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4|回复: 0

[课堂教学] 创有效地理教学情境,促“教”“学”更加和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1 19: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前言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学内容上应该关注生活,教授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地理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情感、形象为主体的教学场景,以激发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体验和心理机能,促使学生主动理解教材,以实现教学目标,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地理情境教学顺应了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建构性教学,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有效的情境教学是将教学目标的实践过程体现为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和情感性的情境探究过程,将比较抽象和理论的知识溶入到形象和感性的情境之中,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深层的认知参与),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并掌握新的知识,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过程的融合更加顺畅和谐。综上所述,创有效教学情境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在现代地理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力”已经成为地理教师重要的专业技能之一。
二 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
关于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有悬念情境、信息情境、求异情境和生活情境等方面,我们主要将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分为课堂导入情境创设、课中点睛情境创设、课末思维导图情境创设和贯穿整个课堂的情境创设这四个维度出发进行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1、课堂导入情境创设
在准备上课时,学生的思绪容易停留在课间的某些活动的刺激上,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新的一堂课上,这时教师如何快速组织好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情境显得非常有必要。比如在必修3中《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过程中,在课前就放映歌曲《春天的故事》并借助其歌词来诠释工业化、城市化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过渡] 刚才细心的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课前我们教室中放映的是什么歌曲啊?它和我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被老师突如其来的问题吸引住了,然后在PPT里将部分歌词显示出来: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然后设计三个问题
[思考] 这位老人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画圈?画圈意味着什么?中国这么大,为什么最终选择在中国的南海边画圈呢?
[设计意图] 这三个问题是用递进的方式,难度逐级深入,符合一般思维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设计的目的实际上就是来诠释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条件。以歌曲为媒,关注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鼓励学生主动获取资料的做法,培养学生实践和终身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课中情境创设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不同年龄的人注意力稳定持续时间是不同的,一般5~7岁的儿童每次稳定15分钟,7~10岁每次稳定的时间约为20分钟,11~18岁每次稳定的时间约为25分钟。所以,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一般课堂教学进行到20分钟左右时最好能给予学生以适当的调节,但又不能使课堂间断,故教师应时不时的开展一些课中情境创设,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必修1《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上到热力环流部分时,课堂时间大约过去一半,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上此段内容时需要做两个铺垫,第一个气压的概念,通过创设如下情境:高山上工作人员经常遇到:饭锅里的水已经沸腾了挺久,但锅里的米饭还是生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来得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结论,进而理解气压的概念;第二个铺垫是同一水平面气流是由高压流向低压的,通过创设如下情境:我们如果把自行车气门芯拔掉,车胎里的气体是往外流还是外面的气体往车胎里面流,借此得出气流是由高压流向低压。但很多同学就是不理解后面讲的近地面是高压,那高空就是低压,为什么气流不会由近地面流向高空?这时老师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如果按你们所说,那我们班哪个女生敢穿裙子出去了,进而达到我们所讲的风是水平风。再比如后面讲到的海陆风可以借《军港之夜》中唱到“夜啊•••海风你轻轻地吹”让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知识指出歌词的错误。再如后面的山谷风我们可以借助巴山夜雨来进一步说明。如此贴切生活的情境,学生怎能不动情呢?
3、课末思维导图情境创设
一堂课到了快结束时,有些学生已经按耐不住想下课了,这时教师如何创设一个生动有趣更具诱导性和实用性的结尾来让学生坚持到最后并能够学以致用,也是情境创设的重点。例如:在讲“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的结尾,组织学生讨论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与冷暖锋的关系;描述贵州与昆明两地相距不远,这两句谚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和“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分别描述的是哪个城市,这与我们今天所学的哪个天气系统有关?为什么?甚至可以让学生课后分析下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中的地理知识等,使得一堂课在学生们激烈的讨论中结束。当然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总结提升,具体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思维导图,一步步总结水资源矛盾的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发学生课后思考与探索,让学生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课后自主地进行更深入地学习。
















再比如说上《季风水田农业》时,我们前面知识可以用季风水田农业的昨天和今天来分析,让学生思考下季风水田农业的明天如何?这个问题情境不仅巧妙暗示科技、市场、交通等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巨大影响,更明确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因时因地差异,给出了农业地域性的重要概念,更能让学生理解农民的艰辛和科技的伟大。
4、贯穿整个课堂的情境创设
基于前言的分析,情境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若能让某一教学情境贯穿整个课堂,这将利于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上必修1《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中,课前用同一时间的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和南极景观,提出相同时间不同地区自然景观差异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然后基于三个假设条件:①假设地球不自转 ②假设太阳直射赤道 ③假设地表是均匀的;然后随着一个个假设条件的去除,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情况就一步步接近现实了。这样一个情境将学生的思维整个牵引,让他们明白做研究就像剥洋葱,从一个个假设的理想条件下开始研究,一步步去除假设条件才能一步步接近真理。最后再通过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又回到课前提出的环境景观差异的问题,前后呼应,让学生有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三 地理情境教学的实践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生活展现情境(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实物演示情境(热力环流的演示实验)、图画再现情境(古大陆分离又合成来诠释大陆漂移说)、表演体会情境(如亚马孙河雨林保护与开发的角色扮演)、实验推导情境(模拟土坡,来证明流水侵蚀)、语言描述情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探究情境(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演化?措施?)、动画视频情境(地球自转、公转展示)等,为此,我们将以上出现的各种情境创设的方法归结为以下四种地理教学情境创设模式,① 多媒体网络创设的情境教学模式,② 问题探究解决式情境教学模式,③ 实践性情境教学模式,④ 真情实感情境感染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情境教学能够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使得教师的教更加的合情合理,使得学生的求知更加情真意切,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学”的和谐发展。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3 06:37 , Processed in 0.0905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