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看图说话” 摘 要:近几年上海地理高考中出现无图不成题的局面,几乎是题题有图,不仅成了高考的亮点,也成为学生解题的难点和关键。在平时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解题的效率?教会学生“看图说话”是关键。 关 键 词:看图 说话 地理高考中所涉及的图主要是地图和各类地理图表等,它们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如何获取图中所含信息?其实很简单,教会学生看图(读地图、地理图表等)说话(包含了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综合、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 一、读图一般步骤 1、读图标题——读图的前提 2、提取有用的信息——读图的重点 3、获取隐藏的信息——读图的关键 4、转换图形——拓展读图思维 5、动手制图——提高和再创读图 二、读图教学探究 在教学中涉及到日照图、洋流图等图时,往往会出现:学生这次不会做,错了,讲评后,会了,下一次做,又错了……,为什么?与学生不会读图有关。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训练学生读图技能,归纳读图步骤来攻克难点。下面就以高三教学的难点——日照图为例: (一)熟悉日照图的的主要类型 1.公转位置图:见右图 2.俯视图:表现为圆、半圆、或扇形图 3.侧视图:可表现为全图、二分之一图或四分之一图等 4.圆柱投影图:将地球想象成一个圆柱体,将其展开后形成的 5.变式图 (二)看图说话,读取相关地理知识点 1.确定南北极。 ①在侧视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在俯视图上,通常是:a.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该极点为北极点;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该极点为南极点,即北逆南顺。b.根据经度大小来判断,通常是,地球自转方向与东经经度递增的方向一致,与西经经度递增的方向相反,再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c.根据海陆轮廓提供的信息来判断。 2.确定晨昏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垂直,通常是:根据晨昏线来判别。晨线的东侧为白昼,西侧为黑夜,昏线与之相反,即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过此线,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则此线为晨线;由昼半球变为夜半球,则此线为昏线。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通常是:经度为正午12时所在经度,纬度为太阳直射的纬度。 4.确定某地地方时。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②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是0时; ③自西向东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每增加15°,地方时增加1小时,经度每增加1°,地方时增加4分钟; ④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 5.确定日期或节气(季节)。 可通过日照图所提供的信息来判断。如,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极夜和极昼范围等来加以判断。 6.确定昼夜长短。 计算通常是:晨昏线将所有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长度代表白昼的时间长短,夜弧的长度代表黑夜的时间长短。弧长15°为1小时。白昼或是黑夜的时长可以通过读经度差数即可得出。 7.确定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太阳高度在正午时达到一天的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①分布规律。按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纬度处向南北两侧降低。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在北回归线处为90°,并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按季节分布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②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 (三)精选、精练、精讲、精总 关于日照图的试题,每次考察内容和问题并不一定面面俱到,且日照图也有多种变式,但把握好相关知识点,能有效提高解题能力。同时教师可精选例题供学生练习,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一般的解题步骤。下面就举例说明: [例] (2008年上海高考地理卷(十三)) “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9分) 45.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 。
(四)举一反三,加以巩固 通过典型例题的改编,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下面一题(部分)就是根据08年的上海高考题改编而成的。 右图为地球部分运动示意图,弧AB为晨线。回答问题: 1.右图所示的极点是 。判断依据是 。 2.甲、乙、丙三地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 。 3.在图中画出夜半球范围,用斜线 表示黑夜。 4.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为绕日公转轨道的 点附近。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5.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 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 日 点。 6.此时各地正午太阳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此时正午旗杆影长与旗杆高度相等的地方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