,而引导人们去升职业学校就要花十倍的力气,只宣传几个许振超是太不够了。
   我国已经有初步的督导制度,但是过去的精力主要是放在基层政府的教育投入行为上,今后应转到主要督导基层政府和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来。并按照贯彻方针的业绩给予奖励。其力度要足以看出应试教育的诱惑。还可以设想,让大学也参与对招生来源的中学进行科学评估。要对贯彻方针好,一时升学考试成绩受影响的试点学校或地区有配套的支持措施,还可以选择一些省区做试点,对升学制度这个指挥棒作突破性的改革,从制度上改变十八岁争过高考独木桥的一次性选择状况,按终身教育思想拓宽成才之路。变一次选择为多次选择,真正做到只要个人努力,都可以找到学习成才之路。总之,要改变目前因升学引起的恶性竞争的机制,使学校的教育行为能  切实端正过来,真心真意地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中央人才战略文件中关于四个尊重四个不为的决定应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指针,使多渠道成才成为社会共识与现实。这与建设学习型和谐社会的目标可以一致起来。
    我的这些建议只是一些设想,真正可行的办法还得从实践中来。前些年教育部曾总结推广了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典型,即湖南的汨罗、山东的招远等地的经验,使人很振奋,增强了信心。我国的教育,人均的教育经费和各教师的起点学历要求以及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与发达国家比是偏低的。制约着我们教育质量的提高,要赶上或超越他们尚需很长时日。但从文革前十七年的经验看,虽然办学条件差一些,但只要指导思想对头并认真地加以贯彻,是可以获得较好的教育质量的。从世界比较中看,我国大学本科的质量是不差的,我相信在党中央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应该能够应对这个挑战。
    由于离开岗位已十多年,许多情况把握不准,怕以偏概全,但深感问题的重要,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听说,教育学会最近组织了二十多位知名的中学校长聚会,他们对基础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也感到忧虑,促使我向您汇报,但愿这不致对您是一种干扰。
  致以敬礼!
                                                   何东昌



  长春、云山、至立、并周济同志:
    东昌同志提出的素质教育问题很重要,的确只靠学校和教育部门是解决不了的,他提出从系统调研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值得考虑。请你们斟酌。
锦涛 6月10号



  云山、至立、并周济同志:
锦涛同志的批示很重要,既指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又指出了研究这个问题的工作方法。要抓紧研究落实。东昌同志致锦涛同志的信论述深刻,素质教育既是教育行政工作的一个大课题,又是关系全面育人的基础和前提。涉及面广,建议由教育部一位部长牵头,中宣部、人事部、科学院、团中央等有关方面参加。先从系统的调查研究入手,为中央的决策提出系统的意见。如可行,请至立同志组织一下。
李长春 6月11号

  请炳轩同志阅,中宣部要按照锦涛同志和长春同志的批示积极配合教育系统调研,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刘云山 6月12号


  锦涛同志和长春同志的批示很重要,我将抓紧组织对推进素质教育问题的系统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与各有关部门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部在目前正在着手制定的教育发展纲要中,要以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中心。统筹考虑各项工作。我已安排14日去拜访看望东昌同志。
陈至立 6月13日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15: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6-7-29 14:13 编辑

河南涿鹿县辞职教育局长:衡”模式很“变态”,教改需全社会努力教育新闻澎湃新闻2016-07-21 15:03


愤怒、委屈、孤独。

体制内官员郝金伦很少公开表达自己的情感。

7月20日,澎湃新闻独家报道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教育和科技局原局长郝金伦,以辞职的方式,“抗议”自己推行的教育改革遭遇全面叫停。

43岁的郝金伦曾在涿鹿做过多年的乡镇党委书记。2013年8月份,郝金伦“上调”县直部门,出任教育和科技局局长、党组书记。

在县教科局局长任内,郝金伦推广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思维可视化技术、学习力课题、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等新方法。其中,“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个环节: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所不同。

郝金伦的努力虽然得到了一些教育业内人士的肯定,但也引发了当地部分学生家长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课改后课堂上教师讲课不足,希望恢复到“满堂灌、题海战术、考试排名”等传统模式上去。

澎湃新闻了解到,涿鹿县近百名学生家长因反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曾于今年7月初到县信访局反映该问题,并提出要求罢免郝金伦。

涿鹿县官方7月5日发布消息称,县委县政府重视教育工作,充分尊重民意,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全面停止全县中小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对郝金伦而言,这是一场失败告终的改革。

他举例说,就像做一个专业的手术,病人家属都来干预,很可笑。

7月20日上午,郝金伦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对于自己辞职“抗议”以及两年来的教改探索,他还有些话要讲。


郝金伦在涿鹿中学听班会课。图片来自网络
这就像一个手术,可病人家属都来干预

澎湃新闻:为什么要在涿鹿推广“三疑三探”?

郝金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源自河南西峡县,传统课程的模式对孩子伤害太厉害了,题海战术,像衡水(中学)那样教是不行了。

在全国的教学改革中有上百种模式,但是有六个字贯穿其中,自主、合作和探究。过去的教学模式是孩子们张着嘴等着灌,这是大不同。教育部提出来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各地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实践。

我2013年8月份到教科局工作,担任局长以后就开始研究和探索教学改革模式。“三疑三探”在涿鹿县已经实施两年多了。2014年5月份,涿鹿县所有的学校都开始启动,但不是所有学生都参与,从部分试点班级开始。

澎湃新闻:你个人如何评价“三疑三探”?

郝金伦:“三疑三探”这种模式很好。北京十一中学李希贵校长……所有内行的人都觉得很好,外行人充满了焦虑。打个比方,做一个肿瘤的手术,这个是非常专业性的,但是病人家属都在要求怎么做怎么做,这是在干预。很可笑。这是非常极端的比喻,但是很恰当。

澎湃新闻:当地部分学生家长,甚至还有内部人士对你提出过质疑。

郝金伦:一直有不同的声音,原来老师们上课内容讲了十几遍了,教了十几年了,就凭一只粉笔就能把这个课程非常顺利地上下来。留点作业就可以下课了。但是现在这种课程,学生们即时生成一些疑问,课堂上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学生们经常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难题,思维是非常发散的,这样就对教师过去备好课的固定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现在教师就得花大量时间去准备这堂课,花大量时间去学习。

过去老师讲一道题,结束了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学生经常把一道题用十几种方法解答出来。这样孩子的思维无形中迅速地打开。老师如果解答不上来就觉得很尴尬了。有些教师一开始是反对的,后来我们给教师减压,师不必不如弟子,课堂上出现老师不能把控局面的话,老师要非常坦率地跟学生讲,老师没有研究到,下来我们一起研究。这样下来,师生关系就非常融洽。

刚开始,老师会觉得没面子,我怎么能有不会的呢?我们就给老师减压,让老师们大大方方地说,这个老师不会。六十个学生六十个脑瓜肯定比一个强,更何况老师的岁数大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们比老师强岂不是更好。这就说明是老师的成功,后来老师的观念转变了,也就释然了。

澎湃新闻:多少人支持你?

郝金伦:90%的学校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回顾一下旧模式,难道家长们就没有反对的声音吗?任何一种模式都会有杂音。不要寻求一个模式征服所有家长和孩子,那是不现实的。

自认为受害的成了叫嚣者,受益者大多沉默

澎湃新闻:县里的处理你满意吗?

郝金伦:当时部分家长去拉条幅、上访。很多老师情绪波动也很大。

其实当时县里处理这个事情应该非常简单——找每个人谈心,如果你就是想上传统的课程,我们就给你组织最好的老师讲,各取所需。你想上这种自主探究式课程你就上。但县里为了更快地把这件事情平息,就采取了全面停止的方式。

澎湃新闻:有人说县里这么处理也是根据民意。

郝金伦:这是什么民意啊?十万家长来了200人。200多人能代表十万多人的民意吗?现在是自认为受害者成了叫嚣者,而真正受益者大多数选择沉默。

澎湃新闻:有学生家长还去县里举报你了。

郝金伦:县里成立调查组到学校调查过上访人反映的五个问题,比如说我对支持改革的校长就重用提拔,不支持的未经任何组织程序就免职。这是对我的污蔑。

所有提拔的校长都是德能勤技第一位的,免掉的校长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我得对他们的政治生命负责。

有些话是不能说的,比如说哪个校长和女教师有私情,大会上不能这样说。被免的人没意见,私下都沟通过了,但是其他人会为他“鸣不平”,会把这种“不平”归结到改革上。我比窦娥还冤呢。所有校长的任免都要上局务会,都有记录,都有据可查。

我对衡水模式非常嗤之以鼻,它很“变态”

澎湃新闻:现在你已经辞职了,怎么看这两年的改革?

郝金伦:这种改革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在张家口就涿鹿一个县是这种模式。经过两年的经验,公立的涿鹿一中,一本上线翻了一番,此前每年是30到40人,今年94人,老师学生什么都没变。这个成绩在张家口比较靠前,在河北没有可比性,好生源都被好学校抢走了,我们剩下的都是学习成绩较弱的,我们现在是以弱胜强。

衡水中学宣传说上清华北大多少、一本多少,你怎么不说全省的尖子生都到了你们那?衡水(中学)的模式我非常嗤之以鼻,衡水(中学)的模式很“变态”。

不能把孩子们狂热的学习视为艰苦奋斗,我认为衡水(中学)的孩子不是艰苦奋斗,是对一个孩子潜力的提前透支,不是挖掘,透支和挖掘就不是可以划等号

素质教育改革岂能罔视社会民意
                       
                                                                                                                        2016-07-27 http://blog.ifeng.com/article/45538592.html


                                                                        
近日,河北省涿鹿县教改失败以及该县教育局长含愤辞职一事,引起了互联网上的热烈讨论。虽然主管教育改革的负责局长含愤辞职的确颇有血性,且网上贴出的辞职信亦是激扬文字,但客观来说,该事件不过是一场素质教育改革在应试大环境下的必然失败。中国社会虽然不乏对这位血性改革者的同情,但支持他的改革内容的却未必是大多数。
素质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不可谓不好,但是其效果却一直广受质疑。一方面,长期习惯应试教育的中国公众对在量上大幅度减少的教育模式带有天然的怀疑,尤其是在应试的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更是有“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担心。
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对于教育公平的冲击也正在成为近些年来西方社会所暴露出来的一大问题。在很多发达国家,素质教育的确带来了公共教育质量的普遍下降,穷人的孩子在素质教育的游戏里被敷衍对付,而富人的孩子则通过各种课外班获得真正的教育。这最终让财富与家庭出生的差距在教育里得到了强化而非弥补。
尽管涿鹿教育局前局长认为,涿鹿的改革不仅没有影响教育质量,而且还对教育质量有着极大提高,但必须指出的是,他所用以论证其模式优异性的例子,其实大多是最优秀的学校。
在今天的中国,如果是要在最好的精英学校,推动某种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其实并不会有太多的抵触,问题在于当这种模式向普通学校进行扩散的时候,它的优势可能会被师资、生源质量等方面的因素抵消,而教学强度下降所带来的劣势则会被明显放大。所以抗议这位局长新政的,未必真的是他所认为的“刁民”“愚民”或是别有用心的“既得利益者”,而很可能真的只是担心“你的梦想却是我的毒药”的利益相关者。
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快乐中学习,但是在人口稠密的亚洲,教育通常都是残酷的、高强度的。不仅中国如此,韩国、日本都大抵如此。
这位局长表示,他不忍心看着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家长们何尝不是如此,但是家长们往往更担心孩子在还小的时候就失去了进入重点中学的机会,往往更担心孩子虽然有一个快乐的中小学经历却丧失了进入好大学的机会。
作为教育的改革者,当然要有对孩子的爱,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用实际效果来说服家长,而不是觉得自己比家长更爱孩子,或者说更会爱孩子。这位局长认为“衡水模式”是病态的,也许符合相当多数教育改革家的理念,但是这种病态的“衡水模式”却给了更多普通孩子成功的机会。
对于普通的、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吃苦是本分、快乐是奢侈,读书不仅是为了成长或是经历,也是为了考上大学去改变命运。只要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不变,“衡水模式”就是一种成功的模式。
所有的改革都需要先行者,不管成功或者失败,这种先行者都值得人们的尊重,但这绝不意味着改革者的失败就一定是愚昧者的胜利。即便理想是美丽的,现实也未必就是不合理的。坦率而言,这位激愤辞职的局长的确有不怕牺牲的改革者的热情,但是在辞职信中流露出的那种居高临下的道德判断却令人并不愉快。
改革不仅是一个理想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改革绝不是改革者坚持理想的事情,而且涉及到许许多多被改革所影响到的现实利益的调整。改革的成功者往往是现实主义的妥协者而不是专断的完美主义者。
更何况,以教育局的行政力量为支撑,以教育口领导的偏好为导向,就去大刀阔斧地改变一地教育之基本方向,实在是草率了些、专横了些、急躁了些。如果某一位领导喜欢互动式教学就可以推广互动式教学,那么换一位领导不喜欢互动式教学是不是就可以取消互动式教学呢?
在涉及如此多孩子未来的重大决策上,本应有家长的广泛参与、社会的充分讨论甚至人大、政协的支持,居然只需一位强势局长就可以推行了,也许这才是令人更担忧的问题。
以改革的名义,就可以如此蔑视社会的民意吗?如果一位局长觉得好就要顶着民意上,那么这和一位市长觉得要市容整顿就要大规模强拆民居又有什么不同呢?
虽然在我们国家,社会舆论对于失败的改革者总会附赠上道德的光环,但事实而言,这是一场在内容上值得商榷的改革,在过程上并不正当的改革。社会精英不要总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贯彻自己的理念,并把那些反对他们理想的人视为群氓。他们必须学会体谅老百姓的顾虑,尊重老百姓的利益。永远不要用医生和患者的关系来比喻官员与群众,因为群众没有找你看病,群众更不是你新方法、新理念的小白鼠。

“局长辞职”是改革理想触碰现实之礁
  2016-7-22 09:55:15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甄言 选稿:桑怡

  
  2014年,河北涿鹿县教科局局长郝金伦引进“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2015年7月15日,县教科局曾召开2000余学生家长会,郝金伦在会上指出,“三疑三探”将彻底改变一直以来呆板、乏味、低效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2016年7月5日,涿鹿县当地官方发布消息:充分尊重民意,经研究决定,全面停止“三疑三探”。7月12日,郝金伦辞去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务,目前没有计划下一步的安排。(7月21日《成都商报》)
  教育局长力主改革,经过3年试验,高考一本上线人数翻番,改革成绩就摆在那里,可是局长还是被部分家长以不理性的抵制方式“赶下台”。同时,当地政府也以“尊重民意”的理由决定全面停止教育改革,致使艰难推行的教育改革中途夭折,令人扼腕叹息,心理也顿觉五味杂陈,更让人领教到教育改革之难。
  因为缺少顶层设计而一个县推行的教育改革,很可能被人误解为充当教育改革的“试验品”,直接受到家长的质疑,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可以预料的问题。因为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充当教育改革的“小白鼠”,极力反对是不可避免的。这既是家长维护既有利益的需要,也是不希望为打破常规而承担风险的被迫选择。
  看起来,阻碍教育的力量正是来自千千万万的家长。这是一种教育改革困局,亟待破解。但其实问题不在家长那儿。实话实说,家长的顾虑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教育改革作为一种试验,没有现成的模式,不能保证是否成功,而这种风险又要由具体的家庭来承担,除非家长们愿意接受,并积极支持孩子参加这种改革,没有人可以强迫家长和孩子。郝金伦推行教育改革沉沙折戟,正是因为家长不愿意承担改革风险。
  事实上,如果郝金伦在推行教育改革之初如果能够征集到“勇士”,组建特别班级,针对对这些特别的班级和学生进行教育改革,甚至可以吸收“差生”参加,并通过3年或6年改革试验,使学生的成绩发生了巨大变化,参加改革的学生喜获丰收,大家皆大欢喜,这样的改革就会使人心悦诚服。
  然而,郝金伦推行教育改革,并引进“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时,恰恰缺少这样的考虑和规划,就此而言,郝金伦的教育改革失败,可以说是改革方法的失败,令人惋惜,这个教训也值得汲取。
  当然,也许不采取行政措施无法征集到“勇士”,无法推行其教育改革措施。但是,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却又容易遭受到“反对派”的质疑和抵制,这真是一种两难。这主要是现有的教育模式严重固化,尤其是评价学生和选择人才的机制太僵化,并没有为教育改革提供制度空间和保障,致使单兵突进行的教育改革难以“突围”,往往踌躇满志,结果,却在舆论的炮轰和质疑声中铩羽而归。
  因为家长是很现实的,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冒风险,也不愿意拿子女的前途博弈,宁愿孩子受苦受累,也要随大众和选择风险最小的教育方式,愿意孩子接受最残酷的题海战术。不是家长不心疼孩子,而是家长觉得孩子的前途更重要,不得已而求其次。由此可以说,郝金伦辞职,是“教育改革理想之船”撞上了“现实之礁”,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改革者的悲哀,也是饱受应试教育之苦的孩子们的不幸,令人叹息。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6-7-28 20: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6-7-28 21:02 编辑


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守望!


  什么是教育?什么的教育才能算是好的教育?

  跟我学物理网贾兰华老师说:教育是一种守望,教育更像农民种地,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播下了一粒种子,然后给这颗种子适当的水分,一定的养料,合适的阳光。至于怎么发芽,怎样破土而出,怎么长高都是种子自己的事。这是一个漫长守望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更不能有拔苗助长、让孩子快快长高的举动。

  教育同样需要学会守望,孩子的成长就像一粒种子,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并且种子的花期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我们应像农民种花那样,用爱与智慧静静地倾听花开的声音,看着他慢慢懂事、成长起来。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蜗牛散步,需要我们不时放慢脚步,蹲下身子去聆听需求,欣赏他们的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想的更多的也许是怎么教育他,却忘了教育最需要的是“守望”——等待他慢慢地成长。

  家长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胜人一筹。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背唐诗、学钢琴、练书法。如果把家庭比喻成孩子成长的土壤,那么这些课外班就是为了种子早日发芽而加入的化学肥料,庄稼可能会长得茁壮,但往往已渗入有毒成分,甚至发生了基因突变。

  学校的教育更多的是为了应试,分数和名次成了衡量学生发展好坏的标准,忽视了孩子兴趣、爱好,甚至个性的发展。这样的教育不像农民种花,更像一个工业产品的加工过程,批量生产,整齐划一,用这样的标准改造学生,生产出来的大多是冷冰冰的、没有生命力的产品,有些晚开花的小苗,甚至被当作草除掉。

  守望,不会耽误孩子的成长,也不会影响为孩子未来生活做准备,因为人的一生成长是牢牢地根植于儿童的生活经验的。大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中高声呼吁:我所关心的事就在于,帮助儿童丰富童年生活的经验,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儿童的童年生活经验愈是丰富多彩, 就愈能顺利地使他长上最丰富的人类经验的翅膀。

  守望的童年是人一生心灵的港湾。在《远离故事的教育》中, 作者深情回忆儿时听大人讲故事的情景: “( 各类故事) 连同冬夜的柴火、夏夜的星光、秋夜的清凉, 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童年的记忆之中。这些有故事的童年在生命时光的记忆里依稀存留, 在回望中鲜活如旧, 带给我绵绵不绝的生命暖意。

  孩子的教育应是顺其自然的过程,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守望!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6-8-8 13: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物质生活、经济水平相比二十多年前已经有很大提高了,我是不会让周围的人走自己以前的那种教育模式路(也许是被整个大环境逼的,是非功过不去计较了)!  时代在变,改革势在必行!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6-8-8 13: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转载了这么多好帖子!每天慢慢看。先把调动工作落实,再来发表言论了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6-8-10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半天,其他事就没做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8 18:55 , Processed in 0.0793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