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新一轮全国范围内的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开始后,各地区纷纷进入到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相应的,新课程标准下,地理课程教学的任务也发生了改变,地理教学目标、理念、方法都有了新变化,那么对于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前沿问题的研究就很有必要了,通过研究,能够个更好的把握新地理课程标准,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由于当前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是“多标多本”(即多个课程标准和多种版本的地理教材),因而初中的地理教学不能进行跨区域的比较研究,因此,本文主要是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前沿问题进行研究。 2、高中地理教学的前沿问题 2.1高中地理课改新教材跟踪比较研究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交付的中介、桥梁,是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构建“手段”[1]。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理教材的质量好坏关系着地理教学的成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地理教材决定着地理教学的命运。因而对于地理教材的跟踪比较研究有助于分析不同版本教材的结构体系、认知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地理教学选择合适的版本,并为地理教材的合理编写体统建议。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走了很多弯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和决策,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由于我国幅员广大,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教育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一套统编教材很难适应全国各地区的需要。因而,当时国家教委决定教材编审制度,在统一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鼓励各个地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有条件的专家、学者、教师个人编写教材。由此,我国的地理教材由“一纲一本”向“一纲多本”转变。1993年秋季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多种不同版本的地理课本,这标志着我国的地理教材己由“一纲一本”(全国一个大纲,一种课本)走向“一纲多本”(一个大纲,多种课本)和“多纲多本”(不同的大纲,多种课本)的改革时期。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2] 当前国内对高中地理教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教材与国外教材的比较、大陆教材与港澳台地区教材的比较和大陆四种版本教材之间的比较。在国内教材与国外教材的比较方面,谢辉在《国内外高中地理教材比较分析》中着重介绍了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地理教科书的特点:教材的丰富化,传统教材的形式被新教材形式所突破取代,结构内容的转化,重视技能以及能力的培养,重视地理思维的培养等。随后在我国实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后,一些硕士论文和一些硕士导师开始进行国内外地理教材的对比,但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在对国内地理教材比较研究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教材理论研究和教材比较研究空前高涨,相继有研究成果出现,如《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瞿葆奎,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现代课程论》(钟启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教材论概要》(李嘉瑶、王建新、杨心灿,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教材论》(曾天山,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课程教材改革探索》(叶立群,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教材设计与编写》(范印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黄显华,霍秉坤,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等教材研究理论专著,并发行《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等教材研究杂志。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各地虽曾编写过一些不同版本的地理课本(包括各地的乡土地理课本),但在大部分时期主要还是采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全国通用的统编教材。从1993年秋季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多种不同版本的地理课本,理教材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现在陈尔寿、褚亚平等的出版一些地理著作中,如褚亚平编著的《八十年代地理教育硕士论文》中的“地理教材文字表述方法的研究(王肇和)”、“学校地理教材智力结构的研究(陈胜庆)”、“学校地理教材现代化研究(林培英)”等三篇文章、陈澄教授的《地理教学论》等,地理教材研究论文只是散见于《地理教学》、《地理教育》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杂志中。[3] 总的来看,当前对于地理教材的比较严都集中在地理教材内部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我国国内不同版本地理教材的对比研究还不多。对于地理教材研究而言,我国尚无一本正式出版专门研究地理教材方面的专著。只是存在于一些著名地理教育学家所出版的专著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