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47|回复: 2

北斗地图《新课标新考纲新教程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的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7 13: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斗地图《新课标新考纲新教程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的教学设计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概论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 谢凯
1.jpg
从教六年,两次使用北斗《区域地理》教材,这套教材一直伴随着我一起成长。在教学摸索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北斗所出版的《区域地理》教材是一本非常值得推广的地理教材。本文就是结合“中国地理概论”(即第一章至第四章)这一部分内容谈谈在使用区域地理教材后的一些愚见。
一、课程标准紧扣
“中国地理概论”部分紧扣课程标准,授课中发挥好教材这一优势,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首先,紧密围绕初中地理课标设置章节标题,前四章内容与课标前四部分完全一致。具体来看,中国地理部分开篇的“认知导读,图文概述”就强调落实“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认识中国的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与课标“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相呼应。再比如说,自然资源部分关于“土地资源”的课标为“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教材中有对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总量和人均量与世界水平做对比,也有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土地资源对比。
以上材料证明,该教材编者在编制本书时充分的研究了课标,并考虑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标的具体落实。
二、教材结构清晰
从教材内容结构来看,“中国地理概论”部分每一节由正文和非正文两部分组成,结构明晰。正文部分标题设置颇有诗意,八字结构特征让学生更易理解,诵读也易上口,还能以最快速度明确该部分重点,这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提升。非正文则一般包括“认知导读图文概述”、“释疑启思 分析概括”、“阅读延展 联系迁移”三部分。“认知导读 图文概述”开篇导航,让学生学习不迷茫;“释疑启思 分析概括”燃情升华,让学生重点不落;“阅读延展联系迁移”收尾强化,让学生素养提升。
新教材狠抓区域主要地理特征编写,改变传统的区域地理陈述性体例,向成熟的颇具探究性的地理教材过渡,结构亦更加明确。
三、素材与时俱进

重视数据更新,素材与时俱进。从人文地理部分来看,许多数据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次《区域地理》教材改版也紧追时代步伐,全面更新了各项数据。例如,关于工业和交通部分的数据更新最多,新教材已经摒弃过去的四大工业基地,跨入三大工业地带;“工业4.0”系统的提出更是将工业前沿知识写入教材,并系统的阐释了其过程、背景、核心、我国状况。再比如说,对于我国铁路的撰写也已拜托“三横五纵”时代,迈入“高铁”时代。
四、图表精彩纷呈
以“北斗地图”为依托的《区域地理》教材优势非常明显,地理老师都知道:“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因而该教材能让学生尽快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认识区域特征,提升读图、用图能力。
“中国地理概论”部分图表统计如下:
  
项目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13
22
19
15
1
10
3
5
图表之丰富已在上表所反映,丰富的地理图表,形象生动的表达,让学生更加喜爱这本教材。另外,图表质量非常好,赏心悦目,教师可扫描采用于教学的许多地方。
五、教材使用便利
《区域地理》教材不仅内容丰富,要点清晰,还设计了各类知识迁移与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通过阅读相关内容拓展补充,并配置图文并茂、深浅得当的问题检测学生学习成效。《区域地理》教材还可以作为学生的第一手学习资料,充分展现学生自学能力。因此,教学中我亦在尝试贯彻“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阅读图表、知识应用等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尤其是在“中国的经济”一章讲解时,我基本上没有多少讲解,主要依靠学生的自学与同学的分享,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
六、教材改进意见
希望能在教材编排上留有一定的笔记空间,便于学生整理。希望北斗《区域地理》教材编委会长期致力于本教材的完善,与时俱进,让我们在教学中持续受益。
注:免费赠书活动持续中,需要的老师,Q我吧:1193610940.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6-10-17 17: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真心觉得很赞!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14: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汐风潮韵 发表于 2016-10-17 17:56
这本书真心觉得很赞!

你说对了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6 02:13 , Processed in 0.06912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